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科细则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科细则

医学影像科细则

医学影像科细则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2)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3)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鉴于该学科专科医师日后从事的医疗工作侧重点不同,因此培训计划的特点既包括有共性部分,也包括个性的部分。

医学影像学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3年。

一、培养目标强调受训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训练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

了解医学影像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

通过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能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水平,并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研工作。

二、培养方法前18个月,在学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影像技术组1个月,影像诊断专业组8个月(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组各2月),介入组3个月,超声科3个月,核医学科3个月。

第19~24月,根据受训者和临床培训基地具体情况,安排继续在本专业轮转或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内科2个月,外科2个月,非指定科室培训2个月(即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进行安排,其中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此外,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度延长在内、外科的培训时间)。

第3年,本专业组内进行专科培训。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一)第1~18个月1.轮转目的系统掌握和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

了解这些专业组的日常工作程序、内容及涉及的相关临床知识,为下一段时间至各临床科室轮转奠定基础。

2.基本标准(1)医学影像科(包括介入治疗)在本科内技术组及五个专业组(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和介入组)内轮转,每组时间为2~3个月。

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1.岗位责任明确:明确医学影像科各岗位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科室内部的工作分工和学术负责人制度,确保岗位职责的落实和责任追究。

2.质量指标制定: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行业标准和科内工作特点,制定医学影像科的质量指标,包括设备质量指标、工作流程质量指标、图像质量指标等,用于评估和监控医学影像工作的质量。

3.质量控制措施: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包括患者信息登记、设备操作、影像采集、图像处理和报告撰写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操作规范,减少人为失误和技术差异对工作质量的影响。

4.设备维护保养:建立医学影像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制度,包括设备的周检、月检、年检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图像质量的稳定性。

5.质量监控与评估: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正常工作质量的日常监控,包括日常对影像工作的质量进行抽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6.培训与素质提升:定期组织医学影像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医学影像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医学影像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7.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学影像工作过程中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包括辐射防护措施、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图像信息保密等。

8.教育宣传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教育宣传和质量意识培养工作,包括向患者传达医学影像工作的安全性和重要性,向医护人员宣传医学影像科的服务能力和质量保障措施。

以上是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的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的内容,通过有效地执行和监控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医学影像工作的质量水平,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级医院评审放射影像科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细则

三级医院评审放射影像科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细则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细则第一部分医学影像科管理规范(100分)扣分理项目评价要点分值检查内容与评分标准结果由查看《放射诊疗许可证》,《医1.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一)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抽查医务依法取得相关许可,严格按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照放射诊疗科目执业,各项依10 和落实情况等,不了解或不落实,服务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扣2分。

根据执业范围核对开展及规章。

法影像学检查项目情况。

一项不符者扣2分。

执检查科室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业每缺一项扣2分;抽查3项制度,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院检查科室人员对相关制度的了解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10 (20分)与执行情况。

不了解或执行有缺项各项规章制度。

陷,扣1分 1.人员准入符合相应的条抽查从事医学影像工作的相关人件,各级人员职责明确。

应员资格证件,每发现1名资格条 10 在本人所具有的资质范围内件不达标者,扣2分。

每发现1(二)执业,不得超范围。

名超范围执业,扣2分岗位 2.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专检查岗位职责,缺一项岗位职责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职 10 扣2分。

检查上岗人员恪守情况,资质和上岗位。

每台设备至岗位职责不到位扣2分。

少有两名医师、技师。

责(25分) 3. 有质量管理组织、制度及现场检查有关人员、质控设备,基本的质控设备,至少有一 5 查阅相关质控材料等。

每发现1 名专职或兼职质量管理人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员。

1扣分理项目评价要点分值检查内容与评分标准结果由 1. 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检查服务,包括急诊床边摄影,现场查看急诊X线摄影及CT检查急诊X线摄影及CT检查30(三)10 记录,无记录的扣4分;不能提分钟出诊断报告。

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不得分。

诊疗管理 2. 建立科室危重病抢救应(20分)急预案;配备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药品和器材,相关人现场检查相关物品、资料;考核员能够熟练使用;具有对比10 医师护士各1名。

