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剪刀设计

合集下载

一种可视化水果辅助采摘剪刀设计

一种可视化水果辅助采摘剪刀设计

一种可视化水果辅助采摘剪刀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果辅助采摘剪刀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工具,旨在提高农户采摘水果的效率和舒适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水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采摘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设计一种可视化水果辅助采摘剪刀成为了农产品设计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可视化水果辅助采摘剪刀不仅可以提高采摘效率,还可以保护农作物,减少水果掉落和损坏。

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而言,引入新型的采摘工具也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研发一种符合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的可视化水果辅助采摘剪刀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市场需求。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可视化水果辅助采摘剪刀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设计方案、设计优势以及实用性分析,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新型农业工具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可视化水果辅助采摘剪刀设计的重要性可视化水果辅助采摘剪刀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提高采摘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

传统的采摘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便和局限性,如无法准确判断果实成熟度、剪刀舒适性不佳等问题,而可视化设计的水果辅助采摘剪刀则可以通过智能摄像头和实时数据分析,帮助用户准确判断果实成熟度,并提供实时指导和反馈,从而避免采摘错误和浪费。

可视化水果辅助采摘剪刀设计还可以根据水果种类和形状,进行个性化调整和优化,提高适用性和精准度。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果实生长规律和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采摘过程更加轻松和高效。

可视化水果辅助采摘剪刀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高采摘效率、降低采摘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升用户体验,对于果农和园艺爱好者来说将是一项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创新产品。

2.2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可视化水果辅助采摘剪刀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准则和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设计原则:1. 人机工程学原则:设计的剪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用户能够舒适地握持和使用。

剪刀的手柄大小、形状和重量应该符合人手的习惯,并且操作起来轻松流畅。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厨刀改良设计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厨刀改良设计

2021年7月 安阳工学院学报第 20 卷第 4 期(总第 112 期) 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uly, 2021Vol.20 No.4(Gen.No.ll2)D01:10.19329/ki.l673-2928.2021.04.009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厨刀改良设计姚艳龙,姚甜静,姜亚杰(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 要:在众多诸如鼠标、扳手、剪刀、手工钳等手握式工具的设计中,人机工程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研分析,挖 掘家用莱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对厨刀施力特征和把手进行人机分析。

针对厨刀存在的人机工程学 方面的问题,对厨刀进行改良设计,从而得到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厨刀造型和结构。

不同于传统家用厨刀的结构,针对厨刀的刀片与刀柄设计了新的组合方式,增加了切菜时手握的舒适度,有效避免长期使用对手部造成损害。

关键词:手握式工具;厨刀;把手;人机工程学中图分类号汀G72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21 )04-0035-030引言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生活中的产品 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厨房用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 相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厨房刀具的正确选用 可以给人带来良好的烹饪体验。

但是现在市场上 的厨刀存在很多人机方面的问题,使人们在切菜 的时候,体验感很差,长时间作业后,会出现手疼、 胳膊酸的问题,甚至引发一些手部关节疾病。

因 此,以人机工程学为理论依据,针对厨刀使用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对厨刀进行改良设计,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1手握式工具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要求厨刀是一种常见的手握式工具,这类实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帮助人们增加动作范围、力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如果手握式工具的设计不合 理,导致人们在作业或日常生活中长久使用设计不 良的手握式工具和设备,会造成很多身体不适、损 伤与疾患,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使人受伤致残,增加 了人们的心里痛苦与医疗负担。

人因工程学-剪刀设计

人因工程学-剪刀设计

剪刀的人因工程学与创新目录1. 摘要 (3)2. 剪刀的起源 (4)2.1 追溯国外剪刀 (4)2.2 追溯国内剪刀 (4)3. 现有剪刀的调查分析 (8)3.1 调查结果...................................................3.2 问题分析.............................................4. 剪刀的改进 (11)4.1产品定位............................................4.2产品改进方向.......................................5. 创新设计.......................................................6. 结论.......................................7.参考文献 (12)摘要随着科技生产的不断进步,作为一门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人机工程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了。

