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

合集下载

初级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

初级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

初级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对于初级会计师来说至关重要。

财务报表是公司向外界提供的财务信息,通过对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初级会计师可以深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将以初级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为题,介绍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财务报表的种类及其内容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利润表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现金流量表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量情况。

初级会计师需要熟悉这些报表的内容和结构,以便进行准确的解读与分析。

二、掌握财务比率分析的方法财务比率分析是初级会计师解读财务报表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的财务比率包括偿债能力比率、运营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成长能力比率等。

通过计算这些比率,初级会计师可以衡量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并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例如,偿债能力比率可以评估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盈利能力比率可以评估公司的盈利水平。

初级会计师需要学会选择适当的财务比率,并正确解读比率的数值。

三、关注财务报表的变动趋势初级会计师在解读财务报表时,不仅要关注报表的数值,还要关注报表的变动趋势。

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初级会计师可以分析公司的发展动态。

例如,利润表中的销售收入是否稳定增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规模是否持续扩大。

初级会计师还可以通过对变动趋势的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从财务报表中发现隐含信息财务报表中有时会隐藏着一些重要的信息,初级会计师需要通过细致的分析来发现这些隐含信息。

例如,公司在报告期内是否存在收入和费用的操纵,是否存在对外担保的情况等。

初级会计师需要通过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和注释,运用一些专业的分析工具,如财务比率、趋势分析等,来揭示这些隐含信息。

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技巧

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技巧

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技巧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反映,它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总结,向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程度的窗口。

编制准确、全面的会计报表,以及对报表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会计报表的编制技巧1. 确定会计期间:会计期间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核算和编制报表的时间段。

在确定会计期间时,应考虑企业的经营特点、财务需求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一般来说,企业会选择按年度进行财务核算,但也有些企业会选择按季度或月度进行核算。

2. 选择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企业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

在选择会计准则时,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和经营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目前,我国企业主要适用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并按照准则规定的要求进行财务核算和报表编制。

3. 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选择和应用的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具体计量和核算方法。

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并在报表中明确披露。

会计政策的选择应考虑企业的经营特点、行业规范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二、会计报表的分析技巧1. 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财务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率等。

通过对这些财务比率的计算和比较,可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风险管理。

2.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历史变化进行分析,揭示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程度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财务数据的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机遇。

趋势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预测未来的经营状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 垂直分析和横向分析:垂直分析是通过对同一会计期间内不同科目的数额进行比较,揭示企业财务数据的结构和比例关系。

财务报表的与分析如何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财务报表的与分析如何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财务报表的与分析如何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财务报表的分析与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财务报表是企业向外界展示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揭示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

本文将介绍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分析来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1. 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根据财务数据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企业在多个会计期间的财务数据,可以识别出财务指标的发展趋势。

例如,对比企业过去几年的销售额、毛利率、净利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趋势。

2. 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根据财务报表中的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比率关系来进行分析。

常见的比率包括利润率、偿债能力比率、股东权益比率等。

通过比较企业的财务比率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或历史数据的变化情况,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投资回报率等。

3. 垂直分析法垂直分析法是将财务数据按照百分比的形式,对比企业各个会计科目在财务报表中的比例关系。

例如,将财务报表中的每个会计科目金额与总资产或总负债金额的比例进行对比,可以了解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在整体经营中的占比情况。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1. 全面综合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不仅仅关注某个指标或比率的变化,而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和比率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时,既要考虑利润率的变化,也要考虑销售额、成本费用等的变化情况。

2. 横向纵向对比财务报表分析既可以对比企业过去几年的数据,也可以对比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数据。

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可以发现企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3. 注意可比性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要注意数据的可比性。

不同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适当调整和比较。

同时,对于同一企业的历史数据,也要考虑业务模式的变化和会计政策的调整,避免对比结果产生误导。

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指标评估

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指标评估

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指标评估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指标评估是会计师在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细致分析和财务指标的准确评估,会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指标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一、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师进行财务指标评估和财务状况分析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 收集财务报表会计师首先需收集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些报表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2. 分析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会计师可以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具体的分析内容包括:(1)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会计师可以对资产负债表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

(2)偿债能力分析:会计师可以通过计算各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评估企业的负债风险和偿债能力。

3. 分析利润表利润表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

会计师可以通过分析利润表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具体的分析内容包括:(1)利润表的结构分析:会计师可以对利润表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了解企业收入和费用的构成。

(2)盈利能力分析:会计师可以通过计算利润与销售额的比例,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4. 分析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会计师可以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来了解企业的现金状况和现金管理能力。

