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共时与历时研究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1)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1)

导言一、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展变化。

一种语言会演变为数种语言。

就是同一种语言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研究这类语言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作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对不同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作比较分析。

运用这种比较方法研究语言历史演变的学科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使得语言学从其他学科的附庸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历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

3、共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状况。

4、个别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

5、一般语言学——一般语言学也叫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使用的所以语言为研究对象,是语言学的重要的理论部分,是在人们对各种具体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对个别语言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6、内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主要着眼于语言本身内部要素的研究。

7、外部语言学——外部语言学主要着眼于语言与外部要素的关系,如语言与社会、文化、民族、哲学、心理、思维、生理等因素的关系。

8、宏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以整个语言体系为研究对象。

9、微观语言学——微观语言学以语言的局部变体为研究对象,如以结构的变体、社会的变体为研究对象,也就是以某一语言体系的局部为研究对象。

10、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主要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研究,概括语言事实,形成科学原理。

理论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主体部分、理论基础,它包括对具体的、个别的语言的研究和各种语言的综合研究。

11、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一般是用理论语言学的原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语言教学、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辞典编纂、语言障碍的治疗等。

近年来人们也把从应用的角度对语言展开的各种研究称为应用语言学。

12、《梵语语法》——公元前4世纪巴尼尼(Panini )《梵语语法》,是世界最早的语法著作。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是语言学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共时语言学主要研究一种语言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语义等方面的规律,而历时语言学则关注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一种语言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现象和规律。

它关注的是语言的静态状态,即某一时期内的语言形式和结构。

共时语言学通过对一种语言在某一时期内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语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描述,揭示语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共时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被看作是一种规则系统,通过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元素的组合和变换来构建意义。

与之相对应的是历时语言学,它研究的是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历时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动态变化过程,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语言变化。

历时语言学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语言形态、语法、词汇和语义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揭示语言的演变规律和语言变化的原因。

在历时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被看作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现象,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在语言研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共时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对一种语言在某一时期内的分析和描述,揭示语言系统的规则和特征。

历时语言学则关注语言的演变和发展,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语言进行比较和分析,揭示语言的历史变化和语言变化的原因。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在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使用了各种方法和工具。

共时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词汇学等,通过对语言形式和结构的分析和描述,揭示语言系统的规律和特征。

历时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语言比较、语言变迁和语言历史等,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语言进行比较和分析,揭示语言的历史变化和语言变化的原因。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和语言使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共时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一种语言在某一时期内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语义等方面的规律,从而提高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效果。

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的概念

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的概念

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的概念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常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人类学、语言学和历史学。

共时性研究关注的是其中一特定时刻的社会、语言或文化现象,而历时性研究则关注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和变化。

两种方法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存在差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概念。

共时性研究是指对其中一特定时刻进行的研究。

它关注的是社会、语言或文化现象在特定时刻的状态和特征。

共时性研究的目的是对当下的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揭示社会、语言或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者通常会选择一个特定的时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该时期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共时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时期的社会、语言或文化特点,揭示我们所处的社会、语言或文化背景对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

共时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现象进行捕捉和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因为研究者只能通过捕捉当下的数据来了解现象的特点,所以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访谈、观察和文献研究等。

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

历时性研究是指对一段时间内发展和变化的研究。

它关注的是社会、语言或文化现象的演化和发展过程。

历时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语言或文化现象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规律。

研究者通常会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以追踪和揭示这一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历时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时间和历史背景的考虑。

因为研究对象的发展和变化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所以时间因素和历史背景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解非常重要。

研究者需要考虑并分析社会、语言或文化现象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演变和变化趋势,以了解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共时性研究侧重于捕捉和描述特定时刻的现象,而历时性研究则侧重于追踪和理解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和变化。

语言学的种类

语言学的种类

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一般所说的语言学,主要是指理论语言学。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分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

专语语言学以个别的、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

探讨研究某一种语言的规律。

从是静态研究还是研究语言的历史看,又分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的发展历史,是纵向研究,比如汉语史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在某一时代的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规律,对之进行客观的描述,是横向研究。

