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自我效能感_学习动机_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综述_王小新

合集下载

动机定向、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

动机定向、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

动机定向、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动机定向、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梳理这些心理学变量在学生学业成就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影响。

动机定向关注个体在面对学习任务时的目标设定和行为导向,成就归因涉及个体对成功或失败原因的解释方式,而自我效能感则是个人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信心。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影响学业成就的心理动力结构。

文章首先对这三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和理论阐述,接着分析它们如何单独或共同作用于学业成就,最后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实际教育应用,以期为优化教育实践和提高学生学业表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 动机定向理论概述动机定向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个体在学习和成就活动中的目标设定、努力投入以及应对策略的选择。

动机定向通常被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

掌握目标定向强调的是技能提高和理解深化,关注的是个体能力的发展而成绩目标定向则更侧重于与他人比较和评价,关注的是个体能力的证明和展现。

掌握目标定向的个体倾向于设定与自我提升和技能发展相关的目标,他们享受学习过程,对挑战性问题有更高的兴趣,并愿意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

这种定向通常与学习策略和认知投入的增加、更高水平的自我调节和更好的学业成绩相关联。

相反,成绩目标定向的个体更关注于他人的评价、社会地位和比较结果。

他们可能会过分关注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害怕失败和负面评价,从而导致学习焦虑和回避挑战。

这种定向与学习策略的减少、较低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较差的学业成就相关。

动机定向理论在教育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理解学生的动机定向有助于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干预,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掌握目标定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挑战并取得更好的学业成就。

3. 成就归因理论概述成就归因理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探讨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力的关联研究报告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力的关联研究报告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力的关联研究报告人的学习动力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力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中的内在机制。

一、背景介绍学习动力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行为。

学习动力的强弱与个体取得学习成绩的好坏密切相关。

而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主观评估,在学习动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坚持自己的学习计划。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5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使用自编的学习动力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问卷来收集数据。

问卷内容包括个体学习动力的表现以及对于自我效能感的评估。

三、研究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了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力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往往表现出更强烈的学习动力。

同时,研究还发现,自我效能感在学习动力上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中介变量来起作用的。

这一中介变量是个体的学习目标设定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进一步讨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力的相关性可以说明个体的信心和能力评估对于学习过程的影响。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容易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并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容易感到挫败、丧失动力,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为了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建立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赞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经验。

五、结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个体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会影响其学习动力的强弱。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赞扬。

大学生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大学生的学业压力日益增加,学业拖延现象日益凸显,这已成为教育者、家长以及大学生自身都面临的一大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争议点,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大量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质性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大学生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本文将结合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动机,减少学业拖延行为,提高学业成绩和学习满意度。

本文还将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指导他们更好地关注大学生的学业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学业拖延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能导致学业成绩的下滑。

近年来,学业拖延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业拖延的两个重要因素,更是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完成学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大量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能够自信地面对学业挑战,相信自己有能力按时完成任务,因此较少出现拖延行为。

相反,学业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容易在面临学业压力时产生逃避心理,从而导致拖延现象的发生。

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业拖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

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往往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求知欲,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较少出现拖延现象。

《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关系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7100字》

《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关系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7100字》

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关系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关系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学业自我效能感 (1)1.2 学习动机 (2)1.3 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3)1.4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 (5)1.5 团体辅导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的关系 (5)1.6 研究理论基础 (6)1.6.1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6)1.6.2 学习动机理论 (7)参考文献 (7)1.1 学业自我效能感国外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有密切联系,自我效能感是预测学业成绩其中的一个指标。

自我效能感即便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但所取得的相关理论成果也是相对显著的,那么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学业自我效能感方面的主要的观点如下:Alivernini F , Lucidi F[4]在其研究中表明,所谓的自我效能感,其实就是个体本身对于所能达到成就的能力的信念。

从该定义中可以了解到,自我效能感并不是单纯的指一种能力,其也是作为信念而存在的。

一个人在确定了自己将要完成的一件事以后,其将会对该件事产生信心,也就是对完成某件事产生自我效能感,其将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断努力。

