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反射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反射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反射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反射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它通过神经元传递信息,调节和协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其中,调节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身体的内分泌、心率、呼吸、消化等功能,维持人体的稳态;而反射则是一种自发的、不需要大脑参与的神经响应机制。

本文将分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反射,展示其在人体生理和行为中的作用。

一、调节神经系统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肾上腺素等物质,加速心率、扩张血管、抑制消化系统等,使人体进入应激状态;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起到相反的作用,降低心率、收缩血管、促进消化等,维持人体平静状态。

这种相互作用保持了内环境的稳定,并适应外界的需求变化。

2.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等功能。

例如,甲状腺素可以调节基础代谢率,影响体温、心率和血压;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这些激素的合理分泌保持了体内各器官的平衡和协调。

3.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调节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系统。

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控制呼吸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

当血液中氧气含量较低时,呼吸中枢会促进呼吸加深和加快,增加氧气供给。

相反,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会加速,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

二、反射机制反射是一种快速而自动的神经响应,不需要大脑的参与。

它是保护人体免受伤害的重要机制。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反射机制:1. 肌肉拉伸反射当肌肉受到拉伸时,会引起反射性的收缩,保护肌肉免受过度伸展。

例如,膝腱反射就是一种肌肉拉伸反射,当医生敲击膝腱时,大腿肌肉会自动收缩。

2. 光照反射光照反射主要发生在眼睛中,当光线进入眼睛时,会引发瞳孔的收缩或扩张,以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量。

这种反射保护了视网膜免受过度光照的损害。

3. 咳嗽和打喷嚏反射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会引发咳嗽或打喷嚏反射。

这种反射帮助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或刺激物,保护呼吸道的畅通。

神经系统反射实训报告

神经系统反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复杂联系,实现对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的调节。

神经系统反射是神经调节的一种基本形式,包括浅反射和深反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反射的检查方法,提高临床诊断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神经系统反射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临床常用浅反射及深反射的检查方法。

2. 了解神经系统反射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3.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实训器材叩诊锤、棉签、软尺、听诊器、血压计等。

2. 实训步骤(1)浅反射检查① 角膜反射:嘱被检查者睁眼,眼球注视内上方。

检查者用棉签的细棉絮从旁边触及一侧角膜,观察被检查者眼睛的反应。

② 腹壁反射:被检查者仰卧,使腹壁完全松弛,用棉签分别在两侧上、中、下腹壁上自外向内轻轻划过。

(2)深反射检查① 肱二头肌反射:使被检者的上肢于肘部屈曲,并使前臂稍内旋,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的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的左拇指。

② 肱三头肌反射:使被检者的上肢于肘部屈曲,检查者应托住其前臂及肘关节。

用叩诊锤叩打尺骨鹰嘴的上方1.5-2厘米处,(三头肌附着部)。

③ 膝腱反射:被检者取坐位,小腿自然下垂或仰卧位,检查者用左手在病人腘窝部托起下肢,使髋、膝关节稍屈曲,用叩诊锤叩击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

④ 跟腱反射:使被检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握住被检查者足跟,右手用叩诊锤叩击跟腱。

3. 病理反射检查① 巴宾斯基征:患者取仰卧位,用棉签沿着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近根部并转向内侧,阳性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② 奥本海姆征: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用拇指及食指沿着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③ 戈登征: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④ 霍夫曼征:检查者左手持患者腕部然后以右手中指和食指夹住患者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屈反应则为阳性。

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辅导: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射

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辅导: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射

生理反射1.浅反射: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反应称为浅反射。

临床常用下几种:(1)角膜反射检查方法:嘱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轻触病人的角膜。

正常时可见被检查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如刺激一侧角膜,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直接角膜反射消失见于患侧面瘫,直接及间接反射皆消失,见于患侧三叉神经(眼支)病变及深昏迷病人。

(2)腹壁反射检查方法: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

正常人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3)提睾反射检查方法: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由下向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在正常人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使睾丸上提。

(4)跖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医师以手持病人踝部,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掌关节处再转向趾侧,正常表现为足跖向足跖面屈曲,反射中枢在骶髓1~2节。

(5)肛门反射、咽反射等。

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觉器完成的,故称深部反射。

临床常用的深反射的检查如下:(1)肱二头肌反射:病人前臂曲肘90度,手掌朝下,检查者以左手托住该臂肘部,左拇提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手拇指,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