随着人机工程学在我们使用的生活物品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很多物品不仅仅只要求其功能性,逐渐地开始追求使用的舒适性方便性,所以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于未来很多事物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人机工程学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将人机工程学应用于物品设计中,由于符合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规律,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手工工具设计的意义和作用手工工具例如榔头、钳子、剪、刀、扳手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某些特定的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工具,它们的主要的作用区域是手、腕、臂以及上肢部分,如果设计不当,给使用者带来的累积损伤疾病(指由于不断重复使用身体某部分而导致的肌肉、骨髓的疾病)是十分严重的。

人机工程学模型制作

人机工程学模型制作

产品展示
受力分析:改变一般 刀具的受力点,刀的 受力点分担在手指和 手心.
设计理念:该刀具有较大 的接触面,使压力能分布 于较大的手掌面积上,减 少应力.刀柄采用矩形截 面,防止与手掌之间的相 对滑动,也增加工具防止 时的稳定性,上部设置指 纹,怎大摩擦,使手感舒适.
产品展示
受力分析:拇指推压 背凹,便于切割施力. 合适的内凹宽度,凹 凸有致.Fra bibliotek产品展示
受力分析:刀柄的造 型主要从便于操作上 出发,减少掌部与手 指的压力并使手感舒 适。 另手柄整体应加大接 触面,使压力能分布 到手掌上,较少应力。
设计理念:该刀在设计前,主要 考虑的是为了让人在用刀时,手 达到一定舒适度和受力点的均 匀分布. 该刀弧度贴合人手的弧度,还有 在接触的地方有防滑的纹理. 受力点分布在手心和手指虎口 上,使人用刀的时候减小疲劳.
细节: 柱头:细铜线相扣 鼻托
尺寸: 镜圈:宽14.5cm 高6.3 镜腿:14.5cm
细节: 镜圈:简洁 柱头:衔接型,牢固美观 鼻托:短巧型
尺寸: 镜圈:宽15cm 高6.3cm 镜腿:14cm
正面
细节: 镜圈:花朵装饰 柱头:铁丝相扣 鼻托
尺寸: 镜圈:宽14.5 高5.6cm 镜腿:14.5cm 正面
细节: 镜圈:轻巧
柱头:三角形稳定结构
刀具设计
设计理念:两把刀具的设 计都围绕抓握动作来设 计.1、当精确抓握时,工 具由手指与拇指的屈肌夹 住。在手柄下方顺着手掌 的形态进行弧度设计,在 保证舒适的前提下,起到 防止手掌后滑。2、而当 着力抓握时,稍屈的手指 与手掌形成夹握,拇指施 力。所以在刀柄上方加入 防滑纹理,使拇指能稳固 地放在刀上,更易控制拇 指施力。3、考虑男性与 女性手掌大小不同,身体 素质不同,在两者手柄适 用值之间选取中间值来对 手柄进行设计。

人机工程学剪刀设计

人机工程学剪刀设计

人机工程学中剪刀设计研究摘要:本文从人的生理特征出发,根据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了手工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手工剪刀、裁缝剪刀。

图一图二正文:一、工具与人机工程学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手工工具设计的意义和作用手工工具例如榔头、钳子、剪刀、扳手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某些特定的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工具,它们的主要的作用区域是手、腕、臂以及上肢部分,如果设计不当,给使用者带来的累积损伤疾病(指由于不断重复使用身体某部分而导致的肌肉、骨髓的疾病)是十分严重的。

在美国,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伤(WUEDS)( 劳动统计部(BLS)定义为累计损伤疾病) 占到所有与工作有关的肌骨损伤的11%,上肢累积的损伤疾病占职业疾病的比例超过60%,其中与手部工具有关的损伤超过26 万例,相关的医疗费用高达 4 亿美元。

通过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手工工具的使用方式、使用状态以及造成累计损伤疾病原因的分析,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的质量。

