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反坡排水方案样本
隧道工程反坡排水方案

隧道工程反坡排水方案5.5.1设计思路(1)F2断层反坡排水,采用机械接力排水,设置1级固定泵站为接力站,使用由掌子面水泵通过水管泵送至1级固定泵站,再有1级固定泵站通过水管泵送至洞外的接力方式排水;考虑2倍排水安全系数,若泵送扬程受限、排水效果差,再加设临时泵站及水泵和1级固定泵站形成二级接力排水。
(2)工作水泵按每组使用1台、备用1台配备,每台水泵设置单独配电箱,根据隧道涌水量适当开关工作水泵。
(3)排水设专业排水班组进行管理和操作。
(4)排水设置“双系统、双回路供电”,固定泵站安装专用变压器及备用发电机。
5.5.2斜井施工期排水方案图纸设计F2断层最大涌水量为5597.98m ³/d ,保证安全前提,考虑2倍系数,涌水量按11197m ³/d (467m ³/h )计算,考虑水头损失需要总扬程144.95m ,斜井每100m 长度需要扬程为16.6m 。
1、理论计算排水管(1)根据1#斜井的涌水状况和出现隧道突发涌水的情况,斜井最大排水量11196 m ³/d ,反坡最大涌水0.13m ³/s 。
采用钢管作为所有泵站的排水管,正常排水时,取流速为1.5m/s 。
应急排水时,流速一般取2.0-3.0 m/s ,计算中取2.5m/s 。
抽水钢管直径d 的选取应满足考虑一定的富裕系数的隧道昼夜涌水量,同时结合技术和经济等方面。
pV Q d π/4=式中:Q ——管流量m ³/sVp ——管道允许流速m/s ,取1.5m/s 。
采用上式,在正常排水时,正常流速取1.5m/s 时,d1=332mm ;考虑应急排水时,考虑最大流量,取2.5m/s 时,d2=257.3mm 。
根据验算可以选取布置内径D 为200mm 钢管2根,其中1根备用,1根常用。
(mm)排水排数(排)1 100 4 管径太小,排数太多,不利于水泵配置舍弃2 1503 排数多,不经济舍弃3 200 2 经济,利用率高考虑4 250 2 不经济舍弃5 300 2 管径太大不利于施工舍弃(2)计算扬程配备水泵则需考虑抽水高差和水头损失,实际需要扬程H=H1+H2,式中:H1为斜井排水高程,H2为水流摩擦产生的水头损失。
某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方案

某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方案
1.概况
某隧道左线K17+295~K19+030、右线K17+285~K19+050段为-2.4%的下坡,为反坡排水,隧道出水通过接力泵站排出洞外。
2.接力泵布置
图1 反坡排水接力泵示意图
1.泵站分级及水泵配置
洞内K17+295变坡点高程1049.736,分界点高程1007.856,高差41.88m,隧道局部最大瞬时涌水量65056m³/d(0.753m³/s),选定扬程45m的水泵,24小时作业,每台水泵流量600m³/h=14400m³/d,坑泵长度600m,排水管长度600m,根据计算,隧道进口设置二级泵站足以满足施工排水,每级泵站配备4台型号WQ600-45-132的潜水污水泵(1台备用),三台泵共用一根DN500排水管道。
隧道用水量及泵站设置情况见表1。
泵坑如图2、图3所示。
隧道进口设计涌水量及泵站设置分布情况标
图2 泵坑布置示意图
图3 泵坑布置示意图
每台水泵均采用止回阀,132kw水泵每3台泵出水管汇合至一根DN500主管,排出至下一个泵坑。
水泵配置如表2所示。
表2 水泵配置表
水仓尺寸按10min汇水量设计,并考虑施工和清淤方便综合确定,
水仓高度设为3m。
泵站洞室利用人行横道和车行横道设置。
各个泵站水泵电路采用多路开关控制的方式连接,根据隧道涌水量的大小调整水泵工作的台数,达到节约用电以及避免水泵无水工作而发生短路损坏等现象。
隧道斜井反坡排水方案

目录一、编制说明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原则 (1)二、工程概况 (1)2.1 原设计情况 (1)2.2 出口增设斜井后情况 (1)三、反坡段排水方案 (2)3.1 隧道反坡排水的特点 (2)3.2 总体方案 (2)3.3 涌水量表 (4)3.4 集水仓及泵站的修建 (4)3.5 排水供电 (10)3.6 反坡隧道排水灵活处理的要点 (11)3.7 洞外防水、防汛及防山洪措施 (11)3.8 洞外污水处理 (11)3.9 抽水量的计算 (11)3.10 排水系统抢修 (12)四、各项保证措施 (13)4.1 组织管理保证 (13)4.2 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4)五、应急救援预案 (15)5.1 应急资源 (15)5.2 应急组织机构 (15)5.3 工作程序 (16)5.4 后续处理 (17)大方隧道斜井工区反坡排水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⑴ 新建铁路成贵线站前工程施工图—大方隧道斜井工区设计图;⑵《成贵线 ( 云贵段 ) 隧道反坡排水指导性设计方案》(中铁二院成贵铁路配合施工项目部);⑶《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 9604-2015);⑷《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3-2010);⑸《简明管道计算手册》。
1.2 编制原则⑴ 隧道涌水的处理应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⑵ 反坡段施工排水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尊重现场实际情况,超前规划、统筹全局,合理安排现场施工方案,与实际不符时及时给予优化,随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实现施工动态管理。
