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鬼穴浅析姚启龙
浅析鬼门十三针

浅析鬼门十三针
胡会敏;苏莉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24(36)3
【摘要】十三鬼穴是古代医家总结出用于医治精神情志类疾患的经验效穴,这些穴位是临床中治疗癫狂痫等精神疾病的常用处方,即现代医学中所说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
针刺鬼门十三穴可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和气血,起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作用。
临床中应用鬼门十三针的疗效颇佳,但对于此针法的系统性总结较少。
作者通过阐述鬼门十三针的起源发展、组穴内涵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究其治疗精神疾病的神奇之处,提供更好的临床指导。
临床中可将鬼门十三针与其他疗法相结合运用,为今后的医学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总页数】5页(P463-467)
【作者】胡会敏;苏莉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鬼门十三针针灸学术思想探析
2.浅析"嗅三针"疗法治疗痴呆的理论基础
3.浅析靳三针疗法学术特色
4.“鬼门十三针”结合疏肝调神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5.靳三针治疗失眠症浅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作者:马天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28期【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方法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07年3月接受并行常規药物治疗的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0例作为A组,另选同期接收行药物治疗与十三鬼穴针刺治疗的50例同病患者作为B组,观察两组的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MSE评分、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上升,B组上升的幅度更优于A组(P【关键词】针刺;十三鬼穴;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8..02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临床上常常采取抗精神病类药物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较高,难以彻底治愈[1]。
随着传统中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其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为了研究十三鬼穴针刺治疗对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此组研究抽取了100例对象展开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07年3月接受并行常规药物治疗的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0例作为A组,包括男60例与女40例;年龄20~62岁,平均(40.8±5.8)岁。
所有患者入院时军伴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自我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等,根据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作A、B两组,每组50例,其基础资料的对比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A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将250 ml5%的葡萄糖与5 ml奥拉西坦注射液混合后静滴,1次/d,与此同时将250 ml转化糖注射液与5 mg的地西泮注射液混合静滴,1次/d;口服50 mg 的左洛复与20 mg的盐酸氟西汀、10 mg的来士普,各1次,然后口服0.4 mg发热阿普唑仑,2次/d;最后每晚口服1次50 mg的思瑞康,并且配合有效的心理咨询与疏导,1次/d,连续治疗四周。
针刺十三鬼穴治疗癫狂证56例临床体会

