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

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
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

会员证号:

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申请表

(琴行分会专用)

单位名称:(盖章)

负责人:

填表日期:

中国乐器协会

单位名称上级主管

部门英文名称销售区域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单位法人身份证号法人职务电话手机联系人电话手机传真员工人数管理

人员数成立时间工商

执照号单位

性质注册资金

(万元)年销售额

(万元)网址E-mail销售产品

(可多选)

□键盘□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打击乐器□教材

主要品牌:

介办学情况学校名称及规模

(在校生人数)专业教师(名)专业教室(间)演

况举例说明:1、演出活动:2、对外交流活动:3、艺术类夏令营:4、音乐比赛:5、培训讲座:申请单位

负责人

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分会

意见

(公章)

年月日协会审批意见

(公章)

年月日备注

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入会须知

一、凡从事乐器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承认本协会章程,按时交纳会费,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有关活动,遵守行规行约,均可申请加入中国乐器协会,成为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

二、申请加入协会的单位,须如实填写《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申请表》(用兰、黑碳素笔书写,字迹清晰工整),并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申请入会的单位,经审核批准后,即可成为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颁发《中国乐器协会团体会员证书》。

四、根据《中国乐器协会章程》的规定,会员必须交纳会费,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会费500元,500万元以上会费1000元。

五、请将有关材料备齐后邮寄至中国乐器协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顺三条21号嘉业大厦1号楼706室邮编:100079

联系人:刘金荣郭宇宁

联系电话:010-******** 67668106

传真:010-********

欢迎您加入中国乐器协会!

??

??

??

??

钟表的历史演变精修订

钟表的历史演变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钟表的历史演变 我们知道,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间。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一、早期的天文计时器 英国着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着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二、独立运转的机械钟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VergeEscapement),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Crown-wheelEScapement),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GiovannideDondi(1318-1389)于1364年左右在帕维亚(Pavie)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在15世纪中期由于发明了铁制的发条,这样就使体积庞大的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459年,法国制钟匠就为查理七世制作了第一个发条钟。1510年,德国人PeterHenlein(1480-1542)制作了发条钟,1525年左右,JacobZech也制造了具有均力圆锥轮(Fusse)装置的便携式发条钟。在16世纪时期,法国的制钟中心位干Blais和Strasbourg等地区。 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建立了着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荷兰科学家惠更斯(ChristianHuygens,1629-1695)在1656年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的钟匠SalomonComer制造成功第一个摆钟。1658年,AhasuerusFromantee 在英国也制造了摆钟。惠更斯在1675年再一次发明了“游丝”,这样就形成了以游丝作为装置的调速机构,它为制造便于携带的怀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三、表的出现以及发展 早在15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已经出现了有关表的记载,这主要是由于发条的发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到了16世纪初,在法国和德国也有表的出现其中最着名的应该是德国的“纽伦堡 蛋”(NurnbergEgg),它具有卵状的外观造型并且只有一根时针。实际上这个时期所谓的表,主要是指运用了发条动力以及机轴擒纵机构的小型计时器但是它们已经形成了怀表的雏形。16世纪中期以

(完整版)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一、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采,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 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二、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 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l 三、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四、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其历史虽然比其它民族乐器较短,但由于发音优美,

中国传统乐器简介

1、旷古遗音埙之韵 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相传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埙顶端有吹孔,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从一个音孔发展到三个、五个、六个乃至八、九个音孔。 埙之曲——《妆台秋思》、《风竹》、《楚歌》、《遐思》 2、泉边月下品二胡 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二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二胡之曲——《二泉映月》、《江河水》、《赛马》、《战马奔腾》 3、一缕沉香悠然笛 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上开吹孔和膜孔各一,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音色清脆、明亮,可独奏、重奏与合奏。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7孔贾湖骨笛(距今约9000年),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笛之曲——《梅花三弄》、《小放牛》、《姑苏行》 4、长歌慰我琵琶行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在多用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瓜内利的琴是一个“野孩子”佳士得私人收藏珍罕乐器展(新)