每发现1处不剂过敏反应的处理能力及对附和要求扣2分意外危重病基本应急抢救的能力;使用对比剂前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现场抽查20份诊断报告,阳性率3.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CT、 10 每小于规定的5个百分点,扣2 MRI、大型X线机≥70% 分(四)有设备保养、检修合格记录。

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制定《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一危害一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一危害一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医学影像科。

二.医学影像科“X射线防护与诊断质量保证管理小组” (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管理小组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 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

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

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

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医学影像科分为普放、CT MR介入四个个组。

MR CT室由从事多年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各专业组每天各由一名医师值班。

六.CT及MR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由医师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

在扫描中凡遇到疑难或不能确定的病例,应及时请其它医师会诊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各种规章制度

医学影像各种规章制度

医学影像各种规章制度一、医学影像科室管理规定1.医学影像科室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资格证书,负责本科室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安排。

2.医学影像科室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工作正常,影像质量达到要求。

3.医学影像科室应配备足够的技术人员,保证影像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4.医学影像科室应建立影像资料管理制度,保管好影像资料,确保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5.医学影像科室应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6.医学影像科室应建立影像质量控制制度,定期评估影像质量,确保诊断准确性。

二、医学影像检查操作规程1.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完成影像检查准备工作,如禁食、脱衣等。

2.影像技术人员应根据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参数,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3.影像检查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配合技术人员的操作指导。

4.影像检查结束后,患者应等候医生的诊断结果,不得随意猜测或询问。

5.影像检查结果应及时上传到医院信息系统,确保医生能够及时查看和诊断。

6.影像检查结果应按照医院规定的格式和标准编写,准确记录检查所见和诊断意见。

三、医学影像安全管理规定1.医学影像科室应建立影像设备和辐射防护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和技术人员的安全。

2.医学影像科室应配备足够的辐射防护设施,如铅衣、铅玻璃等,保护技术人员免受辐射伤害。

3.医学影像科室应定期对设备和辐射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正常。

4.医学影像科室应开展辐射防护知识培训,提升技术人员对辐射危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5.医学影像科室应建立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辐射事故时能及时处置和救治。

6.医学影像科室应定期进行辐射监测,掌握辐射剂量的分布情况,保障患者和技术人员的安全。

以上就是医学影像常见的规章制度,医学影像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风险较大的医学检查技术,在实践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影像科工作制度范文

影像科工作制度范文

影像科工作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影像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影像科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

第三条影像科的工作包括诊断影像学检查、医学影像学研究和辅助临床诊断等。

第四条影像科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

第二章工作岗位第五条影像科包括:医学影像科医生、放射技术师、医学影像技师、医学影像电工等。

第六条影像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三章工作内容第七条影像科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前准备、影像学检查的执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解释和分析等。

第八条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过程,解答患者的疑问。

第九条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做好影像学检查的记录和报告,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条影像科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患者接待、登记、检查准备、检查执行和结果分析等环节。

第十一条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章工作时间第十二条影像科的工作时间为每周六天,每天工作8小时,周日休息。

第十三条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时间,不得早退、迟到或擅自休假。

第六章工作规范第十四条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统一着装,穿着整洁,佩戴工牌,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

第十五条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

第十六条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严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第七章工作安全第十七条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用品,确保工作安全。

第十八条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放射防护的规定,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第十九条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健康体检,确保自身健康状况。

第八章纪律要求第二十条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岗位纪律,不得违反规定进行私自调动或离岗。

第二十一条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纪律要求进行违法行为。

医学影像科工作规章制度

医学影像科工作规章制度

医学影像科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学影像科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隐私,特制定本工作规章制度。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二条医学影像科设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技术人员若干名,其中工程师一名,技师若干名,助理一名。

根据科室工作需要,可临时增补人员。

第三章工作内容第三条医学影像科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影像拍摄、影像诊断、仪器维护与保养、影像资料管理等。

第四章工作要求第四条医学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具有医学影像学或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持有相应的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和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证书;熟悉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工作流程第五条医学影像科的工作流程包括:“患者接待-预约挂号-影像拍摄-影像诊断-报告撰写-影像管理-故障维修与设备保养”。

