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

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

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固定频率的信号的电路,它在无线通信、射频电路和其他电子设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振荡器电路,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目的1. 了解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2. 掌握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实验方法3. 观察和分析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输出波形特性实验原理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是由一个LC谐振回路和一个放大器构成的。

当LC回路和放大器达到一定的条件时,就会产生自激振荡。

在振荡器的输出端,通过反馈网络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从而维持振荡的持续。

实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4. 电路板和连接线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原理搭建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电路2.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3.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的输出波形4. 测量并记录振荡器的频率、幅度和波形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到了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频率为f,幅度为A,波形为正弦波。

在不同的频率和幅度下,振荡器都能够稳定地输出正弦波信号,验证了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搭建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电路,观察和测量其输出波形特性,验证了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振荡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路,对于理解和应用振荡器电路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

振荡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振荡器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浅析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浅析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浅析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用于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它广泛应用于通信、测量和科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原理和关键要素进行浅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一、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基于频率选择性反馈的振荡器电路。

它由一个运放、几个电容和几个电阻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和电阻的组合,将一部分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从而使电路产生自激振荡。

当振荡器达到稳定状态时,输出波形将是一个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1. 运放选择在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中,选择合适的运放对于振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采用增益高、输入阻抗大、输出阻抗小的运放能够提高振荡器的性能。

常用的运放有通用型运放、高速运放和运算放大器等。

2. 电容和电阻的选择电容和电阻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波形失真程度。

在设计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时,需要根据所需的频率和波形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阻数值。

为了减小温度和供电波动对振荡器的影响,可采用温度补偿电容和电阻。

3. 反馈网络设计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反馈网络决定了振荡器的频率特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采用RC网络作为反馈网络,可以实现较好的频率稳定性。

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反馈网络结构,如Sallen-Key结构、MFB结构等。

4. 调节电路设计为了能够方便地调节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通常需要设计调节电路。

常用的调节电路有变容二极管调谐电路、电位器调节电路等。

5. 输出波形整形电路振荡器产生的波形往往不够理想,需要经过整形电路进行处理。

常用的整形电路有限幅放大器、比较器、滤波器等。

1. 确定频率范围和波形要求在设计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时,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频率范围和波形要求。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频率范围和波形要求。

根据所需的频率范围和波形要求,选择合适的运放、电容和电阻。

电容三点式震荡电路的设计

电容三点式震荡电路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课程设计报告院(部、中心)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姓名郭佳学号21000065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同组人员课程名称通信电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名称500KHz 电容三点式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起止时间2013.3.4 —— 2013.4.28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摘要本次课设介绍了电容三点式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方法,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和分析以及电容三点式电路参数的计算,并利用其它相关电路为辅助工具来调试放大电路,解决了放大电路中经常出现的自激振荡问题和难以准确的调谐问题。

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的理论依据和调试方案,从而实现了快速、有效的分析和制作,振荡器电路。

并以 500KHz的振荡器为例,利用 multisim 制作仿真的模型。

关键字:电容三点式振荡仿真目录目录 (3)1、概述 (4)2、三点式电容振荡器 (5)2.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和分析 (5)2.2 电容三点式参数 (6)2.3 设计要求 (8)3、电路设计 (8)4 、调试与总结 (10)1 仿真 (10)2、总结: (11)5、心得体会 (11)1、概述振荡器是不需外信号激励、自身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

凡是可以完成这一目的的装置都可以作为振荡器。

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

放大器能对振荡器输入端所加的输入信号予以放大使输出信号保持恒定的数值。

正反馈电路保证向振荡器输入端提供的反馈信号是相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振荡维持下去。

选频网络则只允许某个特定频率 f 0能通过,使振荡器产生单一频率的输出。

振荡器能不能振荡起来并维持稳定的输出是由以下两个条件决定的;一个是反馈电压 U f和输入电压U i要相等,这是振幅平衡条件。

二是U f和U i必须相位相同,这是相位平衡条件,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是正反馈。

一般情况下,振幅平衡条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断一个振荡电路能否振荡,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

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

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一、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是一种简单的电路结构,其基本原理是将电容和电阻组合成一个微分放大环路,当此环路上没有负反馈时,它将产生振荡。

一般来说,这种电路的结构要求有三个元件,即电容和两个电阻,因此也被称为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

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电路中,R1和R2分别是电阻,C1是电容,V1是激励电压源,V2是振荡输出电压。

