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填空与选择题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习题答案

自然地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1、大致以地表为界将地球分为内圈和外圈两部分,地核、地幔和地壳构成了内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了外圈。

1-1根据地壳物质组成的差异,可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

其中上层地壳也叫花岗岩层,下层地壳又叫玄武岩层。

其中花岗岩层是不连续圈层。

1-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008 km ,平均密度是 5.515 g/cm3。

1-3形成地球四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变化和地球公转。

(昼夜长短)1-4一年中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南北半球各纬度上白昼和夜晚长度都是12小时。

1-5海洋中的岛屿可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

而海洋岛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

2、根据成因,可将矿物分为次生矿物、变质矿物、和造岩矿物。

2-1.两套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倾角300,走向3450,可能的倾向为2350或 750,若上部岩层为中三叠统T2的页岩,下层为上二叠统P2的石灰岩,则岩层的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2-2.有一隐晶质灰白色岩石,可被铁锤刻划出痕迹,遇稀盐酸会剧烈气泡,该种岩石为石灰岩。

(矿物石英、方解石?;岩石:白云岩、大理岩呢?)2-3根据岩浆岩 SiO2的含量不同,可将岩浆岩分为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等;玄武岩属于基性岩。

3、沉积岩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三种。

4、通常把断裂构造分为断层、节理、劈理三大类。

5、裂隙按其力学成因可分为剪裂隙(剪节理)、张裂隙(张节理)。

6、岩层相对年龄的确定的主要方法有古生物学的方法、地层学的方法。

7、地质时代单位宙、代、纪、世,相应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

8、河流阶地的主要类型有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

10、黄土沟间地貌主要有塬、梁、峁等三种类型。

11、按湖泊与径流的关系,湖泊可分为内流湖、外泄湖、排泄湖。

12、岩层产状通常用走向、倾角和倾向三要素来表示。

21.变质作用的类型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21-2引起岩石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自然地理学试题_15599

自然地理学试题_15599

自然地理学习题绪论和第一章地球一、名词概念解释解释1.黄道:太阳视运动的路线P282.太阳黑子:在太阳光球层发生的太阳运动,是太阳表面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3.回归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365d5h48min46s P274.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为365d6h9min9.5S P275.光年:光行驶一年的距离6.天文单位:是一个长度单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7.经度: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P338.次生自然地理环境: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P29.原生自然地理环境: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P210.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P311.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12.日地平均距离:地球轨道间的平均半径1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P2814.太阳日: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P2415.日食:月球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同一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16.月食: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处于同一直线上17.纬度: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成圆P31二、填空题1.当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或秋分点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

此时,北半球或南半球各纬度地带的昼夜长度相等,南、北极的太阳高角度为0 。

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地段相对突出,两极比较扁平的椭球体。

P193.彗星是一种质量很小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

它由慧云、慧发,慧云和彗尾三部分组成。

P154.由于地球的自转偏向力,所有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其运动方向都右偏转,在南半球都左偏转。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A. 安第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科迪勒拉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答案:A2. 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A. 亚马逊河流域B. 刚果盆地C. 澳大利亚北部D. 中国南方答案:D3.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戈壁滩C. 澳大利亚沙漠D. 草原沙漠答案:A4.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南美洲?()A. 加拿大B. 美国C. 墨西哥D. 阿根廷答案:D5.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智利海沟C. 阿塔卡马海沟D. 马来西亚海沟答案:A6. 下列哪个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干燥、高温、少雨?()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沙漠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C7.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A. 珠穆朗玛峰B. 喜马拉雅山脉C. 埃及金字塔D. 阿尔卑斯山脉答案:A8. 下列哪个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A. 澳大利亚B. 南非C. 加利福尼亚D. 中国南方答案:C9.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非洲?()A. 埃及B. 印度C. 巴西D. 加拿大答案:A10. 地球上最大的高原是()A. 巴西高原B. 西伯利亚高原C. 青藏高原D. 安第斯山脉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河流是______。