如描写语言学,又分描写语音学、描写语汇学、描写语法学等分支学科,现代汉语就是共时语言学。

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语言学共时与历时研究

语言学共时与历时研究
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至于这些语言要素的形式内容的历 时性,即它的演变情况,不必追根溯源去探究;这虽然对
于语言历时研究是必要的,但在语言共时里弄清这些问题
,反而给学习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这对于借词和外语翻译更能看出语言要素在语言共时系统 里的现存价值。比如“世界”,“现在”,“因果”,“
》,其中的“怡红院”,“怡红公子”应该怎样翻译呢? 豪克斯认为,“红”在中文里往往与春天,幸福,昌盛连
在一起,在英文里足以引起相应联想的颜色是绿色与金黄
色。于是豪克斯把它译为green lights,并把“怡红公子”译 为green boy。这从字面上来看,中英两种词语的含义完全
无关,然而却具有同样的价值信息。
的历史的线索。这就是说语言有。这种主
张不仅违背语言事实,混淆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界限,
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会造成极大的混乱。
提出这种主张的人,在当时就遭到我国已故语言学家方光
焘教授的批评。方光焘说:“我们建立一时代的文法体系 ,应该以同时代的,用这言语的民众的共同意识为基础。 文法体系的建立和语源研究不同;若以单语的历史作为建 立体系的根据,那一定也会引起许多无谓的纠纷。”“我 不相信有什么文法的历史的体系,我也不相信有一个可以 通用于文言和语体的中国文法体系。”
四. 对索绪尔这一理论的评价
1. 为了深入研究语言系统,划定研究范围,限制研究对象, 作为一种描写语言系统的有效方法,划分语言的共时性和
历时性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索绪尔机智地提出这一划分
原则,可以说是对语言研究方法的一次革新。索绪尔强调 语言共时研究比历时研究更重要,也并非忽视语言的历史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广大人民群众天天使用的语言才是
化,其中一个要素被另一个要素所代替,而不牵

历时性和共时性是什么意思

历时性和共时性是什么意思

历时性和共时性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来了解下历时性和共时性是什么?首先,共时性可以横跨不同的语种,甚至在巧合中寻找可能性,这种关联可能在继续发展中得到新成果,而历时性,是以一个物种为主,与前后语言变迁痕迹作对比;共时性研究语言在某个特定时期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内在联系,而历时性研究语言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变化,与其它时代语言特点的异同。

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

历时语言学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共时性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同时存在的一切,而只是与每一语言相当的全部事实,必要时可以分到方言和次方言。

历时语言学不但没有这种需要,而且不容许对它作这样的明确规定,它所考虑得要素不一定是属于同一种语言,造成语言的分歧的正是历时事实的继起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增值。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名词解释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名词解释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名词解释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你知道吗,这就好比是一幅画和一部电影!共时语言学呢,就像是一幅定格的画,它专注于某个特定时间点上语言的状态。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在说的这些话,这些表达方式,就是共时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啦。

就像你看一幅美丽的画,能一下子感受到那个瞬间的色彩和构图。

哎呀,这不就是我们平时说话交流的样子嘛!“嘿,你吃了没?”“今天天气真好呀!”这都是共时语言学要研究的内容哟。

那历时语言学呢,就如同是一部讲述语言演变的电影啦!它要追溯语言从古至今的变化历程。

你想想,语言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呀,它就像一条河流,一直在流淌、变化着。

从古老的语言慢慢发展到现在我们使用的语言,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变迁呀!好比说,古代的某个词和现在的意思可能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历时语言学感兴趣的地方。

就好像看一部历史剧,看着角色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是不是很神奇呢?
咱再打个比方,共时语言学像是给语言拍个快照,而历时语言学则是记录语言成长的纪录片。

