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南昌市旅游现状分析报告

南昌市旅游现状分析报告

南昌市旅游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和交通中心。

近年来,南昌市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瞩目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报告将对南昌市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2. 旅游资源南昌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

其中,著名的景点有:- 滕王阁:作为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滕王阁位于洪都北岸,是明代建筑,历经多次修复后保存完好,吸引了大量游客。

-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作为中国共产第一次武装起义的纪念地,八一起义纪念馆展示了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英雄事迹,对于了解中国革命史具有重要意义。

- 秋水广场:作为南昌市的城市综合体,秋水广场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游客休闲娱乐的热门选择。

此外,南昌市还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如青山湖、明月山等,以及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如郭沫若故居、周恩来故居等。

这些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观赏。

3. 旅游交通南昌市的交通便利,旅游交通网络发达。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民航枢纽之一,航线覆盖国内外多个城市。

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也十分完善,使得游客可以快速便捷地抵达南昌市。

此外,市内的公交和出租车也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方式,游客可以方便地游览各个景点。

4. 旅游规模和经济收益南昌市的旅游规模逐年增长,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南昌市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这一数据显示,南昌市的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南昌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

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酒店业、餐饮业、购物业等。

同时,旅游业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5. 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南昌市的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资源开发还存在不足。

有些景区和景点的开发程度不高,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对发展南昌市旅游业的探讨

对发展南昌市旅游业的探讨

点 中, 7 处还处 于 自然状态 , 有 0余 且旅游 资源分为 七大块 , 括 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 与突破 口。因此 在进行旅 游业规划 时也 包 以八一起义为 主的革命 传统 教育基 地 、 王 阁景 区 、 大 山人 故 应考虑到不破坏原有 的生 态环境 , 滕 八 充分考虑 区域旅 游业 发展的战
的圣 地 之井 冈 山 。
12 旅 游 资源开发 潜 力大 , . 可持 续发展 基础 强
貌 。首先 , 做好“ 的文章 , 水” 有水 则灵 ,水” 南昌市生态旅游发 “ 是 据 南 昌市 旅 游 局 2 0 0 0年 底 的 统 计 , 昌 市 的 1 4处 旅 游 景 展 的特色与重点 。其次 , 南 0 绘好“ 的画卷 , 山则 秀 ,山” 山” 有 “ 是南 昌
自然 景 观 方 面 , 昌 东有 俗有 小 黄 山 之 称 的 三 清 山 和 号 称 中 旅游产品和旅 游线 路。利用 “ 南 红色摇 篮 、 色家 园、 绿 古色 文化” 三
国道教第一 山的龙 虎 山; 北有世 界文化遗 产庐 山 ; 有 中国革 命 色旅游文化概念 , 南 包装“ 昌一庐 山一 景德镇一 婺源” 山瓷都文 南 名
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 成为第三产业 中的支柱产业 和国民经 2 南 昌市 旅游 业发展 探讨 济的新的增 长点 。南 昌市旅游业 正是在 这一背 景下得 到了迅速
2 1 进 行 合 理 的 旅 游 规 划 .
发展 , 本文就南昌市旅 游业 的现状谈谈 自己的几点看法。
以科学规划为保障 , 搞好旅游产业 的综合开发 。从省域范 围 南 昌之名始于西汉 , 公元 前 2 2年 , 0 汉高祖 刘邦 派颖侯 灌婴 内着 眼, 对全省旅游 资源开 发进行 科学规 划论证 , 主要 围绕红 色 率 兵进 驻 南 昌 , 修 筑 南 昌城 , 名 南 昌 , “ 方 昌盛 ” 意 。唐 旅 游 制 定 详 细 的 总 体规 划 和 各 个 景 点 的 具 体 规 划 , 在 规 划 建 设 并 定 取 南 之 并 宋为江南西道及 洪前 治所 , 东南 有名 的都 会 , 为 故又 称 “ 都” 中贯彻统筹协调 、 洪 。 综合利用 当地 的各种 资源。努 力使 旅游区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中心区、城东片区、瑶湖片区、城南片区、朝阳片区五个片区成;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70平方公里、人口195 万。
• 昌北城:作为城市重点发展新城区,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建设,
• 保证设施配套,城市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吸引和疏散旧城人口
和产业,发展外向型工业,保护昌北整体环境,突出与“山”、“水”
1
南昌市市域交通规划之
中心城区道路规划
• 中心城城市道路形成“三环十一射”为 骨架、方格网为基本形式的“蛛形”网 络结构。“三环”是由城区内的一环和 二环快速路及环城高速公路构成,形成 不同层次的对内部交通的保护。“十一 射”是城区向东南西北放射,联系外围 城镇组团和城市出入口的11条快速路或 主干路,加强了中心城区对外的辐射功 能,保证了城市中心区的强势中心地位。
1
南昌市交通规划之对外交通
• 1、公路:建立快速、便捷、通畅的城市对外 公路网,打造半小时经济圈。重点建设乐温 高速公路、乐生高速公路以及南安一级公路、 昌进一级7公路、省大一级公路、昌峡公路等 重大公路交通。
• 2、铁路:以京九铁路为龙头,改善与强化向 南、向北的铁路出口。加强建设浙赣铁路快 速客运专线、绕城铁路西环线,新建向莆铁 路、昌九城际铁路。新建南昌西客站,扩建 南昌铁路客站,完善南昌枢纽。迁南昌客车 车辆段至南昌南(青云谱)站,迁昌北牛行 货场至英雄开发区。搞好配套设施包括进出 站广场、道路、铁路基地、为铁路服务的通 讯大楼、指挥中心等的建设,建成全国重要 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
• 5、环卫昌北城麦园双岭 已建一座有效容积1795万 立方米的南昌第一生活垃 圾卫生填埋场,占地120 万平方米。在昌南城城东 规划一处占地50万平方米 的南昌第二生活垃圾卫生 填埋场。
南昌市环境规划

