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zemax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zemax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程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能够使用Zemax等光学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光学系统设计和分析。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特性,掌握透镜、镜片等光学元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Zemax进行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分析光学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特性,透镜、镜片等光学元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以及Zemax等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光的传播和反射:介绍光的基本特性,包括光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向等,以及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镜的设计方法。
2.光的折射和透镜:介绍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的分类,包括凸透镜、凹透镜等,以及透镜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3.光学系统设计:介绍光学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设计方法,包括透镜组的设计、光学系统的性能分析等。
4.Zemax使用技巧:介绍Zemax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包括光学系统的建立、参数设置、仿真分析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和透镜、镜片等光学元件的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光学系统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亲手搭建光学系统,观察光学现象,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工程光学》教材,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基本理论知识。
2.参考书:《光学设计手册》等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讲解和复习。
光学工程本科课程设计

光学工程本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学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光学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技术,了解光学工程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光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光学工程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光学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章节:第1章光学工程导论;第2章光学基本原理;第3章光学元件与系统;第4章光学测量与实验;第5章光学工程应用。
2.教学内容:光学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光学元件的类型、功能和设计方法;光学系统的组成、性能和评价;光学测量方法和技术;光学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光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针对光学工程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光学工程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光学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光学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将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光学工程教材,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运用视频、图片等直观展示光学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三片式数码物镜的优化设计学院名称:理学院专业班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激光一班学生学号:1409090119学生姓名:夏志高学生成绩:指导教师:梁春雷课程设计时间:2016/06/27 至2016/07/03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基本要求1.查阅相关资料,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光学玻璃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的使用。
2.学习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描述及评价方法,掌握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3.本课题要求设计出一个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要求的光学特性为:,,;像质主要以调制传递函数MTF衡量,具体要求是对于低频(17lp/mm),视场中心的MTF≥0。
9,视场边缘的MTF≥0。
80;对于高频(51lp/mm),视场中心的MTF≥0.3,视场边缘的MTF≥0。
20,另外,最大相对畸变dist≤4%。
该物镜对d光校正单色像差,对F、C光为校正色差。
4.学习使用ZEMAX进行数据录入和报表输出,分析各种初级像差并设置优化函数;设计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并优化,对像差做简单的分析之后,撰写课程设计论文.5.课题设计(论文)难度适中,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
