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厦门战略规划
厦门市绿地系统规划

厦门翔安区公园绿地建设策略
(1)结合翔安区现状河口湾区湿地,
如下潭尾、东坑湾、西溪口、九溪 口等,建设全市性大型公园。
(2)完善沿翔安大道带状公园建设,
幵结合现状水系,内田溪、九溪等, 建设滨水带状公园及滨海带状绿地。
特区年鉴》数据显示,厦门市现状常住人口已达367万人,已突破原《总体觃划》 预测人口觃模,根据《总体觃划》的人口测算方法,参考正在编制的《远景战略》 中确定的至2030年人口觃模为700万人的控制要求,本次觃划初步估算近期 (2014年-2016年)常住人口觃模为410万人,远期(2017年-2020年)常住人口 觃模为480万人,作为核算人均指标的依据。
2、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凸现城市特色的原则、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以人为本 的原则、均衡布局的原则、可操作性的原则。
3、规划期限
分近期、远期、远景三个阶段。近期为2014年~2016年,远期为2017年~2020年,远景为2020年 以后。
4、规划的范围及规模
本觃划的范围为厦门市域,土地总面积1699平方公里。 根据《总体觃划》,至2015年,厦门总人口控制在350万人。《2013厦门经济
(1)湖里、思明两区在保留原有城市公园的基础 上,重点在于加快完善各综合公园的配套设施。 (2)厦门本岛,特别是湖里区,应结合山体及山 坡地的保护,进行公园绿地建设,例如虎头山、薛 岭、虎仔山、园山、双狮山等。 (3)厦门本岛,应通过“拆违建绿”、“见缝插 绿”的方式,重点加强社区公园及街头绿地建设。
六、规划目标
结合远景战略和“美丽厦门”战略,构建以北部山体林地为背景,有机融合山海通廊和基本 生态保护区控制,以生态廊道、组团隔离绿带为骨架的生态系统;形成“山、海、城”相融共生 的空间格局,建设具有高指标、高绿量、布局合理的绿地系统,实现“环湾翡翠绿明珠,山海辉 映花园城”的城市愿景。
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

同学们, 让我们行动起来,自觉地抵制所有 不文明不美丽的行为。 努力做个好学生、好市民,为“美丽厦门”献上 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观赏完毕, 谢谢大家~!
xx第二小学 四年(3)班
众所周知
厦门是个美丽的海滨之城, 如今,正为了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 将厦门建成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而努力!
您了解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详细情况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尝试着了解“美丽厦门,共同
缔造”的内涵和理念吧!
• “美丽厦门”的精华,在于提出了“两个百年”发展愿景、三大发展战 略、“五个城市”发展目标和十大行动计划。
如此这些行为, 怎能成为“美丽厦 门”的践行者和建 设者?
生活中存在的不美丽现象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对于我们 小学生来说主要从文明做起。
增加一个城市的文明度 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公德的习惯!
让偶们行动起来~!
在学校、在家里
1.做到不说脏话,不打架骂人。 2.见了老师主动问好,主动帮助弱小同学。 3. 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 4.不攀折、践踏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 5.在家尊敬父母,孝敬老人。同时帮着父母
厦门“多规合一”实施评价与路径