休 , 即时治疗 , 如 疗效好 。 紧张型 1 2例, 青壮年发病较多, 起病慢 ,
病程 长 , 表现 为 敏感 多 凝 , 渐发 展 为 妄想 , 妒 心 理 , 激 后可 逐 嫉 受 出现 毁物伤 人 , 型可 自动缓 解 治疗 效 果好 。偏 执 型 l 例 , 本 8 多在 壮年或 成 长缓慢起 病 , 病程 长 , 日常生 活 可 自理 , 刺激 后易 出现 受 妄想 , 出现 自伤 或伤 人 , 型 治疗 效果 好 、 可 本 易复 发 。 2 治疗方 法 后 继针 l 0次 以巩 固疗 效 。 采 用 针刺 十三 鬼 穴 之人 中、 星 、 浆 、 车 、 府 、 商 、 上 承 颊 风 少 大 6 讨 论 陵、 劳官 、 池 、 白 、 曲 隐 申脉 、 下 中缝 、 门头 , 加 间 使 、 溪等 舌 玉 并 后 在癫 狂疾 病 中 , 炙 系 主要 治疗 方 法 之一 , 能运用 得 当 , 针 若 不 穴。 每次选 6 8 至 个穴 , 均用 泻 法 , 刺激 , 强 留针 3 分 , 日针刺 1 惟对 所 治癫狂 疾病 显 效快 , 0 每 获愈 早 , 一 些难 治 癫狂疾 病 , 且对 能收 次 , 稳定 后 , 改用 补法 。 病情 可 到柳 暗花 明之 效 。然需 注 意 的是 用 针刺 治 疗癫 狂病 , 在详 察病 须 3 疗 效标准 情 而选相 应穴 治疗 , 当补 则 补 , 当泻 则 泻 , 灵 活施 治 。十三 鬼穴 应 治愈 : 神正常 , 消失 , 精 症状 半年未复发 者。显效 : 精神基 本正 常 , 是 主治 癫 狂病 的 重要 穴位 , 春 秋 战 国 时期 的 扁鹊 所创 , 至于 为 迨 症状基本消失 , 时感 青 佳或烦燥 , 自控而不发作者 。 不 能 好转 : 用上 唐 ・ 思邈 又 在此 穴 的 基础 上 “ 加 间使 , 溪尤 妙”共 计 1 穴 , 孙 更 后 , 5 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好转者 。无效 : 治疗前后症状无 明显改善者 。 已成为历代 医家主治癫狂的主要处方 , 席弘赋》 人中治癫 如《 的“ 4 治疗 结果 功最 高 , 十三鬼 穴 不须 饶 ” 其 中取人 中、 。 风府 、 星穴俱 系督 脉经 上 5 中 , 疗最 短 3 天 , 长 6 月 , 中治 愈 2 例 , 效 穴 , 脉总 督一 身 之 阳经 , 6例 治 0 最 个 其 8 显 督 且行 于脊 里 , 上行 人脑 , 针刺 人 中、 故 风 l 例, 0 好转 1 例 , 2 无效 6 , 效率 为 8.8 例 总有 9 %。 2 府 、 星有 启 阳透 脑 , 督 脉之 阳邪 而醒 脑 清神 之功 ; 厥 阴之 上 泻 取手 5 典型 病例 原穴 大 陵 , 间使 , 经八 以泻 心包 络 之火 邪 而 宁心 益志 ; 足 阳明 取手 51 .王某 , ,8 , 民 , 20 男 2岁 农 于 06年 7 1日初 诊 。患 者 于两 年 经之 曲池 , 以 疏导 阳 明之 经 而泄 热 通腑 , 热痰 邪火 而下 降 ; 月 颊车 使 前, 因受刺 激后 , 兴奋 狂乱 , 笑 无 常 , 则 出现 狂 怒 刚暴 , 骂不 取 手 足 太 阴经 之 井穴 少 商 、 白以 清肺 健 脾 而化 痰 浊 ; 哭 继 怒 隐 取任 脉 之 承浆 , 阴 以宣 通 阴 脉之 海 而 滋 阴 降火 ; 取 舌 下 中缝 以泄 心 经 会 独 陕西省子 洲县卫 生进修 学校 门诊 部( 14 0 780 ) 之火 邪而 开窍 清神 。诸 穴合 用 , 奏开 窍化 痰 , 脑安神 之功 。故 共 醒 + 陕西 省米脂 县中 医院( 11 ) 78 ̄ 2 1 年 4月 2 00 4日收稿 癫 狂 之证 , 取十 三鬼 穴 , 获 良效 。 辄
十三鬼穴浅析课件

谢谢各位!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男子先针左起,女人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 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针灸大成》)
鬼穴历来多用于治疗癫,狂,痫证,发展至今其治 疗范围已扩大很多,包括治疗郁证,中风,精神病,神 经官能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癔病,癔病性瘫痪,幻 觉,夜游,脏躁等。鬼穴大多位于四肢末端或血管,神 经末梢丰富之处,其所属经脉均与“元神之府”的脑和 “主情志”的心有密切联系。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针灸大成》)
承浆:任督二脉与手足阳明经之会,从阴引阳,宣通阴脉之 海而滋阴降火。
