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十大新兴技术展望
2010年IT趋势大盘点,什么才是最热门IT技术

2010年IT趋势大盘点,什么才是最热门IT技术成都名流快讯:世界上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行业中发生的事件会在所有地区及垂直行业中得到迅速传播。
企业有在何时、何地及以何种方式部署技术的选择,而无可作为是不可取的。
Gartner日前在京发布2010年及未来IT技术趋势预测。
随着亚洲企业领航经济复苏并为全球恢复增长做准备,更需要了解在IT控制和权力平衡中所产生的关键变化,特别是用户和IT交互方式上的变化。
Gartner全球副总裁Prentice先生指出2010年及未来四大关键趋势如下:趋势一:社交化计算到2012年,Facebook将成为社交网络整合和网络社会的枢纽。
到2013年,手机将取代个人电脑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网络接入设备。
根据Gartner个人电脑装机预测,到2013年,个人电脑使用总数将达到17.8亿台。
而到2013年,智能手机和可浏览互联网的增强型手机的数量将超过18.2亿台,超出个人电脑的装机数量。
那些没有为小尺寸屏幕而做优化的网站需要进行改版或重建。
趋势二:传感计算到2012年,在移动设备、社交网站和通信产品之间的互连意味着传感计算方面将迎来大量的市场机会。
趋势三:高级分析据Gartner估计,到2012年,数据的存储量将是2008年的5 倍。
Prentice先生表示:“我们处在被数据浪潮淹没的危险中,然而我们却缺乏信息、洞察力和理解。
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所有数据有意义并能根据这些数据做出更好的决策。
过去的分析工具只能给我们事后的分析,而高级分析将提供从原因到结果的远见卓识。
我们都可以做到事后诸葛亮,但我们面对的挑战是要能够着眼于未来,针对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情况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趋势四:云计算的演进到2012年,20%的企业将不再拥有IT资产。
虚拟化、云服务以及员工在公司网络上运行个人桌面和笔记本电脑系统等这些相关的趋势都将驱动企业朝削减IT硬件资产的方向发展。
相关热点阅读:针对Gartner提出的IT技术四大趋势,北大青鸟专家就计算硬件的需求分析到:无论是在数据中心还是在员工的桌面,都将不会消失。
201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

近日对201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2010年或将取得重大研究进展的十项科技产品或科技概念,其中包括仿人机器人、“超级电容”动力汽车等。
1. 仿人机器人仿人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无论在外表上与人类有多么相似,它们体内一堆堆杂乱的电线却永远无法与人类体内复杂的器官相媲美。
但是,欧洲一支科学家团队正致力于缩小这种差距。
他们所研制的一种机器人原型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仿人功能,即这种机器人在高度模仿人类的特点。
在这种仿人机器人体内,有一副由热塑性塑料所制成的骨架,有一组模仿人类肌腱的驱动器,该驱动器可以对肌肉做出反应。
2010年,科学家们的目标是利用这个原型制造出一种更像人类的实体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可以像我们人类一样对不同的环境做出不同的反应。
2. 直接碳燃料技术直接碳燃料技术煤碳很黑很脏,燃料电池大多都是采用氢燃料,这些传统的观念已在人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
但是,新一代的“直接碳”燃料电池将挑战这种传统观念。
在传统氢燃料电池中,氢燃料的获得过程比较复杂。
“直接碳”燃料电池则是利用氧气与煤粉之间的电气化学反应来产生电量。
这种技术的好处是:发电所需要的燃料(煤碳)不再需要燃烧,而且能源利用效率比传统的烧煤电站高出两倍。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直接碳科技公司”预计,到2010年,该公司将实现一个10千瓦容量的原型发电系统。
而俄亥俄州的“包含能源公司”则准备利用这种技术为一个小型灯泡提供电力。
当然,这项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
两家公司都希望能够根据这些原型系统研制出“直接碳”燃料电池,提供一种清洁、高效的碳能源。
3. 新陈代谢学新陈代谢学在过去五年中,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人体代谢组计划”的研究,并完成了关于人类代谢组物的首个数据库,其中包括8000余种自然代谢物,如1450种药物、1900种食品添加剂和2900种毒素等。
利用数据库信息,科学家们可以分析出病人新陈代谢的整体轮廓,并检测出可能致病的原因。
国外媒体对2010年十大重要技术展望

