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II)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23探究标题意蕴与作用

4.(对点题)小说为什么以《鸭的喜剧》为标题?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6分)
参考答案①小说写了小鸭刚买来时十分可爱,后来也得以顺利成长。②题 目中虽说是“喜剧”,但情节自始至终隐含着悲剧。盲诗人想改变沙漠般的 现实而养蝌蚪,因小鸭的可爱买了小鸭,买来小鸭以后蝌蚪丧了命,最后盲 诗人不知去了哪里,鸭也没了主人。③“喜剧”一词运用反讽手法,揭示了当 时社会的黑暗、沉闷、死气沉沉。
“爱罗先珂先生,没有了,虾蟆的儿子。”傍晚时候,孩子们一见他回来, 最小的一个便赶紧说。
“唔,虾蟆?” 仲密夫人也出来了,报告了小鸭吃完蝌蚪的故事。 “唉,唉!……”他说。
待到小鸭褪了黄毛,爱罗先珂君却忽而渴念着他的“俄罗斯母亲”了,便 匆匆的向赤塔去。
待到四处蛙鸣的时候,小鸭也已经长成,两个白的,两个花的,而且不复 咻咻的叫,都是“鸭鸭”的叫了。荷花池也早已容不下他们盘桓了,幸而仲密 的住家的地势是很低的,夏雨一降,院子里满积了水,他们便欣欣然,游水,钻 水,拍翅子,“鸭鸭”的叫。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刚来北京不久的爱罗先珂为摆脱寂寞,在院子里先后养蝌蚪、小鸡、小 鸭,然而这些举措逐一失败,他的寂寞感受注定无计消除。 B.小鸡的死亡使企图改造“沙漠”有所作为的爱罗先珂受到了挫败,而在小 鸭最终吃光了蝌蚪后,他终于发出了“唉”的沉痛叹息。 C.爱罗先珂匆匆赶回赤塔,是因为他对北京这座城市彻底失望了,于是想逃 离这片“沙漠”,不愿再踏足这里,以至于“绝无消息”。 D.起初“我”对“北京没有蛙鸣”的说法有过勇猛的争辩,因为“我”的感受不 深,随着友人的离去,“我”终于领会了这“寂寞”。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新人教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新人教版一、类题精练1.(xx·福建)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理解诗人情感可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陆游一生都在想着报效国家,即使年老体病,即使在半夜无眠时,诗人都在想着自己年轻时的英勇,想着杀敌报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①韵辛弃疾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溪边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
未知明日定阴晴。
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
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下阕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功名的绝望,对未来的忧虑,对现实的激愤。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精选提分专练 第三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类阅读 专题二

考点四赏析技巧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奶奶和1953年的诺贝尔奖董玉洁1930年,二十出头的奶奶养了一群鸡鸭。
那年,一窝鸡蛋孵到只剩两天出壳,母鸡却意外死亡。
奶奶只好把鸡蛋移至灶头人工孵化,同时赶紧物色新的母鸡续任。
在奶奶将新母鸡物色好之前,有4只性急的鸡仔先期出壳了。
这4只第一眼看错了妈妈的小鸡仔在此后的日子里总是跟在奶奶的身前脚后打转,而对“继母”感情淡薄。
后来,这4只小鸡仔因为缺少母鸡的庇护先后夭折。
在此之前,奶奶及奶奶的前辈们就明白一个理儿:小鸡小鸭总是把它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在眼前晃动的物体当作妈妈,而且以后很难改变。
所以小鸡仔一出世就要和它妈妈呆在一起。
在奶奶孵鸡的同时,万里之遥的奥地利,一位名叫洛伦兹的小伙子正在观察一群小动物。
1935年春天,洛伦兹偶然发现一只刚出世的小鹅总是追随自己,几经分析,他推测这是因为这只小鹅出世后第一眼看见的是人,所以把人当作了它的母亲。
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这一推测。
继而,洛伦兹总结出“铭记(impriting)现象”,又称“认母现象”,并提出动物行为模式理论。
认为大多数动物在生命的开始阶段,都会无需强化而本能地形成一种行为模式,且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极难改变。
洛伦兹借此成为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人,并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奶奶在洛伦兹之前就知道鸡、鹅有这种被称为“认母现象”的行为,但奶奶不能将此推广至所有的动物,更不能提出一套理论,建立一门学科,所以她与诺贝尔奖无缘,她一生也从未听说过诺贝尔和他的那个奖。
奶奶与1953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如此地近,又是如此地远。
洛伦兹出生于医学世家,毕业于医学高等学府,一生著述200余万字。
奶奶出生于农民家庭,没上过一天学,一字不识。
在我父亲中学毕业以前,奶奶爷爷前后三代人中没有一人算得上知识分子。
洛伦兹后来曾在维也纳大学及科尼斯堡阿尔贝图斯大学出任教授,成为当时的动物行为学权威,周游欧洲诸国,一路鲜花铺道。
2019-2020届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二轮复习专题09 小说阅读(精准押题)word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9-2020年高考备考2019-2020届全国卷高考语文命题预测与精准押题专题09 小说阅读(精准押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东藏记宗璞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
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
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
空袭威胁着昆明。
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
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
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
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
”“几架?”“十多架。
”“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