二、工作原理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由三个元件组成,它们是一个电容和两个电阻。

电容在激励电压V1的作用下,充放电,一边向R1传送电流,另一边向R2传送电流。

由于电容C1的特性,两边的电流大小是不同的,其中R1的电流比R2的电流大,因此在R1的一端就形成了一个较低的电压,而在R2的一端就形成了一个较高的电压。

当V1激励电压消失时,由于电容C1的特性,它将向R1和R2的另一端放电,从而形成一个信号,把它传递给V2,从而形成振荡。

当电容全部放电时,电路就进入下一个周期,从而形成持续的振荡。

三、应用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的主要用途有:(1)用于无线收发电路的频率稳定振荡。

(2)用于超声波测距电路中的频率稳定振荡和发射控制。

(3)用于转换器中的频率稳定振荡,如变频器、变压器或变流器等。

(4)用于马达控制电路中的频率稳定振荡。

(5)用于模拟电路中的作为一种振荡电路的基础,如振荡器、定时器等。

四、优势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的主要优点有:(1)这种电路结构简单,元件数量少,只需要一个电容和两个电阻,不需要复杂的电路结构。

(2)元件参数的改变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振荡频率。

(3)它能够持续振荡,而且振荡的幅值不受电源电压的影响。

(4)由于它的低成本和易于构建,它在电子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浅析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浅析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浅析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振荡器电路。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和电感的相互耦合,通过频率选择网络来实现正弦波的振荡输出。

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频率选择网络、幅度稳定电路、负反馈电路以及输出电路。

首先是频率选择网络的设计。

频率选择网络是决定振荡器振荡频率的关键部分,也是整个振荡器的起振条件。

常见的频率选择网络有LC谐振电路和RC谐振电路。

对于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一般选择RC谐振网络。

RC谐振网络由一个固定的电阻和一个可变的电容组成,可以通过调节电容的大小来改变振荡频率。

其次是幅度稳定电路的设计。

由于振荡器是一个自激振荡的系统,输出的振荡幅度可能会受到电源波动的影响而不稳定。

为了保持幅度的稳定,需要设计一个幅度稳定电路。

常见的幅度稳定电路包括电流源和反馈电路。

电流源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流,保证振荡器在工作时有足够的驱动能力;反馈电路可以实现负反馈调节,使得输出信号的幅度能够稳定在设定值。

最后是输出电路的设计。

输出电路负责将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转换为可用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常见的输出电路包括基准电路和放大电路。

基准电路用于提供稳定的基准电压或电流,以供振荡器输出信号参考;放大电路可以将输出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幅度,以便于后续的使用或传输。

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实验报告

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实验报告

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其功能是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本实验报告介绍了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的设计和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电路,掌握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实验原理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是一种基础的振荡器电路,由电感(L)、电容(C)和放大器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电感和电容组成谐振电路,形成特定频率的谐振回路。

2.在谐振频率下,电路会自激振荡,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3.放大器负责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以保持振荡器的稳定性。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如下:•电感(L):1个•电容(C):2个•放大器:1个•示波器:1个•多用途实验板:1个•连接线:若干根实验步骤以下是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的搭建步骤:1.将一个电容连接到实验板的电感端口上,另一个电容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口上。

2.将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出端口上。

3.连接示波器的探头到振荡器电路的输出端口上。

4.打开示波器和放大器,并适当调节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

5.观察示波器上的输出波形,并记录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出了稳定的振荡波形。

记录下实验结果如下:•振荡器频率:1000Hz•振荡器振幅:5V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并观察到了稳定的振荡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该振荡器在特定的频率下能够自激振荡并输出稳定的交流信号。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搭建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电路,对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使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振荡器的输出信号。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可以通过调节电容和电感的数值进行调整。

此外,振荡器的稳定性还受到放大器的影响,因此需要适当调节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以获得良好的振荡效果。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对于进一步理解振荡器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设计与制作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设计与制作

高频课设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设计与制作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成绩指导教师电容三点式 LC 振荡器的设计与制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电容三点式LC 振荡电路的实验原理。

3.掌握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 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了解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实验原理1.概述2.L C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一个振荡器能否起振,主要取决于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振幅起振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3.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频率稳定度表示: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温度、电压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常用表达式:△f0/f0来表示(f0为所选择的测试频率:△f0为振荡频率的频率误差,Δf0=f02 -f01:f02和f01为不同时刻的f0),频率相对变化量越小,表明振荡频率的稳定度越高。

由于振荡回路的元件是决定频率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提高频率稳定度,就要设法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除了采用高稳定和高 Q 值的回路电容和电感外,其振荡管可以采用部分接入,以减小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对振荡回路的影响,还可采用负温度系数元件实现温度补偿。

4.LC振荡器的调整和参数选择以实验采用改进型电容三点振荡电路(西勒电路)为例,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1 所示。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合理选择振荡管的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及波形的好坏有一定的影响。

