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植物组织培养

合集下载

《“香野”草莓茎尖组培快繁体系以及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香野”草莓茎尖组培快繁体系以及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香野”草莓茎尖组培快繁体系以及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香野草莓茎尖组培快繁体系以及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摘要本研究致力于香野草莓(一种优质的草莓品种)的茎尖组织培养及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通过组培快繁体系,实现了香野草莓的快速繁殖;通过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提高了香野草莓种质资源的保存效率与质量。

本文详细阐述了该两大体系的建立过程、操作方法及其实验结果分析。

一、引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组培和超低温保存技术已经成为农业育种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手段。

香野草莓作为一极具市场潜力的草莓品种,其种植范围日益扩大,因此对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快速繁殖技术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高效、稳定的香野草莓茎尖组培快繁体系以及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以期为香野草莓的规模化种植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香野草莓植株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所需的组培试剂、玻璃化保存液等均经过严格筛选与配制。

2. 茎尖组培快繁体系建立(1)外植体的选取与消毒:选择健康的香野草莓茎尖作为外植体,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后用于组培。

(2)初代培养: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组培基质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促进其生长。

(3)继代培养与快繁:通过多次继代培养,实现香野草莓的快速繁殖。

3.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建立(1)玻璃化法处理:采用特定浓度的玻璃化保存液对香野草莓茎尖进行处理,以减少其在超低温环境下遭受的损伤。

(2)超低温保存:将经过玻璃化处理的香野草莓茎尖放入液氮中进行超低温保存。

(3)复苏与鉴定:将保存的茎尖进行复苏,观察其生长状况并进行鉴定。

三、结果与分析1. 茎尖组培快繁体系结果通过建立的组培快繁体系,香野草莓的繁殖速度显著提高,且生长状况良好,无异常表型出现。

同时,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2.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结果采用玻璃化法进行超低温保存的香野草莓茎尖,其复苏率较高,且保存后的茎尖生长状况良好,未出现明显的损伤。

该如何进行草莓组织培养繁殖呢

该如何进行草莓组织培养繁殖呢

该如何进行草莓组织培养繁殖呢草莓生产,培育壮苗是关键:壮苗标准是无病虫危害,具有5~6片正常叶,叶色不浓也不淡,呈鲜绿色,叶柄粗而不徒长,苗重30克以上,根茎粗1.0~1.5厘米,株型矮壮,侧芽少,根须多粗而白。

用传统方法繁殖培育小苗,速度慢,占地多,易遭受病毒侵害,引起退化,影响产量知果实品质。

用组织培养法繁殖培育壮苗,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组织培养繁殖草莓苗的优点1.繁殖速度快一年内一个分生组织可获得几千到几十万株苗,发展潜力大。

2.可迅速更新市场品种根据市场需要,2~3年内可以更新一次品种,常规生产则需要4~5年。

3.灵活只要建立起组织培养操作车间,即扩大培养实验室,就可全年生产,还可以使植株保存在冷库中直至秋天或第二年春天。

4.健康植株比例大,增产效果明显茎尖组织中的分生组织本身不带毒,且整个操作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的。

培养的无病毒苗比一般未脱毒苗生长快,坐果率高,结果期延长,果重明显提高,平均可增产30%~50%。

二、组织培养繁殖草莓苗的技术要点1、配制培养基常用的是MS培养基,它既有草莓生长所需要的大量元素氮、磷、钾,也有微量元素锌、铜、铁、钼等,还含有对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和调节作用的有机物质与植物激素等。

在这些营养成分中加入琼脂使其凝固。

具体操作过程为:①煮琼脂,边煮过搅拌,使其全都溶解。

②从母液中取一定量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植物激素放于烧杯中。

③把①中的溶液和糖加入琼脂水中。

④调节pH值为5.8左右。

⑤把溶液分装到三角瓶中,用铝铂纸包好平口。

⑥标上记号,放入消毒锅内蒸气消毒。

2、材料和接种草莓生长点培养宜采用匍匐茎尖端的生长点。

生长点接种时期,考虑到既要匍匐茎生长充实,又有利于进行病毒鉴定及繁殖,故以6~7用力好。

采芽和接种应在无菌室内进行。

生长点的大小以带一个叶原基的生长点(0.3~0.5厘米)为宜,每个烧瓶宜接1~2个茎尖。

3、培养草莓接种后,将三角瓶排放在培养室内的培养架上,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一般为温度保持在22~25℃,光照时间为18小时,光照强度为3000勒克斯,经4~8周后,可直接分化成小植株。