共时语言学关注的是当下的语言现象,而历时语言学要挖掘的是语言背后的历史故事。

在我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这两者可太重要啦!只有知道了语言现在是什么样,又知道它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这样的,我们才能真正
理解语言的本质呀!所以呀,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都是语言学领域里超级重要的部分呢!别小瞧它们哟!。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之浅析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之浅析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之浅析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之浅析摘要: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

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语言学的基础课程,无论是研究汉语还是英语、法语、日语,索绪尔的理论都是重要依据。

对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的区分是索绪尔在语言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索绪尔;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1916年,由巴利和薛施蔼等人在巴黎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在语言学界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力。

这本书的编写者都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全名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学生,他们根据索绪尔1906年到1911年间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课程时同学们记的笔记以及索绪尔的一些手稿和资料编写而成,并分别在1922年和1949年出版第二、第三版。

随后这本书被翻译成德、西、俄、英、日等国文字,并于1980年出版中文译本(高名凯译,岑麟祥、叶蜚声校注)。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各个高校的语言学相关专业的必读书目,也是现代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的主要依据,普通语言学的许多重要原理都是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区分了两对根本的范畴: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廓清了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即共时的语言学。

一、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的定义和特点在语言学界崇尚历时研究的时期,索绪尔提出了共时观与历时观。

在当时的天文学、地质学、法律和政治制度等领域,虽然没有将历时和共时的研究明确区分开来,但这两种研究方法已经在这些领域并存了。

当时一般的研究者都以历时研究作为研究方法,但是作为历时语言学的发起者之一的索绪尔却透过历时性看到了共时性。

他说:“先是必须在语言和言语之间进行选择;现在我们又处在两条道路的交叉点上:一条通往历时态,另一条通往共时态。

”而所谓的共时语言学也就是研究语言的共时态的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是区别两种语言或语音是否相同,或同一语言的两种词是否完全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语言学家们对这套理论的评价
对于索绪尔的这套理论,语言学家们有毁有誉,持有不同 的评价。
契科巴瓦说:“在索绪尔以前,语言的静态分析的基本的 方法问题还没有被人认为有意义;这些问题第一次在索绪 尔的观念里得到原则上的承认,但不是拿历史语法学的成
就来做基础,而是以损害历史主义的当然权利做代价的。
法宝”等词,都是随着佛教传入并与佛教的教义有直接关
系;但是现在我们使用这些词,完全按它在现代汉语里通 行价值使用,一般人根本不会联想到佛教用语上去。
在翻译作品里,有些用语用直译的办法会损害原意,必须 选择该民族语言中能够引起心理文化的联想的语义去表达
,才算佳作。比如,英国学者豪克斯翻译我国的《红楼梦
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至于这些语言要素的形式内容的历 时性,即它的演变情况,不必追根溯源去探究;这虽然对
于语言历时研究是必要的,但在语言共时里弄清这些问题
,反而给学习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这对于借词和外语翻译更能看出语言要素在语言共时系统 里的现存价值。比如“世界”,“现在”,“因果”,“
同的层面。”
索绪尔认为,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研究方法也不同。 ① 共时仅仅知道一个情景,它的一切方法可以归结事实的搜集。而
历时语言学可以随着时间从上往下探究或从下往上追溯。
② 共时的研究只是联系到每一种语言的事实的总和,在必要的范围 内才涉及方言和土语。恰恰相反,历时语言学不仅不需要,而且 拒绝类似的专门化。认为它的要素不一定属于一种语言。这样, 共时的现象同历时的现象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前者是在同一个时 期内存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在时间之中一个要素为另一 个要素代替。
的历史的线索。这就是说语言有历史继承性,不必划分古 今汉语,因而可以写一部适用于古今汉语的语法。这种主
张不仅违背语言事实,混淆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界限,
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会造成极大的混乱。
提出这种主张的人,在当时就遭到我国已故语言学家方光
焘教授的批评。方光焘说:“我们建立一时代的文法体系 ,应该以同时代的,用这言语的民众的共同意识为基础。 文法体系的建立和语源研究不同;若以单语的历史作为建 立体系的根据,那一定也会引起许多无谓的纠纷。”“我 不相信有什么文法的历史的体系,我也不相信有一个可以 通用于文言和语体的中国文法体系。”
态,这是矛盾运动的普遍法则。事物的静止的面貌和显著
的变化的面貌,就是我们划分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理论 依据。我们把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相对的静止状态,叫
做语言的共时性,而把语言在历史进程中逐渐质变的发展
过程,叫做语言的历时性。
② 语言的共时性是同一平面的语言要素构成的系统,其中最 重要的是语法系统。现代汉语不同于古代汉语,不是量的 变化,不是某个词语的内容或形式的变化,而是语言要素 的组合关系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语法系统的不同。
比如,“来”,在古代汉语里和现代汉语里都是动词,孤 立地看它,几乎古今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可是,从“来
”与其他要素的组合关系看,情况就大不一样。上古汉语
的来不带宾语。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这些例句的“来”都不带宾语。
可是在现代汉语里,不仅可以说“来人”,“来客了”,

