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路径与保障
对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探讨

与社会体育. 体育院系的学生和普通高校的体育骨 干, 也是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生力军 , 对他们来 说, 参与社会体育既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过程, 同 时又是锻 炼 自己积 累经验 知识 的过 程 . 截止 2 0 0 4年
部分项 目收费方式 , 占 8 % , 约 5 在对社会 开放 形式 上又各不相同 , 体现了随机性和不系统性. 在稀缺性 场馆和维护费用较高项 目场馆实行有偿开放. 开放
域, 为构建和谐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我国在实现现代 化进程中, 各个方面都要跟上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 体
育也要实现现代化. 体育现代化其 中的一个重要指 标就是体育人 口. 区居 民仅仅利用社区体育资源 社 想达到这个 目标 , 相差甚远. 高校体育 资源相对 丰 富, 如果能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将能大大促进 我国
63 ・
知识 和扎 实熟 练的体 育技术 技能 . 另外 , 由于高校 采 用走 班制 , 使他 们 拥 有充 沛 的精力 和 闲暇 的 时 间参
通过媒体等途径向社会广泛开展如“ 用体育促 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 “ 育精神与人 生成功 之 、体 道” “ 、 体育与青少年品格的培养” 等免费讲座 , 努力 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环境. 大力宣传 和普及 科学的教育观、 人才观、 健康观 , 以引导和促进家长 转 变教育观 念 和教 育方 式 , 他 们 积 极 支 持 和鼓 励 使
指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体育资源优势立足高校辐射 地区, 向社会各界开放的互动过程. 12 我 国高校体 育 资源社 会共 享的现 状分 析… . 目前我 国约为 9 % 的高校 的体 育场馆 能够实 0
现对社 会开 放 . 高校 体 育 场 馆 对社 会 开 放 主要 采 用
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配置

校 、 团、 社 国际三者竞技体 育市场 化流通 环境 , 强政府 宏观 调控 , 善 法律保 障体 系, 加 完 创建 体教 结 合 市
场 化有效 资源配置 的基本路 径 。 关键 词 : 等教பைடு நூலகம் ; 高 高校体 育; 体育 市场 化 ; 资源配置 ; 社会体 育
中 图分 类号 : 0 . G8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5 0 2 0 ) 10 7 — 3 1 0 2 X(0 9 1 0 00
ke pe o t o lge,t o to n t hec le hec mmun t nd t ut i ewo l .M o e v r,t ov r iy a heo s d r d ro e heg e nme ho d y id nts ul el ma r on r la re tt e ls c iy s t m. c o c t o nd pe f c he 1ga e urt ys e
1 体 育 素 质 教 育 体 系 中 市 场 化 有 效 资 源 配 置 的 范 畴 界 定 与 分 析 1 1 高 校 体 育 体 系 的层 次 结 构 .
Ch ne e c le e s o t e eo i s o l g p r s d v lpme ,t id n f t op eS he lh a h e ou c lo a i f nt he bu l i g o he pe l at nd t e r s r e a l c ton o t o e ii e s or sma k tz to . I lo a a y e w h gh re u a i n a heCh ne es o t hec mp ttv p t r e ia i n ta s n l z d ho t e hi e d c to nd t i s p r s c l o aon nd hep d v l e lhy o r ton s s e .I ss wn t ta t rt e Ch n s gh ou d g l g a l e eop a h at pe a i y t m twa ho ha fe h i e e hi —
新时代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挑战及实践路径

学校体育学2023年(第13卷)第35期新时代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挑战及实践路径乔延宾(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摘要:新时代高校体育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形势。
高校要体育坚持立德树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为国家培养不同层次的体育竞技人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为己任。
新时代,高校面临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体育教学改革不到位、体育文化氛围淡薄、体育保障不完善等困境,高校体育改革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传播健康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保障措施,弘扬体育精神,推动高校体育改革升级,发挥高校体育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等战略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体育 健康第一 立德树人 体育文化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35-0073-0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同时也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2],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
对于高校体育发展而言,需要立足于新时代,学习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和内涵,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重新审视高校体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深入挖掘高校体育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解决高校体育与国家需求、学生获得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高校体育的改革发展,需要根据党和国家对高校体育的要求,结合高校实际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探索高校体育改革发展之路。
