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语文中考的说明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目录【一】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 (1)【二】人脸识别的漏洞 (2)【三】磷虾也能搅动大海 (3)【四】虫瘿:植物上的育婴房 (4)【五】小心!书可“杀.人” (5)【六】蓝色生物为什么这样少 (6)【七】中药禁忌要讲明白 (7)【八】海洋“黑洞” (9)【九】混合词:词语中的“混血儿” (10)【十】蝴蝶没了 (11)【十一】人类的建筑文明会终结吗 (12)【十二】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的亮丽风景 (13)【十三】说“裳” (15)【十四】大脑瞬间的愚蠢 (16)【十五】《流浪地球》的科学奥秘 (18)参考答案 (19)【一】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①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呈现低龄化、度数高的特点,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很多家长认为假性近视或低度的真性近视是可逆的。

在门诊中,经常有近视患儿家长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一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

而在调查中,居然有近五成的家长不知道近视是不可逆的。

②事实上,如果是真性近视,无论中低度还是高度近视,都不可逆。

假性近视实际上是调节痉挛,是由于长时间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收缩不能放松所致。

对这种类型的“近视”,通过放松调节,多看远处,必要时辅以睫状肌麻痹药物使用,是可以恢复部分视力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假性近视,不过是即将步入近视的一种过渡状态,临床上很少有一直能维持视力而不近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方法能够逆转真性近视或者阻止假性近视转变成真性近视。

现有的任何方法,都只能延缓近视发生的时间和进展速度。

③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并非一朝一夕。

刚出生的婴幼儿都是远视眼,一般而言,4—5岁的孩子应该具备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6—8岁的孩子应当具有100度到150度的远视储备。

黑龙江大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和参考答案详细解析完整版

黑龙江大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和参考答案详细解析完整版

2020年黑龙江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到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时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全卷共三道大题,23小题,总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

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图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地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窘.(jiǒng迫扁.(biǎn)舟擢.(zhuó)升栩.(xǔ)栩如生B.苔藓.(xiǎn)诬蔑.(miè)愠.(yùn)怒面面相觑.(què)C.蹊.(xī) 跷撺.(cuān)掇懵.(měng)懂热泪盈眶.(kuàng)D.模.(mó)式凫.(fú)水聒.(guō)噪乘奔御.风(yù)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这些伪劣药品酿成的种种惨剧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这部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让人读起来津津乐道....。

C.他写的那几篇文章都不怎么样,只有这篇《咏菊》还差强人意....。

D.这栋建筑门窗的设计简洁却别具匠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大庆是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大庆市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高中充满信心。

C.阳光中学在2020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立春》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立春》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立春》练习及答案解析(13分)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立春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

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

立春之日,敏感的人可以察觉,太阳出来时较之冬天的太阳不太一样了,此时阳气充足,吹面不寒,阴冷之态消失。

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如此,大陆中国的很多地方,仍然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②冬去春来,这不仅是天地间的物象,也是人心的理路。

人们爱寻觅春的消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③立春时节的物候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也可以说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了;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④立春节气受农民欢迎,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

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

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

⑤人们观察到,当雷声在天边传遍,万物的精神似乎为之一震,而不妄为,像做好了某种准备,花朵、小草也生机勃勃。

因此古人体会这种现象,会以勤勉应对天时天道,繁育万物,使人间欣欣向荣。

甘肃省天水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天水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年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学学业考试(中考)试卷语文考生注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A卷(10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答案】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解析】【详解】注意“韶”字的结构和正确写法,字体要求“正确规范美观”。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成吉思汗.(hàn)冠冕.(miǎn)摇曳.(yì)广袤.(mào)B.自惭形秽.(huì)掺.(cān)杂中.(zhòng)伤器皿.(mǐng)C.战战兢.(jīng)兢旌.(jīn)旗惘.(wàng)然睥睨..(pìnì)D.觥.(gōng)筹交错沆砀..(zīzhū)荣膺.(yīng)..(hàng dàng)锱铢【答案】D【解析】【详解】A.成吉思汗.(hàn)——(hán),摇曳.(yì)——(yè);B.掺.(cān)杂——(chān),器皿.(mǐng)——(mǐn);C.旌.(jīn)旗——(jīng),惘.(wàng)然——(wǎng);故选D。

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治裁琉璃大发雷霆扭捏作态B.盘桓愧赧根深蒂固名副其实C.麾下狡辨轻歌曼舞裨补阙漏D.笑涡流盼无精打彩歇斯底里【答案】B【解析】【详解】A.治裁——制裁;C.狡辨——狡辩;D.无精打彩——无精打采;故选B。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观点不明,语言平淡,描写也不细腻,读起来味同嚼蜡....。

B.不要满足于欣赏知识性脱口秀节目,不要被口若悬河....的主讲人所迷惑,如果你真的打算学点什么,最好的办法依然是找本靠谱的书,一页一页读下去。

C.夜幕下,城市的霓虹灯照亮了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也照亮了鳞次栉比....的街道。

