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国家财政》教案

《国家财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如:国家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
(3)学生能够初步分析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国家财政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关心社会民生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
(2)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国家财政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国家财政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国家财政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国家财政的课文,了解大意。
(2)生词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记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课文。
3. 深入探讨(1)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如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
(2)国家财政的管理和改革: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国家财政的管理和改革,如税收制度改革、预算管理改革等。
(3)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对国家财政的看法和建议。
国家财政de 教学设计

《国家财政》的教学设计1、 课标要求学习要求:了解财政收入的构成,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了解财政支出的种类;评析财政赤字现象;结合实例评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2、 教学内容本课课题是《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内容,它在本单元中起承前启后作用,因为国家财政实际上涉及到的国家参与分配的问题,就整个经济生活而言,在学生了解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后,本课要解决的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本框共设两目,分别是“财政及其作用”和“财政收入与支出”,包括财政的含义、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支出的范围以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等具体内容。
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1) 、知道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懂得如何处理财政收支的关系。
(2) 、识记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3) 、领会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 、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2) 能力目标(1) 、通过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 、通过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归纳财政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教学,明确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发展、家乡建设、参与经济生活、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认同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讲清财政收入需要把握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和影响财政收入意识两个方面的内容。
财政的作用:我国财政支出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通过财政的作用表现出来的。
2、 教学难点财政政策,特别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8.1 国家财政

【点拨提升】
1、正确认识财政:从财政的内容看,它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从财政的实质看,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北京奥运会所有的场馆总造价在205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国家体育场‘鸟巢’造价31.5亿元人民币,北京为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在治理环境污染、60项重大工程、新体育场馆建设、奥运会举办、基础设施上总共投资1045亿元人民币。
思考:(1)“北京奥运”投资及相关建设能靠个人和企业吗?如果不是,应该由谁来办?
(2)国家财政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家财政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提条件
措施
目的
区别
扩张性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___,经济运行主要受__不足制约时
____经济建设支出,____税收。
(3)实质:________________
2、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来源: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④物价部门严格控制物价乱涨行为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共7篇)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共7篇)国家财政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金佩燕一、备课说明从教学的目标看,教学应该是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感悟与认同,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我希望能够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自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主动的思索中认同、发展我们所传递的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从国家财政这一堂课的内容看,财政问题学生相对陌生,因此一方面要能让学生了解关于财政的具体知识,另一方面更要让学生懂得财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对国家财政的关心和理解。
因此本课在设计中,从家庭财务收支出发,拉近国家财政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
同时本课设计采用倒叙的方式,先通过家庭收支情况让学生知道财政收支有三种结果,同时通过今年财政预算收支数据让学生知道目前国家的收支结果:财政赤字。
由此引发设问:财政赤字能否用多收点或少支点来解决。
本课就围绕这二个问题展开,通过时政实例让学生在这二个问题的探讨中自然明白,财政收支不能任意多收或少支,财政收支多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政作用的发挥。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财政含义,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识记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领会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p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分析^p 当前的政府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p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p 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归纳财政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p 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对国家的理解与热爱之情;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作用 2、教学难点财政政策(三)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探究式、合作探究式(四)教学过程:导入:课堂小调查:了解家庭的收入来,支出方向?过渡:由此可见,一个家庭往往需要理财,来合理规划家庭收支,从而来保证每个家庭成员的各项要求,提高家庭生活水平。
国家财政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政治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
二、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课题
国家财政
三、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财政收入的构成与主要影响因素;理解财政支出的渠道;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2)能力目标:掌握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提高对财政收支平衡的理解能力。
生活动并展示:
4、财政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合作探究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对比
要求: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展示。
生活动并展示:
扩张性财政政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心国家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重点与难点】
1、财政的巨大作用。
2、财政收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搜索在搜索相关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
⑵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
生活动:
思考:
分析我国2010年的财政收支关系属于哪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吗?
全国财政收入达到83760.20亿元,
全国财政支出达到84002.73亿元。
本课小结: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
课后作业:
•(必做)完成导学练相关练习。
•**(选做)有同学认为,财政盈余对经济发展有利,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不利。怎样正确看待这一观点?
“一例贯穿”议题式教学的设计要义——以《国家财政》一框教学为例

