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十三鬼穴治疗癫狂证56例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传奇针灸——鬼门十三针的治疗范围

传奇针灸——鬼门十三针的治疗范围

传奇针灸——鬼门十三针的治疗范围鬼门十三针是由《中医-针刺篇》中的鬼封、鬼宫、鬼窟、鬼垒、鬼路、鬼市、鬼堂、鬼枕、鬼心、鬼腿、鬼信、鬼营、鬼藏、鬼臣等。

十三鬼穴中选其对癫、狂、痫有奇特治疗作用的腧穴,经过顺治堂第八代传人的总结,并增补数穴而成。

据史书记载,'鬼门十三针'在古代由张天师所创,祛病除邪,愈后永不复发,堪称医学神技。

经过多年研究解密,通过传统针灸医学资料的调研,以及走访各界名老中医,成功得到'顺治鬼门十三针'的十三针法,结合中医针灸,对抑郁症、失眠、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神奇治疗效果。

'鬼门十三针'是针灸穴中博大精深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是中医针灸中最神奇所在。

在古代乃是医玄之家的不传之秘。

专治百邪癫狂,从现代医学讲就是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该针法吸取各类针灸精华,利用不同穴位的针灸机理,针到病除,疗效独特,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至今,我们都将'鬼门十三针'的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独特的针刺手法施术的关键所在,运用平顶法、中通法、下沉法,以达到透经之功效,经过诊察病情,给予不同的针剂方法,不同的疾病表现,选用不同的穴位,行针,进针,退针手法亦不相同。

进针速度快而稳准,针刺进针之要旨。

行针手法中因人而宜,因时而宜。

原理十三针古籍展示首先通过鬼门十三针打通心经,心主神志,心乱则神志不清;选督脉等镇静安神;选脾经,气血通,精神好;选胃经主食欲、强身体,调节情志;选肝经通疏泄,抒发情绪;选胆经醒脑,治头晕目眩;选肾经祛失眠多梦。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疏通经络,打通经脉,让气血畅通,控制病情。

采用鬼门十三针的同时,还引入了耳穴埋豆疗法,耳在中医上不单纯是一个听觉器官,它是人体的一个倒置,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埋豆可配合鬼门十三针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选取耳穴埋豆,具有镇静安神,调节情绪的作用。

十三鬼穴疗法

十三鬼穴疗法

十三鬼穴疗法
(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狂、高烧所致的狂躁不安和一切精神失常) 十三鬼穴疗法是针刺十三个特定穴位,来治疗精神失常的方法。

据文献记载,南北朝时期医家徐秋夫就用十三鬼穴治疗癫狂证。

唐代医学豪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明代针灸学家徐风的《针灸大全》,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高武的《针灸聚英》等著作,对十三鬼穴疗法都有详细的记载。

由于此法对于癫狂证疗效很好,所以至今一直在民间延用。

【操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
二、针刺十三鬼穴
一针鬼宫,即人中,刺入3分;二针鬼信,即少商,刺入3分;三针鬼垒,即隐白,刺入2分;四针鬼心,即大陵,刺5分;五针鬼路,即申脉,刺3分;六针鬼枕,即风府,刺入2分;七针鬼床,即颊车,刺入5分;八针鬼市,即承浆,刺入3分;九针鬼窟,即劳宫,刺入2分;十针鬼堂,即上星,刺入2分;十一针鬼藏,即男会阴,女玉门头,刺入3分;十二针鬼腿,即曲池,刺入5分;十三针鬼封,即舌下中缝,刺出血,同时再用长针一枚,在舌根部横刺一针,令舌不能动。

如加刺间使、后溪二穴,效果尤妙。

三、手法
用强刺激手法,不留针。

【主治病症】
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狂、高烧所致的狂躁不安和一切精神失常。

【注意事项】
1.徐秋夫与孙思邈所用的十三鬼穴略有不同。

其中人中、少商、隐白、大陵、风府、颊车、承浆、劳宫、舌下中缝九穴是相同的。

其余四穴徐秋夫用的是神庭、行间、阳陵泉、乳中;孙思邈用的是申脉、上星、会阴、曲池。

后世医家多采用孙思邈的十三鬼穴。

2.同针刺疗法。

十三鬼穴临床应用概况

十三鬼穴临床应用概况

十三鬼穴,又称“十三穴”、“鬼穴”,首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癫第五·治诸横邪癫狂针灸图诀记载:“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