答案:尼罗河2.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

答案:亚洲3. 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温带气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5.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______。

答案:珠穆朗玛峰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错误2.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答案:正确3.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

()答案:正确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本考试试题旨在评估学生对自然地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考试试题的主要内容: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A. 24小时B. 12小时C. 1个月D. 1年2. 以下哪项不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A. 地形地貌B. 气候类型C. 人口分布D. 植被类型3.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约多少?A. 21公里B. 6378公里C. 6371公里D. 40公里4. 以下哪种地貌属于侵蚀地貌?A. 火山B. 沙丘C. 峡谷D. 熔岩台地5. 气候类型中,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北美洲东部B. 欧洲西部C. 亚洲东部D. 南美洲西部...(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7.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9. 冰川运动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和______。

10. 地壳板块的移动可以导致______和地震。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解释什么是洋流,并说明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在自然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14. 分析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5. 阅读以下关于某地区气候和地形的描述,分析该地区可能面临的自然地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地区描述省略]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作答,展示自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考试顺利![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试题,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一)(附参考答案要点)一、解释下列名词(25分)1、温室效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热能向下投向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之为“温室效应”。

2、基座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3、顶极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

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

4、灰钙土它是钙积土的一个土类。

是荒漠草原区的地带性土类。

它是钙积层中具有石灰性反应、有厚淡色表层和变质粘化层、具有薄的腐殖质层的土壤。

5、沙漠化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30分,每小题10分)1、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

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

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置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2、城市有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

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

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自然地理学习题和答案

自然地理学习题和答案

《绪论》及第一章《地球》习题汇编Ⅰ一、概念题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超外圈(或磁层、磁圈)——向外扩展到外围空间的磁力线所构成的地球外部磁场。

5、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莫霍洛维奇面或M界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1909年由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

9、康拉德面——地壳硅铝层与硅镁层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由地震学家康拉德发现。

10、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1914年由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

11、莱曼面——内、外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1936年由丹麦地震学家莱曼女士发现。

12、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在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其层内理化性质较为一致,圈层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表现为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

13、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则表现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

14、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15、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7、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自然地理学练习题

自然地理学练习题

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空气中除水汽、液体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

除此之外,大气中还包括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工业发展和世界人口增长,全球大气中CO2含量逐年,CO2很少吸收_____________辐射,但能强烈地吸收,致使从地表辐射的热量不易散失到空中。

3.空气中除水汽、液体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

除此之外,大气中还包括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平面气压值平均为_______________hpa,变动在980~1040hpa之间。

气压值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

5.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该高度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重量。

6.随着工业发展和世界人口增长,全球大气中CO2含量逐年,CO2很少吸收_____________辐射,但能强烈地吸收,致使从地表辐射的热量不易散失到空中。

7.空气中实有水汽压和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叫。

8.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

9.研究表明,人们大量的施用氮肥及用作制冷剂和除臭剂的碳氟化合物(氟利昂)所造成的污染,能使平流层的遭到破坏。

10.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

11.地--气系统辐射差额以南北纬360附近为转折点,之间为,以外为。

说明:低纬度热量有,高纬度热量,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来传递热量。

1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若水汽含量恰好达到这个限度,这是的空气叫。

13.大气逆辐射的存在,是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因而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为“温室效应”。

