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馆设计设计说明
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一、工程概况:泉州市博物馆位于泉州市总体规划中的北峰、丰州组团.北靠清源山、后厝山,南临西湖公园和305省道,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总用地约34.6273公顷,实际用地约为27。
4554公顷.泉州市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博物馆区35000m2,文娱服务区5000m2,辅助设施区10000m2及城市广场区,共四部分。
其中博物馆区将分期建设,一期征地80余亩,一期主馆建筑控制面积1.5万m2左右。
二、设计依据:1、《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方案国内招标设计竞赛文件》(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泉州市文化局,2001。
5)。
2、《泉州市博物馆新馆设计任务书》.3、《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建设》。
4、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准的用地红线及地形图电子文件.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6、博物馆方案评审会议意见。
三、总平面规划设计:1、设计宗旨:(1)寓教于乐:力求将博物馆规划为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区及市民广场休闲区.(2)绿色环保:充分利用其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基地及周边环境的内部联系,突显生态主题,将馆区与清源山风景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3)承前启后:注重从当地深厚的人文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一个再现历史的新的人文景观。
2、设计构思:辉煌的历史与飞腾发展的现代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博物馆的建筑定位是泉州城市丰厚文化形象的窗口。
本方案所创构泉州博物馆,要体现出泉州绚丽悠厚的“泉州文化",即“泉州性”,或“泉州特色".现代“泉州文化”的历史背景及现代背景.一是她有着辉煌的东、西方交流溶合的历史。
二是她在当今改革开放,极具强旺的经济发展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在开创现代,更新更高的辉煌未来。
“泉博”的文化组构:(1)泉州文化的底蕴:在工艺上有举世惊赞的石雕技艺;在戏曲方面有我国南戏艺术瑰宝——泉州木偶戏、歌仔戏等戏派;在商贸方面唐、宋、元时代,泉州就是世界著名的商贸海航巨港,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体育馆建筑设计说明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一.项目概述:xx市一中拟建的综合体育馆坐落于xx市第一中学校区内,总建筑面积7750平方米,占地面积3870平方米。
规划用地总面积与学校用地面积平衡,本项目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
1.功能定位:首先满足学校正常教学要求,兼顾校际市域范围内专项比赛的要求。
2.功能要求:教学要求: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要求:应设贵宾接待室、休息室等用房,满足教学要求。
无比赛时可提供更多的教学训练场地。
比赛要求:能举办地方性、校际的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武术、体操等项目的比赛,同时满足平时训练、演出、集会等功能。
一馆多用:满足集会、训练、比赛、演出等综合性使用要求。
提高场馆的经济性。
二.建筑设计1.功能设计:为满足日常教学及比赛、演出要求,故把整个体育馆分为二个部分,一楼为多功能体育馆及配套服务用房,二楼三楼为乒乓球室,三楼为羽毛球室。
2.形体设计:在充分研究学校的建筑风格和校园肌理后,我们将校区内现有建筑的红砖白墙进行了新的演绎。
在拟建综合体育馆外墙采用新型保温节能环保材料,不变的红与白,变化的新的肌理,营造契合体育馆建筑内涵的空间。
经济性的反映,此造型结构简单,构造明确,避免了复杂结构带来的造价上升。
3.流线设计:体育馆主入口设于西面,并设小型入口广场,正对校园北门的主干道;主要为观众及学生入口,次入口设于东面,主要为贵宾入口,结合地形在此设有入口广场,停车场,与校区对外出口相接。
兼顾了体育馆对外的功能。
至其余疏散口设于北面和南面,利用环形道路解决疏散及消防要求。
14.结构与材质设计:结构采用钢筋混凝框架,屋面为管桁架钢结构屋面体系。
三.技术设计1.剖面设计:观众视线设计:观众视线设计合理,取篮球场边缘升高800作为视点,看台每排升起6厘米,排距0.8,座宽0.5,短排座,采用折线法计算升起高度。
满足观众视线要求。
设备用房:位置合理,消控室、通风机房设置在首层。
建筑物理要求:采用消声处理,满足声学要求,比赛场地采用木地板。
文化馆设计方案说明

文化馆设计方案说明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文化馆作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我们精心设计了这座全新的文化馆。
二、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文化馆的设计以服务人群为核心,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功能分区,为人们提供便捷、舒适、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2、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设计中,注重对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同时融入现代创新元素,使文化馆既具有历史底蕴,又充满时代活力。
3、开放性与互动性打破传统文化馆封闭的格局,营造开放、互动的空间氛围。
鼓励人们参与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共享。
三、总体布局文化馆主体建筑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展览区、活动区和服务区。
1、展览区位于文化馆的一层和二层,包括常设展厅和临时展厅。
常设展厅主要展示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临时展厅则用于举办各类主题展览。
展览区采用了先进的展示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为观众带来丰富多样的观展体验。
2、活动区分布在三层和四层,设有多功能厅、培训教室、排练室等。
多功能厅可举办大型演出、讲座、会议等活动;培训教室用于开展各类文化培训课程;排练室供文艺团体和个人进行排练。
3、服务区位于五层,包括休息区、咖啡厅、文创商店等。
为观众提供休息、交流和购物的场所,提升文化馆的服务品质。
四、功能分区详细说明1、展览区常设展厅以时间轴为线索,展示本地的发展历程和文化演变。
