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一)

合集下载

阜阳市主要乡土树种现状及保护利用建议

阜阳市主要乡土树种现状及保护利用建议

阜阳市主要乡土树种现状及保护利用建议赵伟孟洁陈雷滕华容董丽莉任亚东陈兰(阜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安徽阜阳236000)摘要本文介绍了阜阳市主要乡土树种现状、利用方式,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

关键词乡土树种;现状;存在问题;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S718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8-0086-04为科学指导阜阳市乡土树种绿化工作,阜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于2021年9月成立专项课题组,积极开展乡土树种调研工作,查阅相关文献,编制了《阜阳市主要乡土树种名录》,在全市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并邀请安徽农业大学、阜阳师范大学的资深林业专家开展乡土树种意见征集与审稿工作。

乡土树种是适应当地的一种优势树种,对当地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关于乡土树种的定义,许多专家有不同的定义,孙卫邦[1]认为,广义的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陆庆轩等[2]认为,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一个地区的树种称为该地区的乡土树种,或者同一植物区系内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该区域内的乡土树种。

本文所称乡土树种是指本地区天然分布树种或者已经引种多年且在当地一直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

阜阳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孕育着丰富的林业资源。

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

据《阜阳古树名木志》记载,阜阳市临泉、阜南、颍州、颍东等县(区)尚存的20余处古树群(600余株松柏),多数生长在幸存下来的家族坟茔墓地或宗祠周围,如临泉县沈子国遗址树龄达1400年的唐代银杏树、牛庄乡树龄700余年的古圆柏,太和县清真北寺树龄达600余年的古圆柏、宫集镇树龄达600年的古柿树,颍上县半岗镇清凉寺树龄达600余年的古圆柏,阜南县王店孜乡五岳庙树龄约500年的古圆柏等。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

深 埋 地下 。 官杨 、 拿 大杨 、 兰杨 已不见 踪 影 ; 槐 、 大 加 沙 刺 乌 桕 、 树 、 尾松 、 杨 、 构 马 枫 桑树 , 在每 个 乡镇 的每 个 村庄 也很
地 区 有 丰富 的 天然 植 被和 人 工 植被 , 类 繁 多 。 种 同时 , 藏 润 着丰 富 的 、 生 优 良 的 乡土树 种 资源 , 不 完全 统 计 , 速 据 主要
h 油 桐 、 连 木 面 积 20 0h ; 栗 面 积 210h ; 杉 、 m; 黄 0 m 板 0 m 池
21 品 种 老 化 。 品 种 无 资 金 引 进 . 新
目前 豫 南地 区 乡土 树 种 种 质 资 源 , 部 分 是 2 大 0世 纪 4一 5 O 0年代 引进 的 , 部分 是天然 的 , 众 在繁 殖时 依靠 根 有 群
2 存 在 的 问 题
旱柳 、 枫杨 、 木 、 树 、 擦 椿 刺槐 、 树 、 树 、 构 桑 马尾 松 、 油松 、 大 官杨 、 拿大 杨 、 棠树 、 树 等 ; 加 海 榨 主要 经济林 乡土树 种 有板
栗、 银杏 、 油桐 、 茶 、 连木 、 油 黄 木瓜 、 子 、 奈 乌桕 、 花椒 、 杜仲 、 杞柳、 、 、 、 枣 李 梨 葡萄 、 、 薇等 ; 稀濒 危树 种 有朴 树 、 杏 紫 珍 丝 绵木 、 梓树 、 树 、 楸 野蔷 薇 、 榔榆 。 及 3 涉 6科 、4属 。 据现 有 21 0 0年第 7期
豫 南地 区 乡土树 种种 质 资源 现状 及保 护发 展对 策
齐 中武 黄 魁 桂 冬
( 南 省 息 县林 业技 术 推 广 站 , 南 息 县 4 4 0 河 河 6 30)
摘要 通过调 查分 析豫 南地 区 乡土树种 种质 资 源现 状 , 结果表 明 乡土树种 种植 面积 正逐 年 减少 , 个别树 种 有濒 - 绝的 迹 象 . 临灭 分析 了 存在 的 f题 , - - 结合 豫 南地 区实 际情况 , I 对抢救 、 护、 保 发展 这 些具有 经济 、 态、 会 、 研价 值 的优 良 乡土树 种提 出了建设性 对策 。 生 社 科 关 键 词 乡 土树 种 ; 质 资 源 ; 状 ; 在 问 题 ; 策 ; 南地 区 种 现 存 对 豫 中图分 类号 ¥ 9 7 文献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7 9(0 0 0 — 2 6 0 0 7 5 3 2 1 )7 0 3 — 2

