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
合集下载
《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

锻炼
尊革
作为父亲,他心里想
。
作为主席,他心里想
。
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他多么想见儿 子最后一面,但作为一位国家领袖,他要 从大局考虑,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他最 后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这表现出了 一位伟人宽阔的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 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 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 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默读课文,思考:《青山处处埋忠骨》 这个课题是怎么来的?
课题出自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
的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 马革裹尸还。”
出塞
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歌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 清朝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要在战场上为国捐 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 百废待兴,需要稳定和平的环境。但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干涉,直 接威胁到中国的和平安全。为了支援朝鲜, 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 怀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的烈士中,有用胸腔堵枪眼、 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烈火焚身,忍住剧痛, 不动一下的邱少云。这些牺牲的人当中也 有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毛主席接到长子毛岸 英牺牲的电报后的反应。
一个父亲,得知自己的孩子在战场上 牺牲了,会是什么反应?
毛主席有三个儿子,毛岸青五岁那年,流浪街 头时被警察打伤头部后来一直在接受治疗。另外一 个孩子毛岸龙不幸失踪,再无信息。而长子毛岸英 受尽苦难,才回到毛主席身边。而现在,被寄予厚 主席作为一个父亲的悲痛。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 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 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了。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壮烈牺牲
遗骨归国? 留在朝鲜?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 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 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 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 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 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 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 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言为心生,所有的语言都是内心当中无数次的呼唤!
“岸英!岸英!”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行为心显,所有的行为动作都是内心当中无意识的显露!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他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楠楠着。 他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他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 稿放在上面。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 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 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 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 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 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 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毛岸英的经历
毛岸英5岁时便与父亲分离。8岁时,由于 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敌人关进牢房。 杨开慧牺牲后,翌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毛岸 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壮烈牺牲
遗骨归国? 留在朝鲜?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 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 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 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 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 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 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 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言为心生,所有的语言都是内心当中无数次的呼唤!
“岸英!岸英!”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行为心显,所有的行为动作都是内心当中无意识的显露!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他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楠楠着。 他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他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 稿放在上面。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 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 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 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 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 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 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毛岸英的经历
毛岸英5岁时便与父亲分离。8岁时,由于 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敌人关进牢房。 杨开慧牺牲后,翌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毛岸 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
五年级语文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课件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 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 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 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 英不都平本平课件安由安网阿回常到原创自,己未经的授身权,边禁止来用了于商吗业?用途这和网络分享。 次怎么会……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执教人: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 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 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 用相济?”本冀课曰件:由 “网阿愚常不原及创,。未”经援授权曰,:禁“止用方于今商匈业用奴途、和乌网络桓分尚享扰。 北边,欲自请击 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深入探究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 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 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 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 录稿放在上面。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布置作业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学以致用 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做某一件事 时的踌躇心理。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课堂作业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 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 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 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 英不都平本平课件安由安网阿回常到原创自,己未经的授身权,边禁止来用了于商吗业?用途这和网络分享。 次怎么会……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执教人: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 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 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 用相济?”本冀课曰件:由 “网阿愚常不原及创,。未”经援授权曰,:禁“止用方于今商匈业用奴途、和乌网络桓分尚享扰。 北边,欲自请击 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深入探究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 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 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 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 录稿放在上面。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布置作业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学以致用 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做某一件事 时的踌躇心理。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课堂作业
本课件由 网阿常原创,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和网络分享。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强“忍这着心种中念的头悲”痛是,什目光么中?流为露什出么无很限的快眷就恋打。消岸了英?奔赴
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 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 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 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 的意愿吧。”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 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 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 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 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
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
喃喃着。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 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
的父爱毛。主当席年此,地时下为党什的么同会志情们冒不着自生禁命地危喃险喃找到自了语岸?英, 把他他可送能到在毛想主些席身什边么。?后你来体岸会英去到苏联什留么学?,回国后毛主
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岸的英父是爱毛。主当动席年作最,心地描下爱写党的的长同子志,毛们主冒席着在生他命身危上险倾找注到了了无岸限英,
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

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
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
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工作的他不幸壮烈牺牲,年28岁。毛岸英2009年当选“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默读第一部分,分享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句子。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
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
菜已经热了几次。
动作描写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悲伤得说不出话,
吃不下饭,只能借烟消愁。
的内容找出来并画线。
从电报和批示中,你获取到了什么信息?
