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院校开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庆大学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碳储科学与工程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2022年,碳储科学与工程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
2022年,重庆大学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始招生。
2022年2月22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及《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2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新专业“碳储科学与工程”。
“碳”即二氧化碳,“中合”即正负极抵消。
排出来的二氧化碳或空气污染物被植绿护绿、节能降耗等方式相抵,这就是所说的“碳排放交易”。
所说“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消耗量做到历史时间最大值,由增转降的历史时间转折点。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我国“十四五”阶段教育强国推动工程项目关键适用技术专业。
本专业面对国家能源部改革发展战略要求和碳达峰、碳排放交易总体目标,借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市)目前石油化工、资源勘查工程、有机化学工程项目与加工工艺、地理学、能源与动力工程项目、能源化学工程、环保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材料学与工程、新能源技术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专业、大海燃气工程项目等相近专业。
碳储科学与工程是广泛性极强的新的领域,急待高端复合型专业碳储优秀人才。
伴随着在我国碳达峰和碳排放交易工作推进,在碳捕集、碳封存、碳运用等多阶段具备浓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基本上空缺,该技术专业覆盖面广,涉及到课程多,必须的专业知识既包含物理学、有机化学、原材料等学科的内容,从而覆盖了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应用化学、贮运工程项目、能源动力工程、电气专业等运用学。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我国“十四五”阶段教育强国推动工程项目关键适用技术专业。
该技术专业面对我国能源革命发展战略要求和碳达峰、碳排放交易总体目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年硕士《大气科学基础综合(861)》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气科学基础综合(861)》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4. 大气动力学大气动力学基本方程组,大气运动的尺度分析及近似,自由大气中的风。
5. 大气光化学大气光化学理论,氮-氧大气的Chapman光化学平衡理论,大气气体对辐射的吸收,纬度对光解速率的影响。
6. 对流层化学与云雾降水化学对流层中羟自由基的产生;NO2,NO,和O3的基本的光化学循环;CO的大气化学;甲烷的大气化学;NOx和NOy族类;对流层臭氧的均衡和NOx的作用;对流层储存的分子;对流层O3形成过程中NOx和VOC的相对角色;简化的有机物和NOx 的化学;对流层中非甲烷有机物化学;生物源碳水化合物的大气化学;还原性氮化合物的大气化学;气相硫化合物的大气化学;卤素化合物的对流层大气化学;云化学;雾化学;降水化学;酸雨问题。
7. 大气气溶胶大气气溶胶的基本概念;气溶胶粒子的寿命;粒子尺度;尺度范围及性质;粒子浓;粒度谱分布;谱分布经验函数;气溶胶粒子的产生过程;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及元素浓度谱分布;气溶胶的来源的判定与分析;气溶胶的观测实验方法。
8. 大气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气候环境效应大气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成因;大气化学成分变化的证据;大气化学成分变化的势态;大气成分在气候环境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引起的气候环境效应;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光化学雾和雾霾;气溶胶的阳伞效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参考书目1、《大气物理学》(第二版),盛裴轩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大气环境化学》(第二版),唐孝炎,张远航,邵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Atmosperic Chemistry Physics》, Seinfeld, J.H. S.N. Pis, JOHN WHLEY & SONS, INC., 2006.备注。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
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
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
在数十万名毕业生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10万余人。
现任党委书记马俊杰,校长邓军。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对研究地球的结构、物质组成及其演化,对于指导相关区域地质调查及各类矿产资源找寻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应用意义。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地质工程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地质工程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
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
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
在数十万名毕业生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10万余人。
现任党委书记马俊杰,校长邓军。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地质工程专业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讨论稿)一、总则第一条:为维护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为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保证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良好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对象:我校正式注册全日制专科生、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包括留学生和各类成人教育学生)。
第三条: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予以合理的处分。
第四条: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以下的处分:㈠警告;㈡严重警告;㈢记过;㈣留校察看;㈤开除学籍。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从重处理:1、违纪后故意隐瞒,拒不承认,无理狡辩者;2、在校外违纪,并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者;3、勾结校外人员违反本条例的;4、曾经违纪又重犯的;5、因其违纪行为而造成严重后果者;6、违纪主观恶意较大者;7、对工作人员、检举人、证人进行威胁或打击报复的;8、其它应予从重的情形。
