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美术剪纸教案
初中生剪纸活动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生剪纸活动
课时:1课时
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剪纸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
1. 剪刀、彩纸、铅笔、橡皮、直尺等工具和材料。
2. 剪纸样品或图片,以便学生参考和欣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对剪纸有初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讨论剪纸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
1. 教师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
2. 示范剪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使用剪刀、保持纸张整洁等。
三、创作实践(10分钟)
1.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合适的纸张和图案进行剪纸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
1. 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下一次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 学生填写活动反馈表,对本次剪纸活动进行评价和建议。
教学评价:
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2.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剪纸》课件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剪纸》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剪纸》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剪纸的历史、分类、特点、制作方法以及剪纸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2. 通过剪纸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剪纸的制作技巧和构图设计。
教学重点:了解剪纸的历史、分类、特点,学会运用剪刀和纸张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剪纸作品展示、剪刀、彩纸、胶水、尺子、圆规等。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剪纸的历史、分类和特点;(2)讲解剪纸的制作方法,包括折叠、剪切、粘贴等;(3)分析剪纸作品中的构图、线条、色彩等元素。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剪纸制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2)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动手制作剪纸作品;(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纸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简单的剪纸作品;(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剪纸》2. 内容:(1)剪纸的历史、分类、特点;(2)剪纸制作方法;(3)剪纸作品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喜庆”为主题,创作一幅剪纸作品。
2. 答案:(1)作品要求:主题明确,构图合理,色彩鲜艳,富有创意;(2)作品尺寸:A4纸大小;(3)完成时间:一周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利用剪纸技艺为家庭、学校等场合制作装饰品;(2)组织学生参加剪纸比赛,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竞争意识;(3)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间艺术,如泥塑、木雕等,丰富他们的艺术素养。
初中美术《剪纸》教案+

初中美术《剪纸》教案+一、教学内容1. 剪纸的起源与发展2. 剪纸的分类与特点3. 剪纸的制作方法与技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种类和特点,增强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热爱。
2. 掌握剪纸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剪纸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剪纸的历史、种类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剪纸作品、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剪纸的历史、种类和特点。
(2)讲解剪纸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剪纸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示范剪纸制作过程。
(2)学生跟随示范,完成剪纸作品。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剪纸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6. 展示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剪纸的历史、种类、特点2. 剪纸制作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剪纸作品创作。
(2)以剪纸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1)学生完成剪纸作品。
(2)学生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间艺术,如泥塑、糖人等。
(2)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拓宽艺术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操作环节的教学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需准确把握。
1. 教学难点:剪纸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示范。
初中美术《剪纸》教案+

初中美术《剪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美术教材第七单元《民间工艺》中的第二章《剪纸》,详细内容包括剪纸的历史渊源、分类、制作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章节为第14页至第17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剪纸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剪纸的制作技巧,如折叠、剪切、展开等。
教学重点:剪纸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分类、制作方法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剪刀、胶水、彩纸、模板、展示板、投影仪等。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模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作品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剪纸的历史、分类、制作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剪纸制作,每组选定一个主题,如窗花、动物、植物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一个剪纸作品,讲解其制作步骤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剪纸方法。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剪纸作品。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强调剪纸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剪纸技艺,传承民间艺术。
六、板书设计1. 剪纸艺术2. 内容:剪纸的历史、分类、制作方法剪纸作品欣赏剪纸技巧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美好家园”为主题,设计并制作一幅剪纸作品。
2. 答案:作品要求:创意新颖,富有生活气息,剪纸技艺熟练。
提交时间:下周二上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是否充分激发?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民间剪纸艺术展览,深入了解剪纸文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剪纸》

《剪纸》教案曲阜市实验中学李明单元题目:《情趣浓郁能工巧匠》课时题目:《剪纸》课型: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系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的第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民间美术范畴。
剪纸艺术的历史悠久,远在商周即已出现,但那时剪的不是“纸”,而是“丝帛”,西汉时期有“剪彩为幡”的习俗,用于春日祭祀,到唐代出现了“剪纸”一词。
此后,剪纸艺术一直兴盛于民间,成为平面造型艺术的一枝奇葩,至今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焕发光彩。
剪纸艺术讲究构图图案化,形象概括简练,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明快,曾出现简刻和繁刻、南派和北派风格,以及阴刻、阳刻、阴阳刻和点色、套色、拼贴等多种技法。
本课将引领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一般艺术样式、题材、表现方法,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提高学生对剪纸艺术的认知和素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①了解剪纸的历史(商周—汉—唐—今);②理解剪纸的定义;③认识剪纸艺术的样式、题材、表现形式。
样式:窗花、墙花、门笺、喜花、鞋花、枕花、衣袖花、礼花等;题材: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吉祥图案;表现形式:单色剪纸——折叠刻剪法、阴刻剪法、阳刻剪法、阴阳刻并用剪法;彩色剪纸——点色、套色、拼贴。
2、技能目标:①正确运用剪子和刀子尝试初级剪刻方法;②掌握一般的阴阳并用刻剪法步骤。
(二)方法与过程:教师引导,自学与小组探究,尝试剪刻,了解剪纸的初级知识与技能,合作完成一件或多件剪纸习作。
(注:如在教室上课,可引导学生用剪纸习作装饰教室)(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认识,提高鉴赏能力,增强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知情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剪纸的基本知识,掌握初级的剪刻方法。
解决措施: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通过大量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讨论来实现。
四、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刀剪剪刻技法,体现剪纸韵味,完成有创意的一件或多件作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2.1 剪纸

