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民生问题
两会主要内容及民生问题.doc

2019年两会主要内容及民生问题两会主要内容及民生问题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我国癌症诊疗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健全。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绍说,我国已开展国家癌症中心、区域癌症诊疗中心和肿瘤临床重点建设,以肿瘤医院、综合医院肿瘤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为主体的癌症诊疗和康复体系初步形成。
李斌说,我国已建立肿瘤登记年报制度,目前全国建有肿瘤登记处574个,覆盖4.38亿人口,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我国癌症发病、死亡、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采取综合措施持续加强癌症防治工作,切实降低癌症死亡率,更好满足百姓健康需求。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预防医学处副处长李静说,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中绝大部分是高血压患者。
医学研究认为,控制好高血压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国家卫健委委托我们成立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目前已经培训了一百多万名基层医务人员,让更多患者不出社区就能把疾病管理好。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今年中央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将一以贯之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5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今年中央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将一以贯之,对玉米、大豆继续实施生产者补贴,水稻最低收购价将保持稳定。
韩长赋表示,去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但下降得不多,比2017年减少了74亿斤,相对总产量大约占0.6%。
主要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减的结果,比如对“镰刀弯”地区的玉米做了“减法”,增加了大豆、马铃薯、优质饲草等生产,实际上有效供给是增加的。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粮食产量,我理解就是要防止出现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双碰头’。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浅谈国内旅游服务业乱象小组成员:钟慧君、凌晓宇、陈佳娜、徐锐冰、杨翔好、李刚、赖安、廖伟健、潘启浩、黎梓轩、严子麒(环境工程专业)一、活动目的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我们就国内旅游服务业乱象对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关于旅游服务业当今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不断衍生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式,使之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发展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成为区域和城市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旅游服务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旅游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新型的服务业;狭义的旅游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旅游服务业更突出了高科技含量与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
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而中国的现代旅游产业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以接待入境外国人的国际旅游为先导发展起来的。
20余年来,中国旅游业完成了从“事业接待型”到“企业经营型”的转变,国际国内旅游收入合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多,在国民经济中确立了一个规模巨大、产出水平较高,引人注目的新兴产业。
30余年来,中国新兴的旅游业相继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一是80年代以星级饭店大量兴建为代表的入境旅游接待高峰,二是90年代以大量旅行社的设立为代表的国内旅游服务高峰,三是2000年之后以中国游客出境游消费为高潮的发展高峰。
它们从不同阶段彰显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路径特点,并形成了以旅行社业为龙头,旅游住宿业、交通业、旅游景区、旅游管理组织共同发展的旅游业的五大基础部门。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对策思考

淮河流域 已基本形成了流域防洪减 灾 投入 欠账较 多 , 骨干排水 工程 的建设 骨干工程为主 ,而面上配套工程 和禁 止 体系 ,但在防洪除涝体系建设 中解决 仍 显不 足 , 河流 域 “ 门淹 ” 现 河湖 围垦 、 淮 关 的 调整种植结构 、 水灾高风 险区 除涝问题方面考虑不足 ,平原洼地 现 象 突出 。 状除涝标准仍然较低 。 治淮 l 项骨 干 9
l规划与治理】 【 l
’
一
、
淮 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概况
水的情况下 , 也能对沿线低洼地 区的排 些 洼地虽 然建 设 了部分 大沟配 套工 程 ,
淮河 流域低洼 易涝 面积约 1 0万 涝条件有所改善。总体上来说 , 尽管上 但 中、 小沟实 际配套很少 , 排水系统还是
平方公里 , 中耕地约 1 其 亿亩。 流域重 述部分工程能够发挥一定 的除涝效益 , 不通 畅。水 利部 门实施 的工程主要 以防 点平 原洼地 约 6 万平方公里 ,其 中耕 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除涝的要求。
线和行蓄洪 区洼地 。 二、 淮河流域涝灾及治理情况 洼地 除涝规划并 已经水利部批复 。目 丈无功 ” . 。
前进一步治理淮河 已经启动 ,洼地治
2封 闭式治理 , 以形成合力 . 难 在 治理方式上 , 目前 基本上是 多头
受 自然地理、 气候 、 人类 活动及工 理率先开展 了世行贷款项 目,除涝工 害频 发 , 且涝灾更具有经常性 、 普遍性 淮工作的重点。 的特点 。严重 的涝灾不仅使农作物受 至危 及部分 乡镇和 工矿区 的安 全 , 成 约解决“ 三农 ” 问题 的主要因素之一。 灾, 农村居住环境和交通条 件恶化 , 甚 出问 题 为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发展 ,尤其是制 尚未完善
对民生问题的建议(3)

对民生问题的建议(3)3.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民生工作基础防线要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依、难有所助,使人们在减少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敢于消费、舍得消费。