Yusuf M[5]在其研究中表明,自我效能感的信念关系到一个人是否会为某项活动而努力,产生自我效能感,个体才会在执行某件事情之前就评判自身的水平,并且树立其完成该活动的信念,判断自身的行为,并把握自身的感受。

Yusuf M[6在其研究中表明自我效能感主要指的是个体对其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任务和学业要求行为过程中的能力估计,也可以说自我效能感也是学习者对于自己所应用的能力以及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过程和自信度的评价。

作为一种主观判断,学业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效能从某种角度上讲是相似的,都是通过个体衡量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学业任务来达到一种主观的感知。

该名学者还在研究中指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学习能力,指的是在个体学业中是否能够真实有效的完成其目标,另一方面是学习能力,指的是在学业中能否真正的实现学业目标,所采取的学习方式是否能够真正的实现学业目标的心理判定与信心。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ademic Self-efficacy, Self-esteem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作者: 王小新[1];苗晶磊[2]
作者机构: [1]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92-19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为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83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1)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自尊水平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城乡差异,大学生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和城乡差异;(2)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存在着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对学习倦怠有预测作用。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2019年精选作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2019年精选作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Relation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Perceived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LI Qiang(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perceived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84 university students by using the Adolescent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 Perceived Academic Self-efficacy Scale and Procrastination scale. Results: The degree of Students'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is lower than average.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h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and perceived academic self-efficacy. Conclusion: The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was affected by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and perceived academic self-efficacy in some way.学业拖延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一种拖延行为,是指故意而且没有必要的推迟开始或完成那些和学习有关的任务活动,常常表现为直至任务的最后期限才开始着手进行,时常伴有紧张感和焦虑感。

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力的影响研究

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力的影响研究

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力的影响研究学习动力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并驱使他们不懈努力、坚持学习的一种动力。

而学业自我效能感则是个体对自己在学业方面的能力和能否应对学习挑战的信念。

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并互相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首先,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力有积极的影响。

一个具有较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通常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抱有信心。

这种信念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更有动力去努力、坚持。

他们认为努力付出一定会带来成功,因此会更加专注、积极地投入学习。

而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他们往往会因为缺乏信心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感,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其次,学习动力也会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习动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动机,它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性和抗挫折的能力。

当学生对学习感到兴趣、重视学业成绩、有积极的自我激励时,他们更容易形成较高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因为他们对学习有较高的动机,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达到学习目标,并从中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而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学习上的消极态度,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也会降低。

除了互相影响外,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力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提高学习动力间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当学生对自己在学业方面的能力充满信心,并且相信自己可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时,他们会更加有动力去学习。

这种动力将会促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而较好的学习成绩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形成了良性循环。

然而,学业自我效能感不仅仅对学习动力有积极的影响,它也可能对学习动力产生负面效应。

当学生面临较高的学习挑战时,如果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过高,可能会对学习目标产生过于乐观的评估。

在面对困难时,他们可能会认为问题存在于外部环境因素,而不是自身的努力不足。

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分析与研究

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分析与研究

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分析与研究站在拖延情境角度来说,学业拖延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拖延行为,具体表现为学业任务推迟完成,同时伴随着不良情绪的产生。

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并从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唤起积极的学业情绪、提升行业控制能力三方面,论述了解决小学生学业拖延问题的主要方法。

标签: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小学生;学业拖延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内容,更是良好品格养成的关键期。

学业拖延属于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下滑,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学业拖延主要指学生推迟学业任务的完成时间,并由于拖延问题的出现,在学生心理产生严重焦虑。

在这种学业情绪的影响之下,很容易让小学生的成长受到影响。

一、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美国教育学家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主要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有效判断,并伴随着接收到的信息变化而变化,属于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称为了动机形成的重要中介性因素。

