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刀消融同步化疗治疗胰腺癌
纳米刀(Nanoknife)肿瘤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纳米刀系统组成及应用
主要由发生器和同步器两部分组成。发生器是消融设备的主体包括19G的消融电极 针、治疗计划软件、可自动切换的电极输出端、触摸屏或键盘输入设备及脚踏板等。 消融电极分为单针双极(16G)和多针单极(19G)2种规格,可以根据病灶情况选 择使用。采用单极多针消融,应根据病灶大小,常常至少要有两个或更多电极。两 探针之间的最大距离为2cm,连续给予90次脉冲宽度为100纳秒(ns)、电压1500伏/ 厘米(V/cm)的高压直流脉冲,电流50A。电场可将细胞表面的磷脂双分子层击穿。 根据肿瘤的形状,可适形布针,纳米刀系统最多可连接6个电极。两个电极最大消融 体积为4 × 3 × 2 cm³。 , 2011年10月,美国Angiodynamics公司产品获美国FDA批 准应用于临床,同时还通过了欧盟的CE认证。
治疗后第1天
治疗后第3天
治疗后第7天
治疗后第14天
4.治疗时间短:典型的治疗时间不超过5分钟。 对于直径约 3cm大小的实体肿瘤,经典的IRE是使用 90个 100μs的脉冲 治疗。单次IRE灭活时间少于 1 分钟,即使是采用 3 到 4 次 的重复灭活,总的IRE治疗时间也不超過 5分钟。这归功于 利用极端高速的电场造成了细胞死亡。而热消融需要相应
两个微电极之间的单细胞膜电穿孔: a.局部电穿孔过程; b.多个微电极数量的局部电穿孔过程;
液滴的微流体电穿孔技术示意图; 通过(藻细胞的过程)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微电极(锯齿)聚焦胞内物质的电穿孔后细胞裂解示意图
机理
消融探针释放微秒级高压脉冲
吞噬细胞消除细胞碎片治疗区 域恢复正常
破坏肿瘤细胞膜形成纳米级不可逆电穿孔
肿瘤细胞快速凋亡
优势
1.组织选择性: IRE的细胞死亡是通过凋亡介导的。血管结构(由弹
胰腺癌晚期了动手术和化疗还有治吗?

胰腺癌晚期了动手术和化疗还有治吗胰腺癌发病比较隐匿,当病人出现症状,如腹部隐痛、黄疸、体重下降而就诊时,多为晚期了,而且胰腺癌的预后相当的差,手术与否对于生存率无太大改善,化疗相对不敏感。
当肿瘤侵犯腹腔干或肠系膜上动脉导致原发肿瘤无法切除时可以认为是晚期了。
由于患者确诊时大多数已属晚期,手术难以根治切除,今年来放射治疗逐渐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同时配合抗癌中药如(人参皂苷Rh2)等可有效减毒,作为姑息性治疗,也可取得较好效果。
两者相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迅速抑制生长因子与癌细胞亲合,阻止癌细胞的繁殖,癌细胞膜构象发生改变,通透性异常,使癌细胞暴露与免疫细胞消亡。
〈2〉迅速封闭癌组织的供血通道,切断癌体组织的营养来源,迫使其消亡。
〈3〉调整迅速改变癌基因的排列顺序,修正基因异常表达,使癌细胞修正。
〈4〉迅速消除癌性疼痛因子.癌性消瘦因子对人体的病理损害,提高胃肠消化功能,快速恢复身体健康。
〈5〉迅速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活性吞噬,及癌细胞及崩解的瘤体。
中药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中医中药辅助治疗,能有效促进康复,并预防疾病的复发及转移。
临床实践证实中药人参提取物人参皂苷Rh2可以通过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分化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免疫调节作用和修复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损伤四大机制来达到抗肿瘤功效,并有效防止癌复发转移。
同时中药人参皂苷Rh2联合放化疗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人参皂苷rh2剖析(人参皂苷rh2效果,人参皂苷rh2含量,人参皂苷rh2价格,人参皂苷rh2正品,人参皂苷rh2厂家)人参皂苷-Rh2(ginsenoside Rh2,简称GS-Rh2)是从人参中分离得到的原人参二醇型低糖链皂苷单体。
它是生晒参加工红参时,由于某些原人参二醇组人参皂苷受热分解,配基上糖链断裂降解产生的次皂苷。
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主要活性物质经水解后,最后产物中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的能力最强的成分。
纳米刀消融术治疗晚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纳米刀消融术治疗晚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时志刚;李晓勇;陈艳军;程冰冰;陈升阳;胡水全;仝昊【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22(51)19【摘要】目的分析纳米刀消融术在晚期胆囊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36例晚期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将接受纳米刀消融术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患者设为研究组(n=20),将仅接受PTCD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16),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2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和糖类抗原19-9(CA19-9)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中位生存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CA19-9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周、1个月、2个月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术后1、2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1个月、2个月,研究组血清CA19-9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CA19-9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CA19-9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
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2个月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术后经PTCD管造影提示,研究组19例患者实现胆道再通,再通率为95.0%;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3个月vs.3个月,P<0.05)。
术后研究组出现1例胆道感染,1例肝脓肿,1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对照组出现5例胆道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2%,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纳米刀消融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总页数】5页(P3293-3297)【作者】时志刚;李晓勇;陈艳军;程冰冰;陈升阳;胡水全;仝昊【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相关文献】1.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2.胆囊癌根治术与介入栓塞化疗治疗晚期胆囊癌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3.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疗效的临床分析4.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TACE治疗特殊部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5.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键词:胰腺肿瘤;诊疗准则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56(2019)02-0281-13Diagnosis,management,andtreatmentofpancreaticadenocarcinoma(V2018)NationalHealthCommiss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Keywords:pancreaticneoplasms;practiceguidelin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9.02.009收稿日期:2018-12-28;修回日期:2018-12-28。