1 新时代对高校体育发展的要求1.1 坚持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和战略部署,为未来办好我国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3]。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德才兼备方能长远,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4]。
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其中体育是其他四育的基础。
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及实现路径

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及实现路径1.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人类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只要在社会群体中就要参与不同阶段的体育实践活动。
在还没有进入学校之前,人们首先经历的是家庭教育,之后是学校体育,最后才是进入社会,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
每一个阶段的体育实践活动都有属于自身的特征,学校体育是家庭体育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在整个体育活动实践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学校体育所包含的意义进行充分的了解,找寻出学校体育所拥有的社会价值,才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促使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实现学校体育教学对于整个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社会体育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学校体育教学。
高校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会直接踏入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参与各种体育实践活动。
如果学生在学校阶段就通过体育教学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未来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学校体育教学要想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前提条件便是要对自身的教学规划进行一个详细的制定,并切实的实施。
只有在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踏入社会后快速的适应各种社会体育活动的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意识,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学校体育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太过于单一,只是体现了评价活动的其中一个方面。
学生通过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才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学生对体育运动本质的认知,了解自己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以及参与体育运动意识的高低。
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大程度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高校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是建立在社会体育基础之上的,以社会体育的前进方向为方向指引,体育教学对于社会体育的延伸和拓展,充分的体现出了自身的社会价值。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 的发展 ,体育运动社会化 和产业化 的扩
张速度 日益加快 。 在中国经 济发达地 区 , 由于生活质量和生活方
式的改变 , 社会成员对体育消费需求增 强趋势也 1 3益凸现 , 体育 的参与型消费、 实物型消费和观 赏型消费的强劲趋势 , 刺激 了体 育投资的增 长。 尤其是北京成功地获得 了 20 年夏季奥运会 的 08 举办权 , 引起 了体 育界 、 经济学 家及社会各 界 的广 泛关注 , 国 有 内外权威经济机构预测北京 申奥成功将 以平均每 年增长 03个 . 百分点的力 度 , 带动“ 十五 ” 间经济 的增 长。 期 体育产业 的迅速崛 起也引起政府 的高度关注 ,9 8年朱镕基总理 在 《 19 政府 工作报 告》 中指 出“ 积极 引导居 民增加文化 、 娱乐 、 体育健 身和旅游等消 费” 作为扩大社会消费需求 , 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举措 。 当前中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与增长方式转变 的时期 ,社会 产业结构 的调整 为体育产业 的发展 提供 了良好 的发展 机遇 , 体 育产业 与经 济增长点的问题成 为当前体育界和经济界关 心的热 点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士认 为体 育产业应 该成为我 国国民经济 发展新 的增长点 。 将体育产业视 为国民经济新 的增长点 , 不仅是 体育经 济学面临的新的理论 问题 , 也是 与国 民经济增 长有 直接 关 系的实际 问题。 由于历史 发展原 因 , 国经济发展存 在着严重 我 区域发展差距 , 这种差距不仅制约我国经济的整体 发展 , 也制约 着我 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要加 快体育产业成 为 国民经济增长点 ,必须认真研究经济增长点 的基本涵义 以及 体育产业与经济增长 的相互关系 ,分析体育产业作 为经济增长 点 的可能性 与局限性 ,探索体育产业成为 国民经 济增长点的区 域性和阶段性特征 。只有在客观分析体育产业发展 环境的基础 上 ,才能真正找到推动体育产业早 1成为 国民经济增 长点的发 3
高校体育设施资源社会休闲服务对策研究

年月总第期20131076高校体育设施资源社会休闲服务对策研究候建斌1,张 朋2(1.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2.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摘 要:社会服务是高校社会功能体现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校体育设施资源多而优,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节约社会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高校体育设施,满足社区的不同群众健身需求,增强体质,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使高校体育设施资源最优化,社会服务功能效益最大化。