⑶ 隧道施工防排水工作应按防、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治水原则。
⑷ 结合隧道的施工特点,本方案重点在反坡段排水方面。
二、工程概况2.1 原设计情况大方隧道进口里程D1K392+250,出口里程D3K399+380,中心里程D3K395+815,全长7130m。
隧道进口D3K392+995.925~D3K394+698.312 段位于半径 R=8000m的左偏曲线上外,其余段落均位于直线上,隧道坡度设计为人字坡,原设计分为进口、平导和出口三个工区,其中进口工区承担正洞DK392+250~D3K395+348段( 3098m)施工任务,平导工区承担正洞D3K395+348~D3K397+300段(1952m)施工任务,出口工区承担正洞D3K397+300~D3K399+380段(2080m)施工任务。
隧道出口反坡排水专项方案

隧道出口反坡排水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XX铁路第二双线照壁山隧道起止里程为DK253+792~DK259+116,隧道全长5324m,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保库乡境内,走行于保库河以东。
本隧地处大阪山中高山区,平均海拔2800m,最高海拔3489.5m。
隧道洞身经过地带地形起伏较大,自然坡度200~400,上部多被黄土覆盖,基岩露头零星。
分布有众多“U”型侵蚀谷。
沟内大多为季节性流水。
工点范围内山势较缓,基岩露头较少,沟壑纵横,地形较复杂。
隧道除出口1050.208m 位于R=7000m的曲线上外,其余均位于直线上,线路坡度为20‰的单面上坡。
根据总体施组计划安排两个施工工区施做,各工区计划施工范围:进口工区:DK253+792~DK256+551(2759m);出口工区:DK259+116~DK256+551(2565m)。
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一)地层岩性工点范围内地层岩性主要为片麻岩夹石英片岩、石英片岩夹片麻岩,断层带内分布有裂隙岩、断层角砾、山顶山坡及冲沟内分布第四系碎石类土。
(二)地质构造本段位于达坂山深断裂系南侧,隧道洞身穿越的一个断层和向斜构造,内部组成与构造变形相对较简单。
F7断裂(DK257+700),该断层性质为逆冲断层,断层规模不大,断层破碎带现多被第四系坡积层覆盖,牵引褶皱较发育,断层产状N84°W/70°N,破碎带内由原岩为片麻岩和石英岩形成的破碎带为主,断层两侧地层产状不一。
小纳楞沟向斜:根据地质调查,该沟心为第四系覆盖,两侧岩体片理面产状相反,轴部近于直立,物探显示向斜核部为低阻带,深孔钻探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且富水。
(三)水文地质特征1、隧道地下水类型隧道地下水主要发育基岩裂隙水。
隧道位于达板山中高山区,是裂隙水分布区。
照壁山隧道出水点主要位于裂隙、层面间中,照壁山隧道出口山侧有常年流水,随着降雨量的增多地表渗水增大,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致使隧道内裂隙水量相应的增加。
XX隧道反坡(竖直)排水施工方案

XX隧道反坡(竖直)排水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地理位置XX隧道位于XX客专XX南站出站端,地处XX市XX镇至XX镇境内。
受滑坡和XX机场定向台影响,线路以隧道方式先后穿越藉河南岸的黄土梁峁区、藉河河谷区、藉河北山黄土梁峁区至XX南岸。
隧道起讫里程DK770+028~ⅡDK780+044,全长10016m,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500~1120m,隧道最大埋深350,最小埋深36m;部分线路位于藉河阶地区及XX峡谷区,海拔在1111~1369m之间,区内地形平坦,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相对高差3~350m。
隧道进口段929.661m位于直线上,洞身段位于半径R-8004.6m右偏曲线上,出口段411.133m位于半径R-5000m的左偏曲线上,两曲线之间的夹直线长度1592.354m。
隧道内纵坡分别为-25‰/2702m,-3‰/2010m,10‰/1260,25‰/2550m,-3‰/1494m,除出口为顺坡外,隧道内纵坡呈“V”字型。
根据总体施组计划,隧道共设置3座无轨运输斜井、3座竖井和出口局部平导辅助施工。
XX隧道辅助坑道设计概况表见表1-1。
表1-1 XX隧道辅助坑道概况表2、隧道区水文地质特征(1)地表水隧道下穿藉河通过,藉河为XX一级支流,为常年流水,流量大,约25万m3/d,水量随季节变化较明显,在6~10月降水集中时水量更大,藉河百年一遇洪水量可达3540m3/s;隧道区藉河两侧“Ⅴ”型沟谷发育,平时干枯无水,在雨季时才形成短暂径流;泉水零星出露,常在沟底黄土与泥岩接触面处溢出,单泉流量一般小于0.11/s,泉水流量季节性变化较大,干旱期常干涸。
(2)地下水的类型及补、径、排特征隧道通过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藉河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区粗圆砾土、卵石土中,水量较丰富,含水层厚度约2.0~14.0m,河床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3.0m,河漫滩地下水位远离河床逐渐加深,最深可达15m,单孔出水量约500~1500m3/d。