为了更好地研究手工工具与人的上肢间的关系,我们先引入一些人机工程学的概念。

人体的上肢系统主要包括:肩、大臂、小臂、腕、手和骨、肌肉、腱、韧带、神经,为了更好地描绘关节的运动,1988 年Putz Anderson 提出了如下一些术语:(1)曲腕桡向偏差(radial deviation):手沿大拇指方向腕部弯曲;尺骨偏差:(ulnar deviation):手沿小指方向腕部弯曲。

(2)关节弯曲、伸展弯曲:减小相邻骨之间角度的运动;伸展:增大相邻骨之间的运动。

下面我们以手工剪刀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

2. 手工剪刀的种类手工剪刀是指长度在20c m 以内,单手使用的剪刀。

它通常应用于剪纸、剪毛发、剪树枝等生活或工作活动中。

之所以限制手工剪刀的长度在20c m 以内,是根据G B10000-88 的标准,95% 的男子(18-60 岁)手长小于196cm,95% 的女子(18-60 岁)手长小于183c m。

人机工程学在厨房小工具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厨房小工具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厨房小工具设计中的应用厨房,小小的空间,却能藏着无数的魔法。

试想一下,每天在厨房里忙活着,做菜炒饭,切菜煮汤,那种感觉,哎呀,简直是别提了。

手上的刀啊,锅铲啊,调料瓶啊,锅里飘着香味,嘴里说着“快点好啊”,心里却在想“这个锅把手真是太烫了,手指都快烫焦了”。

你有没有那种觉得,厨房里的工具越来越不“友好”的时候?拿个刀,怎么总是滑不稳;那个开瓶器,老是卡壳;再或者那个果汁机,按下去半天不动。

唉,真是厨房的“神仙”工具,能让人又爱又恨。

不过你别急,别着急吐槽,现代厨房的小工具啊,真的是越来越聪明了。

它们的设计,不光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让你省事儿,给你省心,让你用起来方便,甚至舒服。

