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生态环境变迁研究(颜家安著)思维导图
海南地理课件海南植物资源ppt

• 一、海南岛植被类型及区划 • 二、海岸植被及红树林 • 三、保护热带季风雨林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东方金发草 海滨莎 绢毛飘拂草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盐地鼠尾草 碱 蓬 蜈蚣草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坡垒
• 属龙脑香科,常绿乔木。又名海南柯比 木。坡垒属约90余种,分布在印度、马 来西亚和中南半岛等地。中国有6种。 木材结构致密,纹理交错,质坚重,干后少 开裂,不变形,材色棕褐,油润美观,特 别耐浸渍,耐日晒,不虫蛀,埋于地下 可达40年而不朽。为极其珍贵的工业用 材,可供造船、水工、码头、桥梁、家 具、建筑等用。淡黄色树脂可供药用和 作油漆原料。
– 盐沼土和草甸-澙湖低地。盐地鼠尾草、白花矶松、碱蓬、滨苋 群丛常见
– 番薯和旱作-古沙堤 – 水稻-古沙堤间澙湖凹地 – 稀树草原-水田和山边低台地上。以扭黄茅、蜈蚣草、松叶耳草
为主,转转草常见 – 有刺灌丛-较高台地。以木刺藤、圆叶刺针木、酒饼勒、白花声、
珍珠茅、飞机草群丛为主 – 灌木林中夹有乔木-丘陵区。以大沙叶、酒饼勒为主,杂有乔木
备战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迁移应用】
木质素是主要存在于陆地植物体中的有机物,可定量地作为河口陆源物质的指示物。在
越南,红河每年通过巴拉特河口、川漓河口和太平河口向南海输送大量的沉积物。研究发现,
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
的吸附作用越弱)。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屑。下图示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主干精讲】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 (1)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 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 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
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回答 1~2 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思维导图】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例导悟】 例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 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 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回答 1~3 题。
海南岛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专业综合实习报告年级:2012级班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姓名:何仕福学号:1203025120指导教师:张文磊、陈见影、袁子勇、杨芳日期:2015年11月13日目录总论 (1)1气候、气象 (1)1.1牛岭对海南岛区域小气候的影响 (1)1.1.1牛岭简介 (1)1.1.2牛岭南、北气候差异 (1)1.2区域小气候成因分析 (2)2水文 (2)2.1海南岛水文概况 (2)2.2降水与蒸发 (3)2.3河川径流 (3)2.4河流含沙量 (3)3土壤与植被 (4)3.1土壤 (4)3.2植被 (4)3.2.1东寨港红树林考察点 (5)3.2.2兴隆热带植物园考察点 (6)4地形、地貌 (6)4.1沿途地势变化 (6)4.2沿途地貌 (7)5地质、岩层 (7)5.1海南岛地质构造 (7)5.2海口石山火山口群考察点 (8)6测量与定位 (9)6.1地质测量 (9)6.2地理坐标定位 (9)6.3沿途各测量点 (9)6.4自然地理要素特征 (10)7区域经济 (10)7.1海南省区域经济概况 (10)7.2海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10)7.3海南省经济发展差异因素分析 (11)8旅游地理 (12)8.1旅游活动要素 (12)8.2海南主要旅游资源列举 (12)8.2.1自然旅游资源 (12)8.2.2人文旅游资源 (13)实习总结 (13)2012级地理专业海南综合实习报告总论实习时间:2015年11月1日至11月9日实习地点:广东湛江、海南岛实习人员:2012级地理科学班全体同学实习目的:①通过沿途的观察每个地方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思考引起变化的原因;②通过对海南省的考察,探讨此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③通过实地考察思考海南岛不同地区的降水、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的不同;④观察牛岭对海南岛区域小气候的影响及其南北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⑤了解一些热带常见的植物;⑥通过实习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内容导航
两大 基础
两个 考点
一项 技能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 壤形成为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思维导图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技能
典型图表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热力
大 环流
气
环 流 季风
环流
注意冷却、受热对气压分布的影 响,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不同
注意比较各箭头含义的差异。如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温暖湿 润,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低温
干燥
技能
典型图表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大 三圈环流
气 (以北半球
环 流 为例)
①注意把三圈环流与近地面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结合起来 学习;②理解高、中、低纬三个 环流的高度不相同的原因:低 纬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多,对流 旺盛,对流层高度高,低纬环流 高度较高;反之,高纬度地区,地 面受热较少,对流层高度低,高
考点一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
考向立意
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示意图,考查地理环 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过程
结合题干和图示,明确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因素之间内在联系 →结合图示中物质和能量流向确定具体物质→最终明确各因 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点一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
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 中,母质和 地形 是比
壤的形成和发育
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生物 ①是土壤 有机物质 的来源; ②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
高考地理复习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