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
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
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
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
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
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
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作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
“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
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形既生矣。
神发知矣。
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
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
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探究)第02课典型例题

第02课典型例题主要分了五类题目一、形象解读类例一:(全国新课标3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重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 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一一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你……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课时冲关二十一 小说阅读训

课时冲关二十一小说阅读训练(五)探究[对点练]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配角聂鑫森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
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
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
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
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
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
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
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
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
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
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癖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
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
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
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2019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附解析】

小说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墙上的图画丁肃清珍奶把一大盘刚出锅的羊肉放在桌上,一边吹拂着烫痛了的手指一边说:“趁热吃!清炖羊肉。
”飘飘袅袅的热气弥漫着异香,诱引得我的喉头连连蠕动。
为欢迎我回老家来,她特意让人宰了一只羊。
我是珍奶抱养长大的,对老人家情同生母,时常回老家探视,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看着我大口的吞咽,珍奶慈祥的脸上如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细细密密的皱纹每一条都笑着。
“你爷在世时也好吃肉。
”她说,“三天没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爷去世已经多年,可是每当我同珍奶叙话,她总是提起爷这个话题。
这一次,她又讲了那个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打日本那时,你爷是土八路,轻易不敢回家来,怕汉奸告密。
有一天晚上回来,浑身上下成了泥人,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黑压压的一片蒺藜刺儿,我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儿时就听珍奶说这故事,那时候珍奶的故事美妙,像童话。
如今听起来淡了,淡得像一碗白开水。
真想让珍奶多说点别的,可提起爷过去的事情,她总是十分投入,唠叨个没完。
院里,“咩、咩”地颤抖着几声羊叫,像小孩子的哭泣。
我莫名其妙地被吞下去的羊肉噎住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拨撩着我的心。
从窗子往外看,不见有羊的影子。
只从窗外的墙根下传来一声声的羊叫。
珍奶见状出门,我随出。
门外的墙上,挂着一张尚湿的山羊皮,正是珍奶为招待我刚宰的那只羊。
墙根下,站着珍奶喂养的另一只羊,它仰起头,在墙上那张羊皮上依偎,深深地在那皮毛上舔、舔……我的心为之震颤。
珍奶牵开那只羊,说:“这东西,还有灵性哩!”那一晚,我的胃里毛扎扎地难受,没有情绪同前来串门聊天的乡邻叙话。
珍奶却说得高兴。
少不了又提起爷的故事:“……那天他摸黑儿回家来,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厚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说得我真有些不耐烦,就说:“老提这事儿干嘛?说点别的好不好?”灯光下,珍奶的脸刷地变红,对众人尴尬一笑,久久不语。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6概括小说环境课件

四爷手里的刀锋蘸着月光,闪着凛厉的寒光。我再问你一句,畜生,你走 不走?
枣红马昂着头,眼里那份恐惧感被深深的迷茫取代,或者它始终都没弄 明白,一向待它温和的主人,今天为何这般拼命抽打它,又为何在黑灯瞎火 的时候让它走。直到四爷狠命地勒住它的脖子,它才感到真正的恐惧,它拼 命地反抗着。
四爷瘦弱的身子,被枣红马有力的脖颈甩得左右摇摆,像风中干枯的玉 米叶子。四爷声音颤抖,畜生,你死了,我还把你葬在院子里,我不要别人千 刀万剐你!