除此之外,在自我效能感实施过程中,可以对个体的情绪功能产生极大影响。

该观点与很多人提出的情绪控制理论内容相符,这些理论的形成与学习环境、认知评价以及学业情绪息息相关。

自我效能作为一种控制认知评价因素,可以建立起学习情境和学业情绪的中介关系,换句话说,自我效能能够对个体学业情绪产生极大影响。

另外,学业拖延属于是对学业任务开始和结束的拖延。

总的来说,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很多,甚至可以对个体任务选取以及行为反应方式产生很大影响。

个体情绪活动中的体验环节主要以当前活动为背景,不同的情绪体验必然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根据具体的研究理论,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业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学业拖延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发挥显得十分明显。

二、解决小学生学业拖延问题的主要方法(一)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的学业拖延问题十分普遍,而且学业情绪以及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很大,如果小学生的学业情绪十分消极,便会导致学业拖延状况更加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3969/j.issn.1673-6060.2014.10.018【心理与德育】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综述王小新,王小莹,李倩,刘璐璐,海娟(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学业拖延是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下,因目标与实际行为间的失调导致学业任务的延迟或脱离,从而使学习者产生负面情绪的行为。

研究者大都采用问卷法和测量法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关系进行研究。

未来研究中,研究者应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拓宽被试取样范围,着重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业拖延的作用机制以及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丰富研究内容。

关键词: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倾向;学业拖延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060(2014)10-0064-03收稿日期:2014-05-13基金项目: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立项项目“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201210476070)作者简介:王小新(1964—),男,河南焦作人,教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学业拖延是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下,因目标与实际行为间的失调导致学业任务的延迟或脱离,从而使学习者产生负面情绪的行为。

长期以来,学业拖延一直被视为适应不良的、不健康的行为,随之而来的都是消极的影响,因此,研究者着手于研究学业拖延产生的原因、学业拖延现状和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

本文将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

一、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完成学业任务所具有能力的判断与自信,由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构成,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评估;后者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评估,是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2]。

王莹、赵灿、邹维兴等人探讨了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拖延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拖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即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学习拖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5]。

王翠荣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都与学习倦怠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学习倦怠程度越低[6]。

王小新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男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显著地高于大学女生,大学男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非常显著地高于大学女生;文科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显著地高于理科大学生,文理科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无显著差异;城乡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无显著差异[7]。

Woles 的研究发现,作为动机变量维度之一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存在负相关。

其中,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总能46第10期No.10河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年10月Oct.2014在恰当的时间开始学习,而且会选择更具有挑战性的学业任务,坚持的时间也长;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经常拖延学业任务[8]。

Eerde对121篇关于拖延与个性变量、情感、动机等之间关系的论文进行元分析检验。

结果表明,与其他变量相比,自我效能和拖延的负相关最显著[9]。

通过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无论从何种角度定义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结果都是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业拖延现象越不明显。

近些年研究者不再满足于二者相关的探讨,而是更多地研究二者的其他相关影响因素。

二、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经常可通过外在的学习行为反映出来;学习动机通常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构成,前者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后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10]。

耶克斯(R.M.Yerkes)等人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说,随着课题困难程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的最佳水平偏高;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困难时,动机的最佳水平偏低[11]。

陈保华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他人决定学习任务中的拖延程度高于在自我决定学习任务中的拖延程度。

外控的学生与内控的学生相比较,有更多的学习拖延行为;自我决定组学生与非自我决定组学生相比较,有更少的学习拖延行为;这些结果都表明,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拖延的重要因素,其自我决定程度越高,学习拖延行为越少[12]。

李月春等人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关系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13]。

于俊平等人对初中生自我决定学习动机对学业拖延的影响研究表明,初中生学业拖延普遍存在,但不严重;他们对学业拖延的认识和减少均有较强烈的意愿。

初中男生的学业拖延比女生严重;学业拖延的严重程度随年级上升而增加;城镇学校初中生在延迟计划上比乡村学校初中生严重;初中生自我决定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14]。

但是,缪斯等人对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却得到了不完全相同的结果,即内部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外部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程度呈显著正相关[15-16]。

综上所述,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关系的研究得出了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业拖延现象越不明显,反之,则学业拖延现象越严重的结论。