第六章工作细则第六条影像拍摄时,工作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与病历一致,并向患者说明拍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适反应。

第七条影像诊断时,工作人员应认真准确地分析影像资料,并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报告撰写,报告应详尽准确地描述疾病情况及定位。

第八条仪器维护与保养时,工作人员应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并根据规定周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影像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九条影像资料管理时,工作人员应将患者影像资料妥善保存,确保其安全可靠,严禁私自复制或外传患者影像数据。

第十条故障维修与设备保养时,工作人员应及时上报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并配合相关维修人员进行处理,确保设备恢复正常使用。

第七章工作纪律第十一条医学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科室领导的指挥和安排,工作过程中不得私自离岗或违规操作设备。

第十二条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权益,不得泄露患者隐私信息。

第十三条工作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与卫生,定期消毒工作区域,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医院医学影像科规章制度

医院医学影像科规章制度

医院医学影像科规章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医学影像科管理,保障医院医学影像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规章制度内容1. 医学影像科管理机构(1)医学影像科归属医院医务科室下设部门,负责医院影像学检查、处理和存储,提供医学影像服务。

(2)医学影像科部门领导由科主任负责,下设副科主任及科室医师、技师和护士等。

2. 人员管理(1)医学影像科人员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2)医学影像科人员应接受岗位培训,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程序。

(3)医学影像科人员应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具,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3. 设备管理(1)医学影像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2)医学影像设备应具备国家标准认证,符合卫生学标准要求。

(3)医学影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影像质量。

4. 医疗质量管理(1)医学影像科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影像质量控制。

(2)医学影像科应建立患者诊断影像档案,确保影像报告准确无误。

(3)医学影像科应建立医学影像质量保证制度,定期进行影像检查和评估。

5. 安全管理(1)医学影像科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2)医学影像科应建立应急预案,处理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

(3)医学影像科应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6. 绩效考核(1)医学影像科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定期评估科室人员绩效。

(2)医学影像科应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估制度,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3)医学影像科应定期开展内部交流和学习,促进团队合作和技术创新。

7. 其他医院医学影像科规章制度为科室内部管理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

医院医学影像科规章制度需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科室管理的顺畅和高效。

以上为医院医学影像科规章制度内容,特此制定并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科细则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 \磁共振成像(MRI1介入性放射学;⑵超声医学(US ),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3)核医学,包括Y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 )和介入核医学。

鉴于该学科专科医师日后从事的医疗工作侧重点不同,因此培训计划的特点既包括有共性部分,也包括个性的部分。

医学影像学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3年。

一、培养目标强调受训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训练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

了解医学影像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1通过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能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水平,并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硏工作。

二、培养方法前18个月,在学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影像技术组1个月,影像诊断专业组8 个月(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组各2月),介入组3个月,超声科3个月,核医学科3个月。

第19 ~ 24月,根据受训者和临床培训基地具体情况,安排继续在本专业轮转或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内科2个月,外科2个月,非指定科室培训2个月(即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迸行安排,其中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此外,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度延长在内、夕卜科的培训时间1第3年,本专业组内进行专科培训。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一)第1 J8个月1・轮转目的系统掌握和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

了解这些专业组的日常工作程序、内容及涉及的相关临床知识,为下一段时间至各临床科室轮转奠定基础。

2・基本标准(1)医学影像科(包括介入治疗)在本科内技术组及五个专业组(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和介入组)内轮转, 每组时间为2~3个月。

掌握:医学影像的基本理论,包括X射线、CT和MRI的成像原理和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的书写原则,并完成表1所列疾病、例数的报告书的书写,要求受训者每周至少书写诊断报告书50份。

熟悉:医学影像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及其诊断原则,了解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