瓜内利的琴是一个“野孩子” 佳士得私人收藏珍罕乐器展- 音乐论文 瓜内利的琴是一个“野孩子” 佳士得私人收藏珍罕乐器展 文字_胡越菲 大部分的古董收藏品,如古玩、字画、书籍等,往往让人珍若拱璧,只是偶尔把玩欣赏,试想应该没有哪位收藏者会将一只明朝的碗用来盛饭吃吧。然而,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古董,虽然每件价值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却是每天都会被拿出来使用的——或者可以说,只有通过使用,它们的价值才能够得到延续,否则甚至有可能贬值。这便是弦乐演奏家们手中的乐器,它们也由此成了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一类古董。 2015年底,历史悠久的艺术拍卖行佳士得在上海和香港举行了“音乐的艺术:私人收藏珍罕意大利乐器”私人洽购展览,展出了八把珍贵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包括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四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以及朱塞佩·瓜内利制作的三把小提琴。这些乐器均出自意大利制琴工艺的黄金年代——1670年代至1730年代,总价值高达六千万美元。 新闻发布会上,佳士得装饰艺术部国际执行董事保罗·科茨(PaulCutts)先生介绍了意大利小提琴制作工艺的历史以及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利的作品,并在会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利,这两位大师的名字早已成了顶级乐器的代名词,其作品堪称汽车中的法拉利与兰博基尼,不同的是,法拉利与兰博基尼还可以再制造,而他们的作品却只可能因为损耗而减少。保罗感慨道:“大师们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完成声音的实验,创造出最美妙的音色。他们的卓越才华与工艺使得这些乐器如此出类拔萃,展示着数学般的匀称和精确。”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是提琴制作史上一个不朽的传奇,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小提琴逐渐改良到至今不变的最佳形式和状态。他制作的乐器,无论是在音质、设计还是外观、工艺等各个方面都让其他人难以匹敌,在当时获得众多欧洲皇室及权贵们的垂青。斯特拉迪瓦里的制琴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1700年至1724年是他的黄金时段,现今许多让人视若珍宝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都出自这个时期,如此次参展的制于1705年的“BaronVonDerLeyen,Ex-Klaveness”和制于1717年的“Piatti”。时至今日,世界上第一流的演奏家还在争相寻觅斯特拉迪瓦里这一时期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黄金时段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价位都在两百万美金以上,其价值可见一斑。 朱塞佩·瓜内利是提琴制作史上又一个罕见的天才。他将各种不同风格的音色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极有表现力的、音色浑厚亮丽的乐器,帕格尼尼就曾为他的一把瓜内利小提琴取名为“加农炮”,以纪念它那雄壮的声音。瓜内利一生仅制作了数百把提琴,现今仍存世的更是屈指可数,据最新统计仅一百五十把左右,和斯特拉迪瓦里的五百五十把相比少得多,这也让它的价值凌驾于斯特拉迪瓦里的作品之上。此次展品中的一把制于1736年的瓜内利“Lafont”曾属于与帕格尼尼同一时代的法国小提琴名家拉丰(CharlesPhilippeLafont),后又为俄国小提琴家布罗德斯基(AdolphBrodsky)所有,后者就是用这把名琴首演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佳士得策划这样一个珍罕名琴展,在筹备过程中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吧。对此,保罗顽皮地答道:“我们准备了三百多年,从斯特拉迪瓦里出生开始!”当然了,这是一句玩笑话,实际上的策展时间差不多为一年,因为这八把名琴虽然来自欧洲同一个私人收藏家,但他把这些琴分别借给了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使用,所以花