谢列勃连尼科夫说:“索绪尔把割裂历代和断代看做是一种方法 论手段的时候,绝对没有低估研究语言历史的必要性。索绪尔把 历代和断代割裂开来也不是绝对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人类 语言是一种历史的发展着的,处于运动和发展状态中的现象。但 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绝不排斥研究局部问题的可能性。往往有这 样的情况,为了更深入研究一个复杂整体的个别细节,必须暂时 集中研究一些现象而抛开其他现象。因此,抽象,限制研究对象 ,缩小情况以及其他研究方法,都是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可 是我们又不能完全同意索绪尔的论断。断代和历代的划分作为一 种方法论手段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这绝不意味着,这种划分不 能有任何妥协。”
我国已故语言学家高明凯教授认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
论有许多不正确的地方,他把横序语言学和纵序语言学对
立起来,更是一个错误,但这不等于说把语言学分为横序 语言学和纵序语言学两者是错误的,相反地,这种概念的
确立是索绪尔的一个贡献,而索绪尔之提起人们对描写语
言学或描写语法学的注意也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
同时性的轴AB, 牵扯到存在的东 西之间的关系, 在那里排除任何 时间的干扰。
连续性的轴CD, 在他上面从来也 不能一下子看到 多余一个以上的 东西,它被安排 着带有一切变化 的第一轴上的现 象。
接着,索绪尔进一步阐明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区别和关系。他 说,“这两种观点的对立-共时性的和历时性的-是绝对的和不 容许妥协的。系统在任何时候也不直接变化,它本身是不易变的 ,变化的仅仅是个别的要素,而不管它同整体的联系。在历时性 的情景中,它无论如何也不牵扯到系统,虽然系统制约着它。语 言是一种系统,它的一切成分能够和应该被看作是处在共时的联 系中。变化永远不是整个的在系统之中产生,而仅仅是在它的要 素中一个或另一个的联系中产生,我们只能够在系统之外来研究 。”
四. 对索绪尔这一理论的评价
1. 为了深入研究语言系统,划定研究范围,限制研究对象, 作为一种描写语言系统的有效方法,划分语言的时性和
历时性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索绪尔机智地提出这一划分
原则,可以说是对语言研究方法的一次革新。索绪尔强调 语言共时研究比历时研究更重要,也并非忽视语言的历史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广大人民群众天天使用的语言才是
我们上面对索绪尔划分语言共时和历时性 的原则作了全面的分析批判,然而我们今 天又怎样划分和运用这一原则呢?
① 我们认为,语言是在时间过程中流动,它是有发展的,现 代汉语不同于古代汉语。但是我们今天说的现代汉语,跟
解放初期,跟30年前的汉语还是一个样子,没有感觉出有
什么质的变化,这是汉语的相对的静止状态。一切事物的 发展过程即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态又显现出绝对的变化状
索绪尔又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两者的关系“共时和历时 是有独立性的又是相互依赖的,就好比一根树干,把树干
竖着切开,纵剖面呈现出一幅复杂图案,然后再横着切开
,横剖面又呈现出另一幅不同的画面。横剖面上的图形相 当于语言在某个时期的状态,纵剖面上的图形相当于语言
长期演化的过程。纵剖面和横剖面是对立的,他们属于不
真正地唯一现实的语言,至于这种要素的语源考察对于使 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群众来说未必是重要的。
