语文必修二 文学文化常识试题
高中语文通用:高二年级文学、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文学、文化常识测试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是你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儿童画展中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我家孩子学习的榜样啊。
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有关节气的名称和顺序有错误的一项是A.立春雨水惊蜇春至谷雨清明B.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C.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D.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3.下面表示官职变化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拜、除:授予官职B.擢、谪:提升官职C.迁:调动官职;罢:罢免官职D.左迁:降职贬官;权:暂时代理4.下列各句的地名,对照今天的称呼,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宁饮建业..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水,不食武昌鱼②姑苏③南宋都城临安..时多得林冲看顾..处境危急④李小二初在东京A.杭州、江阴、镇江、洛阳B.南京、苏州、江阴、开封C.南京、苏州、杭州、开封D.杭州、苏州、镇江、洛阳5.根据古代科举制度方面的知识,选出对各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进正式学校)B.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中举人)C.今诸生学于太学..(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D.又嘱学使俾人邑庠..(县学)6.下面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
这个传统节令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中秋B.七夕C.清明D.重阳7.与下面序号的敬词分别对应使用恰当的一项是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A.打扰斧正指教包涵B.劳驾打扰赐教斧正C.打扰斧正包涵指教D.包涵打扰赐教斧正8.对下列句中加点处的特称,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古诗文中常提到的“岁寒三友.....”指梅、兰、竹、....”,分别指松、竹、梅;“花中四君子菊。
高中语文必备文学常识100题

高中语文必备文学常识100题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和美感。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和提高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下面是100个高中语文必备的文学常识问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古代文学通常按照内容和形式分为哪几类?2. 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形式有哪些?3. 文言文和白话文有什么区别?4.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5. 《红楼梦》描写了哪个时期的社会生活?6. 《水浒传》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7.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8. 《西游记》中的取经之路经历了哪些困难和冒险?9.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什么特殊能力?10.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11. 唐代的文学史上有哪些代表作品?12. 宋代的文学史上有哪些代表作品?13. 唐诗的发展特点是什么?14.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脍炙人口的名句?15. 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16. 什么是意境?文学作品中如何营造意境?17. 唐代的杜甫被称为什么?18. 唐代的李白被称为什么?19. 宋代的苏轼被称为什么?20. 宋代的辛弃疾是哪个流派的代表作家?21.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阶段?22.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新感觉派”主要追求什么?23.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新诗派”主要特点是什么?24. 《围城》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25. 《骆驼祥子》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26. 《红高粱家族》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27. 《茶馆》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28. 古文中的“骈文”是什么意思?29. 古文中的“经典句式”是什么意思?30. 古文中的“夸张修辞”是什么意思?31. 唐诗中常见的格律有哪些?32. 宋词中的“折桂”意象是什么意思?33. 什么是寓言?常见的寓言作品有哪些?34. 古代文学中的“辞章”是指什么?35. 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曲赋”分别是指什么?36. 什么是古文?37. 什么是现代文?38.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原因是什么?39.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40. 《红楼梦》中的荣府和贾府有什么不同?41.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2.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四书五经是什么?43. 唐代的文学繁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44. 宋词的创作与唐诗有什么不同?45.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小说的经典之作的原因是什么?46.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悲剧的原因是什么?47.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是什么意思?48.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是什么意思?49. 《围城》的背景是哪个时期的中国社会?50.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51.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人物命运的作品?52.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思维”是指什么?53.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是指什么?54. 近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民族命运的作品?55. 近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56. 近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揭示人性的作品?57.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8.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放荡诗人”是指什么?59.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理想人物”是指什么?60.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怀旧情结”是什么意思?61.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题材”有哪些?6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宫廷题材”有哪些?63.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武侠题材”有哪些?64.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乡土题材”有哪些?65.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历史题材”有哪些?66.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传记题材”有哪些?67.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神话题材”有哪些?68.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讽刺题材”有哪些?69.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手法是什么?70.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悲剧”题材有哪些?71.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喜剧”题材有哪些?7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是什么意思?73.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是什么意思?74. 什么是感知思维?文学作品中如何表现感知思维?75. 什么是情感思维?文学作品中如何表现情感思维?76. 什么是理性思维?文学作品中如何表现理性思维?77. 文学作品中的“寓言”是什么意思?78. 文学作品中的“童话”是什么意思?79. 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是什么意思?80. 文学作品中的“传奇”是什么意思?81. 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是什么意思?83. 文学作品中的“散文”是什么意思?84. 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是什么意思?85. 文学作品中的“笔记”是什么意思?86. 文学作品中的“日记”是什么意思?87. 文学作品中的“杂文”是什么意思?88. 文学作品中的“报告文学”是什么意思?89.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是什么意思?90. 文学作品中的“旋律”是什么意思?91. 文学作品中的“节奏”是什么意思?92. 文学作品中的“安排”是什么意思?93. 文学作品中的“写实手法”是什么意思?94. 文学作品中的“夸张手法”是什么意思?95. 文学作品中的“夸张修辞”是什么意思?96. 文学作品中的“转换手法”是什么意思?97.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思维”是什么意思?98.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是什么意思?100.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意思?以上是100个高中语文必备的文学常识问题,希望能够帮助提高大家的语文水平。
