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树种发展现状保护措施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乡土树种的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

浅谈乡土树种的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

浅谈乡土树种的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摘要】立足海南岛丰富的珍贵乡土树种资源现状,对当前珍贵乡土树种在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进海南珍贵乡土树种资源保护及其发展现状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乡土树种;保护;发展现状0.前言海南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在热带乡土植物资源利用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在树种的栽培种植、开发利用,驯化和保护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建省以来,对珍贵乡土树种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日益重视。

1.乡土树种的发展现状1.1珍贵乡土树种资源越来越少,人工培育刚刚起步公元前110 年时,全岛原始森林覆盖率90%以上,至清朝道光年间只剩下50%。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原始林1200万亩, 50年代农垦开发又划出600万亩, 1957、1958年全岛大搞林区开发,致使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森林面积锐减。

目前全省森林面积约2500万亩, 森林覆盖率48. 87%,其中天然林面积863万亩,占35%。

由于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珍贵乡土树种日益减少,市场价值越来越高,近年来,我省各地开始重视营造珍贵乡土树种。

1.2苗圃不规范、面积小, 资金投入少我们对我省珍贵乡土树种重点区域( 五指山、尖峰岭、琼中、白沙、海口)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我省珍贵乡土树种苗圃数量少、规模小, 而且许多苗圃都是林区私人家庭作坊式的小苗圃,很不规范,资金投入少,种子来源不明,良种选育工作薄弱,苗木生产粗放,种苗质量没法保证。

就连我省最大的珍贵乡土树种苗圃基地省林科所云龙种苗基地( 国家林业局授予“2004 年全国特色种苗基地”)也因单位改制、经费“断奶”而无法维持生产。

由于没有专业的苗圃和专项经费,许多珍贵树种得不到开发和推广。

1.3具有发展前途、推广比较成功的珍贵乡土树种不多根据适地适树原则,我省适应推广种植的乡土树种很多,但近年来我们发现真正用于造林的乡土树种很少。

目前根据苗木销售行情与各市县造林现状来看,推广得比较成功、很有发展前途、公司经营体与农民群众很喜欢种植的珍贵乡土树种有花梨、沉香、黄桐、黄胆木等, 受绿化工程老板欢迎的树种有幌伞枫、重阳木、吊瓜、灯架、凤凰树、木棉、海南菜豆树、绿楠、毛丹等。

苏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

苏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

L i n y e y u a n y i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苏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禁止乱砍乱伐,加强对乡土树种的保护意识、引进培育新品种,形成树种多样性局面和科学种植,优化树种种植方式三条树种保护发展策略。

树种的种质资源是树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保证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同时也是为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木材的首要条件,所以了解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林业以及生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苏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目前我国苏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还存在许多问题,其现状可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点,人们对乡土树种的保护意识不强,乱砍乱伐现象依然存在。

经济利益带来的诱惑往往能使人不顾后果,政府禁止乱砍乱伐的同时又有着监管不力的问题,这就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使乡土树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同时人们的保护意识不强就造成了人们对树木的关注度不高,一些濒临灭绝的乡土树种,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最终不复存在。

第二点,为追求经济效益,苏南地区的乡土树种种植单一。

目前来看相关部门对树种多样化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为追求经济效益种植同一种树种,对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优良树种也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引进,这不利于树种多样性,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点,树种种植方式不科学,种植技术存在问题。

苏南地区的乡土树种往往都是零散生长,集中的树种种植较少,有些地区根本没有,对这些零散的乡土树种没有办法集中管理,这些树种就长期处于一个自然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当中,生长过程当中所需要的肥料和水分往往不充足,这就造成了乡土树种的生长缓慢,同时由于缺乏管理,对树枝和杂草的处理不及时,造成树木无法生长成为优质木材,影响乡土树种的经济效益。

"、苏南地区乡土树种保护发展对策(!)加强对乡土树种的保护意识和保护力度为保护苏南地区乡土树种首先应该加强对乡土树种的保护意识和保护力度,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完善法律法规。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摘要通过调查分析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乡土树种种植面积正逐年减少,个别树种有濒临灭绝的迹象,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豫南地区实际情况,对抢救、保护、发展这些具有经济、生态、社会、科研价值的优良乡土树种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对策;豫南地区豫南地区的信阳市辖8县2区,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俗称河南省的南大门。