“九针劳宫为鬼窟”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针灸大成》) 劳宫:“配大陵治喜笑不止”《资生经》 “主喜笑不休,穴劳 宫,大陵”《普济方》 劳宫为心包经荥穴,既可清心宁神,泻心包络之火邪,亦可通 心包络之心气,补助心阳。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针灸大成》) 人中:为督脉,足阳明之会,是通阳开窍之要穴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曰:“水沟,治· · · · · · 失笑无时, 癫痫语不识尊卑,乍喜乍苦。”《席弘赋》也云:“人中 治癫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须饶。”可见人中穴可调整中枢 神经系统,对治疗精神疾患有疗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二针鬼腿,即曲池(火针),入五分。(《针灸大成》)
曲池:手阳明经之合穴。配合颊车,即手足阳明经相配可疏导 阳明经气,通腹泻热。
配合隐白,一可健脾开胃,一可泻大肠之热,浊气下降,清气 上升,一升一降,气血调达。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 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两穴尤妙。(《针灸大 成》) 舌下中缝,即经外奇穴海泉,舌为心之苗窍,泻心经而开窍清神。
十三鬼穴浅析

十三鬼穴浅析
王宏业;李平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09(028)006
【摘要】“十三鬼穴”最早见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
”“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
”十三鬼穴中,督脉三穴,任脉二穴,心包经二穴,肺、大肠、脾、胃、膀胱经各一穴,经外奇穴一穴。
具体见表1。
【总页数】1页(P358-358)
【作者】王宏业;李平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30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4.2
【相关文献】
1.中医中药结合针刺十三鬼穴治疗癫狂鬼崇29例的临床报告 [J], 肖成波;弭国华
2."十三鬼穴"上星穴的临床应用特色分析 [J], 韩嫣;谢静;李璟;陈晓桐
3.针刺十三鬼穴联合头针丛刺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miRNA-335表达的影响 [J], 班维固;滕秀英;巩菲菲;陆丽娜;许文婷;齐辉
4.针刺十三鬼穴与醒脑静联合治疗重症昏迷的临床观察 [J], 唐海花;雷家维
5.孙思邈十三鬼穴治疗儿童多动症浅析 [J], 柯增辉;谷婷;宋启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一气周流”浅议“十三鬼穴”组穴内涵

从“一气周流”浅议“十三鬼穴”组穴内涵
庞祖宜;周悦;黄楚瑶;徐振华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2(28)11
【摘要】十三鬼穴为治疗精神、情志病的经验组穴,主要治疗的是与意识和精神有关的疾病。
本文从十三鬼穴的源流、演变、主治病种和组穴内涵角度探讨十三鬼穴治疗神志疾病的机制。
从十四经脉气血的流注顺序出发,推演十三鬼穴的气血流注顺序,结合黄元御“一气周流”的气机运动模式,构建十三鬼穴的气机圆运动模型,阐述其调节元阴元阳、疏导气机及脏腑经络气血的机制,为针灸穴位组方的临床运用拓展提供新的视角。
【总页数】4页(P1837-1840)
【作者】庞祖宜;周悦;黄楚瑶;徐振华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2;R222.15
【相关文献】
1.中医中药结合针刺十三鬼穴治疗癫狂鬼崇29例的临床报告
2."十三鬼穴"上星穴的临床应用特色分析
3.针刺十三鬼穴联合头针丛刺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
miRNA-335表达的影响4.针刺十三鬼穴与醒脑静联合治疗重症昏迷的临床观察5.针刺十三鬼穴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三鬼穴的临床应用及评述

十三鬼穴的临床应用及评述第16卷V01.16第2期No.2中莲药导般Guid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y2010年2月February.2009Y,-….-i-.-.-.-.-.…-.-.,.-.-.一-.-.-.-{学:米:探讨碧一++工l:■■■?_赢晚曦蒋萃,翟佳丽,邓竹青(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孙真人治疗精神异常的十三个经验效穴,亦即十三鬼穴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近十年来关于十三鬼穴的临床应用和探讨其治病机理的文献.结果:古代十三鬼穴的运用仍然是多集中在对精神情志疾患的治疗上,各家从其所属经脉,所系脏腑,所在位置,所具穴性对其机理做了多方面的探讨.结论:鬼穴的应用应当根据病证扩大使用范围,且对于其特殊的针刺方法应该做以研究,以探索其有效的依据.