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反坡排水方案

合集下载

隧道反坡排水施工计划

隧道反坡排水施工计划

隧道反坡排水施工计划1. 项目介绍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隧道反坡排水施工计划。

隧道反坡排水是指为了解决隧道内积水问题,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将积水导向隧道口外的施工过程。

2. 施工目标2.1 解决隧道内积水问题,确保隧道内干燥。

2.2 提供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2.3 优化隧道下水道系统,提升排水效率。

3. 施工步骤3.1 剖析隧道结构:对隧道进行详细的剖析和分析,确定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

3.2 清理隧道内部:清理隧道内部积水和杂物,确保施工环境干净。

3.3 安装排水管道:按照设计方案,安装合适的排水管道和连接件,确保排水畅通。

3.4 调整坡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对隧道反坡进行调整和修正。

3.5 安装排水设施:根据需要,安装排水设施如泵站和电控设备,确保排水系统运行稳定。

3.6 进行试验和检查:对施工完成后的排水设施进行试验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4. 环境保护4.1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2 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设施,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粉尘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3 施工完成后,清理施工现场,恢复原貌,并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5. 安全措施5.1 施工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装备,并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5.2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确的安全警示标识,并保持通道畅通。

5.3 施工期间,严禁在已施工好的区域内擅自更改或移除排水设施。

5.4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以上为隧道反坡排水施工计划的简要内容,供参考。

具体实施方案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法律要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隧道出口反坡排水专项方案

隧道出口反坡排水专项方案

隧道出口反坡排水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XX铁路第二双线照壁山隧道起止里程为DK253+792~DK259+116,隧道全长5324m,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保库乡境内,走行于保库河以东。

本隧地处大阪山中高山区,平均海拔2800m,最高海拔3489.5m。

隧道洞身经过地带地形起伏较大,自然坡度200~400,上部多被黄土覆盖,基岩露头零星。

分布有众多“U”型侵蚀谷。

沟内大多为季节性流水。

工点范围内山势较缓,基岩露头较少,沟壑纵横,地形较复杂。

隧道除出口1050.208m 位于R=7000m的曲线上外,其余均位于直线上,线路坡度为20‰的单面上坡。

根据总体施组计划安排两个施工工区施做,各工区计划施工范围:进口工区:DK253+792~DK256+551(2759m);出口工区:DK259+116~DK256+551(2565m)。

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一)地层岩性工点范围内地层岩性主要为片麻岩夹石英片岩、石英片岩夹片麻岩,断层带内分布有裂隙岩、断层角砾、山顶山坡及冲沟内分布第四系碎石类土。

(二)地质构造本段位于达坂山深断裂系南侧,隧道洞身穿越的一个断层和向斜构造,内部组成与构造变形相对较简单。

F7断裂(DK257+700),该断层性质为逆冲断层,断层规模不大,断层破碎带现多被第四系坡积层覆盖,牵引褶皱较发育,断层产状N84°W/70°N,破碎带内由原岩为片麻岩和石英岩形成的破碎带为主,断层两侧地层产状不一。

小纳楞沟向斜:根据地质调查,该沟心为第四系覆盖,两侧岩体片理面产状相反,轴部近于直立,物探显示向斜核部为低阻带,深孔钻探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且富水。

(三)水文地质特征1、隧道地下水类型隧道地下水主要发育基岩裂隙水。

隧道位于达板山中高山区,是裂隙水分布区。

照壁山隧道出水点主要位于裂隙、层面间中,照壁山隧道出口山侧有常年流水,随着降雨量的增多地表渗水增大,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致使隧道内裂隙水量相应的增加。

隧道反坡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反坡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反坡排水专项施工方案1. 引言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反坡排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保证隧道内部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泥砂滑坡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隧道反坡排水的专项施工方案。

2. 施工准备在进行隧道反坡排水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确定施工区域:根据隧道设计和地质条件,确定需要进行反坡排水的区域。

•地质勘探: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质情况、水文条件等。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勘探结果和实际施工需要,设计隧道反坡排水的施工方案。

•物资采购: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所需材料和设备,并进行采购。

3. 施工步骤3.1 地表预处理在进行隧道反坡排水之前,需要对地表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路面:清除施工区域的杂草、垃圾等,保持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2.检查排水系统:对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确保正常运行。

3.铺设防护层: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和设计方案,铺设适当的防护层,以保护土壤和排水系统。