”“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

”这十三个腧穴是治疗癫狂痫等精神疾患的经验效穴。

鬼穴治疗癫病、狂病大多因情志内伤、脏腑阴阳功能失调,甚至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

针刺鬼穴有通经络、调阴阳、和气[通讯作者] 杨 熹十三鬼穴临床应用概况王 容,杨 熹,代 秀(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针灸二科,重庆 400020)[中图分类号]R24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4(2019)08-1039-02 综 述花10g,地龙10g,延胡索15g,丹参12g,党参15g,酸枣仁15g,合欢皮15g,夜交藤15g,茯神15g,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服药4剂后诸症减轻,睡眠改善,守方继服18剂后,头痛消失,面色红润,精神转佳,夜能寐。

为巩固疗效。

上方研细冲服1个月,随访2年未复发。

按:头部外伤,瘀血内阻脑脉。

方用补阳还五汤补气以助血行,使瘀血去而新血生,脑脉通而疼痛止。

再配合延胡索活血止痛,丹参活血化瘀,党参、黄芪补气,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

病久恐短时间内不能根除,故用散剂继续服用巩固疗效,以防复发。

4 蛇串疮张某,女,69岁,2014年11月18日就诊。

1年前于右侧额头及眼角处起红斑,水疱,排列成带状,伴皮肤灼热、疼痛,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治疗疱疹消退,但局部疼痛不止,服多种药物效果不佳。

伴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疼痛入夜尤甚,睡眠差,舌淡红、苔白厚,脉儒弱。

诊断为蛇串疮,气虚血瘀证。

治以益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黄芪50g,当归尾10g,赤芍12g,川芎12g,桃仁9g,红花9g,地龙9g,延胡索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炒薏米15g,炒白扁豆15g,党参10g,酸枣仁10g,甘草6g。

丙寅: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针灸治症系列

丙寅: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针灸治症系列

丙寅: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针灸治症系列对于鬼神附体,即现代疾病为精神分裂症之患者,如果没有经验,请勿随意对十三鬼穴进行针灸,恐遭不测。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上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分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八分,名曰鬼床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入三分。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颊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腿,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头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

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人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

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

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止,方宜退针。

鬼哭穴: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

以患人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炷于两甲角及甲后肉四处骑缝,着火灸之,则患者哀告:我自去。

为效。

治邪病怪病,鬼门十三针秘法妙用(可遇不可求)

治邪病怪病,鬼门十三针秘法妙用(可遇不可求)

治邪病怪病,鬼门十三针秘法妙用(可遇不可求)针灸,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和创举,是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

在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鬼门十三针”是最博大精深的一种,是中医针灸中最神奇所在。

人为什么会得“阴性怪病”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得上一种莫明其妙的病,不管到多么高级的医院,不管找多么高级的医生,他们都将望病兴叹,束手无策。

这是为什么呢?有些病中医学将之归入阴性病的范畴,也即“邪病”,人们俗称为“中邪”、“附体”等等。

什么是邪病呢?从《易经》角度看,万物皆磁场,磁场分阴阳,有些磁场是阴性的,对人体磁场会产生很不好的作用,人体在自身磁场比较虚弱的情况下,就比较容易受到阴性磁场的干扰或作用,轻则精神恍惚、频做噩梦,重则疾病缠身、精神失控。

有人说阴性磁场是人的鬼魂,如果按照佛家的观点来看,人死有灵魂,俗称鬼,但是因为无法用现代科学实验完全证实,科学界目前对是否有鬼魂尚无定论。

但如果用易经的观点看,有阳必定有阴,可以完全推论出阴性磁场的存在。

不过阴性磁场不限于所谓的鬼魂,还有很多不好的磁场都可以归入阴性磁场。

阴性磁场一旦侵入人的身体,人表现出中邪的特征,例如胡言乱语、精神分裂、幻听鬼语、抑郁胆小等等。

这时如果采用传统的医药之法,往往难以见效。

浩然与很多名医比较熟悉,大家在交流过程中,都会列举一些所谓被鬼上身等中邪的例子。

他们也会推荐一些他们难以治愈的病人到浩然这里求治。

浩然的一个朋友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全身不舒服到处疼痛,心烦意乱难以安寝,去当地最好的医院检查了多次,都检查不出来原因,陪他检查的该医院院长说了一句话:你去看看中医吧,如果中医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借助玄学啦。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中医针炙之“鬼门十三针”疗法,就是听起来挺迷信,但是施治效果很好的一种中医疗法。