隧道洞内反坡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YMZQ-9标段新华隧道出口洞内反坡排水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十一局集团玉墨铁路YMZQ-9标项目经理部二O一六年八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适用范围 (3)三、工程概况 (3)四、水文地质条件 (4)五、洞内反坡排水总体方案 (4)六、反坡排水施工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 (6)一、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YMZQ-9标段新华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6)《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4〕92号);(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8)《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9)《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10)《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62-97);(11)关于印发《铁路隧道防水板铺设工艺技术规定》的通知(建技【2010】13号)。
(1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3)其他铁路工程技术规范及国家行业标准、规则、规程;二、适用范围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YMZQ-9标段新华隧道出口反坡排水施工。
三、工程概况玉墨铁路9标新华隧道,新华隧道起讫里程为DK173+295~DK189+140,全长15845m,为双线隧道。
线路纵坡依次为:进口段105m 平坡,其后依次为12‰(600m长)、22.8‰(10100m长)、18‰(1300m 长)、6‰(2550m长)、1‰(1190m长)上坡,隧道出口里程DK189+140,明暗分界里程DK189+125。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编 制:审 核:批 准:xx隧道反坡段排水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xx线站前工程施工图—xx隧道设计图<xx(隧)19-(1)>2、《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3-2005)4、《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5、我公司现有的施工管理技术水平、施工人员素质、抽水设备能力及涌水量等。
(二)编制原则1、在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为了控制隧道涌水、突泥,可采用超前预注浆减小涌水量和水压,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环境条件许可时,对于地层中的孔隙水或节理、裂隙水,可采用地表或洞内降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地层的稳定性;当降水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或无降排水条件,在隧道施工中遇到高压涌水危及施工安全时,宜先采用排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的压力,然后用注浆法进行封堵。
封堵涌水注浆应先在周围注浆,特别是向水源方向注浆,切断水源,然后顶水注浆,将涌水堵住。
2、隧道涌水的处理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应采取先堵后排的措施,预计有大量涌水或涌水量虽不大,但开挖后可能引起大规模塌方时,应在开挖前进行帷幕注浆。
3、反坡段施工排水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尊重现场实际情况,超前规划、统筹全局,合理安排现场施工方案,与实际不符时及时给予优化,随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实现施工动态管理。
4、隧道施工防排水工作应按防、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治水原则。
5、结合xx、xx斜井、xx隧道的施工特点,本方案重点在反坡段排水上面。
二、工程概况xx隧道地处福建省西北部xx县及江西省黎川县境内,进口位于江西省黎川县西城乡河漳村,NNE向冲沟的S侧斜坡上,自然坡度15°~25°,植被发育,山坡临空面倾向方位40°~50°.出口位于建宁县黄坊乡武调新村的NW向冲沟,NE侧斜坡上,自然坡度20°~30°,植被发育,山坡临空面倾向方位160°.隧道洞身最大埋深355.91m。
隧道反坡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反坡排水专项施工方案1. 引言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反坡排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保证隧道内部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泥砂滑坡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隧道反坡排水的专项施工方案。
