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病和雷诺现象-雷诺病是什么病

合集下载

雷诺病的诊断标准

雷诺病的诊断标准

雷诺病的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雷诺病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毛细血管炎症,受累部位包括皮肤、口腔、眼睛、肺部、心脏等。

由于其症状多样化,且类似于其他疾病,故在临床中进行准确的诊断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雷诺病的诊断标准,希望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这一疾病。

雷诺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

病史是诊断雷诺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手指或脚趾因受寒而发生发紫、麻木、疼痛等症状,伴随着局部皮肤溃烂、坏死等表现。

患者还可能有关节疼痛、水肿、皮疹等全身性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有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史,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相关性疾病。

临床表现也是诊断雷诺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雷诺病常见的表现是受累部位发生毛细血管病变,导致冷感觉、紫绀、局部溃疡等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指(趾)尖或手(足)背皮肤的色素改变、硬化、溃烂等症状。

雷诺病还可能引起口腔粘膜溃疡、眼睛干涩、心脏瓣膜病变等症状,因此在临床上需要注意全身症状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雷诺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规实验室检查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参数异常。

而自身免疫相关性检查如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等也是诊断雷诺病的参考指标。

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的升高也有助于进一步确认诊断。

影像学检查在雷诺病的诊断中也有其价值。

X线、CT、MRI等检查可帮助了解雷诺病患者受累组织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心脏、肺部等深部器官的损害程度评估较为重要。

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炎等情况,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功能是否受到损害。

雷诺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综合情况,综合分析上述各项检查结果,最终做出正确的诊断。

对于雷诺病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进展,减轻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雷诺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

雷诺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

雷诺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一、概述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是由于间歇性肢端小动脉痉挛引起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以阵发性肢端皮肤苍白、发绀和潮红为特征。

本病可分为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前者指不能找到任何潜在疾病而症状和病程缓和者;而后者则兼患一种或几种疾病,症状和病程比较严重。

因二者均与免疫功能缺陷性有关,因而目前多把雷诺病和雷诺现象,统称为雷诺综合征。

常为情绪激动或复感寒冷所诱发,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所致。

早期小动脉无明显异常,以后血管内膜增厚,使小动脉管腔狭小,血流减少,少数患者出现血栓形成,管腔闭塞,局部组织营养障碍。

本病好发于秋冬季节,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10。

少数呈家族性发病。

中医学虽无“雷诺综合征”病名,依其临床表现,属“手足厥寒”、“四肢厥冷”、“脉痹”等范畴。

远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即有相似记载:“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直接指出本病的证治。

继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四肢厥冷候》曰:“经脉所行皆起于手足,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

”明确指出本病的病机为正虚气血不足,寒凝脉络,四末失养。

至清代《医宗金鉴》又进一步论述:“脉痹,脉中血不和而色变也。

”纵观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气虚血瘀、阳虚寒盛为发病的主要因素,而情志刺激和寒邪乘袭为发病的重要条件。

在症状方面强调四肢厥冷,色变,脉微细为其特点,治疗上注重益气化瘀与温阳散寒相结合,并辅以外治法以加强疗效。

常用方剂有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四妙勇安汤等,均有一定疗效。

二、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好发于手指,为对称性,有时双足也受累。

常因寒冷和情绪紧张而诱发。

(2)典型发作时皮肤呈三相改变,即以苍白、发绀和潮红顺序发生,患者自觉手指发凉、麻木、刺痛感,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

雷诺综合征(雷诺现象)

雷诺综合征(雷诺现象)

雷诺综合征(雷诺现象)
雷诺综合征,又称雷诺现象,是一种罕见疾病,表现为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变得发紫、冰冷及疼痛,主要是由于血管对寒冷的异常反应所致。

本文将介绍雷诺综合征的症状、病因、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症状
雷诺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
1.手指或脚趾发紫、冰冷
2.疼痛或刺痛感
3.感觉异常
4.容易出现手脚的皮肤溃疡
这些症状多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通常对称性发作。

病因
雷诺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血管异常:雷诺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对寒冷刺激存在异常反应,导致血
管痉挛和微循环障碍。

2.神经因素: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可能在雷诺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着
重要作用。

