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理论》读书笔记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读书笔记

《公共组织理论》笔记(登哈特著人大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笔记时间:05年10月3日—10月20日)1、宪政主义行政思想:关注社会公正、平等、民主、回应性。
代表人物:杰斐逊、沃尔多、戈尔姆比斯基、奥斯特洛姆、登哈特。
2、管理主义行政思想:关注效率。
代表人物:汉密尔顿、威尔逊、威洛比、古利克、西蒙、奥斯本和盖布勒。
3、奥斯本和盖布勒在《重塑政府》中提出了十大原则构成了新公共管理的核心,认为,政府不仅应该采用企业管理的技术,而且也应该采用企业的某些价值观。
本书作者认为这些观点是不可接受的,“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支柱)的中心原则是所有的人类行为都受到自我利益的驱使,它总是抵制一些类似公共精神、公共服务的概念。
”4、本书作者试图以公共服务取代新公共管理。
他主张的公共服务的核心是:民主治理。
但既然是治理,就离不开官僚组织,以及由官僚组织所引发的一系列被认为是不民主的命令、控制和官僚主义。
作者的一个弱点是,他所主张的新公共服务除了告诫人们注意对民主、公正、回应性登社会公共价值的追求外,也无法提供一种可替代的东西,或者说理论。
官僚制在还没有被一种新的组织体制取代以前,还会存在。
在目前状况下,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官僚制进行改进,使之适合新的时代需要。
新公共管理作了一些努力,但它过分偏重于管理主义,从而丧失了一些社会公共价值,这就需要宪政主义行政思想进行努力校正。
5、作者认为,过往有关行政组织理论的著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主流的公共行政理论致力于论述所谓的理性行政模型和建立在政治-行政两分法基础上的民主责任观;第二,作为一种学习理论,两分法把自己局限于对知识学习的实证主义理解中,没有认识到或者采用替代方法来观察组织,尤其没有将公共组织理论中的批评、理解和解释联系起来进行观察;作为一种组织理论,两分法把自己局限在由等级制结构表现出来的工具主义的关怀中,没有认识到或寻找一些可替代的组织设计,尤其没有将交流、一致性和控制问题结合起来。
一、公共组织理论概述

(4)系统权变公共组织理论――整体系统组织观念的确 立(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组织管理的系统理论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最早由奥地 利生物学家路德维根· 柏塔朗菲于1947年提出的“一般 系统理论”(General System Theory),也得到“控制 论”(Cybernetics,Norbert Wiener,1948)和“信息论” (Informatics,C.E.Shannon,1949)的有力支持或启发。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般系统理论引起组织管理学 家的重视,并把它引入到组织管理理论研究中来。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F.E.Kast&J.E.Rosenzweig) 的组织系统权变理论(《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 变方法》1970),
第二节 公共组织理论研究方法及意义
一、公共组织理论研究概况 (一)西方公共组织理论研究概况 1、组织理论的提出:“组织理论”在学术上第一次得到 确认应该是1937年。这一年由美国管理学家卢瑟· 古利克 和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 厄威克合编了一本文集《行政科 学论文集》(Papers on the Science of Administration), 其中由古利克撰写的名为“Notes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组织理论的观点或概述)的文章被认为 是“组织理论”的首次命名。在这篇文章中,古利克对组 织理论主要应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设计,这就是劳动 (工作)分工与人员群体协作的组织结构问题,解决工作 分工与协调问题是组织的基础,也是组织的本质。他又进 而提出了著名的“POSTCORB”(Planning-计划、 Organiz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 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 算)作为组织及其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的重要性。
《公共组织理论》读书笔记

《公共组织理论》读书笔记
《公共组织理论》是由陈振明和孟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学科前沿丛书”的其中一本。
公共组织理论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建立、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公共组织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也是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
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相似,公共组织理论是“组织理论”的一部分。
公共组织理论研究的是公共组织性质、结构、设计方式、组织过程或组织行为、组织环境、组织变革与发展一类的组织问题。
本书在知识结构上注重理论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在内容和素材上则突出了我国公共组织管理的本土性和实践性。
本书在借鉴国内外公共组织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公共组织理论的视野、公共组织理论的发展、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关系、公共组织的结构与设计、公共组织的管理过程或管理功能、决策、领导、协调和控制等基本问题,介绍当代公共组织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设计了公共组织理论的基本构架。
公共组织的职能范围从其性质的角度可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从管理角度可划分为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职能。
所以我认为本书的应该着重阅读公共组织的决策、领导、协调与控制这几章。
而本书是理论性的,所以最后一章“公共组织理论的基石”也是很重要的。
看完这本书后,我还想在这补充一下公共组织的“三圈理论”。
公共组织有“公共价值”、“能力”、“支持”这三个圈,而这“三圈”缺一不可、公共价值需要证明、能力建设不能忽略、外部支持需要提前培育。
公共组织学公共组织理论详解通用课件