3.2 设计坡度和排水沟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隧道反坡的坡度和排水沟的位置。

具体步骤如下:1.测量坡度:使用测量仪器测量现场的地形高程,计算出合适的反坡坡度。

2.定位排水沟:根据设计要求,在隧道两侧确定排水沟的位置,并进行标记。

3.3 开挖排水沟开挖排水沟是隧道反坡排水施工的关键环节,需要认真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1.划定边界:根据设计要求,使用喷涂或其他方法在地表上划定排水沟的边界线。

2.开挖沟槽:使用挖掘机等工具,按照设计要求开挖排水沟的沟槽。

3.清理沟槽:将挖掘出的土壤等杂物清理出排水沟,确保沟槽干净。

4.安装排水管道:根据设计要求,在排水沟内安装合适的排水管道,并确保连接牢固。

5.固定沟槽边坡: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对排水沟的边坡进行固定。

3.4 检查和整理在完成排水沟的开挖和安装后,需要进行检查和整理工作,以确保施工的质量。

具体步骤如下:1.检查排水管道:对安装的排水管道进行检查,确保无漏水、无堵塞等问题。

隧道工程反坡排水方案

隧道工程反坡排水方案

隧道工程反坡排水方案5.5.1设计思路(1)F2断层反坡排水,采用机械接力排水,设置1级固定泵站为接力站,使用由掌子面水泵通过水管泵送至1级固定泵站,再有1级固定泵站通过水管泵送至洞外的接力方式排水;考虑2倍排水安全系数,若泵送扬程受限、排水效果差,再加设临时泵站及水泵和1级固定泵站形成二级接力排水。

(2)工作水泵按每组使用1台、备用1台配备,每台水泵设置单独配电箱,根据隧道涌水量适当开关工作水泵。

(3)排水设专业排水班组进行管理和操作。

(4)排水设置“双系统、双回路供电”,固定泵站安装专用变压器及备用发电机。

5.5.2斜井施工期排水方案图纸设计F2断层最大涌水量为5597.98m ³/d ,保证安全前提,考虑2倍系数,涌水量按11197m ³/d (467m ³/h )计算,考虑水头损失需要总扬程144.95m ,斜井每100m 长度需要扬程为16.6m 。

1、理论计算排水管(1)根据1#斜井的涌水状况和出现隧道突发涌水的情况,斜井最大排水量11196 m ³/d ,反坡最大涌水0.13m ³/s 。

采用钢管作为所有泵站的排水管,正常排水时,取流速为1.5m/s 。

应急排水时,流速一般取2.0-3.0 m/s ,计算中取2.5m/s 。

抽水钢管直径d 的选取应满足考虑一定的富裕系数的隧道昼夜涌水量,同时结合技术和经济等方面。

pV Q d π/4=式中:Q ——管流量m ³/sVp ——管道允许流速m/s ,取1.5m/s 。

采用上式,在正常排水时,正常流速取1.5m/s 时,d1=332mm ;考虑应急排水时,考虑最大流量,取2.5m/s 时,d2=257.3mm 。

根据验算可以选取布置内径D 为200mm 钢管2根,其中1根备用,1根常用。

(mm)排水排数(排)1 100 4 管径太小,排数太多,不利于水泵配置舍弃2 1503 排数多,不经济舍弃3 200 2 经济,利用率高考虑4 250 2 不经济舍弃5 300 2 管径太大不利于施工舍弃(2)计算扬程配备水泵则需考虑抽水高差和水头损失,实际需要扬程H=H1+H2,式中:H1为斜井排水高程,H2为水流摩擦产生的水头损失。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隧道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环境的地下通道,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人员和车辆通行的便利和安全。

在隧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排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隧道的坡道部分。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是为了解决隧道坡道部分的积水和排水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案。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旨在保证隧道坡道部分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对隧道结构造成损害,确保隧道正常运行和使用。

以下将介绍一种常见的隧道反坡排水方案,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

1. 调查研究:在制定隧道反坡排水方案之前,需要对隧道周边地质、地下水位、降水量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隧道反坡排水的具体方案。

2. 坡度设计:在设计隧道坡度时,应考虑合理的坡度和坡度方向,以便在排水过程中减少积水的可能性。

坡度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

3. 排水系统设计:隧道反坡排水方案应包括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

常见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排水泵站等。

根据隧道的长度、降水量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排水系统。

4. 排水沟设计:排水沟是隧道反坡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排水沟应具有足够的宽度和深度,以确保积水能够顺利流入排水沟,并通过排水管道排出隧道外。