14.夜间,地面辐射冷却,近地气层冷却至露点后,水汽凝结形成的。

15.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

16.日落后,近地气层降温至露点,水汽凝结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若T d>0℃,成为;T d<0℃,成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大气中的O3主要存在于10-50Km的大气层中,绝大部分集中在: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逸散层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的结构为:A、碎屑B、泥质C、化学D、生物某地区浅海沉积物厚度为1000m表明当时地壳运动方向主要表现为:A、下降B、上升C、不变D、海退海啸主要体现相互作用的圈层是:A、大气圈与水圈B、水圈与生物圈C、水圈与岩石圈D、岩石圈与大气圈狮子山地层最老的是A. 志留系B. 泥盆系C. 石炭系D. 二叠系岩石的成因有三种,属于沉积岩的是A. 大理岩B. 花岗岩C. 板岩D. 石灰岩极完全解理的矿物是A. 白云母B. 方解石C. 正长石D. 石英主要矿物由石英、斜长石、角闪石组成的岩石是A. 花岗岩B. 闪长岩C. 辉长岩D. 橄榄岩主要矿物由斜长石、角闪石组成的岩石是:A、花岗岩;B、闪长岩;C、辉长岩;D、橄榄岩。

加HCL剧烈起泡的矿物是:A、方解石;B、白云石;C、石英;D、白云岩。

SiO2含量最少的岩浆岩是:A、橄榄岩;B、辉长岩;C、闪长岩;D、花岗岩。

大理岩的岩石类型属于:。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石灰岩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的岩浆岩其形成作用为:A、喷出作用;B、浅成作用;C、深成作用;D、火山作用。

页岩的主要成岩作用方式为:A、压固作用;B、胶结作用;C、重结晶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

在硝酸和钼酸铵作用下有黄色沉淀的矿物是:A、方解石;B、磷灰石;C、橄榄石;D、磷块岩。

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其原岩为:A、页岩;B、砾岩;C、石灰岩;D、花岗岩。

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A、层理;B、片理;C、节理;D、解理。

角闪石单体的形态为:A、放射状;B、柱状;C、粒状;D、板状。

没有解理,硬度大于小刀,具油脂光泽的矿物是:A、石英;B、方解石;C、斜长石;D、白云母。

碎屑岩中碎屑颗粒大小为2~0.05mm,该岩石结构为:A、砾状结构;B、砂状结构;C、粉砂状结构;D、泥质结构。

具有碎屑结构的岩石为:A、花岗斑岩;B、砂岩;C、片麻岩;D、石灰岩。

内力地质作用的主导因素是A. 地壳运动B. 岩浆作用C. 变质作用D. 地震丹霞地貌的岩层产状为A.水平B. 倾斜C. 直立D. 倾角大于70°在低压中心附近,气流向中心流动,称为A.辐散B. 辐合C. 气旋D. 反气旋白天山谷风的运动特点是A.沿山坡上升B. 沿山坡下降C. 作水平运动D. 平行山谷运动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属于A. 经向构造体系B. 纬向构造体系C. 扭动构造体系D. 山字型构造易风化的构造部位是A. 背斜翼部B. 向斜翼部C. 背斜核部D. 向斜核部可溶性较强的碳酸盐类岩石是A. 石灰岩B. 白云质灰岩C. 灰质白云岩D. 白云岩岩石结构为全晶质粗等粒结构,块状构造,该岩石生成环境是A.深成B. 浅成C. 喷出D. 火山具有板状构造的变质岩是A.页岩B.泥岩C.片岩D.板岩SiO2含量为70%的岩石是A. 超基性岩B. 基性岩C. 中性岩D. 酸性岩含K2O、Na2O较多的岩石是A. 花岗岩B. 闪长岩C. 辉长岩D. 橄榄岩在高压中心附近,气流向周围流动,称为A.辐散B. 辐合C. 气旋D. 反气旋海陆风是由海陆热力差引起的,表现为近地面A. 海陆风作水平运动B. 海陆风作垂直运动C. 白天吹海风D. 白天吹陆风大兴安岭属于A. 经向构造体系B. 纬向构造体系C. 扭动构造体系D. 山字型构造泥炭资源丰富的地理环境是A.湖泊B. 浅海C.高山D.沼泽花岗岩是深成侵入岩,其结构构造为A.斑状结构、块状构造B. 等粒结构、流纹构造C. 斑状结构、气孔构造D. 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志留系与泥盆系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较老的志留纪末期地壳运动是:A、下降B、上升C、先降后升D、先升后降庐山地质构造主体表现为:A、地垒B、地堑C、断层D、褶皱通过暖空气上升或冷暖空气混合进行的直接的能量传输称为:A、显热传输B、潜热传输C、对流D、环流完全由基岩组成的阶地叫做:A、基岩阶地B、基座阶地C、堆积阶地D、埋藏阶地地球自转速度加快,赤道附近海平面:A、上升B、下降C、不变D、变化不定沙尘暴主要体现相互作用的圈层是:A、大气圈与水圈B、大气圈与生物圈C、大气圈与岩石圈D、岩石圈与生物圈在地球表面沉积岩所占的比例为:A、95%B、75%C、25%D、5%被称为地面生物保护神是():A、O2B、CO2C、H2OD、O3长白山天池的成因为():A、构造湖B、冰蚀湖C、火山湖D、岩溶湖根据均衡理论,全球气温下降,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A、增加B、减小C、不变D、无规律冬季北极全天变化是()A、昼长夜短B、夜长昼短C、全天为昼D、全天为夜二、填空题自然地理学的性质包括:-----------------------------------------------------------------------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四大圈层:-------------------------------------------------------------------------------地球表层系统结构:------------------------------------------------------------------------全国人民都知道,汶川地震形成的次生湖泊灾害的名称是(),全国人民还知道,该地震属( )源地震,南方第四纪Q1、Q2、Q3的沉积物分别称为。