它就能使“阴性磁场附体”的病人得到康复。

此针炙秘法,最早由孙思邈集上古中医针炙精华整理而成,着眼于中国的辩证论,通过对“十三鬼穴”的针炙,对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分裂(古代称之为癫、狂、痫)的治疗有奇效,复发率低,堪称医学神技。

治疗怪病的中医“鬼门十三针”,胆小勿看

治疗怪病的中医“鬼门十三针”,胆小勿看

治疗怪病的中医“⿁门⼗三针”,胆⼩勿看写⽂章之前,向所有运⽤中医“⿁门⼗三针”治病的针灸⼈员致敬!在我的⽼家,发⽣过⼀件离奇却真实的故事。

故事的主⼈翁是⼀位⽼汉,年青时候是⾚脚医⽣,会针灸。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位⽼汉后来主要治疗精神类疾病,就是⼀些疯狂癫、精神分裂之类,还有⼀些⼤医院治不好的怪病,⽐如“⿁上⾝”“被妖孽所缠”之类。

他运⽤的⽅法不仅有念咒,主要是靠针灸,据说运⽤的就是“⿁门⼗三针”。

“⿁门⼗三针”,相传是张天师发明,也有⼈说是药王孙思邈所创,共有⼗三个⽳位,主要⽤来治疗精神类疾患。

在⾏业内部,有⼀个不成⽂的规定,那就是这⼗三个⽳位千万不要全扎,⼀个不留!要留下⼏个⽳位,⽹开⼀⾯,不要赶尽杀绝,否则⿁妖狗急跳墙,要变本加厉进⾏报复,殃及针灸医⽣。

这位⽼汉,治疗各种⿁上⾝,基本不收取钱财,最多就是收点烟酒,靠着其精湛的技术和⾼尚的道德,在当地名⽓很⼤,⼝碑极好,甚⾄很远地⽅的怪病患者都来求诊。

他真的是⼀个好⼈。

但是,以⾏业眼光来看,他扎针的⽅式太绝太⽆情,有⼈说他不给⿁邪留后路,赶尽杀绝。

从外表看,他就是⼀位普通的农民,黝⿊的⽪肤,不太整洁的着装,平时种地,没有⾃⼰的诊室,更没有⾏医执照。

但随⾝带着针,在任何的场合基本都可以治病。

有⼈曾经看到他在⼤街上给⼀个疯⼦针灸,据说是⿁上⾝,扎的疯⼦嗷嗷叫,发出的⾳调与语⽓不是疯⼦⾃⼰的,呼喊出的内容也不是疯⼦⾃⼰表达的,⽽极其类似死去的⼀个⼈。

疯⼦⽤诡异瘆⼈的腔调愤怒地叫道:“别扎了,别扎了,忒疼了,你忒狠了,我⾛,我⾛……”。

⼀般这种病⼈,原来的躁狂很快就会变得浑⾝瘫软,⼤睡⼀觉,神志变清。

⽇复⼀⽇,年复⼀年,不知有多少这样的怪病在他⼿底下痊愈。

直到有⼀年,在⾃家门⼝,他⼗分离奇地被运载沙⽯的⼤卡车碾压⽽死,肠⼦全漏出的肚⽪,摊在炎热马路上,惨不忍睹!更加离奇的是,当时周围很多⼈在场,都谈笑着聊天,亲眼看到他骑着电动车向卡车轮⼦下⾯钻去……他真的是⼀个好⼈,可是却得到这样的下场,令⼈惋惜不已。

十三鬼穴的效用

十三鬼穴的效用

十三鬼穴(全身组合穴)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

古人认为精神疾患是由鬼邪作祟所致,故把治疗这类疾病的穴位称作“鬼穴”。

为战国时期扁鹊所创。

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拓为十五穴。

历代医家对十三鬼穴疗法都有论及,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高武的《针灸聚英》对十三鬼穴的记载基本一致,而与南北朝时期徐秋夫所论十三鬼穴有所出入,后世医家多采用孙思貌的十三鬼穴。

