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书笔记5篇
《菜根谭》读后感心得体会范例五篇

《菜根谭》读后感心得体会范例五篇《菜根谭》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洪应明,书名“菜根”一词出于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意思是一个只要能适应清贫的生活,则无论做什么事情,必有所成。
其意正与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雷同。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菜根谭》读后感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菜根谭》读后感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一】近日读《菜根谭》,很欣赏这样的句子,“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原句不太好懂,找个译文看看,确实收益挺大的。
这句话可翻译为:“一块堆满了腐草和粪便的土地,才是能生长许多植物的好土壤;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常常不会有任何鱼虾来繁殖。
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应该有容忍庸俗的气度和宽宏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在生活中,我们要习惯看到崇高的事物,但也要习惯看到非正义的现象。
因为正因为对立面的存在,才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比如说人们多爱看美女,美女者,看之养眼,古人有语“秀色可餐”,再说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行为是无可厚非的。
正因为存在丑女,才衬托了美女的美,有比较才有鉴别。
如果天底下的女子都一样漂亮,那么,人们都会习惯了,也无所谓美与丑了。
做老师的,当然喜欢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管理起来不费劲,而且也能取得不错的好成绩,也适应应试教育的结果。
心中常这样想,所有的学生都如某某就好了,上课也轻松了,成绩也能上来了。
其实想一想,社会正是因为个性而显得多姿多彩,这也只是一个愿望而矣。
课堂也不是现代生产中的流水线,我们也无法生产出同样的合格产品。
有时候上课,因为个别捣乱的学生而确实把人气得够呛的。
现在学生、家长、教师的法律意识都挺强的,违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事情教师也坚决不做。
因为如果把知识没有教好,只是说明你这个老师能力有限,是小事;但是如果因为维护课堂秩序而做出非法的事来,那可是一辈子的事儿,是大事。
《菜根谭》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菜根谭》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菜根谭》读书笔记范文一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
《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
性定根香。
”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我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
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
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
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
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
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
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
菜根谭读书笔记

菜根谭读书笔记菜根谭读书笔记1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菜根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菜根谭读书笔记1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关于修身养性的优秀书籍《菜根谭》,这本书中讲述的道理,都是比较深刻的,读过之后,让我深受启发,对学习如何为人处世有了较大的帮助,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一、菜根谭读书笔记好词摘抄虎头虎脑、眉清目秀、面红耳赤、白净柔嫩、满面红光、满头银发、目光炯炯、双目如潭、火眼金睛、浓眉大眼、慈眉善目、气宇轩昂、高大魁梧、英姿飒爽、衣着得体、眉开眼笑、破涕为笑、捧腹大笑、笑逐颜开、满面春风、洋洋得意、和颜悦色、悠然自得、容、焕发、神采飞扬、气势汹汹、神情沮丧、愁眉苦脸、没精打采、泪流满面、心花怒放、满心欢喜、归心似箭、心旷神怡、心潮起伏、心悦诚服、心事重重、忧心忡忡、心如刀绞、悲痛欲绝二、菜根谭读书笔记经典名句好句摘抄及感悟赏析1、经典名句: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赏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底线,要谨守道德观念,这样往往会孤寂一时,但终究会被民心所向,被人们看清楚。
而依附权势阿谀奉承的人,看似风光无限,但总不会长久,下场一般都会很凄凉。
2、经典名句: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赏析:这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为人处世,要能够虚怀若谷,有包容的能力,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在万籁俱寂的山林旷野之中,我们感受到的心静,并非真正的静,若是能够在喧嚣的闹市中,还能平静如水,那便是真本事,同样,对于乐的思考,也是如此,苦中作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这份乐趣,才是真的快乐。
3、经典名句: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片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关于菜根谭读后感(精选8篇)

关于菜根谭读后感(精选8篇)关于菜根谭读后感篇1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
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的存在,犹如暖春吹拂的微风逼退寒冬的冷意。
一本《菜根谭》包含了人生的各种重大抉择问题,但其根本也就是出世与入世的问题。
读完这一本书便像是经历了一世,体味人生百种滋味,遇事时也可勉强达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径危险处,回得头早”的境地。
这是一部可以润物一生的书,静心阅读,细细品味,菜根越嚼越香,心智自会越来越高。
“粪土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在粪土中生活的幼虫是最为肮脏的东西,可是它一旦悦变成蝉,便在秋风中吸食洁净的露水。
洁净的东西是从污秽之中诞生的,而光明的东西也常常在晦暗中孕育。
即使我们处于困境,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改变境遇。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而在世,难免遭受挫折,逆境之中的阻力不该成为自甘堕落的借口,反而可以使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动力。
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不能轻易放弃,千万不可罢休,依然要继续奋斗。
人生而在世,岂能没有执念,或为名利所奔波,或为情爱而不舍,或为心中大义而执着,得之为幸,不得则弃。
昨日之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能。
《菜根谭》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便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肝胆煦若春风气骨清如秋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
立身处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安心做事。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功名利禄并不如外人所视那般荣耀,不可过于趋之。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生活的质量本就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知足就好。
山林息尘心读书消俗气,多读书,可静心。
读圣贤书可知世事,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栽花种竹,心境无我,摒弃执念。
手捧一本《菜根谭》,其中各种良言犹如春风轻拂心田,细细读之,慢慢思之,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菜根谭》读后感范文5篇