南昌旅游现状分析报告

南昌旅游现状分析报告

南昌旅游现状分析报告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和光顾。

本文将从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旅游产业等方面对南昌旅游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南昌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该市历史悠久,具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和遗址,例如八一起义纪念馆、庐山、南昌起义纪念馆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此外,南昌还有秀美的自然景观,如滕王阁、青山湖等。

这些特色资源为南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南昌旅游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随着交通和宣传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南昌。

根据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间,南昌的旅游人次年均增长率超过10%,旅游收入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南昌市政府在旅游业发展方面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服务质量,投资兴建相关设施。

这种有力推动促使南昌旅游业蓬勃发展。

然而,南昌旅游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南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充分。

尽管南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但在软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南昌的旅游宣传力度还不足,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有限。

这导致了南昌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不强,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为了进一步发展南昌的旅游业,政府和经营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挖掘潜力,打造更多的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增强南昌的吸引力。

其次,加大对旅游宣传的投入,提高南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

第三,优化旅游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加强对游客的接待和引导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环境。

总之,南昌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城市,具备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政府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南昌的旅游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南昌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对南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市域城镇体系、城市交通、旧城改造等诸方面描绘了宏伟蓝图,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

此外,南昌市首次在专题规划会议上提出要兴建城市轻轨。

“一城两核”发展新南昌到2020年,南昌市域即行政辖区范围面积将达到740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9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3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达到600万人。

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

其规划总体空间格局为“一江两岸,一核五片,沿着赣江两端延伸,多点、多组团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将“依山傍水,两核拥江”列入城市核心区域的规划中,即以赣江为分隔,两岸分别按照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城区即昌南、昌北进行布局,形成一江两岸即“一城两核”城市新格局。

中心城带动重点镇南昌市至2020年城镇体系发展的基本方针:做强做大中心城,适度拓展中心城用地,发挥次中心城镇各自特色职能,促进小城镇发挥。

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次中心城为主体,重点建制镇为基础,并辐射到广大农村居民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

中心城:由昌南城、昌北城构成,范围约3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5万人,包括昌东组团、莲塘组团、望城组团、湾里组团、乐化组团;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等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

人口规模10万至25万人;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等十一个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两万人以上;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数量达34个,人口规模为1万人。

各片区功能独特昌南城:城市适度发展,重点是疏散旧城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环境质量,理顺交通体系,调整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其中旧城中心区将不再安排工业项目,实行用地置换,逐步外迁旧城区的污染扰民工厂,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保护“四湖”等历史人文景观与环境;城东片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依托现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优势,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发展技术密集型,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产业。

南昌旅游现状分析报告

南昌旅游现状分析报告

南昌旅游现状分析报告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被誉为“英雄城市”和“革命圣地”。

近年来,南昌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这座城市的魅力。

首先,南昌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作为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南昌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著名的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秋水广场等都是南昌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南昌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滕王阁公园、青山湖等,给游客提供了休闲和观赏的场所。

其次,南昌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南昌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便利了游客的出行。

高铁、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得南昌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南昌的酒店和餐饮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住宿和用餐体验。

然而,南昌旅游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充分。

尽管南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开发利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一些潜在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宣传。

其次,旅游服务水平不够高。

尽管南昌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

一些旅游景点的管理和服务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建议南昌的旅游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