各类乐器中英文对照表

各类乐器中英文对照表 乐器名称中英文对照 包括民族乐器和打击乐器英语单词 1、Percussion Instrument 无调性打击乐器英文名Triangle 三角铁 Suspended Cymbal 吊钹 Bass Drum 大鼓 Bar Chimes 风铃 Claves 响棒/克拉维棍 Jingle-ring 铃环 Cymbal 钹 Gong 锣 Crash cymbal 双面钹 Wood Block 响木 Sleighbells 雪铃 Maracas 响葫芦/沙球/沙铃 Tambourine 铃鼓 Drum Set 爵士鼓 Bass Drum 低音鼓 Top Cymbal 大钹 Snare Drum/Side Drum 小鼓 (小军鼓) Aerial Tom-Toms 悬空通通鼓

Hi-Hat Cymbal 脚踏双面铜钹 Floor Tom-Tom/Tom-Tom/Tenor Drum 落地通通鼓/中鼓 Side Cymbal 小钹 2、Intonation Percussion Instrument 有调性打击乐器英文名Glockenspiel 铁琴 Xylophone 木琴 Temple block 西洋木鱼 Dulcimer 扬琴 Chimes/Tubular Bell 管钟 Vibraphone/Vibes 振动琴/电颤琴 Timpani 定音鼓 Celesta 钢片琴 Marimba 立奏低音木琴/马林巴木琴 3、Woodwinds Instrument 木管乐器英文名 Clarinet 单簧管 Recorder 舌簧八孔直笛/木笛/哨笛/直笙 English Horn 英国管 Bassoon 低音管/巴松管 Flute 长笛 Contrabassoon 倍低音管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介绍

一、吹管乐器典型乐器: 笛子、箫、排箫、埙、笙、芦笙、巴乌、管子、唢呐。我国吹管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振动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管子、双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排箫、巴乌等。 二、弹拨乐器典型乐器: 柳琴、琵琶、阮、月琴、古琴、筝、杨琴、三弦、东不拉、热瓦甫。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 三、打击乐器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定音缸鼓、铜鼓、大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等。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四、拉弦乐器典型乐器:

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京胡、中胡、高胡。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古琴 阮 笛子 埙 扬琴 中国民族乐器概述 作者:舒泽池 一、八音分类法 中国乐器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河南舞阳骨笛与浙江河姆渡骨笛和埙来看,至少都可以上溯到七千至八千年之前。夏商之后直到周代,现有记载存留的乐器即已达七十多种,因而产生了主要以乐器材质分类的“八音分类法”,将乐器分为金(如钟、铎)、石(如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篪①)、匏②(如笙、竽)、

实力派陶手推荐名录 转

实力派陶手推荐名录 老辈: 何道洪、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徐汉棠、徐秀棠、顾绍培、谢曼伦、曹婉芬、顾道荣、张红华、王石耕、王小龙、高丽君、李碧芳、鲍仲梅、施秀春、李昌鸿、沈遽华、许成权、范洪泉 中老年: 潘持平、江建祥、陈国良、葛陶中、李慧芳、施小马、吴群祥、刘建平、季益顺、丁亚平、周定华、周尊严、徐金根、储集泉、赵江华、徐达明、徐维明、吴鸣、倪顺生、路硕良(无锡派)、张庆臣、高建华、崔国琴、高湘君、庄玉林、范永良、吴光荣 中青年: 王铭东、方小龙、张正中、吴贞裕、许卫良、吕俊杰、沈建强、许艳春、华建、顾佩伦、高振宇、徐徐、徐元明、杨陶、叶红军 青年: 唐彬杰、邹跃君、高旭峰、吴界明、鲍峰岩、朱勤勇、范国华、薛卫平、戴耀军、李寒勇、刘景、李涵鸣、恽志培、姚志源、姚志泉、鲍庭博、孔春华、孔小明、任备安、赵曦鹏、吴曙峰、王奋良、徐立、江玺、吴东谨、陆君、范建华、承健、王耕兰、何健、徐颐 新秀: 王强、徐桓静、范泽君、李卫明、马璟辉、徐曲、董晓勇、董锦华、谢莉萍 老辈(已过世): 顾景舟、蒋蓉、高海庚、张静(丁山人)、李碧芳、葛明仙、邵新和 陶刻类: 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咸仲英、沈汉生、徐安碧、朱炳浩、束旦生、顾跃鸣、周伯其、吴东元、王翔、、范建军、历上清 泥绘类: 周峰 雕塑类: 储立之、周刚、李正华、许宏俊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辈份编排或许有错误,请大家直接跟帖提出。 01许艳春 02吴鸣 03张红华 04 陈建平 05韦钟云 06 华健 07吴培林 08高丽君 09 葛军 10徐达明 11 陈国良 12周刚 13 周定芳 14 顾美群 15 黄旭峰 16管唯皓 17潘跃明 18黄顺法 19董永君 20吕俊杰 21华建民22王福君 23徐俊 24彭耀年 25徐建光 26王国祥 27施小马 28桑黎兵 29潘持平 30葛陶中 30位紫砂名家简历 01 许艳春 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研究生课程特聘指导教师,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196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8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系陶瓷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荣获宜兴市政府授予的“青年科技英才”称号。作品《珍珠翡翠》、《意竹茶具》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展特別奖,并被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199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寻找未来——吴光荣、许艳春陶艺作品集》。

