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

科目:美术
课题: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级:高一.十二班
教师:李波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并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地上
2、宗教雕塑(石窟寺雕塑群):
(1)敦煌石窟——世俗化审美倾向
(2)云冈石窟——第20石窟佛
(3)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龛……进一步民族化
(4)、麦积山石窟——泥彩塑像
三、归纳总结
1、陵墓雕塑
A、秦始皇兵马俑(地下)——“致广大,尽精微”写实
B、霍去病墓石雕(地上)——整体写意
2、宗教雕塑(石窟寺雕塑群)
教师利用影像资料展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宗教雕塑,理解中国
古代恢宏雕塑群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各大石窟寺造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雕塑的整体氛围,如石窟寺的外景、佛龛整体造像效果与其中单个作品联系起来分析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并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敦煌石窟——世俗化审美倾向
(2)云冈石窟——第20石窟佛
(3)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龛……进一步民族化
(4)麦积山石窟——泥彩塑像
(5)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
师生问好
设疑: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在哪里——山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
什么是雕塑?
雕塑是指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放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课时结构:1课时教学目的:1、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对宗教雕塑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介绍我国四大石窟和晋祠,其中重点介绍敦煌石窟艺术。
2、我们对石窟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1、学生对宗教的不了解,对宗教雕塑的认识不够。
2、如何分析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
(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有同学了解佛、菩萨、罗汉吗?B学生:介绍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等在佛教中的形象。
教师:评价、补充B同学的介绍,引入课题。
(二)、请A同学介绍四大石窟开凿的年代及各自的特点。
■敦煌石窟:教师:引入敦煌石窟艺术。
多媒体:介绍敦煌石窟艺术风光片。
敦煌石窟的形成:时间:前秦建元二年(366)[形成故事]----元代一千多年规模: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等,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
是印度犍陀罗文化、希腊文化、中原文化的汇合地,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的宝库。
师生欣赏:彩塑图片欣赏学生:谈谈感受彩塑特点:规模大,魏至宋彩塑2415余身,影壁千余身。
唐代彩塑670尊,将佛的慈祥大度,菩萨的温静端庄,弟子的聪慧虔诚,天王的威武雄壮,表现生动。
■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简介:北魏兴安二年(453),多完成于北魏太和18年(494年)迁都洛阳以前。
山西大同武周山北崖洞窟53个,石雕51000多身。
昙曜五窟昙曜五窟形体硕大,气势雄伟。
相貌按北魏帝王雕刻,是神权与皇权相结合的产物。
20窟大佛,形体洗练、概括,仍带有印度的影响。
北魏迁都洛阳前后(494)河南洛阳南伊水两岸窟龛2120个,雕像10万余身,碑刻题记3600多品,以北魏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和唐代的奉先寺最为突出。
北魏造像,面孔清瘦,身材瘦小衣纹飘逸,颇具文士之风。
卢舍那佛是佛慧光芒普照四方之意。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说课稿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说课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学法,包括讲解、讨论、小组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在讲解部分,我将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讨论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小组研究部分,我将让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究,提高他们的研究主动性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将主要围绕着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包括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征、优秀代表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以及四大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和专业名词等内容。
同时,我也会在板书上加入一些图示和配图,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课程内容。
大家好,我是考生编号XX,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我将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详细介绍我的教学安排。
首先,我们会介绍中国古代陵墓雕刻的重要性,并分析陵墓地面雕刻和陶诵的艺术特点。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对于《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这两个陵墓雕塑的代表只能作简单的介绍。
因此,我们需要突出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古代陵墓雕塑,引导学生加深对其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会明确教学目标,包括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爱国热情,以及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
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我们会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同时,我们也会重点介绍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和部分专业名词。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讲解、讨论、小组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们将主要围绕着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并加入一些图示和配图,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课程内容。
谢谢大家!在本环节中,我们研究了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
妙相庄严