宁德市蕉城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现状分析

宁德市蕉城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现状分析

宁德市蕉城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作者:繆希源来源:《南方农业·下》2024年第03期摘要为保护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林木种质资源,采用路线调查、踏查等方法调查蕉城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

共记录野生林木信息36 124条,涵盖97科308属1 173种,乔木410种、灌木609种、木质藤本134种、竹类20种,其中蔷薇科等17个科,悬钩子属等33个属,毛冬青等84个种数量较多,属于当地优势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有极强的树种筛选、改良和培育潜力,可根据利用价值进一步开发。

蕉城区栽培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有97科263属456种,其中景观绿化树种191种,用材树种120种,经济树种有145种。

此外,蕉城区有古树696株,珍稀濒危植物12种,生长状况良好。

蕉城区本土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丰富,林木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林木保护情况较好。

关键词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利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06.082林木種质资源以生物基因组为基础,既包含遗传物质的各种生命形态,也囊括个体、物种和种群,以及其生存所依赖的生态系统[1-2]。

林木种质资源研究是自然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活动,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长远影响,有助于识别优异基因,改良林木品种,提升其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3-5]。

同时,根据调查数据,可制订合理的资源管理策略,避免过度开采造成环境破坏[6-8]。

此外,林木种质资源研究有助于揭示林木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关键信息,补充物种演化信息和生物地理学数据[9]。

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然而面临人口众多且对森林质量和森林产品需求不断提高的现状,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尤为重要[10]。

我国采取多种举措,通过立法、建立保护区、实施自然林保护工程、开展资源调查、建立资源库等方式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了保护和利用[11]。

大别山地区中药资源及其产业发展研究

大别山地区中药资源及其产业发展研究

农业开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6期大别山地区中药资源及其产业发展研究尚朝利,白泽方,庞黎玲(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域,因此,区域内的药材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之为我国的中医药资源宝库。

以豫南大别山地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对该地区中药材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共生长1 600余种中药材。

同时,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结合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与实践,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旨在以大别山地区中药材资源为依托,探索药材衍生产业的发展,为大别山地区的产业发展探索创新路径。

关键词:大别山;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研究0 引言大别山地区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相比于其他资源类型,中药材种植及其产业发展的独特性不明显,因此,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大别山地区中药材种植及其产业的新发展和新动力,这也进一步体现出了本研究的特殊性[1]。

201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发文要求推动大别山地区革命老区振兴,2022年信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美好生活看信阳”,均要求依托豫南大别山地区的资源优势,探索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带动豫南大别山地区的“旧貌换新颜”。

豫南大别山地区有着丰富的中医药药材资源,同时也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本研究通过厘清该地区的中药材资源分布及其种植情况,从产业发展角度进行深度探索,为该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动能释放,提供参考与支持。

1 豫南大别山地区中药资源调查与结果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法,以信阳市、南阳市部分地区为主,从常见药用植物以及其药用部位与功效对豫南大别山地区的重要资源情况,进行具体梳理。

1.1 豫南大别山地区常见的药用植物结合田野调查的具体结果,从植物的科目来看,豫南大别山地区常见药用植物涉及141科,其中最多的为被子植物科(122科),其次为蕨类植物科(11科)以及裸子植物科(8科),所有科目共包括药用植物641种。

济源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济源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济源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摘要介绍济源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和保护管理现状,分析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为该市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保护措施;河南济源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地理位置优越,古树名木资源丰富。