国外媒体对2010年十大重要技术展望1、平板电脑这是今年最受期待的产品。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种传言,包括Android平板电脑以及一些概念产品,但最重要的产品还是苹果平板电脑。
关于苹果平板电脑的名称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iSlate,有人说是iPad。
假如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并未开发平板电脑,他最好还是赶紧部署这一计划,因为任何其他的产品都将令外界大失所望。
至于我们为什么需要一款介于笔记本和iPhone(手机上网)之间的产品,恐怕还需要等到平板电脑面市后才能揭晓。
但这一切都与互联网的使用量增加有关。
应用、数据和社交生活都已经向网络方向发展,平板电脑则是这一趋势在硬件上的体现,充分显示了这一趋势的本质。
平板电脑还能够成为一款高端电子阅读器,为用户提供电子书、报纸、杂志和便携网络电视。
2、地理定位将GPS芯片与手机、社交网络以及创新的手机应用整合起来,意味着地理定位将成为任何杀手级应用的必备功能。
我们不只是在谈论Foursquare和Gowalla这样的社交广播应用,Twitter、SimpleGeo以及Facebook的地理定位API(应用编程接口)都将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使各类应用均具备地理定位功能。
Twitter最近刚刚推出了Geo API,并且收购了地理定位技术提供商Mixer Labs。
3、实时搜索在获准收录Twitter、Facebook和MySpace等网站的实时数据流后,谷歌和微软必应(Bing)都迅速提升了实时搜索。
但实时搜索并未真正形成气候,而且通常都不会出现在搜索主页中。
希望各大搜索引擎能够在2010年改变这种状况,为用户提供有意义的实时信息。
与此同时,Collecta、OneRiot和Topsy等实时搜索创业公司也在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实时搜索将成为一种导航形式,对Twitter和Facebook尤其如此。
关键在于将实时搜索引擎与实施过滤器进行整合,使得信息不仅具有实效性,而且具有相关性和权威性。
2010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技术 GPS定位在列

2010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技术 GPS定位在列时间:2010-02-09 12:01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27次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近日刊文称,很多新技术将在2010年产生重大影响,其中一些技术将是全新的,也有一些技术已经孕育成熟。
其中最主要的技术来自于移动互联网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近日刊文称,很多新技术将在2010年产生重大影响,其中一些技术将是全新的,也有一些技术已经孕育成熟。
其中最主要的技术来自于移动互联网领域。
在以下Techcrunch评出的2010年十大重要技术当中,有超过一半技术涉及移动领域。
1、平板电脑平板电脑将是2010年最受期待的产品。
目前有关平板电脑的传闻铺天盖地,据说多家公司都在进行研发,其中包括Android平板电脑、概念平板电脑。
当然,这其中最受关注的仍然是有可能为这一产品定义的苹果平板电脑,它有可能命名为iSlate。
如果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并未研发这款产品,那么他最好赶快行动,因为推出其它任何产品都会令业界大失所望。
至于人们为何需要一款介于笔记本和iPhone之间的产品,这个问题恐怕要到平板电脑面世后才能解答。
但是,答案肯定与互联网提供越来越多的功能有关。
随着我们的应用、数据、社交生活都转移到互联网虚拟世界,平板电脑将成为互联网这一发展趋势在硬件方面的化身,它可以融合互联网最核心的功能。
另外,平板电脑也可以成为一款豪华版的电子书阅读器,可以阅读书籍、报纸和杂志,并可观看移动互联网电视。
2、GPS定位将GPS芯片与手机、社交网站以及越来越具创新功能的应用结合起来,意味着地理定位将成为任何“杀手级”应用的必备功能。
在这里,我们所谈论的不仅仅是Foursquare和Gowalla这样的基于地理信息的流行游戏,Twitter、SimpleGeo以及Facebook等网站开放地理信息API(应用编程接口)同样可以使更多的应用添加地理数据,这会对地理定位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
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1.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1.4 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技术1。
5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1。
6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1。
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1.8 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1.9 逆作法施工技术1。
10 爆破挤淤法技术1.11 高边坡防护技术1。
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1.13 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1。
14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1.15 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1.16 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2 混凝土技术2。
1 高耐久性混凝土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2。
4 轻骨料混凝土2.5 纤维混凝土2。
6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2.7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2。
8 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3。
1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3。
2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3.3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3.4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3.5 有粘结预应力技术3.6 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3.7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3.8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4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4.1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4。
2 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4。
3 塑料模板技术4。
4 组拼式大模板技术4.5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4。
6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4.7 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4。
8 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体安装施工技术4。
9 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4.10 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4.11 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4.12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4.13 预制箱梁模板技术4.14 挂篮悬臂施工技术4。
15 隧道模板台车技术4.16 移动模架造桥技术5 钢结构设计5。
1 深化设计技术5。
2 厚钢板焊接技术5。
3 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5.4 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5.5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5.6 住宅钢结构技术5。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推广应用