公共组织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力量,通过履行公 共事务管理职能,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公共组织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研究内容
公共组织学主要研究公共组织的结构、功能、运作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包括 公共组织的理论框架、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等方面的知 识。
意义
通过对公共组织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公共组织的运作规律和管理模式,为 提高公共组织的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公共组织 的发展和完善。
公共组织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总结词
公共组织发展的趋势与展 望概述
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 用,公共组织将更加注重 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处 理和沟通能力。
多元化发展
公共组织将更加注重多元 化发展,包括服务对象多 元化、组织形式多元化等 ,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 求。
专业化发展
公共组织将更加注重专业 化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 效率,以满足社会对专业 化的需求。
05
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与阻力
01 总结词 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与阻力概述
02
外部环境变化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技术革新、经济全球化等, 公共组织需要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推动变革。
03
内部问题解决
公共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如效率低下、管理不善等 ,需要通过变革来解决。
04
利益冲突
公共组织变革往往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会受 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和抵制。
02
公共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公共组织理论
以效率为核心
理性主义基础
古典公共组织理论以效率为核心,强调组织的科 层制和层级节制,追求组织的高效运作。该理论 认为组织结构、制度和管理方式是实现效率的关 键因素,重视组织的稳定性和秩序。
公共组织理论读书笔记范文

公共组织理论读书笔记范文公共组织理论读书笔记范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公共组织理论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知识学习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知识的获取有很多方式。
理论。
登哈特指出,本书的主旨就是促进人们对公共组织的理解,从而使我们能够将理论融于实践,思想寓于行动。
为此,他列举了两个案例,说明了两种不同认识组织的方式。
其中,第一个案例在于说明我们看待组织生活的方式和我们在公共组织中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案例的作用在于它反响了信息的获取是我们行动的根底这个核心问题;第二个案例再次说明了人们所持的理论和所采取的行动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问题,即更关注“效率”还是更关注“顾客”,确切地说,是更关注高效率地完成工作还是更倾向于即时回应“顾客”的需求和愿望。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理解公共组织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而将我们自己有关公共组织的一些不明晰的理论与那些理论家和实务家所提出的更加明确的理论相对照,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组织理解。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些正式的理论,这些正式的理论提供了一个衡量我们对公共组织生活理解程度的标准。
当我们思考各种不同的理论时,会看到其所反映出来的生活。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生活反映是不完全的,而且是经过群众文化视角和理论家的详细研究视角筛选的。
因而,有时会呈现现实,理论有时会遮蔽现实。
因此,在深入研究公共组织理论时,我们应该始终意识到理论家们在建构理论时所做出的选择,以及他们的选择可能对事实造成的扭曲。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不断追问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么没有说出来,以及他们将要说些什么。
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理论是如何说明我们自身以及组织是什么,而且也要研究我们的组织可能会成为什么。
1、公共组织理论构建的三种取向第一,公共行政被看作是政府过程的一部分,因而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第2章公共组织理论