草莓组织培养

草莓组织培养

草莓的组织培养一、茎尖1.概述通过对草莓茎尖离体培养的试验研究表明:取草莓茎尖为外植体,以0.35 mm大小为宜;用MS+0.5 mg/L 6-BA+O.2 mg/L NAA培养基.不定芽再生率高;以1/2 MS+O.1 mg/L IBA 生根效果最好。

2.结论(1)再生途径:草莓刚抽出的匍匐茎的茎尖(2)灭菌方法:洗去泥土、灰尘,再用自来水冲淋2~3h,置超净工作台上进行75 ﹪乙醇和0.1 升汞不同时间的灭菌处理,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8次,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

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6一BA+0.2mg/L NAA+3 蔗糖(w/v)+0.5﹪卡拉胶,pH值为5.6~5.8。

每个灭菌处理接种2O枚外植体,l5d后观察记录外植体的污染、死亡、无菌成活生长等情况。

(3)培养基:①芽诱导试验,于MS培养基附加0.2 mg/L NAA、IAA、IBA不同种类生长素的培养基中,20d后调查记录幼芽分化情况。

②继代培养与扩大繁殖,MS培养基附加0.5 mg/L6-BA、0.01 mg/L NAA。

③根诱导试验, 用1/2 MS附加不同浓度(mg/I )IBA 有0.05、0.1、0.2、0.5及不加IBA的5个处理.(3)条件:培养基均在1~ 1.1大气压下热压灭菌20min。

培养温度(25±2)℃。

每日光照12h,光强2 000Lux。

(1)再生途径:用其花药、花蕾、叶、叶柄、子叶、下胚轴等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2)灭菌方法:洗去泥土、灰尘,再用自来水冲淋2~3h,置超净工作台上进行75 ﹪乙醇和0.1 升汞不同时间的灭菌处理.(3)培养基:①MS+BA 1.0 mg/L+NAA 0.5 mg/L(浓度单位,下同);②MS+6一 BA0.5+KT 0.5;③MS+BA2.0+IAA 1.0;④MS+BA2.0+NAA0.5+2,4-D0.1;⑤MS+BA2.0+IBA0.1。

以上培养基各加CH 100 mg/L,蔗糖20g/ L(①为30g/ L)。

#草莓组培

#草莓组培

草莓茎尖组培脱毒和种苗三级繁育体系的建立花秀凤1 陈 铣1 许 玲2(1福建省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12;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收稿日期:2006-07-18 作者简介:花秀凤(1973-),女,农艺师,从事蔬菜育种与推广研究 草莓常通过无性繁殖为生产提供种苗,而长期使用无性繁殖种苗易使品种退化,病毒感染严重,抗病力减弱,产量、质量、效益锐减,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组织培养(简称组培)技术是草莓脱除病毒的一种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专家证明,草莓脱毒苗生长势强,抗病力提高,大果率增加,能增产30%~80%。

为此,福建省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从2000年开始进行草莓茎尖组培脱毒研究。

经过3年的实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草莓脱毒苗三级繁育体系,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总结如下:1 原原种的获得111 培养基的配制草莓茎尖组织培养需要配制2种培养基:Ⅰ,诱导分化和继代增殖培养基MS +6BA 1mg/L +NAA 011mg/L +3%蔗糖+017%琼脂;Ⅱ,壮苗生根培养基MS +115%蔗糖+017%琼脂。

112 接种母株的选择与处理选取生长健壮、能充分表现本品种优良性状的植株为母株。

为了避免因材料带菌而产生污染,须对母株进行杀菌,每周用500倍甲基托布津处理1次。

113 接种、增殖、生根培养5~6月取刚抽生的匍匐茎茎尖约1c m ,用流水冲洗015h,然后在75%酒精中浸泡1m in,再用2%次氯酸钠消毒10m in,无菌水冲洗3遍,在超净工作台上逐层剥去顶芽外面的叶片,用解剖刀切下带一个叶原基(长012~013mm )的生长点,立即接种于培养基Ⅰ上进行光培养。