《菜根谭》读后感范文5篇《菜根谭》是本哲学著作,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最后一部严格好处上的本土哲学著作。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菜根谭读后感菜根书名的形而上在‘càigēn’两音,春秋笔法直至明万历还能被保留,如果本书确实为明朝万历人洪应明所著作,看来明朝还是有才俊的。
自明朝万历,即公元1620年后至当代,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哲学著作中,再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哲学著作。
当代人究‘菜根’之意说,“菜根坚硬多筋,只有经过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真味”。
而且‘菜根’一词本身,就有贫困生活之意。
本书强调:耐得贫苦生活,才能创造人生百般事业。
”其言谬矣。
如果耐得住清贫,如果这样,我看就用‘草根’作书名更适宜。
明朝万历人洪应明作《菜根谈》,受了宋朝汪信民莫大的教益。
宋朝人的文治武功虽然不怎样的,但宋朝人能够说是最有灵性的中国人了。
春秋笔法的娴熟运用,几乎呈现出蔓延之势,造就了中华礼貌璀璨的明珠——宋词;另有朱熹的理学,被明清两朝当做镇国之宝。
可惜朱熹的水平,差就差在把春秋笔法做实了,做的无法变化了,我认为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来评价朱程理学颇为恰当。
我看朱元璋的小聪明很多,一个出生叫化子的人,在制定开科取士的八股文法时,谈得头头是道;可惜的是,朱元璋追求的,却是错误的东西,因为朱元璋想用严刑峻法灭了人的‘愿望、怨气’,大兴文字狱。
春秋笔法渡过了元朝异族统治的寒冬,本能够引来春天,最后还是葬送在朱元璋的文字狱手中。
宋朝汪信民,名革,字信名,只活了四十岁。
宋朝周彦约说:“汪先生,名革,字信民,临川人(先生本越国公之后,自歙迁临川),性孝友,家贫而好学。
三举于乡,绍圣四年试礼部第一甲科。
常以为科举坏平生志气。
分教长沙,帅张公芸叟待以异礼,从而受学。
丁外艰,同寮醵金为赙,辞不受。
令家人毋持官下一物,行见其妻所置锡水壶,愀然日:以是污我。
投之江中。
……蔡氏当国,欲得知名士附己,以周王宫教召不就,曰:吾异时不欲附名奸臣传。
精选菜根谭读后感范文5篇

精选菜根谭读后感范文5篇洪应明的《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事、出事的语录世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菜根谭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菜根谭读后感1我最近看了一本叫做《菜根谭》的书。
这本书很奇特,它不仅有许多古文,还有很多故事。
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借故事来譬喻古文的道理。
真可谓是: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
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这本书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作品,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千古不朽。
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到了现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为心理学教材。
这本书里的道理非常深奥,有些竟是我们现在所不能理解的。
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篇是:一位商人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孩童手持棍棒正鞭打一条小小的青蛇,那小蛇已经遍体流血。
商人劝道:“你瞧,小蛇都流血了,不要再打了!”小孩好奇,向商人要了他的衣服后就走了。
后来商人又经过那个村子,看到有一个白衣少年正牵马在路边等候他。
原来少年是那条小青蛇的哥哥,小青蛇原本是一个小精灵,故而化身青蛇到人间去游玩,不料小孩子还以为他是条蚯蚓,就拿来树枝打着玩。
今天,他的哥哥来报答恩公了。
其实我认为真的要做到事事以“行止在我”“进退有方”,还真是相当的困难的!书中有篇《多喜养福,去杀远祸》中所写道: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
意思就是说:人间幸福不可勉强追求,只要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是追求人生的基础;人间祸害实在难以避免,只要能消除怨恨的念头,就是远离祸害的法宝。
但是要如何平横和缓减那些压力呢?我想这恰恰写出了我的心声!幸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可以自产自余的!只有通过主观的努力,通过辛勤劳动,才有可能获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菜根谭读后感2今日读《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
菜根谭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菜根谭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菜根谭的读书笔记篇1《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的著作,作者是一个涉猎过道教、儒教、佛教,尤其是对佛教异常通达的人,他引用各教的教义词句,书写出一部彻研三教真理的结晶。
《菜根谭》共分前、后两集,其根本思想是中国的思想、儒教的现实主义、老庄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集结儒、释、道各派的精华。
作者把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通俗易懂的阐述出来,使人读的咀嚼玩味,体会到困苦艰辛的经验、清冷淡泊的趣味,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等,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读《菜根谭》,感受书中的博大、淡泊、宽容与善良,习得无处不在的谋略和智慧,得到善意的忠告和警策。
如:修身;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揭示了没有人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背后,是长期不懈的默默的艰辛付出。
如:应酬;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方圆结合,坚守底线而又进取应对。
如:评议:物莫大于天地日月,事莫大于揖逊征诛;子美云:“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康节云:“唐虞揖逊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
事来如沤生大海,事去如影灭长空,自经纶万变而不动一尘矣。
对待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用广阔的视角去看待,用包容的胸襟去拥抱,将会看到别致的风景。
如:闲适: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
盛衰何常,强弱安在。
世事变化无常,对得失不必过于喜悲,用平和的心态迎接、化解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困境。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坐观天外云卷云舒”,“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真味是淡,至人如常”,简单的诗句,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彰显了生活的本原和方向。
它们牵引着我们追求灵魂的充实与圣洁,追求情怀的虔诚与温馨,追求心境的坦然与淡泊,追求奉献的自甘与坚守。
菜根谭读书心得个人笔记

