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合集下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院岗位设置及职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院岗位设置及职责

院长(副校长兼):王训练教授 电话:82323725常务副院长(协助院长主持工作兼管学位):张寿庭教授 电话:82322352副院长(负责研究生招生):段红梅研究院 电话:82321953副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葛文胜副教授 电话:82323959综合办公室:韩东昱 电话:82323958招生办公室:彭国华、张淑平 电话:82322323培养办公室:别青城、冯 宇、张 帆 电话:82322325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纪云龙 电话:82321924学位办公室:王永成 电话:82321952保密室:宁丕跃 电话:82323302综合办公室岗位职责:1、研究生院日常事务管理;2、研究生院对外事务管理;3、研究生院财务预算、决算及财务运行管理工作;4、研究生院设备购置与管理工作;5、研究生院文件及印章管理;6、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学籍电子注册;7、研究生在校生各种学籍信息变动、数据库维护及管理工作;8、研究生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与电子注册;9、研究生毕业证书制作与发放;10、研究生教育有关的各种数据统计及上报;11、研究生院文件、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工作;12、承担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招生办公室(含保密室)岗位职责:1、制定招生计划、编制招生简章;2、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3、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资格审查、准考证及有关资料发放;4、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考试、判卷等考务工作;5、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类试题收发与安全管理;6、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登录和管理;7、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类报考材料和档案登录、管理;8、研究生招生录取有关的各种资料的报表报盘及录取通知书发放;9、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的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10、研究生院信件、邮件的收发; 11、承担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培养办公室岗位职责:1、负责制定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2、全日制研究生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管理;3、全日制研究生成绩管理;4、全日制研究生教学质量检查及硕士生中期筛选、博士生中期考核;5、全日制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和项目管理;6、公派出国研究生项目组织和日常管理;7、研究生教材及教改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8、课程进修人员的学习计划安排;9、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10、承担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计算机考场安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计算机考场安排
《VB程序设计》考场安排 VB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 第1考场——综合楼701 考场——综合楼701 ——综合楼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学号 2001100001 2001100002 2001100003 2001100004 2001100005 2001100006 2001100007 2001100008 2001100009 2001100010 2001100011 2001100012 2001100013 2001100015 2001100019 2001100020 2001100021 2001100026 2001100030 2001100052 2001100054 2001100062 2001100064 2001100065 2001100066 2001100071 2001100072 2001100077 2001100097 2001100102 姓名 赵宏宇 程靖伟 臧雅琼 吴慧慧 杨肖肖 张婧一 陈笑霞 刘正威 王晓玲 马先娜 康永波 凌伯雄 贾秋唤 赵龙龙 王秀兰 李路路 荣奇川 贾丽云 张篷 杜等虎 张天福 杨隆勃 韩思宇 刘星旺 杨增海 李肖龙 余长发 张立成 王俊 朝银银 院系所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学号 2001100107 2001100110 2001100111 2001100112 2001100117 2001100120 2001100122 2001100124 2001100145 2001100146 2001100151 2001100155 2001100161 2001100163 2001100164 2001100165 2001100166 2001100167 2001100168 2001100169 2001100174 2001100176 2001100177 2001100183 2001100184 2001100185 2001100186 2001100187 2001100188 2001100189 姓名 康微 张莉莉 崔加伟 吴德新 齐天骄 杨国龙 刘明军 闫永红 汪新哲 朱江 丁聪 吴兆剑 张晓倩 彭珍 杨帆 张梓楠 刘秀丽 沈博伟 吴云 王善辉 王立胜 汪凤娇 敬博宇 姜伟 李素丹 钟聪 黄婷 张志敏 申硕果 孙天河 院系所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院校名单一览表(59所)

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院校名单一览表(59所)
5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陕西省
Graduate School of Xidian University
51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
甘肃省
Graduate School of Lanzhou University
52
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市
Graduate Schoo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院校名单一览表(59所)
序号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院校英文名称
1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市
Graduate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
2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市
Graduate School of Renmin University
3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市
31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陕西省
Graduate Schoo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32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市
Graduate Schoo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33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市
Graduate Schoo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江苏省
Graduate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
21
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导师——陈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导师——陈剑

陈剑,湖南人,男,1975年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土木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地质灾害演化与防治、RS/GIS技术集成与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沙江上游晚更新世以来泥石流发育史与环境变迁”(批准号:40901005),2010.1-2012.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金沙江奔子栏地区泥石流的发育及其环境意义”(批准号:20070410632),2007.9-2009.5;国家973项目“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地质灾害的演化及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批准号:2002CB412702),2003.1-2007.12;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奔子栏水电站库区环境地质遥感研究”,2005.4-2006.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滑坡的发育与演化研究”(批准号:2011YXL054),2011.12-2014.12。

