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语习得中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式
试论二语习得中的学习动机

试论二语习得中的学习动机Try to talk about learning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摘要】学习动机是影响二语习得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积极的动机可使学习者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和天赋。
同时,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上所取得的效果有助于维持和强化现有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更有成效,从而形成外语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本文分析了二语习得中学习动机的类别,并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希望能对第二语言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abstract 】learning mo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ositive motivation can make learners to maximize its potential and tal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 learners have 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elps to maintain and strengthen the existing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make learning more effective, so as to form the virtuous circle on the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tegoryof learning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uts forward a method to inspir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hope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关键词】二语习得;学习动机理论;英语教学【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of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English teaching一、引言One, the introduction学习动机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第二语言习得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语学习动机模式第二语言习得

二语学习动机模式与第二语言习得摘要:学习者差异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动机是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本文回顾了几种主要的动机模式,并基于这些理论模式提出了几点如何激发和保持英语学习动机的建议。
关键词:二语习得学习动机动机模式1.引言二语习得研究向着多元化、多层次、多侧面的方向发展。
其中,个体差异及其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重视。
动机是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影响语言学习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
2.语言学习动机模式学习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唤醒状态,促使学习者一段时间内付出努力以达成一系列既定目标。
一些学者试图建立动机模式,以尽可能对动机进行全面研究,二语习得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2.1 社会教育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后,gardner & lambert创立了二语学习动机理论,他们提出了动机的社会教育模式。
gardner 认为动机是语言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动机包括努力程度、学习意愿和积极的态度,可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行动机。
融入型动机反映了学习者对使用目标语的群体及其文化有着极大的兴趣,并希望自己能融入该群体及文化。
工具型动机范反映的是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给学习者带来的实际价值和利益。
社会教育模式包括二语习得过程的四个方面:社会环境、个体差异变量、语言学习环境和学习结果。
在此模式中动机被视为语言学习中付出的努力和愿望以及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态度。
2.2学习动机过程模式dornyei 是把动机过程研究引入二语习得领域的领路人,他认为,二语动机研究中许多争论和分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时间角度重视不够,二语学习动机研究应当和具体的学习行为和过程相结合,由此,他和otto(1998)构建了基于动机和时间关系的学习动机过程模式。
这一模式最初包括3个层面,即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环境层面。
dornyei首先将动机和具体的学习环境相结合,而且融入了认知心理学的价值观、信念等因素,提出了动机模式三层次说,后来又将这个动机三层次说完善为三的阶段:包括前行动、行动和后行动三个阶段。
论二语习得理论中响动机的各因素.doc

论二语习得理论中响动机的各因素作者:宁晓洁来源:《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01期摘要:学习动机是影响二语习得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动机是由不同的变量所组成,而这些变量对学习动机的变化也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拟讨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的变化受哪些因素以及如何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探索出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关键词:外语学习学习动机动机因素1 引言在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它受到众多研究者和教育者的关注。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始于Gardner和Lambert。
他们自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学习动机经典模式,并且编制了用来测量语言学习态度和动机的标准化工具AMTB(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
他们的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成为此后三四十年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主导模式和研究典范。
但自从80年代末以来,Gardner等人的研究受到了挑战,这期间,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进入了一个多元化时代。
动机研究不再局限于社会环境对学习动机影响的角度,而更多的是基于学校和课堂教育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至此,动机研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成为一个研究的焦点。
动机包括人类行为的努力方向和强度两个方面,而二语学习动机不仅包括学习语言的愿望,还包括为此付出努力并坚持不懈。
为了确定影响动机强度的各个因素,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动机理论框架。
其中,学习者的目标设置、效价、自我效能、归因以及教师的反馈和权威类型已在理论和实证上被确立为影响二语学习的重要动机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教师应当重视这些动机因素对动机行为的影响,从而提出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什么是学习动机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习得和动机理论-文档

