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金属性强弱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特点与区别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特点与区别

还原性
部分非金属如碳、硫等具有还原性 ,能够被氧化。
酸碱性
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酸或碱,如氮 、硫、磷等形成的酸或碱。
非金属的分类与用途
分类
非金属可分为卤素、氧族、氮族 、碳族等族类,根据其性质和用 途不同。
用途
非金属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 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硫可用于制 造硫酸,氮气可用于保护气体等 。
用途上的差异
工业用途
金属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如钢铁、铝、铜等用于制造各种 机械、车辆、建筑等,而非金属 则主要用于制造塑料、橡胶、玻
璃等。
电子行业
金属在电子行业中具有重要应用 ,如导线和电路板的主要材料是 铜和铝等金属,而非金属则不用
于电子行业。
生活用品
金属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袋、
化学性质的区别
氧化性
酸碱反应
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较强的 还原性,容易被氧化,而非金属则表 现出较强的氧化性,不易被氧化。
金属可以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而非金属则不与酸发生反应。
稳定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对较稳定,不易与 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而非金属的化学 性质则较为活泼,容易与其它物质发 生反应。
04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物理性质的区别
颜色
金属通常具有独特的颜色,如 金黄色、银白色等,而非金属
则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硬度
金属的硬度通常较高,不易被 划伤或变形,而非金属的硬度 则相对较低。
导电性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广泛 用于电线、电缆等电气领域, 而非金属则不导电或导电性较 差。
密度
金属的密度通常较大,而非金 属的密度则较小。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是生物呼吸和燃烧过 程中的重要元素。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因为它们倾向于失去电子,容易氧化。

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因为它们倾向于获得电子,容易与金属性元素形成化学反应。

可以通过比较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的数值大小来评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2.化合价: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化合价,倾向于形成阳离子。

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化合价,倾向于形成阴离子或共价键。

通过分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和价态来评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3.电负性:电负性是评估元素吸引和保持共享电子能力的一种指标。

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它们更强烈吸引电子。

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负性,它们倾向于失去电子。

通过比较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大小可以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4.化学反应类型:金属性元素通常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即容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即容易获得电子。

通过观察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可以评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5.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位置:根据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大致可以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一般来说,周期表左侧的元素倾向于是金属性,而周期表右侧的元素倾向于是非金属性。

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判断,具体还需要根据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总结起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需要综合考量其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化合价、电负性、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周期表位置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得出判断。

同时,还需要注意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并不是绝对的,一些元素可能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特征。

因此,在进行判断时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准确评估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金属性、非金属性判断标准

金属性、非金属性判断标准
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
一、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标准 1.与水或酸置换出 H2 的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Na 元素 NaOH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强碱 水合物的碱性 结论 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标准
Mg Mg(OH)2 中强碱 金属性:Na>Mg>Al
Al Al(OH)3 两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根据置换反应:如 Cu+2Ag+=2Ag+Cu2+,金属性 Cu>Ag。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Si P S 元素 最高价氧化物对 H4SiO4 H3PO4 H2SO4 应的水合物的酸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性 结论 非金属性:Si<P<S<Cl 2、与 H2 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F2 Cl2 Br2 元素 Cl2+H2 与 H2 化合难易 2HBr F2+H2 2HF 程度 2HCl Br2+H2 气态氢化物的稳 很稳定 稳定 较不稳定 定性 结论 非金属性:F>Cl>Br>I 3、根据置换反应:如 Cl2+Na2S=2NaCl+S↓,说明非金属性 Cl>S。 +4 -3 4、根据电负性判断:如 S i 3 N 4,说明非金属性 N>Si。
Cl HClO4 更强的酸
I2 I2+H2 2HI
不稳定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比较PPT课件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比较PPT课件

2.(2011·福建,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3BO3 的酸性比 H2CO3 的强 B.Mg(OH)2 的碱性比 Be(OH)2 的强 C.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 M+和 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 序数:R>M
第8页/共84页
第18页/共84页
解析: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 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 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 学问题的能力。推出的元素为:X N;Y O;Z Al;W S;Q Cl,A 项正确;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大,B
第39页/共84页
考点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规律
内容
相同电子 层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与同周期非金属元 素形成的阴离子以及下一周期金属元素 形成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第40页/共84页
规律
由原子 序数确 定元素 位置的 规律
内容
(1)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稀有气体元素多1或2,则该 元素处于该稀有气体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的ⅠA族 或ⅡA族;若比相应稀有气体元素少1~5,则该元素处 于稀有气体元素所在周期的ⅦA~ⅢA族 (2)预测新元素位置时,可利用原子序数较为接近的稀有 气体元素,依据上述方法进行推测
第12页/共84页
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 显一定的金属性,又显一定的非金属性,而过渡元素 是指副族和第Ⅷ族元素,D 错误。
答案:C
第13页/共84页
4.(2011·天津,2)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 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简单微粒的半径比较及等电子体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根据周期律进行比较;2、依据相同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比较。

