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设计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院系名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2013年12 月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评分表题目名称25×显微物镜实习时间2013年12 月23 日至2013 年12 月31 日共 2 周实习地点实验楼513设计报告得分序号评价项目满分得分1 应用文献资料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2 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插图质量3 设计(实验)能力及创新性设计报告得分总计实物制作效果评语:注:最后成绩的评定以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和不及格(少于60分)五级给出。

一、ZEMAX 软件介绍美国ZEMAX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研发ZEMAX 是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软件,集成了光学系统所有的概念、设计、优化、分析、公差分析和文件管理功能。

ZEMAX 所有的这些功能都有一个直观的接口,它们具有功能强大、灵活、快速、容易使用等优点。

ZEMAX 有两种不同的版本:ZEMAX-SE 和ZEMAX-EE ,有些功能只在EE 版本中才具有。

ZEMAX 可以模拟序列性(Sequential )和非序列性(non-sequential )系统,分别针对成像系统和非成像系统。

ZEMAX 采用序列和非序列两种模式模拟折射、反射、衍射的光线追迹。

序列光线追迹主要用于传统的成像系统设计,如照相系统、望远系统、显微系统等。

这一模式下,ZEMAX 以面作为对象来构建一个光学系统模型,每一表面的位置由它相对于前一表面的坐标来确定。

光线从物平面开始,按照表面的先后顺序进行追迹,追迹速度很快。

许多复杂的棱镜系统、照明系统、微反射镜、导光管、非成像系统或复杂形状的物体则需采用非序列模式来进行系统建模。

这种模式下,ZEMAX以物体作为对象,光线按照物理规则,沿着自然可实现的路径进行追迹,可按任意顺序入射到任意一组物体上,也可以重复入射到同一物体上,直到被物体拦截。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zemax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zemax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zemax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程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能够使用Zemax等光学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光学系统设计和分析。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特性,掌握透镜、镜片等光学元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Zemax进行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分析光学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特性,透镜、镜片等光学元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以及Zemax等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光的传播和反射:介绍光的基本特性,包括光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向等,以及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镜的设计方法。

2.光的折射和透镜:介绍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的分类,包括凸透镜、凹透镜等,以及透镜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3.光学系统设计:介绍光学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设计方法,包括透镜组的设计、光学系统的性能分析等。

4.Zemax使用技巧:介绍Zemax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包括光学系统的建立、参数设置、仿真分析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和透镜、镜片等光学元件的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光学系统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亲手搭建光学系统,观察光学现象,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工程光学》教材,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基本理论知识。

2.参考书:《光学设计手册》等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讲解和复习。

工程光学基础实验报告

工程光学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光学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学习使用光学仪器,观察光学现象;3. 分析光学实验数据,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具座;2. 平面镜;3. 凸透镜;4. 薄透镜;5. 光屏;6. 光具箱;7. 刻度尺;8. 毫米尺;9. 精密水准仪;10. 光学显微镜;11. 光电传感器;12. 数据采集器。

三、实验原理1. 几何光学:利用光学仪器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研究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物理光学: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将平面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源和光屏,观察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

2. 观察凸透镜成像现象: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源和光屏,观察物体在凸透镜中的成像。

3. 观察薄透镜成像现象:将薄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源和光屏,观察物体在薄透镜中的成像。

4. 光的干涉现象:利用干涉仪观察光的干涉条纹,研究光的波长、相位等信息。

5. 光的衍射现象:利用衍射光栅观察光的衍射条纹,研究光的波长、衍射角等信息。

6. 光的偏振现象:利用偏振片观察光的偏振现象,研究光的偏振方向和强度。

7. 光电传感器实验:将光电传感器连接到数据采集器,观察光强度与光电传感器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1. 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实验结果显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与物体本身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

2. 观察凸透镜成像现象:实验结果显示,物体在凸透镜中的成像为实像或虚像,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透镜焦距有关。

3. 观察薄透镜成像现象:实验结果显示,物体在薄透镜中的成像为实像或虚像,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透镜焦距有关。

4. 光的干涉现象:实验结果显示,干涉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干涉仪间距有关。

5. 光的衍射现象:实验结果显示,衍射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衍射光栅间距有关。