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2)肱三头肌反射:病人上臂外展,前臂半屈,检查者左手托住病人肘关节,然后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反射中枢在颈髓6~7节。

(3)桡骨膜反射:病人的前臂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用叩诊锤轻叩其桡骨茎突。

正常反应为屈肘、前臂的旋前。

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4)膝反射:病人取坐位时,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

仰卧位时检查用左手托起两则膝关节使小腿屈成120度,然后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股四头肌肌腱。

正常反应为小腿伸展。

若患者精神过于紧张,反射不出时,可嘱病人两手扣起,用力拉紧再试即可引出。

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生理学课件)

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生理学课件)
指轴浆能在胞体与轴突末梢之间流动,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而运输物质的现象。
顺向轴浆运输
胞体 → 轴突 末梢
逆向轴浆运输
轴突末梢 → 胞体
小结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基本结构。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生理完整性 绝缘性 双向传导性 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联系
学习目标:
掌握突触传递的特征。 了解突触的结构、传递过程。
2
通过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有助于诊断神经纤维的疾患和估计神经损伤的
预后。
第一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5.神经纤维的分类
1 根据传导速度:A (αβγδ) 、B、C三类
2 根据来源与直径:I、II、III、IV四类 3 根据有无髓鞘:有髓鞘神经纤维、无髓鞘神经纤维两类
第一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6.轴浆运输
神经纤维在传导兴奋时一般不会 互相干扰。
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 引起的兴奋,可同时向神经 纤维的两端传导。 神经纤维能在较长时间内保 持不衰减地传导兴奋的能力。
第一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1
不同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差别较大,这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无髓鞘和
温度有着密切关系。
突触后神经元爆发AP。
(三)中枢抑制 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 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
1.突触后抑制 ⑴机制:
⑵分类: ①侧支性抑制: ②回返性抑制:
兴奋冲动

兴奋抑制性中间N元

释放抑制性性递质

突触后N元产生IPSP

突触后N元发生抑制
电突触传递:如缝隙连接

神经反射文档

神经反射文档

神经反射神经反射是指由感觉器官的刺激引发的自发运动或自发反应。

神经反射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它在动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神经反射的基本过程神经反射的基本过程包括五个主要的步骤:1.刺激接收: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信号,如光、声音、压力等。

2.传递刺激: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纤维将刺激信号传递到神经系统中的感觉神经元。

3.处理信息:感觉神经元将接收到的刺激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给与之相关联的神经元。

4.刺激传导:被激活的神经元通过神经纤维将信号传递到相应的肌肉、腺体或其他神经元。

5.反应产生:刺激信号到达目标部位后,产生相应的运动或反应。

神经反射的分类根据神经传导路径和神经元数量的不同,神经反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封闭回路反射:刺激信号仅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传导,并不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

例如,当我们触碰到热物体时,感觉神经元接收到刺激信号后,会通过运动神经元使肌肉迅速收缩,使手部迅速离开热物体。

这是一个封闭回路反射。

2.反射弧反射:刺激信号在感觉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元之间传导。

这种反射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到反应过程中,以实现更加复杂和精确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触碰到热物体时,除了使手部迅速离开热物体外,还会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疼痛感觉。

这是一个反射弧反射。

3.升级反射:刺激信号经过多个中枢神经元的级联传递,从而形成复杂的反射过程。

这种反射常见于复杂的生命活动中,如呼吸、消化等。

例如,在呼吸过程中,刺激信号将通过多个中枢神经元传递,使肌肉协调收缩和放松,从而实现呼吸的正常进行。

这是一个升级反射。

神经反射的意义和功能神经反射在动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具有以下几个意义和功能:1.保护作用:神经反射可以使动物迅速产生适应性反应,以保护自身免受危险和伤害。

例如,当手部触碰到热物体时,神经反射会使我们快速离开热物体,避免被烫伤。

2.调节作用:神经反射对身体的各个系统起到调节和协调作用。

高三生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与反射弧

高三生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与反射弧

高三生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与反射弧
知识梳理
1.神经系统的功能
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机体多方面的活动,对内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机体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的结构及种类
(2)神经元的特点
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3)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树突→胞体→轴突。

3.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结构基础——反射弧
①反射弧种类:最简单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如膝反射),同侧屈反射为多元反射弧(涉及三个及以上神经元)。

②反射特点: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所以反射条件为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

(1)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2)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大脑,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
(3)人体的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器官都有反射活动(√)
(4)反射活动的结果都有利于人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神经系统2-反射-PPT课件

