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检验与探索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检验与探索

关于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发改委于2008年颁布并实施了行业标准JC/T1083《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使水泥行业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检验、评价有了标准依据。

我国水泥厂重视和控制水泥流变性能的历史较短,对水泥流变性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修订与颁布《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标准时,国内减水剂市场还是蔡系减水剂的天下,现在减水剂市场呈多元化状态,聚竣酸系减水剂成为市场主角。

减水剂市场的变化使得《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滞后的情况。

1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现象特征关于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现象特征,《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定义包含了初始流动性、流动性经时损失和减水剂用量三个要素。

实际上,在饱和掺量(或接近饱和掺量,下同)下的保水性也是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全面表征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至少应包括以下指标:减水剂的饱和掺量、减水剂推荐掺量下的净浆初始流动度、减水剂推荐掺量下的净浆60min(30min)经时流动度、一定减水剂掺量下净浆的保水性。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中定义的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未包含保水性,也未包含保水性检验方法。

某些减水剂和水泥虽然可以得到很大的净浆流动度,但如果已经产生明显泌水,则净浆流动度再大也是没有应用意义的。

上述表征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指标,对应着混凝土性能的不同方面,全部被水泥的使用者所关注。

水泥厂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控制,应该至少包括上述4项指标。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良好,应包括以下现象特征:饱和掺量点明确;饱和掺量不高,初始流动度较大;经时流动度损失较小;一定减水剂掺量时净浆没有明显泌水。

上述任何一个方面存在问题,均视为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不好。

某种与减水剂相容性不好的水泥,可能存在其中一个问题,也可能同时存在多个问题。

问题不同,给混凝土带来的影响不同,在水泥厂的质量控制方法、纠正措施也不同。

减水剂的饱和掺量是随减水剂掺量增加、净浆初始流动度不再明显增加的掺量,也可以是经时流动度损失不再明显减小的掺量。

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

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

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作者:韩越等来源:《建筑科技与经济》2013年第05期摘要:外加剂对不同厂家生产的水泥性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水泥各组分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提高适应性的方法。

关键词:减水剂;相容性;水泥1.问题的提出外加剂的加入使混凝土流动性增强,水灰比降低,强度提高或水泥用量大幅度减少。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如对于不同原材料的混凝土或砂浆,外加剂减水率和掺量不同;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能在推荐用量下达不到要求;坍落度经时损失过大;有时出现严重的离析和泌水或凝结时间不正常等问题。

从实践中可看到,不同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质量要求的水泥和外加剂在配制混凝土时性能有差异,甚至很大。

人们把这些问题归结为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也称适应性)。

随着外加剂日益广泛使用,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问题更加突出。

2.相容性相容性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包括了外加剂与水泥及胶凝材料在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砂浆及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体积稳定性等方面的变化的合理性和优劣性。

目前认识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好外,通常是从掺外加剂后混凝土工作性能好坏的角度进行评价,即在相同条件下,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好坏。

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好表现为在同一配合比、同一水泥用量条件下获得相同强度等级、相同流动性能的混凝土,所需外加剂用量少,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泌水性能好,凝结时间正常等。

3.评价方法目前还没有一个评定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更多的是靠经验的积累。

采用较多的是测定掺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坍落度损失率、水泥净浆或砂浆流动度及其随外加剂掺量的变化等方法,但这些方法不能反映混凝土随时间及外加剂掺量变化其流动性的动态变化,而且工作繁琐,材料浪费大。

4.各因素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我国水泥品种较多,其中硅酸盐系列水泥有几种,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它们的熟料矿物组成的变化也很大。