6.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设计)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进度安排1.6月27日: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光学玻璃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的使用。
以单透镜的设计为例学习数据的录入,基本概念和设计思想在软件中的实现,初步掌握ZEMAX的分析工具和数据含义及输出。
2.6月28日至6月29日:学习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描述及评价方法,掌握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3.6月30日:学习查找文献资料,选择合适的数码物镜初始结构,用缩放法进行缩放,缓慢调整有关参数并优化,并最终得到比较好的设计参数.学习光学玻璃材料知识,通过选择合适的玻璃,校正像差.4.7月1日:整理思路,撰写课程设计论文,论文中要体现像差概念和评价、体现zemax评价函数的构造及优化过程像差的变化;检查格式,符合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要求.5.7月2日至7月3日:课程设计答辩并上交论文;三、参考资料或参考文献[1]胡玉禧。
光学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光学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了解光学设计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光学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光学系统设计,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光学设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光学设计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1.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以及光学元件的性质和功能。
2.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几何光学设计、物理光学设计等方法,以及光学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
3.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学习Zemax、LightTools等光学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际的光学系统设计。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公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光学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光学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光学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实验法:利用光学实验设备,让学生动手进行光学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光学设计基础》等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光学设计手册》等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包括光学显微镜、望远镜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以上教学资源将共同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工程光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
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 光学基础
介绍光的物理和几何性质,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基本现象和理论。
2. 光学元件
介绍各种光学元件的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包括透镜、棱镜、反射镜等。
3. 光学系统
介绍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包括凸透镜成像、反射成像、Abbe成像理论等。
第二部分:应用技术
1. 光学测量技术
介绍使用光学技术进行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激光测距、干涉测量等。
2. 光学成像技术
介绍使用光学成像技术进行成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数字图像处理、光学显微镜等。
3. 光学通信技术
介绍光学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光纤通信、激光通信等。
第三部分:实验设计
1. 光学元件制作
设计制作凸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并对其进行测试和分析。
2. 光学成像实验
设计实现光学成像实验,包括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等。
3. 光学通信实验
设计实现光学通信实验,包括激光通信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等。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工程光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工程光学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工程光学2. 学时安排:共计XX学时,每周XX课时3. 教学对象:XX年级XX专业学生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工程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2)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学基本原理(1)光的传播规律(2)光的反射与折射(3)光的干涉与衍射(4)光的偏振2. 光学仪器(1)光学元件(2)光学系统(3)光学仪器的设计与制造3. 光学在工程中的应用(1)光学成像技术(2)光学检测技术(3)光学传感技术(4)光学信息处理技术4. 课程设计(1)望远镜的组装(2)Zemax:设计一大相对孔径望远镜物镜,像差校正到0三、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光学基本原理2. 第二周:光的传播规律3. 第三周:光的反射与折射4. 第四周:光的干涉与衍射5. 第五周:光的偏振6. 第六周:光学元件7. 第七周:光学系统8. 第八周:光学仪器的设计与制造9. 第九周:光学成像技术10. 第十周:光学检测技术11. 第十一周:光学传感技术12. 第十二周:光学信息处理技术13. 第十三周:课程设计(望远镜的组装)14. 第十四周:课程设计(Zemax:设计一大相对孔径望远镜物镜,像差校正到0)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工程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光学问题。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光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 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工程光学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3. 课程设计:评价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占总成绩的20%。