神经系统2-反射-PPT课件

三、反射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1.时间总和
2、空间总和
作用于感受器起,到效应器发生活动 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射时(reflex time)。兴奋通过中枢所需的时间, 这段时间相对较长,称为中枢延搁 (central delay)。中枢延搁是由于突 触传递的时间延搁所造成的。据证明, 兴奋通过一个突触约需0.5 ms。反射 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兴奋在中枢通过 突触数量的多少。
2.反馈性抑制 兴奋自 中枢某神经元发出,通 过反馈回路,返回来再 抑制原来的神经元或邻 近神经元的兴奋,使其 活动减弱或停止,这就 是反馈性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或回 返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其主要的 生理意义是使神经元的 活动及时终止,并受到 有效控制和调节。
四、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当一个刺激发动一个反射 后,效应器的活动必然又刺 激本身或本系统内的感受器, 使其发出冲动进入中枢,这 个继发性的传入冲动对维护 与纠正反射活动有重要作用。
五、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单线式 2、分散式 3、会聚式 4、环路式
六、中枢兴奋传布与中枢抑制
中枢兴奋传布主要通过产生EPSP来完成。
七、小结
3.反射时与中枢延搁 从刺激开始
4.后放 在反射活动中,刺激停止
后。传出神经元往往还可以继续发放 冲动,使反射活动持续一段时间,这 一现象叫做后放 (after discharge)。
5.局限化与扩散 刺激施与某反射有
关的感受器,如果刺激强度适当,一般 只引起较局限的反射活动,这叫做反射 的局限化(localization)。如果把刺激强 度加大(部位不变),往往引起较为广泛 的反射活动,称为反射的扩散。
中枢抑制包括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 就 其解剖学关系和生理意义而言,突触后抑 制分为:

神经反射知识点归纳高二

神经反射知识点归纳高二

神经反射知识点归纳高二神经反射知识点归纳神经反射是指在身体受到刺激时,神经系统会迅速作出特定的反应。

这是一个自动的过程,不受意识的控制。

神经反射是维持生物体内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二生物课上涉及到的神经反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元是神经反射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组成。

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位,负责接收神经信号;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部位,将神经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者靶细胞。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神经信号通过化学物质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二、典型的神经反射弧神经反射是由刺激、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如肌肉或腺体)组成的反射弧。

典型的神经反射弧包括:1. 传入神经元:刺激引起神经冲动的产生,通过树突传入神经元。

2.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冲动在传入神经元中传导到细胞体,然后通过轴突传出。

3. 传出神经元:神经冲动通过轴突传到达传出神经元的树突。

4. 效应器: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传递到效应器,引起相应的反应,如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三、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化学介质,起到传递和调节神经信号的作用。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神经递质可以通过突触间隙将神经冲动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从而实现神经反射的传递和调节。

四、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一种反射,与先天的本能反射不同。

经过多次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联结后,有条件刺激可以单独引起反射。

典型的条件反射有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分泌实验。

五、模拟神经反射的实验在生物课上,老师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神经反射,进行一些模拟实验。