排水沟的设计还应考虑排水速度和排水量等因素。

5. 排水管道设计:排水管道是将隧道内的积水导入排水渠或河道的关键部分。

排水管道的设计应满足排水量的要求,同时考虑渗漏和腐蚀等问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确保排水管道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6. 排水泵站设计:在某些情况下,隧道反坡排水方案可能需要使用排水泵站来提高排水效率。

排水泵站的设计应根据隧道长度、降水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确定,并考虑备份和维护等相关问题。

7. 施工与监测:隧道反坡排水方案的实施需要进行相应的施工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调整。

确保排水系统的正确安装和运行,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总结起来,隧道反坡排水方案是确保隧道坡道部分正常排水的重要措施。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1. 引言隧道工程是一项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而排水是保障隧道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是为了解决隧道内部的积水问题,并避免因积水引发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就隧道反坡排水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2. 排水的重要性在隧道工程中,排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如果隧道内积水过多,可能会产生以下问题:•涌水:隧道面积积水会增加侧压力,进而导致水压超过隧道地下水位,使得水从隧道中涌出来。

这种情况下,不仅会损坏隧道内部结构,还可能导致隧道塌方等严重事故。

•腐蚀:积水含有酸碱等有害物质,会对隧道墙壁和结构造成腐蚀,降低隧道的使用寿命。

•无法正常使用:隧道积水会增加车辆行驶时的阻力,降低行车安全性,并可能导致无法正常通行。

综上所述,合理的排水方案是确保隧道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3. 隧道反坡排水原理隧道反坡排水是一种通过设置排水沟、排水口等措施,将隧道面积的积水引导到合适的位置进行排放的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坡度优势:通过设置反坡,利用重力力量使积水朝向排水口流动,实现自然排水。

反坡的坡度应根据地质环境和设施条件来确定。

•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口等,用以引导积水流动和排放。

排水沟应根据隧道地质情况确定位置和尺寸,排水口则应具备良好的防堵和防蚀能力。

•妥善处理排水:根据隧道反坡排水方案,将排除的水体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4.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设计 considerations4.1 考虑地质状况地质状况是制定隧道反坡排水方案的重要依据。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基岩状况:如果地层较为坚硬,可以通过直接设置排水口或排水沟来引导积水。

如果地层较为松软,应考虑加固处理,以增加排水的稳定性。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决定隧道内积水量和排水量的重要指标。

需要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来确定排水口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并加强对水体的防堵能力。

4.2 设计坡度和坡度应力坡度的设置应考虑隧道的坡度和坡度应力。

隧道反坡排水设计与施工

隧道反坡排水设计与施工

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方案1.隧道属于亚热带季风性大陆山区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降雨量878.6mm,隧道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二大类,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山体内基岩岩性以变质岩、碎屑岩、火成岩为主,赋水性差,地下水量总体缺乏。

2.总体方案隧道排水均为反坡排水,采用机械排水,设置多级泵站接力排水,施工工作面积水采用移动式潜水泵抽至就近泵站或临时积水坑内,其余已施工地段出水经临时集水坑自然汇积到泵站水池内。

由工作泵将水经管路抽排至前一段泵站内,如此接力抽排到洞外排放。

考虑施工和清淤方便综合确定;临时集水坑根据汇水段水量大小而定。

工作水泵按使用1台、备用1台、检修1台配备;同时,为防止F 断层突水,设置1套应急排水系统。

并设专业排水队伍进行管理和操作。

3.设备选型配套3.1选型原则(1)隧道排水主要为隧道渗水,同时需考虑到施工用水。

水质除地下水的本身成分外,主要还有岩石石屑、泥浆,同时还有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物掺杂物,所以,除考虑到需排出的水量外,还应考虑到排水的成分组成。

