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饲料成型率低、含粉超标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如何降低颗粒饲料成品含粉量

如何降低颗粒饲料成品含粉量

如何降低颗粒饲料成品含粉量作者:孙永泰来源:《江西饲料》 2018年第2期摘要:颗粒饲料含粉量偏高,影响了产品品质。

通过寻找影响颗粒质量的因素,经过多次试验和努力,已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颗粒饲料;降低;成品中图分类号:S81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37(2018)02-0017-021 含粉量高的原因前不久,我厂生产的颗粒饲料含粉量偏高,影响了产品品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降低了下料速度,即通过降低时产量的方法来减少含粉量。

但当时产量降低太多时(如下降到8 t/h以下),能耗(包括电耗和油耗)增加较大,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也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现在采用增加2.5‰的α淀粉的办法,使生产大颗粒料的速度达到11~12 t/h,保证了含粉量不超标。

为此,饲料成本增加了,单是加α淀粉就要增加15元/t左右。

经厂技术部门研究,为降低生产成本,决定不用α淀粉,而是用调整次粉用量的办法来降低颗粒饲料含粉量,并且时产量要达到10t 以上。

2016年5月7日和5月10日,生产部与品控部(包括技术中心)联合进行了蛋鸭料不用α淀粉的试验,我们选定2个配方,采用不同的调质蒸汽压力和料温试验,但效果不理想,含粉量还是超标。

怎样才能获得满意的制粒效果呢? 我们知道,影响颗粒质量的因素主要有5个方面:粉碎粒度,影响程度为20%;调质效果,影响程度为20%;环模规格,影响程度为15%;冷却效果,影响程度为5%;原料配方,影响程度为40%。

围绕这几个因素,将我厂和一分厂(此厂一直未使用α淀粉,但能制出较好的颗粒饲料)生产颗粒料的一些主要生产参数作一对比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表1。

1.1 粒度的大小从理论上来说,粒度越细,制粒效果越好,具体表现在:①颗粒质量得以改进;②产量提高;③容量增大;④功率效能提高;⑤压模寿命延长;⑥减少裂纹和断裂点。

但过小的粒度意味着破碎成本的增加。

1.2 调质刑用蒸汽的热量使淀粉糊化、蛋白可塑和杀菌,蒸汽中的水分起到润滑、软化、克服收缩和淀粉糊化的作用,对我厂的蛋鸭料调质后进行抽样化验,结果水分只有13.69%,因而调质效果不理想,必须加大蒸汽量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因素

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因素
不同形态的淀粉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不同 ! 生淀 粉表面粗糙 ! 制粒阻力大 ! 与其他组分结合能力差 ! 产 品松散 # 生淀粉经调质后形成糊化淀粉以凝胶状态存在 ! 凝胶干燥冷却后能黏结周围其他组分 ! 有利于物料通过 模孔 ! 使颗粒产品具有 较 好 的 质 量 #&%# 淀 粉 糊 化 程 度 的 高低除受温度 ’ 水分 ’ 作用时间影响外 ! 还与淀粉来源 有关 # 大麦 ’ 小麦淀粉的黏结力就比玉米 ’ 高粱好 # 同 时糊化程度还与各种淀粉的结构 ’ 性质 ’ 粉碎粒度有关 #
)’&
表!
!!
原 料 玉米粉 小麦粉 $ 浸提% 棉粕 $ 浸提% 菜粕 豆粕 $ 浸提% 油脂 鱼粉 家禽副产品 矿物质
不同原料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
颗粒饲料质量 颗粒饲料产量 环模的磨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因素很多 ! 主要包括原料的性 质 ! 物料的调质情况 ! 压模压辊的工作情况 ! 冷却器的 工作状况 #
<)%;" " # 若原 料 水 分 不 合 适 ! 料 温 不 能 处 于 最 佳 入 模
温度 ! 影响颗粒饲料质量 # 一般 ! 饲料原料的含水率以
!#=%!2=为宜 #$%# &%! 淀粉
/ !1 ’+,! 冷 却 风 量 为 - 0)) !- /)) ’!45# 6! 对 于 ! &7 $ ’ 的 颗 粒 来 说 ! 冷 却 时 间 8 !-9 ’+, ! 冷 却 风 量 - $99