6. 光的偏振现象:实验结果显示,光的偏振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有关。

光学工程本科课程设计

光学工程本科课程设计

光学工程本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学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光学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技术,了解光学工程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光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光学工程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光学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章节:第1章光学工程导论;第2章光学基本原理;第3章光学元件与系统;第4章光学测量与实验;第5章光学工程应用。

2.教学内容:光学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光学元件的类型、功能和设计方法;光学系统的组成、性能和评价;光学测量方法和技术;光学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光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针对光学工程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光学工程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光学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光学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将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光学工程教材,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运用视频、图片等直观展示光学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光学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光学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光学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了解光学设计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光学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光学系统设计,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光学设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光学设计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1.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以及光学元件的性质和功能。

2.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几何光学设计、物理光学设计等方法,以及光学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

3.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学习Zemax、LightTools等光学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际的光学系统设计。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公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光学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光学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光学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实验法:利用光学实验设备,让学生动手进行光学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光学设计基础》等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光学设计手册》等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包括光学显微镜、望远镜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以上教学资源将共同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工程光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
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 光学基础
介绍光的物理和几何性质,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基本现象和理论。

2. 光学元件
介绍各种光学元件的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包括透镜、棱镜、反射镜等。

3. 光学系统
介绍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包括凸透镜成像、反射成像、Abbe成像理论等。

第二部分:应用技术
1. 光学测量技术
介绍使用光学技术进行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激光测距、干涉测量等。

2. 光学成像技术
介绍使用光学成像技术进行成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数字图像处理、光学显微镜等。

3. 光学通信技术
介绍光学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光纤通信、激光通信等。

第三部分:实验设计
1. 光学元件制作
设计制作凸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并对其进行测试和分析。

2. 光学成像实验
设计实现光学成像实验,包括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等。

3. 光学通信实验
设计实现光学通信实验,包括激光通信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等。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工程光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工程光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工程光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工程光学适用班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主讲教师:[教师姓名]职称:[教师职称]教学时间:[具体日期]教学地点:[具体教室]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工程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熟悉光学元件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3)了解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性能评价。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光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素质目标:(1)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光学基础知识(1)光的传播规律;(2)光的反射与折射;(3)光的干涉与衍射;(4)光的偏振。

2. 光学元件(1)透镜;(2)棱镜;(3)光栅;(4)光纤。

3. 光学系统(1)光学系统的基本结构;(2)光学系统的成像规律;(3)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4)光学系统的性能评价。

4. 光学应用(1)光学仪器;(2)光学传感器;(3)光学信息处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工程光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光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光学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4.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5.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光学现象和实验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工程光学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授新知识:讲解光学基础知识、光学元件、光学系统等内容;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光学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4. 实验演示:演示光学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光学现象;5.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光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发言积极性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工程光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工程光学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工程光学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工程光学2. 学时安排:共计XX学时,每周XX课时3. 教学对象:XX年级XX专业学生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工程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2)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学基本原理(1)光的传播规律(2)光的反射与折射(3)光的干涉与衍射(4)光的偏振2. 光学仪器(1)光学元件(2)光学系统(3)光学仪器的设计与制造3. 光学在工程中的应用(1)光学成像技术(2)光学检测技术(3)光学传感技术(4)光学信息处理技术4. 课程设计(1)望远镜的组装(2)Zemax:设计一大相对孔径望远镜物镜,像差校正到0三、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光学基本原理2. 第二周:光的传播规律3. 第三周:光的反射与折射4. 第四周:光的干涉与衍射5. 第五周:光的偏振6. 第六周:光学元件7. 第七周:光学系统8. 第八周:光学仪器的设计与制造9. 第九周:光学成像技术10. 第十周:光学检测技术11. 第十一周:光学传感技术12. 第十二周:光学信息处理技术13. 第十三周:课程设计(望远镜的组装)14. 第十四周:课程设计(Zemax:设计一大相对孔径望远镜物镜,像差校正到0)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工程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光学问题。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光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 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工程光学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3. 课程设计:评价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占总成绩的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设计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院系名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XX:学号:指导教师:工程学院教务处制2013年12 月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评分表题目名称25×显微物镜实习时间2013年12月23 日至2013 年12 月31 日共 2 周实习地点实验楼513设计报告得分序号评价项目满分得分1 应用文献资料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2 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插图质量3 设计(实验)能力及创新性设计报告得分总计实物制作效果评语: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学生XX 班级学号平时表现(20分)答辩(20分)综合评定得分实习成绩注:最后成绩的评定以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和不及格(少于60分)五级给出。