这样的结果可能意味有其他变量作为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在其中发挥作用。

因此,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的关系还有待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

三、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在19世纪初,随着“人差方程式”的发现,人们开始了对时间心理学的研究,开创了现代反应时研究的先河,同时标志着有关时间心理研究的开端[17]。

我国学者黄希庭等人把时间管理倾向定义为时间管理上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特征具有动力性,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程度,跨情境性和潜在的可测度,是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18]。

石轶的研究发现,对于初中生时间监控感是时间管理倾向中与学业拖延相关最高的因子,也是对学业拖延作用效应较强的因素[19]。

李伟伟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延迟满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0]。

薛庄林的研究表明,中职生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及时间管理倾向的各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21]。

刘丽华对护理专业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尊、学业拖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程度、学业拖延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22]。

石美云对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行为的关系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因子与学习拖延总分及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的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对学习拖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3]。

雷家萍等人探讨了青少年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得出了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间呈负相关,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价值感对学业拖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的结论[24]。

靳灿灿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大学生学习拖延程度各维度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的相关都不显著[25]。

国内现有的关于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的研究较少,近些年研究者也不断地探索二者的关系,得出的结论尚不全面。

现有的研究发现,无论以何种角度定义时间管理倾向、学业拖延,都发现善于时间管理的人,学业拖延现象不明显。

56王小新,王小莹,李倩,等: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综述第10期四、不足与展望(一)不足之处目前国内在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倾向、学业拖延关系进行研究时所用方法比较单一,大多采用问卷测量法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

一方面,被试在填写问卷的时候,容易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而倾向于选择社会赞许的观点或行为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另一方面,问卷只是一种量化研究,研究手段只能是通过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使得研究结果受到一定的限制。

众所周知,国内外在生活习俗、文化、时间观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在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的研究上,可能会因为时间观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研究者在对学业拖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对有关变量与学业拖延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对于相关变量是如何影响学业拖延的、其影响方式是什么等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另外,学业延迟满足是学习中自我调控的核心部分,但对于学业延迟满足和学业拖延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见,这样不论对理解学业拖延的产生原因,还是对学业拖延的干预都是不利的。

(二)研究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被试的选择,尽量使被试更具有代表性,更能真切地反映研究所要测试的状况。

在时间和经费等各方面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取足够多的被试,使被试能较好的代表全国各个地区的学生,避免实验结果的区域性差异。

还可以选取国外的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以便研究国内外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时间管理与学业拖延之间关系的差异之处。

同时,研究工具不能仅限于问卷调查,应该向多样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应该与时俱进,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感兴趣的现象进行科学研究,证实假设,以便提出针对性的调适策略。

参考文献:[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0.[2]王凯荣,辛涛,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22-25.[3]王莹.农村初中生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35-37.[4]赵灿.初中生完美主义、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08:10-12.[5]邹维兴,谢玲平,全开凤.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拖延的影响:学习倦怠的中介效应[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2):66-68.[6]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43-744.[7]王小新.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92-196.[8]Wolters CA.Understanding Procrastination From a Self-Regulated Learn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95):179-187.[9]Eerde,W.V.A meta-analytically derived homological net-work of Procrastination[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3(35):1401-1418.[10]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17-218.[11]李新旺.教育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39.[12]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15-17.[13]李月春,王松云.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完美主义的调节作用[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31-34.[14]于俊平,陈红香.初中生自我决定学习动机对学业拖延的影响[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2:25-27.[15]缪斯,李梅.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现状及其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6):30-33.[16]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17]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5-37.[18]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19]石轶.大一新生学业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18-21.[20]李伟伟.初中生学业拖延现状及其与时间管理倾向、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20-25.[21]薛庄林.中职生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17-23.[22]刘丽华.护理专业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尊、学业拖延的相关性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2:19-30.[23]石美云.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行为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15-19.[24]雷家萍,鲁媛,濮梅,等.青少年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分析.中国学校卫生[J].2014,35(1):64-66.[25]靳灿灿.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1-5.(责任编辑:李运萍)662014年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