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复评定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康复评定学11

康复评定学第一章总论1、康复评定分为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两部分。
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康复评定是临床的,功能和障碍的,综合性的,多专业的评定。
2、与康复评定有关的一些术语测量、评估和评定:康复协作组:由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假肢和矫形器师、特殊教育工作者等.康复评定会3、康复评定的对象:(一)残损、残疾、残障(二)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三)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4、康复评定的方法一、康复评定方法的分类(一)定性评定:一种从整体上分析评定对象特性的描述性分析,适用于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中的差异性描述。
交谈、问卷调查和肉眼观察是康复评定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如对偏瘫患者上、下肢痉挛模式的评定,通过调查表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的调查等.(二)定量评定1、等级资料的量化评定:如徒手肌力检查的六级分法(0~5级),Brunnstrom评定6个功能等级划分(1-6分),Barther指数(0-15分),功能独立性测量(FIM 1—7分)等2、计量资料的评定:是通过测量获的资料,分析量化结果的方法。
一般用度量衡单位表示(三)半定量评定5、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访谈、问卷调查、观察、量表评定、设备检测康复评定方法的质量要求:信度又称可靠性(包括组内和组间)、效度又称有效性(内容~,标准~,结构效度)、敏感度又称反应度(统计学分析,效应尺度)、统一性、其他.6、康复评定的作用: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评价治疗效果,帮助判断后,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7、康复评定的内容目前普遍采用的是SOAP法:主观资料:简称S主要指患者详细的病史,包括患者个人的主诉及其他临床症状;客观资料:简称O体格检查发现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功能评定:简称A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脑出血的康复评定内容

脑出血的康复评定内容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康复评定是评估患者康复程度和制定康复计划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介绍脑出血的康复评定内容。
一、神经系统评定1.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患者的感觉、运动、平衡和协调功能。
包括对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评估,以及肌力、肌张力、反射和运动协调的评估。
2. 意识状态评定: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度、意识水平和定向力。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
3. 语言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包括言语流畅度、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评估。
二、身体功能评定1. 活动能力评定: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自理能力、行走能力、上下楼梯能力等。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度测量量表。
2. 平衡和步态评定:评估患者的平衡和步态功能,包括站立平衡、行走平衡和步态协调的评估。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贝尔、伯根和坎宁汉三项评定。
三、认知和情绪评定1. 认知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和执行功能。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2. 情绪评定: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包括抑郁、焦虑和情绪波动等。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贝克焦虑量表。
四、社会功能评定1. 社会参与评定:评估患者的社交活动参与程度,包括与他人的交流、社交活动的参与和社会角色的扮演等。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社会参与量表和社会角色评定量表。
2. 生活质量评定: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评估。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和脑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
脑出血的康复评定内容涵盖了神经系统、身体功能、认知和情绪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医护人员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出血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人的积极配合和坚持努力。
3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它是以反射弧作为形态学基础,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原始的脊髓和脑干反射逐渐被抑制,而较高水平的调整和平衡 反应则变得越来越成熟,并终生保留
第一种视觉调正反射
中脑水平
第二种视觉调正反射
第三种视觉调正反射
第四种视觉调正反射
两栖反应
拥抱反射
自主运动反应
抬躯反射
保护性伸展反射
平衡反应的成熟标志着运动发育进入人类等两足动物阶段,它们在肌力正常时出现并 提供身体对重心变化的适应,出生后6个月平衡反应开始出现
仰卧位平衡反应
俯卧位平衡反应
大脑皮质水平
昏迷、麻醉、深睡、1岁内婴儿也可消失
其他常用的神经反射
深反射
腱反射、骨膜反射
减弱或消失
深昏迷、深麻醉、深度睡眠、大量镇静药物、脑脊 髓损害的神经性休克期也可使深反射消失或减弱
增强
阵挛(clonus)、霍夫曼(Hoffinann)征、罗索利莫(Rossolimo)征等体征
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Babinski)征 Chaddock 征 Oppenheim征 Gordon征 霍夫曼征 罗索利莫征
影响全身的肌张力变化,既与头和身体在空中的位置有关,也与头同身体的位置 关系有关。在出生后前4〜6个月,脑干反射的阳性或阴性的存在可见于正常儿 童,超过6个月的儿童仍存在阳性反射可能提示运动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脑干水平
