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随感

合集下载

活着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活着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活着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10篇)活着的阅读心得体会篇1余华的《活着》,几乎是用了一下午时间,一口气读完。

好的文学作品如同有魔力般,让读者不忍放下。

读完的第一感受是富贵的一生太悲惨了,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他身上。

在书中你能看见兴盛、看见衰败、看见颓唐、看见生活怎样折磨一个人,看见离奇却又平凡的人生。

但正如作者所言,这个故事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生活对富贵而言,真的是一条路,没有枝杈,就这么走下去,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

受不住了,就倒下,倒下了就再站起来,继续蹒跚前行。

他对苦难的承受力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对生活,乃至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与理解。

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活着需要韧性,活着才是一件幸福的事。

人生的意义或许真的不在命运之外,也许活着的意义就是在活着本身。

当我们还在抱怨生活里的不如意,为生活中的不完美而纠结抓狂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你会更加感恩和接纳生活,感恩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平静与幸福,接纳生活给予的不足与苦难。

活着的阅读心得体会篇2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题记读完余华的《活着》,我得到了一个人生感悟——为活着而活着。

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民国时期一个地主家的富少爷徐福贵,年轻时由于嗜赌放荡,输尽家财。

父亲被气死后,徐福贵一家沦为佃农,并很快因为国军抓壮丁卷入国共内战。

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等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断遭受磨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或许读完这篇小说你会感慨主人公徐福贵的悲惨人生,但是于此使我们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徐福贵在奢靡生活后的转变,在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后,依旧坚强乐观地活着。

作者余华自序中说自己创作《活着》的原因是听到了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的那个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但他依旧有好的对待这个世界。

活着读后感(15篇)

活着读后感(15篇)

活着读后感(通用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着读后感1生命是一个人对自我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余华看完这本书后,我第一句就感叹:这是一个好悲伤的故事啊,这本书以一个流浪汉道听途说的故事方式写了下来。

其中,文中的第一个“我”,对这个故事是有自我的评论的。

这样的文学手法,我第一次接触。

这样能够完整地写出这个故事,也能够自由地抒发作者的一些感触。

福贵原先是个富家子弟,却因赌博输了家产,连妻子也被娘家接回去了。

好不容易妻子带着儿子回来,母亲却病倒了。

为了求医,福贵被抓去当壮丁了。

几年后回来,虽然母亲已经去世,女儿也因一场高烧不会讲话,但好歹四人的小家团聚了。

又因饥荒,被迫无奈把女儿送给别人。

女儿逃回了家,他们再也狠不下心了。

但厄运接踵而至,先是妻子病倒了,之后儿子又因献血过多死了。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勤恳的女婿,女儿又因难产去世。

不久妻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外孙。

本还可勉强过上好日子,女婿却因工地失误丢了性命。

福贵拉扯着外孙长大,却因为一个自我都不敢相信的失误——豆子煮多了——外孙被吃撑死了。

就这样,亲人接二连三地去世,这样的遭际,苦不堪言。

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是解放初期前后。

先是和国民党打仗,再是分田地、斗地主,还有饥荒。

我看过的书也有很多是取材于相似的动荡的时代背景。

这让我想起了《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同样是被社会一步一步碾压,直至毁灭。

可是《活着》的结局不一样。

福贵没有被压垮。

最终他从集市上的宰牛户手中救回了一头老牛,并以自我的名字命名,和它一齐优哉游哉地种田,喊着逝去家人的名字,告诉“福贵”,不仅有你一头牛在犁田哦!这样的田园生活,是甜是苦难以分辨,只觉得弥漫着无尽的苍凉。

有人会问,这样“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有什么意义吗?什么是活着?活着就是你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欢乐,更能够经受生命中的痛苦——毕竟如果死了,就什么也感受不到了。

活着读后感(17篇)

活着读后感(17篇)

活着读后感(17篇)活着读后感(精选17篇)活着读后感篇1我非常喜欢余华先生的一部书《活着》。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书中的主人公徐福贵可谓是个富二代。

整日流连烟花柳巷,烟酒赌博,鱼龙混杂之地,荒废学业,在大好的青春年华,却将大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

就这样,一步错,步步错,原本坐拥几百亩地的地主家的儿子变成了穷得叮当响的贫农。

我想,本该是努力拼搏的时候,却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无用的事情上,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之后,父亲病死,母亲去世,福贵必须一个人担起肩膀上的责任的时候,福贵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恨这,恨那,最恨的是他自己。

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下,福贵的后半生在曲折、艰难、痛苦的长河中无声挣扎。

儿子有庆被抽血抽到失血过多而死,妻子家珍也因此病故,女儿凤霞难产而亡,女婿二喜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孙子苦根被豆子噎死。

所有的亲人全是福贵一个人送的葬,亲手埋的。

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眼泪就流了出来,如果我是福贵的话,一定忍受不了自己亲眼看着最亲的人一个个死去,人生最大的苦难与不幸莫过于此了。