集体制结束那年,土地承包到户,牲畜也瓜分,四爷赶了十里路,在镇上供 销社买回两瓶二锅头,揣在怀里,径直去了队长姚三家。四爷掏出酒。姚三一 愣,啥意思?我要枣红马。姚三露出一口黄牙,明天抓阄决定,看你自己的造化。 我不管,我就要枣红马。姚三冷笑,你凭啥?四爷说你把枣红马给我,我给你种 一辈子地,绝不要一分钱。四爷手里,就有了一张写着枣红马的阄。
6.文本一多次插叙四爷与马打交道的往事,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 度概述文中插叙的内容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从情节上看,多次插叙往事使情节更加丰富完整,也使主要情节 四爷不忍把马卖给屠夫而想放走马更加合乎情理。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多 次插叙往事有利于塑造四爷爱马如命、与马相伴、以马为荣的朴实而孤 独的农夫形象。③从主题上看,多次插叙往事有利于表现一个年老体弱的 农夫对与自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土地和马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II)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墙上的图画丁肃清珍奶把一大盘刚出锅的羊肉放在桌上,一边吹拂着烫痛了的手指一边说:“趁热吃!清炖羊肉。
”飘飘袅袅的热气弥漫着异香,诱引得我的喉头连连蠕动。
为欢迎我回老家来,她特意让人宰了一只羊。
我是珍奶抱养长大的,对老人家情同生母,时常回老家探视,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看着我大口的吞咽,珍奶慈祥的脸上如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细细密密的皱纹每一条都笑着。
“你爷在世时也好吃肉。
”她说,“三天没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爷去世已经多年,可是每当我同珍奶叙话,她总是提起爷这个话题。
这一次,她又讲了那个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打日本那时,你爷是土八路,轻易不敢回家来,怕汉奸告密。
有一天晚上回来,浑身上下成了泥人,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黑压压的一片蒺藜刺儿,我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儿时就听珍奶说这故事,那时候珍奶的故事美妙,像童话。
如今听起来淡了,淡得像一碗白开水。
真想让珍奶多说点别的,可提起爷过去的事情,她总是十分投入,唠叨个没完。
院里,“咩、咩”地颤抖着几声羊叫,像小孩子的哭泣。
我莫名其妙地被吞下去的羊肉噎住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拨撩着我的心。
从窗子往外看,不见有羊的影子。
只从窗外的墙根下传来一声声的羊叫。
珍奶见状出门,我随出。
门外的墙上,挂着一张尚湿的山羊皮,正是珍奶为招待我刚宰的那只羊。
墙根下,站着珍奶喂养的另一只羊,它仰起头,在墙上那张羊皮上依偎,深深地在那皮毛上舔、舔……我的心为之震颤。
珍奶牵开那只羊,说:“这东西,还有灵性哩!”那一晚,我的胃里毛扎扎地难受,没有情绪同前来串门聊天的乡邻叙话。
珍奶却说得高兴。
少不了又提起爷的故事:“……那天他摸黑儿回家来,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厚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说得我真有些不耐烦,就说:“老提这事儿干嘛?说点别的好不好?”灯光下,珍奶的脸刷地变红,对众人尴尬一笑,久久不语。
第二日,我要离家归城。
在院里,我发现墙上少了那张羊皮,却留下了一个灰暗色的羊皮印儿,清清楚楚依然在目。
这时珍奶正收拾行李袋,嘱咐着为我送行。
那只山羊“咩、咩”地叫着猛然窜出,蹭在那墙上,在皮毛留下的印迹上猛舔:“沙——沙——沙”,青砖上的沙粒落地,这是我平生见到的最壮烈的一幕。
车窗外,一路的风声雨声,全像是那只山羊舔墙的“沙沙”声……我固守了多年的一种进化观轰然坍塌:只有人类才有思维有情感?不是这样!那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鸟一虫,或许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呢!又过了很久,回故里探望珍奶。
她像是一下子老了,满头的银白,没有了以往甜甜的笑意,脸颊的皱折和郁闷紧板板地滞结在一起。
话也少,只是忙里忙外为我烧火做饭。