通过整合资源,挖掘潜力,提升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其次,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加强景点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南昌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城市,拥有巨大的旅游潜力。

通过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南昌的旅游业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发展。

希望南昌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市城市规划历程
03
建国前的城市规划
南昌市在建国 前缺乏系统的
城市规划
城市发展较为 自由,未形成 明确的城市功
能分区
城市基础设施 不完善,道路
交通混乱
城市环境卫生 较差,缺乏有 效的环境治理
措施
建国后的城市规划
1949-1953年: 成立南昌市城市 规划局,制定城 市总体规划
1953-1980年: 实施城市总体规 划,进行城市建 设和改造
公众参与与反馈机制:建立公众参与和反馈机制,鼓励市民对规划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规 划实施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规划实施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的规划实施监督体系,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罚,保 障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义与影响
06
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促进城市经济 社会发展
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品牌 价值和知名度,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提升周边地区的城市形象 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 改善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
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
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南昌市城市 总体规划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 资和企业入驻,提高城市的经济 发展水平。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
04
规划范围
城市规划区:包 括南昌市建成区、 近郊区和远郊区
城市规划边界: 根据地形、生态 保护和城乡发展 等因素划定
城市规划区外的 区域:包括县、 乡、村等行政区 域,按照相关规 划进行管理
城市规划区内的 水域:包括江河、 湖泊、水库等水 域,按照相关规 划进行管理
规划期限
监督内容:规划实施情况、 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

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

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体育局,江西省文化厅•【公布日期】2020.01.10•【字号】•【施行日期】2020.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对于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及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我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形态,在我省具有良好发展基础。

我省生态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境内高速公路里程突破6120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铁路线和浙赣铁路线纵横贯穿全境,航空和水运便捷,已构建了立体完备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山地户外、水上、航空、冰雪运动以及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等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为统筹体育旅游发展奠定基础;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态势明显,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分别被授予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形成了以大余丫山旅游景区、宜春明月山温泉体育旅游景区、南昌梅岭景区、萍乡武功山景区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以瑞金红区运动休闲旅游线路、崇义客家梯田露营线路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以江西网球公开赛、宜春全国农耕健身大赛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以宜春温汤镇(体育康养项目)、瑞昌市(羽毛球项目)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总体而言,我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但现阶段仍有诸多制约其快速发展因素,主要有:体育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度和集聚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数量不多、产业相关人才缺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2008年7月《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项目组项目顾问小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窦群博士国家旅游局财务管理与规划发展司规划资源处处长项目负责人王大悟教授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项目主持人晓军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规划部副主任世纪唐人旅游发展首席分析师项目经理涂艳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项目经理项目秘书飞硕士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版面统筹飞硕士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市旅游局芸市旅游局局长佟焕哲市旅游局副局长万代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处长龚毅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工作人员主要专家王洁平研究员市旅游局党委书记王琪延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明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毕吕贵副教授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振礼教授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巨功高级工程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汪洋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院Geoffrey Plante 高级建筑师 PLANPAC INTERNATIONAL PTY LTD 飞硕士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吴琳硕士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秋芬硕士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海霞硕士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晓丹学士世纪唐人旅游发展高级景观设计师目录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3第三章现状研判与SWOT分析------------------------------- 6第四章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9第五章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11第六章旅游产品发展规划--------------------------------- 14第七章主要旅游产品开发策划---------------------------- 20第八章旅游形象策划------------------------------------ 24第九章市场营销----------------------------------------- 25第十章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7第十一章旅游公共服务系统规划--------------------------- 31第十二章区域合作--------------------------------------- 33第十三章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 36第十四章旅游业促进体制规划----------------------------- 38第十五章旅游业的影响评估------------------------------- 41第十六章环境保护规划----------------------------------- 43第十七章三年行动计划----------------------------------- 45第十八章附则-------------------------------------------- 1说明书第一章规划总则----------------------------------------- 52一、规划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市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旅游资源定性和定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现状研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市基本情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SWOT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旅游发展驱动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发展目标和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体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战略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产业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市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各区县发展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旅游产品发展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旅游产品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旅游产品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景区类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旅游线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旅游产品开发策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一个突破项目——八一起义产品群策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六大核心旅游产品策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八大重点旅游产品策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旅游形象策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地脉、史脉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现有旅游形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形象策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市场营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市场定位细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营销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营销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营销渠道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节事活动策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营销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旅游住宿发展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旅行社发展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旅游餐饮产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文化旅游产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旅游休闲娱乐产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旅游购物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农业旅游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工业旅游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