钟表发展的历史及中国钟表发展的历史

钟表发展的历史及中国钟表发展的历史钟表发展的历史及中国钟表发展的历史 烟墩路幼儿园甄晶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 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

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 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 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 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 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 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 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 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 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 了基础。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 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 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18,19世纪, 钟表制造业已逐 步实现工业化生 产,并达到相当高 的水平。20世纪, 随着电子工业的 迅速发展,电池驱

怀表的收藏

怀表的收藏 原文章名为古董怀表收藏有门道:外观品相是重中之重 百达翡丽,18K红金镶珍珠珐琅彩绘怀表,约1890年制,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以13.75万港元成交(约合人民币11万元)。

Invicta, 18K金及珐琅镶珍珠猎壳怀表,配三问功能,约1890年制,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以18.7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成交。 郁金香形,金及珐琅镶珍珠郁金香形时针,配隐藏表盘,约1810年制,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以43.7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成交。

江诗丹顿,18K金及珐琅装饰,配象牙表盘,1922年制,在香港佳士得2012年秋拍中以20万港元成交(约合人民币16万元)。

瑞士制造,18K金及珐琅镶钻石甲虫形时针,配隐藏表盘,约1890年制,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以17.5万港元成交(约合人民 币14万元)。 怀表译作Pocket Watch,意思就是口袋里的表,顾名思义,应该是佩戴在胸前、怀里的表。这种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得以大规模生产的钟表类型,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常见,就连英国绅士也很少佩戴。人们对怀表的了解更多地是来自于影视剧,比如大侦探福尔摩斯缓缓地从上衣口袋掏出一枚金色怀表,轻描淡写地看了一眼,然后眉头稍

皱,陷入沉思;又比如《一代宗师》中武林大会各家宗师合影时,几乎都从上衣襟中露出金色的怀表链。怀表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风貌和生活的印记,是男人的神气和魂魄。 有人觉得怀表的华丽在外,珐琅面、黄金壳、珍珠口、微雕画,并且有着皇家定制或宫廷贵胄收藏的背书,难得流落民间。也有人 觉得怀表的华丽在内,穿越时间的古典审美,能看见几个世纪前 的生活状态,以及小小怀表内藏着的比腕表更为复杂的结构。其实,在资深藏家眼里,怀表更多的是一种结构精妙的复杂机器,尽管外表华丽,但它却始终有着一颗理性的心。