饲料颗粒粉化高怎么办

饲料颗粒粉化高怎么办

颗粒饲料粉化率高如何解决将粉末状饲料通过饲料颗粒机加工成颗粒饲料,是养殖户最常用的方法。

只是颗粒饲料会因输送、运输过程中等受外力作用造成粉化,如果颗粒饲料粉化率过高会直接影响颗粒饲料本身的优势,降低饲料的利用效率。

颗粒饲料粉化率高如何解决?颗粒饲料粉化率颗粒饲料粉化率是指颗粒饲料在装卸和运输等处理过程中碎成细粉末的数量占全量的百分比。

成型的颗粒饲料在装袋中其细粉末的量要低,其粉化率不应超过4%。

颗粒饲料粉化率高的原因1、如果饲料颗粒机生产出来的颗粒饲料表面不光滑,松散或切口不整齐,在运输过程中易造成饲料粉化。

2、如果调质不充分,调质水份过低或过高、调质温度过低或过高均对造粒质量有较大影响,尤其过低均会使饲料颗粒造粒不紧密,颗粒破损率和粉化率增高。

3、分级筛粉料口被堵塞,过筛能力差,饲料含粉率高。

4、油脂添加量过高,颗粒不易成形。

5、成品仓的高度过高。

成品仓中物料是呈漏斗型下料的,颗粒料的流动性好会先下,粉料流动性差会积聚,到一定的时候会坍塌,这种坍塌下来的颗粒料含粉特别高。

6、饲料颗粒机环模的厚度薄,压力小,压出来的颗粒饲料易松散,粉化率高。

颗粒饲料粉化率高如何解决1、在设计配方时考虑颗粒粉化的影响适当减少脂肪、纤维的含量,增加淀粉含量;2、通过延长调质时间、增加调质水分和温度等措施提高调质质量,提升物料的熟化度,来提升物料的硬度,进而减少粉化的现象。

3、提高原料的粉碎细度,能有效提升颗粒硬度。

4、根据不同的配方选用不同厚度压缩比的环模,如果压出的颗粒饲料松散粉化率高,可以提高模具的压缩比,降低模具的孔数,可提升颗粒的密实度,提高硬度。

某些蛋白、脂肪含量高的品种要求选用加厚型环模。

5、在制粒过程中,可通过增大环模和压辊的间隙来提高颗粒硬度。

6、降低喂料器的喂料频率来提升物料的熟化度。

7、配方中减少油脂性物质可提升颗粒的硬度。

8、调整或修磨切刀使颗粒切口整齐。

在制粒的时候如果切口端面不齐,颗粒料在相互摩擦的时候粉料会脱落,可使用薄切刀贴住环模的表面切料。

颗粒机制粒出的颗粒饲料偏软粉料多怎么回事

颗粒机制粒出的颗粒饲料偏软粉料多怎么回事

颗粒机制粒出的颗粒饲料偏软粉料多怎么回事
最近很多客户反映,颗粒机出粉料多,⽽且制出的颗粒不够紧致,做出来的饲料颗粒总是偏软,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东双鹤机械技术⼈员为您解读。