要建立起城乡居民特困家庭救助机制,保障城乡困难家庭基本生活;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城镇廉租房、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作,切实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要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程,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4.要加大民生投入,为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供有力财政支持要正确处理好民生投入与“中心工作”的关系,既要保证经济发展方面的投入,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安排财政投入,建立起科学的民生投入机制。
要“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怨”,通过加大投入,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获得更大利益。
要加大对重大的社会事业性工程、民生工程项目和一些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力度,如城建工程中的道路改造、环境改貌、城中村改造、城市防汛、背街小巷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村公路危窄桥梁和道路改造、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程等,这些项目既可拉动内需,又可有效改善民生,需要我们紧抓不放,以收一石多鸟之效。
此外,还要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完善各种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5.要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农问题是解决民生的难点问题,也是关键问题。
工作中,既要重视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又要重视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
要统筹城乡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以建设新农村为切入点,办实事、求实效,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实现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民生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泰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宜昌农村社会管理凸显五大问题

宜昌农村社会管理凸显五大矛盾当前就农村社会管理来看,更多的侧重于抢救性管理,而不是前置式管理。
一旦风险或矛盾凸显并爆发后,在稳定压倒一切的逻辑下,基层领导干部力求速战速决,火线解决,大多采取“捂盖子”、“压事”、“瞒事”的方式进行抢救性管理农村不仅是社会管理问题的重点,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
因此需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迅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农村社会各种要素也加快由静态到动态、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在农村往往引起社会失序、心理失衡、伦理失范,致使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
改革农村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社会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一是侧重于静态管理,而不是动态管理当前在农村社会管理过程中,更多侧重于静态管理,不能与时俱进。
从现实来看,许多基层领导干部习惯于在静态的社会稳定框架中来认识社会矛盾和解决社会冲突,喜欢刚性稳定的运行机制,总希望以行政手段把一切不稳定的东西消失在萌芽状态。
这样就不能发现潜在的风险,以至于会酝酿更大的风险。
其实,当社会的核心价值发生转变时,制度也就需要相应地作出改变或调整,与社会核心价值保持高度一致。
但目前农村社会管理理念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适应农村社会剧烈变革的现实需要,面对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现实,只按照静态的稳定观来解决社会矛盾和缓和社会冲突,只能是在平静的海面上掩盖着海下的汹涌澎湃。
若仍然守着旧理念,用一些陈旧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处理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就会出现“老办法不灵、硬办法用不得、软办法不顶用”的“失灵”现象。
二是侧重于事后抢救性管理,而不是前置式管理祸患常积于屑微,当前农村爆发的一些事件并不都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是有一些潜在的矛盾没有引起重视或者是没有解决好,导致矛盾由微到著、日益尖锐、膨胀引发更大的矛盾。
实际上,当前各级政府重视事后抢救性处理胜过事前预防,如果将社会管理关口前移,采取提前介入的工作方式或是建立超前预警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消除矛盾或隐患,就可避免矛盾或隐患发生;或者在矛盾或隐患来临前做好充分准备,就能防止矛盾或隐患扩大或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或隐患造成的损失。
落实五大任务考核方案

落实五大任务考核方案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障安全、治理环境、推动改革五大任务,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落实这五大任务,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考核方案势在必行。
为了确保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落实科学的经济发展考核方案。
这个方案应该包括对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能力和企业发展等方面的考核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改善民生是五大任务之一,落实民生改善考核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方案应该包括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考核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民生改善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保障安全是五大任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安全保障考核方案。
这个方案应该包括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考核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治理环境是五大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环境治理考核方案。
这个方案应该包括对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考核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绿色发展。
推动改革是五大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改革推进考核方案。