【关键词]十三鬼穴;机理;临床应用;针刺方法[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51X(2010)02—0001—03CommentsontheClinicalApplicationof13GhostPointsJIANGCui,ZHAIJia-li,DENGZbu—qingChengduUniversifyofTCM,Chengdu,China,610075【Abstract】Objective:Thisarticleaimsatreportingthepresentclinicalapplicationof13ghostacupoints whichareveryeffectivefortreatmentofmentaldisorders.Method:Collectandanalyzetheliteraturesinthela sttenyearsconcerned.Results:The13ghostpointsarecommonlyusedinthepsychologicalproblemsintheclinic,andtherear emanydiscussionstalking aboutrelationshipofthesepointswithmeridians,viserus,locationsandspecialnature.Concl usion:expandthescopeoftheap—plieationaccordingtothedifferentsyndromes,andhaveadeeperresearchontheacupuncture manipulationforbettercliniceffectiveness.【Keywords】13ghostacupoints;Mechanism;Clinlicalapplication;Manipulation 十三鬼穴为古代治疗精神异常的十三个经验穴.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扁鹊所创,古人将变幻莫测者谓之神,阴险为害者谓之鬼.孙思邈日:"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于是将此类穴正式记载于《千金翼方》中"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十三鬼穴中,督脉三穴,任脉二穴,心包经二穴,肺,大肠,脾,胃,膀胱经各一穴,经外奇穴一穴.人中别名鬼宫,上星别名鬼堂,风府别名鬼枕,水沟,少商别名鬼信,会阴别名鬼藏,承浆别名鬼市,大陵别名鬼心,劳宫别名鬼窟,曲池别名鬼腿,鬼巨,隐白别名鬼垒,鬼眼,颊车别名鬼眯,申脉别名鬼路,海泉(舌下中缝)别名鬼针.1临床应用鬼穴的提出是基于当时的医学条件,因为古人无法认识一些发病突然,行为怪异的精神神志病症,于是将此类病症归为鬼怪作祟,故知此类穴都是对这类病有特殊疗效的,所以鬼穴最常应用于精神障碍疾病.1.1精神情志疾患1.1.1癫狂症多由受到恶性的精神刺激而致肝气郁滞,气滞痰阻,痰气上逆,闭阻心窍,以致心志失常,气郁引动痰浊而发.方安明ll】以任督心脾经上的鬼穴再合以四关穴,并配合肾气丸治疗阳气虚极的幻听症,三诊应效.肖成波[21治疗肝气郁结,痰火上扰引起的癫狂用十三鬼穴全部针刺配合滚痰丸,总有效率达97.6%.王锦槐[31用鬼穴强刺激泻法治疗癫狂,疗效卓着.1.1.2痫证多由肝经风火妄动,痰瘀内阻,蒙蔽清窍而致.陈慧玲用人中穴治疗各种痫证有效率达100%.1.1.3癔病与自身的性格密切相关,且具有高度的暗示性和自我显示性,为七情内伤而致气机逆乱于心而致.癔病的表现多种多样,患者自我感觉有器质性病变,如做现代医学检查却不能发现,属西医的神经官能综合征.冷君嘲用承浆,人中,间使治疗癔病之暴喑,用大陵,劳宫治疗吞气症,用大陵治疗喉结第16卷V0l_16第2期No.2中莲为导般Guid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y 2010年2月February.2010转动症以及用曲池,大陵治疗癔病性瘫痪,均都应验.1.1.4睡眠障碍包括嗜睡和失眠,两者病机均有虚有实,可由心脾两虚,心阴亏虚,痰湿内阻,痰火内盛,肝火上炎引起.刁灿阳悯治疗顽固性失眠按病证,病程施治,选用人中,少商,隐白及上星等穴,十诊应验.高宇飞【7】治疗64例中风后失眠患者以鬼穴组和口服安定组对比研究,发现鬼穴组的有效率为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鬼穴组对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王重新[81治疗脾虚多眠,辨证取穴,用鬼穴醒神开窍,取得良效.1.1.5梦游多属痰扰神明,需从痰论治.刘公望[91取鬼穴合祛痰之丰隆治之取得良好效果.1.1.6郁症多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阴虚火旺,神失所藏,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引起㈣.表现为情绪抑郁,甚则厌世.包括西医的神经衰弱,焦虑症,亦可见于更年期综合征中.