例如,鲁迅的一段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诚然,如太炎先生 说:‘乍见熟人而相寒暄曰“好呀”,“呀”即“呼”字 ,应人之称曰:“是唉”,“唉”即“也”字。但即使我 们知道了这两个字,也不用‘好呼’或‘是也’,还是用 ‘好呀’或‘是哎’。因为白话是写给现代人看的,并非 是写给上周秦汉的鬼看的。列福尔马茨基也有类似的看法 ,他说:“的确,一切说话的人在共时性的范围内找到了 这种语言,他把这种语言当做听从的工具,为了便于掌握 它,他应当知道这种机构,他绝不深入到历史的语音,历 史语法和历史的词的事实。” 我们认为,索绪尔强调语言攻势研究的重要性,正是从使用语 言的现实考虑问题的,并非是隔断语言历史或“反历史主 义的”。
论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
组员:杨婧 左旭晨 李艳平 周丹婷 胡剑青
LOGO
一. 背景知识
① 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无论在中国或国外,都是以 古代语言为研究对象,而不注重现存的活的口语。
②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读懂古书。研究的方法大多是注疏
式地解释古语词的音义,而不太注重语法研究,特别 是不重视语言系统的描写。
化,其中一个要素被另一个要素所代替,而不牵
扯到整个系统,它是在系统之外发生的。这既否 定了语言发展历史规律性,也忽视了要素交替和 系统调整的辩证关系。我们认为语言的发展是有 规律性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往往一个要素的发
展变化影响到同类要素有规律的变化,并非孤立
的个别要素任意变化。
• 如现代汉语表示复数的“们”,最初产生大约是在10世纪 和11世纪之间,但在当时既不稳定也不规范,并且不一定 表示复数。在宋元白话文章中,“们”也可以写做“懑, 瞒,门,每”等,而不表示复数的例子,如; 自家懑都望有前程。 我扶你门归去。 教他好看承我爹娘,料他每应不会遗忘。 • 可是,五四之后。在印欧语的影响下,在翻译的作品里, “们”才逐渐地普遍运用起来,形成了现代汉语表示“数 ”的语法范畴。 这个例子说明了,要素交替将会影响到系统的变化。语法 系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孤立地要素,而是通过类推作用和 规范化的途径调整同类要素。所以,我们认为,索绪尔在 这一点上用他的机械论的观点来看待要素交替和系统的变 化,是完全错误的。
还有人看起来很注意把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分开,但由 于含混不清,而陷入自相矛盾。如说:“有一些文言词,
在现代普通话里已经不用或很少用了,只在许多古典作品
当中可以见到。至于这里所讲的文言词,不但不属于现代 语的基本词汇,而且也不属于现代语的一般词汇。”可是
在后面,作者又从8方面谈了现代汉语吸收文言词的情况,
以上例证说明,无论是古代词语,外来词语
以及作品翻译,最重要的是根据它在语言共 时性系统里现存价值来运用,完全不必考虑
它的语源。这是语言共时性的根本立足点。
④ 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是语言客观存在的纵横交错的两个方 面,把它们明确地划分开来不仅符合语言实际,而且在语
言研究的方法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人们分清什么是历
》,其中的“怡红院”,“怡红公子”应该怎样翻译呢? 豪克斯认为,“红”在中文里往往与春天,幸福,昌盛连
在一起,在英文里足以引起相应联想的颜色是绿色与金黄
色。于是豪克斯把它译为green lights,并把“怡红公子”译 为green boy。这从字面上来看,中英两种词语的含义完全
无关,然而却具有同样的价值信息。
2. 索绪尔的语言共时研究,并不否定语言在时间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