具体的分析内容包括:(1)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会计师可以对现金流量表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了解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2)现金管理能力分析:会计师可以通过计算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和现金流动比率,评估企业的现金管理能力。

二、财务指标评估财务指标评估是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估的过程。

高级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解读

高级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解读

高级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解读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财务报表是一项重要的工具,能够为高级会计师提供关键的财务信息,并帮助他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解读。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并正确解读财务报表,高级会计师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介绍高级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解读的方法和步骤。

一、理解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高级会计师首先需要全面了解这些财务报表的构成和内容。

资产负债表显示了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利润表反映了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现金流量表展示了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在理解报表的基础上,高级会计师需要关注报表中的各项指标,如总资产、总负债、净利润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和含义。

只有对这些指标有清晰的理解,高级会计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报表分析和解读。

二、分析财务报表1. 横向分析横向分析是对同一公司在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

高级会计师可以通过计算各项指标在不同期间的增减变动情况,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例如,通过计算净利润在过去三年中的增长率,高级会计师可以判断企业经营是否趋于良好。

2. 纵向分析纵向分析是对同一期间内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数据,高级会计师能够了解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财务状况。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净利润率,高级会计师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3. 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通过计算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比率,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常用的比率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利润率等。

通过比较这些指标,高级会计师可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流动性和盈利能力。

例如,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则反映了企业的支付能力。

三、解读财务报表高级会计师不仅需要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还需要准确解读报表中的数据,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

通过解读财务报表,高级会计师能够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评估其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健康状况的方法。

准确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探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通过分析财务报表,我们可以揭示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从而为投资决策、经营决策和融资决策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1. 会计基本假设理论会计基本假设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石。

它包括计量基础、会计实体、持续经营、会计周期、货币单位等基本假设。

根据这些假设,财务报表能够反映真实世界的经济事项,为分析提供准确和可比较的数据基础。

2. 会计等式理论会计等式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框架。

其核心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通过会计等式,我们可以进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横向和纵向分析,了解公司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

3. 会计核算理论会计核算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它包括财务报表制度、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处理原则等。

准确的会计核算能够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分析提供可信的数据基础。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1. 横向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是通过对同一公司的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以揭示公司的经营变化趋势和发展动态。

常用的横向比较方法包括基期比较法和平均期比较法。

2. 纵向比较分析纵向比较分析是通过对同一会计期间不同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估公司的相对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常用的纵向比较方法包括行业平均比较法、标准比较法和同业比较法。

3. 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最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计算和分析各种财务指标之间的比率关系,揭示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关键方面。

常用的比率分析包括盈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运营能力比率和市场比率等。

八种方法告诉你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八种方法告诉你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八种方法告诉你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八种方法告诉你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基本活动。

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从报表中获取符合报表使用人分析目的的信息,认识企业活动的特点,评价其业绩,发现其问题。

财务报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但是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全面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只有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才能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所处的地位,因此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只有会计人员愿意花时间学习如何分析财务报表,才能够独立地选择投资目标。

相反,如果不能从财务报表中看出上市公司是真是假是好是坏,你就别在投资圈里混了。

一、水平分析分析财务报表年度变化最大的重要项目。

水平分析法,又称横向比法,是将财务报表各项目报告期的数据与上一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企业财务数据变动情况。

水平分析进行的对比,一般不是只对比一两个项目,而是把财务报表报告期的所有项目与上一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对比分析,揭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打下了基础,所以水平分析法是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这种本期与上期的对比分析,既要包括增减变动的绝对值,又要包括增减变动比率的相对值,才可以防止得出片面的结论。

每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第一句就是说伯克希尔公司每股净资产比上一年度增长的百分比。

中级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中级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中级会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是中级会计师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分析财务报表,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经营风险。

以下是中级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一些方法和步骤。

一、目标确定与前提条件分析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之前,中级会计师需要先明确分析的目标和所处的环境与条件。

分析目标可以是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方面;而环境和条件则包括行业背景、企业规模、法律法规等因素。

二、财务报表基本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以及所有者权益情况。

中级会计师可以计算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产运营情况。

2. 利润表分析:利润表反映了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果,中级会计师可以从中看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收入构成。

通过计算毛利率、净利润率等指标,可以对企业的盈利情况进行评价。

3. 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记录了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中级会计师可以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了解企业的现金运营能力和现金流量安全性。

三、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中级会计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常用的财务比率有:1. 偿债能力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用于评估企业偿债的能力。

2. 盈利能力比率:包括毛利率、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等,用于评估企业的盈利水平。