菜根谭读书心得个人笔记菜根谭读书心得个人笔记7篇你知道菜根谭读书心得个人笔记怎么写吗?看看吧。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菜根谭读书心得个人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菜根谭读书心得个人笔记(精选篇1)翻开书,“余过古刹,于残经败纸中拾得《菜根谭》一录。
翻视之,虽属禅宗,然于身心性命之学,实有隐隐相发明者。
亟携归,重加校雠,缮写成帙。
旧有序,文不雅驯,且于是书无关涉语,故芟之。
著是书者为洪应明,究不知其为何许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识修身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之乎者也啊!这还得找释义一起看。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其【大意】是说,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
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细想一下,我们从学校毕业跨入社会,走进企业,走进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也不尽然被大染缸似的涂上杂乱颜色,在各位心中这都有着心底愿望的.方向,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而更加确认各自的行事原则!“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
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这句【大意】注释是,任何家庭都应该有一种真诚的信仰,任何人的生活都要有二种不变的原则。
一个人如果能保持纯真的心性,言谈举止自然温和愉快,就能与父母兄弟相处得很融洽,比用静坐调护身心还要好上千万倍。
还有几句如,“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是无以济人利物。
”注释【大意】是,尽心尽力去做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使心力交瘁,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来是一种高风亮节,但如若过分清心寡欲,对社会人群也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根谭读书笔记5篇《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菜根谭读后感1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
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
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
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
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
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
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
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
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
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
这样不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
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
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
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
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
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
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
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
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
《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
我“悟性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
《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烦恼的曲径——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谭读后感2今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还是在今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面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
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
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
“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
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
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
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
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
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
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
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
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
非常值得一读,我确信读过之后一定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年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如果我们不够伟大,至少我们应该是善良的。
菜根谭读后感3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
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
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
有一本书我经常喜欢读,在书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时也能找到一种人生的宁静。
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一句话,一辈子。
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
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
据我所知,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
新中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
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
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
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
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
《菜根谭》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
可使人从浮躁到沉静,从肤浅到深刻,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知识改变命运。
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
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
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菜根谭读后感4据说毛泽东爱读两部古典名著:一为《菜根谭》,一为《容斋随笔》,对于《菜根谭》,他曾说过“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第一次读《菜根谭》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记得某日爸爸递给我一本小书,说这本书现在很火,内容也很精辟,有空多读读吧。
当时的我被它非同一般的书名吸引,然而草草翻了翻还是很快将它搁置到一边,一是因为这书是文言文的,读起来有些费力,习惯了一目十行的我沉不下心细细去品味;二是我觉得这书里讲的都是些说教的东西,都是虚的,没意思。
此次再读《菜根谭》,也许是由于阅历和心境的不同,我不禁被其深深吸引。
阅读本书,就像与一位智者、一位挚友交谈,在他那双洞悉人世的慧眼的凝望中,在他那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警策下,你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菜根谭》的智慧始于它的名。
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
” 而菜根二字意谓“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其蕴含之意大致有三:其一就是努力培养处世之根。
蔬菜是人们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是营养丰富的佐餐佳品。
菜或甘甜美味,或清香爽口,或又辛又辣,皆是由根而生。
所有种菜人都知道,种菜之时重点必放菜根之上。
人生在世,处世为人,也应厚培其根,这根就是对人生真谛的探求和理解。
其二不可轻视菜根。
同菜叶、菜茎相比,菜根多被人们所遗弃,有很多人认为,处世的道理就如同菜根,根本不值得重视。
作者洪应明却认为处世之道不能等闲视之。
其三菜根自有菜根的妙处。
根与菜比,难以相提并论,但窘困之人常把菜根当作蔬菜食用。
只要不奢望太高,贪欲太多,莱根吃起来也是很香,并别有风味。
或许洪应明就是嚼着菜根谈“菜根”,他希望人们品读《菜根谭》时,就像咀嚼菜根,并能从中品味出一些为人处世的滋味来。
正所谓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采用语录体,共360条,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四个部分。
这四部分也正如我们的人生历程:少年时努力学习,提高品格素养,青年时进入社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交际,待中年时期,阅历进一步丰富,对人生也有一定的评价,最后到了晚年功成名就之时,可以放松身心,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