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2006年济源市政府出台了《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济政办〔2006〕42号,对全市古树名木统一进行了挂牌保护,并对部分珍稀濒危树种设置了保护设施。

时隔多年,济源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再次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拍照建档,并明确了管护单位和管护责任人,为进一步开展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此次普查情况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古树名木389株,分为37属41种,其中古树387株,名木2株,古树群3个。

按照我国古树分级标准,国家一、二、三级古树株数分别为105、138、144株,分别占全市古树总数的27.1%、35.7%、37.2%。

从位置分布来看,济源市古树主要集中在邵原、王屋、坡头、大峪4个镇,共计245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63.3%;其中邵原镇古树最多,有86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22.2%。

从树种类型上来看,济源市的古树名木中,国槐133株、皂角80株、侧柏56株、橿子栎38株、黄连木23株,共计330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数量的84.8%。

根据年龄特征来看,古树名木在100—299年区段的古树143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36.76%;300-499年区段的古树139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35.73%;500—999年区段的古树87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22.37%;1000年以上的古树18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4.63%,其中王屋镇1 000年以上古树,有9株,而树龄最长的古树是济渎庙内玉皇殿门前和渊德门背后的2株柏树,树龄都在2200年以上。

2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2.1 对古树名木设置保护设施2001年,济源市按照河南省绿化委员会、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的通知》(豫绿字〔2001〕7号)要求,济源市林业局曾组织人员进行过一次普查,根据普查情况对所有古树进行了挂牌,并对濒危和珍贵古树设置了保护设施,如王屋西坪原山紫柏树庄1 300年的红豆杉,通过采取堵洞、支撑、复壮等措施,目前生长状况依旧良好;槐仙大楼门前300年的国槐,修葺了围栏;济渎庙内的千年柏树,不仅安装了围栏、支杆,而且设置了避雷针。

南阳市黄连木栽培现状及管理技术

南阳市黄连木栽培现状及管理技术

现代园艺2015年第9期南阳市黄连木栽培现状及管理技术侯申(河南省南阳市林业调查规划管理站473000)黄连木,拉丁学名()又称黄连树、黄连茶等,属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为木本油料、用材、观赏、药用等多种用途树种。

南阳市是河南省黄连木自然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本文介绍了南阳黄连木的栽培现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

黄连木;栽培现状;栽培技术;南阳市土流失的效能,并可随坡面径流多少有意识地调节单位面积上的坑数和坑的规格。

平原造林采用穴状整地,根据苗木根系大小,挖不同大小、不同深度的穴。

穴径0.6~0.7m,深度40cm以上。

2.2苗木栽植栽植密度应根据经营目的而定。

作为以生产木材为主的用材林培养,采用2m×2m的株行距,667m2栽植166株。

作为母树林或以生产种子为主的经济林,株行距3m×4m,667m2栽植56株。

春、秋季均可栽植。

春季适宜冰冻结束,在3月份进行,通常在苗木萌芽前10天完成栽植。

秋季栽植待苗木落叶后即可进行。

采用1~2年生的健壮苗,做到随起苗,随包装,及时运输,及时栽植。

栽植前要进行修根。

可截干植苗,留干苗高30~40cm。

在鱼鳞坑或水平阶内栽植时,先在坑内挖小穴,将苗木置于穴中央,使苗木根颈低于地表5~10cm,然后在根系周围填湿润细土,覆土超过根颈时,用手向上提苗,不使窝根,用脚踏实,再填土与地表取平,再踏实,上覆1~2cm松土保墒。