(2)洞内水量是逐段递增,则在各级泵站的水泵选型上,应按排水能力递增原则自下而上递增选配。

(3)各级泵站排水能力应充分配备,并有一定的储备能力。

3.2 抽水设备型号的确定隧道内水中杂物较多,确定应选用污水污物潜水电泵。

工作面移动水泵,取用移动轻便的水泵,实际操作根据水量大小在数量上予以增减。

4 排水系统4.1 管路根据洞内水量情况,结合选配的抽水设备,正常施工排水采用2套管路:1套为150 mm、1套为80 mm管路;管材均为无缝钢管。

4.2 临时集水坑洞内临时集水坑设于洞内右侧,每隔200 m设置1处,同时根据隧道内出水量情况予以适当加密以及确定集水坑的大小。

4.3 永久性泵站设置永久性泵站为整个施工过程结束前所使用的接力排水水仓位置。

每隔200 m设置1处,泵站设于洞内右侧。

4.4 排水供电为确保洞内排水正常进行,不因电路问题导致抽排工作的间断,设置两条供电系统,一路运行,一路备用。

隧道漏水、反坡排水排水施工方案

隧道漏水、反坡排水排水施工方案

隧道渗水(开挖、初支后)及反坡排水施工措施
一、隧道渗水排水施工措施
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

A 、在涌水、突水段或隧道开挖后围岩表面裂隙现状出水及面状渗水时,应采取“以疏为主”的原则,避免封堵、改变其流通通道,并根据通道与隧道开挖断面的位置关系及股水量,采用不小于其流量的PVC管(外套钢管),沿隧道开挖线外缘分别连通被截断的进、出水口,并做好关口连接点的密封,连接管与隧道初期支护外缘间应有不小于5cm的喷混层。

当水流通道断面过大时,应先钻引水孔泻压。

B 、初喷完成后,若还有渗漏水段,采用"埋管引排"的原则,将股水通过引排管采用PV
C 管或透水盲管。

可适当加设PVC 管或透水盲管排水。

详见图1。

1 
二、反坡排水施工措施
采用临时集水坑
隧道排水主要为隧道渗水,同时考虑到施工用水。

隧道内临时积水坑设在洞内右侧,每隔50米设置一处。

临时积水坑的容量按该段15min的汇水量加上施工用水量合计确定,一般集水坑尺寸为:4m(长)×2.5m(宽)×1.0m(深),容量10m3。

再由水泵由临时集水坑通过水管将水抽至洞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军山隧道反坡排水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成贵线站前工程施工图—隧道设计施工图;2、《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4、《铁路隧道工程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2编制原则1、隧道涌水的处理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2、反坡段施工排水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尊重现场实际情况,超前规划、统筹全局,合理安排现场施工方案,与实际不符时及时给予优化,随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实现施工动态管理。

3、隧道施工防排水工作应按防、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治水原则。

4、结合将军山隧道的施工特点,本方案重点在反坡段排水上面。

二、工程概况将军山隧道起讫里程D1K388+293~D1K390+325,全长2032m,为双线隧道,全隧为19.3‰的单面上坡。

进口区段1132m顺坡施工,出口区段900m为反坡施工。

隧道通过地区剥蚀、溶蚀低山缓坡,为左高右低的缓坡地形,地面高程为1500~1540m,隧道进出口穿越部位相对高差20~40m左右,出口为沟槽斜坡,自然坡度30~40度,少许灌木,出口为缓坡旱地。

将军山隧道正常出水量为3725m3/d,最大出水量7449m3/d。

隧道洞身段衬砌均按新奥法原理设计,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钢拱架(格栅)支护,二次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并视地层、地质条件增加长管棚、超前小导管等预加固措施,洞内支护衬砌结构均采用复合式衬砌。

三、反坡段排水方案由于反坡隧道,各种作业之间相互干扰大,这不仅对运输和通风提出新的要求,而且在富水区排水的难度也将加大,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是隧道反坡段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反坡段施工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尊重现场实际情况,超前规划、统筹全局,合理安排现场施工方案,与实际不符时及时给予优化,随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实现施工动态管理。

为此,根据在隧道的施工中总结的经验,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的影响,制定如下方案,以保证安全生产。

3.1 隧道反坡排水的特点反坡施工即向洞内施工前进方向为下坡,洞内水向工作面汇集,需要及时抽排,以防止施工掌子面水积聚过深,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和危及隧道施工的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影响正常的施工生产。

3.2 总体方案反坡排水,需采用机械排水,设置多级泵站接力排水,工作面积水采用移动式潜水泵抽至就近泵站或临时集水坑内,其余已施工地段隧道渗(涌)水经隧道内侧沟自然汇集到临时集水坑内或泵站水池内,由固定排水泵站将积水经排水管路抽排至上一级排水泵站内,如此由固定式排水泵站接力将洞内积水抽排至洞外,经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固定式排水泵站水仓容量按10min 涌水量设计,并考虑施工和清淤方便综合确定;临时集水坑根据汇水段汇水量大小确定。