该法具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整脏腑、醒脑开窍的功效,对神志病有较好疗效。

穴位名称鬼宫(即水沟穴,刺入3分);鬼信(即少商穴,刺入3分);鬼垒(即隐白穴,刺入2分);鬼心(即大陵穴,刺入5分);鬼路(即申脉穴,刺入火针3下);鬼枕(即风府穴,刺入2分);鬼床(即颊车穴,刺入5分);鬼市(即承浆穴,刺入3分);鬼窟(即劳宫穴,刺入2分);鬼堂(即上星穴,刺入2分);鬼藏(即会阴穴,刺入3分);鬼腿(亦称鬼臣,即曲池穴,火针刺入5分);鬼封(即海泉穴,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乃横安板1枚,就两口吻,令舌不能动);再加间使、后溪穴尤妙。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持不锈钢毫针依次针刺十三鬼穴,男子先针左,女子先针右。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施强刺激针法,不留针。

适用范围十三鬼穴疗法适用于一切精神疾患,如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狂等,也可用于由高热所致的狂躁不安等证。

歌诀孙真人"十三鬼穴"歌百邪为疾状癫狂,十三鬼穴须推祥。

一针鬼宫人中穴,二针鬼信取少商,鬼垒三针为隐白,鬼心四刺大陵岗,申脉五针通鬼路,风府六针鬼枕旁,七针鬼床颊车穴,八针鬼市闹承浆,九刺劳宫钻鬼窟,十刺上星登鬼堂,十一鬼藏会阴取,玉门头上刺娇娘,十二曲池淹鬼腿,十三鬼封舌下藏,出血须令舌不动,更加间使后溪良,男先针左女先右,能令鬼魔立刻降。

穴位定位1.水沟穴(鬼宫)DU26 Shuǐ gōu别名:人中[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刺灸疗法诊治癫狂证

刺灸疗法诊治癫狂证

刺灸疗法诊治癫狂证一、定义:癫狂是精神失常的病症,是癫证和狂证的总称。

癫与狂的临床表现不同:表情但木偶、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者为癫证;精神亢奋、喧扰不宁、动而多怒,甚至毁物伤人者为狂证。

二、病因病机:1.病位在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癫因痰气,,狂因痰火。

2.基本病机: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或痰火上扰、心神逆乱。

3.西医相关:癫狂证可见于西医学的狂躁型及抑郁型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等。

三、辨证:(一)癫证:1.主症:精神抑郁、表情淡漠、静而少动、沉默痴呆或喃喃自语、语无伦次或时悲时喜、哭笑无常。

2.分型:临床常见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和心脾两虚型。

(二)狂证:1.主症:精神亢奋、喧扰不宁、躁动妄言、不避亲疏,甚至出现毁物伤人等精神、语言、举止异常行为。

2.分型:临床常见痰火扰神、火盛伤阴、痰热瘀结型。

四、治疗:(一)基本治疗:1.癫证:(1)治法:理气化痰、调神开窍,以督脉、手少阴经、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百会、印堂、内关、神门、太冲、丰隆。

(3)配穴:肝郁气滞配膻中、期门;痰气郁结配中脘、膻中;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

(4)方义:百会配印堂可调神解郁,内关可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神门可调养心神、醒神开窍,太冲可疏肝理气,络穴丰隆健脾化痰。

2.狂证:(1)治法:镇静安神、泻火宁心,以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水沟、风府、少商、隐白、劳宫、大陵。