《剪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认识剪纸艺术和剪纸的特点,学生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剪纸练习,学习剪纸的简单剪刻技法和创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名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摸索简直小窍门,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表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剪纸在设计和剪刻时要注意线线相连、面面相连。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宣纸,剪刀、刀子各一把,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一看l、教师出示剪纸作品。
“同学们,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要到来的时候,家家张灯结彩,十分热闹,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剪纸图片他们在剪窗花,窗花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一种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在节日期间用彩色剪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出示课题:剪纸(二)新授出示图片请学生欣赏剪纸作品。
欣赏的同时请同学讨论剪纸的题材种类。
种类:1、贴在窗户上——窗花2、贴在门上——门签3、用于喜庆——喜花4、用来祭祀——祭纸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其中江南剪纸中属南京剪纸最有特点。
南京剪纸除门笺是刀刻的,多数用剪刀剪成。
艺人们以剪代笔,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
出示南方南京剪纸和北方的陕北剪纸1、象征吉祥的团花2、表达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剪纸——风俗剪纸3、北京奥运会福娃剪纸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可以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相同点:纹样相聚,造型生动不同点:陕北剪纸粗普豪放,单纯,南京剪纸华丽,工整。
总之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简练概括,夸张传神善用比喻,寓意谐音构思大胆,幽默取巧富于装饰,印物赋形出示有特点的两幅作品让同学比一比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阴剪”是一块为主,把造型的线剪去。
人教版初XX术剪纸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美术剪纸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剪纸艺术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1.2 教学内容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剪纸的基本技巧、剪纸艺术在民间艺术中的价值。
1.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引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剪纸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剪纸技巧。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作品。
第二章:剪纸基本技巧训练2.1 教学目标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
2.2 教学内容剪纸的基本技巧、剪纸作品的构图与线条运用。
2.3 教学过程(1) 讲解: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展示相关作品。
(2)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剪纸基本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并模仿。
(3)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折叠、剪切、刻画等技巧制作剪纸作品。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作品中。
第三章:剪纸动物作品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剪纸作品的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教学内容动物剪纸作品的创作方法、剪纸作品的构图与线条运用。
3.3 教学过程(1) 讲解:讲解动物剪纸作品的创作方法,展示相关作品。
(2)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动物剪纸作品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并模仿。
(3)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动物剪纸作品。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动物剪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章:剪纸人物作品创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人物剪纸作品的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2 教学内容人物剪纸作品的创作方法、剪纸作品的构图与线条运用。
4.3 教学过程(1) 讲解:讲解人物剪纸作品的创作方法,展示相关作品。
第1课 剪纸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剪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剪纸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剪纸是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亥IJ、染等方法,塑造出各种艺术形象的平面造型艺术。
用于生活环境的装饰和喜庆活动的点缀,剪纸作品讲究构图图案化。
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明快。
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风格独特的剪纸。
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南方已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
教学目标:1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们了解剪纸的起源、发展和变化2.学习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从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1.理解南北方兼职的差异,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南方已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
2.引领学生畅游剪纸的艺术世界教学过程:导入新授通过一段视频来体验剪纸的魅力,一起走进民间艺术一一剪纸看完视频后有什么感想?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
渊源要早于剪刀和纸张的出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
剪纸凝聚了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我国最早的剪纸是1959年出土在新疆吐鲁番的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和对猴团花,恢复成现代的就是成双成对的团花。
剪纸的使用陕西延安的窗花,毛主席的肖像画,大红喜字贴在了台灯上,渲染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还应用到陶瓷艺术,可以看出剪纸应用十分广泛!同学们在观察这些应用的时候有没有看出我们的剪纸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南北方的剪纸特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和风俗,所以剪纸特点也不同!组内讨论南北方的剪纸在造型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哪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同学们概括的非常准确:在造型上:北方简单;南方繁密在风格上:北方粗犷、豪放;南方:精巧、细腻请同学们打开福袋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是不是会给你们带来好运气!对,每组都有一把精致的团扇剪纸作品。
同学们组内观察团扇作品,分别从剪纸的表现形式、题材和寓意三方面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一课剪纸
一、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四、教学难点:
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五、教学准备:
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
2开白纸两张。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学习新课。
课程引导:
l、教师出示剪纸作品
师: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
生:剪纸。
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都是出自我们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
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
(板书)
3.结合剪纸作品
师: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喜花、枕花、礼花等。
具有单纯、简洁、明快、富装饰性的特点。
(板书)
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那么,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剪纸包括两种,一种是对称式,一种是均衡式。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对称剪纸!
6、教师展示示例剪纸图案,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那些是对称剪纸作品呢?生:……
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7、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
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如:我们通常剪什么图形运用折叠法剪呢?…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
剪刻时注意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
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
(四)展评学生作品。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点题: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的!
板书设计
对称剪纸
剪纸:
一、特点:单纯、明快、简朴、富装饰性。
二、题材:花鸟虫鱼,自然景观,人物等。
三、方法:剪、刻。
四、表现形式: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
五、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六、纹样构成形式:对称、均衡。
今天主要讲的是对称剪纸,示例:蝴蝶,金鱼,及各式窗花、喜字等。
工具: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开白纸两张。
步骤:
1、构图,将纸张对折,制作底稿,可用铅笔描绘。
2、用剪或刻的方式完成。
3、做好贴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