她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我漫步在院里,又瞧见那面墙壁上,上面隐隐约约还有那张羊皮的印迹,印迹上斑斑条条涂满艳红,像一幅绝妙的图画。
我断定,那是那只山羊舔上去的舌血!只是不见了那只生灵。
问及它,珍奶说:“不忍看它舔墙的样儿,赶集把它卖了。
”真叫人感慨。
动物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可它们何尝没有悲欢离合的故事。
动物尚且有情有感,何况人呢!于是,我顿生怜悯:七十五岁高龄的珍奶,孤独寂寥的珍奶,用心血和爱把我滋养成人的珍奶,岁月沧桑积蓄在她心中的情感像一部厚厚的家传宝书,我竟然一点没有读懂!珍奶仍在默默地拾掇家务。
我在等她再说起爷的故事,再听听她讲……你爷回来躺在炕上呼噜呼噜就睡了,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挑都挑不醒他……那个故事。
可珍奶终究没有再讲。
现在我懂了,爷的故事原本就是珍奶心中遮风挡雨的一面墙。
她是在用心系念,在那墙上描绘图画!我真笨,在那鲜灵灵的绘画前,我竟然如此地麻木不仁!真想哭,于是我拉珍奶坐下,还像孩童时那般端坐在她的面前,对她说:想听听你讲爷的故事。
(原载于《山东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小说开篇就描写珍奶端出一大盘清炖羊肉给我吃的情景,既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爱,又自然地引出了珍奶对爷的回忆。
B.文中善用比喻,如用“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比喻珍奶的脸,生动地写出了珍奶的苍老和善,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疼爱。
C.结尾说“我真笨”,是因“我”没有真正理解珍奶而自责;“真想哭”则是“我”为珍奶和爷的情感而生发出的感动。
D.本文写羊舔墙的细节点亮通篇,直击读者心扉,让“我”感悟到了万物皆有感情,从而为“我”最终理解珍奶作铺垫。
[解析]“真想哭”更多的仍是“我”没有理解、关爱珍奶的懊悔。
2.小说多次描述“爷”的故事,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分)答:①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珍奶讲述的不厌其烦与“我”听讲述的不耐烦,形成对照,突出珍奶对爷的深情。
③前两次听讲述的不耐烦与后一次“我”对讲述的期待形成对照,凸显了主题。
[解析]本题需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回答这样写的作用。
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答出两个要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小说的题目“墙上的图画”有什么丰富的意蕴?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答:①其表层意:一只失侣的羊对着墙上挂着的羊皮舔舐,后来羊皮被拿走,它竟还对着留有羊皮印迹的地方舔舐,斑斑条条涂满艳红的舌血,像一幅绝妙的图画。
②其深层意,珍奶一次又一次的回忆与讲述爷的故事,也是在自己的心灵上绘一幅血迹斑斑但又美丽动人的图画,这使“我”懂得真正的孝顺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陪伴,更应从精神上去理解和关心老人。
[解析]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回答时,要注意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发掘。
6分,表层意3分,深层意3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流浪汉侯发山父亲去世后,小康就正式接管了店铺。
店面不大,经营的不是金银珠宝,是相机专卖,尼康啦,佳能啦,这家伙,也贼值钱,好的,也是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不亚于一台小轿车。
小康每天早上来到店门口,总能看到一个流浪汉蜷曲在店外边。
他的年龄大约在六十岁左右,胳膊腿健全,不残疾,长长的头发,像是被膙子给糊住了,一绺一绺的,脸上黑一块紫一块的,好似被紫外线灼伤了的藏族同胞,身上的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类似时下流行的混搭,自打套在身上怕是没脱下洗过,已经看不清本来的色彩……眼下是秋天,他却穿着羽绒服,还是女式的。
走的近了,还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刺鼻的味道。