福建收藏家

《福州收藏人物辞海》 福建私人藏馆,,使它不断走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福州的收藏界也具有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收藏拥有一定的数量、规模也深受市民的欢迎,黄开振、陈华棣、李振华、梁桂元、、黄天发,方秀纲、林建忠、于成安、张祖仁、洪清等知名收藏家,现分以下来说: 一、林建忠石收藏馆 林建忠忠民俗馆依附于福州市,展出他收藏20多年的各种福州寿山石藏品,如人类各种,生活床具用品等近千件,特别有一件寿山石“通天塔”多家媒体相继作了报道,林建忠忠独树一帜,收藏事迹在福建省从藏家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州晚报、福州日报等十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他的收藏事迹。 二、方秀纲瓷器收藏馆 方秀纲瓷器收藏馆依附于福州市博物馆支持,在福州于山风景区办馆,他本人对陶瓷古玩痴迷,跑地摊、交朋友共收集到陶瓷产品近千件,平时省吃俭用,不嗜烟酒,将全部收入投入文化艺术品的收藏,成为福州第一家个人古瓷珍藏馆对外开放,福建电视台、福州晚报等10多家媒体报道他的收藏事迹。 三、李振华毛泽东塑像馆 李振华从事收藏活动20多年现已集得中外火花8万多种数十万枚,90年代开始独辟一门收集“文革”时期生产的毛泽东塑像,现已集得毛泽东肖像300多件,已创办毛泽东肖像馆,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多次报道过,其事迹收入《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等辞典。 四、陈华棣电话卡收藏馆 陈华棣电话卡收藏馆创办于福州鼓山文武学校内,他本人是中华民间集卡协会秘书长,《集卡特览》主编,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主藏中国及世界早,中期各种电话卡和各种电话机、手机,现有中外电话卡5万多枚,多次参加全国各省市卡展,并多次获奖,并与卡友共同创办《集卡博览》《福建收藏研究》等刊物十多家电视台,媒体报道过他的收藏事迹,在福建收藏界享有较高的势力和威望。 五、梁桂元钟表收藏室 梁桂元福建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自1980年开始收藏,主藏古钟表,现藏古钟表近几千架,各式古钟200多架,其中不乏珍贵的古钟,挂钟古船钟等,有伯爵、劳力士等名贵古董表及“欧米茄”系列,“梅花”系列等手表700多架,《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福州晚报》等多次报道“梁桂元的钟表世界”“钟声表音奏古韵”等钟表收藏成为福建第一人。 六、黄开振家庭博物馆 黄开振福建收藏家协会荣誉会长,福建花卉盆景协会会长,寿山石研究会副会长,黄开振自五十年代开始涉足收藏,收藏品有古董字画、花卉盆景、中外瓷器、寿山石、毛泽东像章系列等十大类藏品,特别是毛泽东像章的收藏,精品较多,中央省市领导,文化名人曾先后临临参观指导,并赋诗题词,赠书留念收藏报道见诸于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福建日报、福建画报、香港大公报,菲律宾大公报,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均报道过,出版《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均报道过,共收藏业绩之收录《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辞典。 七、于成安“抗战”收藏馆 于成安,三十年来,从事抗战实物文化收藏,现收到近千件抗战实物,被媒体誉为“福建收藏抗战实物第一人,办展以来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福州日报、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多次报道过他的收藏事迹,他办展的费用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省吃俭用,用微薄的工资积攒下来的,在古玩市场,花鸟市场,一点点淘来收藏精神令人感动。 八、张祖仁红色收藏品收藏馆 张祖仁,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福州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主藏体育和红色文献资料,兼藏鲁迅文献资料,孔子文献资料,抗战文献资料,古董钟,古铜镜,古书籍等十多门类,以发现全国最小铜镜和最小砚台响誉收藏界收藏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抗战文献、鸟类标本,孔子等文献资料,以及瓷器先后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博物院,福州市博物馆多次参展,并多次在自己家中办起鲁迅文献资料纪念展,毛泽东文献资料纪念展,周恩来文献资料纪念展,体育藏品收藏展轰动省内外,尤其是体育收藏品展,共展出3万6千册藏品20多家媒体报道过他的收藏事迹。名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收藏家大辞典》等被誉为“红色收藏家”,《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福建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省市多家电视台都报道了他的业绩。 九、洪清年历卡收藏馆 洪清是著名、收藏家,他收藏内容丰富,包括:年历,古书籍、毛泽东像章系列、民俗收藏品,名扬海内外。他收藏了瓷器引起福州藏界的关注,时省吃俭用,不嗜烟酒。在收藏界也有较高的声誉,成为福州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十多家名人词典都报道他的收藏事迹,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作为收藏界大家向海内外做了宣传, 十、古锁收藏家黄天发 ,福建收藏家协会付会长,,从中学时代起,开始集邮,专著《集锁知识汇编》,重点收集清代民国邮票,兼集钱币、寿山石、字画、古籍、民俗物件,有多篇集藏文章刊登中外报纸杂志,、香港凤凰台、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福州晚报曾报道过他集藏活动,集卡收藏在福建享有较高的声誉。 综上所述,十位收藏家特殊的经历和活动成为福州收藏界的热点人物,当然,福州收藏界许许多多名家,由于某种原因从不显山露水尽管藏品众多,上档次,只是没有向新闻媒体透露,以上所写十位藏家只是福州的精英部分,挂一漏万在所难免,请读者见谅。 作者:福州收藏家张镜论通讯地址:福州市台江区排尾邮编:350009