1 地基基础和 地下空间工程 技术
1.3 水泥粉煤灰碎 石桩 (CFG桩) 复 合地基技术
1.2.2夯实水泥土 桩复合地基成套技 术
2010 年 版 删 除 该 项
1.2.3真空预压法 加固软基技术
1.4 真空预压法加 固软土地基技术
2021/2/1 2021/2/1
4
4
2005年版
大项
子项
2010年版
7.1.1新型墙体材料应 用技术及施工技术
7.1.2节能型门窗应用 技术
7.1.3节能型建筑检测
与评估技术
7 绿色施工技
7.2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 术
子项
7.2.1地源热泵供暖空 调技术
7.2.2供热采暖系统温 控与热计量技术
7.3预拌砂浆技术
不同内容
2010年版删除项
2021/2/1 2021/2/1
3.8钢筋机械锚固 技术
2010年版新增项
2021/2/1 2021/2/1
11
11
2005年版
大项
子项
2010年版
大项
子项
不同内容
4.1 清 水 混 凝 土 模 板技术
4.2 早 拆 模 板 成 套 技术
4.1清水混凝土模 板技术
4.5早拆模板施工 技术
4 新型模板及脚 手架应用技术
4.3液压自动爬模 技术 4.4 新 型 脚 手 架 应 用技术
2021/2/1
2
2005年版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为10大 类(10大项,共94项技术)内容以房屋建筑工程为主, 突出通用技术,兼顾铁路、交通、水利等其他土木工 程,而2010版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内容更广泛,共 108个小项,增加了“绿色施工技术”及“塔式起重 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等内容,2010版和 2005版相比较,删除了22处,新增加24处,技术含量 更高,所推广技术既成熟可靠,又代表了现阶段我国 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新成就。
建筑业10项新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建筑业10项新技术《建筑业10项新技术》自1994年发布,历经1998年、2005年2010年三次修订,它的推广应用,对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适应当前建筑业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进一步加大建筑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作用,提高建筑业科技水平。
(2010)建筑业10项新技术目录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1.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1.4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1.6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1.7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1.8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1.9逆作法施工技术1.10爆破挤淤法技术1.11高边坡防护技术1.12非开挖埋管技术1.1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1.14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1.15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1.16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2混凝土技术2.1高耐久性混凝土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2.4轻骨料混凝土2.5纤维混凝土.2.6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2.8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接受施工技术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3.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3.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3.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3.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3.5有粘结预应力技术3.6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3.7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3.8钢筋机械锚固技术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4.2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4.3塑料模板技术4.4组拼式大模板技术4.5早拆模板施工技术4.6液压爬升模板技术4.7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4.8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安装施工技术4.9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4.10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4.11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4.12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4.13预制箱梁模板技术4.14挂篮悬臂施工技术4.15隧道模板台车技术4.16移动模架造桥技术5钢结构技术5.1深化设计技术5.2厚钢板焊接技术5.3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5.4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5.5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5.6住宅钢结构技术5.7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5.8大型复杂膜结构施工技术5.11模块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6.3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6.6薄壁不锈钢管道新型连接技术6.7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6.8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6.9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6.10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6.11大型储罐施工技术7绿色施工技术7.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7.2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7.3预拌砂浆技术7.4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7.5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7.6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7.7硬泡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7.8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7.9铝合金窗断桥技术7.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7.11供热计量技术7.12建筑外遮阳技术7.13植生混凝土7.14透水混凝土..8防水技术8.1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8.2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8.3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8.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8.5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8.6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8.7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9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9.1消能减震技术9.2建筑隔震技术9.3混凝土构件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9.4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9.5结构无损拆除技术9.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拆除技术9.7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9.8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9.9开挖爆破监测技术9.10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9.11一机多天线GPS变形监测技术10.信息化应用技术10.1虚拟仿真施工技术10.2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10.3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10.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10.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10.6建设项目资源计划管理技术10.7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10.8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1.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1.4 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技术1.5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1.6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1.8 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1.9 逆作法施工技术1.10 爆破挤淤法技术1.11 高边坡防护技术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1.13 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1.14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1.15 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1.16 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2 混凝土技术2.1 高耐久性混凝土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2.4 轻骨料混凝土2.5 纤维混凝土2.6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2.7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2.8 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3.1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3.2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3.3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3.4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3.5 有粘结预应力技术3.6 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3.7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3.8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4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4.1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4.2 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4.3 塑料模板技术4.4 组拼式大模板技术4.5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4.6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4.7 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4.8 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体安装施工技术4.9 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4.10 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4.11 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4.12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4.13 预制箱梁模板技术4.14 挂篮悬臂施工技术4.15 隧道模板台车技术4.16 移动模架造桥技术5 钢结构设计5.1 深化设计技术5.2 厚钢板焊接技术5.3 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5.4 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5.5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5.6 住宅钢结构技术5.7 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5.8 大型复杂膜结构施工技术5.9 模块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6.1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6.2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6.3 变风量空调技术6.4 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6.5 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6.6 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方式6.7 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6.8 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6.9 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6.10 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6.11 大型储罐施工技术7 绿色施工技术7.1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7.2 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7.3 预拌砂浆技术7.4 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7.5 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7.6 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7.7 硬泡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7.8 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7.9 铝合金窗断桥技术7.10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7.11 供热计量技术7.12 建筑外遮阳技术7.13 植生混凝土7.14 透水混凝土8 防水技术8.1 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8.2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8.3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8.4 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8.5 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8.6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8.7 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9.1 消能减震技术9.2 建筑隔震技术9.3 混凝土结构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9.4 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9.5 结构无损伤拆除技术9.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拆除技术9.7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9.8 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9.9 开挖爆破监测技术9.10 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9.11 一机多天线GPS变形监测技术10 信息化应用技术10.1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10.2 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10.3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10.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10.5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10.6 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10.7 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10.8 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