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常见的脑干水平反射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过程是从脊髓开始向脑干、大脑发育,即从低级向高级中枢发育 的过程。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和智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于脑瘫患者,康复评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康复计划。
康复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评估是康复评定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包括了对患者的感觉、运动、反射、平衡和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神经系统评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二、肌肉骨骼系统评估肌肉骨骼系统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骨骼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肌肉骨骼系统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肌肉萎缩、骨骼畸形、关节僵硬等情况。
通过肌肉骨骼系统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肌肉骨骼状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三、日常生活评估日常生活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了饮食、穿衣、洗漱、如厕等方面。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日常生活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自理能力不足的情况。
通过日常生活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四、言语和认知评估言语和认知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言语和认知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语言不流畅、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
通过言语和认知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语言和认知能力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脑瘫患者的康复评定内容包括神经系统评估、肌肉骨骼系统评估、日常生活评估和言语和认知评估等方面,这些评估内容可以帮助医生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康复计划。
同时,康复评定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康复措施,早期干预、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长期跟踪管理等都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
康复评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
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
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考察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ROM:即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单个关节运动时的弧度,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2.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即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指被检者做肌肉随意收缩时带动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
正常情况下,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略小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3.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指被检者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由外力作用于关节而发生运动的范围。
考察知识点: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1.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分为静态肌力与动态肌力,广义的肌力还包括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2.MMT:即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借助于受试者自身节段的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在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或肌群)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
3.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张力有影响,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的前负荷,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初长度增加,收缩所产生的主动张力也相应增大,肌肉的收缩效果增强。
但在超过某一限度时,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至于为零,肌肉的收缩效果也就下降。
神经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完整版

神经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基础知识反射的定义:反射式是神经活动的表现,是机体感受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的定型反应。
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出现异常。
反射的分类1、按生理功能分类:防御反射摄食反射姿势反射2、按感受器分类:外感受性反射?内感受器反射3、按反射的发育分类:脊髓水平反射脑干水平皮质水平一、概述1、反射的定义:正常情况下,胎儿在母亲妊娠的后期、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段时间的里会陆续出现一些脊髓、脑干以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