其中师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新县、光山县、商城县为山区;固始县、潢川县为半山区半平原县;息县、淮滨县为平原县。

该地区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日照充足。

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丰富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

该区全年日照时数20 535.6 h,太阳辐射总量489.82 kJ/cm2;年平均降雨水量960 mm左右;全年平均气温25.6 ℃,无霜期210 d。

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适宜多种林木生长,因此豫南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种类繁多。

同时,润藏着丰富的、速生优良的乡土树种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主要的用材林树种乡土树种有榆树、苦楝、池杉、水杉、落羽杉、旱柳、枫杨、擦木、椿树、刺槐、构树、桑树、马尾松、油松、大官杨、加拿大杨、海棠树、榨树等;主要经济林乡土树种有板栗、银杏、油桐、油茶、黄连木、木瓜、奈子、乌桕、花椒、杜仲、杞柳、枣、李、梨、葡萄、杏、紫薇等;珍稀濒危树种有朴树、丝绵木、梓树、楸树、野蔷薇、榔榆。

涉及36科、64属。

根据现有资料表明,20世纪40—50年代,豫南地区发展林业,山区以杉木、檫木、马尾松、油桐、板栗等为主栽树种;平原农区以大官杨、加拿大杨、池杉、水杉、落羽杉、刺槐、苦楝、乌桕、马尾松、桑树、杞柳等为主栽树种。

其中杉木、檫木面积4 000 hm2;油桐、黄连木面积2 000 hm2;板栗面积2 100 hm2;池杉、落羽杉面积24 000 hm2;刺槐、榆树、楝树、乌桕、马尾松、桑树面积5 638 hm2;杞柳面积670 hm2。

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分布及保护现状与利用措施

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分布及保护现状与利用措施

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分布及保护现状与利用措施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地处大兴安岭、阿尔山和呼伦贝尔草原之间。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赤峰市拥有丰富的乡土树种资源,包括多种桦树、松树、杨树等树种,这些树种不仅为当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种资源,也为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不当利用,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对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分布及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利用措施,以期为当地乡土树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一、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分布赤峰市地势东高西低,气候温带季风型,年平均气温-2.4℃,年降水量38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57%。

这种气候条件适宜多种乡土树种的生长,因此赤峰市拥有较丰富的乡土树种资源。

主要的乡土树种有红松、华山松、油松、柞树、白桦、山杨、云杉等。

这些乡土树种分布于城市的公园、绿化带和郊区的森林中,为赤峰市的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赤峰市的乡土树种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城市的扩张和建设活动导致大量的土地开发和树木砍伐,这对当地乡土树种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乡土树种的数量和种群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些都表明赤峰市的乡土树种资源正面临着保护的紧迫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赤峰市的乡土树种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加强保护意识,提倡绿色生活。

政府和媒体可以加大对乡土树种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和企业对乡土树种资源的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减少对乡土树种资源的破坏。

2. 加强管理和监测,建立保护网路。

政府可以加强对城市绿化带和郊区森林的管理和监测力度,建立健全的乡土树种资源保护网络,确保乡土树种资源的持续生存和繁衍。

3. 积极推动植树造林,增加乡土树种资源的种植面积。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资助,鼓励居民和企业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增加乡土树种资源的种植面积,扩大乡土树种资源的规模和数量。

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分布及保护现状与利用措施

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分布及保护现状与利用措施

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分布及保护现状与利用措施赤峰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城市,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资源开发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赤峰市拥有丰富的乡土树种资源,包括樟子松、油松、白桦、落叶松等多种树种,这些树种不仅是赤峰市的重要经济资源,也是赤峰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长期的乱砍滥伐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面临严峻的保护现状。

本文将就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分布及保护现状与利用措施进行探讨。

一、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分布情况赤峰市位于辽河流域和阴山山脉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适宜种植多种乡土树种。