王宇1"1辨证论治以十三鬼穴为主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总有效率达90.3%. 李国臣[21单灸鬼哭穴(少商,隐白)治疗焦虑症有效率88.9%.1.1.7百合病此病始见于《伤寒杂病论》,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临床表现以精神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为其特征.刘公望[91取人中,承浆,上星f透神庭1,大陵,曲池,涌泉,申脉,三阴交治疗此病,5次患者痊愈,且随访3月未复发.1.2急症持续高热,药食物中毒,电击,外伤,以及内科疾病的突然发生或加重都会出现精神神志症状,表现为精神恍惚,眩晕呕吐,神昏谵语,痉挛抽搐,气逆气厥甚则昏迷不醒等.郝晋东多用十三鬼穴治疗因外伤,中毒等引起的昏迷,效果极佳.罗春燕㈣治疗由于外伤引起的脑昏迷,应用鬼穴配合嗅鞘细胞移植术醒脑开窍并改善肢体的肌张力,防止肌肉萎缩.陈旭军【.51与常规西医对照选取鬼穴治疗脑卒中后昏迷,鬼穴组总效率高达90%,优于对照组.2机理探微2.1从所属经脉和脏腑研究人中,风府,上星属督脉穴,督脉循行背部正中,与诸条阳经交汇,称为阳脉之海,且上行于脑,贯心络肾;而承浆,会阴属任脉穴,任脉行于腹部正中,与诸条阴经都有交汇,称为阴脉之海,合用则调和一身之阴阳.位于心包经上的大陵,间使,与位于肺经上的少商合用为调畅气血2之意,心包为心之外围,有代心受邪之用,故与心的关系非常密切,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调神志,主血脉;肺为相传之官,助心行血,且主一身之气,合而则疏调气机,活血化瘀;而位于大肠经上的曲池,一则可泻大肠阳明之热,因为热结大肠,腑气不通,则浊气上扰清窍,m现神志不清,二则大肠与肺相表里, 与上3穴合用可调气活血.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隐白为脾经的井穴,为脾经气所发之处,其穴气通肝木,可运脾化痰;颊车属阳明胃经之穴,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而颊车又位于面部肌肉丰厚处,针刺此穴可通调气血,补益正气,所以此穴亦有补益之用,适于正气偏虚的精神疾患【.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穴, 且为八脉交汇穴,通于阳跷脉,足太阳经"主筋所生病",临床凡痉挛,癫痫,眩晕,角弓反张等,皆属本穴的主治范围.《甲乙经》载:"癫狂,互引僵卧,申脉主之."海泉位于舌下,舌为心之苗窍,刺之可清心醒神.2.2从所在部位研究鬼穴大多位于四肢末端或血管,神经末梢丰富之处,针刺这些部位的穴位有助于收敛神气,使耗散之心气回归本位."头为诸阳之会","头为元神之府",位于头部的穴位能醒神开窍, 是针对病因病位,标本同治的紧急救治方法.四肢为经气之根,经气始发之处,位于四肢部的穴位又可激发经气,疏通肢体局部及全身气血,并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而位于躯干部只有会阴一穴,它对肛周疾患以及全身阴阳都有通调作用1.3特殊的针刺方法鬼穴的针刺方法在杨继洲《针灸大成》中得到了详尽的叙述,如首针水沟,左人右出,次针少商,刺入三分,三针隐白,刺二分,四针大陵入五分,五针申脉,火针三下,六针风府,刺人一寸,七针颊车,温针刺,八针承浆,横针刺,继针间使,上星,会阴,十二针曲池,火针刺,十三刺舌下中缝(海泉).且如遇双穴,男从左起,女从右起,并且针刺时方向应相对而针,单穴由左刺向右.有医者认为可从方剂配伍中的"反佐药"的作用来分析此原理,此种方法是以防格拒,顺应事物本来的特性,以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4对于十三鬼穴应用的评述4.1对于临床选穴多数医者都是选择其中几穴,在疗程中交替使用,如胡玲香['91就认为一则可据病情病症辨证属于何脏何经,专用该经上的鬼穴治疗;二则将十三穴位轮流使用,每次2—3穴,或针或灸,视第16卷V01.16第2期No.2中莲为导般Guid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y 2010年2月February.2009病情而定且重视四关穴的配用.四关穴通调全身气机,针对精神情志病气机逆乱之病机而设,上下相配,调气和血.但一部分医者12]是同时应用十三穴.笔者认为选穴应与病证结合起来,而不应盲目遵从,因为鬼穴名为趋鬼,实则为祛邪,所以多属泻实之法,如过强或过长时间的刺激在使邪气外泻的同时必将消耗已受伤的正气,Et久使由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或痰火扰心:等而致之实证成为虚实夹杂之证.故而在使用泻法刺激鬼穴时,应注意患者病程的长短,体质的强弱,辨清其证之正邪虚实,了解患者针刺后的反应,及时适当地调整所用穴及刺激强度,正确地运用泻法与补法的配合,适当之时也可配用灸法,使邪去而不伤正.