诊断
雷诺综合征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能还会进行以下检查:
1.冷试验:让患者将手指或脚趾浸入冷水中,观察反应。

2.血液检查:检查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

3.血管造影: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血管情况。

治疗
治疗雷诺综合征的方法包括:
1.避免寒冷刺激:尽量避免寒冷天气或佩戴保暖的手套、袜子等。

2.药物治疗: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药等。

3.物理治疗:如温热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雷诺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雷诺综合征是一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可以通过综合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及时就医并积极治疗是关键。

雷诺现象名词解释内科

雷诺现象名词解释内科

雷诺现象名词解释内科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又称雷诺病(Raynaud's disease)或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是一种发作性血管病变,主要影响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液流动,常见于四肢末梢。

雷诺现象的主要特点是手指或脚趾突然出现僵硬、苍白或发绀,触摸时常伴有寒冷感,出现在短时间内,通常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后恢复正常。

雷诺现象的发作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白(白相)、发绀(紫相)和再充血(红相)。

发白相是指患者的手指或脚趾突然变得苍白,因为在血管痉挛的情况下,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局部缺氧。

发绀相是指患者的手指或脚趾开始出现发绀,即发生了缺氧引起的组织色素代谢障碍。

再充血相是指发作结束后,患者手指或脚趾明显变得红润,血液重新充盈组织。

雷诺现象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已知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内皮功能异常及血浆中内皮素水平增加有关。

一般认为,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末梢血管痉挛,并夹杂有局部低温、缺氧和组织代谢产物的积累。

这些异常改变最终导致小动脉和小静脉内皮功能受损,受累血管更易痉挛,并造成反复发作的雷诺现象。

雷诺现象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寒冷环境、情绪激动、应激、使用震颤设备、手指或脚趾长时间受压等。

此外,雷诺现象也与某些疾病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

对于雷诺现象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交感神经活动、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和保持局部温暖。

一般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 避免寒冷刺激:尽量避免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佩戴保暖物品如手套、袜子等,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冷物品。

2. 纠正内分泌紊乱:有些患者的雷诺现象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需针对性治疗。

3. 药物治疗:可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氨氯地平等,以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也可以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以抑制交感神经活动。

雷诺现象问诊的主要内容

雷诺现象问诊的主要内容

雷诺现象问诊的主要内容雷诺现象(Reynaud's phenomenon),又称雷诺病,是一种小动脉病变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由于小动脉痉挛导致的远端手指或脚趾的缺血现象。

以下是雷诺现象问诊的主要内容:症状描述:手指或脚趾变色:询问患者在受寒或情绪激动时是否出现手指或脚趾的变色,包括苍白、发紫或发红。

感觉异常:了解患者是否感到手指或脚趾麻木、刺痛、疼痛等异常感觉。

发作触发因素:寒冷:询问患者是否在寒冷环境中发作,以及发作是否与冷水、冷空气等有关。

情绪激动:了解情绪激动是否是发作的触发因素,例如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

发作持续时间和频率:发作时长:询问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以及缓解后是否有明显好转。

发作频率:了解发作的频率,即每周、每月或其他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次数。

伴随症状:疼痛程度:询问发作时疼痛的程度,是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肿胀和麻木:了解是否伴随有手指或脚趾的肿胀、麻木等症状。

病史和家族史: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以及是否有过相关手术或治疗。

家族史:了解是否有家族中有雷诺病的病例,考虑家族遗传因素。

就诊时间点:白天或夜间发作:询问发作是否更倾向于白天或夜间,以了解可能的规律性。

生活影响:生活质量:询问雷诺现象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影响,是否有明显的生活质量下降。

其他系统症状:全身症状:了解是否有其他全身性症状,如关节炎、皮肤硬化等。

以上内容有助于医生初步了解患者的雷诺现象症状,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在评估雷诺现象时,医生可能还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雷诺现象与雷诺病

雷诺现象与雷诺病

第九章雷诺现象与雷诺病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动是指因受寒冷或紧张的刺激后,肢端细动脉痉挛,使手指(足趾)皮肤突然出现苍白,相继出现皮肤变紫、变红,伴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等短暂的临床现象。