工作水泵按使用1台,备用1台,检修1台配备,针对隧道涌水量大时要适当增加工作水泵。

3.3 主要的排水系统方式的选定洞内反坡排水方式有很多种,根据将军山隧道的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集水坑接力式反坡排水和长距离集水坑(水仓)排水法适合该隧道。

3.3.1 集水坑接力式反坡排水对坡度较大隧道施工对排水电机扬程要求相对较高,所以采用集水坑反坡道排水方式,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分段开挖反坡排水沟,在每一段的终点开挖集水坑,设抽水机一台,把积水抽至最后一段反坡,最后一个抽水机将积水排除洞外,采用接力的方式将水抽至洞外的污水沉淀处理池。

如下图1所示:图1小集水坑排水示意图集水坑间距离L k (米)用下式计算:L k =h k /(i s +i k )式中h k ——反坡水沟开挖最大深度,一般不超过0.7米;i s ——线路坡度;i k ——水沟底坡度,不小于2‰。

计算可知L k= h k /(i s +i k )=0.7/(0.0193+0.002)=32.86m ,则将军山隧道反坡段900m ,理论需至少设置27个小集水坑。

而实际施工现场计划采用扬程150米的水泵,因此按照90米设置一道集水井共设置10道,能满足现场排水要求。

3.3.2长距离集水坑(水仓)排水隔开较长距离开挖集水坑(水仓),设置泵站,开挖掌子面的积水设置临时集水坑汇水用临时水泵抽到最近的积水坑(水仓),再由水仓经主抽水机排到洞外,如图2所示。

图2 长距离集水坑排水示意图这种排水方法的优点是所需抽水机数量较少、固定,利于检查和维修,缺点是要安装较长的排水管,增加工时,且掌子面临时抽水机需要随掌子面的掘进而拆迁前进。

在隧道较长、坡度较大、涌水量较大时采用。

集水坑排水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在没有形成下一个固定的水仓和泵站前的排水,第二阶段为形成固定的水仓和泵站后的排水。

第一阶段,在未形成下一个固定水仓、泵站前的排水。

此阶段排水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坡度大、涌水量大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这个阶段的排水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前方掌子面的施工安全及施工进度。

第一阶段主要采用临时水泵和临时排水管。

临时排水管数量应根据设计最大涌水量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决定,并配以临时水泵随掌子面移动。

水管和水泵与掌子面应保持50~70m的距离,保证掌子面在突发涌水的时候积水线不超过掌子面后退50m的距离;同时在掌子面爆破时也可以减少对水管和水泵的损坏。

如果洞口或变坡点到水泵之间的裂隙水或散水较大,且距离过长,则需要挖出临时水沟,设置一个小型的临时集水坑,把水引流汇集到临时集水坑,在临时集水坑安装水泵,把水由临时集水坑的水泵抽到洞口或顺坡水沟,尽量减少流到前方施工掌子面的水量;同时掌子面的水也可抽到临时积水坑,从临时集水坑统一抽到洞口或顺坡水沟。

为方便施工与引流,临时排水管应与临时水沟应设在同一侧。

第二阶段为形成固定水仓和泵站之后的排水。

此阶段的排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为施工掌子面到水仓泵站的排水,第二个过程为泵站到上一个泵站、洞口或顺坡水沟的排水。

第一个过程的排水与未形成固定的水仓和泵站前的排水方法相同。

第二个过程就是水仓泵站建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积水能力。

把掌子面的积水抽到固定的水仓,后方的散水和裂隙水也可经水沟引流到水仓,当水仓的容量达到安全警戒线时,再由水泵经正式排水管排到洞口或顺坡水沟。

正式排水管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安装,要满足排水的要求且不能影响正常的施工及运输,最好设在临时排水管的对面,与掌子面有一定的距离后即可进行安装,等到水仓和泵站形成后,立刻进行水泵的安装、与排水管连接,形成排水能力。