而且如会阴穴,因为其位置比较私密,在现代应用就不太方便.4.2对于临床所治疾病现代由于压力的增大,各类精神异常疾患越来越多,虽然西药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其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服用,所以应充:分选取"十三鬼穴",另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配穴,佐以心理疏导与暗示,标本兼治,共奏调神益智之功.且笔者还认为鬼穴不仅仅能治疗精神疾患,它的范围可以更加扩大.如:(1)肢体经络病证:痹证[2o1,痉证,痿证和腰痛,这些或表现为疼痛,或痿软,或抽搐的疾病,日久则使气机失畅,所以在调理肢体功能的同时,也可以调理情志.(2)一切热病,如心脾火盛引起的口臭,口舌生疮【2l】;胃火炽盛引起的多食易饥,口渴引饮;肺热引起的咳喘气逆;下焦热盛引起的淋证,大便不通等.根据鬼穴治病机理,多有泻热通络之功[221,所以此类病证也可采用.(3)癃闭.鬼穴疏泄气机,振奋阳气,对于产后因膀胱气化失职和精神紧张导致的癃闭也应有良效.4-3对于特殊针刺方法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心无不应",这是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灵枢》:"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七情内伤,首犯于心,故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精神异常疾患皆可首选人中,大陵二穴.临床尚未有人对此针刺方法提出质疑,某些医者1j在研究鬼穴的治疗效果时并没有考虑到先后左右进针的区别,仍然取得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效,所以对古训我们可以予以对照研究,试图寻求出它的机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参考文献【11方安明,曹新超."十三鬼穴"治疗幻觉症1例[J】.陕西中医, 1998,19(6):265.f2]肖成波,弭国华.中医中药结合针刺十三鬼穴治疗癫狂鬼祟29例的I临床报告[J].光明中医,1996,(2):47—50[3】王锦槐,孙真人."鬼穴"的临床应用[J].中医民间疗法, 2001,9(6):18—19【4】陈慧玲.试议人中穴的醒脑开窍作用[J].新疆中医药,1999, 17(3):29—30【5]5冷君.十三鬼穴为主治疗癔病临床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 1999,18(5):215—216【6]6刁灿阳.鬼穴的临床运用[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7): 14-16[7】高宇飞,万裕萍,徐骁.针刺十三鬼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5):24—25【8】王重新.针刺水沟验案三则【J1.天津中医,1999,16(1):38 [9]董洪英,王秀云,刘公望.刘公望教授以十三鬼穴为主治疗精神情志病症验案举隅[J】.天津中医药,2009,26(1):7-8【10】王宇.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验案4则fJ1.上海针灸杂志,2007,26,(4):26【11】王宇.针刺十三鬼穴治疗难治性抑郁症【J】.中医文献杂志,2007,(3):62—63f121李国臣,李莉.单灸鬼哭穴治疗慢性焦虑症【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74[13】郝晋东.针刺十三鬼穴的临床急救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61—1162【14]罗春燕,黄红云.十三鬼穴配合嗅鞘细胞移植术治疗脑损伤昏迷1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 (15):2960—2961【15】陈旭军,姚志方.十三鬼穴治疗脑卒中意识障碍3O例[J】_ 福建中医学院,2007,17(2):35—36【16】罗玉文,邓赛男,胡玲香.颊车穴调神志临床运用及机理初探【J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4):37—38[17]马红青,聂道芳,董晓夫,等.鬼穴治疗精神情志疾病的机理探微[J】.针灸l}缶床杂志,2007,23(8):59—60【l8]韩红.孙思邈十三鬼穴在中医急症中的救治作用IJJ.辽宁中医学院,2000,2(3):213[19l黄泳.胡玲香针灸治疗精神情志病经验[J】.中医函授通讯,2000,2(8):10【2O】刘红石.大陵穴的临床应用【J1.JCAM,2003,19(7):85 【21】王卫.劳宫穴探析[J1.天津中医学院,2005,24(1):8—9一【22】王宏业,李平.十三鬼穴浅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 (6):358(收稿日期:2009—10—19编辑:蔡铁如)3。
孙思邈的“十三鬼穴”,你知道多少?