赤峰市境内主要分布着樟子松、油松、白桦、落叶松等树种。

樟子松是赤峰市的特产树种,主要分布在喀喇沁旗、宁城县和林西县等地;油松主要分布在克什克腾旗和宁城县等地;白桦主要分布在翁牛特旗和林西县等地;落叶松主要分布在克什克腾旗和巴林左旗等地。

这些乡土树种资源的分布呈现出多样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为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面临着严峻的保护现状。

由于长期的乱砍滥伐,部分地区的乡土树种资源严重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由于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赤峰市部分地区的乡土树种资源面临着生长环境恶化和生长速度减缓的问题。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保护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和挑战。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赤峰市的乡土树种资源,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要加强立法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乡土树种资源的保护体系,严格限制乱砍滥伐等破坏行为。

要加强科学研究,开展乡土树种资源的调查评估和监测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乡土树种资源保护的认识,增强社会各界参与乡土树种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加强管理保护,建立健全乡土树种资源的保护管理机构和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对乡土树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乡土树种亟待保护

乡土树种亟待保护

乡土树种亟待保护乡土树种是一个地区千百年来经过自然选择后留下的珍贵物种,是乡土文化的积累和环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在我市乡土树种主要有:垂柳、桑树、大叶女贞、水杉、枫杨、刺槐、冬青、楝树、泡桐、棠梨、银杏、枫杨、皂荚、枸树、皂角、朴树、栗树、枣、桃、李、杏等。

多年来,虽然我市加强了乡土树种的保护工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生存空间受排挤。

随着苗木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市许多地方原有的乡土树种多被意杨品种所取代,乡土树种生存繁育空间大幅度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生态系统脆弱,易引发大面积病虫害。

保护乡土树种,改善树种、林种结构已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迫切任务。

二是城区绿化利用低。

近年来,城区绿化投入越来越大,但更多关注绿化数量,栽种多是香樟、栾树及少量梧桐树,品种相对单一,大多数本土树种没有得到利用,导致昆虫不多,鸟类数量种类较少,人工绿化的生态系统质量不高。

三是肆意破坏难管理。

在湾子林改造、道路扩建、沟渠清挖中,大量黄连木、刺冬青、皂荚、朴树、刺槐、桑树、构树被无情砍伐、损毁和采挖贱卖。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盗伐、盗挖和违法低价收购乡土树种的现象日趋严重,干部群众看得见,管不住。

四是专项保护缺经费。

乡土树种大多分布在农村房前屋后、路旁、渠旁等,长期处于自然分布和生长状态,形不成一定的规模,无法获得天然林、经济林保护一样的资金支持。

由于缺乏专人保护,人为破坏乡土树种的行为非常严重,许多珍贵的乡土树种已濒临绝迹。

对此,我们建议:一是开展乡土树种繁育研究。

园林部门开展全市乡土树种资源调查,摸清乡土树种的种类、名称,树种分布、生长特点等,建立乡土植物数据资料库。

同时,联合林业部门、生物科研院所等,对乡土树种进行驯化和培育,选育出适应大规模生产、体现荆门特色的树种。

二是构建城区乡土树种生态景观带。

逐步在我市环城绿化带中使用多种类乡土树种,通过培育构建起城区“近自然森林”,提升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质量,让城市居民不仅能见到绿,还能听得到更多种类的鸟鸣,让城区树木成林,成为承载众多昆虫和鸟儿的“乐园”。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运用现状及推广措施分析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运用现状及推广措施分析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运用现状及推广措施分析乡土植物在当地的山地景观中随处可见,因此,它的成本很低,不用特别细心栽培,就能很好地存活生长。

而且乡土气息浓郁,作为园林绿化中的特色景观展示,它对周围的景观植物影响程度也会减小。

具有文化、生态、欣赏价值。

乡土植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它的特殊性使它本身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城市当地的文化氛围与品位。