2. 施工准备在进行隧道反坡排水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确定施工区域:根据隧道设计和地质条件,确定需要进行反坡排水的区域。
•地质勘探: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质情况、水文条件等。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勘探结果和实际施工需要,设计隧道反坡排水的施工方案。
•物资采购: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所需材料和设备,并进行采购。
3. 施工步骤3.1 地表预处理在进行隧道反坡排水之前,需要对地表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路面:清除施工区域的杂草、垃圾等,保持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2.检查排水系统:对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确保正常运行。
3.铺设防护层: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和设计方案,铺设适当的防护层,以保护土壤和排水系统。
3.2 设计坡度和排水沟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隧道反坡的坡度和排水沟的位置。
具体步骤如下:1.测量坡度:使用测量仪器测量现场的地形高程,计算出合适的反坡坡度。
2.定位排水沟:根据设计要求,在隧道两侧确定排水沟的位置,并进行标记。
3.3 开挖排水沟开挖排水沟是隧道反坡排水施工的关键环节,需要认真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1.划定边界:根据设计要求,使用喷涂或其他方法在地表上划定排水沟的边界线。
2.开挖沟槽:使用挖掘机等工具,按照设计要求开挖排水沟的沟槽。
3.清理沟槽:将挖掘出的土壤等杂物清理出排水沟,确保沟槽干净。
4.安装排水管道:根据设计要求,在排水沟内安装合适的排水管道,并确保连接牢固。
5.固定沟槽边坡: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对排水沟的边坡进行固定。
3.4 检查和整理在完成排水沟的开挖和安装后,需要进行检查和整理工作,以确保施工的质量。
具体步骤如下:1.检查排水管道:对安装的排水管道进行检查,确保无漏水、无堵塞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军山隧道反坡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成贵线站前工程施工图—隧道设计施工图;
2、《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 TZ231- ) ;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 ]241号) ;
4、《铁路隧道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TB10304- ) 。
1.2编制原则
1、隧道涌水的处理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2、反坡段施工排水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 尊重现场实际情况, 超前规划、统筹全局, 合理安排现场施工方案, 与实际不符时及时给予优化, 随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 实现施工动态管理。
3、隧道施工防排水工作应按防、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治水原则。
4、结合将军山隧道的施工特点, 本方案重点在反坡段排水上面。
二、工程概况
将军山隧道起讫里程D1K388+293~D1K390+325, 全长2032m, 为双线隧道, 全隧为19.3‰的单面上坡。
进口区段1132m顺坡施工, 出口区段900m 为反坡施工。
隧道经过地区剥蚀、溶蚀低山缓坡, 为左高右低的缓坡地形, 地面高程为1500~1540m, 隧道进出口穿越部位相对高差20~40m左右, 出口为沟槽斜坡, 自然坡度30~40度, 少许灌木, 出口为缓坡旱地。
将军山隧道正常出
水量为3725m3/d, 最大出水量7449m3/d。
隧道洞身段衬砌均按新奥法原理设计, 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钢拱架( 格栅) 支护, 二次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 并视地层、地质条件增加长管棚、超前小导管等预加固措施, 洞内支护衬砌结构均采用复合式衬砌。
三、反坡段排水方案
由于反坡隧道, 各种作业之间相互干扰大, 这不但对运输和通风提出新的要求, 而且在富水区排水的难度也将加大,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 是隧道反坡段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反坡段施工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 尊重现场实际情况, 超前规划、统筹全局, 合理安排现场施工方案, 与实际不符时及时给予优化, 随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 实现施工动态管理。