研究认为,可通过加强社区居民休闲运动宣传与服务指导、推出公众健身俱乐部优惠政策、扩大经费与经营管理投入等方面达成高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多赢发展模式。
关键词:高校;体育设施;休闲服务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3)10-099-02投稿日期:2013-08-11作者简介:侯建斌(1976~),讲师。
研究向:民族传统体育。
1 高校体育设施资源社会休闲服务的意义高校体育设施社会休闲服务是发挥学校体育功能的重要体现。
因此,高校体育设施资源社会休闲服务有重要意义:(1)发挥高校运动设施多元化功效,营造学校、社区双赢效果,实现校区一体,节约社会资源,服务社会。
转变学校管理理念,促进高校积极动态经营管理。
(2)利于培养实用性人才。
将高校培养人才应用到社区体育指导的实践中,同时把社区民众的休闲需求反馈到高校,形成人才“培养—输出—培养”的循环体系。
(3)构建健康社区、和谐城市。
通过学校体育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积极创建良好公共关系,推动学校周边健康社区的营造。
(4)增强居民体质,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给予社区民众休闲运动需求的专业服务,提升其身心健康。
2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休闲服务SWO T分析高校体育设施社会休闲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健身指导、提供休闲体育服务项目、创造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提供体育健身活动相关资讯等部分。
人是教育行为的主体,教育只有通过社会生活与实践才能最终实现。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机遇、突破重点及路径分析

第5卷冰雪与体育教育冰雪体育创新研究第5卷第6期/2024年3月Vol.5No.6/March 2024文本信息:温伟,习星,吴妹.“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机遇、突破重点及路径分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4,5(6):76-78.“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机遇、突破重点及路径分析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Breakthrough Key Points and Path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Policy温伟,习星,吴妹WEN Wei,XI Xing,WU Mei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体制也面临着转型和改革。
而近年来,“双减”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学校体育作为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双减”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竞争压力。
这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然而“双减”政策也带来了新问题。
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体育素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双减”政策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和挑战1.1学校体育在“双减”政策下所面临的机遇“双减”政策对学校体育带来的契机也是多方面的,它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优势[1]。
“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得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将体育纳入教育教学中的全过程,提升了体育的地位和重要性。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学校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其在综合素质上更加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还为学校体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初探

渭 南师范 学院体 育 系 全祖 馨
[ 摘 要] 高等院校具有人 才、 场地和教育功能等方面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 目前高校体育资源、 社区体育现状及资源共享相互产生的 效应进行分析 , 认为高校体育资源在时间、 空间及人才 因素等方面都具备与社 区体育共享的条件 。 [ 关键 词 ] 高校 体 育 资 源 社 区体 育 共 享 随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 的实施 , 区体育 以其特 有的优势 吸引 社 着越来越多 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 ,虽 然我 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取 得了可喜 的成绩 , 硅暴露出不少问题 , 但 王 如城 市社 区体育 尚处于初 步发 展阶段 , 其发展也不平衡 , 区体育 资源相对 匮乏等 问题 。学校体 育是 社 我国体 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负着提高 民族素质 、 肩 落实 全民健身战 略的任 务。 如何把高校 与社 区体育科 学和合理地进行调配与共享, 有效 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发展社区体 育,以求解决 大学生 和社 区成员在体育 活 动 中遇 到 的 困 难 和 问题 是 本 文 研 究 的初 衷 。 1高 校体 育 资 源 的现 状 . 11 . 高校体育资源的现状 我 国教育系统从事体育工作而且受过高 等体育专业教 育的人才约 占总 数的 8 %, 0 而大学更是 聚集了大量优秀人才 , 门类齐全 , 且 其人才 在数量 、 专业种类 、 理论 知识 、 实践示范 、 教学经验等综合素质方面都达 到了相 当高的水平。 他们在社会中有一定 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和组 开展 织各种类型的体育培 、 有偿训练 、 体育科技开发 和特殊健身 以及娱乐 体育类 的活动等具有 明显 的优势 , 是有很 大潜力 的无形资产。 体育场地 、 设施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 的必要条件 。近 几年来 , 国民 经济有 了较大的发展 , 各地都在争相建设 新的体育设施 。 据全国第 五次 体育场地普查 报告 显示 , 国共有体育场 馆 5 9 5 全 4 64个 , 中 6 .%在 其 77 学校 。 