栽后可进行灌水,水渗后覆松土2~3cm,然后再封15~20cm的土堆。

如用嫁接苗造林,应配置5%授粉树。

3抚育管理黄连木造林后到树木郁闭期间,每年松土、除草2~3次,施肥1次。

栽植第5年开始,每年要垦覆1次,并结合施肥或埋青。

施肥应以磷肥为主,适当混施氮、钾肥,以满足开花结实对磷肥的需要。

在栽植后第6年,要及时进行修枝整形和间伐工作,以保持良好的树冠和充分的空间,促进林木生长和开花结实。

修枝即单株枝下高保留在2m左右,保持干、冠比例3:2。

莒南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莒南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莒南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莒南县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东南部,是山东省林木资源丰富的县之一。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莒南县的林木种质资源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主要针对莒南县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1.资源丰富但保护不足莒南县是山东省重要的林木种质资源集散地之一,拥有大量珍稀的林木种质资源。

其中,乡土树种是该县特有的资源,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发展和演化而来,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潜力。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林木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珍稀的林木种质资源面临着被破坏、消失的风险。

2.缺乏规范和制度保障在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方面,莒南县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制度保障。

如何制定出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合理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是莒南县林业部门和有关专家面临的共同难题。

3.意识淡薄,参与度不高莒南县广大农民和居民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意识较为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同时,县政府也需要加强林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加强社会共治。

1.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在制度方面,应制定出完善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形成科学合理的保护制度。

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专门机构,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科学保护保护计划,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打击违法破坏行为。

2.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应该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宣传策略,扩大宣传覆盖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宣传海报、讲座、展览、网络宣传等。

并加强科普教育力度,增强公众的科学素质和防范意识。

3.加强技术支持加强技术支持,提高保护水平。

应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新技术和新工具,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生态修复技术平台,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工作,提高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

4.建立公私合作机制建立公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参与种质资源保护,推动形成多元化的保护格局,打造品牌保护标识,扩大经济社会效益。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目录一、前言 (2)1.1 调查背景与目的 (2)1.2 调查范围与内容 (3)1.3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分析 (6)2.1 总体情况概述 (7)2.2 各树种种质资源数量与分布特点 (7)2.3 主要树种种质资源特性分析 (8)三、林木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9)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10)3.2 物种多样性分析 (12)3.3 生态多样性分析 (13)四、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 (14)4.1 保护策略与措施 (15)4.2 开发利用方向与建议 (16)4.3 保护与利用的效益评估 (18)五、结论与建议 (19)5.1 调查结论总结 (21)5.2 对政策与管理的建议 (22)5.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3)一、前言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林木种质资源作为自然界中宝贵的遗传资源,对于培育新品种、改良现有林木、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利用现状,为林木育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调查旨在系统收集和整理林木种质资源的相关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本报告以全国范围内的林木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查阅、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现状及其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报告内容涵盖了林木种质资源的概况、优良种质资源筛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旨在为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1.1 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林木种质资源作为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林木种质资源不仅为造林、育种提供遗传材料,还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迁,我国林木种质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流失和破坏,亟需加强调查与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一)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乡土树种种植面积正逐年减少,个别树种有濒临灭绝的迹象,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豫南地区实际情况,对抢救、保护、发展这些具有经济、生态、社会、科研价值的优良乡土树种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对策;豫南地区
豫南地区的信阳市辖8县2区,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俗称河南省的南大门。

其中师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新县、光山县、商城县为山区;固始县、潢川县为半山区半平原县;息县、淮滨县为平原县。

该地区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日照充足。

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丰富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

该区全年日照时数20535.6h,太阳辐射总量489.82kJ/cm2;年平均降雨水量960mm左右;全年平均气温25.6℃,无霜期210d。

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适宜多种林木生长,因此豫南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种类繁多。

同时,润藏着丰富的、速生优良的乡土树种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主要的用材林树种乡土树种有榆树、苦楝、池杉、水杉、落羽杉、旱柳、枫杨、擦木、椿树、刺槐、构树、桑树、马尾松、油松、大官杨、加拿大杨、海棠树、榨树等;主要经济林乡土树种有板栗、银杏、油桐、油茶、黄连木、木瓜、奈子、乌桕、花椒、杜仲、杞柳、枣、李、梨、葡萄、杏、紫薇等;珍稀濒危树种有朴树、丝绵木、梓树、楸树、野蔷薇、榔榆。