2.5
2.5.3 绩效管理理论
理论方 法体系
当代组织理论
关键业绩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 平衡计分卡法(Balance Scorecard,BSC)
绩效管理 的环节
(1)绩效计划(Performance Planning) (2)管理绩效(Managing Performance) (3)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aisal) (4)奖励绩效(Rewarding Performance)
15
2.3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2.3.4 提出者
美国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 Vroom)
期望理论
理论要点
期望理论是一种通过考查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 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选择合适的行为,以达到最终奖 酬目标的理论。 用公式表示为:M=E×V(式中的M是“激励力量”,E是“期望值”, V是“效价”)。
22
2.5
2.5.1 目标管理理论
提出者
当代组织理论
美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德鲁克(Peter Drucker)
实行目标管 理需要遵循 的步骤
(1)制定目标
(2)实施目标
(3)评价目标
23
2.5 当代组织理论
2.5.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菲根堡姆(A. Feigenbaum)最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大致是由以下步骤构成: (1)对全体员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教育。 (2)明确顾客需求,搞清楚什么样的产品是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本书的界定 (3)建立明确的质量基准和质量测评制度和激励机制。 (4)改变质检人员“挑问题者”的角色,消除他们同开发者之间的隔阂 和对立。 (5)建立一套明确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6)把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全体员工中培育主人翁意 识和敬业精神。 (7)建立质量小组,加强团队工作中的培训。 24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3.公共权力的最终作用对象是公共事务。 4.公共权力的目标是谋取公共利益。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五)公共权力的产生 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分工,萌芽于原始社会
的管理权。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有共同利益和集体 行动,需要一个统一的权威,即公共权力的萌芽。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阿克顿:Power corrupts;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权力制约权力 权利制约权力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二、公共权力监控 (一)基本涵义
是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控 主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合法 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 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9.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第二节 公共组织结构
八个部门 为何管不 好一头猪?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2.现代公共权力 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公共权力的自主性增强。 ‘‘三权分离”奠定了其理论基础;但其自主性是
相对的,仍要受政治权力制约,执行政治权力意志。 公共(行政)权力作用范围也日益广泛,且内部
功能日趋分化。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守夜警察”)→ 垄断资本
(二)职能结构
读书笔记《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

