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
小儿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及回顾性分析

小儿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及回顾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 1 月至2014年12 月诊治的儿童脊柱结核患者24 例。
年龄1~16岁,平均9.9 岁;其中 5 岁以下9 例,6~10 岁7 例,10 岁以上8 例。
病变部位:胸椎15 例,腰椎7 例,腰骶椎 2 例。
累及节段数:1~12 节。
均不同程度合并神经损害,Frankel 分级:D 级为3例。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 线片.测量矢状面Cobb 角及躯干矢状偏移距离,记录脊柱触合固定节段和融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随访 6 个月~2 年。
Bridwell判断标准:Ⅰ级,9例;Ⅱ级,10例;Ⅲ级,3例;IV级,2 例。
伴有双下肢不全瘫3例,内固定前Frankel 分级D 级3例,内固定后均恢复正常。
24例中 1 例胸2、3椎体结核,内固定后6个月时复查出现断棒现象,故再次行内固定调整。
2例T6-7椎体结核前路内固定患儿置入后一年复查时出现轻度后突,Cobb’s 角:20°-30°,说明在全身抗痨治疗的基础上,单纯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入内固定可随着患儿的生长出现脊柱二次后凸畸形,而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中,重建脊柱前、中、后柱稳定性和支撑功能的同时,可给植骨床与植骨块之间提供压应力,促进植骨融合,配合后路融合阻止后柱的继续生长避免远期出现后凸畸形的趋势,且手术灵活多变,可选择分期进行。
因此,在病灶清除、植骨的同时采用后路内固定完成脊柱稳定性重建,在病灶清除、畸形矫正、脊柱稳定性维护和植骨融合时间方面比前路更好。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内固定;脊柱;结核;小儿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脊柱从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都与成人存在较多区别。
在过去的60 年中,虽然有大量报道脊柱结核的文章,但其中报道关于儿童脊柱结核的文献较少,临床上缺乏对儿童脊柱结核特点的统一认识,同时对儿童脊柱结核的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的选择存在较大的争议。
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分析

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分析作者:汤文卫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35期汤文卫(澧县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415500)【摘要】目的观察胸腰椎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我院对收治的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前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合抗结核治疗2~3周后行手术治疗。
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前路结核病灶脓液、死骨、坏死组织等清除,再行椎管神经减压、植骨融合手术。
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Franke1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改善。
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
术后8~12个月复查X线片示植骨均骨性融合,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稳定。
脊柱后凸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矫正,术后随访Cobb’s角均减小,无畸形加重病例。
术后3个月复查红细胞沉降率与C反应蛋白均恢复正常。
结论四联抗结核药物结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可彻底清除病灶,且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四联抗结核手术疗法【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12(b)-0069-01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肺外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较高,约占骨关节结核的65%,而胸腰椎结核占脊柱结核的91%[1]。
本病病情发展可累及所有脊椎,主要为腰椎,胸椎次之,可导致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和马尾神经,脊柱失稳以及脊柱后凸畸形[2]。
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我院对收治的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我院骨科住院患者。
男25例,女11例;年龄20~61岁;病程6个月~3年;胸段3例,胸腰段7例,腰段19例,腰骶段7例;神经功能Franke1分级:B级3例,C级8例,D级16例,E级9例;椎体缺损指数评分:1~2分7例,2~3分5例,>3分2例。
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脊柱结核的疗效观察 张自然

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脊柱结核的疗效观察张自然摘要:目的对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脊柱结核的疗效观察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我们脊柱外科和传染科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使用传统化疗方案(即2HZES/7HE方案)治疗;观察组选用2013年肺结核临床路径推荐的2HRZE/4HR治疗方案,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