浅谈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

浅谈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
・技
浅谈 水泥与减 水剂 的相 容性
席 鹏 飞
( 中铁 十八局 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河北 涿 州 0 7 2 7 5 0 ) 摘 要: 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的持 续提 高, 高效减水剂成 为增强混凝土功效的重要 成分之 一。 减水剂使 用不 当, 会 严重影响施 工质量 , 延 长施 工时问, 甚至会造成重大施工事故。不同的水 泥和 高效减水剂之 间相 容性 差别很 大, 这是现代混凝土生产和施 5 - 中常遇到的 问题 。 主要探讨 了影响水泥与高效减 水剂相容性的 因素与相 应的提 高措施 。 关键词 : 减水 剂; 相容性; 因素 研究表明,同种高效减水剂与不同厂家的硅酸盐水泥之间的相容 活性掺合料和外加剂是两个必要的条件。偏岭高土, 硅灰 , 矿渣等是经 性差异较大 ;相同厂家的水泥产品与不 同高效减水剂之间的相容性差 常使用的掺合材料 。 各种掺合材料的化学 眭质不同, 对混凝土产生的作 异也较大。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 有些水泥与高效减水剂之间相容 陛较差, 用也不同,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外加剂作用的发挥。在当今的水泥生产 有些水泥掺人高效减水剂后, 流动度严重减弱需 要掺入非常多 的附加 中, 煤矿粉和矿渣是最受欢迎的掺合材料 。煤矿粉外形是球状 , 表层是 材料才能使流动度有所改善洧 的水泥掺人某些高效减水剂流动度不存 经过熔融过程而形成的琉体, 内部是多孔的球状材料。 煤矿粉对减水剂 而且可 以改变水泥的流变性能 , 从而改善水泥与减水 在, 而且掺入其它高效减水剂流动度增加也很少。因此 , 解决水泥与减 的吸附比水泥弱, 水剂的相容性问题迫在眉睫。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从水泥的生产过程 剂的相容陛。普通的煤矿粉又叫煤灰粉 , 一般含碳量偏大。当减水剂存 掺杂煤矿粉在水泥浆体初始流动初时作用十分明显 , 后期作用减 人手 , 也应该从实际施工过程中寻找途径 , 从减水剂方面人手 , 寻找合 在时 , 适 的减 水剂 弱。粒化高炉矿渣具有胶凝陛, 火山灰性和微填充效应。粉磨成颗粒以 1影响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因素 后形状不佳 , 一般属 于多角型。高炉矿渣与水泥颗粒的接触点小 , 当掺 1 . 1 水泥熟料中的矿物含量 。 水泥熟料中四大矿物质对外加剂的吸 入水泥中取代部分水泥后置换出其中的水分 ,由于矿渣的需水量较水 附能力 由小 到大 的排序是 : C 2 S < C 3 S < C . A F < C  ̄ A 。c 和C , A F特别是 泥的少 , 这就使用于浆体流动的水相对较 多, 因此可以提高流动性 , 提 C A与 ̄ 3 - J K 剂的相容『 生 最差。 由于不同地 区的土质不同, 土壤中的各种 高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此外 , 矿渣粉颗粒排斥水 , 对减水剂的吸附 矿物含量差别较大 ,由此就导致不同地区的厂家生产的高效减水剂与 作用小, 因此用矿渣代替部分水泥能够改善浆体的流动效果。 2 改善高 效减 水剂与 水泥 相容 性可 采取 的措施 水泥的相容性不同。不同 C A含量的硅酸盐水泥对减水剂的吸附量也 证 明这一点华 北的水泥厂与华南水泥厂以及珠江流域水泥厂水泥中的 2 1 减小水泥比表面积。 一般来说 比表面积较小的水泥与减水剂的 水化速度会大大加快 , 水化产物也会 C A含量分别为 1 0 A 5 %、 5 . O O %和 2 . 8 2 %, 其A F和 N F 减水剂 的表观 : 吸 相容性较好 。水泥比表面积过大 , 附量的顺序为华 北 >华南 >珠江 。 水泥中某种元素含量过高时 , 则水泥 被包裹在没有水化的水泥颗粒与减水剂表面 ,同时也会增强水泥颗粒 吸附咸水剂 的能力会严重发生变化 , 影响施工作业。 对减水剂的吸附能力, 减弱减水剂的分散效果。 减小水泥表面积的方法 不同的厂家由于选取的生产材料不 同, 对水 假如水泥中主要矿物硅酸盐含量不足,那么则会形成非常多的絮 在于选择颗粒较小的水泥。 凝结构 , 从而降低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 泥颗粒大小的控制也不同, 在选择施工所用的水泥材料时 , 应该尽量选 1 _ 2 水泥含碱量的大小。 水泥 中的碱主要来 自烧制石灰时所用的页 择小颗粒水泥。 岩、 石灰石以及混凝土等材料。碱含量的高低主要是根据 N a = O和 K 2 0 2 . 2 改变高效减水剂的掺加方法。减水剂的掺加方法一般包括先掺 含量的高低来判断。