比如利用电击手的实验,通过刺激受试者的手腕,观察其手部的反应;或者进行膝反射实验,通过敲击膝盖的方法,观察下肢的反射动作。

这些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神经反射的过程和特点。

综上所述,神经反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物过程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射弧
神经反射分类
根据刺激的部位不同
浅反射
深反射
病理反射
脑膜刺激征
浅反射—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
角膜反射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角膜反射
操作方法:将一手
示指置于病人眼前约 30cm处,引导其向 内上方注视,另一手 用细棉签纤维由病人 眼外侧从视野外向内 接近并轻触病人的角 膜,注意避免触及睫 毛,正常时可见该眼 睑迅速闭合,称为直 接角膜反射。如刺激 一侧角膜,对侧也出 现眼睑闭合反应,称 为间接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反射弧
三叉神 经眼支
桥脑
角膜
反射弧
面神经 眼轮匝肌
角膜反射---异常表现
传入障碍 传出障碍 中枢障碍
直接与间接角 膜反应均消失, 见于三叉神经 病变。
直接角膜反射 消失,间接角 膜反射存在, 见于该侧面神 经瘫痪。
深昏迷病人角 膜反射完全消 失。
腹壁反射
操作方法:嘱病人
仰卧,下肢稍屈以使 腹壁放松,然后用棉 签杆按上(肋缘下)、 中(脐平)、下(腹 股沟上)三个部位由 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 正常时在受刺激的部 位可见腹壁肌肉收缩。
传入传出神经 为生殖股神经 ,中枢为腰髓 1-2。
深反射—刺激骨膜或肌腱引起的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桡骨骨膜反射 膝腱反射 跟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以一手扶托病人屈曲的肘部,并将拇指置于肱二 头肌肌腱上,然后用叩诊锤叩击拇指。正常反应 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
肱三头肌反射
腹壁反射
反射弧:传入传出神经为肋间神经,中枢分别为胸
髓7-8,9-10,11-12
异 常 表 现
上部反射消失 中部反射消失
胸髓7-8节病损 胸髓9-10节病损
下部反射消失
上、中、下均消失
胸髓11-12节病 损 昏迷或急腹症 同侧锥体束病损
一侧消失
提睾反射
异常发现 反射弧 操作方法 嘱病人仰卧, 用棉签杆由下 向上轻划股内 侧上方皮肤, 可引起同侧提 睾肌收缩,使 睾丸上提。 双侧反射消失见 于腰髓1-2节病 损。一侧反射减 弱或消失见于锥 体束损害。局部 病变如腹股沟疝、 阴囊水肿等也可 影响提睾反射。
坐位检查时,小腿 完全松弛,自然下垂。 卧位时,用一手在 腘窝处托起两下肢, 使髋、膝关节稍屈。 然后用另一手持叩 诊锤叩击髌骨下方的 股四头肌肌腱。正常 反应为小腿伸展。
跟腱反射
嘱病人仰卧,髋及膝关 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 展位,护士用一手托病人 的足掌,使足呈过伸位, 然后以叩诊锤叩击跟腱。 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 足向跖面屈曲。
亢进 锥体束受损
补充概念---锥体束
锥体束是下行运动
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 束和皮质脑干束两种。 因其神经纤维主要起源 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 故称为锥体束。锥体束 在离开大脑皮质后,经 内囊和大脑脚至延髓, 终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病损时常出现上运动神 经元麻痹及锥体束征等。
重点难点
重 点
用一手扶托病人的 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 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 尺骨鹰嘴上方的肱三头 肌肌腱,正常反应为肱 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桡骨骨膜反射
被检者前臂置于 半屈半旋前位,检 查者以一手拖住其 腕部,并使腕关节 自然下垂,随即以 叩诊锤叩桡骨茎突, 可引起肱桡肌收缩, 发生屈肘和前臂旋 前动作。
膝腱反射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之
神经反射检查
Company LOGO 脑病一科 任学娟
授课对象
护理实习生 护理轮转生
授课大纲
结合案例回顾前次学习内容 神经反射的定义、分类、操作 方法及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重点难点解析 预习下节学习内容
案例回顾
• 案例:患者,女性,55岁,因“突然倒地,意识 不清2小时”由急诊入院,CT提示:脑出血。刻 下:神志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 光反射灵敏。BP:160/95mmHg,P:92次/分 ,R:21次/分。入院后2H,患者呼之不应,疼痛 刺激后见肢体退缩,小便失禁,角膜反射存在。 • 你该如何判断患者的意识? • 试述观察瞳孔的正确方法?
浅、深反射分类及正确操作方法 浅、深反射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难 点
神经系统各解剖结构的具体位置
下节重点
分类? 操作方法? 阳性反应的意义? 临床如何应用?
病理反射 脑膜刺激征
Company LOGO 脑病一科 任学娟
本节学习目标
1 2 3 4 掌握神经反射的定义及分类 掌握神经反射的操作方法 熟悉神经反射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
神经系统检查
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
脑神经
神经反射
自主神经
神经反射检查的概念
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 对刺激的非自主性反应 通过反射弧形成 异常反射包括反射亢进、减弱、消 失
深反射---反射弧
名称 肱二头肌反 射 肱三头肌反 射 桡骨骨膜反 射 膝腱反射 跟腱反射 传入神经 肌皮神经 桡神经 传出神经 肌皮神经 桡神经 反射中枢 颈髓5-6 颈髓7-8
桡神经
股神经 胫神经
正中、桡、 颈髓5-6 肌皮神经 股神经 腰髓2-4
胫神经 骶髓1-2
深反射---临床意义
减弱或消失 反射弧受损—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 髓前角灰质炎等 病人精神紧张 脑、脊髓休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