福贵的后半生极其跌宕起伏,痛苦艰难。

有言到,生命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

福贵的一生也绝不是没有一件幸福的事,他的人生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

他曾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一群懂事的孩子。

福贵的故事就像传奇一般。

他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但他依旧好好地活了下来,去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讲述的故事,余华先生在自序中写到:“这是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美国民歌《老黑奴》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但他依旧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活着心得体会感悟(精选8篇)

活着心得体会感悟(精选8篇)

活着心得体会感悟(精选8篇)活着心得体会感悟篇1作者余华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视,他们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他解释:“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忍受,成为生命之予生活的一种状态,是活着的一个必需条件,但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撑、爱的牵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么,这种活着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读过《安妮日记》这本书,书的主人,年仅十三岁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为逃避纳粹的迫害,同家人一起,躲避在几间密室里,忍受着名副其实暗无天日的日子,在那种牢狱一样的环境与低沉、紧张的气氛中,仍然坚持读书、记日记,她在日记中写道:“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她能忍受的力量,****于她心中的光明。

沈从文先生的笔下、《边城》中的老船夫,“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亲人——翠翠”,他能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的力量,****于他肩上的责任与心中的爱。

而我们,生活在真实社会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忍受呢?忍受生命的艰难与痛楚,忍受生活的琐碎与平庸,忍受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并在忍受的过程中,明了活着的理由,在忍受的过程中,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很欣赏余华说的一段话: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

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活着》个人读书心得感想(精选10篇)

《活着》个人读书心得感想(精选10篇)

《活着》个人读书心得感想(精选10篇)《活着》个人读书心得感想篇1余华先生的《活着》我已读完,现在回想起来,心里头仍是一番淡淡的,却又无法抹去的苦涩。

故事梗概起来很简单,就是福贵从一个纨绔子弟变成一个平头老百姓后,在时代洪流下,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妻子女儿和女婿,甚至唯一的外孙。

到头来,只有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故事很苦,苦到我不禁一直深思这个故事到底有何意义。

现如今我已经想出,所以执笔写下——“生生”二字。

第一个“生”是指人生。

福贵的人生很苦,这似乎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呵,谁的人生不苦呢?所以《活着》写出来是为了告诉我们人生很苦,但是福贵比你还苦,所以珍惜你的人生吧。

仔细读完《活着》后才会发现,福贵的人生并非单纯的苦,他的人生也有过甜,不管他是完完整整的从战场上活着回家,还是女儿风风光光地出嫁,福贵那一刻他肯定感受到了人生的甜。

而我们的人生其实也会时不时给我们一点出其不意的甜。

看这就是人生,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

第二个“生”就是指生的态度。

福贵在他那苦多过甜的人生里,一直抱着生的态度——努力生存,积极生活。

《活着》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也就是这个,不管人生多苦,都请你好好儿活。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同样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实人总是拥有着选择的权利,面对苦难,世界给予你的苦痛,你可以选择报之以歌。

生生,就是我对《活着》的理解与感悟。

《活着》个人读书心得感想篇2在空闲时,我还是喜欢看书。

看的书很杂,除了课本书籍之外,名著小说都看,不刻意拘束于单一的形式。

而一般只是略读。

而当看到《活着》这本书时,最多想到的还是葛优演的电影,关于徐福贵跌宕的人生。

《活着》讲述的就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作者余华用平实的叙述手法,平静地叙述了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的现实生活。

看完后,不觉悲凉,悲哀,悲伤起来。

似乎时间所有的苦难都他经历了。

不禁自问:活着的意义何在? 司马迁说有的人活着比泰山重,有的人活着比鹅毛轻;雷锋说,活着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好;保尔柯察金说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活。

《活着》观后感(精选6篇)

《活着》观后感(精选6篇)

《活着》观后感(精选6篇)《活着》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名著,大家看完这篇名著一定会有许多感想。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活着》读后感(最新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活着》读后感小说中主人公福贵的父母,儿子有庆,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女婿二喜,孙子苦根相继离开人世。

最后福贵只剩下一头老牛与他共度余生,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你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但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幸而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令我最钦佩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一个人的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面对苦难,福贵没有血泪的控诉,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没有心如刀绞的呻吟。

有的只是福贵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包容着一切,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这不正是当代社会人们所需要的吗?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过大,人们面对生活中的苦难难以承受,还有很多人因为生活上的压力而得了抑郁症、做出偏激的事情、寻死……令人心痛的是这已经是当代人们生活中很真实的写照了,比如高考生高考完后因为考试失败跳楼自杀,有的人为爱寻死……如果他们能像福贵这样的坚强,也许就不会酿成这么多的悲剧了。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金钱,地位,权利,甚至不是为爱情,亲情而活,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