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碱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化 法 、 同掺法 、 后掺法与滞水法等几种经常使用的方法 。不同的掺加方法 学反应表现出来的。 碱能够改变水泥标准需水程度。 使水泥吸水量增大 对其与水泥 的相容 陛作用不 同。因此 , 选择合适的掺加方法非常重要。 或者是减。 但是, 水泥成分不同, 矿物质与碱的化学反应速度也不同, 即 掺加方法的选择收到施工地点, 施工季节和施工方法的影响。不同的掺 碱的可涪陛不同。影响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 的直接因素是可洛 『 生 碱的 合方法也都有优势和局限陛。例如 , 高效减水剂后掺法能够克服浆体在 含量。 每一种水泥都存在可溶性碱含量的最佳值。 把握好最佳值是合理 运输过程中的分层效果 , 较小运输损耗, 塑化效果好 。同掺法能够使游 使得水泥的分散作用减弱。 滞水法能显著提 使用水泥的关键因素。另外, 碱在影响水泥的同时也会影响减水剂作用 离的高效减水剂数量减少 , 的发挥。碱在使用中与减水剂发生化学反应 , 改变减水剂性能 , 从而降 高减水剂的塑化作用效果, 提高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 。后掺法不仅可 低或者提高水泥与减水剂的可溶 f 作 用。 以克服拌合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分层离析和塌落度损失, 减水剂的塑化作 1 . 3 石膏的含量。 在水泥的生产中, 必须加入石膏作为调节剂 。 作为 用效果及对水泥的适应陛也较好 。 原料 , 石膏是石膏矿渣水泥 、 石膏铝矾土膨胀水泥等的必备原料 , 在水 2 . 3掺加两种以上高效减水剂。 多种表面活性剂掺合后 , 会产生许多 泥生产 中 占有举 足轻 重 的地位 。 种不 同的作用 , 包括协和作用 、 负面协和作用以及不协和作用。掺加多 作为矿化剂 , 在生产水泥过程中, 石膏能够降低煅烧的温度 , 从而 种不 同的减水剂后 , 会产生许多种不 同的作用 , 比单独掺加任何一种减 保证生产的质量 , 并且节省煤的使用量。此外, 石膏还起到急凝剂的作 水剂的效果要好 。前提是要控制量的作用,将负面协调作用减小到最 适 当的参数控制 , 能够使减水剂的正 用, 使水泥凝结时间符合国标和用户要求 ; 在水泥生产 中加入一定成分 少。选取适当的高效减水剂品种 , 的石膏能够从强度 、 腐蚀f 生 等几个方面改善水泥的陛能。 石膏在水泥加 面协调作用发挥到最大 , 从而实现工程建筑质量更加标准 , 减少施工危 入水后 , 也就是水泥用到实际施工时 , 会 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 生成碳酸 险 系数 。 结 束语 钙, 在这个过程 中伴随着放热的过程 , 并且在冷却以后 固化水泥浆体 , 也就是所谓的急凝。 急凝剂使新拌混凝土失去可塑性 , 严重降低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中, 高效减水剂 已成 了极其重要 的—个组成部允 它可 的质量, 因此应该加入适量的石膏。 石膏具有调节水泥凝结时间 , 提高早 以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提高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和耐久性性 期强度的作用 。 当水泥中未掺石膏时, 水泥中铝酸三钙( c ) 会与水迅速 能。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发现 些水泥与高效减水剂之间相容性存在较 反应, 硅酸三钙( C 3 S ) 也会有显著的水化作用。 当水泥中石膏含量过多时, 大的差别。由于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 , 对施工的要求提高 , 因此对水泥 则会导致冷凝作用过于强烈 , 类似于在混凝土中掺人过多石灰粉 , 严重 与Ne g  ̄ ! 的系数 日益严格。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这一环节的质量在将 如何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 , 也将成 导致混凝土不能与石灰相融合 , 此时, 水泥与减水剂的融合性不存在 , 来的建筑施工中将更加重要。 施工无法进行。 当水泥中石膏含量太少的时候 , 则石灰 中的矿物质原料 为未来研究施工质量的一 — 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参 考文 献 不足 , 无法与减水剂发生化学作用, 石灰质量下降 , 减水剂作用不明显 , 仍然会严重影响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因此石膏在水泥的生产过程 [ 1 传煊. 表面物理化学 . 北赢 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社, 2 0 1 3 . 中占有非常

