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合集下载

港口岸线资源利用及产权式管理浅议

港口岸线资源利用及产权式管理浅议

港口岸线资源利用及产权式管理浅议发布时间:2022-01-04T06:49:54.72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3期作者:张岳[导读] 其价值是水域条件和陆域状况综合的结果,并通过岸线价值的形成得以反映体现。

国能(天津)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 300452摘要:口岸线具有“稀缺性”的天然禀赋,它是港口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

然而,大多数岸线的使用者仅把岸线当成无需成本的“免费”资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港口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港口发展的必然和需要。

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港口岸线资源的概念、特点,在分析了港口岸线资源利用及产权管理现状、意义和实行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港口岸线资源利用及产权式管理的形式、方法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港口岸线;资源利用;产权式管理前言港口作为重要的水运基础设施,是各种运输方式集疏运的中转站及综合枢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规范建设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交通物流的流畅和效率。

就一个港口城市而言,可供建设港口的岸线资源极其有限,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港口岸线是由一定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具有陆域和水域一体性特征,主要直接或间接用于或规划用于港口码头或相关设施建设。

其价值是水域条件和陆域状况综合的结果,并通过岸线价值的形成得以反映体现。

1、港口岸线资源的特点港口岸线资源是港口建设所必备首要的基础性条件,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是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更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

一般而言资源性资产都是天然形成的,自然物在开发利用前,人类没有向它投入劳动,所以它没有价值,但它是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它的价值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劳动价值,而是资源所有权经济权益的体现。

岸线资源具有资源形成价值所具备的全部要素:一是稀缺性;二是有使用价值;三是具有有效需求的支撑。

其价值包含:自然性价值,源于岸线是自然形成的自然物及其自身的稀缺性、有限性;资本性价值,即人类在岸线资源上投入的劳动。

三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三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三门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三政发…2009‟28号《三门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已经评审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六月三日三门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1 —三门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二○○九年四月— 2 —目录一、规划总论 (5)(一)规划背景 (5)(二)规划的重要意义 (6)(三)规划依据 (8)(四)规划范围及期限 (10)二、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条件 (10)(一)基本概况 (10)(二)建设有利条件 (11)(三)农业主导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14)(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6)三、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17)(一)指导思想 (17)(二)基本原则 (18)(三)总体思路 (19)(四)基本要求 (20)(五)发展目标 (22)四、现代农业功能分区与区域发展 (25)(一)东部沿海蓝色渔业区 (26)(二)中部平原高效农业区 (27)(三)西部山区绿色生态农业区 (28)五、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9)(一)重点发展主导优势产业 (29)(二)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业 (39)(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业 (40)六、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42)— 3 —(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42)(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43)(三)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 (45)(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46)(五)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48)(六)农业防灾减灾体系 (49)(七)社会化服务体系 (50)(八)动植物病害防控体系 (51)七、着力推进现代农业重点工程 (52)(一)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 (52)(二)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52)(三)农业产业化建设工程 (53)(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53)(五)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工程 (53)(六)现代农业产业配套工程 (53)八、强化现代农业政策与保障措施 (59)(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现代农业顺利实施 (59)(二)建立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长效机制,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61)(三)加快农业机制与体制创新,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63)(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现代农业建设夯实基础 (66)(五)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9)— 4 —一、规划总论(一)规划背景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更为发达的一个农业新阶段,它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确保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技术装备为支撑,广泛运用现代生产工具,推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采用现代化管理,是由多元化和多功能产业形态构成的产业体系。

港口岸线审批情况汇报

港口岸线审批情况汇报

港口岸线审批情况汇报
港口岸线审批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我们港口岸线的审批情况进行了汇报,以下是我对港口岸线审批情况的总结:
第一,目前我港口的岸线审批工作进展顺利,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

我们已经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和协调,确保了审批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二,岸线审批工作主要涉及土地使用、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

我们认真贯彻了各项政策法规,保证了审批工作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第三,目前,我港口的岸线审批工作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调研、勘查、测量等。

同时,我们也正在进行土地手续和建设规划的申请,并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的初步工作。

第四,岸线审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和规划调整的问题。

我们已经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寻找解决的办法,并争取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第五,为了加快审批进度,我们也积极探索了线上审批的方式,并与相关部门合作,推行了电子审批系统,有效提高了审批的效率和透明度。

第六,目前,我港口的岸线审批工作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积极协调各方面资源,加快了审批进程。

总的来说,港口岸线审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各项工作均在按照计划进行。

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尽快完成岸线审批工作。

同时,我们也将密切关注相关政策法规的更新和调整,及时调整工作方向,确保审批工作的顺利进行。

谢谢!。

关于进一步推动港口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动港口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动港口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指导意见港口岸线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稀缺性资源。