2个月后愈伤组织周围长满丛生芽,把芽逐个切下,每瓶放5~6个芽继续增殖,每25d 可增殖1代(约5倍),一般增殖3代(约125倍)就可以获得所需的数量。

然后转入培养基Ⅱ进行生根培养。

一个月后根长2~5c m 时即可出瓶移栽。

草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草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草莓组织培养[摘要] 从草莓组织培养类型(草莓茎尖组织培养、草莓花药培养、草莓叶片、叶柄组织培养)开始,介绍了近几十年国内外草莓组培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草莓;组织培养;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七大水果之一,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

草莓果实色泽艳丽,芳香多汁,酸甜适度,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每百克果实内含有蛋白质1g,脂肪0.6g,糖4~12g,酸0.8~2g,无机盐0.6g,粗纤维1.5g,Vc45~120mg,比苹果和葡萄高10多倍,并含有丰富的磷、钙、铁、锌等矿物质,其中锌的含量是香蕉的4倍以上,比柑橘高6倍以上,比苹果高40倍以上。

另外食用草莓对肠胃病和贫血病有一定的疗效,对促进智力发育有重要作用。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草莓作为一种栽培周期短、结果早、见效快的经济作物,近15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统计2003年底,我国草莓总面积和总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浆果中,草莓的总产量和总面积仅次于葡萄,成为我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

随着草莓在国内栽培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草莓的病毒病严重影响草莓的生产。

作为高级浆果的草莓,在我国目前的生产栽培上多沿用无性繁殖种苗:主要方法是匍匐茎繁殖和分株繁殖,但这两种方法效率低、种苗易退化、易造成病毒蔓延。

王国平(1988)等调查,我国栽培草莓带病毒植株率过80%以上,戴子林(1995)等调查,我国长江流域感染大面积植株感染率在50%以上;感染了病毒病的草莓果子一年比一年小、畸形、品质差、生长缓慢,一般减产30%-80%,并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草莓的长势、品质和产量,对病毒病目前还没有药剂可以防治。

通过草莓组织培养扩繁草莓脱毒苗,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近年来在草莓种苗生产中,有关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备受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草莓组织培养研究与应用作一综述。

一、常见草莓组织培养类型目前,国内外在草莓品种快速繁殖上已有不少报道:常用的外植体主要有:茎尖(Adam,1972;庆子孝,1972;谭兰英等,1981)、腋芽(Boxus,1974、1977;杨乃博,1981)、叶片、叶柄、茎段,花药(Quak,1977;大泽,1972)。

草莓组织培养育苗技术

草莓组织培养育苗技术
e
e
d
l
i
ng
gyo
yt
Wang Yu
(Ho
r
t
i
cu
l
t
ur
a
lSub

a
c
ademyo
fHe
i
l
ong
i
angAc
ademyo
fAg
r
i
cu
l
t
ur
eSc
i
enc
e
s,Ha
r
b
i
n,15006)
j
Ab
s
t
r
a
c
t:
S
t
r
awbe
r
r
e
ed
l
i
ngsgene
r
a
l
l
ts
t
o
l
ons
epa
r
a
t
i
onme
10.
13268/
cnk
i.
f
b
s
i
c.
2021.
02.
018
j.
草莓组织培养育苗技术
王 禹
(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哈尔滨 150069)
摘 要:草莓育苗方式一般采用田间匍匐茎分株方法,此方法在生长过程中易感 染 病 毒 病,从 而 造 成 草 莓 品 种 的 种
性退化,出现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及繁殖系数降低 等 现 象,致 使 草 莓 种 苗 质 量 下 降,经 济 效 益 降 低. 组 织 培 养 具 有
温度 25 ℃±2 ℃ ,光照时间 12h/d.

草莓的组织培养

草莓的组织培养

草莓的组织培养草莓(Fr agaria ananass a Ducde)是蔷薇科草莓属宿根性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是世界性水果。

草莓还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如对胃肠病、贫血病有一定的疗效。

草莓是一年中成熟最早的水果,春末夏初即可采收投放市场。

草莓产业链较长,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饮料、果糕、果脯及各种食品,同时是“农家乐”项目中的主要水果。

但是草莓生产长期以来,都依靠传统的分株繁殖法生产种苗,病毒病成为草莓生产的瓶颈,以茎尖培养法结合脱毒,用试管苗进行繁殖,是解决草莓生产中这一问题的途经。

1草莓茎尖培养之一(1)材料与方法品种为“丰香”,自田问选取健壮草莓母株上生长充实而小叶尚未展开的匍匐茎顶端约3~4 cm长的顶芽,用自来水冲洗2~3 h后,在超净台上进行灭菌处理。