通过实物、图片、文字、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本地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设计了互动展示区域,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虚拟现实等技术,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文化。
具有灵活的空间布局,可根据不同的展览主题进行快速调整。
配备了专业的灯光和音响设备,为展览营造良好的氛围。
2、活动区多功能厅拥有先进的舞台设备和音响系统,能够满足各类演出的需求。
图书馆建筑设计说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院图书馆改扩建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1 设计依据1.1.1. 业主提供的工程基地的地形图和规划设计条件1.1.2.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与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之——房屋建筑部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1.2 工程概况◆ 1.2.1. 本方案位于位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之内(长沙校区西园),北侧与玉兰路相望,东侧为教学楼,南侧规划中的综合实验楼,西侧为办公楼。
西园图书馆改扩建建设项目,是在旧址上将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并拆除毗邻的办公楼建筑用以扩建部分场馆,新老建筑需有机结合,拟新建图书馆为一座9层的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7492.8㎡,其中新建面积11120㎡,保留面积6372.8㎡。
◆ 1.2.2. 设计宗旨:◆通过对工程自身因素和周边环境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的设计目标:◆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出合理方便的功能流线,形成丰富而有序的空间感和良好的形体视觉效果,使本工程成为校园内具有鲜明特色的智能化学习阅览大楼。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设计,使图书馆成为校园内一个具有良好景观视野且宜人的学习、阅览场所。
摆脱图书馆惯有的单调沉闷的氛围。
另外新老建筑的有效结合也是本次设计要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我们希望能通过本次设计,对校园和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使图书馆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超前性,其造型新颖别致,个性开朗而温馨,大气却又不失雅致。
◆在满足国家及当地有关规范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经济适用双收益。
第二章总平面及建筑设计一、概述本项目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建设项目,其鲜明的地域环境在城市规划、校园规划中具有的重要位置,决定了本项目将成为校区乃至周边地区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二、区位分析●位置重要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图书馆将成为具有多功能空间、优良景观空间和交往空间的校园建筑新名片,将进一步推动校园建设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体育馆建筑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xx市一中拟建的综合体育馆坐落于xx市第一中学校区内,总建筑面积7750平方米,占地面积3870平方米。
规划用地总面积与学校用地面积平衡,本项目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
1.功能定位:首先满足学校正常教学要求,兼顾校际市域范围内专项比赛的要求。
2.功能要求:教学要求: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要求:应设贵宾接待室、休息室等用房,满足教学要求。
无比赛时可提供更多的教学训练场地。
比赛要求:能举办地方性、校际的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武术、体操等项目的比赛,同时满足平时训练、演出、集会等功能。
一馆多用:满足集会、训练、比赛、演出等综合性使用要求。
提高场馆的经济性。
二.建筑设计1.功能设计:为满足日常教学及比赛、演出要求,故把整个体育馆分为二个部分,一楼为多功能体育馆及配套服务用房,二楼三楼为乒乓球室,三楼为羽毛球室。
2.形体设计:在充分研究学校的建筑风格和校园肌理后,我们将校区内现有建筑的红砖白墙进行了新的演绎。
在拟建综合体育馆外墙采用新型保温节能环保材料,不变的红与白,变化的新的肌理,营造契合体育馆建筑内涵的空间。
经济性的反映,此造型结构简单,构造明确,避免了复杂结构带来的造价上升。
3.流线设计:体育馆主入口设于西面,并设小型入口广场,正对校园北门的主干道;主要为观众及学生入口,次入口设于东面,主要为贵宾入口,结合地形在此设有入口广场,停车场,与校区对外出口相接。
兼顾了体育馆对外的功能。
至其余疏散口设于北面和南面,利用环形道路解决疏散及消防要求。
4.结构与材质设计:1结构采用钢筋混凝框架,屋面为管桁架钢结构屋面体系。
三.技术设计1.剖面设计:观众视线设计:观众视线设计合理,取篮球场边缘升高800作为视点,看台每排升起6厘米,排距0.8,座宽0.5,短排座,采用折线法计算升起高度。
满足观众视线要求。
设备用房:位置合理,消控室、通风机房设置在首层。
建筑物理要求:采用消声处理,满足声学要求,比赛场地采用木地板。
JGJ 038-1999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概要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JGJ38-99目次1、总则2、术语3、选址和总平面布置3.1选址3.2总平面布置4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4.2藏书空间4.3阅览空间4.4目录检索、出纳空间4.5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4.6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5文献资料防护5.1防护内容5.2温度、湿度要求5.3防水、防污染5.4防日光和紫外线照射5.5防磁、防静电5.7防虫、防鼠5.8安全防范6消防和疏散6.1耐火等级6.2防火、防烟分区及建筑构造6.3消防设施6.4安全疏散7建筑设备7.1给水排水7.2采暖、通风、空气调节7.3建筑电气7.4综合布线附录A藏书空间容书量设计估算指标附录B阅览空间每座占使用面积设计计算指标附录C目录柜占用面积计算公式1总则1.0.1本规范是在《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38~87(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的,为了阐明本规范的修订目的,特作本条规定。