第五条:违纪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分;1、情节特别轻微的;2、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3、积极配合有关工作人员违纪行为处理工作的;4、由于他人胁迫或诱骗的;5、其它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分情形的。
第六条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察看期视情况分为半年、一年和两年,从处分决定之日起计算。
察看期间不享受各种奖助学金。
在留校察看期间没有违纪行为者,察看期满后先由学生本人提出解除处分申请,所在班级班委会写出学生表现情况,辅导员提出解除的建议并由学生工作组签署意见,最后,报学生工作处决定是否按期解除留校察看。
学校视情况可以延期解除察看。
解除留校察看处分的决定在全校公告。
察看期间,有突出表现或先进事迹者,可提前解除留校察看。
毕业时,未解除留校察看者,不发给毕业证书,按结业处理。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
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
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
在数十万名毕业生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10万余人。
现任党委书记马俊杰,校长邓军。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材料工程硕士属于工程硕士下属的一个研究领域,全称Master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教育训练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教育训练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
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
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
在数十万名毕业生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10万余人。
现任党委书记马俊杰,校长邓军。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级学科体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是研究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科。
它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的规律,为球类、田径、体操等诸多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科研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
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
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
在数十万名毕业生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10万余人。
现任党委书记马俊杰,校长邓军。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38种专业学位中的一种, 2005年成立并开始招生;共有4个培养领域,分别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全国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外,共有63所院校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目前有全日制攻读、在职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2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勘探地球物理概论》考试大纲科目名称:勘探地球物理概论(重磁电放)代码:842一、考试性质《勘探地球物理概论》(重磁电放)课程考试主要内容包括勘探地球物理的4个分支学科内容——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放射性勘查。
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重磁电放这4种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注重掌握典型地质体理论异常及其特点,数据的采集、整理和解释,以及主要应用领域等方面。
它的评价标准是使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卷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满分150分,简答题30%、综合论述题40至50%、计算题20至30%。
三、考查要点(一)重力勘探1、重力勘探的理论基础地球重力;地球重力场;重力位;正常重力场及其公式。
2、重力测量与资料处理重力测量;重力测量的形式;重力梯度测量;重力资料整理;布格重力异常与自由空气异常。
3、重力异常的划分引起重力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重力异常的多解性;重力异常的划分。
4、地质体重力异常的正演和反演计算规则几何地质体重力异常的正演计算和地质体参数计算(球体、水平圆柱体、垂直台阶);二度任意形体重力异常的正演计算原理;地质体深度与质量的估计。
5、均衡理论与均衡异常均衡理论;均衡改正;均衡异常;自然界的地壳均衡。
6、重力勘探的应用深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油气预测;金属矿勘探。
(二)磁法勘探1、地磁场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地磁场(主要地磁要素)的全球分布特点;地磁场长期变化规律;地磁日变规律;国际地磁参考场与球谐分析。
2、岩石磁性物质磁性分类;岩矿石磁性特征;岩石的剩余磁性分类及特征。
3、磁力仪测量原理质子磁力仪的测量原理。
4、磁性体磁场正演计算ΔT物理意义,与磁异常矢量Ta及三分量Za、Hax、Hay关系;球体、水平圆柱体等规则磁性体的磁场特征。
5、磁异常的处理、解释和应用主要处理转换(如向上延拓、曲化平、化极等)的作用;磁异常反演的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特征点法、切线法、人机交互选择法);磁性界面反演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磁极倒转及其应用。
(三)电法勘探:电法勘探主要电性参数(电阻率、极化率、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电法勘探主要分支方法(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充电法、自然电位法和电磁感应法)的基本理论、典型异常体曲线特点和主要应用领域;对比分析直流电测深、频率域电磁测深和时间域电磁测深的特点。
(四)放射性勘查1、核辐射探测基础理论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基本规律,天然放射性系列及放射性平衡、放射性测量单位(活度、吸收剂量、照射量率等),伽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伽马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岩石及土壤中放射性元素的分布。
2、伽马能谱测量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相对等值图编制方法。
3、氡及其子体的测量方法(α法)氡及其子体的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瞬时氡测量方法(射气法)与固体径迹法的比较与应用,应用土壤氡测量方法寻找地下水的原理及应用。
四、参考资料1、《勘探地球物理教程》(第一版)孟令顺等,地质出版社,20122、辅助参考:《地球物理系列教材》刘光鼎主编(《重力场与重力勘探》曾华霖,《地磁场与磁力勘探》管志宁,《地电场与电法勘探》李金铭,《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程业勋王南萍侯胜利),地质出版社,2005科目名称:勘探地球物理概论(地震测井)代码:842一、考试性质《勘探地球物理概论》(地震测井)考试包括勘探地球物理的2个分支学科内容——地震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