教学jiɑo xue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来,议题式教学成为思政课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学科内容的重要载体。
“一例贯穿”议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利用一个典型案例设计问题序列或问题链,遵循“情境—问题—行为—素养”的基本逻辑展开课堂教学设计,以实现议题的拓展和迁移。
一、“一例”敏于主题内容选择议题式教学往往是以社会现实生活(或社会有争议有矛盾)的议题为起点,“一例”是基础,应该选择基于社会生活“真实情境”或者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尊重学生原有经验,与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最新状况相结合。
同时,“一例”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突出重点过程中为突破难点做铺垫。
《国家财政》(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淤)框题知识内容多且难,其中,“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教学难点。
“港珠澳大桥”是学生熟悉和热议的社会问题,以此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国家财政作用”的重点知识进行分析理解。
“港珠澳大桥”是举世瞩目的世界级大工程,其建设规模、工程技术和地位作用等令人震撼,以“大桥背后的故事”为主线,“一例贯穿”全课,不仅可以联系运用本框基础知识,符合“一例”的选择前提;还因为此例包含着庞大的时代信息,可以有效扩展学生学习的场域,便于调整教材顺序,简化常识性的“财政收支途径”等知识讲解,通过整合“财政的作用”“财政收支的三种状态及影响财政的因素”,融入学生已学过的“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生产与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等相关模块知识和历史学科中的“罗斯福新政”等跨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框题教学知识衍生与拓展,增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从学生现有知识和常识出发,通过分析建桥资金来源的途径,理解“财政的收入与支出”,进而切入“辩证地看待财政赤字现象”问题,可以突破“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和“影响财政的因素”难点问题。
在学生完成整体的知识建构后,还可让学生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会到国家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感受到建设者的奋斗精神、民族志气和创下的多项“世界之最”,认同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师:那个体不愿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就严重不足,所以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资源的聚集,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所以黑板的第二个答案也是对的。
师:3、材料中提到的什么财政政策啊?
生:积极的财政政策
师:好,我们来看他的答案,对不对啊?
生:对。
师:他又说,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那什么样的经济运行才是平稳的呢?就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相等,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大不大啊?
做题要求:
1、阅读三个问题,分析三段材料,独立思考2分钟左右。
2、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和小组探讨交流,确定组内最佳答案。
生:一样。
师:没错,中央财政用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保障方面的支出就是国家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师:2、财政用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会带来资源的聚集,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他的答案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我们一起看是不是啊?国家财政推动农业发展,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或者我们开始看的航母工程,还有很多,比如青藏铁路耗资262亿元,南水北调5000亿元,西气东输1400亿元,西电东送5265亿元,这些大型工程的建设一般情况下都是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个体愿不愿意投资啊?
6.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能力方面:提高解读材料的能力和正确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增强国家观念,支持财政工作。
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内容: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本课时难点内容:财政政策的运用
教学方法
1.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三案两展”教学模式)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盘山县高级中学政治组(组长:叶海英组员:李广、杨頔、齐煜)
课 题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节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节国家财政(教学设计)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王银华【课程标准要求】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
2、了较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3、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4、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5、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6、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
7、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8、了较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9、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二、能力目标分析财政基本作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财政的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财政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基本设想】学生在自主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浏览教材,掌握基本知识框架和具体知识点;教师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点拨指导,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走进生活,反馈运用本课基本观点。
【教学手段】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主学习向导1、财政含义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的含义3、国家财政的作用4、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5、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6、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具体用途7、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教材,探究以上基本问题,初步掌握本课知识框架和基本知识点。
教师简单点评、引导。
二、重点突破,难点点拨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财政的作用这一重点,解决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这一难点。
(一)重点突破利用多媒体播放《发放2.32亿价格补贴》、《新农保全覆盖》、《神舟8号》和《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视频,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探究,理解财政的基本作用。
(二)难点点拨结合滨州市撤地设市十周年活动,回归十年发展成就,探究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2011-02-20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2010-12-09 18:10《国家财政》教学设计?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知识目标
1.知道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
2.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
3.知道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6.获得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1.提高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
2.提高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能力。
3.培养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增强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
5.发展辩证的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2.关注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主人翁意识。
3.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社会主义优越感以及对天津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天津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二是财政的作用。
难点: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问题探究1: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大量资金,依靠个人出资能兴建吗?那么南水北调工程主要依靠谁的投入呢?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点评得出:
一、财政
1.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从三个方面理解:主体,本质,目的
南水北调工程所需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如何实现的呢?引出:
2.财政通过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实现
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过渡:2008下半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展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扩大内需的措施和4万亿投资流向。
问题探究2:上述措施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
二、财政的巨大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书本合作探究回答:(略)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探究结论(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你能从中感受到财政的作用吗?你受益了吗?(让学生谈谈自身感受)
播放视频:2009两会特别报道关于中央财政预算用于民生的支出情况
探究结论(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展示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图片和总投资数额,加深理解
探究结论(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的作用
展示图表结合书本材料讲解: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展示2008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状况统计
过渡:财政的作用如此巨大,那么财政所需的大量资金从何而来,又用到哪里去呢?
三、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什么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有哪些渠道?最重要的来源是什么?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才能增加财政收入?
什么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用到哪里了?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有几种情况?如何看待财政赤字?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书本合作探究回答:(略)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探究结论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来源:税,利,债,费。
最主要来源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90%。
探究结论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基础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重要因素:分配政策国家,企业,个人之间
增加财政收入要加快经济发展和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探究结论财政支出含义及其分类:
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问题探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要辩证的看待财政赤字:适量的财政赤字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尤其在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
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财政赤字过大,容易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
因此,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通过学习,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回答
展示本框探究问题总结(知识结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