所有的正常使用、备用、检修水泵要配备相应的独立管路。

正式排水管必须连接牢固,避免漏水。

考虑到排水管所受的自重及水的压力和重力,正式排水管应尽量使用钢管,每节钢管下设置基座,用焊接的方法连接牢固,排水管坡度应和隧道的施工坡度相同。

正式排水管的数量根据设计最大涌水量及实际的情况进行安装,各级泵站之间呈递减形式,即离洞口或顺坡水沟最近的泵站配置的排水管最多,最远的最少。

当固定水仓和泵站形成工作能力后,临时排水管及临时水泵可以拆除,随着掌子面前移。

第二阶段的排水流程为:临时排水管或临时积水坑将水排到固定水仓,再由固定水仓将水抽到上一个固定水仓,如此接力,最终将水排到洞口污水处理池,达到排水目的。

经过对两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选,决定将军山隧道反坡排水采用长距离集水坑(水仓)排水法。

3.4 水仓及泵站的修建3.4.1 水泵的配置水泵的型号选择,应根据工艺流程、排水要求(最大涌水量)从多个方面加以考虑:最大涌水量、液体性质、扬程、管路布置、操作运转等。

将军山隧道出口反坡排水区中心泵站排水能力按照设计最大涌水量的1.2倍考虑,备用泵站按照主泵排水能力的50%配置。

最大涌水量是选择水泵型号的重要数据之一,根据最大涌水量选择水泵的功率,水泵的功率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选择时以最大设计涌水量为依据,同时考虑到特殊情况和突发情况,为最大设计涌水量选择一个合适的安全系数,一般抽水机的功率应大于排水量所需功率20%以上,并有备用抽水机。

Q=7449×1.2÷(24×60)×10=62.1 m3/h计算流量所以选用上海蓝升泵业出产的300WQ800-20-90型潜污泵,抽水量为800m3/h,扬程为20m,功率75KW,需要3台(临时水仓,固定水仓各一台,备用一台),小水泵2台移动临时排水(备用一台),备用1台,检修用1台,共6台。

3.4.2 水仓的修建⑴水仓平面位置的选择由于将军山隧道全隧都采取反坡排水,其高差为:高差计算H=900×7.5‰=17.28m选用上海蓝升泵业出产的300WQ800-20-90型潜污泵,扬程为20m,20m>17.28m,将军山隧道只需设置一个水仓即可满足施工需要。

水仓的设置位置不能影响正常的施工,同时也要保证施工时不会造成水仓和泵站内的配置及配电装置的损坏,选择将水仓设置在距离隧道洞口600m处的隧道中部能够满足施工需求。

⑵水仓几何尺寸的确定根据隧道最大涌水情况下10分钟水仓的蓄水量大小,选择水仓的几何尺寸,设计最大涌水量为7669m3/d,则水仓10分钟水畜水量为27.493m,设置一个(10m长×2.5m宽×2.5m深)容积62.5m³的水仓满足排水需要。

根据计算及对施工现场分析将军山隧道在距离隧道洞口处设置一个(10m长×2m宽×2.5m 深)的水仓。

⑶掌子面临时集水坑的设置根据现场水量情况用挖机在隧道左侧挖开满足汇水要求容积的临时水坑,用塑料布铺设坑底及坑壁防止坑内水渗漏入地基。

水仓设置如下图所示施工排水纵向布置示意图3.4.3 排水管路根据洞内水量情况,结合选配的抽水设备,正常施工排水采用3套管路(可根据隧道施工后洞内涌水情况增加管路):2套为Φ300mm 管材均为无缝钢管(一套检修备用,一套日常使用)2套管路均随着掌子面跟进;1套为Φ80mm 消防软管(工作面上移动积水)。

工作掌子面排水采用移动式水泵,管路为Φ80mm 消防软管,抽排至临时集水坑内。

具体布置见管道平面布置图:水仓临时水坑临时水泵水泵洞外排水沟排水管备用排水管洞口洞内排水管道示意图将排水管固定在隧道左侧边墙上排水管排水管立面布置图将军山隧道排水设备表3.5排水供电为确保洞内排水正常进行,不因电路问题导致抽排工作的间断,设置一条专用供电线路。

由于水泵功率较大,新用电源电压为380V,所以泵站用电引入380V稳定电源。

排水中心泵站必须安装电表。

为确保洞内道路无水干爽,必须修建好两侧排水沟,确保洞内渗水通过侧沟引入集水坑内,防止在洞内道路上漫流。

(1)供电系统与隧道瓦斯监控系统联锁控制根据相关规定,瓦斯隧道施工洞内供电必须做到“三专”、“两闭锁”即: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供电线路,瓦斯浓度超标时与供电的闭锁及压入式通风的风机与洞内供电的闭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