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生观

合集下载

现代学生观的内容

现代学生观的内容

现代学生观的内容现代学生观: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学生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过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而现代学生观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还需要具备解决问题、创新、沟通与合作等能力。

因此,培养综合能力已成为现代学生教育的重要目标。

培养综合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多样,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更能够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综合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培养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新的观点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适应和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培养综合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调,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和团队项目,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综合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培养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现代学生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要求。

培养综合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培养综合能力的机会和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学生观

现代学生观
• 具体说,也就是赋予他们认真接受教育的 社会义务,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意愿 和责任感。
• 总之,期望于学生这一角色的行为程序都 是由此而生的。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 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 区别之一。
• 教师的指导不仅使学习更具成效,也是在 特定的情况下学习活动得以产生的前提条 件。
• 认为儿童无需成人的帮助教育,听任他们自由 发展,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 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共同承担起保护与教育 青少年的责任,控制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 因素,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具有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 学生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两者互 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发展的整体。
• 青少年有容易接受不良影响的一面,更有容易接受正面教 育积极上进的一面。培养人才要打好基础,整个教育活动 中应该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错过这一阶段,损 失是难以弥补的。
2.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 由于青少年各方面发展不够成熟,取得成人的 教育和关怀就成为他们发展中的必然需要。
• 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以一种成长的观 点去对待学生,积极发挥教育的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个体的发展同 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其发展动力不 在个体的外部,而是在个体的内部,在于 个体内部的矛盾斗争。
• 教师的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外因,教师只能 指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能也 无法替代学生的发展。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通过自 身积极的矛盾运动,去接受教育和发展自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任何人不能取 代的。

新时代学生观

新时代学生观

新时代学生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的角色和责任也在不断变化。

新时代学生观要求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新时代,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新时代学生观强调学生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学科知识,才能在其他方面有所建树。

学生应该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术上有所突破,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新时代学生观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新的领域,挑战自己的极限。

同时,学生还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第三,新时代学生观强调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承载着社会的希望和重任。

学生应该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学生观还要求学生注重个人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学生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

学生要多读书,不仅读学科书籍,还要读文学作品、历史书籍等,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学生要注重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学生要注重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时代学生观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应该注重个人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在学术上有所突破,还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学生要注重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学生观是时代赋予学生的重要任务和责任,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和动力源泉。

现代学生观

现代学生观

现代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人们经常用僵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教育的价值追求,要求人们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看待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
性规律,这是经过现代科学和教育实践证实的。

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
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客观上要求教师应依据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开展教育活动。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往往从学生的现实表现推断学生没有出息,没
有潜力。

不少人坚持僵化的潜能观,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
的,教育对此无能为力。

其实,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智力水平
可以明显提高,这已为科学研究如裂脑研究、左右脑研究等所证实。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现代学生观的范畴

现代学生观的范畴

现代学生观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学生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现代学生观广义上指的是对学生群体的认知和看法,狭义上指的是对学生角色和身份的认同和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学生观的特点和变化。

一、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定位现代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

以前的学生普遍被视为知识的接收者和传递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接受老师的教导和灌输。

而现代学生更加强调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更加注重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代学生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他们善于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

他们更加重视实践和应用,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现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也有所不同。

过去的学生主要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和升学而学习,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外部的奖惩机制。

而现代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现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学生普遍有功利心理,他们注重功利性的学习和应试技巧的掌握。

而现代学生更加注重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他们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关注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五、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现代学生对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视。

过去的学生普遍忽视身心健康,他们为了追求好成绩和升学而牺牲了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而现代学生更加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他们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重视身心锻炼和社交活动,追求全面发展和个人幸福。

《现代学生观》课件

《现代学生观》课件

01
现代学生观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学生观是一种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 发展和终身发展。
特点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发展性和多样性,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 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现代学生观的形成背景
社会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的支持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现代学生观的核心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兴 趣和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 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 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情感、实践能力 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现代学生观》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现代学生观概述 • 现代学生观的核心内容 • 现代学生观的实践与应用 • 现代学生观的挑战与对策 • 现代学生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观的更新
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和创新能力。
学生观更新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 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全面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简述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简述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处于发展过程中,具有全
面发展的潜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个体的独特性。

他们
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也具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独立意识,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非被动的接
受者。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学生是权责的主体: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权利和责任的主体。

他们
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也有权利享受教育带来的利益。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发展性和权利性,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现代学生观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未来人才。

当代学生观基本观点包括下列几点

当代学生观基本观点包括下列几点

当代学生观基本观点包括下列几点
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1把学生当做学生: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机器,对于学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但从来不考虑学生的要求,是将学生看作机器,而不是看作为一个人。