该类反射与人体的运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故又将此类发射称为发育性反射。
反射与反应的分类根据反射发育的水平,将发射分为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及大脑皮层水平的反射。
1、脊髓水平的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2、脑干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出现并维持到出生后4个月能够,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性支持反射等;3、中脑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
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
评定目的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反射发育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迟滞。
2、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状况;成年人在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原始的反射形式又复出现,如脑卒中后患者出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及联合反应等。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发育“倒退”,上述原始反射由于导致脱抑制而被释放出来。
5-康复评定学教案-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调正反应是在红核上方的中脑整合的,不包括大脑皮质。调正反应相互作用,使头和身体在空间保持正常位置。它们是出生后第一批发育的反射,到10 ~ 12个月时达到最大效应。当皮质控制增加时,它们逐渐改变并受到抑制,到5岁末时消失。它们的组合动作使得儿童能够翻身、起坐、手膝位起立和手足支撑俯卧。
(一)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 Tonic Neck)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1)
(三)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2)
(四)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Supine)
1.拥抱反射(Moro Reflex)
2.抬躯反射(Landau Reflex)
3.保护性伸展反应(Parachute Reaction)
四、大脑皮质水平
这些反应是由于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相互之间有效作用的结果。平衡反应的成熟标志着运动发育进入人类等两足动物阶段,它们在肌力正常时出现并提供身体对重心变化的适应,出生后6 个月平衡反应开始出现。任何水平上的阳性反射都提示下一个更高级的水平出现运动活动的可能性。
5 min
5 min
5 min
5 min
自学内容
无
使用教具
多媒体幻灯
相关学科知识
解剖、生理学基础
教学法
课堂讲授法、演示法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复习与提问]
1、上下肢长度的测量方法。
2、上下肢围度的测量方法。
[新授课]
反射的意义
反射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的适宜反应。它是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

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标题: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引言概述: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是医学领域中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神经系统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检查方法的应用。
一、一般检查评分标准1.1 体温:正常体温范围在36.1°C至37.2°C之间,超出此范围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发热或低体温的情况。
1.2 心率:成年人的正常心率范围在60至100次/分钟,心率过快或过慢可能表明存在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问题。
1.3 呼吸频率:成年人的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至20次,异常的呼吸频率可能表明存在呼吸系统问题或其他疾病。
二、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2.1 肱二头肌腱反射:用橡皮槌轻轻敲击肱二头肌腱,观察患者的肘关节是否有正常的反射动作。
2.2 膝腱反射:用橡皮槌敲击膝腱,观察患者的下肢是否有正常的反射动作。
2.3 踝反射:用橡皮槌敲击踝部的腓骨神经,观察患者的足部是否有正常的反射动作。
三、常见异常反射的评估3.1 克氏征:在敲击膝腱时,腓骨神经受损可能导致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2 巴宾斯基征:在刮擦足底时,正常情况下大脚趾应向上弯曲,反射动作减弱或消失可能表明存在神经系统问题。
3.3 罗氏征:在敲击膝腱时,腓骨神经受损可能导致膝腱反射过度,表现为膝关节的异常弯曲。
四、神经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4.1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神经反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4.2 诊断神经系统疾病:通过观察神经反射的表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
4.3 指导治疗方案:根据神经反射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五、注意事项5.1 检查环境:进行神经反射检查时,应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外界干扰。
5.2 检查工具:使用专业的橡皮槌进行神经反射检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保护性伸展反应
指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原支撑点时,身体所发生的 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伸展,其作用在 于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正常出现时间:上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终生存在。
四、大脑水平反射
• 主要表现在机体平衡能力上,对前庭、视觉及 触觉刺激信息进行整合。