浅析高效减水剂和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概要

浅析高效减水剂和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概要

浅析高效减水剂和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按:目前,混凝土搅拌站普遍使用高效减水剂,随着水泥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对水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反映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不良的客户抱怨有增多趋势。

本文介绍了高效减水剂和水泥之间适应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改善高效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部分措施等基础知识,供广大从事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的人员参考与借鉴。

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广泛应用,已使其成为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第五组份。

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品种多、掺量少,在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性能混凝土是当前国内混凝土研究领域的热点,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施工性能、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好及高耐久性的混凝土。

混凝土达到高性能最重要的技术途径是使用优质的高效减水剂和矿物外加剂(有时称外掺料),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改善新拌混凝土工作性和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赋予混凝土高密实和优良施工性能;后者矿物外加剂能填充胶凝材料的孔隙、参与胶凝材料水化、改善混凝土中浆体与集料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

一、适应性的概念外加剂性能是指在混凝土检验用材料、试验条件作了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对混凝土中使用外加剂而引起的必然变化而表示的。

经过按国家标准检验合格的外加剂,在有的水泥系统中,高效减水剂在低水灰比的混凝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坍落度损失快的问题;而在另一些水泥系统中,水泥和水接触后在初始60-90分钟内,大坍落度仍能保持,没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前者,外加剂和水泥是不适应的,后者是适应的。

关于外加剂和水泥之间适应与否,目前还不能定量地表示,大多以外加剂和水泥系统中,掺入某种功能外加剂,能否达到预计的效果来表示是否适应。

研究资料表明:掺入高效减水剂的水泥浆体,有一个临界掺量,超过这一掺量继续掺加时,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和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不再增加,这一点称为饱和点,此时外加剂掺量称为饱和掺量。

在有些情况下,在饱和点以上增加减水剂掺量,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大坍落度,此时外加剂和水泥是适应的;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在饱和点以上增加减水剂掺量,会导致混凝土离析和泌水,此时外加剂和水泥是不适应的。

浅谈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

浅谈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

浅谈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浅谈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摘要本文以水泥为材料进行多种实验,证实水泥与减水剂之间的相容性关系。

关键词水泥高效减水剂相容性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试验方法在我国已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所有的减水剂与水泥都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在实际工程使用减水剂时了解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是很必要的。

1相容性试验方法及原材料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的检测,最终都是要通过检验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能来进行的。

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微型塌落度筒法及Marsh筒法。

1.1实验材料减水剂采用某外加剂厂生产的萘系高效减水剂,少数为羧酸系减水剂,水泥净浆水灰比固定为 0.35,萘系高效减水剂的掺量固定为 1.0%。

1.2实验方法按 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方法进行。

用水泥净浆流动度作为评价相容性的宏观指标。

本试验综合微型塌落度仪法以及Marsh筒法来检测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

在高效减水剂的推广应用中,发现减水剂的减水功能与水泥的品种有关,即使是同一品牌、同一品种的水泥,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也会出现差异。

2 试验结果与讨论在评价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的时候,有必要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做出较全面的评价。