光学课课程设计书范文

光学课课程设计书范文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基本现象和原理;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计算光的传播速度、反射角度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光学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原理和规律,以及一些典型的光学实验。
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进度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光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学现象;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参考书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用于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实验设备用于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观察。
同时,我们还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教学资源,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阔视野。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来评估;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理解程度来评估;考试将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等形式,测试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结果将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改进。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将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规划。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光栅衍射测定光的波长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任课教师***设计(论文)成绩教务处制年月日填写说明1、专业名称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2、格式要求:格式要求: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题目(二号黑体居中);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目录摘要 (1)主要内容 (1)一课程设计目的 (1)二课程设计要求 (1)三课程设计原理 (2)1.光栅 (2)2.光栅的工作原理 (2)3.光栅的应用 (3)4.分光计 (4) (5)四课程设计实验过程 (6)1.调整分光计 (6)2.测量光栅常数 (7)3.测量其他光的波长 (9)五课程设计实验现象及数据处理 (10)1.光栅常数测定实验数据 (10)2.其他颜色光波长测定数据 (10)六课程设计实验现象及分析 (11)1.部分实验现象 (11)2.现象分析 (12)七总结 (13)参考文献 (13)摘要光栅也称衍射光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这次设计是进行简单的开普勒望远镜系统的光学设计,所谓光学系统设计就是设计出系统的性能参数、外形尺寸、和各光组的结构等,完成一个光学设计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外形尺寸设计,第二步,像差设计,及像差的校正,第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各透镜的尺寸合理组合,系统的像差才会小,也才有可调的必要,由于光学系统大多是有多个透镜构成的,这时追迹光线可以求得光学系统各种类型的像差,但是这是由于透镜数目很多,计算量大,容易出错。
为了降低错误率,本次设计采用Matlab 来计算光线追迹的过程,程序分别编写了近轴光线和轴外光线的追迹。
并编写了像差校正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了色差、正弦差和球差。
另外本次设计还学习了Z emax 光学设计软件,在设计中我把Matlab 计算得到的系统尺寸用Z emax 来模拟了,不仅学习了Z emax 也对Matlab 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开普勒望远镜 像差 Matlab Z emax 光学设计一、课程设计题目分析本次课程设计为简单开普勒望远镜系统的光学设计,简单的望远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具有正的目镜的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0,因此平行光入射的光线经望远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这种望远镜一般物镜框就是孔径光阑,也是入瞳,出射光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之外很靠近焦点的地方,使用时,眼睛与出瞳重合。