规划设计厦门“多规合一”实施评价与路径■蔡莉丽―、厦门“多规合一”的实施情况(—)“多规合一”的实施历程厦门“多规合一”工作的实施主要经历了前期准备、中期整合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
2013年的前期准备阶段;厦 门通过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形成了统领各类规划矛盾协 调的顶层规划;同时开展了市政、交通能源等重要专项规划 的梳理。
2014-2015年的中期整合阶段;按照“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厦门统合主要的空间性规划、形成了 “多规 合一”一张图,搭建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平台, 开始推动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以及“多规合一”配套机制的完 善。
2016年至今的深化改革阶段;厦门以全域空间、全类要素、三维立体管控为目标,深化“一张蓝图”、完善规划编制体系,逐步完善平台系统功能和配套机制,不断创新规划实施体系。
(二)“多规合的主要内容厦门“多规合一”主要形成了“五个一”的工作成果。
一是制定“一个战略”,形成凝聚共识的顶层设计。
以“尊 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经多部门协调、专家把脉、全民参与,以市人大表决的形式形成了《美丽厦 门战略规划》,形成了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真正成为能够 切实引领厦门城市发展的规划,为处理各类空间规划矛盾冲 突奠定了基础。
二是绘制“一张蓝图”,统筹城乡空间的规划秩序。
按 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要求,解决部门规划“打架”问题. 在1699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内划定了 640平方公里的城市 开发边界与980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线,奠定了城乡统筹发 展的重要基础,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落地问题。
在此基础上 梳理了市、区共100余项部门规划,整合并形成了全市39 类专项规划,形成以生态为本底、以承载力为支撑,以“生 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海域系统”“全域城市承载力”四大领域为基准,以各部门专项规划为落实的全域空间“一张蓝图”。
之后,不断补充完善城市设计、地下空间和市政 管线等内容’构建起《三维空间一张蓝图'三是搭建“一个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业务协同。
2019-2020学年高中zz新教材人教必修2课时作业2.3.课时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选择题1.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_____ ___,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A.不平衡B.不充分C.落后的社会生产D.不平衡不充分解析: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D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通过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
结合我国实际,要促使图中污染水平“拐点”出现,应该()A.发展低污染的服务业以取代制造业B.采用节能技术关停高耗能企业C.促进经济高速增长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析: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可以发展低污染的服务业,但不能用它取代制造业;采用节能技术改造高耗能企业,而不是简单地关停;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故排除选项A、B、C。
本题答案选D。
答案:D3.“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素以“价廉物美”著称。
但“中国制造”目前被一些国家和媒体恶意炒作为“妖魔化”,这影响了中国产品的信誉,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对此,我国企业应考虑()A.提高商品价格,反对贸易保护主义B.降低成本,加强管理C.坚持以质取胜,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D.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解析:“中国制造”被一些国家和媒体恶意炒作为“妖魔化”,损害了中国产品的良好形象,说明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B、D与题意无关。
答案:C4.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中国制造2025》指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将进入世界强国前列。
下列有利于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措施有()①企业兼并重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规模效应②政府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企业增加研发投入③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倒逼企业产品升级④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企业产品供给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提高企业规模效应不等于转型升级,①不符合题意;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④说法不符合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多规融合

6. 试点案例
厦门市“多规合一”来源于“三规合一”,先将影响城市发展最重要的经 规、城规、土规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 规划平台上,各规划的其他内容按相关专业要求各自形成系统。
然后将涉及城市发展的其他重要专项规划,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海洋功 能区划、港口总体规划和园林绿化规划等一并纳入“三规合一”的工作体 系,形成涉及面更广的规划协调。
空间管制 规划方法 技术标准
优化开发区域、重点 开发区域、限制开发 区域和禁止建设区域
发展规划体现着当期 的发展观和政府宏观 政策导向, 对社会经 济各方面内容设定目
标和发展路径
无细化标准
禁建区、限建区、适 建区和已建区
分析城市空间拓展的 发展规律, 从必然性 和可行性两方面, 重 点对城市空间拓展的
3. 产生原因
表现三:内容不衔接
“指标”与“坐标”的不衔接,造成规划在数据上虽衔接较好, 但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差异较大。
法律依据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宪法
城市总体规划 城乡规划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管理法
规划期限 坐标体系
5年 非空间
20年 西安80
10-15年 地方坐标
分类标准
非空间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
3. 产生原因
表现一:无据可依
《宪法》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经规的权力,而经规则由各级政府编制与执行。 《城乡规划法》第五条、《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和《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分别规定其规划编制 要以经规为依据。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法律依据
宪法
城乡规划法
土地管理法
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2014年发布)