孙思邈的“十三鬼穴”,你知道多少?针灸“十三鬼穴” ,您真的了解吗?学过针灸的都知道“十三鬼穴'',无论是针灸专业,还是其它中医专业人士对此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了解也仅限于对穴位的表面知晓,深层次的理解就很难了。
原因在于我们的教材只是在附篇有一“孙真人十三鬼穴歌”,历代文献有关“十三鬼穴”的系统介绍很难见到。
穴位针灸养生健康中医孙思邈与十三鬼穴十三鬼穴因年代久远,历代针灸医家大都极少涉猎而几近淹埋;现当代中医学院数版《针灸学》教材对此亦少涉及,仅见于1957年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编写的《针灸学》附篇“参考资料”中载有“孙真人十三鬼穴歌”。
而专题论述者,概未见也。
余以为,十三鬼穴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针灸遗产之一,尤其对精神神志疾病的治疗,至今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不能因冠“鬼穴”之名而掩质埋光。
对此,余不揣肤浅,试作初步探讨,尚望海内贤达不吝赐教。
一、出处及命名十三鬼穴出自唐代大医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癫第五》,其云:“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
”又曰:“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 术家秘要,缚鬼禁劾五岳四渎,山精鬼魅,并悉禁之。
有目在人两手中十指节间。
......”根据《千金要方》所载,现归纳十三鬼穴依次是:第一针人中穴,名鬼宫;第二针少商穴,名鬼信;第三针隐白穴,名鬼垒;第四针太渊穴,名鬼心;第五针申脉穴,名鬼路;第六针风府穴,名鬼枕;第七针颊车穴,名鬼床;第八针承浆穴,名鬼市;第九针劳宫穴,名鬼路(与第五针重名);第十针上星穴,名鬼堂;第十一针男为阴下缝,女为玉门头,名鬼藏;第十二针曲池穴,名鬼臣;第十三针当舌中下缝之海泉穴,名鬼封。
穴位针灸养生健康中医二、问题探讨从以上部分引文及对十三鬼穴的归纳中,可以看出这样几个问题:1、尽管十三鬼穴出自《千金要方》,但孙思邈明确说是引证“扁鹊”之言,换言之十三鬼穴不是出自隋唐,而是出自战国时期的扁鹊学派;作为珍贵的史料,孙思邈将其收入《千金要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鬼穴所属经脉及别名
经脉 督脉 鬼枕 任脉 手厥阴经 手太阴经 手阳明经 足太阴经 足阳明经 足太阳经阴,承浆 大陵,劳宫 少商 曲池 隐白 颊车 申脉 舌下中缝
别名 鬼宫,鬼堂,
鬼藏,鬼市 鬼心,鬼窟 鬼信 鬼腿 鬼垒 鬼床 鬼路 鬼封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针灸大成》)
少商为肺经井木,为肺气所出之处,激发肺气,宣布卫气,播散 阳气于四肢。
“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日鬼垒入二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针灸大成》) 隐白为脾经之井木,可健脾开胃。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配合少商,即手足太阴经井木相配,可清肺健脾,化痰浊。
其一,所用的十三穴中除去经外奇穴海泉外,剩下十二个
穴,刚好是六穴为阳经穴(人中,申脉,风府,颊车,上星, 曲池),六穴为阴经穴(少商,隐白,大陵,承浆,劳宫,会 阴)。
其二,从十二穴的所属经脉去考虑。“十二经气血多少
歌”:多气多血经须记,手足阳明大肠胃;少血多气有六经, 少阳少阴太阴配;多血少气共四经,手足太阳厥阴计。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针灸大成》)
人中:为督脉,足阳明之会,是通阳开窍之要穴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曰:“水沟,治······失笑无时, 癫痫语不识尊卑,乍喜乍苦。”《席弘赋》也云:“人中 治癫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须饶。”可见人中穴可调整中枢
神经系统,对治疗精神疾患有疗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针灸大成》)
承浆:任督二脉与手足阳明经之会,从阴引阳,宣通阴脉之 海而滋阴降火。
“九针劳宫为鬼窟”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针灸大成》)
劳宫:“配大陵治喜笑不止”《资生经》 “主喜笑不休,穴劳 宫,大陵”《普济方》
劳宫为心包经荥穴,既可清心宁神,泻心包络之火邪,亦可通 心包络之心气,补助心阳。
“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二针鬼腿,即曲池(火针),入五分。(《针灸大成》)
曲池:手阳明经之合穴。配合颊车,即手足阳明经相配可疏导 阳明经气,通腹泻热。