(完整版)语文必修二文学文化常识试题

语文必修二文学文化常识复习1、下列文化常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望”为农历每月十五,既望为农历每月的十六。
B、“长乐王回深父”中的“父”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阳”为山的南面,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D、“妇女无所幸”中所提到的“幸”是指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
2、下列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是()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B、“贯六艺”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书》被称为“前四史”。
3、“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三个词语都曾在《琵琶行》中出现,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右迁”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在文中并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
“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4、下列对文体常识的的理解正确的是()A、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的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B、“记”是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
作为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记”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C、赋是秦朝时形成的文体。
赋讲究文采、对仗、韵律,兼具诗与散文的性质,形式铺张扬厉、夸饰,有大量的描述。
D、“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
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
【语文暑假作业】新高二年级第一周第2天 (必修下第二单元文学文化常识整理)+专题训练(文学类阅读)

_______月_______日星期_______ 姓名:_______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文学文化常识整理1.《窦娥冤(节选)》关汉卿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
其形式包括元杂剧、元散曲(元曲)和明清传奇。
中国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在元代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小令是独立的支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从民间小曲和词调变化而来;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连缀多有一定顺序,末曲多以尾声结束。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北方,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吸收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是我国戏剧史上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结构上,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
折,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
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不固定。
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代,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与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内容上分曲词、宾白、科介。
曲词,即主人公的唱词,分旦本、末本。
宾白,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
科介,也称科范、科、介,指唱、白以外的动作说明。
角色分“行当”。
元杂剧角色上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
末,多扮演中年男子,正末指剧中的男主角。
旦,扮演妇女的角色,正旦指剧中的女主角。
净,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通称花脸。
杂,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第一单元1、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长诗《毁灭》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同年发表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展现出了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其后陆续发表诗与散文集《踪迹》,散文《背影》、《春》,游记《欧游杂记》。
2、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
代表作有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等。
3、陆蠡: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译著有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第二单元1、《氓》选自《诗经·风》,是一首弃妇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又称《诗三百》。
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共160篇)、“雅”(有105篇)、“颂”(有40篇)三大类。
“风”有 15 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有三种表现手法:赋、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结构:重章叠句。
内容:战争、婚姻、徭役。
现实主义传统。
2、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著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怀沙》等。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楚辞》收录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始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 373 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楚地的古乐曲名。
高中语文必修2文化常识选择题(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2文化常识选择题《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参考答案1.B【解析】“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2.C【解析】C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错误。
3.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项,“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错误,该项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
故选D。
4.D【解析】A项,“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
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B项,“秦始皇时始设太学”说法错误,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C项,“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说法错误,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故选D。