• 第一封电报是彭德怀告诉毛主席,毛岸英牺
牲了;
• 第二封电报是彭司令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
骨运回国内;
• 第三封电报是朝鲜请求把毛岸英安葬在朝鲜。
• 毛主席批示的意思是让毛岸英安葬在朝鲜。
为什么说是“忠骨”呢?请同学们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革
笔顺:
juàn
部首:目
结构:上下
组词:眷恋
家眷
形近字:卷
字义:顾念,爱恋。
是“目”不是“日”
返回
彭
谋
损
炼
赴
殊
签
拟
瑞
锻
眷
搞
尊
革
笔顺:
fù
部首:走
结构:半包围
组词:奔赴
赴约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
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
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工作的他不幸壮烈牺牲,年28岁。毛岸英2009年当选“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默读第一部分,分享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句子。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
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
菜已经热了几次。
动作描写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悲伤得说不出话,
吃不下饭,只能借烟消愁。
的内容找出来并画线。
从电报和批示中,你获取到了什么信息?
• 第一封电报是彭德怀告诉毛主席,毛岸英牺
牲了;
• 第二封电报是彭司令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
骨运回国内;
• 第三封电报是朝鲜请求把毛岸英安葬在朝鲜。
• 毛主席批示的意思是让毛岸英安葬在朝鲜。
为什么说是“忠骨”呢?请同学们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革
笔顺:
juàn
部首:目
结构:上下
组词:眷恋
家眷
形近字:卷
字义:顾念,爱恋。
是“目”不是“日”
返回
彭
谋
损
炼
赴
殊
签
拟
瑞
锻
眷
搞
尊
革
笔顺:
fù
部首:走
结构:半包围
组词:奔赴
赴约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五年级语文下册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岸英,男,汉族,本名远仁,字岸英, 初名永福,湖南韶山人,中共党员,是毛 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生前是中国 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在抗 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安葬于朝鲜平安南 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 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 愿军参战的阶段,也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 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 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 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 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 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 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2.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神态、语言的句 子,思考人物内心感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痛失爱子 第二部分:艰难决定
梳理电报
司令部来电 司令部来电 朝鲜来电
• 岸英牺牲 • 是否回国
• 葬在朝鲜
毛主席批示 • 青山处处
埋忠骨
1.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交流自己的 感受。
2.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神态、语言的句 子,思考人物内心感受。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小组交流自己的 感受。
毛岸英,男,汉族,本名远仁,字岸英, 初名永福,湖南韶山人,中共党员,是毛 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生前是中国 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在抗 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安葬于朝鲜平安南 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 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 愿军参战的阶段,也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 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 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 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 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 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 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2.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神态、语言的句 子,思考人物内心感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痛失爱子 第二部分:艰难决定
梳理电报
司令部来电 司令部来电 朝鲜来电
• 岸英牺牲 • 是否回国
• 葬在朝鲜
毛主席批示 • 青山处处
埋忠骨
1.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交流自己的 感受。
2.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神态、语言的句 子,思考人物内心感受。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小组交流自己的 感受。
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赏析这句话中“喃喃”的作用。
“喃喃”这里指毛××心里难受,不停地小声地自言 自语。这个句子是对毛××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刻画了毛 ××内心的极度悲痛,表达了毛××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之 情。
Hale Waihona Puke 毛××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 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里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黯然”是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的卧室。毛××已经出去了,签过 字的电报记录记录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读了这句话,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
透过这句话,我知道毛××一夜是这样度过的:
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听到了
朗读示范
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字词学习
péng 彭(氏) fù
(奔)赴 àn 黯(然)
会认的字
nǐ 拟(定) shū 殊(荣) gé 革(命)
móu 谋(划) chóu chú 踌躇
会写的字
彭拟谋瑞 损 锻炼 眷赴搞殊尊 签革
péng
彭
笔顺
组词 姓彭 彭泽 彭月
造句 睢园緑竹,气凌彭泽之樽; 鄴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后是否要把遗骸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 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 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对儿子遗骨 安放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 襟。
二、指出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填字母)
A.神态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①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想。
“喃喃”这里指毛××心里难受,不停地小声地自言 自语。这个句子是对毛××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刻画了毛 ××内心的极度悲痛,表达了毛××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之 情。
Hale Waihona Puke 毛××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 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里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黯然”是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的卧室。毛××已经出去了,签过 字的电报记录记录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读了这句话,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
透过这句话,我知道毛××一夜是这样度过的:
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听到了
朗读示范
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字词学习
péng 彭(氏) fù
(奔)赴 àn 黯(然)
会认的字
nǐ 拟(定) shū 殊(荣) gé 革(命)
móu 谋(划) chóu chú 踌躇
会写的字
彭拟谋瑞 损 锻炼 眷赴搞殊尊 签革
péng
彭
笔顺
组词 姓彭 彭泽 彭月
造句 睢园緑竹,气凌彭泽之樽; 鄴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后是否要把遗骸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 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 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对儿子遗骨 安放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 襟。
二、指出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填字母)
A.神态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①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想。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课件27_青山处处埋忠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 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 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多用于政界,文界。