经过多年建设,我省港口岸线资源尤其是沿江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强度总体较高,但部分地区资源利用效率和岸线集约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号),全面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港口岸线管理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发〔2021〕132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严格管控长江干线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的通知》(交办规划〔2019〕62号)要求,进一步盘活存量港口岸线资源,切实提升集约化利用水平,更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港口岸线资源整合,“腾笼换凤”,推动港口岸线资源高效整合、集约利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港口岸线资源整合(一)整合效益低下的港口岸线。

坚持集约高效利用的导向,以单位岸线吞吐量、税收,以及碳排放、开发强度、社会效益等为重点,修订完善港口公共码头岸线、产业项目岸线利用监管指标。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对达不到所在区域岸线利用监管指标且限期整改不达标的港口岸线利用项目,采取易地搬迁、资产重组、进场交易、协议转让、资产置换等方式进行整合。

对于产业链、供应链或地方发展有特殊作用或贡献的项目可按“一事一议”原则单独研究。

鼓励自身货源不足的产业项目配套码头向社会开放服务。

(二)整合开发方式粗放的港口岸线。

加强对规模小、分布散、深水浅用、多占少用、优线劣用的港口岸线进行整合,推动同货类公用港口岸线集中布局。

坚持从严控制、整合功能的原则,合理布置非生产性码头港口岸线,归并零散的各类公务码头。

变更岸线用途的请示

变更岸线用途的请示

变更岸线用途的请示尊敬的领导:根据最新的规划要求和实际需要,我们在此向您请示关于变更岸线用途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岸线资源的利用价值,提高港口的综合性能和运输效率,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现有的岸线用途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变更岸线用途的意义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益。

如今,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发展趋势各不相同,与之相应的,对于岸线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重新规划岸线用途,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需求,提高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变更岸线用途能够更好地满足港口业务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港口的货运业务愈发繁忙。

但是,现有的岸线用途可能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货物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通过变更岸线用途,我们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货物和船舶合理分配在不同的岸线上,提高货运效率,减少港口拥堵和滞航的问题。

其次,变更岸线用途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们深入分析了当前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发现某些岸线资源并未充分发挥其潜力。

通过重新规划岸线用途,我们可以将更多的资源配置给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

例如,可以优先配置给高科技产业或者环境友好型产业,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再次,变更岸线用途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

在过去的发展中,岸线资源的利用主要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变更岸线用途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将一些岸线用于建设生态保护区或者沿海湿地公园,以保护珍稀物种和物候资源。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使岸线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最后,变更岸线用途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们面临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新格局,港口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通过变更岸线用途,可以与周边城市和区域的规划紧密结合,实现资源的协同利用和优势互补。

这有助于提高港口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亳州 港口岸线利用效能指标

亳州 港口岸线利用效能指标

亳州港口岸线利用效能指标摘要:一、引言二、亳州港口简介1.地理位置2.港口规模三、港口岸线利用效能指标1.定义与意义2.计算方法3.亳州港口岸线利用效能指标分析3.1 岸线资源利用率3.2 吞吐量与泊位数比值3.3 泊位数与岸线长度比值四、亳州港口岸线利用存在问题1.岸线资源浪费2.吞吐量与泊位数不匹配3.港口设施老化五、优化亳州港口岸线利用的建议1.提高岸线资源利用率2.调整吞吐量与泊位数比例3.加强港口设施更新与维护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港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亳州港口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其岸线利用效能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亳州港口岸线利用效能指标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建议。

二、亳州港口简介亳州港口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便捷的地理位置和较大的港口规模。

港口濒临东海,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为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港口岸线利用效能指标港口岸线利用效能指标是衡量港口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包括岸线资源利用率、吞吐量与泊位数比值、泊位数与岸线长度比值等。

1.定义与意义岸线资源利用率:反映港口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利用的岸线资源与总岸线资源的比例。

吞吐量与泊位数比值:衡量港口泊位工作效率的指标,反映港口在一定时期内的吞吐量与泊位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泊位数与岸线长度比值:反映港口在一定时期内泊位数与岸线资源的比例关系。

2.计算方法岸线资源利用率= 实际利用岸线长度/ 总岸线长度吞吐量与泊位数比值= 吞吐量/ 泊位数泊位数与岸线长度比值= 泊位数/ 岸线长度3.亳州港口岸线利用效能指标分析根据相关数据计算,亳州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率、吞吐量与泊位数比值以及泊位数与岸线长度比值均未达到理想水平,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四、亳州港口岸线利用存在问题1.岸线资源浪费:部分岸线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导致港口整体效率不高。