• 出生后第6个月开始出现,维持终生 • 动态平衡的形成促进翻身、爬行、蹲、跪
(一)屈肌收缩反射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1-2个月
(二)伸肌伸展反射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三)交叉伸展反射①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四)交叉伸展反射②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五)莫勒反射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4个月
• 可观察到肌张力变化对姿势的影响。
(一)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视频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出生后4-6个月
(二)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① 视频
出现时间: 出生后4-6个月 消失时间:出生后8-12个月
(三)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②
出现时间: 出生后4-6个月 消失时间:出生后8-12个月
(四)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站立及行走。
(一)仰卧位平衡反应
(二)俯卧位平衡反应
(三)膝手四点位平衡反应
(四)坐位平衡反应
(五)跪位平衡反应
(六)迈步反应
(七)足背屈平衡反应
患者合作,肢体放松。
采用标准姿势及刺激部位、 速度及强度。
观察动作的反应,肌张力 变化需触诊。
多次反射检查。
3. 头部迷路调整反应①
向一侧倾斜,阳性反应在出生后2-6个月出现为正常, 维持终生。
3. 头部迷路调整反应②
3. 头部迷路调整反应③
4. 视觉调整反应①
向一侧倾斜,阳性反应在出生后第2个月开始出现为正常, 维持终生。6-8个月仍为阴性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4. 视觉调整反应②
4. 视觉调整反应③
出生-2个月 出生后第4-6个月 出生后第4-12个月
脊髓水平
脑干水平
中脑 大脑水平
生后第4~12个月出现且终生存在 中脑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称为“反应”
反射特点
反射活动时动作行为产生的前提 时间性
出生即有且终生存在 出生即有且短期存在 出生以后形成且短期存在 出生以后形成且长期存在
损害发生的标志
出生-3个月,阳性反应持续到8-9岁。脑卒中后 偏瘫患者处于痉挛早期也可出现。
联合反应
诱发方法
患侧肢体应反应
上肢
抵抗健侧肩关节上抬或肘 关节屈曲
肩关节抗阻力水平内收
患侧上肢屈肌联带运动 患侧上肢伸肌联带运动
对侧性联 合反应
健侧紧握拳
健侧髋关节抗阻力内收或 外展 下肢 健侧下肢抗阻力屈曲
患侧抓握反射(对称性) 相同的运动 患侧下肢伸展(非对称性)
被动屈曲关节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出生后4-6个月
(五)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出生后4-6个月
(六)阳性支持反射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出生后6个月
(七)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 动或主动用力时,处于休息状态下的肢体所产生 的不随意运动反应。刻板的张力性活动,该活动 使一肢体对另一肢体的姿势产生影响。
中脑水平的反应包括:
(一)调整反应
颈部翻正反应 躯干翻正反应 头部迷路翻正反应 视觉翻正反应
(二)保护性伸展反应
(一)翻正反应 1. 颈部调整反应
阳性反应在出生后6个月内存在为正常,出生1个 月仍为阴性为发育反射迟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躯干调整反应
阳性反应在出生后6-18个月内存在为正常,出生6个 月前仍为阴性为发育反射迟缓。
(六)抓握反射 视频
出现时间:手掌抓握,出生时;足趾跖屈,妊娠28周 消失时间:手掌抓握,出生后4-6个月;足趾屈曲,出生后9个月
(七)惊吓反射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维持终生
二、脑干水平反射
• 脑干水平反射是静态性姿势反射(状态反射) 。改变全身肌张力。
• 整合性反射。
• 出生后到第4-6个月内阳性反射为正常 , 之后被抑制,不易表现。
• 反射(reflex):机体感受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 动的反应。
• 反射弧(reflex arc)的组成:感受器、传人神 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二、反射发育的过程和基本特点
• 运动发育性反射和反应(developmental reflexes and reaction):正常情况下,胎儿发 育的后期、婴儿出生时以及生后两年内会陆续出 现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以及大脑皮质 水平的运动反射,其与人体的运动功能的形成密 切相关。
关于康复评定神经 系统反射的评定
学习目标
• 掌握反射发育的基本概念、各中枢水平反 射的检查方法的体位、刺激方法、反应表 现及正常存在的时间。
• 熟悉反射发育的特点。 • 了解反射发育评定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概述
反射产生的结 构基础
反射的分类及 评定目的
反射发育的过 程和基本特点
一、反射产生的结构基础
反射评定的目的
判断中枢神经系 统的发育状况
为制订康复 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
判断中枢神经系 统的损害状况
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脊髓水平 脑干水平 中脑水平 大脑皮质水平 检查注意事项
一、脊髓水平(原始)反射
• 脊髓反射是运动反射,它可协调肢体肌肉 出现完全的屈曲或伸展动作模式。
• 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射为正常,在这之后 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健侧下肢抗阻力伸展
患侧下肢屈曲(非对称性)
同侧性联合反应 患侧下肢抗阻力屈曲
患侧上肢屈肌收缩或肌张力 增加
三、中脑水平反射
• 临床上将中脑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称为“反 应”,它特指婴幼儿时期出现并终生存在的较 高水平的反射。这些反射是正常姿势控制和运 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翻正反应→翻身、坐起、爬行
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退常因中 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破坏。
三、反射的分类及评定目的
反射的分类
按生理功能分类 防御反射、摄食反射、姿势反 射。
按感受器分类 外感受器反射、内感受器反射。 按反射的发育分类 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 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 射。
按刺激部位分类 浅反射、深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