这个方案应该包括对改革进展、改革成效和改革创新等方面的考核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改革不断向前。
为了保证五大任务考核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和评估体系。
首先,要明确责任和权力的分配,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行职责。
其次,要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确保考核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考核结果的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钱之光:倾三十余载志与力 筑纺织强国之基

钱之光:倾三十余载志与力筑纺织强国之基作者:来源:《中国纺织》2020年第10期对于中国来说,世界纺织大国已是毋庸置疑的标签,不仅如此,当前還正在朝向纺织强国的目标砥砺奋进。
而早在50年代,丰衣足被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布票成为彼时深深烙有物资匮乏印记的独特记忆。
直至80年代布票政策取消,迎来纺织工业在解决人民穿衣方面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其间相隔了大约三十年的距离。
这三十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发生颠覆性巨变的三十年,也是钱之光人生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交融一体的三十年。
作为新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领军者与奠基人,钱之光始终以自身的远见卓识、求真务实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倾尽心力抒写中国纺织工业崛起与民族振兴之志,也为如今纺织强国的梦想照进现实埋下了坚实的伏笔。
审时度势的重大战略性决策当前,国人衣衫丰足、鲜亮多姿的每一天的背后,都蕴藏着钱之光鞠躬尽瘁的不辍付出与传扬后世的精神力量。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钱之光之于中国纺织工业的意义与贡献,那便是“只用了一代多人的时间,就成功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穿衣问题。
”自建国初期开始,钱之光便坚守在中国纺织工业的一线主持工作,1949年和1952年,曾先后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共纺织工业部党组书记;1970年初,纺织工业部与第一轻工业部、第二轻工业部合并成立轻工业部,钱之光任部长;1977年12月,纺织工业部和轻工业部分别设立,已经78岁的钱之光在古稀之年再次勇挑重担,接过纺织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的任命书;1981年,被任命为国务院顾问。
其间经历了百废待兴的艰苦和十年文革的动荡,钱之光始终引领中国纺织工业一路披荆斩棘,勇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开国之初,物资匮乏,人民衣被甚少。
增产纱布,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为发展重工业积累资金,成为纺织工业的根本任务。
如何把纺织工业发展得更快更好,是钱之光一直苦心探索的核心问题,而审时度势的视野与创新求实的实践,形成了一套解决问题的独到方法论,其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性决策,成为确立中国纺织工业发展道路的重要指导原则。
五大任务考试题目及答案

五大任务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五大任务中,哪一项是关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A. 经济发展B. 政治建设C. 社会治理D. 生态文明建设答案:B2. 在五大任务中,哪一项涉及到全面深化改革?A. 经济发展B. 政治建设C. 社会治理D. 文化繁荣答案:A3. 五大任务中,哪一项是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A. 经济发展B. 政治建设C. 文化繁荣D. 生态文明建设答案:C4. 五大任务中,哪一项涉及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A. 经济发展B. 政治建设C. 社会治理D. 生态文明建设答案:B5. 在五大任务中,哪一项是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A. 经济发展B. 政治建设C. 社会治理D. 生态文明建设答案:D6. 五大任务中,哪一项涉及到全面从严治党?A. 经济发展B. 政治建设C. 社会治理D. 文化繁荣答案:B7. 五大任务中,哪一项是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A. 经济发展B. 政治建设C. 社会治理D. 生态文明建设答案:C8. 在五大任务中,哪一项涉及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A. 经济发展B. 政治建设C. 社会治理D. 文化繁荣答案:A9. 五大任务中,哪一项是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A. 经济发展B. 政治建设C. 社会治理D. 生态文明建设答案:B10. 在五大任务中,哪一项涉及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A. 经济发展B. 政治建设C. 社会治理D. 生态文明建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1. 五大任务中,涉及到经济发展的任务包括哪些?A. 全面深化改革B.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C. 保障和改善民生D. 生态文明建设答案:A, B12. 五大任务中,涉及到政治建设的任务包括哪些?A.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B. 全面从严治党C. 保障和改善民生D.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答案:A, B, D13. 五大任务中,涉及到社会治理的任务包括哪些?B.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C. 全面从严治党D.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答案:A, B14. 五大任务中,涉及到文化繁荣的任务包括哪些?A.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B. 保障和改善民生C.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D. 全面从严治党答案:A15. 五大任务中,涉及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包括哪些?A. 生态文明建设B.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D.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答案:A, 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16. 五大任务中,经济发展是核心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关注五大民生问题 当民富与国强终于能够摆到相同重要的位置,并基本形成共识之后,那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就应当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得到富有成效的解决和提升。
而当2011年来临的时候,这些年来一直为社会各方面所关注,为国家所重视,但是,仍然困扰着老百姓生活的民生问题,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期待。