(3)配穴:痰火扰神配丰隆、内庭,火盛伤阴配行间、太溪,痰热郁结配中脘、膈俞。

(4)方义:水沟风府属督脉,有为阳脉之海,可镇静安神;少商隐白为井穴,可泻火宁心、安神定志;心包经荥穴劳宫与心包经原穴大陵相配,能清心泻火。

(二)其他治疗:1.耳针法:可取心、皮质下、肾、肝、枕、神门。

2.三棱针法:水沟、少商、隐白、申脉、大陵、风府、曲池、颊车、承浆、上星。

五、注意事项:针灸治疗癫狂证,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过程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并结合心理疗法、必要时应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 , 即时治疗 , 如 疗效好 。 紧张型 1 2例, 青壮年发病较多, 起病慢 ,
病程 长 , 表现 为 敏感 多 凝 , 渐发 展 为 妄想 , 妒 心 理 , 激 后可 逐 嫉 受 出现 毁物伤 人 , 型可 自动缓 解 治疗 效 果好 。偏 执 型 l 例 , 本 8 多在 壮年或 成 长缓慢起 病 , 病程 长 , 日常生 活 可 自理 , 刺激 后易 出现 受 妄想 , 出现 自伤 或伤 人 , 型 治疗 效果 好 、 可 本 易复 发 。 2 治疗方 法 后 继针 l 0次 以巩 固疗 效 。 采 用 针刺 十三 鬼 穴 之人 中、 星 、 浆 、 车 、 府 、 商 、 上 承 颊 风 少 大 6 讨 论 陵、 劳官 、 池 、 白 、 曲 隐 申脉 、 下 中缝 、 门头 , 加 间 使 、 溪等 舌 玉 并 后 在癫 狂疾 病 中 , 炙 系 主要 治疗 方 法 之一 , 能运用 得 当 , 针 若 不 穴。 每次选 6 8 至 个穴 , 均用 泻 法 , 刺激 , 强 留针 3 分 , 日针刺 1 惟对 所 治癫狂 疾病 显 效快 , 0 每 获愈 早 , 一 些难 治 癫狂疾 病 , 且对 能收 次 , 稳定 后 , 改用 补法 。 病情 可 到柳 暗花 明之 效 。然需 注 意 的是 用 针刺 治 疗癫 狂病 , 在详 察病 须 3 疗 效标准 情 而选相 应穴 治疗 , 当补 则 补 , 当泻 则 泻 , 灵 活施 治 。十三 鬼穴 应 治愈 : 神正常 , 消失 , 精 症状 半年未复发 者。显效 : 精神基 本正 常 , 是 主治 癫 狂病 的 重要 穴位 , 春 秋 战 国 时期 的 扁鹊 所创 , 至于 为 迨 症状基本消失 , 时感 青 佳或烦燥 , 自控而不发作者 。 不 能 好转 : 用上 唐 ・ 思邈 又 在此 穴 的 基础 上 “ 加 间使 , 溪尤 妙”共 计 1 穴 , 孙 更 后 , 5 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好转者 。无效 : 治疗前后症状无 明显改善者 。 已成为历代 医家主治癫狂的主要处方 , 席弘赋》 人中治癫 如《 的“ 4 治疗 结果 功最 高 , 十三鬼 穴 不须 饶 ” 其 中取人 中、 。 风府 、 星穴俱 系督 脉经 上 5 中 , 疗最 短 3 天 , 长 6 月 , 中治 愈 2 例 , 效 穴 , 脉总 督一 身 之 阳经 , 6例 治 0 最 个 其 8 显 督 且行 于脊 里 , 上行 人脑 , 针刺 人 中、 故 风 l 例, 0 好转 1 例 , 2 无效 6 , 效率 为 8.8 例 总有 9 %。 2 府 、 星有 启 阳透 脑 , 督 脉之 阳邪 而醒 脑 清神 之功 ; 厥 阴之 上 泻 取手 5 典型 病例 原穴 大 陵 , 间使 , 经八 以泻 心包 络 之火 邪 而 宁心 益志 ; 足 阳明 取手 51 .王某 , ,8 , 民 , 20 男 2岁 农 于 06年 7 1日初 诊 。