常反复发作,可以是原发的,即其中约半数患者病因不明,称为雷诺病(Raynaud disease);也可以是继发的,即出现于其他已明确诊断的疾病者,称为雷诺现象。

[病因和病理生理]病因尚不明确。

多有寒冷、情绪波动以及其他诱发因素,发作好见于秋冬季节,患者多是20~40岁之间的女性。

常找不到任何潜在病因,仅仅是局部血管功能异常。

Raynaud认为由交感神经活性过高所致。

Lewis认为由动脉血管壁病变,导致末梢血管对寒冷、情绪压力等刺激出现过度的反应,先收缩后淤胀所致。

目前认为前列腺素代谢、微循环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是本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病理]早期血管的组织学正常,严重病例动脉的内膜增厚,中层肥厚:小动脉内有血栓形成。

由于末梢循环障碍,导致指腹萎缩,远端指骨吸收。

严重者出现指尖溃疡、坏疽。

[临床表现]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一般缓慢。

开始偶尔在冬季出现轻度、短时间的发作。

随着病情的延续,症状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均有增加。

雷诺现象典型发作可分3期:①缺血期:指早期表现,一般好发于指、足趾远端皮肤,出现发作性苍白、僵冷,伴出汗、麻木或疼痛,多对称性自指端开始向手掌发展,但很少超过手腕,主要是由于四肢末端细小动脉痉挛,皮肤血管内血流量减少而突然发生;②缺氧期:受累部位继续缺血,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皮肤发绀而呈紫色,皮温低,疼痛,此时自觉症状一般较轻;③充血期:一般在保暖以后,也可自动发生。

此时血管痉挛解除,动脉充血,皮肤潮红,皮温回升,可有刺痛,肿胀及轻度搏动性疼痛。

当血液灌流正常后,皮肤颜色和自觉症状均恢复正常。

一般发作过程持续10多分钟,约1/3病例持续1小时以上,有时必须将患肢浸于温水中方可缓解。

雷诺现象与雷诺病及其护理

雷诺现象与雷诺病及其护理

雷诺现象与雷诺病及其护理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是指患者受寒冷或紧张的刺激后,手指(脚趾)皮肤突然出现苍白,随后变紫、变红,伴随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等短暂的临床现象。

常反复发作。

可以是原发的,即出现在无其他疾病者,称雷诺病(Raynaud′s phenomenon);也可以是继发的,即出现与其他明确疾病者,称雷诺现象。

病因和病理生理病因至今尚无一致看法。

Raynaud认为由交感神经活性过高所致。

Lewis认为由动脉血管壁病变,导致末梢血管对寒冷、情绪压力等刺激出现过度的反应,先收缩继淤胀所致。

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是本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病理早期无病理改变,病程长者血管内膜增厚,中层肥厚。

由于末梢循环障碍,导致指腹萎缩,远端指骨吸收。

严重者出现指尖溃疡、坏疽。

临床表现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岁到4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起病一般缓慢。

开始偶尔在冬季出现轻度、短时间的发作。

若干年后,病情严重性和持续时间均有增加。

典型发作可分3期:①缺血期:指(趾)远端皮肤出现发作性苍白、僵冷,伴出汗、麻木或疼痛;②缺氧期:受累部位继续缺血,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皮肤发绀而呈紫色,屁温低、疼痛;③充血期:一般在保暖以后,也可自动发生。