⼀般这种情况,考虑是饲料原料或者配⽅原因?⽣产改变来得⽐较慢,还是改变配⽅,很快就可以达到需要的结果。

排除了饲料原料和配⽅的原因,我们就来分析⼀下是不是机器设置内部问题了。

⼀、环模质量不好,或者是压缩不太⾼。

调整饲料颗粒机的压缩⽐。

⼩型饲料颗粒机的压缩⽐不够,很容易出现制粒偏软,硬度不够的问题。

以⼩型饲料颗粒机为例,调制⽓压温度为118摄⽒度,颗粒温度85摄⽒度,调制时间55秒,油脂⽤量2.50%。

此外检查⼀下是否蒸汽量太⼤了,如果偏⼤应适当减少些蒸汽。

⼆、增加⾯粉或次粉的⽤量
加点⼟或者⾯粉之类的粘合剂有利于颗粒的成型和硬度的提⾼。

以⾯粉为例,加上3-5个点的⾯粉就可以。

三、考虑油脂的使⽤量
四、喂料刮⼑安装不正确,料喂不进压制室。

五、切⼑位置不对,出料被挤压成粉末(但如果经常堵孔,可能性不⼤)。

饲料颗粒以其独有的优势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农牧户的欢迎,它便于储存运输、⼜利于动物消化,与普通的饲料相⽐营养丰富,所以市场前景很好。

其实饲料颗粒的制作过程就是⼀个调配⽐例的过程,只要将这个⽐例掌握好就可以了。

当然,⼀开始制作颗粒的时候,肯定不会熟练,但是多做两次就好了。

⼀般⼩型饲料颗粒机⼚家说明书上都会说明饲料颗粒的调配⽐例,可以参考下。

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原因

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原因

颗粒饲料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适口性,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以及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因此,如何提高颗粒料的质量以及优化制粒过程已成为当前饲料工业研究的热点。

在加热过程中,颗粒饲料原料易受到高温、高湿和高压作用而发生复杂的理化反应,各种因素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机理也非常复杂。

因此,为了提高颗粒饲料性能,必须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笔者从颗粒饲料的组成成分、制粒工艺、设备制造以及设备管理等方面对影响颗粒饲料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更有效地监控颗粒饲料的品质,提高颗粒饲料的制粒性能,饲料颗粒机、秸秆颗粒机是养殖户们压制的颗粒饲料很不错的选择。

1、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配方因素分析饲料原料的制粒特性对颗粒饲料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原料组成与配比对颗粒性能的影响较大,占40%。

因此,在进行饲料配方设计时,不仅要根据工艺师的经验来确定最佳原料配比,而且必须考虑各原料之间存在的最佳协同效应。

如新鲜原料在压缩时易产生弹性变形,而离开制粒机压模的约束后又会产生颗粒膨胀,造成颗粒裂隙。

因此,在进行颗粒饲料配方设计时,要综合考虑饲料原料的配比情况及其对颗粒饲料质量产生的影响。

1.1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决定颗粒饲料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蛋白质具有胶黏性,以含蛋白质较高的谷物和动物副产品为原料的饲料制粒性能较好。

此外,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不同,所需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也不同。

1.2谷物和油脂添加量油脂可降低饲料颗粒间天然的固结作用,随着饲料中谷物和油脂添加量的增大,颗粒饲料的质量也趋于下降。

因此,在满足动物需求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油脂的添加量。

1.3淀粉含量淀粉在高温、高水分的条件下容易糊化,在颗粒饲料制粒过程中起到天然的黏合作用。

但在低温、低水分条件下,淀粉不仅不能糊化,还会产生脆性颗粒,进而影响颗粒饲料的质量。

一般的制粒过程中,淀粉糊化程度只能达到20%左右,耍想进一步糊化就必须提高温度和蒸汽压力。

添加了糖蜜和尿素的饲料原料,其淀粉糊化温度应控制在80℃;过高的水分会使淀粉饲料原料吸收蒸汽能力下降,达不到糊化所需的温度。

影响颗粒料加工质量因素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影响颗粒料加工质量因素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影响颗粒料加工质量因素的分析和解决方法1 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优劣的鉴定颗粒料加工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颗粒的稳定性。