患 者 于两 年 经之 曲池 , 以 疏导 阳 明之 经 而泄 热 通腑 , 热痰 邪火 而下 降 ; 月 颊车 使 前, 因受刺 激后 , 兴奋 狂乱 , 笑 无 常 , 则 出现 狂 怒 刚暴 , 骂不 取 手 足 太 阴经 之 井穴 少 商 、 白以 清肺 健 脾 而化 痰 浊 ; 哭 继 怒 隐 取任 脉 之 承浆 , 阴 以宣 通 阴 脉之 海 而 滋 阴 降火 ; 取 舌 下 中缝 以泄 心 经 会 独 陕西省子 洲县卫 生进修 学校 门诊 部( 14 0 780 ) 之火 邪而 开窍 清神 。诸 穴合 用 , 奏开 窍化 痰 , 脑安神 之功 。故 共 醒 + 陕西 省米脂 县中 医院( 11 ) 78 ̄ 2 1 年 4月 2 00 4日收稿 癫 狂 之证 , 取十 三鬼 穴 , 获 良效 。 辄
明的 目的 。 其症状 自然 消失 。 关键 词 : 狂证 ; 刺 疗法 ; 三鬼 穴 癫 针 十
中图分类 号 : 2 6 9 R5. 2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6 o 7 ( O 0 1 — o 5 O 1 o 一 9 9 2 1 )2 0 3 一 l
癫 狂 证是一 种常 见 的原 因未 明 的精 神 病 , 现 代 医学 的精 神 属 分 裂证 , 躁性抑 郁性 精神 病 。 临床 表现 为 精神 活 动脱 离现 实 环 狂 境 的 以及知 觉 , 思维 情 感 和行 为 之 间互 不 协 调 , 般无 意 识 和智 一 能 障碍 。 本病 多见 于青 壮年 , 程有 慢性 迁延 倾 向 , 终可 完全 丧 病 最 失社会 适应 能力 , 庭和 社会 造 成沉 重 的负 担 。 关资料 报告 , 给家 有 发病率 城 市高于农 村 、 困者 高 于 富裕者 , 性 高 于男性 , 者 于 贫 女 笔 20 年 1 02 月至 20 年 1 采用 针 刺十 三鬼 穴 治疗 癫 狂证 5 例 , 09 月 6 取得 良好疗 效 , 将治 疗情 况报 告 如下 。 现 1 临床 资料 本 组共 5 例 。男 1 例 , 3 例 ; 6 8 女 8 年龄 最小 1 岁 2 ,O4 6 例 2~ 5 岁 的 4 岁 ,6 7 岁 的 1 例 ; 程 2个 月至 4 5 例 , 2 4 —0 2 病 年 1 4年至 1 0 年 的 5 。5 例病 例 中有青 春 型 2 例 , 程短 , 展快 , 兴奋 、 例 8 6 病 发 易 冲动, 表情 变化 多端 , 感 喜 怒无 常 , 维 破裂 受 刺 激 后 , 骂不 情 思 怒
气) 以及萜 醛 。 5 . 2据抗 菌试 验 : 品对 金 黄 色葡 萄球 菌有 抑制 作用 。 本 53 .据药 理研 究 :用本 品 与吗 啡对 小 白 鼠的止痛 效果 表 明 : 克鸡 1 屎 藤止 痛作 用 的强 度余 0 1 . 毫克 的 吗啡相 当或 稍好 , 时间不 0 起效 如 吗啡 快 , 持 续时 间则 远 较吗 啡为 长 。 但
21 0 0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月
3 5
3 制 备 工 艺
取 新 鲜鸡 屎藤 10 克 , 00 洗净 、 碎 、 烂 , 切 捣 以蒸 馏 法 提 取 , 收 集初馏 液 40 l 二次蒸 馏 , 0m 作 收集 馏 液 2 0 l再进 行第 三次 重蒸 0m , 馏获 得 馏液 10 l每 l l 当于 原 生 药 材 1g , 09 氯 化 钠 0m( m 相 0 )加 . g 调 至等渗 , 再用 01 . 当量 的盐 酸 调 至 p 50 7 H . . 围, 滤、 ~ 0范 过 灌封 、 灭菌 即可 。 4 药 品检 验 本 品 n 5 — .,澄 明度 符合 17 H.7 0 0 97年~ 00年 版 中 国药 典 之 20 规定 , 试验 为 阴 性 , 溶血 热原 试 验 符 合 17 9 7年~ 00年 版 中 国药 20 典之规 定 , 性 、 量参 照 贵州 中草 药制 剂标 准 。 药 含
针 刺 十 三 鬼 穴治 疗癫 狂 证 5 6例 临床 体 会
马 登 旭 ’ 闰 平