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习得和动机理论1 简介第二语言习得发生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发生在各种国籍、种族、性别、职业甚至年龄的人中间。
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儿童和成人均需要习得不同种类的第二语言。
基于Lightbown & Spada (2006)中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本文将讨论关于习得和动机两种理论:学生学习所被教授的内容;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成功预测因素是动机。
2 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对所教授内容有绝对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有自己的方法来向学生诠释知识。
通常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授的知识会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却与之紧紧相关。
教师习惯性认为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以上被解释的知识。
以下,本文将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示例建议。
2.1 “monitor model”理论分析根据Krashen(1982)的“monitor model”,知识输入假设理论是“语言习得会发生在被置于可理解和包含i+1的语言环境当中。
‘i’代表已经习得的语言水平,‘+1’比喻稍高于上述水平的语言知识水平,如单词、语法形式、发音等方面”(Lightbown & Spada, 2006)。
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遇到的知识大多数是被学生所能够理解的“i”,而又不可避免的包含着稍高于学生现实水平的“+1”部分。
如此将两部分结合,才能够让学生不断学习深一层次的知识且自然习得语言。
2.2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理论分析Krashen(1982)的这一理论区分了习得(acquire)和学习(learn)两个词的区别。
当知识被习得时,是指学生不断被置于第二语言的例子当中并通过无意识的关注学习语言形式和规则。
学习是指有意识的对形式和规则的学习。
从教授一门第二语言的角度来说,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在教材中起主要作用的必需内容,而“+1”知识则需要向学生进行详细解释。
学习动机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

关 键 词 : 习 动机 理 论 ; 学 第二 语 言 习得
中图分类号 : 3 9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2 7 2 1 ) 2— 0 7— 4 收稿 日期 :0 1 0 H 1. A 10 4 0 ( 0 1 0 0 5 0 2 1 — 2—1 9
对 动机 的研 究最 早 起源 于心 理学 领域 。早 期 的行 为学 家从 对 动物 的研 究 中得 到 启 示 , 而 对 进
人 类 的动机 进 行 分 析 。 因此 , 们 对 动机 的解 释 他 也 就与 基本 的生 理 需 求 相关 。“ 求 就 是 使 某 种 需 外 部结 果 显 得 很 有 吸 引 力 的 一 种 心 理 状 态 。 … ”
素 的研 究 , 对 内在 的心 理 因素 等 缺 乏 足 够 的认 而 识 。随着研 究 的 深 入 , 习 者 的 心理 因 素成 为 更 学
多学者 研究 的重点 。
会 的 因素都会 对外 语 学 习产 生影 响 。学 习外语 的
动 机也 因此 而 更 加 复 杂 多 变 。同 时 , 言 学 习 者 语 对学 习 目标语 的态 度 或动 机对 于学 习效 果起 着 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G rn r 为 动 机 是 学 习语 言 最 ad e 认
在 对需求 的研 究 中较 有 影 响 的有 Malw的需 求 s o 层 次理论 , 即生理 需求 、 全需 求 、 安 社会 需求 、 重 尊
El 提 出了第 三 种 动 机 —— 任 务 型 动 机 , ls i 这 种动 机完 全是 学 习者 出于 对参 与不 同学 习任 务 的
兴 趣 而产 生 的。他 还第 一 次 明确 指 出融人 型学 习
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习得和动机理论

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习得和动机理论作者:刘佳敏刘奉君来源:《教育界·下旬》2014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指出两种常见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观点,介绍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的习得理论和动机理论,分析了理论的具体内容,提出了“i+1”和合作型活动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纠正学习第二语言过程当中的错误看法,寻找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i+1 动机理论合作型1 简介第二语言习得发生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发生在各种国籍、种族、性别、职业甚至年龄的人中间。
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儿童和成人均需要习得不同种类的第二语言。
基于Lightbown & Spada (2006)中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本文将讨论关于习得和动机两种理论:学生学习所被教授的内容;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成功预测因素是动机。
2 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对所教授内容有绝对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有自己的方法来向学生诠释知识。
通常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授的知识会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却与之紧紧相关。
教师习惯性认为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以上被解释的知识。
以下,本文将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示例建议。
2.1 “monitor model”理论分析根据Krashen(1982)的“monitor model”,知识输入假设理论是“语言习得会发生在被置于可理解和包含i+1的语言环境当中。
‘i’代表已经习得的语言水平,‘+1’比喻稍高于上述水平的语言知识水平,如单词、语法形式、发音等方面”(Lightbown & Spada, 2006)。
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遇到的知识大多数是被学生所能够理解的“i”,而又不可避免的包含着稍高于学生现实水平的“+1”部分。
如此将两部分结合,才能够让学生不断学习深一层次的知识且自然习得语言。
2.2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理论分析Krashen(1982)的这一理论区分了习得(acquire)和学习(learn)两个词的区别。
外语习得中的动机理论分析