此时血管痉挛解除,动脉充血,皮肤潮红,皮温回升,可有刺痛。

一般发作过程持续10多分钟,约1/3病例持续1小时以上,有时必须将患肢浸于温水中方可缓解。

以上发作往往从某一手指开始,逐渐在其余手指出现类似症状。

多数病例只有手指发病,苍白到掌指关节水平明显消失。

手指和足趾同时累及也不少见,足趾单独发作者偶尔有之。

耳廓、面颊、颏及鼻尖的Raynaud现象较少见。

在系统性硬化病往往伴有多系统的雷诺现象,累及肺、肾、心脏的终末动脉。

非典型发作可仅出线苍白、发绀,无明显充血期;有些患者出现苍白后转潮红,或苍白、发作期间没有症状,体格检查可能完全正常。

有的患者可主诉长期手脚发冷,体格检查可见手指发凉和苍白。

雷诺现象及雷诺氏病PPT课件

雷诺现象及雷诺氏病PPT课件

4
三、病因
1 .寒冷刺激:病人对寒冷刺激极为敏感,怕 冷是病人普遍的主诉。此病在寒冷地区的发病 率比较高。在疾病初期,雷诺现象多在寒冷季 节出现,而在温热季节临床表现常会好转或消 失。晚期病人,由于引起动脉痉挛的临界温度 上升,所以在夏季阴雨时也有轻度的皮色变化。
5
2 .神经兴奋:病人多属交感神经兴奋类型, 中枢神经功能多处紊乱状态。病人的血管运动 神经中枢极不稳定,同时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也 是小动脉对寒冷刺激敏感的重要条件。
2
雷诺现象:指在寒冷刺激,情绪激动以及其它因 素影响下,以血管运动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为基础, 发生肢体末梢(双侧手指,足趾)动脉阵发性痉挛, 呈现手足皮肤颜色间歇性变化为主的一类疾病。 这种苍白一紫绀一潮红一正常的皮肤颜色间歇性 变化。
3
二、病理生理变化
雷诺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可分三期: ①痉挛缺血期:指、趾动脉最先发生痉挛,继之毛 细血管和小静脉亦痉挛,皮肤苍白。 ②淤血缺氧期:动脉痉挛先消退,毛细血管内血液 郁滞、缺氧,皮肤出现紫绀。 ③扩张充血期:痉挛全部解除后,出现反应性血管 扩张充血,皮肤潮红。然后转为正常肤色。
13
六、雷诺病皮色变化特点
1.先从一个手指开始,其顺序多是第4、第5、第3、 第2手指;而拇指血液循环丰富,所以皮色变化只 在病情严重者才出现。 2. 从手指的末节开始,逐渐向全指和手掌扩展,但 很少超过腕骨区域。 3.一般发生在手指,且呈对称性。
14
在发病的初期,有作的次数减少,动脉痉挛持续时间较短,或很 少发作。病情较重者对寒冷更为敏感,故在冬季 不能在室外活动和工作。
雷诺现象与雷诺 氏病
1
一、定义
雷诺综合症属动脉痉挛性疾病,是肢端小动脉痉 挛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皮肤颜色改变的综合征。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原发性者即雷诺氏 病,本病的发生无任何与之相关的全身疾病或可 确定的基础病因。继发性者又称雷诺现象 ,即有引 起雷诺现象的基础疾病。临床上较常见和重要的 是后者,约占本症的2/3。而雷诺病则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针对原发病治疗; 雷诺病常用有效药物; 1、利血平是肾上腺素 能神经抑制药;
2、α -肾上腺素能受体抑 制剂 3、钙离子拮抗剂 4、麦角碱类
典型临床表现
病人常因受寒或手指接触低温后发作,亦有 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而诱发者。 其发作时的特征是指(趾)部皮肤颜色突然 变白,继而变为青紫,然后转为潮红,呈间 歇性发作。 以手指多见而足趾少见。
发作常自小指与环指尖开始,随着病变进展逐渐扩 展至整个手指甚至掌部,但拇指较少发病,伴有局 部发凉、麻木、刺痛和酸胀不适或其他异常感觉。 全身和局部温度时有降低,但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 动正常
初发时,发作时间多为数分钟至半小时左右即自行 缓解。皮肤转为潮红时,常伴有烧灼刺痛感,然后 转为正常色泽。若在发作时局部加温,揉擦患肢, 挥动肢体等,可使发作中止。病情进展时症状加重, 发作频繁,每次发作可持续一小时以上,有时需将 手足浸入温水中才能中止发作。
非典型表现
少数病人开始即出现青紫而无苍白阶段,或苍白 后即转为潮红,并无青紫。发作时桡动脉搏动不 减弱。发作间歇期除手指皮温稍冷和皮色略苍白 外,无其他症状。 发病一般见于手指,也可见于足趾,偶可累及耳 朵和鼻子。症状发作呈对称性为雷诺综合征的一 个重要特征。例如两侧小指和无名指常最先受累, 继而延及食指和中指。拇指则因血供较丰富很少 累及。两侧手指皮肤颜色改变的程度、范围也是 相同的。少数病人最初发作为单侧,以后转为两 侧。
简易试验