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观察组中有25例治愈,23例显效,1例有效,总有效率98%,疗程后1年复查无1例复发;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复发率为10%。
两组比较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和复发率上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经相关治疗,2013年肺结核临床路径推荐的2HRZE/4HR治疗方案明显比传统的2HZES/7HE化疗方案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抗结核药;脊柱结核;疗效观察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们脊柱外科和传染科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感染患者,对照组中,男性28例,占56%,女性22例,占44%,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8±2.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1.5)年;30例为原发性脊柱结核,占60%,20例继发性肺结核,占40%;症状:其中20例患者表现为咳血症状,占40%,10例表现为乏力、消瘦,占20%,6例表现为发热和盗汗,占12%,7例表现为胸痛和气短,占14%,7例患者合并结合性胸膜炎,占14%;病位:22例患者病变限于1个椎体,占44%,16例患者病变限于二到三个椎体,占32%,12例患者病变跨越四到五个椎体,占24%。
观察组中,男性30例,占60%,女性20例,占40%,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6±1.5)岁,病程1.5-8年,平均病程(5.6±2.5)年;26例为原发性脊柱结核,占52%,14例继发性脊柱结核,占48%;症状:18例患者表现为咳血症状,占36%,8例表现为乏力、消瘦,占16%,12例表现为发热和盗汗,占24%,6例表现为胸痛和气短,占12%,6例患者合并结合性胸膜炎,占12%;病位:16例患者病变限于1个椎体,占32%,12例患者病变限于二到三个椎体,占24%,22例患者病变跨越四到五个椎体,占44%。
病灶清除结合置管局部增强化疗治疗复发性脊柱结核的疗效观察

病灶清除结合置管局部增强化疗治疗复发性脊柱结核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脊柱结核经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病灶处置管局部加强化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月我院24例连续病例资料,病例均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复发的脊柱结核患者,对该组病例我们结合采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技术进行治疗。
收集术前及术后3月门诊随访数据评估结核治疗情况及功能改善状况。
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该组病例ODI、EST、CRP以及Cobb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可缩短病程,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局部化疗;外科治疗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疾病,发病率可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50%~75%,可导致组织破坏、脊柱失稳、神经受压损害等一系列并发症,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长期以来,化疗和手术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核心,采用正规的化疗和积极的外科干预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已被众多学者所接受和认可。
但是因为脊柱结核为慢性感染病灶,由于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化疗不规范、局部病灶清除不彻底以及手术时机、方式选择不当等原因,因此具有难治性和易复发性的特点[1]。
我们回顾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月24例连续病例资料,均采用病灶清除结合置管局部增强化疗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月,共24例脊柱结核复发患者,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38.70±4.29)岁,胸椎结核4例,胸腰段结核9例,腰椎结核11例。
所有患者曾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出现复发。
病灶累及脊柱范围:单节段16例,双节段8例。
有窦道形成患者窦道处定期换药,均行窦道分泌物普通细菌培养,培养结果均提示无混合感染。
36例前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分析

病灶部位 的疼 痛一般是最先 m现 和最 常见的症状 , 本 组3 3例 ( 1 7 )此 外 还 有 姿 势 异 常 、 柱 后 凸 畸 形 l 9. % , 6 脊 2 例( 33 %) 侧凸 1例( .8 , 3. 3 , 27 %)均有脊 柱活动 受 限 、 局部
压痛 及 叩击痛 ; 寒性 脓 肿 1 ( 4 4 )瘘 道流 脓 2例 6例 4 . % ; 4 ( . %)脊髓和神经根受压 1 例( 0 。 55 6 ; 8 5 %) x线均可见椎体
3 6例 前 路 手 术治 疗 脊 柱 结核 临床 分 析
王世 鼎
( 贵州省七冶职工医院 外科 , 贵州
: = 总结前路手术治疗脊柱结 核的疗 效。方法 : I 对前路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 3 例临床数据进行 回顾性分 析。 6 结果 : 随访 1 . ~ 年 , 良率 9 .4 矫正率 6 %。截瘫缓解率 9 .%。结论 : 5年 8 优 44 %, 5 49 前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效果 优 良, 值得推广 。 【 关键词 】 脊 柱结核 ; 前路手术
参 考 文 献
[ 金大地. 1 ] 脊柱结核的治疗进展 . 医学教育, 0 ( ) 继续 2 61 0 2 [ 王 自 杨伟 宇, 东. 2 ] 立, 金卫 病变椎体部分 切除, 骨植骨及 内固定 髂 术治疗脊柱结核.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0 ( ) 2 41 0 2
平均手术 时间 3 . 时, 7小 平均失血量 6 5 l均顺 利完 0m ,
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但前路手术也有不足之处 ,如创伤 大、 手术 时间长 、 出血多 、 脊髓 后方减压不彻底 。