①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 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 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 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 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 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 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 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 么会……
④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单列一段作为文 章的结尾。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 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 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 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言千语, 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 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 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 成长经历。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 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 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 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 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 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②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 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 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 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 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 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 “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 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 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 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 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 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 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 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 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 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多用于政界,文界。
①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 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 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 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 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 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 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 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 么会……
④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单列一段作为文 章的结尾。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 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 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 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言千语, 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 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 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 成长经历。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 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 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 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 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 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②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 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 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 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 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 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 “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 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 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 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 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 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 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 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 通人的毛主席的情感世界。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一课时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助学资料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 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 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 高领导人。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演练
一、下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特殊(zhú) 奔赴 眷念 彭德怀 B.踌躇(chú) 鉴字 拟定 燃烧弹 C.锻炼(niàn) 永别 慰问 中南海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心爱的
眉头
无限的
长子
紧缩的
父爱
黯然的
目光
三、根据课文,排列顺序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面临 _儿__子__遗__体__的__安__葬_问题,艰难抉择,最终 作出__将__儿__子__安__葬__在__朝__鲜___的决定。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主席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他像 所有的父亲一样眷恋着自己的孩子,在痛苦 与矛盾中做出艰难的抉择:将爱子葬于异国 他乡……下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体会他的 内心世界。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演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tè shū ( 锻炼 ) ( 特殊 ) nǐ dìng juàn liàn ( 拟定 ) ( 眷恋 )
bēn fù ( 奔赴) qiān zì ( 签字)
二、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岸英!岸英!”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不由自主) 2.我们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 愿• 吧!( 愿望 ) 3.主席下意识地踌• 躇• 了一会儿。( 迟疑 )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 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 字词。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péng
nǐ
彭 德怀 拟定
móu
参谋
fù
奔赴
shū chóu chú
特 殊 踌躇
àn
gé
黯然 马革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多音字
gǔ gū
花骨朵儿
神态描写
“黯然”是主席经历 悲痛后的表情。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 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动作描写
“转向”“指指”“示意”等一系列的动作既表现了毛主席此时 无比悲痛的内心,又写出了主席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 的人,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既是伟人,也是凡人。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岸英应该和其他志愿军 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宽广豁达的胸怀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
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
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
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语言
说明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做出
描写
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作业
一、比一比,组词语。 黯(黯然 ) 原(原来) 殊(特殊) 暗(黑暗 ) 愿(志愿 ) 株(一株) 以(以后 )赴(奔赴 ) 著(著名) 拟(拟定 )扑(扑灭 ) 躇(踌躇 )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作业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封)电报