狮子山上的石英砂岩属沉积岩中的岩类。

山岳冰川的冰蚀地貌主要有。

黄土高原的沟间地地貌主要有,,。

石灰岩岩溶作用中侵蚀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为。

一般而言,粘土的空隙率于沙砾的空隙率,前者的透水性于后者。

河流的向源侵蚀使河谷,向下侵蚀使河谷,向旁侵蚀使河谷。

地球表层系统四大圈层是指。

三大界是指。

三态是指。

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大陆地壳具有垂直结构,下层为,上层为。

山岳冰川主要有。

荒漠类型有。

两个要素是决定气候分异的基本依据。

地下水的类型按埋藏条件分为。

河流、冰川的沉积物分别称为。

两地层之间缺失地层,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这种接触关系称---------。

大陆地壳具双层结构,上层为()层,下层为()层。

根据地壳运动方向,地壳运动分为()二类。

在向斜构造中,核部地层较(),翼部地层较()。

地球表层系统环境包括( )四大圈层。

两个流域的分界线称为()。

海蚀地貌包括。

地球的重力值随纬度的增加而()。

自然地理学的性质包括:()。

在对流层中,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温度降低,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

水汽蒸发或凝结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所进行的间接的热量传输称( )。

地壳中造岩元素主要有()。

赤铁矿有黑色、红色等,但它们的条痕都是()。

岩浆岩造岩矿物有(),其中浅色矿物有()。

沉积岩中由于物质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方向的变化所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称为()构造。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来计算矿物或岩石的形成年龄,这种方法测得的年龄为()。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包括()。

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于()。

从地质罗盘上读到以下方位角数值:70°,170°,310°,200°,它们分别指示什么方向。

地壳与地幔、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分别称为()。

用震源、震中、震源深度描述描述地震,根据深度将地震划分为()三类。

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产状描述岩层空间排列状,可用()三要素表示。

两地层之间缺失地层,上下地层产状一致,这种接触关系称()。

海洋地壳为单层结构,()相应增多,称为()层。

褶皱是岩石塑性变形的结果,它的基本形态包括()两种。

在背斜构造中,核部地层较(),翼部地层较()。

某元素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称为()。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根据其形成成因划分为()三类。

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有( )。

根据断盘的运动方向,断层划分为()三类。

地球表层系统环境包括( )三大界。

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

名词解释看图行文题简答题论述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