但是,水泥与高效减水剂之间存在相容性问题,相容性不好,不仅会影响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混凝土严重的坍落度损失,使混凝土拌和物不能正常地运输与浇筑施工,降低混凝土强度。

2.1 两种方法试验结果存在的差异①基于的原理是不同的。

Marsh筒法是由加拿大Sherbrooke大学提出。

Marsh筒法是基于筒内水泥净浆在重力的剪切作用下往下流动,其流动的快慢与水泥净浆的表观粘度有关,表观粘度越大,流动越慢,Marsh时间就越长;微型塌落度仪法是基于水泥净浆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摊平而流动开来的情况,反映的是重力在流动方向上的分力(相当于剪切应力)与水泥净浆的屈服应力之间的关系。

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他

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他

影响混凝土中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他--------------------------------------------------------------------------------摘要:论述了引起混凝土中外加剂(减水剂) 与水泥不相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并从预防的角度出发,浅议混凝土主要材料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的选择。

关键词:外加剂; 水泥; 适应性; 坍落度;坍落度损失混凝土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混凝土的出现开始了人类建筑史的革命,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是混凝土生产的重大进步。

混凝土集中搅拌站的出现,使建筑材料混凝土的生产走向了工业化、节约化的道路。

这也对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提出更多的要求,造成了近几年混凝土质量整体提高的同时,由于部分混凝土预拌站质量控制技术水平的不高,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甚至出现了20 多年未遇的工程质量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 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相适应问题的主要因素混凝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组成材料的性能,更取决于材料之间的适应性及混凝土配合比。

外加剂(减水剂) 与水泥的不相适应问题即外加剂对水泥工作性能改善不明显、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或混凝土过于快凝,甚至造成混凝土结构构件更易出现的裂缝。

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的第5 组分,所占比重很小,但是对混凝土的性能却是影响很大,能够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调节凝结时间,从而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或节约成本。

水泥的水化反应需要不到水泥质量25 %的水,但水泥遇到水会形成絮凝结构将水包裹在里面,为了使水泥水化更完全和提高混凝土施工性能需要加入更多的水,外加剂的加入能够在水泥颗粒表面定向吸附,使水泥颗粒表面带有同性电荷,因斥力作用而分离开来,从而释放出水泥絮凝结构包裹的水份,使更多的水参与水化反应、提高流动性[1 ] 。

水泥颗粒对外加剂吸附性的大小及外加剂作用的损耗大小,反应了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好坏。

外加剂与水泥的不相适应性问题是让所有商品混凝土厂家的担心和头痛的问题,而出现问题后,最终总归罪与外加剂,外加剂与水泥的不相适应性有外加剂本身的质量、化学成分的因素,主因却常是水泥及掺合料等的因素有关,无论是普通减水剂、奈系高效减水剂还是第 3 代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都会出现与水泥的不相适应性的情况,影响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 1 外加剂自身的因素外加剂(减水剂) 的品种不同、结构官能团的不同、聚合度不同、复配组分不同等等因素的影响均会影响与水泥的适应性。

影响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因素及机理综述

影响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因素及机理综述

■■■应用实践Applied Practice影响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因素及机理综述肖忠明\陈钦松2,郭俊萍1(1.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24 ;2.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00)中图分类号:T0172.12 文献标识码:B0引言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针对水泥来讲,影响水泥与减 水剂相容性的因素有:水泥细度、c,A含量、碱含量、石膏 的形态和掺量、混合材的种类等。

并有大量文章就其机理 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且将重点放在了C3A含量和细度上。

但在实践中,利用这些机理去解决水泥与减水剂相容 性问题时,有时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表明在这些因素 之外还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或者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根据笔者的研究和最近的文献资料,除了上述因素文章编号:1671—8321 (2021) 03—0096—05夕卜,熟料的硫酸盐饱和程度、f-CaO也对水泥与减水剂的 相容性有影响,而且其影响权重远大于C3A的影响。