根据 S at报导 , h ni 对行前路融合 的病例 , 术后 6 个月 的
脊柱结核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关键词 : 脊柱结核 ; 治疗 几乎所有的远古 文 明在其 历 史记载 中都 描述 了结 核杆
菌, 也在史前 的骨骼 中发现 , 抗结 核药物的问世 为脊柱结核 的 的治疗提 供了重大 突破 , 不但 能通过药物治疗 使脊柱结核 获 得痊愈 , 且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手术 治疗结核病不是控制结
达 1 的 16个 病例的 队列研 究解决 了是激 进 的手 术治疗 5年 0 还是非卧床 的药物治疗脊柱结核 的争议 。纳入标准有临床或 影像学证据 的活动性脊柱结核 ( 中 1 %的病例合并 窦道或 其 6 临床可见 的脓肿 ,0 的病例合并 影像学证 据 的纵膈或 腰大 6% 肌脓肿 ) 保守治疗包括 口服 2~ , 3种抗结核 药物。激进 的病
相对较小 , 存在一定的缺陷。 抗结核药物 的常规剂量 、 间隙短程 治疗是 目前治疗 方式 的一个选择 。 目前最流行的药物治疗方案是异烟肼 、 福平 、 利 吡嗪酰胺 、 乙胺 丁醇 口服两个 月 , 然后 异烟肼 、 利福 平维持 6 、 91 、2或 1 个月 。U ah s 等 报道结 核药物使用 6个月或 8 pd yy
核病而是减 少 药物 治疗 带 来 的并 发症 , 包括 神 经功 能 障碍 ( 4 % 的神经并发症 ) 防止 及纠正 严重 脊柱后 凸畸形 , 近 0 , 同 时可行病理诊断 , 要真正控制结核病 , 需要严肃认真对待及全
结核 进行单一 的内科治疗是 可取的 , 至部分有 神经症状 的 甚 患者也可考虑该疗法 。但是 该研 究没有设 对照组 , 样本量 且
球的共同努力 , 以消除 免疫功能低 下 、 贫穷 、 养不 良及过度 营
拥挤等情况… 。 1 药 物 治 疗 脊柱结核 占骨结核 的 6 %。在抗结核药 物 问世 之前 , 0 脊 柱结核的病 程 长约 4 0个月 , 发 截瘫 的死亡 率 为 3 % , 并 6 胸 椎、 胸腰椎结 核并发窦道者死亡率约 4 % 。在疗养 院“ 6 治愈 ” 出院后 6年 间, 总死亡率高达 6 % , 当时的不治之症 。14 0 为 94 年证明链霉素对豚 鼠实验性研究和人 结核病均 有效 ;9 2年 15 发现异烟肼 有抗结核作 用 , 至今仍 是所有初 治方案 中的重要
脊柱结核药物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脊柱结核药物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脊柱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近年来其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新型抗结核药物如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在治疗耐药性结核方面显示出显著疗效。
药物组合疗法通过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耐药性。
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减少了不良反应。
个体化治疗方案基于基因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优化了药物选择和剂量,提高了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了治愈率和减少复发风险。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脊柱结核药物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开发是近年来脊柱结核药物治疗研究的重点之一。
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两种新型抗结核药物,它们在治疗耐药性结核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
贝达喹啉是一种新型的抗结核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ATP合成酶,通过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菌的能量供应,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研究表明,贝达喹啉在治疗耐药性结核时,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
这使得贝达喹啉成为治疗耐药性结核的重要药物之一。
德拉马尼也是一种新型抗结核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作用。
与贝达喹啉类似,德拉马尼在治疗耐药性结核时也显示出显著疗效。
研究表明,德拉马尼能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并且在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时,可以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二、药物组合疗法的优化药物组合疗法是近年来脊柱结核治疗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缩短治疗时间。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药物组合疗法:贝达喹啉和线唑烷酮的联合使用。
研究表明,贝达喹啉和线唑烷酮的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对耐药性结核的治疗效果。
这种联合方案不仅能够缩短治疗时间,还能降低副作用风险。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与新型药物德拉马尼和莫西沙星的联合使用。
耐药脊柱结核的临床分析及疗效研究

耐药脊柱结核的临床分析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对耐药脊柱结核的临床分析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方法:选择于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耐药分析,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次数对患者进行分组,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重复治疗的患者则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率进行研究。
结果:240例脊柱结核患者中,确诊耐药脊柱结核患者72例,主要的耐药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以及链霉素,研究组患者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62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1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均痊愈,且半年后随访患者无复发情况。
