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国家财政(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8.1国家财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8.1国家财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因此的巨大作用。

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1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5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6财政的作用(二)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2 2 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1.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11、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2、财政的巨大作用难点:财政政策四、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学习目的性明确他们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常识有较强的兴趣。

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趣。

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生、生生的互动,,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从而获得知识。

五、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师生对话,及启发式教学法。

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师生对话,及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设计3:8.1 国家财政

教学设计3:8.1 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3.理解财政的作用4.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5.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6.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二)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2.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实践能力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三、教学内容本次授课内容是高中《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这一框承接了上一课个人收入分配这部分内容,是对国民收入的延展和深入。

同时又引出了下框税收,所以,本框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财政收入依据:财政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准确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助于深刻理解我国财政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后面宏观调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财政的巨大作用依据:本知识点与国家职能的发挥、民生问题的解决等现实问题关联最直接,也是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重要佐证。

充分学习和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还有助于为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下一框题内容打下基础。

难点:财政政策依据: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差异,社会经验不足,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平常生活中是较少关注的。

另外,财政知识是较为宏观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也较难。

因此,这一问题应该是难点所在。

课型及基本情况授新课;40分钟;传统结合多媒体教学六、学情分析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平常生活中是较少关注的。

另外,财政知识是较为宏观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也较难。

这需要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在情境中构建知识、情感升华,以达到知情融合。

教学设计6:8.1 国家财政

教学设计6:8.1 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一、教学内容和解析内容: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

解析:本框共设两目,分别是“财政及其作用”和“财政收入与支出”,包括财政的含义、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支出的范围以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等具体内容。

本节课着重落实财政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获取渠道;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4)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实践能力;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辩证地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再加上高一学生对政治课不够重视,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困难。

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师在备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情景分析课本内容分析课堂小结配餐作业(二)教学过程一、财政及其作用(板书)材料导入:北京奥运会所有的场馆总造价在205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国家体育场‘鸟巢’造价31.5亿元人民币,北京为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治理环境污染、60项重大工程、新体育场馆建设、奥运会举办、基础设施上总共投资1045亿元人民币。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8.1国家财政优秀教学案例

8.1国家财政优秀教学案例
4.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制定针对某一领域的财政政策。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知识运用: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当前的财政状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水平。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意义、作用以及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2.教师强调国家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醒学生关注国家财政政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当前的财政状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大事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他们关注国家财政、关注国家经济建设的意识。
3.通过对国家财政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合理消费、理性投资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经济波动、积极应对生活挑战的心态,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3.教师通过举例说明财政政策在应对经济波动、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理解财政政策的实际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如我国近年来的减税降费政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等。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设计18:8.1 国家财政

教学设计18:8.1 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的作用;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培养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监督政府对财政使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的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影响因素;财政的作用教学难点:财政支出的用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巩固: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何意义?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导入新课: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不开国家财力的支持,因而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这就是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了解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具体用到哪里,有助于我们理解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要实现这些目的,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先来看第一课时:国家财政。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收支关系。

2.结合实际理解说明财政的作用。

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分析说明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必要性。

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高一上学期政治优秀教学案例:8.1国家财政

高一上学期政治优秀教学案例:8.1国家财政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国家财政的概念、性质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国家财政的基本构成和运行机制。
2.阐述国家财政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
3.介绍我国财政制度的演变,讲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主要来源,让学生了解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动原因。
4.结合案例分析,讲解如何应对财政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一上学期政治优秀教学案例:8.1国家财政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高一上学期政治优秀教学案例:8.1国家财政”。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国家财政的性质、作用和构成,以及国家财政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采用小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课堂评价,以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4.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国家财政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2.使学生认识到国家财政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财政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关心民生福祉。
4.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为我国财政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结合时事热点,如税收政策改革、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

8.1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8.1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4.结合时事,设计调查研究课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围绕某一财政政策问题进行调查,如探究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民生的意识。
5.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模拟政策制定过程,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财政政策,并进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深入分析国家财政政策,评价其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国家财政的概念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相关案例,如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让学生了解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利用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支出项目和结构,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展示我国财政收支数据,引导学生分析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3.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国家财政政策进行评价和判断。
-选择具有争议性的财政政策话题,如税收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等,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国家财政的兴趣和关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2.学生在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3.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分析我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探讨如何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2:8.1 国家财政

教学设计2:8.1 国家财政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物价上涨) 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教学过渡:财政作用的发挥离不开“钱”,国家的“钱”从哪里来?又用到哪里去?我们下面就来学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相关内容。
1、财政收入
1)来源
师: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那到底有哪些渠道呢?大家阅读教材p66相关链接的内容。
难点:国家财政政策的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媒介
多媒体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提问:(ppt)这组图片的描述中“总投资”的主体相同吗?是国家还是个人?(为什么不是个人?)国家投资的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
1. 若回答个人可提醒“神州”工程投资巨大,成本收回周期长,是追求利润的个人无力也不愿投资的。
师:(讲解)
(思考题)有人认为财政赤字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你是怎么看的?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财政收入与支出的三种关系各有其影响,在特定情况下会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手指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三)课堂小结
(ppt)知识结构的梳理。
备注
板书设计
国家财政
一、财政及其作用
师: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的四万亿救市计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民生经济投资,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所谓经济平稳运行是指:社会总供求基本保持平衡。
经济运行过程中还有另外两种经济现象: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通货紧缩(表现为经济增长滞缓) 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经济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含义及关系,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及调查研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财政获取的渠道、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辩证的认识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整合知识和探究问题等能力,提高学生把握事物内部的联系、事物本质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联系当前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际,说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教育学生关心和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为重,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对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

二、重难点
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难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自学阅读讲授法、自主探究教学、教师启发引导法、课上讨论法、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