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情况

合集下载

【统计数据】2018年4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统计数据】2018年4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统计数据】2018年4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4月,汽车产销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呈较快增长。

1-4月,与1-3月相比,汽车产量同比结束下降,呈小幅增长,销量增速有所提升。

具体分析如下:1.汽车情况⑴. 汽车产销同比增速较快4月,汽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呈现两位数增长。

当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9.7万辆和231.9万辆,产销量比上月分别下降8.8%和12.7%,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3%和11.5%。

本月汽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增速较快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有一定关系。

1-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42万辆和950.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8%和4.8%,销量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速明显提高,总体表现良好。

⑵. 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明显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0万辆和191.4万辆,比上月分别下降9.1%和11.7%,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2%。

产销增速略低于汽车总体0.1和0.3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5.5和14.8个百分点。

1-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796.9万辆和801.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和4.5%。

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轿车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7%,销量增长3.1%;SUV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6%和12.9%;MPV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4.7%和1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3%和36.9%。

4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25.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9.9%,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65.7%,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1-4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542.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9%,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67.4%,比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

1.6升及以下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283.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5.2%。

⑶. 商用车产销量保持增长4月,商用车产销保持增长。

2018年我国化工行业经营情况及市场前景图文分析报告

2018年我国化工行业经营情况及市场前景图文分析报告

2018年我国化工行业经营情况及市场前景图文分析报告(2018.10.02)一、基础化工经营态势2018年上半年,基础化工行业经营态势继续延续始自2016年下半年的景气趋势。

作为基础化工行业主体,2018年1-5月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累计实现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利润总额2,363.3亿元,同比增长27.7%,景气延续,毛利率为16.2%,较上年同期增加2.1个百分点。

同期,作为化工小行业,化学纤维行业实现收入3,145.3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利润总额132.6亿元,同比增加4.2%,毛利率为9.4%,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利润恢复增长主要是由于春节后下游复工带来的需求大幅恢复所致。

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行业经营延续景气趋势化学纤维行业毛利率下降,利润同比增加基础化工行业ROE继续大幅提升,产品价格维持高位是主要原因。

2018年一季度,基础化工(中信分类)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3.0%,较上年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行业盈利能力继续提升。

此轮行业景气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并维持高位。

根据化工在线数据,我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整体保持高位,虽在春节期间有所下滑,但是波动明显弱于去年同期,并在4月触底后回升明显。

考虑到经济大概率企稳,并对需求产生支撑,供给端在环保高压下持续出清,未来化工产品价格有望在油价的支撑下维持较高水平。

据此判断,2018年基础化工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或超过上一轮景气高点。

受益行业景气,基础化工(中信分类)行业ROE继续提升化工产品价格维持高位二、化工行业需求概况纺织服装产业链景气回升明显,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略有回升。

纺织服装行业需求韧性较足,近年一直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但自2017年四季度以来,服装产业链零售额同比增速大幅回升,行业景气度明显提升,上游化学纤维等行业有望进一步受益。

房地产方面,经历了前期受棚改政策推动的三四线房地产高增长后,我国房地产行业在2018年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2018年1-12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一)工业经济发展持续良好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59.68亿元,同比增长13.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3.74亿元,同比增长14.1%,高于全年目标3.6个百分点,累计增速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1位。

(二)六大产业支撑有力1-12月,我市六大产业增加值合计744.3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9%。

其中,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203.65亿元,同比增长7.2%;家电电气工业增加值211.09亿元,同比增长24.8%;石油化工工业增加值122.26亿元,同比增长8.9%;电力能源工业增加值90.24亿元,同比增长7.0%;生物医药工业增加值52.48亿元,同比增长23.5%;精密机械制造工业增加值64.63亿元,同比增长8.9%。

(三)大中小型企业均衡发展2018年1-12月,大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5.81亿元,同比增长18.0%;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335.39亿元,同比增长13.6%;小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2.54亿元,同比增长8.3%。

大型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从去年49.4%下降到44.8%,小型企业占比从去年20.2%上升到24.2%,小微企业无论是总量占比还是增速均有提升,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四)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94.71亿元,同比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4.9%。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21.95亿元,同比增长13.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9.7%。

(五)工业用电指标反映发展平稳2018年1-12月工业用电量104.22千瓦,占全社会用电量59.22%,同比增长7.6%,工业用电增速较上月(6.6%)上升1个百分点。

第四次中国经济普查2018年数据:1-A-1 全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第四次中国经济普查2018年数据:1-A-1  全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783365.8 42808.5 8512.4 7017.9 4547.5 2857.6 2236.8 109.6 19955.9 9231.0 8910.9 2682.8 15715.7 9239.8 4528.1 4208.6 4310.7 10146.8 4163.5 6525.0 22936.5 47099.4 15655.8 5186.9 16079.7 35565.6 40969.4 28870.0 22766.4 31286.2
5501.4 1952.5 2041.2 1810.4 105801.7 8155.2 13826.4
38129.0 87909.8 16387.1 72081.9 115028.6
9223.2 3358.7 4634.1 2129.0 66043.1 8804.6 3935.9
注:1.工业统计调查单位为工业企业单位数, 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
1185269.9 26831.1 8894.6 3641.6 4028.5 4720.1 2523.5 74.4 51359.3 20745.1 16464.7 10462.6 31506.5 23576.0 15293.6 12983.8 9819.2 16593.5 9168.2 16849.5 48757.1 75063.1 24811.1 8978.3 32304.5 61050.4 69245.7 56143.7 45540.8 50174.0
3450649 12574 387 10134 6743 34133 4044 2178
136675 71496 60226 309
143851 177745
80770 106259
83756 74413 81397 120827 11629 114153 26247