《原规范》自1987年试行以来,对于指导我国的图书馆建筑设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原规范》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及图书馆尚停留在闭架管理,“以藏为主”的建馆模式下制定的。
“八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架管理、计算机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和各种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图书馆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对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
图书馆空间的灵活性、适应性越来越引起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关注,传统图书馆正向着现代化图书馆过渡。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尤其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而图书馆建设将成为大中城市文化建设的重点,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必要、也有条件对《原规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指导今后的图书馆建筑设计,使图书馆建筑设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适应新形势下的基本要求,使建设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建筑说明书范本

建筑说明书范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建筑设计在现代社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而一份完善的建筑说明书则成为了实现理想建筑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份建筑说明书范本,从项目背景、设计原则、施工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项目背景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本项目的目的和背景。
例如,背景可以是一个政府机关计划修建一座新的图书馆,以满足当地市民对知识和文化需求的增长。
项目目的可以是提供一个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阅读和学习空间,促进教育和文化交流。
2. 设计原则在这一部分,需要详细说明设计师的设计原则和理念。
设计原则应该围绕项目背景和目的展开。
以图书馆为例,设计原则可以包括优化自然光利用、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便于导航和使用等。
设计师还可以提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风格的选择以及与当地文化和历史相关的设计元素等。
3. 施工标准施工标准是建筑说明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确保建筑安全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建筑说明书中,可以详细说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方法和规范等。
同时,也可以涉及建筑物的防火、防水和防震设计,以及通风、采光和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标准要求。
4. 建筑外观和内部设计建筑外观和内部设计对于建筑物的美观和功能性起着重要作用。
在建筑说明书中,可以详细描述建筑物的外观特点、形状、颜色和材质等。
同时,也可以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如大厅、会议室、办公室等进行内部布局和装饰的设计要求。
5. 设施与设备要求建筑说明书还应包括设施与设备的相关要求。
这包括电气设备、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同时,也要注明设备的品牌、型号以及安装和使用要求。
6.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建筑说明书也应涉及到这方面的要求。
例如,可以要求建筑物使用环保材料,提供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同时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废物的处理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阐述,建筑说明书范本将为建筑师和相关团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指导和参考,并确保建筑项目能够按照设计要求高质量地完成。
图书馆设计说明

上街购书中心上街书店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项目建设用地位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淮阳路与漓江路交叉口,建筑占地面积为3741.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452.74平方米,建筑东西长59米,南北长54.5米。
该项目地下两层地上五层,功能包括售书、文体用品、餐饮、儿童游乐、培训、电影院线等,拟建的是一座稳重、大气、经济合理的现代化文化综合体。
基地的周边是建业联盟新城居住区,沿漓江路为居住区配套商业街,书店则位于商业街的中心位置。
建业联盟新城的建筑风格为中式的多层及高层建筑,在这个核心位置上,我们设计的是一个既能融入又能突出的现代风格。
淮阳路为主要的城市道路,漓江路为主要的商业街,主要由商业建筑组成,设计应考虑周边建筑的体量呼应。
二、主要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国家颁布的各专业相关法规规范及必须遵守的相应地方法规等。
三、设计构思该书店位于商业街的核心位置,必然需要具备闪亮,理性,稳重的性格,由于建设用地狭窄,设计时必须“量体裁衣”。
虽然建设用地有限,但是我们的建筑师却极力避免把建筑铺满整个地块,在设计中,尽量减小占地面积,优化布局,来获得更加丰富,因此要求该建筑是一个方盒子,但一定不是一个盒子,于是,我们引进了一个“书山”的概念,叠书为山,不同的盒子代表不同的书,盒子与盒子穿插交错,形成一种自然形态下的“书山”。
除了稳重、大气,设计还要带有时代感,它能体现出一种年轻,向上,与时俱进的品质,因此在材质的选择上我们有所考究,石材的厚重、加上穿孔板的轻盈、以及玻璃的通透构成完美的组合。
每种材料并不在一个平面上,他们之间互相错开,造成一定的前后关系,创造出立体有层次的造型,虚实结合,给视觉充分的丰富感。
通透的玻璃和细致的金属分割使人联想到现代科技的力量;厚重有质感的石材又隐隐透出稳重,高贵的品质。
在这栋建筑上,轻盈与稳重、古老与现在产生着对比,却丝毫看不到矛盾之处,它们融为一体,就像现在的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拼搏的现代精神共存于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