2020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点评2020深圳中考在7.21日落下帷幕。

经历了三年的披荆斩棘,广大考生在最后一科铃响时为初中生活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再次祝愿莘莘学子能够取得佳绩、金榜题名!在结束了紧张的中考后,相信广大考生和家长都急切地关注本次考试的变化和特点,深圳学而思第一时间给大家带来详细的语文点评和解析。

(一)试卷难度与去年持平,整体的知识模块无变化试卷由五大模块组成。

分值占比无变化,依次为基础知识20分,文言文阅读8分,现代文阅读26分,名著阅读4分,作文43分。

试卷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常规,频频出现在中考试卷中的排序题今年采用的内容是名著《昆虫记》的原文,提示我们注重回归课本内容,名著阅读回归原著。

对于阅读题的考查注重原文意识,即答题技巧与文本的结合。

除此之外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

(二)试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略有变化,体现创新性相对于去年而言,今年的试卷虽然总体常规,但仍有创新点。

今年的创新体现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正式登上中考舞台,题型设置围绕非连续性文本常见题型,答题方法可参考说明文。

并增加开放性题目,除了考察学生分析、总结、概括和提取的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注重知识点与学习能力的考查从知识点与命题方向上,近几年没有太多起伏;从内容上看,非连续性文本的登场打破了常规说明文与议论文两极的局势;从学习能力上看,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理解文意的意识逐年增强。

总的来说,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分析与理解、语言组织与表述的三种能力的考查。

强调知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语文早已不再是“随便学学”就能得高分的科目了。

试卷难度分析、知识范围、难度情况分析表题型题号考点难度学而思教材比对分值基础知识1字音、字形★课前测+本地化22成语★课前测+本地化23病句★课前测+本地化24排序★课前测+本地化25文学常识★课前测+本地化26古诗默写★★积累诵读10文言文阅读7解释文言文加点字★★初一寒假第六讲28翻译句子★初二秋季第四讲初三暑假第七讲(复习)49文言文文意理解★★初一春季第十四讲初三秋季第十讲(复习)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说明方法及作用★★初一春季第十讲初三暑假第四讲(复习)311关键句作用★★初二寒假第五讲初三秋季第五讲(复习)212说明对象特征★初一春季第九讲初三秋季第七讲(复习)313感悟延伸★初二寒假第五讲初三秋季第十三讲(复习)2文学类文本阅读14概括行文思路★初一暑假第三讲初三暑假第一讲(复习)215分析人物形象★★初一暑假第四讲初三秋季第二讲(复习)316句子赏析★★初一暑假第二讲初三秋季第十三讲(复习)317感悟延伸★★初一春季第二讲初三秋季第十四讲(复习)318文意理解★★★初一春季第二讲初三暑假第一讲(复习)3名著阅读19《西游记》基本知识与内容★初一秋季第四讲220《西游记》内容情节★初一秋季第四讲2作文21材料+全命题“见证美好”★★初一+初二43近三年深圳市中考试题命题趋势分析和稳定性对比题号2018考点2019考点2020考点分值1字音字音、字形字音、字形2 2成语成语成语2 3病句病句病句2 4排序排序排序2 5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2 6古诗默写古诗默写古诗默写10 7解释文言文加点字解释文言文加点字解释文言文加点字2 8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翻译句子4 9文言文文意理解文言文文意理解文言文文意理解2 10议论文论点概括(2分)议论文中心论点(2分)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2/3 11关键语段作用分析(3分)议论文论证思路(2分)关键句作用(2分)2/3 12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议论文补充论据(2分)说明对象特征(3分)2/3 13感悟延伸(2分)感悟延伸(3分)感悟延伸(2分)2/3 14词语辨析拟写标题概括行文思路2 15概括行文思路(2分)语句赏析(3分)分析人物形象(3分)2/3 16内容概括关键语段作用分析修辞手法赏析3 17修辞手法赏析(4分)分析人物形象(4分)感悟延伸(3分)3/4 18感悟延伸感悟延伸文意理解3 19《骆驼祥子》基本知识《红星照耀中国》基本知识及内容《西游记》基本知识与内容4 20《骆驼祥子》内容情节《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情节《西游记》内容情节21《骆驼祥子》内容理解材料+半命题“我与深圳_____细节”材料+全命题“因为有我”材料+全命题“见证美好”432020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深圳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回忆版)一、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年淮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2020.7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

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书写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4分)一、(12分,每小题2分)下面文字是同学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的美文片段,请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坦荡如坻....的花海。

它们开得泼泼洒....地绽放,汇聚..成浩浩汤汤....的原野上,千万棵萱草擎着..黄花兴高彩烈洒,(也/却)香得羞涩..着,..起舞① 清淡的暗香酝酿..而含蓄..,碧绿的叶伴着金黄的花婆娑..。