主要指颗粒料在成型后在冷却、分级、转运、储存过程中保持原有几何形状的特性。

②颗粒的外观质量。

主要指颗粒表面是否光滑,颗粒的颜色、长度是否一致等。

③颗粒的硬度。

饲喂不同的动物,对颗粒料的硬度要求是不一样的。

例如猪料的硬度要求较低,鸭料、鱼料的硬度要求较高。

④颗粒熟化程度。

颗粒的熟化程度高有利于动物消化吸收,常通过检测淀粉的糊化度来评判。

⑤颗粒的水分。

合理的水分有利于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较低的水分是饲料安全储存的必要条件。

2 影响颗粒加工质量的因素根据美国大豆协会饲料技术顾问熊易强博士的研究表明,在颗粒质量的影响因素中配方占40%,粉碎粒度占20%,调质效果占20%,制粒过程控制占15%,冷却条件占5%。

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数据基本符合这个观点。

2.1 配方配方是保证颗粒质量的重要因素。

其中水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对颗粒的质量影响尤其明显。

2.1.1 水分原料混合以后综合样的理想水分夏季12%~14%,冬季10%~12%,通过调质原料吸收蒸汽后达到水分15%~17%。

一般添加原料重量1%的蒸汽物料对应升高13~15℃。

笔者通过测量在四川的气候条件下使用“逆流式冷却器”如果蒸汽饱和度较高,夏季通过制粒冷却后颗粒水分会比原料降低0.5% ~1.5%,冬季如果不对调质器和冷却器,保温水分会上升0.5%~1.5%。

只要蒸汽的饱和度足够,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添加较多的蒸汽使物料调质充分成品料的水分反而比低温调质低。

所以要控制成品水分必须控制原料水分。

原料水分过高还会导致制粒过程中堵塞环模,产生片状的锅巴了混入成品,甚至导致生产无法连续进行。

如果原料水分过低,饲料成品颗粒易产生干脆现象,粉化率会提高;同时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动物的适口性,可有条件地人工添加水分,详细规定在“调质效果”中阐明。

饲料加工过程中颗粒料含粉多

饲料加工过程中颗粒料含粉多

饲料加工过程中颗粒料含粉多
饲料加工过程中颗粒料中如果含粉较多,则会遭到养殖户的投诉。

粉料产生原因有3类:
① 因为饲料颗粒表面不光滑、颗粒松散、切口不整齐等在运输过程中饲料易粉化;
②分级筛粉料口被堵塞,制粒冷却产生的粉料没有被筛分出来。

③成品仓中物料是呈漏斗型下料的,颗粒料的流动性好会先下,粉料流动性差会积聚,到一定的时候会坍塌,这种坍塌下来的颗粒料含粉特别高。

如果接料时不注意检查将这种料清出来,会造成一批料中有个别的几包粉料特别重。

改进措施:
①针对饲料颗粒表面不光滑、颗粒松散、切口不整齐等原因,产生的粉料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根据原料的特性和颗粒要求选择合适的环模开孔面积、压缩比和喂料量;在设计配方时考虑颗粒粉化的影响适当减少脂肪、纤维的含量,增加淀粉含量;通过延长调质时间、增加调质水分和温度等措施提高调质质量,提高饲料熟化度;提高粉碎细度:调整或修磨切刀使颗粒切口整齐。

②清理或检修分级筛。

③接料过程中注意检查饲料含粉率;将含粉率,超标的料重新筛分;针对鱼料等对含粉率,有严格要求的颗粒料,必要时在成品仓下,接料称前加一台震动筛,对饲料进行二次筛分。

颗粒饲料含粉率标准

颗粒饲料含粉率标准

颗粒饲料含粉率标准
颗粒饲料是现代畜牧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饲料形式,它具有粒度均匀、易于储存、易于运输等优点,因此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然而,颗粒饲料中的含粉率问题一直是养殖业中的一个难题。

那么,什么是颗粒饲料的含粉率?为什么要关注颗粒饲料的含粉率?如何控制颗粒饲料的含粉率呢?
颗粒饲料的含粉率是指颗粒饲料中粉末的含量。

颗粒饲料中的粉末主要来自于颗粒饲料的制造过程中的磨碎、筛分等工艺,以及在运输、储存等过程中的磨损。

颗粒饲料中的粉末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就越低,因为粉末中的营养成分往往比颗粒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氧化、挥发、变质等。