活着就应该去忍受生活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也是一门艺术。

篇二:《活着》读后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余华的《活着》。

我字字不漏,把书里的每一个感情都尽可能的看清楚。

而我,始终不够深沉,只能通过眼泪来宣泄我的共鸣,以及对命运的感慨。

看到最后,我深深佩服于福贵对待生命的态度。

没有看过过程,就不会懂他经历了什么。

在书的中间部分,我为每一个淳朴、善良生命不应该地离去伤心抽噎。

《活着》读后感优秀(14篇)

《活着》读后感优秀(14篇)

《活着》读后感优秀(14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着》读后感篇1 我们每个人就像我们踩着的这块黑土地,坦露着胸膛,召唤着属于自己的归宿和使命。

一个人生下来不易,活着更不容易,活得好却是难上加难;有些时候经历过苦难后幸存了下来,别人认为你只是幸存者,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其实这才叫生活。

小说里的故事与现实与和现实中的现实总有不一样,而现实总是令人费解和矛盾的,我们活着不应该只是发泄、控诉或者揭露,适当的高尚才会给人希望和未来,人毕竟只活那么些年,在时间的世界里,我们都只是一群路人,有些时候卑微而自大。

一颗安定的心是我们需要的,有些事只有在经历理解之后才会蜕变超然,看待善恶一视同仁,用一颗慈悲的心和同情的目光环顾世界。

人的体验和欲望以及想象和理解,会屏蔽所有不同的界限,让人从他人的经历中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就像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而《活着》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财富,讲述了绝望,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

读完福贵的一生,一路喜忧参半。

他走过的'这大半辈子异常艰难,在开始时会为他的不争气而生气,年轻时把家中的一百多亩田输光了;后来他改过自新,命运却对他不公,让人对他的悲惨境遇唏嘘不已,妻离子散,到头来只余孤身一人在这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老婆的唠叨和宽容,没有子女的欢声笑语,只是白发送了黑发人。

当一个人经历命运的考验时,选择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同。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写心得可以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什么样的《活着》读书心得体会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活着》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篇1《活着》这本书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这样,福贵还是活了下来,活着——心中永存希望,只要心中有希望,那么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作者在书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自己去感受生活,不可以看别人是怎么说的。

希望在心中是不会破灭的。

书中的福贵小时候家里非常的有钱,他经常出去赌博,把所有的钱都都赌光了,那时的福贵还不知道挣钱的不易,当赌完所有的钱财时,福贵的爹死了,娘病了,福贵才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

福贵变了,在国军遭到攻击的时候,福贵活了下来,为了活下来福贵也是遇到很多的不幸,家珍生下了凤霞,当福贵回来的时候,凤霞已经会说话了。

后来家珍又生下有庆,有庆给别人输血时,生生的被输死了,有庆的死对福贵的打击很大,但是福贵依然选择活下去。

家珍病了,病的越来越严重,可后来又渐渐的好起来,福贵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来了,但是凤霞又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了,家中只剩下二喜、苦根、福贵,但好景不长,二喜又被压死了,苦根吃豆子太多撑死了,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了,但是还是没有放弃生活,坚持活了下去。

福贵这一生应该说是幸运的。

因为经历了中国多次的大变动、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他都活了下来,同样,他也是悲惨的,亲人们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但是他心中依然选择活着,没有放弃希望。

《活着》结束时说: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活着随感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读《活着》随感
读完《活着》也有两个星期了,我对其中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我对富贵的感觉,从开始的瞧不起,到之后的同情,再到后来的佩服,这个路程,让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

我感动于富贵的迷途知返,感动于他们夫妻后来的相互扶持,感动于人性的善良与坚强,更感动于他们的感动……同时,《活着》里富贵的亲人是一个一个的离去,我由开始的淡定到之后的泪流满面,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纵然有些书中之人死得莫名其妙,尤其是“富贵的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的”这个结果让人感到匪夷所思、难以自信。

但是,我所想要探讨的,不是在质疑书中情节的荒诞,而是去缅怀书中的内涵,感受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活着的力量!
读那本书的时候,我就想着如果我是富贵,或者是书中其他的角色,我有可能都活不下去。

或许真的是因为是这个时代的人永远没有可能去经历那种困境,没有那个灰暗的时代,不用每天跟饥饿做斗争。

书中的人没有安邦济世的崇高理想,有的只是面临着最残酷的生存危机,他们努力得去平静而苍白地活着!那是一个生存艰难的时代,人们不是为了自己活着,便是为了使他人活着,有时甚至可以为了使他人活着而牺牲自己。

活着,最为原始的要求,无限接近生命的底线的最低生存标准。

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想,在富贵的面前,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挫折就不叫挫折,我们能够暖衣饱食得活着便是一种欣慰,再加上还有亲人的陪伴,这更是一种幸福了!所以,珍惜眼前的幸福吧,好好得活着,为了自己、为了亲人努力得活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