一、ZEMAX软件介绍美国ZEMAX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研发ZEMAX 是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软件,集成了光学系统所有的概念、设计、优化、分析、公差分析和文件管理功能。

ZEMAX所有的这些功能都有一个直观的接口,它们具有功能强大、灵活、快速、容易使用等优点。

ZEMAX 有两种不同的版本:ZEMAX-SE和ZEMAX-EE,有些功能只在EE版本中才具有。

ZEMAX 可以模拟序列性(Sequential)和非序列性(non-sequential)系统,分别针对成像系统和非成像系统。

ZEMAX采用序列和非序列两种模式模拟折射、反射、衍射的光线追迹。

序列光线追迹主要用于传统的成像系统设计,如照相系统、望远系统、显微系统等。

这一模式下,ZEMAX以面作为对象来构建一个光学系统模型,每一表面的位置由它相对于前一表面的坐标来确定。

光线从物平面开始,按照表面的先后顺序进行追迹,追迹速度很快。

许多复杂的棱镜系统、照明系统、微反射镜、导光管、非成像系统或复杂形状的物体则需采用非序列模式来进行系统建模。

这种模式下,ZEMAX以物体作为对象,光线按照物理规则,沿着自然可实现的路径进行追迹,可按任意顺序入射到任意一组物体上,也可以重复入射到同一物体上,直到被物体拦截。

与序列模式相比,非序列光线追迹能够对光线传播进行更为细节的分析。

但此模式下,由于分析的光线多,计算速度较慢。

在一些较为复杂的光学系统中,可以同时使用序列和非序列光线追迹。

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序列光学表面与任意形状、方向或位置的非序列组件进行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二、显微物镜设计方案25×显微镜物镜属于中倍显微物镜,通常由两个分离的双胶组合透镜组成,这类物镜也称为里斯特物镜,它的倍率一般在6×至30×之间,数值孔径NA为0.2至0.6之间。

由于显微物镜倍率较高,像距远大于物距,显微物镜的设计通常采用逆光路方式,即把像方的量当做物方的量来处理。

里斯特物镜两个双胶合透镜光焦度分配的原则通常是使每个双胶合透镜产生的偏角相等或者是后组的偏角略大于前组。

里斯特物镜的光阑通常放在第一个双胶合透镜上。

当两个双胶合透镜相互补消球差和慧差时,两个双胶合透镜的间隔大致和物镜的总焦距相等。

第一个双胶合的焦距约为物镜焦距的二倍。

第二个双胶合的焦距大致和物镜的总焦距相等。

物镜的像差校式采取两个双胶合透镜各自单独校正球差、慧差和色差,这种方案的有点是:二个双胶合透镜组合在一起则为一个中倍物镜,移去一个双胶合透镜后可用作低倍显微物镜使用。

其总设计图如图1所示。

图1 25×显微镜物镜设计方案图三、显微镜物镜及参数1、物镜的数值孔径物镜的数值孔径表征物镜的聚光能力,是物镜的重要性质之一,增强物镜的聚光能力可提高物镜的鉴别率。

数值孔径通常以符号“NA”表示(即Numerical Aperture)。

根据理论的推导得出:sinNA n u式中n──物镜与观察之间介质的折射率;u──物镜的孔径半角。

因此,有两个提高数字孔径的途径:(a)增大透镜的直径或减少物镜的焦距,以增大孔径半角u。

此法因导致象差增大及制造困难,实际上sinu的最大值只能达到0.95。

(b)增加物镜与观察之间的折射率n。

2、物镜的分辨率物镜的分辨率是指物镜具有将两个物点清晰分辨的最大能力。

要明白分辨率可以有一定的限度,这就要用光通过透镜后产生衍射现象来解释。

物体通过光学仪器成像时,由于光的衍射,物点的象不再是一个几何点,而是有一定大小的衍射斑。

衍射斑中心亮斑集中了全部能量的83.78%,叫作艾里斑。

艾里斑的中心代表像点的位置。

根据瑞利(Rayleigh )判断,两个相邻像点之间的间隔等于艾里斑半径时则能被光学系统分辨。

其分辨率为0.610.61sin n u NAαλλσβ=== 根据道威(Doves )判断,两个相邻像点之间的两衍射斑中心距为0.85a 时,则能被光学系统分辨。