你知道吗?这背后可有个大秘密——那就是“人机工程学”。

听起来很高大上对吧?其实就是为了让你用起来更顺手的学问。

厨房的小工具能设计得这么好,真的得感谢这门学问的加持。

比如说那个刮胡椒的工具,设计得像个小勺子,拿着它,胡椒粉刮出来就像流水一样,顺滑又干净,手一点儿也不费劲。

而且那柄设计得非常符合手型,握起来毫不费力,你在厨房里挥舞时,简直感觉自己是个大师。

再比如说你见过那个设计巧妙的蔬菜切割器吗?切黄瓜、切番茄,几秒钟的事,轻松自如,手一抖,菜就切得整整齐齐,根本不用担心刀滑偏割到手。

以前切个菜,手都要抖成这样,生怕刀子一滑,给自己来个“惊喜”。

而如今,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恰到好处,让这些小工具变得既好用又安全。

而且说到厨房工具,你可别以为只要“好看”就行了。

厨房里的东西不光得好看,还得实用,得有“智商”。

人机工程学的妙处就在于,它从你的手开始考虑,量体裁衣,让你在使用时完全不会感到“吃力”。

你说,搅拌器就得设计得手柄宽宽的,拿起来才稳。

而且要把按钮做得既大又直观,你按的时候不会误操作,放心吧,再也不怕那按钮按下去像踩刹车一样没反应了。

别说,厨房里这种看似简单的小工具,有了人机工程学的加持,简直就是给你的双手装上了“翅膀”。

手握式工具的设计

手握式工具的设计

Page 2
设计过程
• • •
1 提出现有剪刀存在的问题 2 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3 呈现方案
3 Page 3
提出现有见到存在问题
弯曲幅度太小,无法与手 指相握时较好的贴合。 整体不符合人手的形状,用起 来自然不舒服。 十指接触这个部位时,由于 不锈钢太硬以及弯曲的弧度 不够,手指会不舒服。
突起部分太高,大拇 指长时间接触会酸痛
4 Page 4
新方案的提出
1 剪刀的手握时的手形状贴合
2 把手上与十指相扣的地方用硅胶或橡胶覆上,并与十指形状 相符。
3 把手内圈同样用硅胶或橡胶覆上,在于手指接触的地方作出 相应的凹陷了,即柔软又不胳手。5 Page 5来自案呈现与大拇指相触的地方
与中指与无名指 相触得得地方
与十指相触的地 方
整体形状与手握时形态大致相符
6 Page 6
手握式工具的设计
剪刀
公设文091:周秋平
问题提出
因为剪刀的设计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导致在使用剪刀的过程中手指酸 痛、麻木,长时间使用还导致手指抽筋以至于无法正常作业影响工作时的 心情与工作效率。
设计目的
1 利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学会如何将产品与人紧密连 接起来。 2 研究剪刀的种类、用途、与局限。 3 解决长时间使用剪刀引起的手指酸痛、麻木、抽筋等 症状。

人机工程学-剪刀分析

人机工程学-剪刀分析

更多例子
自行车的龙头把手在不多变化着 吹风机的样式 座椅的形状 鼠标 键盘 游戏手柄 指甲剪口的形状 手机的样式 MP3的样式 MP3的样式
人体比例与骨骼分布图
关于剪刀
剪刀在最早的记录中 ,由古埃及人-----爱 由古埃及人-----爱 德华发明的。 德华发明的。 各种各样的剪子 而在中国,最著名的剪刀制作人是张小泉 而在中国,
剪பைடு நூலகம்的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剪刀提供手指防护中的 变化以适应于人类生理学中的变化 以及对齐的手指手柄,其将用户的 手指对齐至相对彼此和拇指最小的 压力位置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 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 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 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 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 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 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 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 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 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 出力范围、 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 分析人的视觉、听觉、 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 器官的机能特性; 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 能量消耗、 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 的适应能力; 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 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原始的剪刀
据考古发掘资 料可知,我国目前 发现最早的剪刀为 西汉早期,剪刀的 演变经历了从交股 剪刀到双股剪刀漫 长的历史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机工程学中剪刀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从人的生理特征出发,根据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了手工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手工剪刀、裁缝剪刀。

图一图二
正文:
一、工具与人机工程学
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手工工具设计的意义和作用手工工具例如榔头、钳子、剪刀、扳手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某些特定的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工具,它们的主要的作用区域是手、腕、臂以及上肢部分,如果设计不当,给使用者带来的累积损伤疾病(指由于不断重复使用身体某部分而导致的肌肉、骨髓的疾病)是十分严重的。

在美国,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伤(WUEDS)( 劳动统计部(BLS)定义为累计损伤疾病) 占到所有与工作有关的肌骨损伤的11%,上肢累积的损伤疾病占职业疾病的比例超过60%,其中与手部工具有关的损伤超过26 万例,相关的医疗费用高达 4 亿美元。

通过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手工工具的使用方式、使用状态以及造成累计损伤疾病原因的分析,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的质量。

为了更好地研究手工工具与人的上肢间的关系,我们先引入一些人机工程学的概念。

人体的上肢系统主要包括:肩、大臂、小臂、腕、手和骨、肌肉、腱、韧带、神经,为了更好地描绘关节的运动,1988 年Putz Anderson 提出了如下一些术语:(1)曲腕桡向偏差(radial deviation):手沿大拇指方向腕部弯曲;尺骨偏差:(ulnar deviation):手沿小指方向腕部弯曲。

(2)关节弯曲、伸展弯曲:减小相邻骨之间角度的运动;伸展:增大相邻骨之间的运动。

下面我们以手工剪刀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

2. 手工剪刀的种类手工剪刀是指长度在20c m 以内,单手使用的剪刀。

它通常应用于剪纸、剪毛发、剪树枝等生活或工作活动中。

之所以限制手工剪刀的长度在20c m 以内,是根据G B10000-88 的标准,95% 的男子(18-60 岁)手长小于196cm,95% 的女子(18-60 岁)手长小于183c m。

因此,20c m 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人的使用要求。

二、人机工程学因素的分析
在手工剪刀的使用过程中,手部的骨、肌肉、关节、肌腱和韧带是最容易受到累计损伤疾病困扰的部位,骨与肌肉间通过腱来连接,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来连接,骨与关节之间通过韧带来连接。

