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应用》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大全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大全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大全5篇)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1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的,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比例解答,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数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判断题中数量成何比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反比例的应用,因此通过本小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的量。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题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已经接触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再引导运用新知做这样用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用以前方法解答,然后问:这道题里有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

三、新课小结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总结用比例解答应用题关键?四、练习提高1、基础练习2、判断说理不解答3、变成练习五、本课小结六、效果预测本节课学会找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学会判断这两种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资料)比例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资料)比例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

比例的应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的过程,体验方法的多样性。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能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

3、培养认真细心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学重点: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教学难点:根据题目实际情况设X教具:课件、PPT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二、知识回忆1、解比例的根据是〔〕。

2、解比例要注意什么?①写“解〞字②找准依据③等号对齐④结果要检验3、课前练笔〔解比例〕4:9=X:3.6 X/5=5/8 三、探究新知X本1、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

2、试着用含有X的比例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3、解: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

4:10=14:X4X=10×144X=140X=35答:14个玩具小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

检验〔略〕四、随堂练习作业本上的6个小星星,可以换两面小红旗。

淘气的作业本上已经有了15个小星星,可以换多少面小红旗?说说你的想法,可以用列比例来解决。

五、自主练习写出比例,并求出未知数。

六、同步练习1、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的比是3:5。

淘气收集了36张邮票,笑笑收集了多少张邮票?2、王凯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问36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3、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0米,的“世界公园〞里也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

请问这座模型高多少米?七、实际应用1、百度文库开展财富值兑换下载券活动,每20财富值可以兑换4个下载券。

张建拥有此网站的300财富值,一共可以兑换〔〕下载券。

李杰需要下载一份文件,需要10下载券,需要付出〔〕财富值。

2、实验室有一种三脚架,每个三脚架都是1个铁环配3条腿,现在已经做好18条腿,需要配〔〕个铁环。

3、在有些乡村还存在用黄豆换豆腐的事情,0.25千克黄豆可以换0.6千克豆腐,那么2千克黄豆可以换〔〕千克豆腐。

八、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6年级下册 第2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 课件(19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6年级下册 第2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 课件(19张ppt)
2. 对于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可以列算式求解,也可以根 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方程),然后解比例,求出实际 问题的答案,其关键是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出比例。
1. 填空题。
课后作业
2. 解比例。
4 : 11 = x : 99
3. 笑笑和乐乐两人收集的故事书本比是 4:7,乐乐收集了 63 本故事书, 笑笑收集了多少本故事书?
100 : 80 = x : (7.2 − x ) 7.2 − 4 = 3.2(万元)
80 x = 100(7.2 − x ) 答:甲公司获利 4 万元,
80 x = 720 − 100 x x=4
乙公司获利 3.2 万元。
课堂总结
知识点:解比例
1.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乘积式(等积 式),然后求比例中的未知数 x 的过程叫作解比例。
培优练习
甲、乙两家公司合作一项工程,经共同协商,获利将按投资 的比进行分配,甲公司投了 100 万元,乙公司投了 80 万元,该工 程的第一期完工后获利 7.2 万元。那么分利时,甲公司获利多少 万元?乙公司呢?
能力点: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分配问题。
解:设甲公司在第一期工程获利x 万元,
则乙公司为(7.2 − x )万元。
4. 修一条总长 12 km 的公路,开工 3 天修了 1.5 km。照这样的速度, 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
算一算:14 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14 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写出你的想法。
14 个玩具
35 本小人书
14÷4 = 3.5 ຫໍສະໝຸດ .5×10 = 35(本) 答:14 个玩具汽
车可以换 35 本小人书。
14 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写出你的想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比例的应用第二课时-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比例的应用第二课时-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比例的应用第二课时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识别和构造比例,解决涉及比例的数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学生将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学生将能够运用比例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概念:介绍比例的定义,如何表示比例,比例的性质。

2. 比例的应用: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比例尺,相似图形等。

3. 比例的运算:讲解如何进行比例的运算,包括比例的化简和等比例关系的建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例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比例的理解和运用。