一( 支)香烟
一( 条)枕巾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助学资料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 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 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 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 志愿军烈士陵园。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初步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一家,先后 牺牲了6位亲人。
如47岁的弟弟毛泽民;28岁的妻子杨开慧;28 岁的儿子毛岸英;29岁的小弟毛泽覃;24岁的堂妹 毛泽健;19岁的侄儿毛楚雄。
不仅如此,还有5位亲生子女有的不知去向,有 的下落不明,有的过早夭折……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 2 )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 ( 1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话。
( 4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下面是被泪水打湿
的枕巾。
( 3 )毛主席站立起来,仰着头,望着天花板。
字词听写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 的父亲。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领袖的 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 博大的父爱。
三、读句子,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 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 限的眷恋。
这句话抓住毛主席的( 动作 )和( 神态 ) 来写,表现了毛主席痛失爱子的( 悲痛 )
心情。
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 也在所不惜。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文中指毛主席在电话记录 稿是签字表态犹豫不决。
小方拿着手里的卷子,害怕回家会受到妈妈 的责骂,在家门口踌躇不前。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理清结构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 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 巨大悲痛;再写当彭司令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 但那时,朝鲜方面要求把毛岸英葬在朝鲜,面对这两难的抉 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 痛楚的决定;最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 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xiǎn
毛岸英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了生命。
鲜
xiān
新鲜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我会写
zé péng nǐ móu ruì sǔn duàn
泽 彭拟 谋 瑞损 锻
liàn juàn fù gǎo shū zūn qiān gé
炼眷赴搞殊尊签 革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词语解释
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 尸体包起来。文中指把毛岸 英的遗骨运回祖国。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 军的伤亡人数在52.5万,而牺 牲人数有11.8万,受伤无法继 续战斗的有38万,失踪的接近 2.5万,因后勤不及时伤势过重 导致不治的3.5万人,三年的朝 鲜战争导致了我国的志愿军共 牺牲了18.3万人!
毛主席,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 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 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是千 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 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 “青山 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
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
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
打湿的枕巾。 我想到了毛主席因思念儿子而辗转反侧,彻夜
难眠,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我感受到毛主席作为慈父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
恋,也感受到他强烈的失子之痛。
聚少离多
地下党找到毛岸英
去苏联留学
学成回国
去农村锻炼
去抗美援朝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仿照例句,填上合适的动词。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他弯着腰,两眼溜溜的_转__动___,寻找 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来__到___ 了篮下,一个虎跳,_转__身__投篮……
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么,到感受到了什么?
一(次 )战斗
一(间 )卧室
一(架 )飞机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整体感知
忠臣的遗骨。
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指的是谁?
毛岸英同志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 什么内容。(课后第一题)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 的关于_毛__岸__英__同__志__牺__牲__消__息___的电报, 以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的_悲__痛__之__状__。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互动课堂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 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 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第二题)
动作描写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 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 写出了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 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深情呼唤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
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从“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 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切思念。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动作描写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
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
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神态描写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毛主席 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找出描写毛主席心理的句子,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 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 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反问
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 更加鲜明、强烈,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 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气、 语速和语调,读出毛主席失去儿子后悲痛欲 绝的心情,以及他做出抉择时的艰难与不舍。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 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 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 重威胁我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 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 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一课时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助学资料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 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 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 高领导人。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演练
一、下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特殊(zhú) 奔赴 眷念 彭德怀 B.踌躇(chú) 鉴字 拟定 燃烧弹 C.锻炼(niàn) 永别 慰问 中南海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心爱的
眉头
无限的
长子
紧缩的
父爱
黯然的
目光
三、根据课文,排列顺序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面临 _儿__子__遗__体__的__安__葬_问题,艰难抉择,最终 作出__将__儿__子__安__葬__在__朝__鲜___的决定。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主席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他像 所有的父亲一样眷恋着自己的孩子,在痛苦 与矛盾中做出艰难的抉择:将爱子葬于异国 他乡……下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体会他的 内心世界。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演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tè shū ( 锻炼 ) ( 特殊 ) nǐ dìng juàn liàn ( 拟定 ) ( 眷恋 )
bēn fù ( 奔赴) qiān zì ( 签字)
二、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岸英!岸英!”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不由自主) 2.我们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 愿• 吧!( 愿望 ) 3.主席下意识地踌• 躇• 了一会儿。( 迟疑 )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 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 字词。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péng