微风吹拂浮动着,弥散..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近年来,樱花以东洋式雅致的(风骚/风韵),出尽了风头,可是开不了几日,就落英缤纷....,残红遍地,最终(无人问津/置之不理)。

萱草却另有樱花所达不到的境界② 萱草在盛开的同时,也在竭力为人们奉献③ 成为佳肴④ 成为良药。

萱草作为母亲形象的独特代表,在世界母爱精神的百花因里散发出恒久的芬芳。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擎.着(qíng)汇聚坦荡如坻B. 羞涩.(sè)含蓄兴高彩烈C. 吹拂婆娑浩浩汤.汤(shāng)D. 酝酿弥散(sǎn)落英缤纷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却风韵无人问津B. 也风骚无人问津C. 却风骚置之不理D. 也风韵置之不理3. 在语段中对应序号横线处填入标点符号,最适合的一项是()【答案】1. C 2. A3. D【解析】【1题详解】考查汉字字形和字音的识记。

A.坦荡如坻--坦荡如砥;B.兴高彩烈—兴高采烈;D.弥散(sǎn)--弥散(sàn)故选C。

【2题详解】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却”表转折关系,“也”表并列关系。

“开得泼泼洒洒”与“香得羞涩而含蓄”表并列关系,故“也”符合语境;“凤韵”指风格韵味,可用来形容书画、风景等:“凤骚”,一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二指举止轻佻。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一、命题依据本命题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二、命题原则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则。

命题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参照各版本教材的编排体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

2、体现公平性原则。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公正、公平。

3、体现时代性原则。

试题紧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材料,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题目,增强时代气息。

4、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试题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三、命题内容与结构1、命题内容本命题包括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写作三个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部分包括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写作部分包括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具体内容如下:(1)现代文阅读:选取一篇现代文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等。

(2)古诗文阅读:选取一篇文言文或古诗词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的理解能力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等。

(3)口语交际:设置一个具体的语境,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等。

(4)名著阅读:选取一部名著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等。

(5)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6)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2、命题结构本命题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考试大纲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5号)等文件精神,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意见》(教基[2020]201号)的要求来命制的。

试题面向河南省全体初中毕业生,全面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业方面达到的水平,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命题原则(一)坚持基础性原则。

语文试题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也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试题难易度、区分度合理。

(二)坚持实践性原则。

语文试题围绕语文学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任务,力求设置具体、真实的语言情境,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坚持创新性原则。

语文试题体现课改理念,稳中求新,在保持整体结构、板块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从语材选择、题型设置、设问角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坚持科学性原则。

语文试题杜绝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

紧扣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文本核心价值设题,题干表述简洁明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详实。

(五)坚持时代性、公平性原则。

语文试题所用语材多是从2020年的报刊杂志上选取,既能反映时代特色,又兼顾城乡学校的差别,确保试题的公平性。

三、试题特点(一)彰显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国家赋予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试题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重视文化传承,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试题语材涉及了社会法治、济世情怀、红色精神、地方文化、歌颂普通劳动者、“大丈夫”精神、对“危机”的认识等多个话题,关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自我,而且关注传统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发展,在阅读及答题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重庆市语文中考说明
重庆市教科院陈家尧
一、总体仍然参照2019年的命题原则及思路,板块、题型、难度与去年一致,保持平稳。

二、为了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统编教材的要求,在考查的方式和内容上有以下一些变化。

1.名著:原定的通过抽签进行考查,但因防疫的问题,无法进行现场抽签,因此指定了《西游记》《简·爱》两部名著作为考查内容。

2.关于字词的考查:字的考查仍然是课标字表二(附录2)的汉字;词语考查重点是统编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词语。

3.语病考查纳入考试内容:能凭借语感和基本的语法知识,发现并改正语言表达中的常见语病。

4.综合性学习贴近教材,重点考查统编教材中要求的综合性学习。

5.文言文考查要求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含附录1规定的文言文篇目和课外浅易的文言文,浅易的文言文主要以链接方式考查。

6.现代文阅读考查文学作品和实用文本的阅读。

实用文本注重考查对多个文本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根据相关知识信息来解决情境中问题的能力。

详细内容见《中考考试说明》。

三、重点掌握的古诗文篇目
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2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3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4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6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
7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8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9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0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
11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1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1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
刘禹锡
凉地)
15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16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17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18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19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20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2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22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23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24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25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26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27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28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29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30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论语》31 《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
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
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
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32 曹刿论战《左传》
《孟子》3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
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4 《礼记》一则(虽有嘉肴)《礼记》
35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36 出师表诸葛亮
37 桃花源记陶潜
38 三峡郦道元
39 陋室铭刘禹锡
40 小石潭记柳宗元
41 岳阳楼记范仲淹
42 醉翁亭记欧阳修
43 爱莲说周敦颐
44 湖心亭看雪张岱
45 河中石兽纪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