比例运算中的复杂问题解决。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演示,比例模型,比例尺。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比例尺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比例实例,引发学生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比例的定义,性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比例的运算和应用练习。

4. 讨论:分组讨论,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和疑惑。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比例的定义,性质,应用和运算方法进行设计。

作业设计设计相关的比例运算和应用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教学延伸通过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探索比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科学、艺术等。

预期学习成果学生能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比例实例,如摄影中的焦距与物距比例、烹饪中的食材比例等。

提问学生是否能够识别这些实例中的比例关系,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比例经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的应用第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的应用第二课时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得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1 =10÷ 500000 =10×500000 =5000000(cm) 5000000cm=50km
本节课是利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把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现解决问 题的多样性。
得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1 =10÷ 500000 =10×500000 =5000000(cm) 5000000cm=50km 答:略 (2)讨论:你想怎样画?
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 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① 确定比例尺;② 求出图上的距离;③ 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3)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 1:45000 (2)比例尺 80:1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 2。 学 (1)出示课文例题及插图。 (2)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 ① 1 号线的图上长度是 10 ㎝; ② 条幅地图的比例尺 1:500000。 所求问题:1 号线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流 (3)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①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② 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解答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 问题的方法。 ③ 程 解:设地铁 1 号线的实际长度是 X 厘米。 根据 : 汇报解答情况。 算术解: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单元 比例 第2课时 比例的应用 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单元 比例 第2课时 比例的应用 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比例第2课时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难点:应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师:什么叫比例?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师: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生: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你用什么方法检验?9∶10和3.6∶4100∶0.2和10∶0.00213∶14和16∶1845和730生交流并汇报。

生1:9∶10和3.6∶4可以组成比例,我用比例外项的积等于比例内项的积来检验。

生2:13∶14和16∶18也可以组成比例,我用比例的意义来检验。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比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用比例解决问题。

师:人们有时候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按一定的比例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假如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小明有14个玩具汽车,你知道他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吗?说说你的想法。

小组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以前学过的等价交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4个玩具车相当于10本小人书,那么2个玩具车相当于5本小人书。

14个玩具车里有3个4和1个2,其中3个4是3×10=30本小人书。

所以一共可以交换30+5=35本小人书。

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图示来表示我们思考的过程:生2:还可以用乘除法来解决。

先求出14个玩具车里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2)师:转化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生: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3)师: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比的应用2-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比的应用2-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比的应用2。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综合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比的基本概念、比例的意义、比例的计算方法等。

2.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运用:通过综合运用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实际场景的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基本概念、比例的意义及比例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1.比的计算方法;2.比的应用题目的解题方法;3.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2. 难点1.比的应用题目的解题方法;2.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比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题目,老师可以采用讲授、举例或板书等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题目的解题方法。

2.合作学习法: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讲解及实践操作,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运用阅读理解技巧解决问题。

3.独立思考法:通过每日例题、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预习(5分钟)请学生听老师在教室内念出题目,然后就自己完成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包括巩固课前所学知识,预习下节课所需学习的内容,树立学习目标等。

2. 导入(5分钟)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介绍本课的章节、主题和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点,学生能否理解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讲授(40分钟)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比的应用2,老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讲授:第一步:比的意义及比的计算方法1.老师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含义,并讲解比的计算方法。

2.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视频。

学生乐意收看,教学视频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第二步:练习1.结合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分别进行口算和练习。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比例第2课时 比例的应用》精品PPT优质课件