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看作学生,看作为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培养自己的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2把学生当作朋友:教师要敢于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不再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而要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过程、方法、手段都应紧紧围绕这个主体进行。

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在实施新课程中,学生是核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老师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抛弃传统的师生观,而建立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新型师生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生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两者互 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发展的整体。
• 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是心理发展的 物质基础,心理水平的提高又促进身体的发展。
• 在教育过程中,青少年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 任何片面地、单纯地强调智力或体力的发展, 都会损害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的人,学生的学习有其特殊性。
• 人们自发地认识世界的学习从生到死一直都在进行, 接受学校教育则是在特定阶段进行的事,在这个阶 段里,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受教育者。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作为教育的对象并不排斥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个体的发展同 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其发展动力不 在个体的外部,而是在个体的内部,在于 个体内部的矛盾斗争。
• 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进行的,它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 的各项规章制度所规定了的。
• 因此,作为学生的一系列行为模式的规范 不仅要受到社会传统观念、文化习俗等影 响,而且还要为确定的制度所规定。
• 师生之间存在着制度化的关系,各自都负 有制度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甚至负有法 律上的责任。
2.具有思想感情
• 学生带着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培养起 来的情感来到学校,在学习过程中与教 师和学生进行着情感交往。尊重学生的 感情,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是教育活 动的重要特点。
• 不是一张白纸来的学校,已经的五彩斑 斓了。
3.具有个性特征
• 人的身心发展由各种条件决定,具有明显 的差异性。
• 人的发展不可能是同样的,社会对人才的 需求也是多方面的,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 人才。
学生观
•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 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 作态度和工作方式。
• 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 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
• 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 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1、外塑论
• 基本观点: • 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任人
随意描绘或捏塑。
• 学生的头脑是一个“容器”,可以任意进行填 塞。
• 这一理论的代表们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的对 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他们 认为教师才是教育活动的主宰,具有绝对的权 威。
1、外塑论
• 德国的赫尔巴特把教师与学生比作舵手和 航船,认为学生的成长全仰仗于教师的指 导。
• 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中国教育影响较大的 凯洛夫在《教育学》一书中也认为课堂教 学永远是在教师的领导下进行的,这一观 点虽然强调了社会需要和教师的作用,但 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 他们把学生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把教师放在 一个辅助的地位,抹煞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学生是人
1.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
• 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 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像某种物质的原材料 被加工、被消极地被支配,他是有主体思 想、有自身选择、有主观能动作用的。
• 这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共同的基本特点,学 生也不例外,不可因学生年龄小、经验少 而忽视这一基本特点。
• 面对青少年,任何教育上无能为力的消极观点都是 站不住脚的。
• 青少年有容易接受不良影响的一面,更有容易接受正面教 育积极上进的一面。培养人才要打好基础,整个教育活动 中应该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错过这一阶段,损 失是难以弥补的。
2.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 由于青少年各方面发展不够成熟,取得成人的 教育和关怀就成为他们发展中的必然需要。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 学生的主要职能是学习,这就决定了学生 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据的地位,决定了他们 参加社会生活结构的方式。
• 具体说,也就是赋予他们认真接受教育的 社会义务,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意愿 和责任感。
• 总之,期望于学生这一角色的行为程序都 是由此而生的。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四、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 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学习是在教师组织 引导下进行的。
1.学生是教育对象
• 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 承受者,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的结果就体现在学生身上。
•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整个教育活动的方向和质量都 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 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以一种成长的观 点去对待学生,积极发挥教育的作用。
• 认为儿童无需成人的帮助教育,听任他们自由 发展,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 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共同承担起保护与教育 青少年的责任,控制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 因素,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具有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 教师的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外因,教师只能 指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能也 无法替代学生的发展。
• 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 教,因势利导,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努 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 青少年学生正在发展中,他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品德、 观念、习惯都还处于易变的阶段,在他们身上潜藏着各方 面发展的极大可能性,他们的身心已经出现的某种发展的 不足之处,思想行为上的缺点和错误,较之成年人来说, 一般都有较大的矫正的可能性。
2、内生论
• “内生论”或“儿童中心论”则把教育过程看作是 儿童自身主动发展的过程。
•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 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需要使 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 这一观点强调儿童的发展,并且认为学生具有一种 内在的能力,不凭借外力帮助,就能达到社会行为 的和谐。
•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 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 区别之一。
• 教师的指导不仅使学习更具成效,也是在 特定的情况下学习活动得以产生的前提条 件。
• 在当能进行。教 师的指导对学习的质和量都能发生作用。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