中国早期摇滚乐队名录

中国早期摇滚乐队名录 1、万李马王乐队 中国大陆较早的一支演绎西方摇滚乐的乐队,1980年成立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由万星、李世超、马晓艺和王昕波组成,解散前主要是翻唱“披

头士”、“滚石”等西方老摇滚的作品。 2、大陆乐队 1983年成立于北京,由埃迪、霍加德、大卫、保罗、南茜、伊鲁、希菲利、伊万等留学生和驻京外国人组成,解散前主要是演唱西方摇滚作品为主。 3、不倒翁乐队

1984年——1985年间,由臧天朔、王勇、严钢、李力、王迪、秦齐、孙国庆、丁武、李季等组成,解散前以演唱日本歌曲为主,是大陆第一支用电声乐器演绎现代音乐的流行乐队,其乐手歌手,后皆成为中国摇滚的中坚人物。 4、七合板乐队 成立于1984年,由当时北京歌舞团交响乐队的崔健、杨乐强,民乐队的刘元、周晓明、文博、 3

安邵华、李秀力组成,解散前以演唱欧美流行歌曲为主,出版过《七合板》专辑,崔健早期的几首代表作如《浪子归》等均收录在此。 5、白天使乐队 1987年成立,主要成员有程进、刘君利、刘义君、冯满天、秦齐、臧天朔、秦勇等。1989年乐队解散前曾录制了专辑《爱的挣脱》。

6、五月天乐队 1987年成立于北京,同七合板乐队等都是中国摇滚乐的奠基者之一,著名摇滚音乐人何勇、秦勇、张岭、曹钧、蒋温华(后组建“新谛”、“自我教育”等乐队)都曾加盟过该乐队。该乐队现已解散。 7、时效乐队 5

1988年成立,系时效旅游的内部乐队,由曹平挑头,曹钧、赵年、顾忠、刘义君、何士琦都曾是“时效”的成员,该乐队解散前以演唱欧美摇滚作品为主。 8、宝贝兄弟乐队 1987年成立,又名“状态”。由常宽、陈劲、张卫宁、赵牧阳组成,解散前曾参加“90现代音乐会”。