现将其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1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程度表1为四个不同厂家烧成的熟料矿物和化学组成以及 制成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试验结果,表2为同一厂家烧 成的熟料矿物和化学组成以及制成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 性试验结果,下面为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

表1不同窑型熟料组成及制成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熟料硫酸盐饱和程度SD f-CaO/%C3S/%C3A/%C4AF/%初始Marsh时间/s60min Marsh时间/s经时损失/%10.9150.5449.438.9910.528.69 4.6520.919 1.7856.8410.0612.891011.111.0030.9980.7551.678.2810.949.710.1 4.124 1.3690.4954.7 6.5411.418.99.2 3.37项目回归方程F 经时损失率8.756SD+0.124f-CaO+0.128C3S+2.762C3A+0.959C4AF-44.67237.07初始Marsh时间-7.109SD+3.152f-CaO+0.069C3S-l.557C3A-0.562C4AF+29.916 1.3 60min Marsh时间-8.347SD+2.535f-CaO+0.127C3S-1.463C3A-0.167C4AF+23.899 2.77表2同一厂家熟料组成及制成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熟料f-CaO/%SD C3S/%C2S/%C3A/%c4a f/%S/(cm2/g)初始Marsh时间/s60min Marsh时间/s经时损失率/% 10.670.52749.4626.307.1711.3924628.17.5-7.41 20.630.61054.1522.467.5510.7725458.68.4-2.33 30.750.51256.5619.90 6.7711.0125929.59.2-3.16 40.60.51752.4823.78 6.9211.425429.28-13.04 50.710.48052.5923.377.4910.8825509.49-4.26 60.890.60139.7334.618.5911.2624799.910.5 6.06项目回归方程F 经时损失率35.076SD+54.656f-CaO+0.080 2C3S-1.190C2S+7.172C3A+0.478C4AF-0.036S-2.570198.19初始Marsh时间 60min.Marsh时间-4.939SD+1.183f-CaO+0.515C3S+0.897C2S-0.701C3A-0.836C4AF+0.021S-75.979 2.148 -1.519SD+6.678f-CaO+0.520C3S+Q.713C2S+0.338C3A+0.243C4AF+0.016S-79.240 5.573表中的硫酸盐饱和程度[SD=SO,xlOO/(丨.292Na20大,表明碱式硫酸盐越少。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问题雏议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问题雏议

2001年第2期4月混凝土与水泥制品CHINA CONCRETE AND CEMENT PRODUCT S 200 IN o2A p ill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问题雏议王宏伟(广东省羊城建材供应公司王善拔510160(摘要:不是吸附在未水化水泥颗粒表面。

凡是加速水泥初期水化的因素,特别是使水泥凝结加速的因素,如C3A3合材等均会使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变差。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0前言颗粒表面,组成定向排列的吸附层,使之形成稳定的溶剂化水膜,阻止了水泥颗粒间的直接接触,使凝絮中包裹的拌和水释放出来,因此可以减少其拌和用水。

二是减水剂在水泥表面的吸附,使水泥颗粒表面带上相同符号的电荷,在电性斥力的作用下,水泥颗粒就不致聚集,从而增加流动度。

简而言之,减水剂的作用主要是它被吸附在水泥粒子表面,形成一溶剂化单分子薄膜,在一段时间内起着阻碍水泥粒子间的凝聚作用,从而起到提高流动性的作用。

张力。

水泥的勃氏比表面积一般为013m/g。

若以水泥颗粒平均粒径为30pm计,其比表面积为01317m/g。

而水泥水化产物的比表面积达200m/g ,几乎是原来的水泥比表面222预拌碇经常遇到的。

关于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定义,有人认为,减水剂掺量不大就达到饱和点,且lh后的流动度损失小,则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好。

所谓饱和点是指减水剂掺量增加到某一值后再增加用量,流动度不再增加,相反会出现水泥与骨料的离析,这一减水剂用量称为饱和点。

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即减水剂用量少而栓流动度大、旦经时(1〜2h损失小,则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好;反之则相容性不好。