2.吞吐量与泊位数不匹配:港口吞吐量与泊位数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协调,影响港口运行效率。

三门湾次经济圈建设情况

三门湾次经济圈建设情况

三门湾次经济圈建设情况三门湾系三门、宁海、象山三县合围而成,是一个特征和优势都很明显的地理单元,历史上曾因“十九世纪末意大利租借被拒”和“民国时三次动议开发未果”而备受瞩目,但潮来潮去,因三门湾处于两市三县之间,而长期被忽视。

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县在深入调研、广征民意的基础上,跳出三门看三门,跳出三门谋发展,适时应势地提出了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的战略思路,开创了三门从闭塞走向开放、从山谷经济迈入滨海时代的新征程。

目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台州市委也提出沿海开发主战略,对于条件优越、潜力无限的三门湾来说,正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为什么提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三门之所以提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1、资源共有。

三门湾区域集中了三门、宁海、象山三地的主要发展腹地、港口岸线和围垦资源。

在土地资源方面,目前,整个三门湾区域已围滩涂面积约167平方公里。

宁海5.38万亩的下洋涂围垦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5.64万亩的双盘三山涂将于今年动工,已完成围垦的三门晏站涂已经按一个高品位的滨海新城着手建设。

在港岸资源方面,据初步规划,这一区域可以建设多个3.5万吨以上的码头,并有可能达到8万吨甚至10万吨的规模。

这些都可以说是三门、宁海、象山三地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能突破行政区域的制约,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臵,最大限度地提升三地的竞争力。

2、人文同源。

三门湾区域的三门、宁海、象山三县,历史上行政区划分分并并胶合在一起,三门湾地区历史上曾为宁海一县所辖,象山、三门均从宁海分出,历史上同根同源,话相近习相同,而宁海在古时属于台州府,所以鲁迅笔下“台州式的硬气”的典型人物方孝儒、柔石实际又都是宁海人。

直到了1962年,才基本形成了现在这种两市三县分治的行政格局。

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和多方治理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但是也造就了强烈的区域认同心理。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15号——江苏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15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15号——江苏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15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15号——江苏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15号《江苏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9月1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1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

省长:吴政隆2017年9月7日江苏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港口岸线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港口岸线,提高港口岸线利用的综合效益,保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江苏省港口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港口岸线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港口岸线,是指港口总体规划范围内的岸线,包括维持港口设施正常运营所需的相关水域与陆域。

本办法所称港口总体规划,是指依法经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港口总体规划。

第三条港口岸线的利用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节约高效的原则。

港口岸线应当优先用于专业化公用码头建设。

第四条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的港口岸线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县港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港口岸线管理工作。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市县港口管理部门统称港口管理部门。

发展改革、海洋与渔业、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水利、环境保护、海事、航道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港口岸线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港口岸线的范围、功能等由港口总体规划确定。

需要调整的,应当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订港口总体规划。

对港区内需要同时占用土地、港口岸线和水域的港口设施项目,市县港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水利、海事、航道部门,根据设施的性质和功能,明确其所需占用的土地、港口岸线、水域的配置要求及其使用期限、期限届满后设施的处理等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门县港口岸线利用规划目录前言 (2)一、开发背景与利用现状 (3)(一)开发背景 (3)(二)资源条件 (6)(三)利用现状 (9)(四)存在问题 (10)二、总体思路和岸线布局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开发原则 (12)(三)发展目标 (13)(四)岸线布局 (14)三、产业发展导向 (26)(一)产业选择原则 (26)(二)产业发展重点 (27)(三)产业开发策略 (30)四、产业空间布局 (31)(一)总体布局 (31)(二)船舶修造业布局 (31)(三)港口公共码头布局 (32)(四)石化产业布局 (32)(五)电力工业布局 (33)(六)游艇旅游业布局 (33)(七)其他临港区块布局 (33)(八)渔业开发布局 (33)五、保障措施与建议 (34)(一)合理开发岸线,加强岸线管理 (34)(二)加快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功能 (34)(三)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配套能力 (35)(四)注重企业创新,集聚用好人才 (35)(五)加强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 (35)(六)注重安全保障,生产生活分离 (36)三门县港口岸线利用规划前言三门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濒临三门湾,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有海游港、健跳港和浦坝港等港湾,滩涂资源丰富,岛屿星罗棋布。

三门共有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314.7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165公里。