1 概述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ductaladenocarcinoma)是常见的胰腺肿瘤,恶性程度极高,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2年全球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列恶性肿瘤第13位和第7位。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2011年中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增加,2015年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中第9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中第6位。
近年来,随着影像、内镜、病理等学科的发展,胰腺癌诊断水平有所提高;外科手术新理念和新技术(如腹腔镜技术、机器人等)的发展,局部治疗手段(如立体定向放疗、纳米刀消融治疗、放射粒子植入等)以及抗肿瘤药物(如吉西他滨、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如替吉奥、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尼妥珠单抗等)的应用等,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机遇和进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胰腺癌诊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虽然该规范旨在帮助临床决策,但无法纳入所有可能的临床变化。
2 诊断技术与应用2.1 高危因素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纳米刀(Nanoknife)肿瘤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8周后
8个月后
9个月后
2008年增强CT动脉期
2008年血管造影并栓塞外周结节
2009年6月纳米刀治疗前增强CT
治疗计划:置入4个平行电极,肿瘤标记为黄色
2009年6月纳米刀治疗后CT复查
2013年6月纳米刀治疗后CT复查
血 管 肉 瘤
治疗前
治疗后16个月
肝细胞癌
电极植入
随访6个月
随访11个月
临床应用
IRE的治疗区域的几何形状由实时计算机计算,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所用的电 极数目。 前列腺:前列腺癌位于敏感地区附近,其他治疗方法(热治疗或放射治疗) 可能造成永久性损坏。手术往往是有限的可及性和精度; 愈合时间长和副作 用比率很高。使用IRE ,尿道,膀胱,直肠和神经血管束可以包括在治疗 区域,而无永久损伤。肝,肾和胰腺:由于血管受累而不能手术的肿瘤, IRE的组织选择特点可应用于此类肿瘤。 其他器官:在动物肿瘤模型中已成功消融了肺、脑、心脏、皮肤、骨骼、 头颈部和血管肿瘤。
治疗后24小时增强CT扫描显示病灶无 强化,轻度增大,含有气体,对肝静 脉的占位效应消失,患者无手术并发 症,顺利出院。
治疗后2个月PETCT复查显示无FDG浓聚。
治疗后2个月增强CT复查显示病变由3.5cm缩小至2.9cm(a,b),肝静脉与下腔静脉通畅。
治疗后8个月增强CT复查显示病变进一步缩小至 1.5cm(a,b,c),肝静脉与下腔静脉通畅,无新 病变发生。
2周后
3个月后
1年后
CT增强扫描显示邻近下腔静脉处有一个3.5cm低密度区(a),并有占位效应(b)。 PETCT显示肝脏8段FDG浓聚,平均SUV值7.4(a) (b)。
两个电极置入邻近下腔静脉近端的病变区(a),两个电极置入邻近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的病变区(b)。 三维治疗计划显示针尖位置与距离。
晚期胰腺癌调强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的临床观察

晚期胰腺癌调强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的临床观察胡伟;张娟【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ree dimensional-confonnal radiotherapy (3DCRT)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group (received 3DCRT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 chemotherapy), single radiotherapy group (received 3DCRT), and single chemotherapy group (received Gemcitabine chemotherapy).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3 years.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and 2-year survival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was effective in 19 cases (63.33%) in the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12 cases (40%) in the single radiotherapy group and 11 cases (36.67%) in the single chemotherapy group.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and 2-year survival rate in the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group reached 46.67% and 23.33%,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33.33% and 3.33% in the single radiotherapy group, 26.67% and 0% in the single chemotherapy group). Conclusion 3DCRT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 chemotherapy has better clinical effect than radiotherapy alone or chemotherapy alone, which should be extended in clinical practice.%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上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疗的资料齐全且得到病理确诊或影像学确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成三组,放疗合并化疗组、单用放疗组以及单用化疗组,分别给予调强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单纯放疗以及单用吉西他滨化疗治疗.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分别将单独放疗组、单独化疗组与放疗合并化疗组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随访1~3年,比较三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以及2年生存率.结果放疗合并化疗组总有效人数19例(63.33%),单独放疗组12例(40%),单独化疗组11例(36.67%),治疗有效率上放疗联合化疗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放疗联合化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达到46.67%,2年生存率达到23.33%;单用放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33.33%,2年生存率为3.33%;单用化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26.67%,2年生存率为0%,结果显示放疗合并化疗组治疗后1年及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的疗效高于单独使用调强放疗或者单独使用吉西他滨化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08【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晚期胰腺癌;吉西他滨;放疗;化疗;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作者】胡伟;张娟【作者单位】荆州市中心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湖北荆州434020;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恶性程度高是胰腺癌的一个特征,同时也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早期即可侵犯到血管、淋巴结、周围脏器等。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消融肿瘤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15.04.001作者单位: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通信作者:孙钢E 蛳mial :cjr.sungang@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微创消融方法用于治疗良恶性肿瘤,目的是既可最大限度消除肿瘤,又不影响正常组织。