结论:对耐药脊柱结核患者采取规范化的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并使用CT定位辅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的耐药情况进行及早的掌握,可以有效的加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耐药脊柱结核;全身麻醉;临床分析;临床疗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加,结核患者的人数也在随之增加,且尤其是耐药骨关节结核患者的人数也有着明显的增加,其中脊柱结核患者的病情发展较快,若不能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极可能导致患者病死,尤其是耐药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工作更为困难[1]。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是对耐药脊柱结核的临床分析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次数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120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在20~80岁之间,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体重39.55~79.15kg,平均(42.28±5.51)kg。
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在19~78岁之间,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55例,体重40.15~79.53kg,平均(42.25±2.15)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结核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秦世炳北京胸科医院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骨科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及时间,以确定脊柱结核的最佳结核药物的治疗方案及最佳用药时间。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90例脊柱结核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用药时间,针对不同的发病、临床表现、不同的手术效果分析其结核药物干扰的表现,同时对初治、复治、复发及耐药的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应用,还有合并其它部位结核或合并其它疾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总结。
结果890例脊柱结核中初治596例(67%),复治294例(33%);其中收治的复发病例110例(12.3%),耐药74例(7.4%);合并他处结核的273例(30.7%)治疗方案以四联为主(H12/R12/E9/Z5/S3);复治的以添加二线及左氧氟沙星为主;耐药的以二线及静脉输注抗结核药物等,并根据耐药谱应用个性化治疗或随时更换抗结核药物方案,用药时间12 ~36个月不等,患者均痊愈。
结论脊柱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脊柱骨感染性破坏,结核菌破坏力强,难杀灭,用药时间长,易形成医源性耐药,因此结核药物治疗是治愈结核的关键,有效和规范抗结核菌药物治疗方案,对于脊柱结核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脊柱结核,结核药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hemotherapyin the spinal tuberculosisQin ShibingBeijing Chest Hospital, The Orthopaedic Department of BeijingTuberculosis and Thoracic Tumor Research Institute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lan and time about the chemotherapy in the spinal tuberculosis. To determine the best therapeutic regimen and duration of the spinal anti-tuberculosis. Method :The medication plan and duration of 890 hospitalization patient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We collected the plan of the initial treatment, retreatment, recrudescence and drug resistance. We also studied the individuation therapeutic regimen of the patients with other parts tuberculosis or complications. On the basis of such data, we analyzed the interferential appearance that the anti-tuberculosis drug acted on different onsets, manifestations and operations. Result:In 890 patient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596(67%) were initial treatment, 294(33%) were retreatment, recur cases were 110(12.3%), drug resistance cases were 74(7.4%), complicated with other parts tuberculosis were 273(30.7%). The main chemotherapeutic regimen was the usual tetragenous protocol (H12/R12/E9/Z5/S3). The retreatment cases were given second-line drugs such as levofloxacin. The drug resistance cases were also given second-line drugs