为此, 根据在隧道的施工中总结的经验, 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的影响, 制定如下方案, 以保证安全生产。
3.1 隧道反坡排水的特点
反坡施工即向洞内施工前进方向为下坡, 洞内水向工作面汇集, 需要及时抽排, 以防止施工掌子面水积聚过深, 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和危及隧道施工的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影响正常的施工生产。
3.2 总体方案
反坡排水, 需采用机械排水, 设置多级泵站接力排水, 工作面积水采用移动式潜水泵抽至就近泵站或临时集水坑内, 其余已施工地段隧道渗( 涌) 水经隧道内侧沟自然汇集到临时集水坑内或泵站水池内, 由固定排水泵站将积水经
排水管路抽排至上一级排水泵站内, 如此由固定式排水泵站接力将洞内积水抽排至洞外, 经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 固定式排水泵站水仓容量按10min涌水量设计, 并考虑施工和清淤方便综合确定; 临时集水坑根据汇水段汇水量大小确定。
工作水泵按使用1台, 备用1台, 检修1台配备, 针对隧道涌水量大时要适当增加工作水泵。
3.3 主要的排水系统方式的选定
洞内反坡排水方式有很多种, 根据将军山隧道的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 集水坑接力式反坡排水和长距离集水坑( 水仓) 排水法适合该隧道。
3.3.1 集水坑接力式反坡排水
对坡度较大隧道施工对排水电机扬程要求相对较高, 因此采用集水坑反坡道排水方式,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分段开挖反坡排水沟, 在每一段的终点开挖集水坑, 设抽水机一台, 把积水抽至最后一段反坡, 最后一个抽水机将积水排除洞外, 采用接力的方式将水抽至洞外的污水沉淀处理池。
如下图1所示:
图1小集水坑排水示意图
集水坑间距离L k( 米) 用下式计算:
L k=h k /( i s+i k)
式中h k——反坡水沟开挖最大深度, 一般不超过0.7米;
i s——线路坡度;
i k——水沟底坡度, 不小于2‰。
计算可知L k= h k /( i s+i k) =0.7/(0.0193+0.002)=32.86m, 则将军山隧道反坡段900m, 理论需至少设置27个小集水坑。
而实际施工现场计划采用扬程150米的水泵, 因此按照90米设置一道集水井共设置10道, 能满足现场排水要求。
3.3.2长距离集水坑( 水仓) 排水
隔开较长距离开挖集水坑( 水仓) , 设置泵站, 开挖掌子面的积水设置临时集水坑汇水用临时水泵抽到最近的积水坑( 水仓) , 再由水仓经主抽水机排到洞外, 如图2所示。
图2 长距离集水坑排水示意图
这种排水方法的优点是所需抽水机数量较少、固定, 利于检查和维修, 缺点是要安装较长的排水管, 增加工时, 且掌子面临时抽水机需要随掌子面的掘进而拆迁前进。
在隧道较长、坡度较大、涌水量较大时采用。
集水坑排水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 在没有形成下一个固定的水仓和泵站前的排水, 第二阶段为形成固定的水仓和泵站后的排水。
第一阶段, 在未形成下一个固定水仓、泵站前的排水。
此阶段排水比较困
难, 特别是在坡度大、涌水量大的情况下, 如何组织这个阶段的排水工作, 将直接影响到前方掌子面的施工安全及施工进度。
第一阶段主要采用临时水泵和临时排水管。
临时排水管数量应根据设计最大涌水量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决定, 并配以临时水泵随掌子面移动。
水管和水泵与掌子面应保持50~70m的距离, 保证掌子面在突发涌水的时候积水线不超过掌子面后退50m的距离; 同时在掌子面爆破时也能够减少对水管和水泵的损坏。
如果洞口或变坡点到水泵之间的裂隙水或散水较大, 且距离过长, 则需要挖出临时水沟, 设置一个小型的临时集水坑, 把水引流汇集到临时集水坑, 在临时集水坑安装水泵, 把水由临时集水坑的水泵抽到洞口或顺坡水沟, 尽量减少流到前方施工掌子面的水量; 同时掌子面的水也可抽到临时积水坑, 从临时集水坑统一抽到洞口或顺坡水沟。
为方便施工与引流, 临时排水管应与临时水沟应设在同一侧。
第二阶段为形成固定水仓和泵站之后的排水。
此阶段的排水能够分为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为施工掌子面到水仓泵站的排水, 第二个过程为泵站到上一个泵站、洞口或顺坡水沟的排水。
第一个过程的排水与未形成固定的水仓和泵站前的排水方法相同。
第二个过程就是水仓泵站建成以后, 具有一定的积水能力。
把掌子面的积水抽到固定的水仓, 后方的散水和裂隙水也可经水沟引流到水仓, 当水仓的容量达到安全警戒线时, 再由水泵经正式排水管排到洞口或顺坡水沟。
正式排水管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安装, 要满足排水的要求且不能影响正常的施工及运输, 最好设在临时排水管的对面, 与掌子面有一定的距离后即可进行安装, 等到水仓和泵站形成后, 马上进行水泵的安装、与排水管连接, 形成排水能力。
所有的正常使用、备用、检修水泵要配备相应的独立管路。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