此外,颗粒饲料中的粉末还会影响饲料的流动性、稳定性、储存性等,从而影响养殖效果。

为了保证颗粒饲料的质量,控制颗粒饲料的含粉率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家对颗粒饲料的含粉率有明确的标准,即颗粒饲料中粉末的含量不得超过10%。

这个标准是根据颗粒饲料的营养需求、生产工艺、运输储存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制定的。

因此,养殖户在选择颗粒饲料时,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检查颗粒饲料的含粉率,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那么,如何控制颗粒饲料的含粉率呢?首先,颗粒饲料的制造过程中应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尽量减少磨碎、筛分等工艺对
颗粒饲料的影响。

其次,在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颗粒饲料的磨损和振动,以减少粉末的产生。

最后,在使用颗粒饲料时,应该注意检查颗粒饲料的含粉率,并及时更换质量不合格的饲料。

颗粒饲料的含粉率是影响饲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养殖户在选择和使用颗粒饲料时应该注意控制其含粉率,确保饲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颗粒饲料成型率低、含粉超标的原因分析
颗粒饲料粉化率是指颗粒饲料在粉化仪对颗粒饲料翻转摩擦后产生粉末的重量占其总重量的百分比。

而100%减去粉化率就是颗粒饲料的坚实度。

在颗粒饲料加工过程当中,粉化率高不仅使饲料品质受到影响,且使加工成本相应增高,并给饲料储运带来一定影响。

是什么原因导致颗粒饲料成型率低、含粉超标?解决措施又有哪些?
颗粒饲料成型率低、含粉超标的原因分析
1、环模的压缩比有可能过小、或者环模使用限期较长:更换压缩比大的环模、更换新模。

2、切刀与环模间的距离有可能调得过小、成品粒长过短:重新调节切刀与环模间的距离。

3、制粒机制粒质量的因素包括:根据不同品种选择不同规格环模,某些蛋白、脂肪含量高的品种要求选用加厚型环模。

操作时压辊与环模间隙物料流量,物料出机温度的调控都对制粒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颗粒粒径与粒长的选择也值得考虑。

出料温度建议控制在76—92℃左右(出机温度过低尤其造成饲料熟化不足,颗粒硬度降低)。

4、压辊与环模间隙调得过大:停机重新对压辊与环模的间隙进行调整。

5、饲料粉碎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制粒质量,颗粒越小,其单位重量物料表面积越大,造粒时粘结性越好,造粒质量越高,反之原料粉碎细度过大、成品粘合性差,则影响造粒质量,但粉碎粒度过小则造成粉碎工序成本增加,部分营养素破坏,如何根据综合品质要求和成本控制选择不同物料粉碎粒度,是给造粒工序打好基础的关键。

更换小孔径的筛片、改变原料的粉碎细度。

6、冷却器排料时间设置太短、或排料栅栏开启过大:对排料时间重新设置、调节排料栅
栏的间距。

7、分级筛筛网使用错误或筛体振动副度不够:安装上正确的筛网、更换筛体皮带轮。

8、待制粒仓进料太满、半成品溢上自回粉管堵上分级筛体:停止往待制仓进料、将回粉管三通暂打往手动放出。

9、生产配方中膨化原料、纤维原料比例过高:先对混合时间进行调整以改变其混合均匀度、再对粉碎细度进行调整以改变其成品粘合度以观后效。

10、使用了含油脂偏高的原料:与品管部沟通换原料库位、使用含油脂量偏低的同种原料。

11、由于成品仓一般从厂房顶层分级筛下一直延伸至底层,落差大,则要求成品打包工序应在连续生产过程中,成品仓至少将成品储至1/3以上才开始打包,以避免饲料从高处落下摔碎造成成品中粉料增加。

以上是颗粒饲料成型率低、含粉超标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等内容,希望对广大颗粒饲料厂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