①冷水试验:将指(趾)浸于4℃左右的冷水中1分钟, 可诱发典型发作。 ②握拳试验:两手握拳1分半钟后,在弯曲状态下松 开手指,可诱发。
辅助检查
指动脉压力测定:用光电容积描记法测定指动脉 压力。如指动脉压低于肱动脉压 >5.33kPa(40mmHg),则指示为梗阻。 指温恢复时间测定:用光电容积描记法测定。浸 冰水20s后,指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5~ 10min,而本病患者常延长至20min以上。 指动脉造影和低温(浸冰水后)指动脉造影:此法 除能明确诊断外,还能鉴别肢端动脉是否存在器 质性改变。此法特别适用于有缺血性溃疡者。
7、免疫和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 性关节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乙 型肝炎抗原所致的血管炎、药物所致的血管 炎等; 8、阻塞性动脉病变,如闭塞性动脉硬化、 血栓栓塞性脉管炎等;
9、影响神经血管机制的因素如颈肋、前斜 角肌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拐杖使用不 当压迫腋部,肿瘤压迫臂丛和锁骨下血管, 颈椎病髓核破裂,周围神经炎,脊髓空洞症 或脊髓痨等。 10、血液中冷凝集素增多或冷球蛋白血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 (血沉增快的疾病)
发病机制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使交感神经功 能亢进; 2、血循环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含量增高; 3、病情常在月经期加 重,妊娠期减轻,因此有人认为与内分泌有 关; 4、肢体小动脉本身的缺陷,对正常生理现 象表现出过度反应所致;
5、也有人认为,初期是肢端小动脉对寒冷 有过度反应,其后由于长期的血管痉挛,使 动脉内膜增生、血流不畅,若再有使肢端小 动脉血流减少的各种生理因素,即可作用于 病变动脉而引起发作; 6、患者常有家族史,提示可能与遗传有关;
雷诺(Raynaud)综合征是指肢端动脉阵发 性痉挛。常于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等因素影 响下发病,表现为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苍白、 紫绀和潮红的改变。一般以上肢较重,偶见 于下肢。
苍白、青紫和潮红为雷诺综合征皮色改变的三个 阶段。 皮色苍白是由于指(趾)端小动脉和小静脉痉挛, 导致毛细血管灌流缓慢,因而皮肤血管内血流减 少或缺乏。几分钟后,由于缺氧和代谢产物积聚, 使毛细血管可能还包括小静脉在内稍为扩张,有 少量血液流入毛细血管,迅速脱氧后,引起青紫。 当动脉痉挛已消退而静脉痉挛仍然存在时即出现 青紫。肢端血管痉挛解除,大量血液进入扩张的 毛细血管即出现反应性充血,皮色转为潮红。 当有正常量的血流通过小动脉,毛细血管灌流正 常,发作停止,皮色恢复正常。
诊断标准
目前对雷诺病尚无统一的标准,参照国内外专家 学者拟定诊断标准,若符合如下各条标准方可诊 断。 1.好发于20~40岁性格内向者。 2.寒冷或情绪激动能诱发雷诺现象发作。 3.双侧受累。 4.罹患区动脉搏动正常。 5.一般无组织坏死表现,或仅在晚期出现最小 程度的指皮下坏死,通常仅仅局限于指尖 。 6.无其他系统可解释。 7.病程在2年以上。
雷诺病和雷诺现象
定义
雷诺综合症,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是由于 支配周围管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 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
是肢端小动脉痉挛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皮 肤颜色改变的综合症。 1862年由雷诺首先提出故命名。 雷诺综合症 1、雷诺病:不能找到任何潜在疾病而 症状和病情缓和者。 2、雷诺现象:兼患一种或几种疾病, 症状和病程比较严重者。
并发症
雷诺病可使小血管闭塞,结果导致指端缺血 坏死。严重者可出现指(趾)末端指腹变平、 坏疽,末节指骨可因缺血而坏死、被吸收、 溶解,出现变短或截指现象。 在一些抵抗力低的患者,指端缺血而发生溃 疡有可能导致骨髓炎、败血症等疾病,这也 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正确而及时地应用 抗感染药物有助于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