实践中发现,有些水泥掺入减水剂后碇坍落度增加不大,需较大的掺量才能使坍落度有明显增大;有些则是坍落度经时损失大,甚至坍落度很快变为零。

这些都明说,存在着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问题。

本文拟从水泥化学和表面物理化学的角度讨论预拌栓中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选择与减水剂相容性好的水泥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因素
随着预拌混凝土的飞速发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了考虑混凝土强度、耐久性之外,其工作性能也非常重要,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是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或者更进一步拓宽为技术较好的混凝土生产者来说,如果不说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比强度更重要,至少与强度同等重要!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不好,可能是外加剂的原因,也可能是水泥品质的原因,也可能是使用
方法造成的,或几种因素共同起作用引起的。

文贴力图成为迄今为止对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影响因素总结的最为全面的资料。

欢迎大家补充。

1 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及工艺制度的影响
1.1 熟料四种主要矿物含量的影响
四种矿物对减水剂吸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3A>C4AF>C3S>C2S。

尤其C3A的吸附量远远大于其他三种熟料矿物。

这是因为减水剂主要吸附在水化产物上,吸附量与其水化产物的数量和表面性质有关,凡水化快,水化产物比表面大的熟料矿物,吸附量就大,而使溶液中的减水剂大大减少。

C3A的水化速度最快,C4AF ,C3S次之,C2S最慢,C3A的水化产物比面积大。

所以含C3A多的水泥,减水剂的适应性差。

1.2 熟料烧成温度和烧成速度
高温烧成的熟料与低温烧成的熟料表现出的性能不同,高温快烧的熟料,硅酸盐矿物固熔较多其他组分(如C3S固熔Al2O3、Fe2O3、MgO等形成A矿),这增加了硅酸盐矿物的含量及性能,提高了水化活性,并使C3A与C4AF含量减少。

其固熔量随温度的升高及烧成速度的加快而增大。

故高温快烧的熟料,A矿发育良好,尺寸适中,边棱清晰,水泥强度较高,与外加剂相容性好。

低温烧成的熟料,硅酸盐矿物活性较差,水泥强度较低,并且由于C3S固熔Al2O3、Fe2O3减少,熟料矿物中析晶出来C3A与C4AF较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大,与外加剂相容性差。

1.3 冷却制度的影响
熟料在较高温度范围(1450℃—1200℃)的快速冷却,有利于A矿保持良好的晶型,C2S粉化,硅酸盐矿物活性较高;溶剂矿物多以玻璃体存在,大量减少C3A与C4AF的析晶,因而对于快冷熟料,即使C3A与C4AF计算含量较高,由于大部分以玻璃体存在,所磨制的水泥仍与外加剂相容性好,凝结时间正常,水泥强度较高。

慢速冷却时,熟料中β-C2S转变为γ-C2S,矿物活性降低,C3A与C4AF大量析晶,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

2 混合材料种类和品质的影响
混合材对减水剂具有吸附作用。

由吸附量实验得知,作为水泥混合材的吸附量由大到小,一般为煤矸石>粉煤灰>矿渣。

掺矿渣的水泥适应性优于掺煤矸石的。

一般来说火山灰质混合材具有较大的内表面积,故吸附量大,不同品质的粉煤灰适应性差异很大。

优质的粉煤灰、超细粉煤灰适应性好;粗粉煤灰、含碳量大的吸附量大,适应性差。

粉煤灰:粉煤灰为多孔性的中空圆球体,优质的粉煤灰含有大量球形度良好的玻璃体,由于球形玻璃体的“滚珠效应”,可以改善水泥的流变性能,提高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粗粉煤灰和含碳量大的粉煤灰中含有较多未燃尽的碳,而未燃烬的碳具有多孔结构,能吸附大量的减水剂和水分,这种“吸附效应”使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变差。

矿粉:粒化高炉矿粉除具有胶凝性和火山灰性,还具有微填充效应。

混凝土体系可理解为连续级配的颗粒堆积体系,粗集料间隙由细集料填充,细集料间隙由水泥颗粒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间隙则由更细的集料填充,矿渣微粉的细度比水泥颗粒细,在取代了部分水泥以后,
这些小颗粒填充在水泥颗粒间的空隙中,置换期间的的填充水,因而使拌和物的表面水相应大量增加,促进了混凝土流动性的改善。