先用小镊子将匍匐茎的外部大叶摘除,再用70%酒精处理30s,用饱和漂白精液浸泡1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

在双筒解剖镜下由外向内逐层剥去幼叶,直至半圆球的顶端分生组织充分暴露出来,切取0.2 mm、0.5 mm、1.0 m m左右大小茎尖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所有培养基均含有3%蔗糖,0.8%琼脂,pH值为 5.6。

培养条件:光照31.25 μm ol/m /s,14 h/d,温度25±2 0C。

将分化的组培苗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增殖继代40 d或更长时间继代1次。

将生长健壮的组培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

试管苗驯化,生根培养20 d后,将生根试管苗瓶口打开,培养室内放臵2~3 d取出后洗净其根部的培养基,移栽到炼苗基质上,温度保持在15~25~C,相对湿度85%-90%,适当遮荫,后期逐渐通风,增加光照,常规管理。

(2)结果激素配比:草莓茎尖的成活与生长都需要BA的参与,而对NA A并无要求。

B A的最适浓度在0.2~0.5 mg/L,而以BA 0.5 m g/L的成活率高,达66.7%茎尖大小:草莓茎尖成活率受剥取茎尖大小的影响非常大。

草莓组织培养

草莓组织培养

草莓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法是培养草莓茎尖分生组织,诱导出幼芽,然后通过腋芽的增殖迅速扩大繁殖,幼株经训化培育后,移栽到草莓园中使用。

组织培养不受环境影响,可进行工厂化生产。

优点是可有效脱除病毒,获得无病毒种苗;并且繁殖快,1年内一个分生组织可产生几千甚至数万株优质组培苗,可迅速推广新品种。

组织培养繁殖的操作程序如下:一、取材和消毒在植株生长季节,最好8月份,取园中建苗的匍匐茎4~5cm长,先用1%洗衣粉水洗刷表面污物及绒毛,再用流水冲洗1小时。

在超净工作台或无菌室无菌条件下,将冲洗后材料再截成2~3cm长,先浸入70%酒精中半分钟,再浸入10%漂白粉上清液或0.1%升汞水中消毒15~2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

将消毒后的材料用摄子夹到盛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已经过高压灭菌),置于双目解剖镜下剥取茎尖分生组织,一般保留1~2个叶原基,切取0.2mm左右。

若草莓植株经过40~41℃热处理4~6周,可剥取0.3mm左右的茎尖分生组织。

切取茎尖分生组织后立即置于培养基中。

二、诱导芽分化(初代培养)切取草莓茎尖分生组织,接种在含有0.1×10-6赤霉素,0.2×10-6吲哚丁酸、1×10-6BA (6-苄氨基嘌呤、30g/L蔗糖,6~7.5g/L琼脂,pH值5.8左右,经1.1kg/cm2高压消毒15分钟的MS培养基上。

在温度25~30℃、光照强度1500~2000勒克司、每日光照10小时左右的培养条件下,20~30天后即开始分化新芽,新芽不断生长和增殖,形成小芽丛。

接着小芽丛萌发,约经3个月,培养基上的一簇无根小植株即可长成2~3cm高。

将附加6-苄氨基嘌呤浓度控制到(0.2~0.4)×10-6,也可以获得较好的芽分化。

三、小植株增殖(继代培养)切取芽丛上小植株,在芽分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即可达到小植株增殖效果。