Company Logo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Logo
Company Logo
Logo
Company Logo
Logo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 与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 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 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 麦积山石窟并称为 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 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艺术宝库。 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 省大同市以西16 16公里处的武周 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 山南麓,依山而凿, 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 约一公里,气势恢弘, 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 现存主要洞窟45 45个 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 窟龛252 252个 造像5 千余尊, 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 代表了公元5 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 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 石窟艺术。 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 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 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 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
Logo
妙相庄严 宗教雕塑
张晓
Logo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 性作品及艺术成就, 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 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2: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 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Company Logo
讨论
1、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佛教雕塑中都有那些人物? 2、佛教雕塑中都有那些人物?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 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初年, 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初年, 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 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 佛 教 在 我 国 的 传 播 . 佛教中的人物主要就是佛,菩萨, 佛教中的人物主要就是佛,菩萨,罗 汉
《妙相庄严──宗教雕塑》教案

《妙相庄严──宗教雕塑》教案【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佛教雕塑作品和道教雕塑作品的欣赏,了解其不同的造型特征和艺术价值。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综述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3)情感目标:通过对佛教雕塑民族化的了解,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对于宗教雕塑中所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应有批评的认识。
【重点与难点】: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宗教雕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其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精神内涵是怎样通过形式因素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思路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教学重点:分析龙门石窟第20窟佛教雕塑作品教学难点:分析云冈第20窟“露天大佛”作品,由佛教雕塑形象的变化体会宗教雕塑民族化的过程。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性质及学生特点,以大量实例图片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断采用互动教学法(师生\生生\组组)。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学习的过程。
【学生学法】:充分利用历史知识和图片素材进行广泛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体验。
尊重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观音及佛像。
设计意图:补充佛教雕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课堂学习打下伏笔。
活动(1):通过图片联想到了什么?活动(2):关于佛的故事。
教师:佛教在什么时间传入中国?佛教雕塑中有哪些人物,他们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雕塑中的主要人物有佛像、菩萨像、罗汉像、天王和力士像等。
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题,研究一下宗教雕塑作品。
二、讲授新课板书:佛教雕塑、石窟雕塑、中国四大石窟及大足石窟雕塑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为下面要讲的佛教雕塑做铺垫。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雕塑的功能。
(2)、中国最著名石窟群的分布及研究。
高中美术第八课妙相庄严_古代宗教雕塑教案

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2、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1、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2、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英语课件网、夹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3、宗教雕塑作品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
启发学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二、新课1、讨论了解佛教各种形象菩萨是仅次于佛的佛教形象,能够自觉与觉他,而尚未达到修行的最高果位,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是菩萨形象。
在佛经中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中学数学教学园地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
北魏早期菩萨形象是男性的,面相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
鼻梁高隆与额际齐平,耳长垂肩,头戴宝冠,与同时代佛造像造型特征接近。
唐代以后,菩萨日益女性化。
面相圆浑,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或高发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常表现出一种温柔娇羞的神态。
大足心神车窟的一组宋代菩萨形象,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是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
观音即观世音菩萨,唐代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改称观音。
2、石窟艺术作为佛教教义的形象体现,其造型和布局有着一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定的规范性。
(由学生欣赏作品,教师提问,简单了解造型和布局)20窟大佛造像表现了早期佛造像的特点。
A 形体大小:主像最大,以职位的大小排列。
B造像配置布局:一铺多尊、横(婆莎世界的释迦摩尼,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竖三世佛(过去世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摩尼,未来世的弥勒佛)五尊佛(东西南北中)。
C 相貌与姿态:(在人像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佛性,32大人相,80种随形好)。
第10课 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二)自主学习 分组讨论
• 请同学们自学10分钟,后分组讨论5分钟, 结束前将问题答案写在纸上,并选一名代 表发言。
敦煌石窟 麦积山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外景
• 弥勒大佛 •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 敦煌莫高
一处由建筑、 窟是一处由建筑、
绘画、雕塑组成 绘画、雕塑组
的博大精深的综 成的博大精深 合艺术殿堂 , 被 的综合艺术殿 誉为“东方艺术 堂 , 被誉为 明珠”。
(四)巩固练习 自我评价
• 完成课后《思考与探究》P40 • 石窟寺、寺观雕塑与其周围的壁画之间有 什么内在联系?
石窟雕塑与壁画之间的联系
都是佛教教义的形象表现 ,都是以佛像、佛 教故事、神话故事、供养人像、装饰图案 等为题材的雕塑与壁画,内容丰富,技术精湛, 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弥勒大佛》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 《佛像》 云冈石窟云岗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卢舍那佛》造像群
山西晋祠圣母殿侍女特色
• 山西晋祠圣母殿侍女是民族性的宗教题材, 侍女形象达到了心理刻画的深度,不借助 于道具,也没有突出的动作,表现人物阅 历,性情的丰富多彩,每个人物都不同, 而又都统一在共同的的环境氛围之中。
敦煌石窟菩萨像
“东方艺术明
彩塑
彩塑为敦煌艺术 的主体,彩塑形式丰
富多采,有圆塑、浮
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 高 34 . 5 米 , 最 小 仅2厘米右,堪称佛 教 彩 塑 博 物 馆 。
敦煌石窟菩萨坐像
中国石窟艺术源 于印度,整个洞窟 一般前为圆塑,而 后逐渐淡化为高塑、 影塑、壁塑,最后 则以壁画为背景, 把塑、画两种艺术 融为一体。
《妙相庄严──宗教雕塑》说课稿