首先,收入差距会继续拉大吗?20多年前,在财富分配问题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那就是中国人不患寡、只患不均。意思很清楚,就是中国人只讲平均、不讲效率。20多年后,社会财富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不患寡、只患不均”的观念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但是,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了,“不均”变成了“不公”,“只患不均”也变成了“只患不公”。那么,新的一年,如何在这一问题上有所作为、有所起色呢?社会财富的“蛋糕”能否在新的一年里朝着有利于民生的方面分割呢?那些在社会财富分配中被边缘化的群体,能否不再被边缘化呢?这些,毫无疑问会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第二,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如果说过去的一年留下了什么遗憾的话,楼市调控没有见到实质性成效,可能是最大的遗憾之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一次楼市 调控,直到2010年的最后一天,也没见到房价下降的现象,也没看到开发商紧张的神态。到是开发商重拾炒地热情、重争“地王”的消息不断地传入公众的耳朵。也正因为如此,当新年到来的时候,公众首先要问,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还有决心和信心让高房价降下来吗?而更让公众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在新的一年里,政府能够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遏制炒房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行动吗?很显然,对普通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来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遏制炒房的力度远比单纯地控制房价来得重要。
第三,通货膨胀会来吗?过去的一年,物价这根神经,不仅让百姓深受其痛,也让政府伤透脑筋。更重要的,物价的快速上涨,CPI突破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让公众的通胀预期大大增强,让公众对新的一年是否会爆发通货膨胀充满了忧虑。如果要问新的一年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控制物价上涨、遏制通货膨胀,尤其是遏制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就是最大的难题之一。而物价问题,显然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如何让物价沿着可控的目标发展,如何让物价不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过大的影响,自然是2011年必须高度关注和认真抓好的一项民生工程。
第四,拆迁条例能够顺利出台吗?2010年,一项创纪录的工作是,新拆迁条例在年初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又于年底再一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除了表现出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认真和慎重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对新拆迁条例的强烈抵制。而拆迁又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社会和谐。尽快颁布新的拆迁条例,已成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期待。 那么,新的一年,新拆迁条例何时能与公众见面呢?还会不会作出大的修改与调整呢?公共利益、公众利益能否在新的拆迁条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保护呢?
第五,中小企业能得到实质性的关心吗?从表面看,中小企业似乎与民生问题离得有点远。事实上,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就业,而且直接关系到居民收入的提高,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过去的2010年,社会各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关心方面显得明显不够,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所以,在新的一年里,能否给中小企业一些实实在在的关心和扶持,让中小企业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于国于民于经济都十分关键和重要。
关于如何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一、要切实关心全国和各地国民生产总值平均线以下、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线以下人群的民生问题。这个人群大约在6.7亿左右,至少也在4.5亿,生活在贫苦线左右的人口也在2.3亿吧。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应该成为我们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出发点,成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至少也应该成为一个着重点。
二、几亿人的民生问题主要有哪些呢?或者说,广大人民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重要民生问题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重要解决哪些民生问题呢?
1、上世纪50、60年代参加初期创业的老一辈建设者们,长期处于低收入生活状态,应该给予特别关照。前期,由于搞计划经济,实行低工资政策,他们过了二十多年虽然艰难但仍舒心的日子。后期,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经济虽然大发展了,但他们却或早或迟地退出工矿企业,不仅改革开放的成果他们享受不大,而且过去享有的社会主义福利又被改掉了,过着焦心的日子。现在他们的月收入都在几百元上下,如何使这几千万人过上小康生活呢?难道我们可以忘记这一代人吗?
2、在改革开放中下岗的几千万中、青年工人,月收入只有二、三百元,叫他们如何生活?他们能够长期忍受这种艰难吗?工人一旦同生产资料相分离,就断了他们的生路。我们如何在改革中不断生路而给出生路?
3、统筹解决农民入城就业的公民待遇问题。人们呼吁为私营企业主阶层解决公民待遇问题,即使他们享有同外国企业、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同样也应该或者更应该解决上亿人口的进城务工农民享有同城市居民、城市工人同等待遇问题,这主要包括同工同酬、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居住等问题。
4、城市低收入、无收入人群居住条件需要逐步改善。在城市,居住条件改善得最快最好的人群,除了少数高收入人群外,就是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人群。要解决城市居民普遍达到小康居住水平,还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和调节。
5、要重视解决城乡大规模拆迁中导致的民生问题。一条街道要扩建,往往要使成百成千的小业主、小老板搬迁或关门;一大片城区的改造,往往使成千上万居民搬家迁户;一座新城区的扩张,一条新铁路、新公路的新建,一个开发区的征 地,往往要使成千上万的农民无田可种。这该导致多少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产生和累积啊!