这个流浪汉也不傻,只要看见小康来,就知趣地走开了,走得远远的,一整天都不见他的踪影。
难道这个流浪汉打算伺机偷盗?想到这里,小康着急了。
然而,媳妇正在坐月子,母亲又有病,他白天不在家,晚上总不能守在店里不回去啊?父亲活着的时候,也不是常常住在店里。
有几个晚上,小康不放心,悄悄踅摸到店铺门口,每次都是看到流浪汉睡在门口,没有什么反常的行为。
但老话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虽然不能排除怀疑,还是把他撵走的好,免得夜长梦多。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天早上,小康来到时,流浪汉还在门口酣睡。
小康也不理会,越过流浪汉,悄悄打开门,扫地时故意把尘土往他身上扫,即便这样,流浪汉还没有醒,小康就用扫帚去撩拨流浪汉的脸,流浪汉这才醒过来,讪讪着走开了。
小康挥舞着扫帚,捂着嘴朝他叫道:“滚!滚得远远的。
”小康以为,他这一下,流浪汉肯定会流浪到别处去。
第二天清晨,远远地,小康又看见那个流浪汉还在店铺门口,靠着防盗门,半躺半坐,悠闲悠哉的,好像自己是店老板似的。
小康便气不打一处来,走到流浪汉跟前,抬脚去踢他,同时把手里半瓶矿泉水泼到他身上,一边怒吼着:“滚!滚!滚!”那架势,仿佛他跟流浪汉之间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流浪汉诧异地看着小康,似乎心说,我也并没有杀你的父亲、夺你的妻子,为啥发这么大的火气?“看什么看?你聋吗?再不滚我揍死你!”小康把矿泉水瓶子朝流浪汉摔去。
流浪汉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走了。
此后,小康再没见到过那个流浪汉。
大约过了半个月,小康的店铺被盗了,丢了五台索尼高档相机,每台都在一万元以上。
小康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那个流浪汉的影子,他断定是流浪汉在报复。
当警察赶到后,小康说出了自己的直觉。
怀疑归怀疑,警察要的是证据。
幸亏店铺对面有家面包房,人家在外面装了两个摄像头,有一个刚好照到小康的店门口。
警察打开监控,根据监控拍到的画面,短短时间内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交代,他早就盯上了小康家的相机专卖店,因为流浪汉的缘故,才一直没有下手。
面包房的监控录像证明了犯罪嫌疑人所言不虚。
小康一边看监控一边泪流不止:小偷光顾那几次,每次来都是因为流浪汉睡在门口,他才没有得逞。
有一个晚上,月黑风急,昏黄的路灯像是睁着惺忪睡眼的醉汉,街上少有行人。
那个小偷又鬼鬼祟祟地出现了,拿着刀子威逼流浪汉离开。
流浪汉头一低,不管不顾朝小偷身上撞去。
不怕人横,就怕人不要命,这话不错。
见此情形,小偷也屙稀屎,转身逃了……流浪汉为什么要这么做?面包房老板的话让小康如梦初醒:小康的父亲在世时,时常买面包给流浪汉!小康转遍了大街小巷的旮旯角落,没有找到那个流浪汉。
大叔,您在哪儿呢?店里清闲的时候,小康常常盯着门口自言自语。
(摘编自《天津文学》2017年第5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小说开头对流浪汉外貌的描写,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为下文展现人物美好的心灵作了铺垫。
B.小说中小康的父亲虽然没有出场,但是却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为小说留下了含蕴不尽的想象空间,足以使读者浮想联翩,感慨不已。
C.小说以流浪汉为报恩而暗中保护店面为明线,以小康对流浪汉的态度变化为暗线,双线交织,行文错落有致,摇曳生姿。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环环相扣,直到小说结尾才抖开包袱,使真相大白,实在是匠心独运,与相声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将明线与暗线颠倒了。
5.你觉得小说情节发展上的转折点在哪里?该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答:(1)这篇小说情节的转折点在小康驱逐流浪汉促使其最终离开。
(2)该情节在文中的作用:①承上启下。
承上,小康怀疑流浪汉是贼。
启下,小康店面被盗。
②与父亲的形象构成对比。
小康缺乏爱心,致使小店被盗;父亲关爱流浪汉,使流浪汉怀着感恩之心为两代人守卫店面。
③揭示小说主旨。
小康的冷血使他驱逐了恩人,从而导致小店的损失,这就很鲜明地揭示了人应该怀有一份悲悯之心、助人其实也是自助的小说主旨。
[解析]第(1)问2分,如答“小康的店铺被盗”给1分。
第(2)问3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3分,给满3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