三五钟的历史

三五钟的历史 随州市刘浩 “三五牌”时钟是享誉全国的名牌国货。是旧中国“中国钟厂”(原名中国钟表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1940年3月24日,毛式唐借助维大洋行经理王宽诚,中国国货公司经理李康年,集资120万元,在上海徐家汇路创办“中国钟厂”,聘用阮顺发为工程师。生产阮顺发研究创制的首次采用“活摆”结构走时15天的“三五牌”时钟、挂钟,它以“挂歪摆歪虽歪不停,倒拨顺拨一拨就准”而声名遐迩,成为风靡市场的名牌产品。所谓三五牌,就是因为上足一次发条,就可以足足走上十五天,三五牌因此得名。中国钟厂的创建和发展,使国产时钟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准,开拓了国内外市场。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中国钟厂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援帮助下很快恢复了生产。1950年三五牌时钟由上海百货供应站收购。1952年初,中国钟厂与上海中百采购供应站签订全部产品包销合同。销路有了保障,企业得以专心致力于生产。1952年下半年恢复外销,产品销往印尼、泰国、缅甸、新加坡等国。1956年后,部分产品远销英、法等国。外销量逐渐增加至50%。 1954年,中国钟厂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公私合营中国钟厂”。1956-1960年,私营文华钟厂,原协作的泰昌电镀厂,钟圈厂、钟才记木壳厂等厂先后并入中国钟厂。产品以合营前单一的15天钟增加为15天、30天钟两大门类。1960年全国统一机芯设计成功,零件全部按图生产,从而提高了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使15天钟累计走时误差由5分缩减到3分。质量达到国际生产先进水平。 “文革”期间,生产受到冲击,产品质量下降。 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企业面貌出现了新的变化。1980年起,三五牌木钟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证书。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发展及演奏形式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发展及演奏形式 我国的民族器乐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的祖先为我们保留了大量优秀的民族乐器乐曲。目前,我国传统乐器按其演奏方法及音响效果可划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 一、吹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的吹奏乐器主要是竹、木制片,发音原理上很像西洋乐器的木管乐器。吹管乐器是我国比较古老的乐器,浙江河姆渡遗址发掘的乐器如“陶埙”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吹管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如《姑苏行》笛子独奏和《五梆子》笛子曲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如《百鸟朝凤》唢呐曲和《江河水》双管独奏曲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如《凤凰展翅》笙曲和《草原骑兵》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采,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 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二、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弹拨乐器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琴、筝、琵早在周秦时代就有了,这类乐器分两种: 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古琴传统曲目较著名的有《流水》、《广陵散》、《渔樵问答》、《酒狂》等。 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琵琶曲中著名的如《阳春白雪》、《十面埋伏》、《大浪淘沙》、《彝族舞曲》等。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 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三、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四、拉弦乐器

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间。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 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 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 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

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Dondi于1364年左右在帕维亚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在15世纪中期由于发明了铁制的发条,这样就使体积庞大的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459年,法国制钟匠就为查理七世制作了第一个发条钟。1510年,德国人Henlein 制作了发条钟,1525年左右,Zech也制造了具有均力圆锥轮装置的

历代陶艺家名录

历代陶艺家名录 现在有不少人爱壶、购壶、藏壶,但又缺少可供查对的工具书,现将历代制壶名家和有关的名人雅士的事迹简录于后,供于检索。 历代陶艺家名录 金沙寺僧(约1506——1566),江苏宜兴东南金沙寺之僧人,名逸。他喜欢和陶工们交朋友,并开始用细陶泥制茶具出售。 供春(约1506——1566),是吴颐山的家童。吴颐山在金沙寺内读书时,供春学到该寺和尚制壶艺技。他所制树瘿壶朴实无华,从而使他名声大振,成为制壶鼻祖。 董翰(约活动于1567——1619),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 赵梁(约活动于1567——1619),所制多提梁式壶。梁亦作良。 无畅(约活动于1567——1619),又作无锡、袁锡。 李茂林(约活动于1567——1619),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 时朋(约活动于1567——1620),朋一作鹏,大彬之父。朋与赵梁、董翰、元畅同为四名家。 时大彬(约活动于1580——1650),时朋之子,号少山。其作品技艺水平超过其父。其作品有的在陶土内掺钢砂;有的把旧壶捣碎为土,重制;遇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立即击毁。因为他认真继承前辈技艺又能不断创新,因而名噪海内,甚至在词曲中都提到他的绝技。一般文士以书斋内陈置大彬壶为荣。 李仲芳(约1580——1650),李茂林子,为时大彬门下第一高足。今所传大彬壶中,有仲芳代作、大彬署款的。 徐友泉(约1578——1644),名士蘅,原非陶人。吴梅鼎《茗壶赋》说他:“综古今,极变化,技近乎道,集斯艺之大成。” 殴正春(约1578——1644),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样式精研。 邵文金(约1580——1646),又名亨祥,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邵文银(约1590——1648),又名亨裕,大彬弟子。制作文雅精巧,具有大彬的风格。 蒋伯(约1600——1644),名时英,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后被陈继儒请去制壶,改字为伯。他喜欢附攀上层人物,不愿承认自己是制陶的人。但他技艺很好,相传他制的壶是嘉兴收藏家项墨林定的,称为“天籁阁壶”。 陈信卿(约1600——1644),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壶艺很好。惟喜