从总体来看学校体育场地的可利用能力较好 , 课余时间的利用率 不高; 在器 材方 面, 由于受竞技 体育思想的影响 , 各个学校 建设的多数 是成人化 、 竞技化的场地器材。 1 . 2高校体育资源构成要素 高校体育 资源 是指在高校体育 系统 中所现 存的或有待开发 的 、 具 有高水准 、 先导性 及可再创价值( 济与社会效益) 含经 的人才 、 物业及高 校体 育所处的具有社会化特征 的环境 、特定 的教育人群及所处 的区域 等。 1 . 高校体育 的人才资源 _】 2 . 高 校 体 育 的 人 才 资源 主要 指 高 校 的体 育 师 资 : 革 开放 以来 , 校 改 高 体 育 与 学 校 其他 学 科 一 样 培 养 了一 代 又 一 代 的高 级 体 育 人 才 ,形 成 了 个 以老带新 、 中青年 羁于教师为主 、 高学历 、 口径 、 宽 厚基础的青年教 师为辅的特定的体育人才群体 , 他们具有扎实的学科 知识及科研能力 , 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以及崇高 的敬业精神 ,只要为其提供 良好的机遇 和T作环境 ,不仅能创造事业上的辉煌 ,同样能够创造丰富的经济价 值。 1. . 2高校体育 的物业资源 2 高校体育的物业 资源主要指体 育运动 的场馆 、 设备及器材 。 据有关 资料表 明, 目前学校 体育运动场馆 、 设备及器材 占全社 会总量的 6 %, 7 特别是在当前我 周城 乡、 社会体育设施跟不上整体发展的情 况下 , 开发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及运动器材的优势资源, 不仅是近时期开拓高校体育 资金来源渠道 的有效方法 , 对促进全社 会体 育事业发展 , 缓解城 乡 、十 { 区建设中暂时的体育场馆设施供需 紧张的矛盾具有重大意 义, 事实也证 明了只要合理 调整安排 、 加强管理 、 组织周 密及广泛 自我宣传 , 着体 凭 育人才优势, 场馆设施及器材的物业优势 , 高校体育必定形成一个 良性 循环的系统。 123高校体育特定环境 潜在 的资源 ._ 高校体育特定环境潜在 的资源主要指 除人才 和物业 资源以外 的其 他的特 定资源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 将高校体育视作 一个封 闭的 、 单投人性 的教育系统 , 这不仅不利 于高校 体育系统中人才 、 物业 资源优势 的发挥 ,同样 也限制了内部 系统潜在市场培育与 资源开发利 用, 导致 了大量的体育人 才与物业 的闲置 , 也严重影 响了学校体育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路径与保障
在全民体育健身背景下,高校应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有效整合和利用体育资源,成立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管理领导小组和体育人才资源库,实现体育物质资源社会化和人才互通机制,合理选择开发项目,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服务社
会的全民健身网络体系。
标签:
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全民健身;路径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是近几年来高校发展的趋势。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一贯支持,高校体育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大学城”的出现,高校体育场馆的增加和完善。
同时,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意识的增强与城市体育场地的匮乏和体育健身理论浅薄的矛盾尤为突出。
如果合理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来促进城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群众性体育的健康发展。
文章从高校体育资源的基本情况和优势出发,通过SWOT
分析了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和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的路径。
一、高校体育资源的基本情况和优势
1、硬件情况及优势
高校体育拥有大量门类齐全、规格不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从硬件设施上讲占有优势。
根据浙江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该省现有35869个体
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20530个,占57.24%。
在全省现有体育场地中,分布在
校园的有20479个,占全省体育场地总数57.09%;属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中、高等院校1896个,占教育系统场地总数的9.23%,而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占场地总数的32.60%。
这说明该省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设施较充足,体育资源也相对丰富,但有效利用率较低。
如此众多的学校场地设施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是巨大的潜在资源。
另一方面,城市全民健身活动活动正规场地较少,再加上公共健身场所体育设施少以及活动环境差,影响了人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而也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充分、合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等设施,在搞好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投资开发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城市居民锻炼的场所问题,这对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资源
保障。
2、组织管理的情况及优势
高校体育在体育中具有相当显赫的地位,它既是高校体育改革的排头兵,又是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动力源,还是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试验场。
高校有完善
的体育组织结构,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人才,能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咨询、策划、组织等多项服务。
并把服务社会与教学研究并驾齐驱地视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
这些都为高校在群众体育培训中发挥主体作
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人才储备及优势