外语习得中的动机理论分析外语学习是很多人的必修课,也是很多人的兴趣爱好。
但外语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时间。
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外语学习动机呢?本文将介绍外语习得中的动机理论,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行为的内在动力,是推动人们开展行为的原动力。
具体来说,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个人在完成一项任务时自然而然地感到愉悦,就像玩乐一样。
这种动机从内心深处产生,具有持久性,可以持续地推动人们行动。
外部动机是指因为外在的某种因素,如赞扬、奖励等,而在完成任务时感到愉悦。
这种动机持久性不如内部动机,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
二、外语习得中的动机理论外语习得中的动机理论是对学习动机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是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三个主要方面:1. 心理动机:指从个人的内在需求、态度和个性来考虑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
2. 言语、语言技能动机:指从语言技能、教育体系来考虑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
3. 社会动机:指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和文化差异等方面考虑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
其中,心理动机和言语、语言技能动机最受关注和研究。
心理动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项任务时体验到的自信、成就感及获得感,是完成任务的主要驱动力。
比如,在国际会议上使用流利的英语完成演讲,是很多人所追求的成就。
2. 知道动机知道动机是指个体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外语学习中,个体是否对外语文化、语音、语法等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是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方面。
3. 自我扩展动机自我扩展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项任务时体验到的自我提升、自我认知及自我创新方面的需要。
在外语学习中,通过掌握一门外语,不仅可以提升个体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及他人,拓宽视野。
三、外语习得中的影响因素1. 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是外语学习动机中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制度中,是否有良好的外语教育,是否给予学习机会和资源等,都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动机。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综述□韩文华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一个经典的理论,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证明才能显现出其价值,同时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会更加成熟,更具有深度。
对于动机的研究起源于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后来开始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
其中出现了许多比较卓越而经典的理论和理论模型,例如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型、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理论以及奥托和多内的过程动机理论及最新的自我系统理论等。
各个经典的理论都有其闪光之处,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无数次实证研究证明了其效度和信度的学习动机理论一对于增强对二语学习过程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调整学习的状态,尤其是为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具有很有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学习动机;理论;综述[中图分类号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9)02-0026-026 2esieachers©」Teh 027*********在二语习得领域,影响学习者个体二语学习行为和能力的因素不在少数,其中包括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者策略和性格,第一语言的影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指导以及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等等其中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可以引导、激发以及维持个体学习行为的情感动力因素.对于学习者个体对特定事物的情感,精力和时间投入,以及所对应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中笔者将会对学习动机中更为具体的领域对二语学习动机从历时的角度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了解该领域理论及应用的演变和发展。