偏置电路一般采用分压式电路。

当振荡器稳定工作时,振荡管工作在非线性状态,通常是依靠晶体管本身的非线性实现稳幅。

若选择晶体管进入饱和区来实现稳幅,则将使振荡回路的等效 Q 值降低,输出波形变差,频率稳定度降低。

因此,一般在小功率振荡器中总是使静态工作点远离饱和区靠近截止区。

(2)振荡频率 f 的计算式中 CT为 C1、C2和 C3的串联值,因 C1(300p)>>C3(75p),C2(1000P)>> C3(75p),故 CT≈C3,所以,振荡频率主要由 L、C 和 C3 决定。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报告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报告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报告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探究其工作原理和特性,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

实验器材:1.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电路板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电压表5. 电感6. 电容7. 电阻8. 电源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电路板,并接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2.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的频率和幅度。

3. 测量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电压、电流和频率的关系,绘制相关的特性曲线。

4. 调节电容或电感的数值,观察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随着频率的增加,输出波形的振幅也随之增大,直到达到共振频率时振幅最大。

在共振频率附近,振荡器的输出波形非常稳定,可以作为稳定的信号源使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当调节电容或电感的数值时,振荡器的共振频率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表明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频率特性受到电容和电感数值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参数来实现对振荡器频率的调节。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我们发现该振荡器能够稳定产生正弦波输出,并且具有较好的频率调节性能。

这些特性使得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在通信、测量和控制系统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实验,能够增进同学们对振荡器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轻工业学院本科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设计题目: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赵玉春
系别: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08级1班
学号:58号
指导教师:曹瑞、黄敏
2010年12月25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设计与实现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8-1学号 58姓名赵玉春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主要内容
1) 焊接振荡器电路板。

2) 通过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的波形,对比分析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2、基本要求
元器件排放错落有致,节点焊接正确,设计结构设合理,实验数据可靠,结果输出稳定。

3、主要参考资料
[1]张启民编著.通信电子线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董尚斌等编.通信电子线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顾宝良编著.通信电子线路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完成期限:2010年12月25日
指导教师签名:
课程负责人签名:
2010年12月25日
目录
1、设计题目 (4)
2、设计内容 (4)
3、设计思路 (4)
4、设计原理 (4)
5、运行结果 (9)
6、实验体会 (10)
7、参考文献 (11)
一:设计题目: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设计与实现
二:设计内容:
1) 振荡器电路板的设计与焊接。

2) 调节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并了解反馈系数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3) 测试、分析比较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的稳定状况。

三:设计思路:
焊接一个符合电容三点式的电路板,电路板上包含有LC振荡电路和集体震荡器震荡电路。

焊接好电路板之后,调节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

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波形图,同时对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所产生的波形图进行对比分析。

四:设计原理:
本次实验首先需要焊接电路板,在焊接电路板时需要注意一些节点的焊接,同时避免焊接时出现短路现象。

本次实验验中振荡器包含电容反馈LC三端振荡器和一个晶体振荡器。

振荡电路主要由振荡回路模块、偏置电路模块、输出缓冲电路模块组成。

它选择主要是根据所给定的工作频率(或工作频段)频率稳定度的要求。

因为设计的电路要求是高频信号,故选择LC振荡电路或晶体振荡电路,现在分别应用这两种电路,分别比较它们的频稳性。

1) 三点式震荡电路的基本模型
三点式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
X3=-(X1+X2)
其中X1,X2同性,X3为异性
2) 选择合适的震荡电路模型
在小功率通讯机中所使用的可变频率振荡器,一般都要求波段范围内频率连续可调,故可选用互感耦合三点式振荡电路。

互感量的调节比较方便,其输入与输出电路的馈电方式互不影响。

但是,由于结构复杂,特别是电路中含有电感元件,故这种电路较适用于中短波波段,在短波段以上,一般多采用考毕兹电路(电容三点式电路)。

对于可变频率振荡器,其频率稳定度要求提高时,几乎都采用克拉泼电路或席勒电路,它的频稳度达到10−4~10−5。

若采用高质量回路元件,再加上一些措施,频稳度还可进一步提高。

在克拉拨振荡器电路是在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电感支路上串进了一个小电容C而构成的(C3对交流短路,属共基组态)。

C1、C2、C及L组成谐振回路,当C<< C1、C<<C2时,求得振荡频率为:
上式可见,振荡频率基本上与C1、C2无关,因此,可选C1、C2的值远大于极间电容,这就减小了极间电容变化对振荡频率的影响,提高了振荡频率的稳定性。

LC回路谐振电阻R0反射到三极管集、射极的等效负载电阻为:
其中。

由上式可知:若C调至较小时,将使变小,导致电路增益下降,因此,这一电路的振荡频率只能在小范围内调节,否则将出现输出幅度明显下降的现象。

在席勒振荡电路,它是在串联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电感L旁并接了一个电容C而构成的。