第 二 单元
比例
第 2 课时 比例的应用
14÷4=3.5 3.5×10=35(本)
x
x
4:10=14: x
解:4 x =140 x =35
14:4= x :10
解:4x=140
x =35
答: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书。
,与同伴交流。
24: 0.3=x : 0.4
x = 3.5 47
解:0.3 χ=24×0.4 0.3 χ=9.6 χ=9.6÷0.3 χ=32
检验: 24:0.3=80
解: 7χ=4×3.5 7χ=14 χ=14÷7 χ=2
2
检验: 4 =0.5
30:0.4=80
3.5 7 =0.5
1.作业本上的6个小星星可以换2面小红旗。淘气的 作业本上已经有了15个小星星。
⑴15个小星星可以换多少面小红旗?写出你的想法。⑵假设15Βιβλιοθήκη 小星星可以换 x面小红旗,你能列比例并
解决问题吗?
6:2=15:χ 解:6χ=30
χ =5
2.写出比例,并求出未知数。
3.解方程。
4 : 9=x : 3.6
解: =1.6 χ
9x=1287 x9 2187
解:χ=6
1 : 1=x : 1 6 4 12
解:χ=
1 18
4.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的比是3:5。淘气收 集了36张邮票,笑笑收集的邮票有多少张?
解:设笑笑收集的邮票有χ张。 36:χ=3:5
3χ=36×5 χ=60
答:笑笑收集的邮票有60张。
5.广州塔高600m,是目前世界第一 高
的电视塔。星星公司设计制作了这 座电视塔的模型,模型的高度与实 际高度的比是1:300。模型的高度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比例的应用》(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比例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用方法,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 比例的运用: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行程问题和几何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讲解比例的运用方法。

3. 实践应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应用》2. 板书内容:- 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例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有难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练习:让学生探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第2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第2课时)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第2课时)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97页例1以及第9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题。

例1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比例解决问题,而“做一做”和练习题则是对比例应用的进一步巩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理解比例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学具:练习本、文具、教科书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假设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小明从甲地骑自行车前往乙地,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问小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乙地?2. 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并解比例得到答案。

具体步骤如下:(1)设小明需要x小时到达乙地。

(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列出比例式:120:x = 15:1。

(3)解比例得到:x = 120 / 15 = 8。

(4)得出结论:小明需要8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类似的问题,加深对比例应用的理解。

4. 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应用实例,如购物时打折、餐饮业的比例分配等,让学生认识到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练习题讲解挑选几道练习题进行讲解,巩固比例应用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比例的定义、比例式、解比例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一瓶饮料500毫升,酒精含量占20%,求酒精的含量。

答案:100毫升。

(2)甲、乙两地相距40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问汽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乙地?答案:6.67小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了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应用》教学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价值
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教学难点: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利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物物交换”例子。

比如同学们经常玩的玻璃球和卡片,有时候同学们会用玻璃球去换卡片来玩。

假如6个玻璃球可以换15张卡片,现在大头儿子有18个玻璃球,可以换多少张卡片呢?同学们能帮大头儿子算算么?大家对自己有信心吗?
二、探索新知
(一)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1.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互相交流,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2.通过题目中的的信息,写出比。

3.利用比例的意义尝试写出比例。

6:15=18:45
玻璃球:卡片=玻璃球:卡片
6:18=15:45
玻璃球:玻璃球=卡片:卡片
4.假设18个玻璃球可以换x张卡片,尝试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探讨,相互交流,形成方法。

解:设18个玻璃球可以换x张卡片。

6:15=18:x 6:18=15:x
6x=15×18
6x=270
x=45
答:18个玻璃球可以换35张卡片。

(二)、归纳小结。

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1)根据问题设x;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
(4)解比例。

(三)进一步探究解比例
解比例
24:0.3 = X :0.4 X/4 = 3.5/7
(四)归纳小结解比例的方法
•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叫作解比例。

•2.解比例的方法: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转化成外项的积与内项的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
•(2)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

•温馨提示:在将比例转化成方程时,不要将比例的内项与外项相乘!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按下面的条件组成比例,并求未知数的值。

(1).12和5的比等于3。

6和X的比。

(2).X和1/3的比等于4:3。

2.在教室“交换角”里,6枚普通邮票可以换1枚纪念邮票,小兰需要几枚普通邮票才能换8枚纪念邮票?
3.教材20页2、3题。

4.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与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是4:5,小华家距离学校900米,小明家距离学校多少米?
5.一列火车长度与它的模型长度的比是800:1,火车模型的长度是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