在培养基上适当提高6-苄氨基嘌呤浓度可提高增殖效果。

植株的增殖倍数因品种和培养基的不同有所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影响草莓组培繁殖系数的碳源因素进行了探 讨研究。 结果显示:蔗糖和市售白砂糖为草莓组培快繁的 最佳碳源。 恒温培养26天,繁殖系数均能达到15以上,从经济 角度考虑,可以用白砂糖取代蔗糖;用白砂糖作碳源, 当浓度为3%时,草莓脱毒组培苗的繁殖系数最高, 长势最好。
用不同质量的有根或无根组培苗 (285.6mg、201.6mg、153.4mg)在 山皮土和合成土中进行扦插试验结 果表明,苗木质量越大,成活率越高;苗 木质量相同时,在合成土中扦插成活 率高.
以IBA0.1mg/L的浓度处理的生根率最高, 为100%,平均根条数为2.4条。 不加IBA及IBA浓度超过0.2mg/L,多数 苗都是先于苗基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随后 在愈伤组织上分化生根,致使成活率大大降 低。
使用无土育苗基质,要求基质具有良好的保水保 肥能力,透气性能好,PH5.5~6.5,物理化学性质 稳定,最好经过灭菌。 一般用2~3种基质混合使用,如草炭、蛭石按体 积比2﹕1混合。 在移苗前1d,将混合好、已润湿的基质装入穴 盘,轻压;用1000倍的普力克浇透,以杀死基质 中残存的病原菌。第二天移苗时,基质含水量大约 为80%,即适合移苗。
感谢观看
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关键
选择不定根直接生自茎基,根多且粗壮,叶片在3片以 上,叶大、厚、深绿的生根苗,成活率普遍较高。 栽培基质要用清水冲洗干净,或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 掺拌灭菌,用煤渣作基质时,还要用0.2%冰乙酸中和使 碱性降低。 移栽时采取“深栽浅埋”。深栽就是在移栽时根要栽 得深,浅埋的标准是使小苗的根颈与土表平齐,或略高于 土表。 注意控制光照与温度、湿度。小苗移栽后,放在温室内 或塑料拱棚内培养,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维持在80 %左右为宜。同时由于刚移栽的小苗茎杆脆嫩,应尽量采 用喷雾状浇水,水量也不宜过大,落干后再喷。遮光50%, 一周后,可逐渐增强日光照射。
草莓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浅析
草莓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利用植物组培得到草莓的脱毒茁,可以大大降低 草莓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品种老化和品质下降,明 显提高经济效益。 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还可从对草莓脱毒苗进行 快速繁殖,出苗整齐,可进行周年生产,不受季节 限制,从而实现新品种的工厂化育苗。
1 .培养程序和培养基
2.操作技术要点及培养条件
(1)灭菌与接种
预处理
灭菌彻底,常把接种材料先进行湿润处理,使灭菌剂能顺利地渗入材料。可用多种 湿润剂,我们采用的是75%的酒精,湿润的时间为半分钟至1分钟。
灭菌处理
在草莓组织培养中常用灭菌剂的种类很多。用过次氯酸钠Fra bibliotek0%水溶液(含有
效氯0.4--0.5%),浸泡接种材料10--15分钟;次氯酸钙(漂白粉),用其 饱和上清液,浸泡接种材料15--30分钟;过氧化氢10--12%水溶液浸泡 10--20分钟;新洁尔灭5--10%水溶液,浸泡10--15分钟;升汞0.1%水 溶液,浸泡8--10分钟。其中前4种灭菌剂对接种材料比较安全,但因灭菌 时间较长,常常使接种材料的外层氧化变褐,以致影响培养效果。升汞有 很强的杀菌能力,但浸泡时间稍长会造成接种材料中毒。因此,在草莓组 织培养中,如把握好时间,升汞是应用较多的灭菌剂。灭菌后的接种材料, 要用无菌水充分清洗,通常要换水3--5次。
5--6月于晴天的下午在健壮、无病的草莓刚抽出的匍匐茎上取茎 尖,大小为0.3--0.4mm,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 用于草莓茎尖培养诱导芽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6-BA0.5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粉6.5g/L, pH值调至5.8--6.0。 在草莓茎尖的扩大繁殖阶段,采用MS培养基附加6-BA0.5mg/L、 NAA0.01mg/L。 扩大繁殖主要是将丛生苗分块即每5--7株切成一块,转入继代培 养基。在转苗过程中,去掉原生叶片有利于新苗分化,在扩大繁殖 中随时清除愈伤组织,有利于新苗增殖和生长。 诱导生根培养基用1/2MS附加不同浓度IBA。
接种
以培养无病毒苗为主要目的的草莓组织培养,所接种的茎尖 材料很小,在接种时首先要求准确熟练地剥取茎尖生长点,并 使用固体培养基比较适宜,接种时应注意不能将整个茎尖埋入 培养基中。培养基须用1--1.1大气压热压灭菌20分钟。 从材料接种到生根苗长成,这期间的培养温度一般应稳定在 25±2℃。每日光照12小时,光强发2000Lx为宜。培养室温度 在18--26℃范围内,瓶苗可以正常生长及发根,但在28℃以上 时,绿苗普遍变黄,生根率降低,根尖发黄老化,幼苗易产生 玻璃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