由于LC回路的谐振电阻R0反射到三极管集、射极间的等效负载电阻。

而C3 >C,当C变小时, 变化程度不如式GS0813那样显著,从而削弱了振荡幅度受频率改变的影响。

因此,席勒振荡电路的频率调节范围较克拉泼电路要宽,由图I0823可知,当C3<<C1、C3<<C2时,振荡频率为:
在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除具有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特点外,还具有频率稳定度高(可达1O-5以上)的优点。

该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视机中。

3)设计合适的偏置电路
对于一个振荡器,当其负载阻抗及反馈系数F已经确定的情况,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对振荡器的起振以及稳定平衡状态(振幅大小、波形好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工作点偏高,振荡器工作范围容易进入饱和区,输出的阻抗的降低将会使振荡波形严重失真,严重时甚至是振荡器停振。

工作点偏低,避免了晶体管工作范围进入饱和区,对于小功率振荡器,一般都取在靠近截止区,但不能太低,否则不易起振。

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及偏置电路元件的估算合理地选择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的起振,工作的稳定性,波形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

-般小功率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应选在远离饱和区而靠近截止区的地方。

根据上述原则,一般小功率振荡器集电极电流I CQ大约在0.5~2mA 之间选取。

对于振荡器来说,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主要措施是采用高稳定度的偏置电路。

目前广泛采用的混合反馈式偏置电路。

对于这种电路,当满足I
>>I BQ的条件时,各偏置元件可按下列公式选取:
1
R
> (2~6)R E
B2
发射极电阻旁路电容C E可按下式计算
C

E
其中, f ——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单位为Hz;为了满
足的关系,隔直电容C B可按下面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R B= R B1∥R B2∥h ie;f为工作频率,单位为MHz。

需要指出的是,C E R E之值不能太大,否则将会产生间歇振荡现象。

4)选择合适的输出电路
当负载变化或需要大功率时,振荡器必须配置缓冲放大器(buffer amplifier,简称缓冲器),使负载不影响振荡器。

图c是通过射随器从基极调谐振荡器中取出的一种简单方法。

由于射随器可以在几乎不降低回路Q值的情况下就能耦合。

而且回路的输出是正弦波,振幅大,所以易取出大正弦波电压作为输出。

而且最好使作为缓冲器的射随器如图c 所示直接耦合,并且用负电源接射极。

图c 电压缓冲器
5)振荡器的稳定度
频率稳定度是振荡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指标,这表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或一定的温度、湿度、电源、电压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量越小,则表明振荡器的频稳度越高。

改善振荡频率的稳定度,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

提高振荡回路标准型除了操永稳定性好和高Q的回路电容和电感外,还可以采用与正温度系数的电感反作用的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电容,以实现稳度补偿作用,或采用部分接入的方法以减小不稳定的晶体管级间电容和分布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石英晶体具有十分稳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谐振频率附近,晶体的等效参数Lq很大,Cq很小,Rq不大,因此晶体Q值非常大,所以晶体振荡器比LC稳定。

2、电路原理图
如图所示:电路中包含有J1、J2、J3、J4、J5五个开关,其中J1、J2是选择开关,分别对应LC振荡器的连接和晶体振荡器的连接,j3、J4、J5分别连接一个电容,目的是保证三极管附和电容三点式的条件。

电路中还包含一个电位器,通过对电位器的变化来调节LC振荡器和晶体
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使其三极管的射极输出为2V,保证振荡器能够起振。

电路中还含有一个发光二极管,目的是测试该电路是否能够形成通路。

六:运行结果:
LC振荡器波形图
晶体振荡器波形图
七:实验体会:
一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由于大二上学期我们通过两个周的精工实习,对焊接电路板的一些基本常识有所了解,所以在焊接电路板时,不会出现一些大的问题,同时焊接起来也能够得心应手了。

看着自己焊出来的电路板,很高兴。

终于将理论得以证明,以便运用到实处去。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两个人合作的很愉快,分工明确,先明白原理,选择合适的元器件,根据电路图认真焊接电路板。

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即便遇到一些小问题,但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就解决了,很快便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们对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原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加深了对这门课的理解。

通过此次可能设计,我进一步理解了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希望能通过实践,通过自己动手,能更好的为自己所用。

我们不仅对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电路设计更加熟悉,原理更叫明白,巩固了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更有力的证实了理论结果。

我们动脑的同时灵活运用手,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这是很重要的。

八、参考文献
[1]张启民编著.通信电子线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董尚斌等编.通信电子线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顾宝良编著.通信电子线路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