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及间质性激光凝固治疗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然而,这些方法对治疗区域的组织破坏缺乏选择性,可能损害邻近的胆囊、胆管、肠道、尿道和神经等,同时血液循环产生的热沉效应对局部治疗温度影响较大[1]。
近年来,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IRE )消融肿瘤技术显示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治疗肿瘤温度<50℃,无热沉效应,适用于大血管周围肿瘤的消融治疗。
该技术对于含胶原较多的组织结构如血管、胆道及神经不易产生损伤,并且治疗时间短(<5min )。
该技术于2011年10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批准应用于临床,同时还通过了欧洲共同体质量(CE )认证。
本文就IRE 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1电穿孔原理电穿孔是高压电场以微秒和毫秒脉冲的形式作用于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产生不稳定电势,在细胞膜上造成纳米级孔隙的物理现象[2]。
根据施加于细胞膜上的脉冲幅度与时间,细胞膜上的纳米级孔隙可分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即可逆电穿孔(RE )与IRE 。
在RE 状况下,细胞可完全修复和生存,而IRE 则导致细胞死亡。
RE 目前已成为生物医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工具,用于向细胞内介导药物、基因或进行细胞融合[3蛳5]。
近年随着对电穿孔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IRE 所具有的非热细胞消融的特殊模式、不影响胶原等支撑结构、允许消融组织区域健康组织再生、无瘢痕形成等重要特性,已在肿瘤临床治疗不可逆电穿孔技术消融肿瘤研究进展孙钢·专论Specialcomment·【摘要】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又称纳米刀,是一种能有效消融肿瘤的新技术。
纳米刀消融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简介:程宇,男,医学硕士研究生。201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 床医学专业,2019年毕业于锦州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现于解放军火箭军 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工作,师从周丁华教授,专业方向为肝胆胰疾病的基 础与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纳米刀消融术联合吉西他滨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治疗中的安全性 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间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 收治的64例LAP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纳米刀消融联合吉西他滨治疗24例(联合组)和单药吉西他 滨化疗40例(对照组)。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5、7、14、30 d的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60、90 d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变化趋势;记录2组 治疗中出现的相关性并发症情况;CT影像结合实体瘤评价标准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90 d的肿瘤体 积改变;治疗后通过复诊和电话方式随访16个月,经Kaplan-Meier曲线分析2组患者近期生存状况。 对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及”检验。结果 治疗前联合组血清淀粉酶[(41.25 ± 20.77) U/C]和对照组[(48. 82 ±18. 25) 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 1. 525 ,P = 0. 132 );治 疗后1 d,联合组患者血清淀粉酶[(402.71 ±254.74) U/C]呈现一过性升高,随后逐渐下降,治疗后 14 d[ (40.03 ± 18. 96) U/C]和治疗后30 d[ (35. 76 ± 16. 02) U/C]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t=0.213、1.025;P=0. 833、0.311);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各监测时间点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793,P=0. 058)%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监测时间点肌酸激 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2. 33O、1. 718, P=0. 065、0. 117);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F = 1.240&1.804, P=0.302、0. 137)%联合组治疗后7 d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 水平出现一过性升高,随后呈下降趋势,治疗后90 d [(114.43 ±40.61) U/mL]与治疗前[(190.81 ± 100.46) U/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 453, P= 0. 002);对照组CA19-9水平于治疗后14 d 持续上升,治疗后90 d [(494.57 ±94.08) U/mL]与治疗前[(212. 22 ± 81.34) U/mL]相比,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t= - 14. 358,P< 0.05)%联合组所有患者(100.0%)消融术中均出现术区肌肉震颤,2例 (8.3%)患者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治疗后3例(12.5%)患者出现轻度胰腺炎体征,未出现出血、穿 孔、胰痿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中12例(30.0%)患者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9例(22.5%)表现为骨 髓抑制症状%联合组治疗后90 d肿瘤体积[(14. 17 ± 12. 65 ) cm3]小于对照组[(26. 93 ± 17.42) cm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 123,P = 0. 003),联合组肿瘤缓解20例(83. 3% )明显优于 对照组14例(35. 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乂 = 14. 072,P<0.05)O随访表明,联合组平均生存时间 为(11. 3 ±3. 7)个月,对照组为(7. 6 ±3. 4)个月,联合组患者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t= & 130,P = 0.004) %结论 纳米刀消融术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可有效控制胰腺肿瘤的局部进展, 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