5.B【解析】B项,根据《荆轲刺秦王》中的“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和“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可知,“变徵”的声调悲凉,“羽”的声调激愤。
选项的解释正好相反。
故选B。
6.C【解析】C项,“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说法错误,“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敬称。
故选C。
7.B【解析】A项,“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错。
“御史”是战国时的史官。
C项,“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说法错误。
“二京”指长安和洛阳。
D项,“《后汉书》作者范晔,东汉人”说法错误。
范晔南朝宋。
故选B。
8.C【解析】C项,“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说法错误,学位名称是近现代才有这个意思的。
故选C。
9.B【解析】B项,“避司马炎讳”解说错误,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妃”。
语文必修二 文学文化常识试题

语文必修二文学文化常识复习1、下列文化常识理解错误的一项就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望”为农历每月十五,既望为农历每月的十六。
B、“长乐王回深父”中的“父”就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阳”为山的南面,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D、“妇女无所幸”中所提到的“幸”就是指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
2、下列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就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就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B、“贯六艺”中“六艺”就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就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书》被称为“前四史”。
3、“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这三个词语都曾在《琵琶行》中出现,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就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就是“升迁”“右迁”等。
C、“出官”就是外出做官,在文中并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就是贬官的意思。
“迁”就是指官职的变化,“谪”就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4、下列对文体常识的的理解正确的就是( )A、传,传记,记叙的内容就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她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的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与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B、“记”就是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
作为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记”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C、赋就是秦朝时形成的文体。
赋讲究文采、对仗、韵律,兼具诗与散文的性质,形式铺张扬厉、夸饰,有大量的描述。
D、“行”就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
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瞧,所谓“行”,就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二文学文化常识复习
1、下列文化常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望”为农历每月十五,既望为农历每月的十六。
B、“长乐王回深父”中的“父”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阳”为山的南面,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D、“妇女无所幸”中所提到的“幸”是指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
2、下列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B、“贯六艺”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书》被称为“前四史”。
3、“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词语都曾在《琵琶行》中出现,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右迁”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在文中并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
“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4、下列对文体常识的的理解正确的是()
A、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的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B、“记”是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
作为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记”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C、赋是秦朝时形成的文体。
赋讲究文采、对仗、韵律,兼具诗与散文的性质,形式铺张扬厉、夸饰,有大量的描述。
D、“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
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
B、“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视事”指官吏任职,“乞骸骨”指告老还乡。
C、“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庐陵”为籍贯,“萧”为姓,“君圭”为名,“君玉”为字。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中“下车”是指从所乘车骑中下来。
6、下列对古代官职或官署名称的理解错误的是()
A、教坊:唐代官设的教习歌舞技艺的机关。
B、公府:官署。
指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低的官。
C、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而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称为孝廉。
D、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统帅。
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
7、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句中“壬戌”是古代纪年法的壬戌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已经过了望日,即到了农历十六日。
C.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着有《王临川集》等。
D.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其诗集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凤凰涅盘》。
8. 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鸿门宴》中项羽“按剑而跽”,就是握着剑,跪直身子。
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B. 参乘,也叫“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如《鸿门宴》中的张良。
C.《资治通鉴》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
D.《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张衡传》中有“通五经,贯六艺”,两处“六艺”内容相同。
9. 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
其词豪迈奔放,开创豪放派一代词风。
B.“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契诃夫、欧·亨利和马克·吐温。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共130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学文化常识答案
1、B
2、B
3、C
4、C
5、D
6、B
7、D 《凤凰涅盘》作者是郭沫若。
8.A【解析】B 《鸿门宴》中的樊哙C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 《师说》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张衡传》中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学问和技能9.A【解析】B项《左传》改为《春秋》C契诃夫、欧·亨利和莫泊桑D纪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