《妙相庄严──宗教雕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妙相庄严──宗教雕塑》。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人教版普高美术教科书中国美术鉴赏第八课。
课程类型为欣赏课,本单元课题是整体感知,教学要求是:着眼于整体,完整地把握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
该课在中国雕塑课程板块是衔接古代陵墓雕塑与现代雕塑的重要环节。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中学生知识结构和自我学习能力已有一定基础。
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及旺盛的求知欲。
但是教师教学时语言还是要幽默一些以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2.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索,掌握归纳、总结宗教雕塑不同类别与时期艺术特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艺术欣赏类比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宗教雕塑的基本概况(佛教为主)。
难点:我国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佛、道教的异同点)。
五、说教学与学法教学方法:提问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探究法归纳分析法六、说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学生初步感知——观察体验——讨论探究与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教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雕塑艺术魅力,然后在观察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
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2、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2、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3、宗教雕塑作品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
启发学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
二、新课
1、讨论了解佛教各种形象
菩萨是仅次于佛的佛教形象,能够自觉与觉他,而尚未达到修行的最高果位,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是菩萨形象。
在佛经中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
北魏早期菩萨形象是男性的,面相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
鼻梁高隆与额际齐平,耳长垂肩,头戴宝冠,与同时代佛造像造型特征接近。
唐代以后,菩萨日益女性化。
面相圆浑,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或高发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常表现出一种温柔娇羞的神态。
大足心神车窟的一组宋代菩萨形象,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是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
观音即观世音菩萨,唐代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改称观音。
2、石窟艺术作为佛教教义的形象体现,其造型和布局有着一定的规范性。
(由学生欣赏作品,教师提问,简单了解造型和布局)20窟大佛造像表现了早期佛造像的特点。
A 形体大小:主像最大,以职位的大小排列。
B造像配置布局:一铺多尊、横(婆莎世界的释迦摩尼,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竖三世佛(过去世
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摩尼,未来世的弥勒佛)五尊佛(东西南北中)。
C 相貌与姿态:(在人像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佛性,32大人相,80种随形好)。
D 形象的象征性:莲花(代表超脱尘世,纯洁高雅;身后火焰纹的头光和背光:象征佛光普照,神圣无比;还有身姿,手势等都有象征性)。
E 上色:在形体的基础上,用色彩进一步的刻画形象。
(三)小结:总之,佛教雕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雕塑水平,云岗石窟建造的较早,其特点具有踺陀罗佛教艺术特点,北魏迁都以后,其作品具有"瘦骨清像"的优美风格,如北魏龙门石窟的作品,还有麦积山石窟,到了隋唐,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物的造型开始人性化和世俗化,如莫高窟和龙门奉先寺作品,所以唐朝有"菩萨象宫娃"的美誉。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
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类的佛像,本是佛教徒崇敬礼拜的对象。
塑造这些佛像,本是为了宣扬佛教教义,便于佛教徒的宗教修行实践。
但是,无须违言,这些佛像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们群众智慧的体现,这其中凝聚着人们理想和幻想。
对于这些艺术作品的保护和研究,正日益授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
三、小结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四、布置课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