涉及36科、64属。

根据现有资料表明,20世纪40—50年代,豫南地区发展林业,山区以杉木、檫木、马尾松、油桐、板栗等为主栽树种;平原农区以大官杨、加拿大杨、池杉、水杉、落羽杉、刺槐、苦楝、乌桕、马尾松、桑树、杞柳等为主栽树种。

其中杉木、檫木面积4000hm2;油桐、黄连木面积2000hm2;板栗面积2100hm2;池杉、落羽杉面积24000hm2;刺槐、榆树、楝树、乌桕、马尾松、桑树面积5638hm2;杞柳面积670hm2。

这些乡土树种由于材质硬,部分用来作家具、办公用品等原料,如刺槐、楝树、乌桕、池杉、马尾松、檫木等;部分用来作为油料能源物质材料,如油桐、黄连木、苦楝、乌桕等树种。

在当时物质极度缺乏的情况下,部分乡土树种用作人类的铁杆粮食和畜牧饲料,如榆树、刺槐、板栗、枣等1]。

由此可见,乡土树种的种植和发展,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的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现状
1.1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据信阳市2007年开展的二类资源调查统计,从2004年开始,以欧美杨107、欧美杨108、中林系列杨、鲁山杨、南抗杨等杨树品种为代表栽植的杨树面积,不断增加。

豫南地区杨树面积以每年近6667hm2的速度发展。

池杉、落羽杉、杉木、檫木等乡土树种,正逐年被砍伐掉,取而代之的是杨树,大部分山区也大力发展杨树,杨树上山。

农民的房前屋后,也大面积种植杨树。

乡土树种面积逐年减少。

池杉、落羽杉面积不足3300hm2;榆树、刺槐、楝树、乌桕、桑树、马尾松面积约1330hm2;大官杨、加拿大杨已无资源;杉木、檫木面积仅剩1200hm2。

1.2种质正在退化,有的濒临灭绝
成片乡土树种林木逐年被砍伐掉,只剩下零星的树木,这些树木散落在路旁、渠旁、宅旁等,无人问津,常年风吹雨打,树皮变成灰褐色,甚至有的腐朽枯死。

每到秋季,成熟的种子,有的随风而去,飘落到不知何处,有的伴随着雨水被深埋地下。

大官杨、加拿大杨、沙兰杨已不见踪影;刺槐、乌桕、构树、马尾松、枫杨、桑树,在每个乡镇的每个村庄也很难找到成片的树木林;朴树、丝绵木、梓树、楸树、野蔷薇、榔榆正在濒危灭绝;水杉、池杉、落羽杉、杉木、檫木现在仍在大面积砍伐,取而代之的是纯杨树林。

眼前经济效益驱使人们无视多样性植物种及栽培品种的生态意义,使得大面积“品种单一”。

从进利角度看,单一化有利于经营并能局部增产,具有优越性,但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等负向因素也经受着选择,从而危害增加,可能风速蔓延成为经营的限制因子,甚至导致危机。

2存在的问题
2.1品种老化,新品种无资金引进
目前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大部分是20世纪40—50年代引进的,有部分是天然的,群众在繁殖时依靠根部萌生或者是从树干部采取枝条扦插繁殖,或者靠散落种子自然繁殖,基本上没有经过人工科学培育,这些乡土树种科技含量低。

尽管这些乡土树种具有材质好、抗病虫、用途广等优点,但是由于长期得不到开发、研究和利用,又经长年风吹雨打,品种逐步退化。

近两年来,苦楝、刺槐等树种,虽然培育出了新的品种,但豫南地区是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财政困难,没有经济能力引进、培育、推广优良新品种。

2.2种植没有形成规模,管理粗放
据调查分析,豫南地区乡土树种主要分布在农村村民的房前屋后、路旁、渠旁等,长期处于自然分布和生长状态,靠散生生长,只有很小部分乡土树种形成较小规模种植,同时管理粗放,无人问津。

常年得不到修枝、除草、施肥等各项抚育管理措施,因此这些乡土树种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低,影响群众种植、发展乡土树种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