摘 要: 目的 : 察针 刺十 三鬼 穴 治疗 癫狂 证 的临床 疗 效。 方法 : 十三 鬼 穴( 中、 星 、 浆 、 车 、 府 、 商、 观 将 人 上 承 颊 风 少 大陵、 劳宫、 曲池 、 隐 白、 申脉 、 下 中缝 、 门头 ) 为两 组 , 舌 玉 分 交替 使 用 , 为泻 法 , 均 强刺激 , 果5例 病 例 中, 结 6 治愈 2例 , 8 显效 1例 , 转 1例 , O 好 2 无效 6 , 例 总有 效 率为8 . %, 9 9 结论 : 2 针刺 治 疗癫狂 证 具有 启 阳透 脑 , 开窍 清神 , 泄热通 腑 , 宁心 益志 的作 用。使 风 祛 痰 消络通 , 宁窍开 , 神 达到 心主神
6 临床 应 用 本 品对各 类 腹 痛 、 经 、 学 因子 所 致 疼痛 及 癌 症所 致 疼痛 痛 化 均 有一 定疗 效 , 其 对 胃肠 平滑 肌 痉挛 所 致疼 痛效 果在 阿托 品之 尤
上 , 不 具 阿托 品之 副作 用 , 肝 区痛及 泌 尿 系统 疾病 所 致疼 痛 而 对 也 有 明显效 果 。多 年来 本 品经 上 万人 次使 用 证 明疗效 确切 , 一般 5 现 代 研 究 无 不 良反应 。此 外据 临 床资 料 报告 : 品 治疗 胆结 石 、 本 肾绞痛 、 骨 51 .化学 分析 : 品含猪 殃 殃甙 、 屎 藤甙 、 屎 藤次 甙 、 本 鸡 鸡 鸡屎 藤戊 折 、 术后 疼 痛及 其 他 痛 5 1 , 手 3 例 止痛 有 效 率达 9. 7 %。用法 : 9 鸡 酸 、去 乙酰 猪殃 殃甙 ( 二 者为 提 取过 程 的生 成 物 ) 后 。此外 尚含 屎 藤注 射 液 2 5 l E4小 时后 可 重 复用 或 连用 ,亦 可 制成 酊剂 -m/ , 0 r 固甾醇 、 熊果 酸 、 酸 、 酸 、 醛不 饱 和 脂 肪酸 ( 刺 激 性臭 用 。 醋 丙 丁 有
休 , 辄打人 , 避 亲疏 , 逾 常 , 当地 医 院治疗 效果不 显 。 动 不 气力 经 现 乃 两 目怒视 , 歌 时 舞 , 食 不 寐 , 时 废 口干 而 渴 , 赤 略青 , 面 舌边 尖 红 , 黄腻 , 数 。 属 郁怒 伤 肝 , 阳挟 痰火 上扰 神明之 狂证 , 苔 脉滑 证 肝 治 以平肝 清 火 , 心豁 痰 , 以针 刺 十三 鬼 穴 , 两组 处 方 : 人 清 予 分 ① 中、 星、 浆、 上 承 曲池 、 申脉 、 溪 。② 风府 、 车 、 下 中缝 、 后 颊 舌 间使 、 少 商 、 白、 阴 。以上 两组 穴 位 , 日选 1 , 替使 用 , 用泻 隐 会 每 组 交 均 法 , 激强度 宜 大 , 日 1 , 刺 每 次 治疗 2 天 后狂 怒大 减 ,0 O 4 天后 狂怒 可 瘳 , 情安 定 。 神 5 李 某 , ,1 ,98 6 3日初诊 。患者 因家庭 琐事 , . 2 女 4 岁 19 年 月 心境 低 落 , 虑失 眠 三月余 , 则 出现 胸 闷、 焦 继 心慌 、 肋胀 痛。 两 先后 在几 家医院多次化验 , 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 脑 诊为抑郁性精神 病, 曾服 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 , 故来就诊 。诊见肤色晦暗, 精神惶 惑 , 呆滞 , 目光 自悲 自责 , 纳差 , 质淡 , 白腻 , 弦滑 。 恶心 舌 苔 脉 诊为 气郁痰闭, 肝脾失调之癫证 。治以开郁化痰 , 调理肝脾。予以针刺 十 三鬼 穴 , 两 组处 方 : 人 中、 星 、 浆 、 陵 、 分 ① 上 承 大 曲池 、 申脉 、 后 溪 。②风 府 、 颊车 、 下 中缝 、 舌 间使 、 商 、 白。 强 刺激泻 法 。 少 隐 施 留 针 3 分钟 , 日 1 , O 每 次 每次选 1 。 针 刺 l 组 经 5次后 , 神识较 清 , 自 随 其母 前 来诊 治 , 以上 法 治 至第 3 4日患者 谈 笑 自如 , 宛如 常 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