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

《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各种常见的民族乐器,基本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和其他同学一起认真欣赏器乐曲片段,并从中辨别出乐曲中主奏乐器的名称。 2.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与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4.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喜欢和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理念: 这是一节感受和鉴赏民族器乐曲的欣赏课。感受与鉴赏是音乐中的重要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课采用了交互合作教学策略、激励探究教学策略、情感陶冶教学策略、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允许学生对乐器音色,音乐作品,民族音乐的发展有各自的体验与不同的理解。从而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讲授与分析音乐的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而不是把教材,教师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探究音乐。 教学重点: 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民族器乐曲片段,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学生实际的辨别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不断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 学情分析: 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已掌握了初步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达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欠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系统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另外,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不满足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方式,渴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呈现方式的新颖性,感官刺激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活泼性。中学生对音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希望主动的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 教学过程:

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八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通过) 中国钟表协会 2016年8月1日

目录 一、中国钟表行业“十二五”期间发展情况 (4)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4)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二、“十三五”期间钟表行业面临形势分析 (7) (一)钟表行业进入新常态呈现新特点 (7) (二)新技术变革给钟表行业带来新变化 (8)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主要目标 (10) 四、主要任务 (11) (一)着力推动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11) (二)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12) (三)推进品牌发展战略 (14) (四)积极参与国际钟表业的分工合作,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14) (五)优化钟表产品结构 (15) (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15) (七)促进重点区域发展 (15) 五、政策措施 (16) (一)继续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 (16)

(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7) (三)加强标准化和检测工作 (17) (四)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17) (六)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18)

前言 钟表行业是高精密机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先进制造业,其特有的精密制造技术和精确计时产品,不仅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而且长期服务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钟表行业已经建立起较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和营销网络,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较大的市场空间。钟表所特有的时尚特征和文化内涵,是国产消费品领域具有文化引领和技术突破的重要产业,在十三五期间构建以创新驱动、提升质量、培育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是加快我国钟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国际地位、实现钟表强国梦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钟表行业“十二五”期间发展情况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工业总产值:从2009年的323亿元到2015年达到675亿元,年递增15.8%,提前一年完成600亿元规划目标; 2、出口金额:从2009年的24.41亿美元到2015年出口总额为57.7亿美元,年均增长16.3%,提前一年半完成45亿美元规划目标; 3、科技进步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已建成“海鸥”、“飞亚达”“罗西尼”“天奥”4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另外建成“海鸥”、“飞亚达”2个国家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陀飞轮、万年历、三问等多功能机械表机心设计和精细加工技术有显著突破,在多家企业能实现小批量生产,接近国际水平,达到规划预期目标;国产的全塑石英表机心质量可靠性、走时精度和功耗达到规划目标,但整体上尚有差距;在多功能石英表机心品种开发能力上仍有差距;行业前10家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行业前20家骨干企业科技人才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在15%;达到规划目标; 4、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高档机械表机心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十二五期间,已形成“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