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金属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进行比较。

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进行比较。

较活泼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金属。

注意: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生成的强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进行比较。

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根据周期律进行比较;2、依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和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进行比较。

与氢气反应越容易、越剧烈,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非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

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4、依据非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中简单阴离子或非金属氢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进行比较。

非金属性较强的置换出非金属性较弱的。

5、根据非金属元素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放电(失电子,还原性)顺序进行比较。

还原能力强的阴离子,其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例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元素代号L M Q R T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主要化合价+2 +3 +6、-2 +2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Q的氢化物强 B.L、M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M > LC.T、Q的氢化物常态下均为无色气体 D.L、Q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例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二、简单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1.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包括同周期原子的半径比较规律、同主族原子及离子的半径比较规律);2.若几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即电子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写出2e-电子组、10电子组、18电子组简单微粒并比较半径大小:3.质子数相同时(即同一元素的原子与离子),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4.不满足上述三种情况时,依据“微粒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进行比较。

元素周期律2---电负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与元素的主要化合价课件湖南省长郡中学选择性必修2

元素周期律2---电负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与元素的主要化合价课件湖南省长郡中学选择性必修2

5、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5、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主族元素族序数=最高正价=价电子数 F、O除外
5、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主族元素族序数=最高正价=价电子数 F、O除外 非金属最低负化合价=主族元素族序数(最高正价)-8
5、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主族元素族序数=最高正价=价电子数 F、O除外 非金属最低负化合价=主族元素族序数(最高正价)-8 金属无负价,非金属一般既有正价又有负价
B.判断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
C.判断化学键类型
D.判断单质的熔沸点
练习3. 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m+和Yn-
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原子半径比Y小
B.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
C.电负性:X>Y
D.第一电离能:X<Y
练习2. 下列不属于元素电负性的应用的是( D )
②电负性应用
Ⅰ、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A、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
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
,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B.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
,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
电负性
,非金属元素越活泼。
②电负性应用
Ⅰ、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间通常形成 键。 B.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 1.7,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 键。
Ⅱ、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A.电负性பைடு நூலகம்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
的化合价为 正值 。 B.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 ,元
素的化合价为 负值 。 Ⅲ、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A.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 1.7,它们之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元素金属性判断依据
3.单质与水或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4.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Βιβλιοθήκη 6.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
2.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3.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5.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的属性可以根据多个指标来判断,包括电负性、离子半径、电离能、原子半径等。

在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时,通常使用的指标是电负性和离子半径。

首先是电负性。

电负性是一个元素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的度量。

电负性值越大,意味着元素越容易吸引共用电子对。

通常,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较低,非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较高。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电负性值,可以将元素划分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一般来说,电负性小于2的元素被认为是金属性,而电负性大于2的元素被认为是非金属性。

这个划分不是绝对的,因为一些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一定的模糊性。

例如,锌和铝的电负性值都在2左右,但它们被认为是金属性元素。

其次是离子半径。

离子半径是指一个离子的半径大小。

金属性元素通常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形成阴离子。

阳离子的半径较小,而阴离子的半径较大。

因此,金属性元素的离子半径较小,非金属性元素的离子半径较大。

根据离子半径,可以将元素划分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元素通常形成小离子,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形成大离子。

这是由于金属性元素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性元素容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除了电负性和离子半径,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也可以用来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例如电离能和原子半径。

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去掉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离能,因为它们容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离能,因为它们难以失去电子。

原子半径是指一个原子的半径大小。

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大的原子半径。

这是由于金属性元素具有较强的核吸引力,使得电子靠近核,原子半径较小。

非金属性元素具有较弱的核吸引力,使得电子离核较远,原子半径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指标只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一些常用指标,没有绝对的标准。

对于一些元素,它们的性质可能比较复杂,可能同时具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特征。

因此,在判断元素的属性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并考虑到元素的具体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规律: 1.由单质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 性越强。 2.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来看,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 越强。(比如F2 Cl2 Br2 和H2O的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非金属 依次减弱)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反应越容易,非金属性越 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 越强; 6.由对应最低价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 性越弱; 7.由置换反应判断!非金属性强的制弱的! 8.由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周期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主族金属 性依次增强。
2
金属性强弱的比较规律: 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前大于后。 2、由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周期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主 族金属性依次增强。 3、与酸(水)的反应的剧烈程度 4、由金属最高价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一般情况下,氧 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特例,三价铁的氧化性 强于二价铜。 5、由置换反应可判断强弱。遵循强制弱的规律。 6、由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碱 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