解析 由图可知,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D。
考 向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解析 由材料可知,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 区沉积,泥沙中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造成浮游植物密度 大,故选C。
机质含量,D正确。 有机质增加,使得土壤的生产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会变化,A错误。 形成过程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B错误。 微自然景观反映了原生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不是破坏,C错误。
考 向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的时空变化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 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右图所 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 境的成因。 答案 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 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低,蒸 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
第1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必修Ⅰ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纲呈现
KAOGANGCHENGXIAN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解读
KAOGANGJIEDU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 境整体性的表现。 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重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5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茎
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分布特点
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花色鲜艳
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生长速度
某一季节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的特点
5.天然植被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世界气候类型
冰原
气
候
苔
原
气
铰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
叶面呈鳞片状、刺状或呈无叶类型
植物覆盖稀疏、 热带、亚热带荒
种类单一的地
漠;温带荒漠 面景观
肉质茎或叶 茎叶覆盖绒毛
根系发达
主要目的
减少植物水分蒸腾
贮存水分 抵抗灼热 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以森林植被为例,其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
量交换非常活跃,因此形成了以下功能,如表所示:
红色土壤是因为含有大量氧化铁,黑色土壤是腐殖质含量多;腐殖质含量 土壤颜色
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①“收”: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
土壤含水量 ②“支”: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水分渗漏和径流(壤中流)。
③“储”:最大储水量受土壤孔隙空间大小制约
受土壤孔隙空间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
①土质疏松、土壤含水量小,土壤透气性好(但水分不足时,植物会凋萎); 土壤透气性
矿物质
20?0% 10% 空气
有机质
组成
特征
作用
关系
矿物质
①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风化壳或
①彼此间有
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 主要成分,土壤中矿物 密切联系,
卫留成推荐

2003年10月,曾经自嘲“自家祖坟上没长蒿草,不是当官的料”的卫留成,在中海油工作长达21年后,被任命为海南省代省长,开创国企掌门人转任政府封疆大吏先例的同时,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众所周知,此时的海南正处于一段艰难的时期。
建省之后绚烂一时却又很快轰然破灭的房地产泡沫,对这个原本一穷二白,几乎没有什么像样工业的岛屿造成了灾难性的伤害。
以至于商务人士只要一提到海南,首先想到的是信用缺失、金融高风险区等词汇。
在此背景下,海南的经济发展方向更是迷失了目标。
在随后的数年间,海南的经济始终在低位徘徊。
“那个时候的海南,犹如一个从高高的拳台上被击落的拳手,独自躲在寂寞的角落里舔吮大战遗留下的累累伤痕,已经无力前行。
”海南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刚刚在国际资本市场初尝胜果,将中海油带入国际视野的卫留成走马上任,主政海南。
上任“三把火”对于卫留成来说,政府工作与原来做企业相比,最先凸显出来的是执行力的问题。
“他当时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的低迷和经济环境的恶化,同时还须面对在恶劣经济环境中滋生出来的官场的沉疴积习。
”海南省政府办公厅一位熟知当时情况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卫留成在上任之初就碰了一个“软钉子”。
在他任代省长一个月之后,一直有定期检查工作执行习惯的卫留成发现,他批示过的57份文件,只有两件得到落实,其余皆无下文。
“政府的工作作风存在问题,一方面是有些人说得多,做得少;一方面是光说不做,文件下得多,落实得少。
”卫留成谈及此事也十分恼火。
“当时卫留成并没有如外界传言所说的那样当即拍案而起。
”海南省政府办公厅上述人士表示。
或许卫留成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庞大的官僚体制,多年驰骋商界练就的企业家的聪明让卫留成采取了较为“委婉的方式”。
随后,在2004年新年到来之前,海南省政府各厅局以及下属各市县领导收到了卫留成的新年礼物——一本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书。
书中的内容并不复杂。
【全国百强校】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观察陆地自然带模式图,这两种规律分别在世界哪些纬度表
现明显?
大陆西部
中部
东部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 全国百 强校】 海南师 范大学 附属中 学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一课 件:5.2自然 地理环 境的差 异性(共1 3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 全国百 强校】 海南师 范大学 附属中 学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一课 件:5.2自然 地理环 境的差 异性(共1 3张PPT)
1.五幅图的差异
表现在哪些方面?
最明显的差异体
现在哪个方面?
E
DC
B A
2.为什么会出现 这些差异?影响 差异最重要的因 素是什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 全国百 强校】 海南师 范大学 附属中 学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一课 件:5.2自然 地理环 境的差 异性(共1 3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 全国百 强校】 海南师 范大学 附属中 学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一课 件:5.2自然 地理环 境的差 异性(共1 3张PPT)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 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5分) 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 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 遮挡阳光)。(5分)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 全国百 强校】 海南师 范大学 附属中 学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一课 件:5.2自然 地理环 境的差 异性(共1 3张PPT)
亚热带 35°
常⑤绿阔
叶林带 25°
热④带季
雨林带
热①带雨林带 0°
0°
北半球自然带分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