读书笔记《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读书笔记《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The Subject is Organizations; The verb is Organizing.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环境、战略与目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人员、工作与技术。
基于不同的本体论,形成的三个主要系统视角:理性系统、自然系统、与开放系统。
生存智慧既不属于基础研究,也不属于应用研究,而属于人文的知识。
当然,也可以算作组织文化的个性化的一部分。
理性系统的四个主要思路: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行政理论、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以及西蒙的行政行为理论。
自然系统的社会共识派的四种主要学派: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塞尔兹尼克的制度论思路、帕森斯的AGIL模型。
除此外,还有社会冲突模型。
开放系统的三个流派:系统设计学派、权变理论、维克的组织模型。
专业人士的组织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现代化带来的一个人文与社会意义上的变革是,在各个领域中,临时契约都在取代永久制度,从专业服务到情感、两性关系、文化、家庭、国际事务与政治活动——J·F·利奥塔德,1989。
----(这其实背后隐含了两种变化,人的物化与时间节奏的快速化)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的边界非常模糊,这包括了劳动力的模糊与任务职责的模糊。
腐败问题是所有组织的共同问题,不仅仅在公共组织中,也存在在私人企业中。
私人企业在反腐的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法律工具与执行工具。
组织决策并非制度安排上的决策程序,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其正确的决策往往需要将所有的参与者与利害相关者都纳入考虑范畴。
设定目标是一回事,动员力量实施目标是另一回事。
从更加常见的情况来看,落实政策的难度要大于制定政策的难度。
管理好与其他组织的关系是组织的重要任务。
交易成本经济学家的“制造还是购买”抉择,认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揭示了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公共行政的理论者及实践者。这是该书的最后一章,也是书的一个总结,在书开始,该书已经表明,主旨就是促进人们对公共组织的理解,从而是我们能够将理论融于时间,思想寓于行动。纵观全书,该书以研究者者理论观点介绍为主,通过该书的阅读,发现“人们需要一种可以看到事情真实一面的环境,一种可以根据更广泛的情景来观察事物,因而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环境。”为了所有人能认识到他们对民主价值的最充分、最好的表达具有共同的责任,实务者和理论者都必须不断地学习。
第三章,政治传承,从威尔逊到沃尔。威尔逊最早提出“政治行政分离”的理论原则。古诺提出国家的根本职能是国家意志的表述,必要职能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克利夫兰阐明了“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之间的区别,不在于行政组织本身,而在于政府之外是否存在拥有控制力的选民及其代议机构,这些选民及其代议机构有权决定政府成员的意志,并要求他们在行政活动中贯彻这些意志。”泰勒提出科学管理,他认为最好的管理就是一种真正的科学,它建立在明确的法规、规章和原理上。沃尔多指出“政府与道德毫不相关,适当的制度和专业人才可以决定一切。”该章主要有两个主题:第一,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张力;第二,寻求行政管理的科学原理以增进政府的组织效率,只有通过政府机构有效的运作,民主才能得到最好的保持,而高效率最有可能在合理的企业中产生。
第六章,政策和新公共管理。本章讲述公共改革的发展的两大方面,其一,是公共政策的回应性,即:指体系促进官僚的决定与社区或者声称代表民众的官员的偏好相一致的程度。其二,公共行政的有效性,即:政策所导致的决定“比其他的备选方案更有可能产生所追求的结果”。该书主要从更大政治背景中的公共政策以及当前对公共政策进行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述,作者通过案例作出选择的结论:一个似乎很简单的计划最后变得非常复杂,它牵涉到了许多参与者,牵涉到了一大堆不同的观点以及必须加以澄清的一条见长而且扭曲的布满决策的路径。
第七章,公共行政与公共服务。行政研究就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运作一个组织,换句话说,就是研究怎样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既定的目标。 “公共组织的成员对于追求生命、自由、追求和快乐。对所有公民的自我成长提供帮助,以及为公民提供教育等反面的承诺,只能通过个人而非物质的互动才能发生。”书总提到,“新公共服务,来自两个灵感:(1)民主政治理轮尤其当它涉及公民之间以及公民和他们的政府之间的关系时;(2)公共行政理论中更具人文主义传统的方法对管理和组织设计的研究。”
第二章,思想传承:马克斯.韦伯和弗洛伊德。本章将研究三位理论家(马克思、韦伯、佛洛伊德)的著作。他们的著作勾画了本世纪西方世界思想发展的方向,并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特征作了最清晰、最有影响力的阐述。马克思的一个特别贡献在于它将黑格尔对辩证发展过程的理解与经济组织方式的历史分析结合起来。韦伯认为社会学是人的客观思考和对人的行动意义的结合的产物,当然这种结合是极难是现的。弗洛伊德指出:“本我,是精神动力的源泉,它旨在通过快乐原则来减缓内心的紧张;自我,旨在协调个体和客观世界,他的活动奉行现实原则;超我,是社会价值和理想的概括,是对和错判断的内在体现。在本我、自我、超我的竞争中,自我发挥着协调中介作用,它不仅抑制本我原初的内在冲动倾向,也防止人格存在受到过分的道德压制。”三位理论家的真知灼见有助于更全面的理解公共组织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他们都认为现代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现一种有效地互动关系。
二、本书主要内容
《公共组织理论》该书的主旨就是促进人们对公组织的理解,从而使我们能将理论融于实践、思想寓于行动。本书主要批评新公共管理的钟摆可能过分地摆向了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不仅应采用企业管理的技术,而且也应该采用某些企业的价值观。下面将对本书各章节进行详细评述。
第一章,认识公共组织。书中认为公共行政理论有三个取向:第一,公共行政被看作是政府过程的一部分,因而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第二,公共组织被看作与私人组织差不多;第三,公共组织被认为是一个专业领域,它吸收了不同的理论观点以解决实际问题。而公共行政是指为谋求实现公众的社会价值而对社会变革进程的管理。这个定义表明,公共行政理论不仅仅是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方式的结合,它包含着一个根本的、一以贯之的鲜明主题。从该章中两个案可以看出,一方面,政府机构要以最大的效率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政府机构又必须对顾客的需求和愿望作出回应。
《公共组织理论》读书笔记
———————————————————————————————— 作者:
———————————————————————————————— 日期:
《公共组织理论》Report
一、作者简介
登哈特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大学教授,政治顾问;
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宪政主义者;是2004年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德怀特·沃尔多奖的获得者。他一贯的学术价值取向是重视宪政主义在公共行政领域的传承,重视公共行政理论与政府实务运作的结合与协调;反对将公共行政理论“纯学术化”,对管理主义特征明显地过分强调效率的“新公共管理”基本持批评态度。代表性著作有《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组织理论》、《公共行政:一种行动取向》、《意义之寻求》等。
第四章,组织的理性模型。本章首先提到西蒙的贡献,首先,紧扣逻辑实主义的观点,主张在行政行为研究中事实和价值的分离,接着进行严谨的实验研究计划,以构建一种综合性的行政理论。其次,非常快的摆脱了与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的紧密联系,而倾向构建一个一般的方法。在本章中还提到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即:封闭系统研究方法和开放系统研究方法。开放系统研究方法认为我们不可能完全认识到所有影响组织变量的因素,也不可能预见和控制这些量的影响。封闭系统视图以使用的方式利用组织资源、使组织的每一部分符合系统的生成“逻辑”,并通过控制机制来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