了解:X线投照和CT,MR检查操作方法。

表1系统(检查技术)病种/操作名称例(次)数㈢神经系统(以CT和MRI为主)脑出血15脑梗死15脑肿瘤15脑外伤15呼吸循环系统(以平片和CT为主)肺结核25肺肿瘤15支气管扩张10支气管肺炎15纵隔肿瘤5胸腔积液15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心包积液5消化、泌尿系统(以CT和MRI为肝肿瘤15主)5肝硬化胰腺炎10胰腺肿瘤10胆系肿瘤10肾肿瘤10膀胱肿瘤10消化道肿瘤(造影检查)10消化道溃疡(造影检杳)10骨关节系统(以平片为主)骨折10骨肿瘤5骨结核5退行性骨关节病20熟悉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原则,以及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

(2)超声科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医学原理,超声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超声诊断仪的类型、原理和结构。

熟悉:超声诊断的步骤、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程序和手法、观察内容和指标、分析及诊断原则。

学习和熟悉超声图像资料的记录方法,能基本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书,并完成表2所列疾病、例数的报告书的书写。

表2系统疾病/操作名称例数(》各5例消化系统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委肿,肝脓肿,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各5例胆霆石,胆管石,急、慢14胆曩炎,胆霆癌,胆曩增生性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各2例脾肿大,脾淋巴瘤各2例泌尿系统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异位肾、融合肾、肾缺如),肾积水,各2例肾曩肿,肾癌,肾盂癌,肾结石,肾炎肾上腺腺瘤,嗜锯细胞瘤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积水,输尿管肿瘤各5例膀胱残尿测定,膀胱结石,膀胱憩室,膀胱肿瘤各2例生殖系统正常早孕、中孕和晩孕,异位妊娠,流产,前置胎盘,羊水过各2例多、过少各2例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癌,卵巢曩肿、肿瘤(常见类型),盆腔炎性肿块各2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炎,睾丸肿瘤(常见类型)心血管系统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风湿性瓣膜病,扩张型、肥厚各2例型心肌病,心包积液各2例颈动脉、椎动脉和四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四肢静脉血栓甲状腺肿(单纯性、弥漫性、结节性),甲状腺功能内分泌系统减退,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各2例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腺瘤各1例其他孚L腺炎,孚L腺纤维腺瘤,孚L腺增生,孚L腺癌各2例腮腺曩肿,腮腺混合瘤,腮腺癌各1例(3)核医学科①初步掌握显像设备的原理及其操作(SPECT或Y相机\初步掌握核素发生器的原理,能够独立进行常用放射性药物的标记。

②熟悉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和内、外防护的具体措施。

③初步掌握131碘吸碘率测定的原理、操作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肾图的原理、操作,初步掌握常见图形的分析。

④了解体外标记免疫分析的原理和进展、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操作技术。

⑤在核素显像方面,要求初步掌握脑血流显像、心肌灌注显像、肺灌注显像、甲状腺显像、甲状旁腺显像,以及全身骨显像的原理、方法、临床应用及其图像分析。

熟悉肿瘤的核素显像,特别是PET-FDG显像的原理及临床价值。

⑥初步掌握核素治疗的机理,各种治疗用核素的特点。

初步掌握常⑶碘治疗甲亢的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能够正确估算给药剂量。

⑦拿握核素防护基本原则。

⑧完成表3所列的技术操作和报告书的书写例次。

表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疾病/操作名称例(次)数㈢实际演示射线防护原则2次核素发生器淋洗药物操作2次示踪剂的标记1311吸碘率测定肾图测定及报告书写参与⑶I治疗甲亢计算剂量2次参加体外分析实验(最好放免)2次在指导下参加SPECT操作4次甲状腺显像准备、采集、报告2例骨显像准备、采集、报告2例静态心肌显像准备、采集、报告1例肿瘤FDG显像准备、采集、报告1例肺灌注显像准备、采集、报告1例脑血流灌注显像准备、采集、报告1例3・较高标准除完成以上基本要求外,受训者还应阅读英文相关文献,完成读书报告一篇。

(二)第19 ~ 24个月根据受训者和临床培训基地具体情况,安排继续在本专业轮转或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

1.培训目的(1)拓展医学影像和核医学科住院医师的知识范围,熟悉与医学影像领域相关的临床知识;明确医学影像和核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价值和0艮度。