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地震勘探和测井这2种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注重掌握典型地质体理论异常及其特点,数据的采集、整理和解释,以及主要应用领域等方面。
它的评价标准是使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卷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满分150分,简答题30%、综合论述题40至50%、计算题20至30%。
三、考查要点(一)地震勘探1、理解并掌握地震勘探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能够推导水平及倾斜界面情况下,反射波、折射波、直达波、面波等的时距曲线表达式。
3、掌握地震勘探中几种速度的概念,会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速度,要求会计算。
4、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涉及到的重要技术手段,掌握几种提高地震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的主要方法和实现过程。
5、掌握地震剖面基本分析方法、波的对比方法、断层的识别方法等。
6、能够识别各类地震剖面和道集记录,能从地震剖面上辨别各种类型的波,分析简单的地质现象。
(二)地球物理测井1、基本概念地球物理测井的含义、测井方法分类和用途;含油气储集层类型、特点和基本参数;测井及其资料解释常见术语、储集层评价要点。
2、常规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岩石的电学性质;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冲洗带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和感应测井原理。
岩石的声学性质;声速测井和声幅测井原理。
岩石的核物理性质;自然伽马测井、密度测井和中子测井原理。
井径测井原理。
3、常规测井方法的基本应用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冲洗带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和感应测井的基本用途;声速测井和声幅测井的基本用途;自然伽马测井、密度测井和中子测井的基本用途;井径测井的基本用途。
要求考生掌握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划分储集层和计算储集层参数的最基本方法。
四、参考资料1、《勘探地球物理教程》(第一版)孟令顺等,地质出版社,2012《地球物理测井教程(上篇)》邹长春等编,地质出版社,20102、辅助参考:《地球物理系列教材》刘光鼎主编(《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姚姚),地质出版社,200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科目名称:信号与系统代码:845一、考试性质本门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S域分析和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Z域分析。
注重考察考生是否已经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分析方法。
它的评价标准是使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卷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满分150分,基本概念及选择填空题占15-45分,简答题及问答题占20-50分,其余题型全为计算及应用题。
三、考查要点1、基本概念信号的定义及其分类;信号的运算;系统的定义与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及特征;系统分析方法。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3、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分解;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卷积特性;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定理。
4、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收敛域;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拉普拉斯逆变换;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电路、S域元件模型;系统函数H(s) ;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决定时域特性;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决定频响特性;连续系统稳定性;双边拉氏变换;拉氏变换与傅氏变换的关系。
5、傅里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利用系统函数H(jw)求响应;无失真传输;理想低通滤波器;调制与解调。
6、离散系统时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离散时间系统数学模型--差分方程;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离散时间系统的卷积和。
7、Z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Z变换的定义、典型序列的Z变换;Z变换的收敛域;逆Z变换;Z变换的基本性质;Z变换与拉氏变换的关系;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离散系统函数H(Z)。
四、参考资料郑君里主编,信号与系统(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学概论》考试大纲科目名称:地球物理学概论代码:848一、考试性质《地球物理学》内容包括地球的起源及早期演化;地球年龄,圈层速度结构和物质组成;地球重力场,地球的磁场,地球的电磁感应和电性结构;地球内部热状态与地热场特征;地震学中的体波反演、面波及自由振荡。
天然地震机理、预报等,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优秀本科毕业生能够达到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卷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满分150分,简答题60%,论述及计算题40%三、考查要点1、地球物理学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研究方法等。
2、地球起源、早期演化、新新星云假说,地球早起演化等。
3、地球年龄与空间运动状态:年龄测定方法,地球年龄上下限;空间运动状态等。
4、地震体波与经典的体波反演,基本概念,其中的定律等基础理论。
5、圈层速度结构和物质组成:主要有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模型,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概念,掌握上地幔、下地幔、内核和外核、岩石圈和软流圈的概念。
地壳物质组成及洋壳和陆壳的区别,地幔、地核的物质组成及推测方法等。
6、地震成因及预报:基础理论。
7、地球重力场:大地水准面与地球形状、正常重力场与重力异常、地壳均衡,潮汐作用与固体潮等。
地球磁场:岩石磁性、地磁场起源假说、地球的变化磁场和古地磁学中地磁场倒转等内容。
地球的电磁感应:地球电磁感应的物理基础、电磁感应与地球内部的电导率。
8、地球内部热场:热场概念与岩石热物理特征、地球的热能源与损耗,地球的热历史等内容。
四、参考资料《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一章至第八章),主编:王君恒李淑玲姚长利,地质出版社,2014年8月。
ISBN 978-7-116-088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