本规划涉及岸线长157.9公里,其中大陆岸线119.0公里(其余38.9公里为蛇蟠、扩塘山等10个规划所涉岛屿的岸线)。

未规划的大陆岸线有以下四部分构成:一是水岙门大桥到海游大桥的7公里岸线;二是旗门港大周涂上游的5公里岸线;三是蛇蟠岛西北侧的9公里岸线;四是规划对列入2020年前围垦规划的滩涂做了拉直处理(减少了约30公里岸线)。

全县共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22个,岛礁面积28.3平方公里;已围涂面积达76平方公里,形成了猫头洋、健跳港、蛇蟠洋、海游港和旗门港等围垦区;理论基准面以上的滩涂面积达140.0平方公里,是三门县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十一五”时期,是三门县经济社会发展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跨越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从“山谷”经济时代向“滨海”经济时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为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三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三门沿海港湾、岸线、滩涂资源优势,实施“三港三城”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实现港口岸线资源的集约开发和高效利用,特编制三门县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规划地域范围为三门县沿海自滨海新城至沿海工业城(含洞港小区)的所有岸线及相关依托的陆域,以及主要海岛。

规划以《三门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三门县土地利用规划》、《三门县域总体规划》(报批稿)、《三门县海洋功能区划》、《三门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报批稿)、《台州港总体规划》等为依据,规划近期至2012年,远期至2020年,以近期为规划重点。

本规划以三门县沿海及海岛二、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区块布局为重点。

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的背景,重点结合三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围绕沿海港口岸线、滩涂等资源条件,在分析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规划期内三门县港口岸线利用的思路和目标,明确沿海重点区块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及相应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并提出保障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和建议。

通过编制本规划,统一思想,理清三门县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明确产业的空间布局,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指导新一轮的开发建设。

一、开发背景与利用现状(一)开发背景1、浙江积极而有选择的发展新型滨海临港产业近年来,浙江产业结构从纺织服装、日用小商品等轻工业向石化、钢铁、能源、汽车等滨海临港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这既是浙江利用优良的港口岸线资源和位于长三角的优越区位条件,加快产业链向上游延伸,提高行业整体获利能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浙江产业发展、资本与技术以及企业家资源等积累到一定阶段,厚积薄发,在产业领域、层次、规模等方面突破发展,抢占战略性产业价值链有利位置,争取掌握市场话语权的生动表现;也与国际制造业转移从轻加工行业转向重化行业乃至高技术产业某些环节的大趋势相一致。

为此,《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要“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建设大乙烯、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等大型石化以及板材类优质钢冶炼和深加工项目,积极发展大型船舶和特色船舶修造产业”。

相关专项规划和战略研究进一步明确,浙江要积极而有重点发展新型滨海临港重化工业。

强调“新型”,就是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广泛采用现代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改造升级重化工业,尤其是成长性更强、物耗更节约、环境影响更小、附加值更高的高加工度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强调“积极”,是因为发展新型临港重化工业,对浙江既有长远战略意义,又显得非常迫切,须采取积极进取态度,抢抓机遇;强调“有重点”,就是要立足于我省下游产业发展需要和港口、基础设施、水资源等条件,充分考虑沿海省市滨海临港重化工业竞争态势,增强统一规划,强化产业链整体效应,严谨而精准地选择行业门类、产品种类、布局空间和合作主体,重点倾斜,重力出击,务求实效。

对三门来说,充分利用其较好的区位、岸线、滩涂等资源,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而有选择的发展新型滨海临港产业,既是对全省产业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三门自身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要求。

2、宁波-舟山滨海临港产业群发展加快伴随宁波-舟山港的快速发展,以及宁波城市服务功能的快速增强,宁波-舟山地区已成为浙江临港重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已在全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其中,随着镇海大乙烯工程的开工建设和台塑石化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宁波石化已与上海金山石化、南京石化等一道,初步构成了具有世界级规模的长三角石化基地群。

随着杭钢宁波项目的投产和宝新不锈钢四期项目等的建设,宁波已成为我国新兴的重要钢铁基地;随着中远船务六横修造船基地、日本常石集团秀山修造船基地等项目的实施,浙江船舶工业的层次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宁波-舟山地区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燃煤电力基地,纸浆造纸基地、经济型汽车基地。

同时,伴随石化、钢铁、电力等重化工业发展,工业汽轮机、空分设备、铸造机械、环保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生产,得到积极发展,宁波正加快成为我国装备工业基地。