其分辨率为0.850.5NAαλσβ==由以上公式可知,显微镜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

3、物镜的有效放大率在保证物镜的分辨率充分利用时所对应的物镜的放大率,称为物镜的有效放大率。

有效放大率可由以下关系推出:设眼睛容易分辨的角距离为''24,则在明视距离上对应的线距离'σ为22500.00029'42500.00029mm mm σ⨯⨯≤≤⨯⨯把'σ换算到显微镜的物空间,按道威判断取σ值,则22500.000290.5/42500.00029mm NA mm λ⨯⨯≤⋅Γ≤⨯⨯设照明光的平均波长为0.000555mm,得5231046NA NA ≤Γ≤近似写作≤Γ≤NA NA5001000由此可知:物镜的有效放大率由物镜的数值孔径及入射光波长决定。

4、实际参数确定按照设计要求:物镜放大倍数为25,数值孔径NA=0.4,通过以上几个参数的计算,计算出理论上的数值并确定符合数值要求的镜片。

初步确定第一个双胶合透镜的初始结构由ZF3与K9组合,第二个双胶合透镜的初始结构由ZF3与ZK9组合。

求出双胶合透镜的初始结构之后,就可以进行光线追迹、相差计算和平衡了,如果的得到不满意的结果,可重新选择玻璃对,再重复上面的计算,达到设计要求,也可以采用自动设计程序作进一步校正,其结果可能会更好。

四、25×显微镜物镜光学系统仿真过程1、选择初始结构并设置参数显微镜物镜的初始结构选择如图2图2 显微镜物镜初始结构图在用ZEMAX软件进行设计时,将显微镜倒置设计。

设置参数如下:物方数值孔径为0.016,物高为25mm,物方半视场高度为12.5mm。

此时该系统的结构、传函以及像差如图3所示。

从MTF图和像差图可以看出该显微物镜的成像质量还不是很好,需要对其进行自动优化校正。

图3 初始结构各参数仿真图2、自动优化首先,建立自动优化函数。

具体过程如下:选择Editors>> Merit Function,弹出Merit Function Editor 对话框,在Type栏中输入EFFL,并将Target定为6.930840,Weight值取1.0;其次,选择Editor对话框工具栏中的Tools>>Default Merit Function, 设置Optimization and Reference为RMS~Wavefront~Centroid;最后,选择确定按钮进行自动优化。

自动优化后,显微镜物镜结构的数据如下:图4 显微镜物镜优化结构图图5 自动优化后各参数仿真图3、最终仿真参数分析由图可看出:(1)物方数值孔径NA=0.3721605,与要求的0.4很接近;(2)初始设定的物高为12.5,仿真得像高为0.498,则放大倍数m=25.1,与要求的放大倍数25倍十分接近。

最终的仿真参数基本符合设计的要求。

设计总结在课程设计刚开始的时候,对于ZEMAX软件我也是没有接触过,第一个任务是安装软件,学习软件。

从网上查询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到对软件以及设计的过程有了初步了解,首次认识就要利用它来设计,感觉是件很困难的事。

在后来的不断实践中,在学习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对这次设计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初步掌握了对于软件优化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说设置不同的镜片为孔阑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优化过程中可以采取在小视场围中优化,然后看整个视场的成象质量,这样往往会比在整个视场优化效果好,最终完成了我们这次的设计。

虽然设计的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这次的实践,我对于光学显微镜的结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ZEMAX软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简单的设计思路。

这次实验中我学会了许多东西,ZEMAX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设计思路与步骤,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整个设计个过程比较艰难,但是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欣慰。

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调试的过程,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和极大的耐心,设计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跟我们的动手能力。

在设计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一定要用于实践,理论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都偏离了实际,只有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跟掌握,不断完善我们的理论体系。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支持下,终于都一一解决了问题。

非常感谢帮助我的指导老师和同学们,我很开心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自主学习中收获到那么多。

参考文献[1]郁道银、谈恒英,工程光学,:机械工业,2011.[2]袁旭沧,现代光学设计方法,:理工大学,1995.[3]家升,光学工程导论,:理工大学,2005.[4]华家宁,现代光学技术及应用,:科学与技术,2005.[5]朱自强,现代光学教程,:大学,1990.[6]谢建平,近代光学基础,:中国科学技术,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