(2)在初步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医学影像和核医学诊断中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明确它们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3)了解适于影像介入治疗和核医学治疗的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其所涵盖的各种治疗方法及应用价值。

2・基本标准(1)内科轮转学习2个月,要求掌握常规问诊和物理检查技术,并熟悉下述表4 所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诊断要点。

表4系统病种支气管扩张,细菌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风湿性心脏瓣膜呼吸、循环系统病,冠心病,心包炎;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肿瘤(胃癌、结直肠消化、泌尿系统癌),肝硬化,肝细胞癌,胰腺炎,胰腺癌;各种类型肾炎,肾衰,膀胱炎内分泌系统各种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1)夕卜科轮转学习2个月,要求掌握外科无菌操作技术,并熟悉表5所列疾病的体征、实验室检杳、诊断要点,手术治疗类型和术式。

临床表现、表5系统病种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乳腺癌,胸部外伤二尖瓣换瓣术,主动脉呼吸、循环系统瘤胃癌,胃溃疡,结直肠癌,肠梗阻,胆曩炎和胆曩石,消化、泌尿系统胆系肿瘤,肝细胞癌,胰腺炎,胰腺癌,脾外伤肾肿瘤,肾外伤,肾上腺肿瘤,膀胱肿瘤骨关节系统骨折(手法复位,内固定),半月板撕裂,椎间盘脱出(3 )根据本专业日后工作,在选定的非指定科室(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口腔科、眼科)轮转学习4个月。

①儿科轮转学习2~3个月,要求了解小儿常见疾病特点,与成年人疾病表现的差异,并熟悉表9所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和诊断要点。

表6系统病种颅内感染(脑膜炎、脑脓肿),颅内肿瘤(常见类型),锥体中枢神经系统外系病变(肝豆状核变性)小儿肺炎,小儿支气管扩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呼吸、循环系统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常见类型),小儿急腹症(常见类型), 肝消化、泌尿系统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②妇产科轮转1 ~ 2个月,要求了解妇产科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方法,并熟悉表7所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和相关疾病的治疗手段。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口我表7科别病种产科早孕,异位妊娠,胎儿畸形,胎盘异常,妊娠合并症(常见类型)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常见类型)卵巢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常见类型)③神经内科轮转学习1~ 2个月,要求熟悉神经科疾病的物理检杳技术和常用的实验室检杳方法,并熟悉下述表8所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杳、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表8病种病名脑出血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萎缩颅脑先天性发育异常脑先天性发育异常(常见类型)神经皮肤综合征(常见类型)脑变性疾病Alzheimer 病Parkinson 病脱髓鞘疾病Wilson 病多发性硬化④神经外科轮转学习1~ 2个月,要求熟悉表9所列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杳、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表9病种病名神经胶质瘤脑肿瘤脑膜瘤垂体瘤转移瘤脑挫裂伤颅脑外伤脑内血肿硬膜外和硬膜下血月中颅内感染和寄生虫疾病椎管内肿瘤脊髓外伤⑤眼、耳、鼻、喉和口腔科轮转学习1~2个月,要求了解眼、耳、鼻、咽、喉 和口腔科常规物理检查和内镜检查方法,并熟悉下述表10所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体 征、实验室检查、诊断要求和治疗原则。

表10 疾 病 病 名眼和眼眶 炎性假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泪腺肿瘤,眶内异物耳部 先天性中、内耳发育畸形,中耳乳突炎,中耳癌,额骨骨折 鼻和鼻窦 急、慢性鼻窦炎,鼻窦曩肿和息肉,鼻和鼻窦肿瘤(常见类型) 咽部 咽和咽旁脓肿,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 喉部 喉癌,喉外伤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曩肿,造釉细胞瘤,腮腺良、恶性肿瘤(常见类型)3・较高标准第2年轮转期间除完成以上基本要求外,还需完成读书报告1篇。

(三) 第3年从事医学影像诊断、超声和核医学的住院医师在本专业科室内进行专科培训。

1.培训目的进一步巩固和充实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1) 能够对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的最新动态有所了解。

(2) 能够初步掌握本专业常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对本专业治疗项目的指 征、技术操作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