配合隐白,一可健脾开胃,一可泻大肠之热,浊气下降,清气 上升,一升一降,气血调达。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 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两穴尤妙。(《针灸大 成》)
舌下中缝,即经外奇穴海泉,舌为心之苗窍,泻心经而开窍清神。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男子先针左起,女人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 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针灸大成》)
鬼穴历来多用于治疗癫,狂,痫证,发展至今其治 疗范围已扩大很多,包括治疗郁证,中风,精神病,神 经官能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癔病,癔病性瘫痪,幻 觉,夜游,脏躁等。鬼穴大多位于四肢末端或血管,神 经末梢丰富之处,其所属经脉均与“元神之府”的脑和 “主情志”的心有密切联系。
鬼垒三针为隐白,鬼心四刺大陵岗。申脉五针通鬼路,风府六 针鬼枕旁。
七针鬼床颊车穴,八针鬼市闹承浆。九刺劳宫钻鬼窟,十刺上 星登鬼堂。
十一鬼藏会阴取,玉门头上刺娇娘。十二曲池淹鬼腿,十三鬼 封舌下藏。
出血须令舌不动,更加间使后溪良。男先针左女先右,能令鬼 魔立刻降。
谢谢各位!
十三鬼穴浅析
姚启龙
“十三鬼穴”最早见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 “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 癫邪之端而见其病。”“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
穴。”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
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十二穴所属的经脉除去任督二脉,有足太阳经,手厥阴经, 手太阴经,足太阴经,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 膀胱经和心包经 属于多血少气,肺经和脾经属于少血多气,大肠经和胃经属于 多血多气,气为阳,血为阴,由此看来,分属的六经在阴阳上 市恰好对等的,加上任督二脉亦是一阴一阳。
在针灸发展史上,“十三鬼穴”的提出还有宋 代医家徐秋夫。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中又在孙 真人十三穴的基础上加上间使,后溪,共计十五穴。 此十五穴和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明代徐凤 的《针灸大全》中所载略有不同。《千金要方》中 鬼心为太渊,鬼枕为大椎,鬼路为劳宫;《针灸大 全》中鬼枕为大杼,改鬼窟为鬼营间使。虽然“十 三鬼穴”各有不同,但据所查文献都显示在临床上 表现为效穴。
宋 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
人中神庭风府始,舌缝承浆颊车次。少商大陵间使连,
乳中阳陵泉有据。隐白行间不可差,十三穴是秋夫置。
孙 真 人
人风承颊少大隐舌申上会曲劳 中府浆车商陵白下脉星阴池宫
十 三
中
鬼
缝
穴
徐 秋 夫
人风承颊少大隐舌神乳阳行间 中府浆车商陵白下庭中陵间使
鬼 病
中
泉
十
缝
三
穴
百邪为疾状癫狂,十三鬼穴须推详。一针人中鬼宫穴,二针鬼 信取少商。
“四针掌上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针灸大成》) 大陵为心包经之原穴,输穴,镇静安神,清心通络。
“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五针鬼路,即申脉(大针),三分 申脉为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阳气。
“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针灸大成》)
“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针灸大成》)
上星:“如星悬天”,取此穴可宣久郁之阳而现星光,增强 醒神利窍。
配合人中,风府可通督醒脑,总督一身阳气。此三穴再配合 承浆可调节任督,维系阴阳,使阴阳互补,阴平阳秘。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针灸大 成》)
风府为督脉,足太阳与阳维之会,醒脑开窍。
“七刺耳垂下八分,名日鬼床针要温”
七针鬼床,即颊车,入五分。 (《针灸大成》)
颊车:①为阳明胃经在头面部要穴,肌肉丰厚,气血充盛 ② 《证治准绳·杂病》认为:颊部属于足少阳,手太阳,足阳明诸 经之会。颊车位于面颊,汇聚诸阳经之脉气,可疏通经脉,通 络散结,使气机通畅,血流畅达。不仅可治疗经脉循行所过之 处疾病,还可通调气机,畅达情志,治疗脉络瘀滞,脏腑功能 失调引起的情志失调,例如:烦躁,抑郁,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