nǐ
彭 德怀 拟定
móu
参谋
fù
奔赴
shū chóu chú
特 殊 踌躇
àn
gé
黯然 马革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多音字
gǔ gū
花骨朵儿
神态描写
“黯然”是主席经历 悲痛后的表情。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 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动作描写
“转向”“指指”“示意”等一系列的动作既表现了毛主席此时 无比悲痛的内心,又写出了主席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 的人,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既是伟人,也是凡人。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岸英应该和其他志愿军 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宽广豁达的胸怀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
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
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
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语言
说明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做出
描写
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作业
一、比一比,组词语。 黯(黯然 ) 原(原来) 殊(特殊) 暗(黑暗 ) 愿(志愿 ) 株(一株) 以(以后 )赴(奔赴 ) 著(著名) 拟(拟定 )扑(扑灭 ) 躇(踌躇 )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作业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封)电报
一( 支)香烟
一( 条)枕巾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助学资料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 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 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 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 志愿军烈士陵园。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初步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一家,先后 牺牲了6位亲人。
如47岁的弟弟毛泽民;28岁的妻子杨开慧;28 岁的儿子毛岸英;29岁的小弟毛泽覃;24岁的堂妹 毛泽健;19岁的侄儿毛楚雄。
不仅如此,还有5位亲生子女有的不知去向,有 的下落不明,有的过早夭折……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 2 )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 ( 1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话。
( 4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下面是被泪水打湿
的枕巾。
( 3 )毛主席站立起来,仰着头,望着天花板。
字词听写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 的父亲。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领袖的 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 博大的父爱。
三、读句子,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 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 限的眷恋。
这句话抓住毛主席的( 动作 )和( 神态 ) 来写,表现了毛主席痛失爱子的( 悲痛 )
心情。
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 也在所不惜。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文中指毛主席在电话记录 稿是签字表态犹豫不决。
小方拿着手里的卷子,害怕回家会受到妈妈 的责骂,在家门口踌躇不前。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理清结构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 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 巨大悲痛;再写当彭司令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 但那时,朝鲜方面要求把毛岸英葬在朝鲜,面对这两难的抉 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 痛楚的决定;最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 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xiǎn
毛岸英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了生命。
鲜
xiān
新鲜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我会写
zé péng nǐ móu ruì sǔn duàn
泽 彭拟 谋 瑞损 锻
liàn juàn fù gǎo shū zūn qiān gé
炼眷赴搞殊尊签 革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词语解释
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 尸体包起来。文中指把毛岸 英的遗骨运回祖国。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 军的伤亡人数在52.5万,而牺 牲人数有11.8万,受伤无法继 续战斗的有38万,失踪的接近 2.5万,因后勤不及时伤势过重 导致不治的3.5万人,三年的朝 鲜战争导致了我国的志愿军共 牺牲了18.3万人!
毛主席,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 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 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是千 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 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 “青山 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
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
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
打湿的枕巾。 我想到了毛主席因思念儿子而辗转反侧,彻夜
难眠,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我感受到毛主席作为慈父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
恋,也感受到他强烈的失子之痛。
聚少离多
地下党找到毛岸英
去苏联留学
学成回国
去农村锻炼
去抗美援朝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仿照例句,填上合适的动词。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他弯着腰,两眼溜溜的_转__动___,寻找 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来__到___ 了篮下,一个虎跳,_转__身__投篮……
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么,到感受到了什么?
一(次 )战斗
一(间 )卧室
一(架 )飞机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整体感知
忠臣的遗骨。
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指的是谁?
毛岸英同志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 什么内容。(课后第一题)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 的关于_毛__岸__英__同__志__牺__牲__消__息___的电报, 以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的_悲__痛__之__状__。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互动课堂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 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 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第二题)
动作描写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 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 写出了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 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深情呼唤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
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从“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 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切思念。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动作描写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
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
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神态描写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毛主席 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找出描写毛主席心理的句子,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 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 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反问
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 更加鲜明、强烈,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 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气、 语速和语调,读出毛主席失去儿子后悲痛欲 绝的心情,以及他做出抉择时的艰难与不舍。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 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 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 重威胁我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 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 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