当使用如图所示的1和2式的剪刀时,由于把手处尺寸的限制,通常有两种使用方式:大拇指放在 A 位置,食指中指放在 B 位置,这种使用方设计实践Design Practice 总第188期2008 12 115 式一般来讲是比较舒服的,但是在剪一些厚的东西时,这种使用方式不易控制方向性,而且大拇指的G 部位,中指的K 部位以及食指的I 部位会明显地感到压迫感和灼热感,这是由于大拇指与食指中指的开合为剪力的来源,而大拇指的G 部位受力最为明显,K 部位和I 部位则是由于人手用力张紧时受到B 部分的压迫而受力,与此相对应的骨位为图2/ d 中的D、E、F 点。

长时间处于这种作业状态下会对腱组织造成损伤,引发肌腱炎和腱鞘炎。

第二种使用方式为大拇指在A 位置,中指和无名指在B 位置,食指则在B 位置的外侧靠前。

这种使用方式保证了使用过程中对方向性的控制,但是同样的,它仍会对手部组织带来损伤,由于作用部位的不同,相应的受损伤的部位转移到了G、J、K 部位,对应的骨位为图d 中的C、D、F 点。

图2所示的这把剪刀,它抬高了大拇指工作时的位置,使得大拇指的掌骨与腕骨之间的关节弯曲,减小了骨与骨之间运动的摩擦,对保护手指关节是有利的。

同时,它的下半部的施力处为一平面,这样也可以减小施力时手指部位的受力,对食指、中指、无名指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图1所示的剪刀是早期的样式,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样式。

这种剪刀的手部作用空间比较大,除大拇指外的其余四只手指受力比较均匀,但大拇指的受力比较明显:首先为了保证方向性,大拇指的远节指骨和中节指骨间的关节伸展,长时间地保持这一姿势对关节处的韧带不利;其次,受力部位由手指转移到了手掌内侧的L 部位,长时间的作用或是高强度的作用都会对肌肉组织产生影响。

由于小拇指所能产生的力为最小,所以在把手的底部有一个凹形,整个成一S 形,除了和手形相吻合外,还可增强稳定性,此外还有增强把手美观的作用。

把手上部的S 形对L 部位也有同样的作用。

人的手指的作用力的大小从大拇指到小拇指依次减弱,其它的使用方式都没有上述两种方式合理,因此对于其它的使用方式也就不再进行分析。

三、可考虑的解决方案
通过上述手工剪刀使用过程中人机工程学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导致手部的累积损伤疾病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组织压迫和手指的重复活动。

为了有效地减
小组织压迫和手指的重复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适当增大手部受力面同剪刀把手的接触面积,对于图2 来讲,就是要增大与G 部位的接触面积,对于图1来,除了增大与G 部位的接触面积外,还要增大 B 部分上部与手指的接触面积, 同时应尽可能地保证下部作用手指在同一平面上,这也是为了增大受力面,减小对下部作用手指的组织压迫。

其次,相对固定大拇指的位置。

这样做能够减少大拇指各关节的运动摩擦,同时还可以增强对方向性和稳定性的控制。

但是应避免对大拇指的H 部位形成压力,可以考虑使用指环的形式,同时加大指环与大拇指的接触面积,这样既可以保证对方向的控制性,还可以减少对大拇指的压力。

最后,抬高把手上大拇指的作用位置,如图2那样,这样做使大拇指的掌骨与腕骨之间的关节弯曲,减小了骨与骨之间运动的摩擦,同时缩短了大拇指与其余二指的作用距离,减小了做功的距离,对保护手指各关节也是有利的。

四、结束语
目前,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已经应用到与人有关的方方面面,本文只是针对手工剪刀的设计作了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手工工具时,仅仅考虑手的要求是不够的,还要了解人体各部位的生理特点,设计合适的工具,以减少作业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杨君顺《普通人机工程学》陕西科技大学咸阳,2000。

[2] 孙林岩主编:《人因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