3. 运营能力比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用于评估企业的运营效率。

四、趋势分析与比较分析中级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比较分析。

趋势分析可以通过比较过去几年的财务数据,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趋势;比较分析可以将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对比,评估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

五、问题分析与建议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中级会计师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或异常情况,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并提升经营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山东省农科院郝兆国企业在经营一年后,都会形成会计报表,来反映年末的财务状况、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报表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所必须的,但是要求企业所有者都能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是不现实的,由于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因此,他们经常借助内部审计来获取这方面的信息。

但是现在有些内部审计人员面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不止如何入手进行分析,以致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往往事倍功半,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浅要谈谈会计报表分析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一、会计报表分析前的准备工作(一)明确审计目标不同的审计项目对报表分析的目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别。

在会计报表分析前,要明确这次审计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进行报表分析,做到有的放矢,但是,报表分析的作用主要在于找出审计的突破口,具体的查找问题要靠实质性测试来解决。

(二)注重审前调查分析报表前必须根据目标进行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无异于“鬼子进村”。

要调查什么?怎样调查才能掌握自己需要的资料?这是一门学问。

善于查账的审计人员,调查的时间比查账的时间肯定要多,调查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取证的过程。

在初步审计过程中应主要调查以下内容: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单位性质、隶属关系、经营规模与范围、机构设置及所属部门和主要负责人的经营理念、重要的规章制度等等。

2、被审计期间经营管理中的发生的重大事件。

3、审计项目发生重大影响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4、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包括外部审计报告,重点了解以前年度审计报告中所提到的问题。

5、其它对审计结论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

(三)准备好相关资料二、对会计报表进行常规性检查对会计报表的常规性检查是分析会计报表前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常规性检查主要检查两方面内容:1、要检查所编制会计报表的完整性检查所要分析的会计报表是否完整,是否提供了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资产减值准备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利润分配表、分部报表)、财务说明书以及报表附注等,如果是企业集团还要提供合并会计报表。

2、要检查所编报会计报表的正确性检查报表的正确性主要通过复算程序进行,主要是检查各报表本身数据的正确性以及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表内数据主要检查报表自身的平衡关系是否正确,各报表之间的检查主要是检查表与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具体来说主要有:(1)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与其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利润表与其附表利润分配表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

(2)主表与主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必须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对应相等;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对应相等;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净利润”对应相等;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损失”对应相等,但方向相反。

三、资产负债表的具体分析技术1、对资产分布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审计人员拿到被审计单位的一张资产负债表,首先要对各资产分布特别是用于流动资产分布是否合理进行分析,下面用作者接触到的一个企业资产占用分布的资产负债表作为例子说明资产分布的分析:项目年初数年末数货币资金 309099367.22 732751790.15 应收票据 80000000.00 80000000.00 应收账款 11765285.36 2094426.42其它应收款 92069526.25 113468216.06 减:坏账准备 58826.43 10472.13应收款项净额 11706458.93 2083954.29预付账款 19135633.49 36780008.24 存货 1670039904.54 1713313562.37 其中:原材料 1667815891.66 1706949911.46 产成品(库存产品) 2198369.33 3146418.30存货净额 1670039904.54 1713313562.37 待摊费用 3168483.10 2481834.09流动资产合计 2185219373.53 2680879365.20 长期投资 1533848554.42 1649962293.56 固定资产原价 2997895925.69 3102091427.74 减:累计折旧 1351407068.79 1527326702.69 固定资产净值 1646488856.90 1574764725.05 在建工程 319127738.82 176577249.19 固定资产合计 1965616595.72 1751341974.24 无形资产 99028930.31 90458493.67 其中:地使用权 83609966.49递延资产 2023824.45 2302087.42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101052754.76 92760581.09资产总计 5785737278.43 6174944214.09以上实例中不难发现,该企业流动资产总计为26.8亿,其中货币资金占了7.3亿,应收票据0.8亿,应收与预付款项占了约1.5亿,存货占了17亿,共计26.6亿,而这些占用基本上属于闲置状态,或虽有所有权,但使用权归他企业所有,这说明该企业流动资产的占用分布很不合理。

2、对资产负债表中一些具体情况与具体项目进行分析(1)对资产的计价进行分析在资产负债表中,几乎所有的项目在计价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侧重于盘点、对账分析方式,以证实表中各项目余额的存在性,这当然也是需要的,然而却往往忽视了审查余额价值的真实性。

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定要牢记对资产的审计重在计价这一重要原则,资产负债表中的潜亏问题,主要是通过改变计价的方式形成的。