同时,由于磨细矿渣的需水性低于硅酸盐水泥,因而替代部分水泥后所形成的胶凝体系的总需水量下降,富余的水分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这就是矿渣的微填充效应,它有助于提高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3 水泥含碱量和fCaO含量的影响
3.1 水泥碱含量
水泥的碱含量主要是指水泥中Na2O和K2O的含量。

碱含量对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碱的存在使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大,使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减水剂的塑化效果变差,含碱量越高,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越差,还将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增大。

目前国内最普遍使用的是萘系高效减水剂,而碱含量是控制萘系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良好的关键因素之一。

2000年在法国召开的第六界国际化学外加剂会议上,我国留学生姜施平博士等发表的文章指出:水泥的可溶性碱含量、细度、C3A含量和石膏类型,是控制掺萘系减水剂水泥浆和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关键参数。

最佳可溶性碱含量在0.4%-0.6%当量的Na2O。

萘系减水剂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率和水泥水化速率受这些参数影响,它们控制混凝土流动度的损失速率。

使用可溶性碱含量低的水泥时,不仅当减水剂剂量不足时坍落度损失回较快,且当剂量稍高于饱和点时,又会出现严重的离析和泌水。

3.2 水泥fCaO含量
水泥fCaO含量高明显影响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这一点国内资料报道的少,据国外及生
产实践经验得知,这一影响不可忽视。

4 作为水泥调凝剂石膏品种和掺加量的影响
4.1 石膏的种类对其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也很大,因为不同种类石膏的溶解速度和溶解度差别较大,他们对水泥的缓凝作用不同,而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影响也不同。

天然二水石膏与高效减水剂适应性好,硬石膏有不利的影响应限制,工业副产品石膏中的某些微量成
分可能使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变差。

4.2 水泥中SO3含量及石膏的形态影响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在水泥凝结时间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适当提高水泥中SO3含量有利于改善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适宜的SO3含量应根
据水泥中C3A、碱含量和比面积来确定。

5 水泥比面积和颗粒分布的影响
水泥颗粒对减水剂分子的吸附与水泥的比表面积有关,在掺加减水剂的水泥浆体中,水泥颗粒越细,意味着其比表面积越大,减水剂在相同掺量情况下,对于细度大的水泥,其塑化效果要差一些;同时,比表面积越高时,水泥与水接触的面积越大,水泥颗粒表面形成水膜所需水量就大,相同水灰比条件下,颗粒之间的自由水相应减少,水泥浆体流动性变差,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不好;另外,水泥比表面积越大,意味着水泥细颗粒多,水泥与水早期反应速度加快,水化产物絮状结构形成快,水泥浆体流动性差,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不好。

水泥的颗粒分布对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影响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水泥均匀性系数大时,颗粒分布范围窄,其堆积空隙率大,需要更多水来填充这些空隙,自由水相应减少,外加剂掺量大,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差,均匀性系数小时,情况正好相反。

另一方面,水泥颗粒平均粒径小时,水泥中细粉较多,比面积较大,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不好。

6 水泥新鲜度的影响
水泥的新鲜度是一个与水泥储存时间、环境的温度、湿度有关的概念。

储存时间长、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高,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提高。

这是因为新鲜水泥干燥度高,正电性较强,对减水剂吸附大,降低了减水剂对其的塑化效果,使水泥浆体流动性大大降低。

这一点对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尤其明显。

7 水泥温度的影响
水泥粉磨温度高,二水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和硬石膏,而半水石膏和硬石膏较二水石膏溶解度下降,不能有效阻止水泥快速水化生成絮凝结构,减水剂对其的塑化作用差,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也快,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差。

控制粉磨温度为110-120度为宜。

8 出厂水泥温度(水泥进混凝土搅拌机温度)
出厂水泥温度高,水泥水化反应速度快,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