近年在我国三江并流区、三峡库区、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藏)等地开展活动断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野外考察工作,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6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301
070901
301
070901
301
070901
301
070902
301
070902
301
070902
301
070902
301
070902
301
070902
301
070902
301
070902
301
070902
301
070902
301
070902
301
070902
301
070902
301
070902
114159420303692 114159130601540 114159501403949 114159131502001 114159131401863 114159613304288 114159520404056 114159116500433 114159613304289 114159371103301 114159231002613 114159370503177 114159116500554 114159210902465 114159120301266 114159611804266 114159370303129 114159351002869 114159116500118 114159414703649 114159131802098 114159414503643 114159414503644 114159360702945 114159513304013 114159131001716 114159360102888 825019000000071 114159130601539 114159370603197 114159321102686 114159116500126 114159611704254 114159116500409 114159371503357 114159231002610 114159131401858 114159414703653 114159116500128 114159511104000 114159414703654 114159411103459 114159370102986 103359000927115 114159231002614 114159130701609 103359000911142 104919103106622 114159370303141 114159412203526 114159370203078 114159370303142 114159142302338 114159141602305 114159140202194 114159370203034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

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

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

在数十万名毕业生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10万余人。

现任党委书记马俊杰,校长邓军。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对研究地球的结构、物质组成及其演化,对于指导相关区域地质调查及各类矿产资源找寻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应用意义。

59所有研究生院的大学

59所有研究生院的大学

59所有研究生院的大学院校名称所在省市1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2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3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5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6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7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8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9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10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天津市11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天津市12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辽宁省13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辽宁省14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吉林省15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省16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市17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市18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市19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市20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江苏省21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江苏省22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浙江省23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安徽省25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湖北省26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湖北省27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北京市28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湖南省29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广东省30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陕西省31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陕西省32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33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34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35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吉林省36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市3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江苏省38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江苏省39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北京市40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江苏省41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山东省42 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华东) 山东省43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湖南省44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湖南省45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广东省46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四川省47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市48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四川省49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四川省5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陕西省51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甘肃省52 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市53 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陕西省54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省55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江苏省5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陕西省57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武汉) 湖北省58 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北京市59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江苏) 江苏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就业情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就业情况
14
7
0
0
5
0
0
0
85.71
50
能源
矿产普查与勘探
94
61
9
0
10
0
0
3
88.29
77.65
能源
能源地质工程
5
2
0
0
1
0
0
1
80
60
能源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31
17
2
0
6
0
0
0
80.64
61.29
能源
油气田开发工程
31
13
3
0
6
0
0
4
83.87
64.51
人文
★资源产业经济
1
1
0
0
0
0
0
0
100
100
人文
0
0
0
76.19
47.61
土科
摄影测量与遥感
7
3
0
0
4
0
0
0
100
42.85
土科
土地资源管理
43
15
4
0
16
0
0
5
93.02
55.81
土科
资源管理工程
11
2
0
0
5
0
0
0
63.63
18.18
数理
化学工程
3
2
0
0
1
0
0
0
100
66.66
数理
计算机技术
7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学校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也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点击下图可直接进行访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1、学校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学校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

学校前身是1952年由北大、清华、天大、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

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现名,分北京、武汉两个独立办学实体,分别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000年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教育部撤销大学总部,使京汉两学区成为实质上的两个相对独立办学机构。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师资力量
学校自组建以来,培养和拥有一大批地学大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培养地学人才的摇篮和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际地质学界知名学府。

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严格谦逊,团结活泼,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成为中国地质教育的排头兵。

从地大走出的4万余名毕业生中,有24人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2003年3月,我校校友温家宝出任 x国务院总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教职工12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00余名,高级职称教师350余名,博士生导师130余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名,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名、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计划7名。

现有本专科生8690余名,硕士生2110余名,工程硕士1100余名,博士生1150余名,留学生110余名。

3、学科设置
学校现有15个院(系、部)、5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部级开放实验室和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4、项目成果
“九五”以来,累计完成科研项目1300余项,出版专著70余部,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4项,获专利64项;取得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国际合作项目“青藏高原深部剖面探测的大地电磁研究”被称作开启现代地球动力学和研究当代重大地学基础问题的“金钥匙”,“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的系列创新成果成为国际标准“金钉子”,这两项成果同时入选“200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澄江化石库中发现棘皮动物始祖”成果入选“2004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学校主办并公开发行有《地学前缘》、《现代地质》、《中国地质教育》、《资源?产业》等刊物。

5、交流合作
学校与美、俄、法、英、德、韩、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每年聘请的长短期外国专家和来访的外国学者达200余人次。

2002年与北京大学共同组建北京大学地学研究中心,与中石化共同组建油气资源勘查评价研究中心。

2005年,学校成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备警官培训基地。

目前,学校正致力于构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体系,
进一步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2006 年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将迎来 20 周年华诞,学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将揭开崭新的篇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将以崭新的面貌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