另外,乡土植物长时间生存与一个环境稳定性强能很好地保持当地的水土不流失,调节局部气候,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功能,从而给当地带来环境效益。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乡土植物数量下降且树种单一乡土植物虽然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类品种都能应用到园林绿化中,一般情况下只能应用1~2种,特别是野生花卉很少推广应用,因此,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发展,人们品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和外来植物代替了乡土植物,乡土植物逐渐失去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人们为了追求快速绿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就重速生林忽视了长期的生态经济效益,造成了对乡土植物的忽视,生存空间、数量种类自然而然急速下降。

乡土植物苗源培植的缺乏乡土植物生长在山野,人们对它很熟悉,但对它的价值认识了解少,相关从事人员对它的重视度也不高,反而大量引进、推广外来新奇的植物品种。

对私营的园林绿化基地投入扶持少,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当地居民更不会从事乡土植物的养护培育,发展前景不好,导致乡土植物苗源的缺乏。

忽视乡土植物的规划设计原则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首先要先设计方案,对其合理科学的设计。

但我国缺乏园林设计规划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少一部分对其有所认识了解,且素养也不够高,往往迎合当地政府的安排需要或是单纯地一味满足大众审美,降低了乡土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应用水平,忽视了乡土植物规划的原则。

园林绿化重要的材料是草本类植物,种类丰富、美化景观,但实际情况是,作为其中一部分的乡土植物却被无情地忽视。

谈乡土树种的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

谈乡土树种的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

【摘要】:本文将对当前乡土树种保护与利用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推动乡土树种资源保护与发展状况的措施。

【关键字】:乡土树种;保护;发展状况1、乡土树种发展状况1.1珍贵乡土资源较少,人工的培育成果有效。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珍贵乡土积越来越少,尤其是我国实行的全岛建设林区,这导致了森林资源被严重的破坏,森林的面积逐渐减少。

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与面积减少,这导致了珍贵的乡土资源受到严重的影响,市场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高,虽然相关人员开始研究珍贵乡土的培育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与专业的知识,导致培育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效果。

1.2苗圃不规范,投入资金少。

我国对于珍贵的乡土树种区域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发现苗圃的数量较少、规模小,并且很多的乡土苗圃都是家庭形式的,技术不规范投入资金少,并且无法保证种子的来源,这使得苗木生产粗放,无法完全保证种苗的质量。

由于缺乏大量的专业的苗圃,使得许多的珍贵树种得不到推广与开发。

1.3开发具备前途适合推广的珍贵树种。

相关部门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土质推广适合本地域的树种,虽然推广使用的乡土树种较多,但是真正使用在造林的乡土树种却严重缺乏。

目前,根据苗木的销售情况与造林的状况来看,具备发展前途、推广成功的珍贵树种有花梨、黄胆木等,受到绿化工程的树种有吊瓜、凤凰树等。

1.4珍贵乡土树种的发展速度较慢,并且各县市的造林面积较小。

近年来,我国虽然大力推广浆纸林与速生的产林,主要使用桉树、木麻黄等外来的树种,对于珍贵的乡土树种使用较少,也没有大力的推广。

由于政府部门对于乡土树种的引导力度不到位,很多的速生的珍贵乡土树种无法得到迅速的发展与推广,由此导致了很多的珍贵乡土树种得不到大面积的种植与培育,苗圃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1.5珍贵乡土树种造林技术较为落后,树种的结构过于单一。

在国家的推广下,各个部门开始重视珍贵乡土树种的发展,农民也开始种植树种,尤其是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之后,很多的农民都开始关注珍贵的乡土树种,但是由于造林技术的落后,使得树种的种植技术得不到合理的科学的规划,甚至一些地方种植的树种类型严重的违背了当地的生态情况,这导致了造林的保存率低并且无法保证树种的成活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乡土树种的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摘要】立足海南岛丰富的珍贵乡土树种资源现状,对当前珍贵乡土树种在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进海南珍贵乡土树种资源保护及其发展现状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乡土树种;保护;发展现状
0.前言
海南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在热带乡土植物资源利用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在树种的栽培种植、开发利用,驯化和保护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建省以来,对珍贵乡土树种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日益重视。