and intravenous infusion. According to the anti-tubercle bacillus spectrum, individuation treatments were adopted, and the plan was changed in time. The medication duration continued for 12-36 months. All the 890 patients were cured. Conclusion:Spinaltuberculosis was caused by the tubercle bacillus which infected and demolished the spine. The tubercle bacillus had strong destructive power. And it couldn’t be eliminated easily. Therefore the 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needed long time chemotherapy and iatrogenic drug resistance formed regularly. The key point of curing the tuberculosis was chem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it was significance that standardize the anti-tuberculosis chemotherapy effectively.Key word spinal tuberculosis, anti-tuberculosis drugs全球结核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常见继发结核的脊柱结核的发病也明显增多,结核病治疗的重点是药物治疗,脊柱结核的治愈也是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的效果就不可能保证;但由于发病分布不均,医务工作者对结核药物治疗的认识不够,其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存在很多差异,致使一部分患者没有得到很好的彻底的治疗,用药不规范造成复发、耐药的情况逐渐增多,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最终的预后,鉴于此种情况,特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病例的用药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2000年1月-2008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确诊的890例典型脊柱结核病例,初治596例(67%),复治294例(33%);其中收治的复发病例110例(12.3%),耐药74例(7.4%);合并他处结核的273例(30.7%,以肺结核、淋巴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等为主),老年197例老年的年龄标准?(20.4%),早期误诊误治的239例(27%),严重误诊误治严重误诊误治的标准?29例(3%)。
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以四联为主(h12/r12/e9/z5/s3),复治的以添加二线抗痨药物(力克肺疾、对氨基水杨酸钠、丙硫异烟胺等)以及左氧氟沙星等为主,耐药的以二线抗痨药物及静脉输注抗结核药物等,适当增加药物用量,并根据耐药谱应用个性化治疗或随时更换抗结核药物方案。
另此组患者确诊前病情2周-24个月不等。
2、化疗方案的确定这一段提出了确定ATT方案的原则,如果能够根据初治、复治、复发和耐药提出针对性的具体方案更有利于读者参考。
根据结核患者的病情和发病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初治、复治、复发以及耐药的病例,给与相应的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每种方案都遵循高效、敏感、低毒、价廉的原则,同时至少有2-3种以上杀菌药(H/R/S/Z),用药治疗时间根据病情加减,一般12-18个月;对于合并其他为疾病(肝、肾功能损害、糖尿病、造血功能差或免疫性疾病等)慎用或选用低毒量少的抗结核药物,可以适当增加用药时间。
还针对不同的发病、临床表现、不同的手术效果分析其结核药物干扰的表现,以及对初治、复治、复发及耐药的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应用表现,还有合并它处结核或合并其它疾病的脊柱结核患者给与详细的治疗方案。
另外对于特殊的疗效差的给与个性化治疗方案,随着对患者病情的进一步认识,每个患者都可以有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另每个患者都给与不同或不等量的护肝药物辅助治疗。
3、化疗方案疗效判定早期的疗效判断对于治愈患者和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一般用药21-45天患者后低热、盗汗会消失,脊柱疼痛减轻或消失,症状有所改善,2-3个月影像学资料会显示有椎体硬化表现,脓肿会有所减少,这是疾病控制的标志(这是我们现在常用的诊断性治疗3个月的依据),3个月病情没有控制或加重说明药物治疗无效,需改变药物治疗方案④前面没有提及。
二、结果总用药时间12-36个月不等,抗结核药起效时间2周-3个月,用药后有60%以上患者感觉全身中毒症状减轻、午后低热消失、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有对其中81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有19例复发或瘘管形成,经调整药物或再次给与手术治疗,均痊愈。
另外有近8%患者产生不同的的药物副作用,其中以药物性肝炎、皮肤过敏、胃肠刺激、骨髓抑制为主,通过减量或停用抗结药物,并配以保肝药物、抗过敏、刺激造血等药物,一般都能恢复,但对患者及结核治疗过程都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或危及患者生命。
三、讨论结核病的最终治疗目标是治愈结核病和控制结核病的流行。
作为继发结核的脊柱结核治疗,消灭结核菌防止局部病变加重是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最基本的治疗。
在化疗的基础上配合手术治疗、对症治疗、免疫治疗、心理治疗等,使结核病得到根本的治愈。
根据病情化疗又分为初治、复治、复发和耐药等多种治疗方法。
1 、初治脊柱结核的治疗初治脊柱结核是指:1)尚未开始抗结核治疗的患者;2)正进行标准化疗方案用药而未满疗程的患者;3)不规则化疗未满3个月的患者。
初治方案:强化期3-6个月/巩固期6-9个月。
常用方案:Ⅰ3SHREZ/6HRE;Ⅱ3SHR(E)Z/6HRE/3-6H3R3;Ⅲ5SHT2Z(E)/6HT2E(说明:药名前面的数字表示用药月数,字母后边表示每周用药次数)初治强化期1个月后症状体征未改善或差者,强化方案可延长1-3个月,总疗程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