二、课程设计要求做一个简单开普勒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设计,并单独对其物镜进行初始结构选型及像差校正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视放大率:12⨯Γ=- 2、分辨率:''6ψ≤ 3、视场角:2ω=4 4、筒长:L=130mm三、使用Matlab 对系统外形尺寸计算和像差分析3-1、根据要求计算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单位:mm ) 根据开普勒望远镜的组成原理可得出以下方程:''12''12130/12L f f f f ⎧=+=⎪⎨Γ=-=-⎪⎩ '1'212010f mmf mm⎧=⎪⎨=⎪⎩ 所以:物镜的焦距为'1120f mm =,目镜的焦距为'210f mm = 3-2、计算物镜的通光孔径,并根据表3加以确定解之得物镜框即为孔径光阑和入射光瞳,其大小与系统的分辨率本领有关,人眼的极限分辨角是''60,为了使望远镜系统所能分辨的细节也能被人眼分开,及达到用望远镜观察望远系统的目的,那么,望远镜的市场角放大率与它的分辨角ψ之间满足:''=60ψΓ (1)其中ψ=''140()D ,式中D 为为望远镜的入瞳(单位:mm )于是可得:=60/(140/D)D/2.3Γ≈ (2)称为望远镜的正常放大率,望远镜的Γ不应低于此时所决定的值,考虑到眼睛的分辨率,望远镜的放大率与物镜通光口径之间可以取以下关系:(0.5~1)D Γ=∴(1~2)D =Γ=12~24,综上所述,故可取D=18。
3-3、计算出瞳直径(单位:mm )由于'1D D γβΓ===- (3)可得: '/18/12 1.50D D =-Γ==。
所以出瞳直径'D =1.50mm 。
由公式'1D D γβΓ===-可知,当D 一定时,Γ越大,'D 越小。
因此Γ增大时,望远镜像面的照度就要降低,若要求保持'D 具有一定大小,当增大Γ时就一定要增大物镜的口径。
3-4、计算目镜视场角由公式'tan /tan ωωΓ=可知: 'tan tan 12tan2ωω=Γ=⨯可解得:'245.46ω=,于是'245.46ω=。
3-5、计算出瞳距'l由图1几何关系(孔澜与出瞳的共轭关系)可知:''2111z l L f -= (4)则:'''22/()z l Lf L f =+=-130×10/(-130+10)=10.8mm 3-6、计算目镜的通光孔径 由图1的几何关系可得:'''2tan 1.5210.8tan 22.7310.6z D D l ω=+=+⨯⨯=目mm 3-7、计算目镜的视度调节距离一般望远镜要求视度调节量为5折光度,由牛顿公式可以求出目镜相对于分划板的移动量为:2'2/10005x Nf =±=±mm 3-8、确定玻璃对选择整体结构我们选用开普勒望远镜系统,然后由上面的计算可以求出物镜的相对孔径为'1/18/121/6.7D f ==,'1f =120,故物镜选择双胶合物镜;目镜根据视场角和相对出瞳距,可选用凯涅尔目镜。
望远镜易取冕牌玻璃透镜在前,火石玻璃在后的形式。
这次设计我们选用K9+ZF2玻璃对。
3-9、计算物镜的光焦度分配 设计选用K9+ZF2玻璃对。
光焦度的计算公式为:根据公式:11122212νϕϕνννϕϕνν⎧=⎪-⎪⎨⎪=-⎪-⎩(5) 用matlab 程序计算如下:需要给matlab 输入数据:K9的阿贝常数V1=64;ZF2的阿贝常数V2=32.2;物镜的焦距(符号为正)f=120程序为:w1=V1/(fw*(V1-V2)); w2=-V2/(fw*(V1-V2));输出为:w1=0.0168 ; w2=-0.0084则物镜的光焦度分配为:1ϕ= 0.0168 ;2ϕ=-0.0084 3-10、计算物镜的三个面的曲率及相应的曲率半径 双胶合薄透镜的球差与结构参数的关系为:241222''[()()]2h L A A n uδρρ=-+ (6)其中为:22222311111112121112111112111111221443132()()(7)11(1)n n n n n n A n n n n n n ρϕρϕϕρρϕρϕρϕ+++++=+--++---22222322222222121112111112222222221443132()()811(1)n n n n n n A n n n n n n ρϕρϕϕρρϕρϕρϕ+++++=+--++---()式中'2σ是第一透镜像距的倒数,'2σ是第二透镜的物距的倒数,这二者相等,有'1σ='2σ+1ϕ,若双胶合镜作为望远物镜,'1σ=0,则有,'1σ='2σ=1ϕ,此外,式中h 和'u 在计算前已定。
曲率半径为:1/(1,2,3i i r i ρ== (9) 下面使用matlab 计算相关数据。
给matlab 输入数据:K9的折射率n1=1.51630;ZF2的折射率n2=1.67270;物镜的通光孔径D=18 计算程序:rx1=w1;rw2=w1;A1_p2=((n1+2)/n1)*w1*p2.^2+(((2*n1+1)/(n1-1))*w1.^2-((4*n1+4)/n1)*w1*rx1)*p2-((3*n1+1)/(n1-1))*w1.^2*rx1+((3*n1+2)/n1)*w1*rx1.^2+(n1.^2/(n1-1).^2)*w 1.^3A2_p2=((n2+2)/n2)*w2*p2.^2-(((2*n2+1)/(n2-1))*w2.^2+((4*n2+4)/n2)*w2*rw2)*p2+((3*n2+1)/(n2-1))*w2.^2*rw2+((3*n2+2)/n2)*w2*rw2.^2+(n2.^2/(n2-1).^2)*w 2.^3H=-h^2*fw^2/2;dL=(A1_p2+A2_p2)*H; %---------------令dL=0,求根的判别式的 A=[((n1+2)/n1)*w1,((2*n1+1)/(n1-1))*w 1.^2-((4*n1+4)/n1)*w1*rx1,-((3*n1+1)/(n1-1))*w1.^2*rx1+((3*n1+2)/n1)*w1*rx 1.^2+(n1.^2/(n1-1).^2)*w1.^3]B=[((n2+2)/n2)*w2,-(((2*n2+1)/(n2-1))*w2.^2+((4*n2+4)/n2)*w2*rw2),((3*n2+1)/(n2-1))*w2.^2*rw2+((3*n2+2)/n2)*w2*rw2.^2+(n2.^2/(n2-1).^2)*w2.^3] C1=A+B;deta=C1(2)^2-4*C1(1)*C1(3) if(deta>0|abs(deta)<10^-4)fprintf('可有两个消球差解,取小的值p2根') end%---------------求解p2的根 if (abs(deta)<10e-6) y=-C1(2)/(2*C1(1)) p2=y elsex=roots(C1) for n=1:2 p2=x(n);OSC(n)=-h^2*(((n1+1)*w1*p2/n1-(2*n1+1)*w1*rx1/n1+n1*w1^2/(n1-1))+((n2+1)*w 2*p2/n2-(2*n2+1)*w2*rw2/n2-n2*w2^2/(n 2-1)))/2; endif(abs(OSC(1))>abs(OSC(2))) p2=x(2) elsep2=x(1) end endOSC=-h^2*(((n1+1)*w1*p2/n1-(2*n1+1)*w 1*rx1/n1+n1*w1^2/(n1-1))+((n2+1)*w2*p 2/n2-(2*n2+1)*w2*rw2/n2-n2*w2^2/(n2-1)))/2if(OSC<0.0025)fprintf('符合要求,可以消除球差和正弦差') end%-求p1和p3p1=p2+w1/(n1-1); p3=p2-w2/(n2-1);%---------------求三个面的曲率半径 R=[p1,p2,p3]fprintf('曲率半径:\n') for i=1:3r(i)=1/R(i);fprintf('r(%d)=%f\n',i,r(i)) end输出结果为:deta =-9.4966e-010;可有消球差解,取小的p2根 p2 =-0.0190OSC =1.7008e-004;符合要求,可以消除球差和正弦差 曲率为:1/ r(1)= 0.0135; 1/ r(2)= -0.0190; 1/ r(3)= -0.0065 曲率半径:r(1)=74.228626 r(2)=-52.598063 r(3)=-154.597857 3-11、透镜变厚对于正透镜,应保证边缘有一定厚度m t ;对于负透镜,则应保证具有一定的中心厚度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