高校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体育人才,不论在人员数量、专业种类以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方面都是无法比拟的。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有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他们在教学、科研、训练诸方面集聚了本专业一流人才,
还有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体育技能和丰富的体育健身知识的学生体育骨干。
二、高校体育服务全民健身活动的实施路径
1、加强宣传引导,更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
高校体育資源服务全民健身活动是一项艰巨、复杂、实践性强并具有开拓性的一项伟大工程。
因此,政府部门应注重发挥政府宣传引导作用,并制定鼓励高校体育为社区体育服务和学校体育产业化的政策法规,协调高校、社区在整个全民健身活动体系中的关系和利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在政策上、经费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转变现有的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出社会之前就具有终生体育的愿望,出社会后有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并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一定体育素质,能够发挥一定作
用的人,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活动服务的后期效应。
2、体育物质资源社会化
高校丰富的体育物质资源,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着眼于面向社会,服务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大局,逐步建立高校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市场经济关系,积极探索商业性体育资源的运作方式和途径,突出高校体育资源的整体优势积极向社会大众开放高校的体育场馆,挖掘消费潜力。
全民健身活动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设施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既可以减少全民健身活动活动的经
费支出,又可以便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3、成立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管理领导小组
城市的大众性体育活动大多依托于社区,以居住区位或工作区位为单位进行自发或有组织的开展。
高校应利用好社区这一城市中相对集中的基层平台,发挥优势,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服务工作。
双方共同制订资源共享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订立制度,建立组织使资源共享工作规范化。
4、成立体育人才资源库,实现人才互通
高校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体育人才,充分发挥体育人才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所用,立足人才储备,掌握人才的相关情况,对症下药。
从各高校的众多体育教师之中,选择一批在体育宣传、组织、策划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丰富体育工作经验人员,建立一个体育人才资源库,并且根据各个群众性体育工作实际需要,选派符合要求的体育教师,长期挂钩相关社区,协助
基层体育单位开展辖区内的各项体育健身工作。
5、合理选择开发项目
从一定意义来讲,高校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的关键在于选择的项目是否能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居民实际消费水平选择合理的开发项目,尽量与当地的经济基础相一致。
项目开发需根据大众需求的实际情况,并且还要克服现代竞技体育过分强调意志磨练和刻苦精神的倾向,使开发的体育项目具有“快乐”的生活情趣,“休闲”的生活情调和“闲暇”的生活充实,大力
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
因此,加强市场调研是选准项目的前提。
6、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全民健身网络
高校体育场馆全方位地向社会开放,使高校体育市场的功能得到充分释放,依托高校人才、物质等优势,在确保教学、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与周边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联成一体的全民健身网络,吸引众多社会团体及个人的积极介入,以点带动面,使高校体育培训活动与全民健身形成和谐发展的局
面。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城市体育资源是有限的,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体育经费匮乏,场地设施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阻碍了健身活动在提高大众健康水平当中作用的发挥。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高校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服务于社区,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是加快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校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服务社区体育的意识,努力寻找合适的途径和活动开展的结合点,通过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整合高校体育资源(人才、物质、文化等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体育资源最大化共享,让高校体育资源走向市场,服务社会。
学校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化,又可以推进高校体育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和为体育资源互补共享提供新的
途径,最终产生良性循环的效应。
2、建议
高校在服务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搭建好校企合作共生态的平台,在寻找途径和载体同时,注重体育品牌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把高校自身品牌的树立放在首要位置,从而发挥品牌优势。
另外,还要考虑与全民健身
发展规划相结合,从而促进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长期性、合理性,逐渐提高在社会体育市场发展中的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