1.乡土树种的发展现状
1.1珍贵乡土树种资源越来越少,人工培育刚刚起步
公元前110 年时,全岛原始森林覆盖率90%以上,至清朝道光年间只剩下50%。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原始林1200万亩, 50年代农垦开发又划出600万亩, 1957、1958年全岛大搞林区开发,致使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森林面积锐减。

目前全省森林面积约2500万亩, 森林覆盖率48. 87%,其中天然林面积863万亩,占35%。

由于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珍贵乡土树种日益减少,市场价值越来越高,近年来,我省各地开始重视营造珍贵乡土树种。

1.2苗圃不规范、面积小, 资金投入少
我们对我省珍贵乡土树种重点区域( 五指山、尖峰岭、琼中、
白沙、海口)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我省珍贵乡土树种苗圃数量少、规模小, 而且许多苗圃都是林区私人家庭作坊式的小苗圃,很不规范,资金投入少,种子来源不明,良种选育工作薄弱,苗木生产粗放,种
苗质量没法保证。

就连我省最大的珍贵乡土树种苗圃基地省林科所云龙种苗基地( 国家林业局授予“2004 年全国特色种苗基地”)也因单位改制、经费“断奶”而无法维持生产。

由于没有专业的苗圃和专项经费,许多珍贵树种得不到开发和推广。

1.3具有发展前途、推广比较成功的珍贵乡土树种不多
根据适地适树原则,我省适应推广种植的乡土树种很多,但近年来我们发现真正用于造林的乡土树种很少。

目前根据苗木销售行情与各市县造林现状来看,推广得比较成功、很有发展前途、公司经营体与农民群众很喜欢种植的珍贵乡土树种有花梨、沉香、黄桐、黄胆木等, 受绿化工程老板欢迎的树种有幌伞枫、重阳木、吊瓜、灯架、凤凰树、木棉、海南菜豆树、绿楠、毛丹等。

1.4珍贵乡土树种发展速度缓慢,各市县造林面积少
近几年来,我省大力发展浆纸林与速生丰产林,主要树种是桉树、马占相思、木麻黄、加勒比松等外来树种,对我省的珍贵乡土树种投入少,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引导不到位,许多珍贵的,速生的、优良的乡土树种得不到迅速发展。

2003 年全省种植珍贵乡土树种17534 亩, 仅占全省年度完成造林115 万亩的1.52% ,各市、县的珍贵乡土树种造林面积少。

1.5珍贵乡土树种造林技术落后、树种结构单一
目前,各市县、各部门虽然已逐渐重视珍贵乡土树种的发展,农民也兴起种植珍贵乡土树种的热潮,特别是前几年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 许多农民都种植了不少珍贵乡土树种,但总的来讲,造林技
术落后, 没有好的规划设计,有些地方甚至违背了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有些部门、公司、农民只种不管,结果是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

另外, 造林树种结构单一,几乎是以纯林为主,很少有混交林,在造林树种配置上没有充分考虑物种之间的互生、共生的特性,仍然按照外来速生树种的模式发展纯林,这对我省珍贵乡土树种的发展很不利。

2.制约我省珍贵乡土树种发展的因素
目前制约我省珍贵乡土树种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2.1苗圃不规范, 苗木质量不可靠
目前我省珍贵乡土树种苗圃很不规范,几乎都是私人小苗圃,没有专业的科技队伍与标准的种苗繁育规程,良种选育工作薄弱,苗
木生产粗放,种苗质量没法保证。

这些苗木上山造林后就会出现死苗和苗木分化很厉害的现象,这样就影响了今后林分的质量和群众造林的积极性,用这样的苗木造林,群众很不放心。

2.2采种难度大
珍贵乡土树种母树林建立不完整,大林区又缺乏专业的采种队伍, 很多珍贵树种的种子采不到,没办法育苗,极大程度地制约了
我省珍贵乡土树种的发展。

2.3林木采伐手续繁琐
在调研过程中,农民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树种了,以后能不能砍, 尤其是花梨、沉香、坡垒等保护树种,很多农民想种但又不敢种。