2018年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

2018年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

2018年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1-4月份,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

全社会用电量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工业和制造业用电量继续较快增长;四大高载能行业累计用电同比增长,各高载能行业用电走势分化;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保持较快增长;除水电外的其它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增加;全国跨区、跨省送出电量快速增长;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同比减少,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同比提高。

一、全社会用电量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1-4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10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1-4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2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0%;第二产业用电量142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7.6%,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1.2%;第三产业用电量33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6.0%,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4.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2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0%,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5%,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3.7%。

图1 2017、2018年分月全社会用电量及其增速分省份看,1-4月份,全国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3%)的省份有16个,依次为:广西(17.7%)、云南(16.4%)、内蒙古(16.1%)、甘肃(13.9%)、重庆(12.6%)、四川(12.3%)、北京(11.8%)、安徽(11.4%)、陕西(11.2%)、辽宁(10.8%)、青海(10.8%)、西藏(10.7%)、湖北(10.0%)、江苏(10.0%)、浙江(10.0%)和吉林(9.5%)。

4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2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

2018年4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4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4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一)工业经济发展持续良好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86.63亿元,同比增长10.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88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年目标0.8个百分点,延续了去年2位数增长的态势。

增速位居全省第二,高于全省增速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4.4个百分点。

(二)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1-4月,我市六大产业增加值合计208.0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8%。

其中,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55.32亿元,同比增长10.6%;家电电气工业增加值55.9亿元,同比增长13.3%;石油化工工业增加值33.38亿元,同比增长13.2%;电力能源工业增加值27.47亿元,同比增长6.2%;生物医药工业增加值16.21亿元,同比增长26.8%;精密机械制造工业增加值19.74亿元,同比下降2.5%。

(三)企业梯度培育持续推进工业百强企业实现总产值893.89亿元,占比69.5%,现价增速13.8%,形成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

大中型企业均衡发展,结构更加合理。

大型企业增长8.4%,中型企业增长14%,小微企业增长12.6%。

大型企业占比从去年47.9%下降到40.1%,小微企业占比从去年21.3%上升到25.5%。

(四)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61.82亿元,同比增长9.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2.9%。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89.85亿元,同比增长1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4%。

(五)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反映发展平稳4月份我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去年同期低2.1个百分点,我市PMI指数连续8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表明我市制造业处于稳定的发展趋势。

(六)工业用电指标反映发展平稳2018年1-4月工业用电量29.84千瓦,占全社会用电量62.6%,同比增长7.3%,工业用电增速低于全社会用电增速1.3个百分点。

2018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2018年,天津市经济运行整体保持平稳,结构优化持续推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民计民生明显改善,高质量发展态势正在形成。

一、综合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880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71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7609.81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11027.12亿元,增长5.9%。

三次产业结构为0.9:40.5:58.6。

图1 2014-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和服务业比重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6.19亿元。

其中,税收收入1624.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2%,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

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698.43亿元,增长6.7%;企业所得税319.51亿元,增长3.1%;个人所得税129.78亿元,增长11.4%。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04.53亿元。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4.08亿元,增长9.7%;教育支出446.67亿元,增长3.3%;医疗卫生支出192.55亿元,增长5.7%;住房保障支出91.71亿元,增长43.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度任务全面落实。

去产能扎实推进,2018年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粗钢产量增长6.4%,比上年回落13.4个百分点,生铁产量下降0.5%。

去杠杆成效明显,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为57.9%,比上年末降低1.9个百分点,处于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企业成本逐步降低,出台新一批降成本政策措施,已出台的降成本政策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约600亿元,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4.01元,比上年降低0.91元。

民营经济保持活跃。

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全面落实“天津八条”及61个实施细则,营商环境不断向好,市场主体继续增加。

2018年中国制造业产能发展深度报告

2018年中国制造业产能发展深度报告

2018 年中国制造业产能发展深度报告
2018 年2 月27 日,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制造业产能共享发展年度报告(2018)》。

这是我国首份反映制造业领域共享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近两年来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开始起步,初具规模,2017 年制造业产能共享市场规模约为4120 亿元,比上年增长约25%,通过产能共享平台提供服务的企业数量超过20 万。

报告认为,共享经济模式向制造业领域的深入渗透、全面融合以及再次创新,是重构中国供给侧生产结构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动能。

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主要有四个主要模式,即中介型共享平台、众创型共享平台、服务型共享平台、协同型共享平台。

中介型共享平台是指为制造的供需双方提供对接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平台自身不拥有诸如设备、厂房等制造资源,主要提供交易撮合、安全保障、纠纷处理等服务;众创型共享平台通常由大型制造企业搭建,通过整合平台上的研发、制造、物流、分销等能力以及财务、人力、金融等服务,打造面向企业内部和社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服务型共享平台通常由工业技术型企业搭建,以工业系统、软件、智能控制、工业云等技术服务共享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服务;协同型共享平台是指多个企业共同使用云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情况
2018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0%,比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

2018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四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0.2%,比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3.6%,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分主要行业看,四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8.5%,食品制造业为74.3%,纺织业为77.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7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69.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7.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7.8%,通用设备制造业为77.0%,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9.9%,汽车制造业为7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7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80.3%。

2018年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