具体来说资产的计价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予以关注:一是期末余额是否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予以确认;二是对八项减值准备的提取是否正确;三是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的摊销等是否正确;四是对投资溢价、折价的计算是否正确;五是对存货中发出材料成本计价、在产品成本计价和销售成本的结转是否正确;六是借债费用的资本化处理是否正确。

这些地方都是极易产生错弊的地方。

(2)对或有事项的关注或有事项指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其结果需经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证实,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中无法反映,但都对未来的资产和负债可能发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时要特别关注。

(3)对期后事项的关注期后事项是指资产债务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如果企业对需要调整的事项未予调整,对非调整事项未按规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说明,那么,不仅直接影响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而且直接影响着企业前后期应负担的责任。

因此,审计人员对期后事项应给予高度重视。

二、利润表的分析技术1、对利润表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对利润表进行整体分析,主要用到关联项目分析法,企业的利润主要是由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加投资收益再加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主营业务利润,而主营业务利润又是由主营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几个因素构成,而这几个因素有相互关联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这几个因素本期和上期进行比较,找出问题的所在。

下面通过一个报表来说明怎样对利润表进行整体分析。

项目上年实际数本年实际数产品销售收入 7,969,903.59 13,520,192.09 产品销售成本 5,911,592.19 10,782,541.40产品销售费用 69,681.60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79,547.62 102,156.08 产品销售利润 1,978,763.79 2,565,813.01关联项目分析表项目增减额 %产品销售收入 5,550,289 69.6产品销售成本 4,870,949 82.4产品销售费用 (不可比)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22,609 27.5产品销售利润 587,050 29.6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企业产品销售利润肯定有问题,因为在正常获利水平下,在收入增长69.6%的时候,利润也应增长69.6%,而实际只增长29.6%,相差40%。

这里,可能是由于产品销售收入发生虚构,但虚构收入的目的在于虚构利润,借以虚构经营业绩,此例中,这种情况显然不存在。

那么,问题肯定出在成本、税金与费用方面。

上年费用无发生额,肯定有问题,但本年费用只有不到7万元,按重要性原则,这种问题在综合分析中几乎“不值得查”,突出的问题在成本方面,本年成本比上年增长82.4%,可以断定,该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的不实,问题主要是在成本方面,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就为下一步深入审计找到了“突破口”。

2、对利润表具体项目进行分析(1)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主营业务的收入,大多数企业都是由产品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的收入构成,一般情况下,已经入账的收入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因此,对主营业务收入重点应放在虚构、隐瞒、转移和“账外账”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抽查第4季度的销售明细账和相关凭证与销售发票逐一核对,看其是否都已入账,或转移到下一年度。

二是通过审查“预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这两个科目也就是会计处理中著名的一个“中转站”,隐瞒或转移收入对不太高明的会计大都通过这两个科目来处理。

三是检查企业的“账外账”收入,账外收入的审计,一般可通过“三核对”来进行匡算审查。

第一步是以出库单存根与销售发票存根核对,第二步核对是以发票存根与销售明细账核对,第三步是以销售明细账与产成品明细账核对。

通过这样核对,大体上可以匡算出有多少数量的产品未作收入。

(2)对主营业务成本的分析影响主营业务利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成本,而在成本方面的错弊,通常表现在成本的计价方面,成本的计价主要有三道环节,即发出材料成本的计价,半成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核算的计价,以及销售产品成本结转的计价,这三道环节的成本计价由于极易被财会人员用来调节成本进而调节利税这就是审计所称的“三大水库”,聪明的会计想要调节利润,都会从这“三大水库”来调节,因为这三个项目的会计处理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一般会用到会计人员自己的主观判断,如果不是经验十分丰富的审计人员,想查都查不出来。

此外,也有一些财会人员通过待摊、予提两项费用来调节成本的,但用这两项费用调节成本影响额减少,所以审计人员形象地称之为“两个蓄水池”。

(3)对期间费用的分析期间费用是指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三项费用对利润的形成亦有着明显的影响,一般地说,利用期间费用故意作弊调节利润的情况并不突出,但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控制不严,在期间费用中发生的问题却十分严重,比如下面摘自两个企业利润表中关于管理费用的实际情况: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管理费用甲企业上年 796.99万元 34.67万元85.76万元本年 1352.02万元 47.46万元156.43万元乙企业上年 63.55亿 7.598亿2.862亿本年 67.66亿 8.391亿3.413亿不难看出,这两个企业管理费用中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甲企业的管理费用远远超过它的营业利润,而且本期的管理费用竞比上期多出一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