6、必须重视广大农村、大江大河遭受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污染企业从城市迁到了农村,许多污染小企业在城市停办了,又到农村开办了起来;沿海发达地区的污染企业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大型污染企业正向沿海、沿江、沿湖地区集聚。中华大地上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正面临严重危害,广大农民正面临严重危害。
7、广大人民防病治病问题突现。这几年,城乡疾病危害日益严重,过去被消灭或控制的疾病,如吸血虫病、性病等,又死灰复燃,一些新的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正滋生蔓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遭破坏,广大农民仍缺医少药;城市改革了公费医疗制度,社保医疗水平太低,城市中老人正面临重病、大病的危害。
8、义务教育要办成真正的义务教育,减轻群众的教育负担。城市幼儿教育收费太高,增加年轻一代的经济负担;小学、中学以各种名义乱收费屡禁不止,特别是以转学赞助费名义,动辄收费数千元。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的问题更为突出。
9、社会丑恶现象务必重视铲除。贩毒吸毒、卖淫嫖娼、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仍然普通存在,一些地区还甚为严重。它们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必须重视解决。解放初期党和政府下决心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丑恶现象,努力几年就真的解决了,大得人心。现在,这类社会丑恶现象已滋生、蔓延多少年了,如果再不下决心解决,是要失人心的。
10、各种事故死人太多,务必力求减少,再减少。每年交通事故死多少人?每年小煤矿要死多少人?每年灾害要死多少人?加起来,可能是个很大数字。小国家经不起这样死法,我们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家也经不起这样死法。
三、上述十大民生问题,涉及治国、强国、富国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解决这些重大民生问题,基本方针就是中央已经确定的方针,这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协调。
1、要重新认识市场经济的特性和规律。邓小平同志说过:市场和计划,我们都可以用。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大意如此)但是,一旦搞起市场经济,它就是一种经济形态,一种经济运动,它就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律。资本主义社会搞市场经济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搞市场经济,其特性和规律同样要表现,要起作用。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价值规律,而它在经济运动中所导致的社会结果,就是生产无政府状况,生产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是某些产品过剩和某些产品不足反复出现。我们现在遇到的许多地区的重复建设,某些行业的发展过度,以及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扩大,深刻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自身客观规律在起作用。我们许多同志对发展市场经济存在极大盲目性,受价值规律使然,哪样赚钱就搞哪样,哪一样赚大钱就大搞哪一样,一个地区这样搞还不打紧,大家都这样搞就不得了。只有认识和把握好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使它真正与社会主义结合得好,我们才能真正完善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真正做到五个统筹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广大人民在这种发展中得到日益增多的福利。
2、要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的准确度和着力度,把国民经济的发展适当调低一点。建议把经济发展速度稳定在5%左右,如能坚持10年、20年、30年,也是很伟大的成绩。要研究和调整生产与消费、建设与消费之间的比例,把更多的资金用到提高人民生活上来,使消费逐步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要调整国家筹集资金和国有银行资金的投向,及时而准确地防止或纠正某些行业和某些产品的片面的、盲目的扩张偏向。二亿多吨钢铁、几亿吨水泥、十几亿吨煤炭,这样的发展规模是难以为继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一千多亿这样的挤压人民的状况,也是难以为继的。空手套白狼式的工程和建设,要坚决的刹住;继续再搞的,要坚决查处。要正确引导日益壮大的私营经济,使其发展适应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不要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要生产坑民害民的假冒伪劣产品,不要拖欠国家税款和员工工资。
3、要加强对市场经济微观管理的准确度和着力度。现在的现状是,不仅宏观方面的许多大政方针得不到落实,而且微观方面的许多具体政策、具体规定也得不到落实,因而导致出现国家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导致出现许多突出的民生问题。一定要加强市场监管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特别是责任感;一定要纠正和减少监管机构、监管队伍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真正地依法监管、有效监管。凡市场上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要追究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首先是首长的责任。近来,中央电视台连续报导了一系列地区发生的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就应该严格追究相关地区监管部门的失职或违法责任。
4、要把共同致富的大政策落实到一次分配、二次分配的具体过程中去,使最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果。建议制定一条大政策,制定一个具体的指标体系,把广大人民的富裕程度,与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总水平挂起勾来。一国以及一省、一市、一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总水平达到多少,那里的公务员收入就应该达到多少,同样那里的工人最低工资是多少,农民的最低收入是多少,那里的离退休人员收入最低应该是多少,低保人员的收入也应该是多少。这要作为一个整体,一升俱升,一富俱富。要改变片面地大幅度地增加公务员的收入,而不顾及广大无收入、低收入人群利益的现象;也要改变只关照高收入阶层的需要和福利,而不顾及广大工人、农民的需要和福利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