三门县行政管辖虽属于台州市,但毗邻宁波、舟山,为宁波都市经济圈外围辐射圈。

特别是随着甬台温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积极建设,以及宁波-舟山临港重化产业群辐射能力的逐步加强、宁波-舟山港加快发展带来的相关配套产业兴起,三门县作为台州融入宁波、接轨长三角的桥头堡,利用其良好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发挥宁波等先进市县区域发展带动作用,在较高起点上,积极发展滨海临港产业,并主动与宁波-舟山临港产业群衔接融合,分享其信息、科技、人才、市场等要素,合理分工,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将有效加快三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

3、三门产业升级壮大亟待新的突破口近年来三门制造业发展较快,总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大关,初步形成了橡胶制品、机电、工艺品、医化等支柱产业。

但总体来说,全县制造业基础还较薄弱,产业层次、产品档次较低,“散、小、乱”现象较突出。

特别是工艺品、橡胶制品等,行业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拓展空间有限;医化行业分散布点,污染较为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发展空间受限;机电行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及企业引进,主导产品特色明显,但也面临着中低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而企业大多缺乏研发和产品结构升级能力的困境。

至于其它产业,如生态农业、海洋渔业、休闲旅游业等,规模较小,难以担负其全县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的重任。

加快三门经济发展,特别是跨越式发展,争取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而不是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日益被边缘化,亟待需要新的突破口,特别是需培育发展一批能够支撑三门经济“脱胎换骨”的新主导产业。

充分利用港口岸线、滩涂海岛等资源,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完善配套产业,无疑是全县现实而关键性的战略选择。

(二)资源条件1、岸线航道资源较为优质三门岸线资源丰富,境内岸线长314.7公里。

港湾绵长曲折,嵌深内陆,状似佛手,自北而南有清溪、珠游溪、亭旁溪、头岙港、园里溪、白溪、花桥溪、山场溪等八条溪流分别注入旗门港、海游港、健跳港、浦坝港、洞港,形成较好的港湾、岸线和锚地。

三门县航道资源主要有四条。

一是蛇蟠航道。

介于大陆岸滩与蛇蟠岛之间,呈东西走向,长约11公里,最窄处1.5公里,水深4.5~10米,可通航8千吨级以下船舶。

二是猫头航道。

位于三门湾南侧,由田湾岛和下万山岛与满山航道相隔,其北端接蛇蟠水道,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9.5公里,宽3公里,水深5米以上,可通航1万吨级以下船舶,是出入海游港、正屿港、旗门港、沥洋港和胡陈港的主航线。

三是满山航道。

西北侧为五屿门岛,西南侧为田湾岛和下万山岛等岛屿,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9公里左右,宽约2.7公里,可通航5千吨级以下船舶。

四是健跳航道。

位于健跳港,是米筛门、长杓门和狗头门航道的统称,其中米筛门航道和长杓门航道均位于健跳港口,分别呈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长约1公里;狗头门航道位于健跳港口门外,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3公里,可通航3.5~5万吨级船舶,是贯通健跳与三门湾的咽喉要道。

根据《三门县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研究,各航道及其对应港区通航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三门县航道资源情况表表2:三门县各港址乘潮水位与航道通航情况表2、滩涂海岛资源相对丰富三门沿海海湾曲折,滩涂广阔,多为淤泥质,可按相关规划依法围垦,发展重化工业。

自北而南有正屿涂、高泥堍涂、洋市涂、后坑涂、牛山涂、从岙涂、大域涂、山后涂等。

其中围垦价值高、工程施工条件较好的有:晏站涂,面积约19000亩;六敖北边涂,约2000亩;猫头核电区块,约3000亩;高泥堍涂,约6840亩;下沙塘,约1200亩;龙山涂,约2740亩;洋市涂,约5500亩;健跳塘,约3000亩;岙口塘,首期开发区块2740亩;后坑涂,约1200亩;渔西涂,约7500亩;丛岙涂,约7000亩;总计61720亩,即41.14平方公里。

根据相关围垦规划,近期可围垦面积约为28300亩,即18.9平方公里(见表3)。

表3:三门县近期滩涂围垦规划此外,三门湾境内岛屿星罗棋布,有蛇蟠岛、三门岛、五子岛、龙山岛、扩山塘岛等大小岛屿122个,岛礁面积28.3平方公里。

其中,三门岛、五子岛生态价值重要,需加强保护;龙山岛深水岸线资源丰富,且离大陆岸线较近,将重点开发;蛇蟠岛既有风景旅游资源,又有一定岸线资源,需综合开发。

(三)利用现状1、港口开发建设已有一定基础目前,三门港口开发主要集中于健跳港区,现有客、货、渔、油码头7座,其中5000吨级多用途平战码头1座,其余码头最大靠泊能力为1000吨级,另有5000吨级船厂舾装码头一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