£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演变i.i心理学视角I;的动机人类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最早是从心理学的视角下进行的.最开始理论有本能论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后就是在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和重要地位的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刺激一反应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在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者 开始学 习 的动因 , 也是使学 习者不 断努力 的动
机和工 具 型动机 的二分法 , 中以融合 型动机更 为 其 重要 , 仍然 有很 多学者 不接受 这种划分 法 。18 但 94 年 Gaa rhm介绍 了一个 新 的术语 “ 同化 动机 ” 该 动 , 机 是指 学 习者希 望变 成 目标 语 社 区一 个 不 可 区分
论二语 习得中外语学习动机 的理论模式
宁晓 洁
( 南 师范 大 学 ,云南 云 昆明 600 5 16)
[ 摘
要 ]学习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最具能动性的 因素之 一, 本文结合 中外语言学 习动机理 论, 扼要 回顾 了二语 习得
中动 机 理 论 的 发展 和 研 究成 果 。在 主 流动 机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 行 为 、 本 、 知 三 方 面 建 构 外语 学 习动 机 理 论 , 教 师 从 人 认 使 在 语 言 教 学 中 , 培 养 学生 的 外语 学 习动 机 找 到 更好 的理 论 依 据 。 为
指 学习者 对 目的语有真 正 的兴趣 , 希望能 用 目的 并 语 进行交 流 , 后 达 到 参 与或 完 全 融 人 其 中 的 目 最
的。工具 型动机 则是 指 学 习 者为 了某 个 实 用性 目
的而进行 的学 习 , 带有强 烈 的“ 功利 性 ”目的 , 如找 到一 份满 意的工 作 或 获 得奖 励 等。其 中融 合型 动
的成员 ( rhm,18 7 Gaa 94:6) 接 下 来 , rhm 指 Gaa
力, 影响着学习者 的学习策略 、 习效果 、 久性 学 持 等 。其实 , 在影响外 语学 习众 多 的主 观 、 观 因 客 素的里 , 其有效结果的产生一般大多都是以学习动 机 为前提 。假如学 习者本身 的积极性 不高 , 么无 那
二 、学 习动机 和学 习成就 的关 系 英 语学 习的成败取决 于多方 面 , 了学 习环境 除 的优劣 , 习者语言能力 的强弱 以及 教 师教学水平 学 的高低 之外 , 取决于学 习者 本身 的情 感 因素 。在 还 诸 多 的情 感 因素 中, 决定英语 学 习成败 的关 键 因素 之 一 正 是 学 习 动 机 , 究者 们 如 G rnr和 L m。 研 ad e a b r早在 2 et 0世 纪 7 0年 代就 发 现 外 语学 习动 机 与
中, 动机 具体 表现为 : 引导学 习者树 立远 大的 目标 , 促 使其不 断提 高 自己的水平 , 协助学 习者克 服学 习 中的 困难 , 发学习者 学 习二外的热 情等 等。 激
另一 方 面 , 国 教 育心 理 学家 A sb l 16 ) 美 uu e( 9 8
也 指出 , 机与学 习 的关 系足 相f-l相 辅棚 成 动 lf、 : I 的, 小仪仪 是单 向性 的关 系 。高的动机 有助 _学 习 r 取 得好 的成绩 , 而 学 习者 获得 优 异 的成 绩 时 ,
Wii n udn 19 ) 为 , 机 是一 种 la a dB re ( 9 7 认 l ms 动
代心 理 学 研 究 成 果 , 机 具 有 “ 向 性 ”、 使 动 动 导 “
性 ” “ 度性 ” 维持性 ” 、强 和“ 四大特性 。在二 外学 习
认知 和情感 动力 , 由四个 部 分组 成 : 动愿 望 及 它 行 决定 、 与活动 的兴趣 、 参 活动 中所投入 的精力 、 参与 和兴趣 的保持 。学 习 动机 正是 激发 个 体进 行 学 习 活动 , 维持 已引起 的学 习兴 趣 , 并致 使 学 习 活动 朝 向某 一特 定 目标 的 内在 过 程或 内 部 心理 状态 … 。 学习动 机 的两 个基本成分 是学 习需 要和学 习期待 ,
成就 之 间坚实 而必 然 的联 系。学 习 动机 不 仅 是学
为两种类 型 : 合 型 动机 (n g tem t ao ) 融 it r i ovtn 和 e av i i 工具型动 机 (nt m na m t ao ) isu e t oi t n 。融 合 型动机 r l vi
是一种 学 习的结 果 , 而强 化 学 习行 为本 身 , 成 进 形 学 习 一动机 一学 习的 良性 循环 。
三 、 习动机 的分 类 学
强 化功能 , 能将学 习行为引 向某 一特定 目标并对 学
习效率 进行 强化 。
根 据 G rnr和 L m et 17 ) ad e a b r( 9 2 的理 论 , 可分
也会 产生 积极 的情 绪 体验 , 一 步强 化学 习动 机 。 进
因此 , 习 动机既 可 以作 为 一 种学 习 动 因 , 可 以 学 也
两者相 互作用 形成学 习的动机体 系。
我 同教育 心理学研究结 果也表 明 : 机能激发 动 和维持 个体活 动并 促使该 活 动 向某 一 目标 发 展 的 心 理倾 向和动力 。在第二外 的学 习中 , 习动 机通 学 常指的 是学 习者 渴望知识和理 解知识 的心理倾 向 , 并 为 了这 一渴望 而做出的一切 努力 。因此 , 习动 学 机具 有激 活学 习行为的功能 , 同时兼具 指 向功 能和
[ 关键词】二语 习得 ; 学习动机 ; 外语教学 [ 中图分类号]H 1 [ 3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 号】10 -83 2 1 }60 4 -3 [ 0 852 (0 0 0 -15 0 收稿 日期 ]00— 9—1 21 0 7
一
、
学 习动机的 内涵
多 好 ……我 想都 很难 获 得 理想 的学 习效果 。据 现
笫 2 6卷Βιβλιοθήκη 珂 6期 ;兰州教 育 学院学报
J URN AN HOU I S I U E OF E O AL OF L Z N T T T DUC T ON A I
2 1 - 2J 00q 1 J :
De . 2 0 c 0l
V0 . 6 NO 6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