主要原因是我省林木砍伐手续太过于繁琐,农民担心树种了,以后
政府不给砍,或者是很难拿到采伐证。

这就影响了农民种植珍贵乡土树种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我省珍贵乡土树种的发展。

2.4资金投入少
政府引导力度不够近几年来,我省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纸浆林,对珍贵乡土树种的开发和推广力度不够,在珍贵乡土树种的研究、种植方面资金投入少,而且对农民的引导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农
民和造林专业户对许多珍贵乡土树种都不认识,更谈不上发展了。

2.5珍贵乡土树种种植周期长,经营主体缺少发展动力和能力
相对我省目前推广的外来速生树种而言,珍贵乡土树种种植周
期长,占用土地时间长,资金回收困难,农民急功近利,都不太愿意
种植珍贵乡土树种,这也是制约我省珍贵乡土树种发展的因素之一。

3.存在的问题
海南在热带乡土树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拥有极为丰富的热带珍贵树种资源相比是极不相称的,仍
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3.1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薄,野生珍贵树种资源屡遭盗砍滥挖和过度浪费
自1994 年开始, 海南已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并实施天然林保
护工作和开展生态省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大规模的乱砍滥伐行为已极少发生。

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较为贫困,加之缺乏法律意识和野生资源保护的意识, 当地群众和非法经营者为追求短期利益而乱
砍滥伐、乱采滥挖珍贵树种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些珍贵的、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林木、经济林木和药用树种已濒于枯竭。

最为突出的是降香黄檀、坡垒、油丹和野荔枝。

除保护区外, 各地的珍贵用材树种的大径材母树非常稀少。

另一方面, 综合利用深加工不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单一以及合理的利用方式也是造成野生珍贵树种
资源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主伐和抚育采伐中普遍存在“采大留小”、“采好留坏”等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 对海南粗榧剔剥其活树皮, 对白木香(又称土沉香)破坏树身“积油成格(香)”等不科学的利用方式, 导致珍贵资源过度浪费和锐减。

3.2法律法规不完善, 产业政策相对滞后
国家和地方现有的立法中,有关珍贵树种保护的规定多, 有关
珍贵树种恢复、发展及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规定较少或空白。

一是客观上存在企业种植经营珍贵乡土树种有法难依和无法可依,亟待政府出台珍贵乡土树种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如: 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珍贵林木的采集、砍伐以及科研用途,都要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对公益林和商品林的珍贵树种的管理实行一刀切, 既不利于公益林的保育和商品林的开发,也不利于调动社会自主发展人工珍贵树种用材林的积极性。

二是新修订的刑法! 对盗伐林木罪适用的法定最高刑过轻,特别是盗伐滥伐森林犯罪中
数量巨大危害特别严重的案件,不能起到有效地惩罚和威吓盗伐林木行为的作用,这也是导致盗砍滥伐案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地方性立法和相关管理办法没有突出特色,不能结合海南森林资源实际情况。

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省政府尚未出台专门的珍贵乡土树种保护和发展的扶持政策。

4.加强乡土树种的保护措施
4.1加强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既能有利于有效保护珍贵乡土树种野生种群的数量和合理的资源总量,又能更好地保护其遗传多样性和优良遗传基因。

要建立原地保护区或保护地,有计划地开展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使之成为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研究的永久性基地;加强山区的扶贫工作, 通过扶持项目的办法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并拨出专项资金对重点保护树种进行监管。

4.2充分发挥已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
将各级自然保护区中分布的珍贵乡土树种的野生种群有效保护起来,划定禁伐区并加强管理; 除自然保护区外,零星分布的珍贵树种和古树名木,由当地划定保护点予以保护和管理,严禁采伐;以珍贵乡土树种的母树林和采种基地作为主要的原地保育区域,以现有珍贵树种良种基地为基础,重点支持建设好几个大型的种质资源基因库。

4.3提高社会法律意识, 强化资源保护管理
在保证木材经营权和受益权的前提下,增强自然保护意识,动员
当地群众参与现有野生树种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不断加大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盗挖、非法移栽、收购倒卖等破坏野生珍贵树种资源的违法活动,逐渐建立保护珍贵资源的长效机制,严惩收购转手倒卖重
点保护树种资源的非法经营者,严肃处理和加强教育犯案的群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