【法规标题】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2014年发布)【发布部门】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文字号】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十八号【适用区域】厦门市【发布时间】2014-11-06【生效时间】2015-01-01【关键词】环境,生态保护【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十八号《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已于2014年10月31日经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4年11月6日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公众福祉,建设美丽厦门,遵循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本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明形态,其建设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第三条生态文明建设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步发展;(二)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三)保持生态系统功能和改善生态循环系统服务能力,为公众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福利;(四)坚持生态优先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区域分异与整体优化相结合,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相结合。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领导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坚持先行先试,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确定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履行下列职责:(一)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二)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社会管理体系,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三)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协调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五)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办法;(六)制定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产业扶持政策;(七)实施国家、省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八)其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职责。
厦门三规合一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首次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统筹全局引领厦门城市发展。
目前,通过整合,厦门市初步形成了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了全市统一的空间信息联动管理和业务协同平台,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土地使用指标、空间坐标‚三标‛的衔接。
一、避免各自为政,实现规划统筹编制.按传统方式,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大规划的编制部门分别是发改委、规划局和国土房产局。
由于规划主体不同,技术标准、编制方法、规划期限不一,导致规划间存在差异,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不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规划相互矛盾,削弱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得规划频繁修改,无法在城市形成明确的建设和保护空间,不利于形成生态优良、功能合理、紧凑发展的城市格局。
三个规划各自为政,使得空间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脱节,规划无法紧扣城市发展脉搏,往往造成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足,造成投资浪费,不利于民生发展。
‚三规合一‛的‚一张图‛是一个统筹编制的规划,是打破藩篱、协同一致的规划,对摸清城市家底,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的引导,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规合一‛后,不看项目需要,只看功能要求,依据功能布局来调整土地利用。
这样,可以保证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二、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三规合一‛工作在提高规划科学性的同时,更创新政府审批流程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
空间信息联动管理和业务协同平台建立后,在初步实现了建设项目信息、规划信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共用基础上,将全市涉及用地空间行政审批的事项接入该平台。
行政审批系统内实现网络互通,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跑部门‛变成了平台上的部门内部协调,将大幅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避免了项目审批在各部门之间来回奔波,盖数不清的公章,审批效率低下的现象。
关于厦门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关于厦门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战略厦门旅游业综合实力已占到全省1/4强,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均实现超过15%的增长速度。
一、厦门旅游业发展现状1.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据统计,2017年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3026.09万人次,比增19.85%,旅游总收入383.89亿元,比增16.89%。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62.82万人次,比增19.71%;入境过夜游客112.16万人次,比增18.70%;接待国内游客2863.27万人次,比增19.86%;国内过夜游客1386.33万人次,比增16.08%;旅游创汇10.81亿美元,比增22.23%;国内旅游收入310.35亿元,比增15.69%。
厦门旅游业综合实力已占到全省1/4强,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均实现超过15%的增长速度。
2.旅游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厦门的旅游接待条件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至2017年10月,全市有旅行社129家,分社24家,旅游饭店560家,宾馆、旅社、招待所490家,其中星级酒店70家,旅游景区(点)20多家,旅游购物企业10多家及上百家各类型的旅游餐馆企业,形成了包括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娱乐、旅游景区、旅游商品购物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3.对台旅游取得重大突破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对台旅游上抓住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游的良好机遇,对台游取得突破。
厦台旅游合作领域不断深入,台湾经厦门赴大陆旅游人数持续增长,同时境外游客经厦门赴金门和台湾本岛旅游人数也大增,厦门已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重要口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
“美丽厦门”内涵
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各方面,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概念,是时代之美、发展之美、环境之美、人文之美、社会之美的总和。
“两个百年”愿景
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将厦门建成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人均GDP在2012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到或接近台湾同期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单位GDP能耗、空气质量优良率、市民平均预期寿命等指标全国领先
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在全国率先成为集中展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样板城市,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和单位GDP能耗等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五个城市”定位
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
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
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
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市
“三大城市”战略
区域协作的大海湾战略
跨岛发展的大山海战略
家园营造的大花园战略
“十大行动”计划
产业升级行动
机制创新行动
收入倍增行动
健康生活行动
平安和谐行动
智慧名城行动
生态优美行动
文化提升行动
同胞融合行动
党建保障行动
“共同缔造”理念
实现“美丽厦门”,关键在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共同缔造的理念。
共同缔造,既是“美丽厦门”建设的重要依靠,也是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
战略规划明确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基本内涵、工作步骤、工作内容,提出坚持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培育精神为根本,以奖励优秀为动力,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分类统筹为手段,着力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完善群众参与决策机制,通过市民对城市建设管理的深度参与,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